CN102821386A - 无线通信系统的密钥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的密钥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1386A
CN102821386A CN2012101876803A CN201210187680A CN102821386A CN 102821386 A CN102821386 A CN 102821386A CN 2012101876803 A CN2012101876803 A CN 2012101876803A CN 201210187680 A CN201210187680 A CN 201210187680A CN 102821386 A CN102821386 A CN 102821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terminal
key
generation method
key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76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里斯蒂娜·埃内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EA
Original Assignee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E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EA filed Critical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EA
Publication of CN102821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75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based on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38Key agreement,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 in which a shared key is derived by parties as a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contributed by, or associated with, each of the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1Key generation or deri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80Wirel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共享的密钥的生成方法。该密钥由将两个终端隔开的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生成。将表征由第一终端估计的脉冲响应的第一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该消息使用信道编码进行编码,并以在其他信息缺失时防止任何解码的比率进行增信删余。第二终端将第一消息与表征由第二终端估计的脉冲响应的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结合,以尝试解码第一消息。若解码成功,则由第二终端从所解码的第一消息中生成密钥。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的密钥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用密钥加密的无线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中的通信安全性已成为许多研究的主题。
第一个已知的安全化技术(securisation technique)包括使用公钥加密技术(例如借助于RSA算法或者借助于椭圆曲线加密算法)来加密通信。然而,该技术需要交换非常长的公钥,以便使该加密能够抵御可能的攻击。此外,所使用的算法很复杂且要使用大量计算资源,因而很少在移动终端上使用。
另一个已知的安全化技术包括使用密钥加密技术(例如借助于DES算法)来加密通信。密钥必须在分发方(习惯上称为爱丽丝(Alice))与接收方(习惯上称为鲍勃(Bob))之间共享,并且必须不能被潜在的窃听者(习惯上称为夏娃(Eve))截获。然而,该技术假定在鲍勃与爱丽丝之间事先有关于密钥的约定,但这在实际中并不总是可以实现的。此外,该密钥必须能够定期更新,而这假定了密钥自身可以安全传送。
最近已提出使用在鲍勃与爱丽丝的终端之间的无线传送信道特性,以及利用信道互易性及其高度的空间去相关性两者。更具体地,若忽略噪声,则在鲍勃与爱丽丝之间的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理论上要与在爱丽丝与鲍勃之间的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一致。相反,若夏娃的终端位于距离鲍勃的终端超过半个波长的位置处,则在爱丽丝与夏娃之间的传送信道将具有与在爱丽丝和鲍勃之间的传送信道去相关性的特性。因此,夏娃不能简单地通过窃听在爱丽丝与鲍勃之间的信道来获得密钥。最终,在爱丽丝与鲍勃之间的传送信道通常受其特性的时间变化,这在一方或另一方移动时尤为明显。密钥可能因此而经常更新,但没有任何通过传送信道另外交换的必要。
对基于传送信道特性的密钥生成方法的描述可在由N.Patwari等人发表在IEEE移动计算汇刊(IEEE Trans.on Mobile Computing)2010年第9卷第1期第17-30页中的题为“基于信道测量值的用于共享密钥生成的高速不相关比特位提取(High rate uncorrelated bit extraction for shared secretkey generation from channel measurements)”的文章中找到。
然而,采用该密钥生成方法的一个主要困难就在于可能在鲍勃与爱丽丝之间缺少关于所生成密钥的约定。
事实上,首先,由于影响传送信道的噪声,在合法双方之间的传送信道并不严格一致。
此外,如果传送是TDD(时分双工)型的,那么传送信道的特性可能在由鲍勃进行信道测量的时刻与由爱丽丝进行信道测量的时刻之间已略微改变,这是有可能的。类似地,如果传送信道是FDD(频分双工)型的,那么在爱丽丝与鲍勃之间的传送信道的频率特性将有可能与反向信道的频率特性不一致。
由于因上述噪声和/或时移/频移引入的信道不对称,由鲍勃产生的密钥不一定与由爱丽丝产生的密钥一致。
由B.Azimi-Sadjadi等人发表在ACM计算机与通信安全会议论文集(Proceedings of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Security)2007年第401-410页中的题为“无线网络中基于信号包络的强健密钥生成(Robust key generation from signal envelopes in wirelessnetworks)”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措施来达成在合法方之间关于所生成密钥的约定,尤其是用于将噪声降低到阈值以下的低通滤波器的使用,以及随后的模糊提取器的使用。
由S.Takayuki等人发表在2010 IEEE无线通信和网络会议论文集(Proceedings of 2010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Conference)中的题为“根据衰减信道的密钥约定中的基于可靠性的片错误校正(Reliability based sliced error correction in secret key agreement fromfading channel)”的文章提出了一种传送信道估计错误的平滑校正(smoothcorrection)方法,其以低比特位开始并移向高比特位,以获得一致性估计,以及在此之后的共用密钥。
然而,获得有关在上述文章中描述的共用密钥的一致性的方法实施复杂,而且在实际达成一致之前,需要频繁地在该信道的每一侧重复进行信道估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传送信道特性的密钥生成方法,其不具有现有技术的缺陷,且具体地,它相对噪声来说是很可靠的,并且易于在移动终端中实施。
本发明的从属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通常在WiMax和3G LTE(长期演进)标准中使用的HARQ II型(混合自动请求)协议的密钥生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被定义为一种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共享的密钥的产生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由无线通信信道来连接,其中,第一终端对所述信道进行第一估计,以及第二终端对所述信道进行第二估计,其中:
(a)表征第一估计的第一消息由第一终端发送至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事先已使用信道编码进行了编码,并采用第一增信删余(puncturing)模式以使得其不能被解码的足够高的增信删余比率(puncturing rate)进行增信删余;
(b)表征第二估计的第二消息由第二终端存储,其中,所述第二消息事先已使用所述信道编码进行了编码;
(c)将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消息结合,以解码第一消息;以及
(d)如果第一消息解码成功,那么第二终端从以此方式解码的第一消息中确定密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若第一消息解码成功,则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应答,且随后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消息中确定密钥。
有利地,第一终端通过处理第一消息来确定密钥,以及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解码消息实施同样的计算,以获得该密钥。
若第一消息解码不成功,则将对脉冲响应的第二估计至少移位一个样本,并使用以此方式移位的第二估计来重复以上的步骤(b)、(c)和(d)。
可迭代对脉冲响应的第二估计的移位以及步骤(b)、(c)和(d)的序列,直到第一消息被成功解码,或直到该移位达到了预定最大值。
若该移位达到了所述最大值而第一消息还未解码成功,则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一传送冗余增量的请求。
该冗余增量可由已通过第一增信删余模式进行增信删余的比特位组成。
在该情况下,有利执行以下步骤:
(c’)第二终端将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与事先由所述冗余增量完善(complete)的第一消息结合,并尝试从该结合中解码第一消息;
(d)如果第一消息解码成功,那么第二终端从以此方式解码的第一消息中确定密码。
有利地,仅在由该冗余增量完善的第一消息自身仍不可解码时,第一终端将该冗余增量发送至第二终端。
如果该冗余增量自身使第一消息可解码,那么:
不通过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冗余增量,且第一终端使第二终端知晓该情况;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对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进行新的第一估计和第二估计。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事先使用信道编码进行编码的第二消息采用第二增信删余模式以使其不能被解码的足够高的增信删余比率进行增信删余,以及将以此方式增信删余的第二消息发送至第一终端。
在该情况下,由第一终端有利地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终端将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消息结合,以解码第二消息;以及
如果第二消息解码成功,假定第一终端事先未从第二终端接收到应答,那么第一终端从以此方式解码的第二消息中确定密钥,并将应答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如果第一终端已从第二终端接收到应答消息,那么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消息中确定密钥。
以对称方式,由第二终端有利地执行以下步骤:
第二终端将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消息结合,以解码第一消息;以及
如果第一消息解码成功,假定第二终端事先未从第一终端接收到应答,那么第二终端从以此方式解码的第一消息中确定密钥,并将应答消息发送至第一终端;
如果第二终端已从第一终端接收到应答消息,那么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二消息中确定密钥。
可在通过第一终端/第二终端进行信道编码、增信删余和发送之前,计算CRC并将其串接至第一消息/第二消息,以及通过将使用所接收的第一消息/第二消息计算的CRC与所串接的CRC相比较,来确定由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对第一消息/第二消息解码的成功。
作为替代,在信道编码和增信删余之前,使用第一消息/第二消息来计算CRC,并随后在发送之前将计算出的CRC串接至以此方式增信删余的消息,以及通过将使用第一消息/第二消息计算出的CRC与所串接的CRC相比较,来确定第一消息/第二消息解码的成功。
附图说明
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势将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密钥生成方法;
图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密钥生成方法;
图3示意性示出对图1或图2中接收到的消息解码失败的假设;
图4示意性示出发送终端中密钥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实例;
图5示意性示出接收终端中密钥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我们考虑一个至少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在该情况下,我们用“终端”意指固定或移动通信设备的术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蜂窝系统,或者也可以不是。它显然可以是移动电话网络、自组织网络、传感网络、通信对象网络(network of communicatingobjects)等。采用终端意指最广泛意义上的通信设备的术语,例如用户终端、基站、传感器、通信对象(communicating object)等。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在所有情况下均使用无线传送信道。这一信道通常有根据时间和/或频率的选择性;换言之,其脉冲响应具有时间和/或频率衰减。例如,当信道的一端或另一端是移动终端时,该信道可以是具有瑞利(Rayleigh)型衰弱的信道。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可以是单向或双向的。在双向情况下,一个方向上的通信使用与相反方向上的通信所使用的传送资源不同的传送资源(传送时间间隔、频率、子载波间隔、正交码)。例如,在TDD通信中,传送时间间隔(TTI)在两个方向上不同;在FDD通信情况下,则是传送频率不同。
由于使用不同传送资源,所以传送信道的特性可能根据传送方向而不同。然而,实际上,这些特性的确差异相对很小,这或者是因为两个传送间隔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信道的相干时间,或者是因为两个传送频率相邻。
图1示意性示出了由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共享的密钥的生成方法。
在第一步骤110中,第一终端以已知方式测量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为实现这一点,第二终端发送导频符号序列。该导频符号序列可在给定的传送间隔内或经过若干个连续的传送间隔来发送。在该情况下,采用的脉冲响应是指严格意义上的脉冲响应,或简单指由第一终端接收到的序列,即该脉冲响应与由第二终端发送的导频符号序列的卷积。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采用样本(sample)序列的形式。
在第二步骤120中,第一终端处理脉冲响应,以从其中提取表征该响应的消息,以下称为第一消息。该处理尤其可包括用于消除噪声的低通滤波、自动增益控制(AGC)、量化、信息压缩、傅立叶变换等。
在步骤130中,第一终端使用错误校验码或ECC来编码以上述方式获得的第一消息。有利地,首先使用错误检测码(例如,使用循环冗余校验或CRC)来编码第一消息。随后,ECC编码可与串接至CRC码的原始消息相关。作为替代,ECC与无CRC的第一消息相关,且将CRC串接至由ECC编码获得的消息。
例如,ECC编码可以是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或LDPC的编码、编码(encoding)或涡轮编码。
在步骤140中,使用具有防止其在接收时被解码的足够高的增信删余比率的增信删余模式对以上述方式编码的第一消息进行增信删余。例如,如果编码是系统型的,那么系统比特位可全部被增信删余。优选地,将仅对这些比特位中的某些增信删余,但它们的数量要足以超过所使用的ECC码的校验能力。因此,任何截获通信的间谍终端(夏娃)将无法重构原始消息。
在141中,第一消息被调制,并随后由第一终端发送。在接收之后,由第二终端对该消息进行解调和解增信删余。解增信删余包括将丢失比特位处理为缺失部分(deletion),换言之,赋予它们指示数据明显缺失的灵活值(flexible value,实际中为零LLR)。
类似地,在115中,第二终端对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进行估计(使用由第一终端发送的导频符号序列,其中,信道的脉冲响应采用如110中的样本序列的形式),在125中对该响应进行计算,以从其中提取表征该响应的第二消息,在135中进行错误校验编码或ECC(有利地,在ECC编码之前采用CRC编码)。由第二终端执行的步骤115、125和135分别与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110、120和130一致。具体地,ECC编码和CRC编码(如果可用)与130中使用的ECC编码和CRC编码一致。此外,当130中CRC编码发生在ECC编码之前时,135中也在ECC编码之前进行相同的CRC编码。相反,当130中将CRC码串接在ECC码之后时,135中无需CRC编码。根据变形例,可包括增信删余步骤145。当它存在时,145中使用的增信删余模式有利地与140中使用的增信删余模式有区别。
以上述方式生成的第二消息被存储在第二终端中。在步骤155中,第二终端将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与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一消息结合。
第一消息由通常呈对数似然概率(LLR)形式的软比特位组成。第二消息也由软比特位组成,但与第一消息不同,如果可将第二消息视为是确定性的(未经传送信道传输),那么正、负软比特位可以是不变的。在特定情况下,第二消息可采用“概率”值进行编码。例如,如果比特位表示预定阈值的交织,那么软值可表示原始值与阈值之间的比。因此,如果125中的计算包括对脉冲响应的阈值(以定位衰减),那么所讨论的第二消息的软值可作为(之前归一化的)响应振幅与阈值之间的比。相反,如果第二消息(和第一消息)的二进制字表示衰减的时间位置,那么将使用不变的软值。
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结合如下:如果在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二者中均增信删余比特位,那么由结合产生的比特位为缺失部分(由零值的LLR表示)。如果在第一消息中增信删余比特位,而在第二消息中未增信删余该比特位,那么第一消息的这一比特位由第二消息的相应比特位替代。以等效方式,将第一消息中增信删余的值(增信删余比特位等同于缺失,因此等于零值的LLR)与第二消息中相应的比特位值相加。最终,如果两个消息中均存在该比特位,那么将第一消息的软值与第二消息的软值相加。
当第二消息已与第一消息至少部分结合之后,在165中进行第一次尝试来解码第一消息。
此处应注意,第二消息的仅有功能是辅助解码第一消息,而不是相反。换言之,存在于第二消息中的信息仅仅是使第一消息中由于增信删余而丢失的信息变得完整。
如果165中解码失败(即,如果ECC码不能校正影响消息的错误),或者另外,如果从已解码消息中计算出的CRC指示有剩余错误(residualerror)存在,那么如测试步骤175中所示,在176中继续该算法。相反,如果解码成功,随着由CRC计算获得的可行确认,在185中将应答(acknowledgement)发送至第一终端,并在195中计算密钥。
从165中解码的第一消息来获得密钥。该密钥可能简单地与已解码消息一致,或者是该消息的二次采样结果。作为替代,它可以借助于旨在消除其冗余的计算,换言之,借助于信息压缩算法由上述方法提取。例如,其可以作为由借助于自适应滤波器对已解码的第一消息滤波而得的剩余部分来获得。
同时,如果第一终端接收到解码应答,那么它在190中借助于与在195中用于已解码的第一消息的计算相同的计算从(在120中所获得的)第一原始消息中生成密钥。因此,以此方式生成的密钥为两个终端所共有,并可用于使用诸如像3DES或RC4等的对称加密算法来加密通信。
如果需要,可使用同样的生成方法来更新密钥。传送信道的特性通常随时间而变化,这是由于两个终端的相对移动,或由于它们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且以此方式获得的新密钥与前一个密钥去相关。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密钥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
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第二终端将第二消息发送至第一终端,以确定联合密钥(joint secret key)。
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210、220、230和240分别与图1的步骤110、120、130和140一致,因此这里不再描述。以类似方式,步骤215、225、235、245、255、265、275-276、285和295分别与步骤115、125、135、145、155、165、175-176、185和195一致。
步骤295中获得的密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被称为第一密钥。
此外,增信删余的步骤245在该情况下是必选的,且用于其的增信删余模式具有使第二已增信删余消息不能被接收器解码的足够高的增信删余比率。截获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的第三终端将因此无法获得第二原始消息。同样记得,用于增信删余第二消息的增信删余模式优选与用于增信删余第一消息的增信删余模式有区别。
在增信删余之后,第二消息被调制并由第二终端通过传送信道发送。如上所述,该消息由第一终端接收、解调和解增信删余。
220中获得的第一消息随后在250中至少部分与以上述方式解增信删余的第二消息结合。该结合与在255中完成的结合对称地被完成。具体地,第二消息中丢失的信息由包括在第一消息中的信息来完善。
结合之后,在260中进行第一次尝试来解码第二消息。如果由于ECC码丧失校验能力,或者由于借助于CRC在已解码消息中检测到剩余错误,而在270中检测到解码失败,那么(当后一原因存在时)该生成方法在步骤271中继续。
相反,如果解码成功,随着由CRC计算而得的可行确认,在280中将应答发送至第二终端,并在290中计算密钥。
通过在第一密钥的计算与第二密钥的计算之间竞争来获得共同密钥。更具体地,从另一终端首先接收到应答的终端中断对所接收消息(如适用,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的解码,并随后在本地从原始消息中生成联合密钥,如步骤190中所述。
更具体地,如果第一消息的解码快于第二消息的解码,那么在285中传送的应答将中断第一终端中解码第二消息的过程。第一终端随后将从(在220中所获得的)第一原始消息中生成共同密钥,如由图左侧部分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以对称方式,如果第二消息的解码快于第一消息的解码,那么在280中传送的应答将中断第二终端中解码第一消息的过程。第二终端随后将从(在225中所获得的)第二原始消息中生成共同密钥,如由图右侧部分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因此,一旦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解码成功,就获得了共同密钥。两个终端之间的通信随后可借助于对称加密算法来加密,如上所述。
截获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的间谍终端(夏娃)将无法解码它。此外,如果间谍终端尝试根据其自身对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的测量来完善截获消息中所接收到的信息以解码该消息,那么该解码将注定失败,因为在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与间谍终端之间的传送信道将必定具有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隔开的信道的响应不同的响应。
当在175或275中第一消息解码失败时,或者另外,当在270中第二消息解码失败时,该密钥生成方法继续,如图3所示。
图3示意性示出了如果发生图1(参照步骤176)或图2(参照步骤271或276)中消息解码失败时的密钥生成方法的序列。
作为一个示例,以下我们将假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175中对第一消息的解码已经失败。然而明确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果在275中第一消息解码失败,或者在270中第二消息解码失败,那么将遵循类似的程序。
首先,如果错误数量超过ECC码的校验能力,或者如果从已解码消息中计算出的CRC指示有错误存在,那么进行测试以找出这些错误的起因是否是由于脉冲响应的移位,如在115中估计,与在110中估计的结果相比较。事实上,可能在两个连接方向之间的时延(TDD)或频移(FDD)导致了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的少数样本的移位。
如果110和115中在两个所估计的脉冲响应之间能容忍的最大移位被记为s,那么进行验证,看与第一脉冲响应相比,来自第二脉冲响应的s=1,...,S个样本的平移(translation)是否能使第一消息被校验。
为实现这一点,首先在310中将移位初始化为s=1个样本,并在320中平移s个样本的第二脉冲响应。在330中使用以此方式平移的脉冲响应再次执行步骤125至155。
在340中尝试新的解码。如350中所示,如果解码成功,那么过程回到步骤185(图1);换言之,将解码的应答发送至第一终端,并在195中计算密钥。相反,如果解码再次失败,那么在360中进行测试,看是否s=S。
如果不是该情况,那么在365中递增移位,且过程回到用于新的平移的步骤320和使用平移后的脉冲响应进行新的解码尝试的步骤330和340。
相反,若s=S,但如果解码仍不成功,那么第二终端将移位重置为零(s=0),并在370中向第一终端发送为其传送新冗余增量的请求。该冗余增量由在增信删余步骤140期间删去的多个比特位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如果终端能够根据HARQ II型协议来运行,那么连续冗余增量的传送将不需要对该终端进行任何实质性修改。
在同意上述请求之前,第一终端检验由所发送的第一消息和所请求的冗余增量组成的集合仍能防止第一原始消息被解码。如果不是该情况,那么第一终端不发送该增量,而且如果可能,将此告知第二终端。
该方法通过返回步骤155而继续,在步骤155中,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与通过冗余增量完善的第一消息结合。如果再次解码失败,那么将在115中测量的脉冲响进行连续移位,直到解码成功,或直到再次获得最大移位值s=S。在后者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发送传送冗余增量的新请求,且在155中进行的新结合与由连续冗余增量完善的第一消息有关。
从第一终端来看,每当接收到请求时,发送新的冗余增量,但要假设已增信删余的且由连续增量完善的第一消息保持不可解码。因此,应当理解,截获该消息的增信删余形式和连续冗余增量的第三终端将无法生成密钥。如果新增量的传送能使第一消息被解码(理解为将无其他信息,诸如由第二消息提供的信息),那么不发送新增量,且随着在110中由第一终端和在115中由第二终端对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进行的估计的开始,再次启用该密钥生成方法。
图4示意性示出了在起发送终端作用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中的密钥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实例。
所讨论的终端包括用于估计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的模块410。如之前上文所述,可能脉冲响应未被解卷积,换言之,其可表示信道对导频符号序列的响应。
计算模块420将脉冲响应变换为表征该脉冲响应的消息。
该消息可视情况形成具有在430中用于它的错误校验码(CRC),其中,CRC随后以已知方式串接至该消息。
该消息及(若可用)其串接的CRC在编码模块440中使用错误校验码(ECC)来编码。以此方式编码的消息由增信删余模块450来增信删余。增信删余后的比特位被存储在存储器455中,并可根据请求以打包(冗余增量)形式发送。
最终,增信删余后的消息在通过传送信道传送之前,由Q元符号(symbol Q-area)调制器460进行调制。
该终端还包括计算模块470,其从由计算模块420提供的消息中确定密钥。
图5示意性示出了在起接收终端作用的情况下,第二终端中的密钥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实例。
第一终端包括用于估计脉冲响应的模块510、计算模块520、用于计算CRC的可选模块530、ECC编码模块540和增信删余模块550。除了550中使用的增信删余模式与450中使用的增信删余模式有区别之外,模块510至540分别与模块410至440一致。此外,平移模块515被置于估计模块510与计算模块520之间。该模块平移所估计的s个样本的脉冲响应。针对各个新估计,将移位值s重置为零。
形成第二消息的比特位序列被存储在555中。该第二消息在560中至少部分与由接收器565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一消息结合。例如,该结合模块执行LLR添加,如上所述。
最终,由结合产生的消息具有在570中用于该消息的ECC解码和在580中用于该消息的CRC计算。如果该消息可解码,且如果CRC与所串接的CRC一致,那么计算模块590从解码后的消息中确定密钥。相反,如果该消息不能被解码,或者如果所计算的CRC不正确,那么输入进模块515中的移位值递增。该生成方法在520中使用平移后的脉冲响应来继续。如果递增后的移位值超过了最大移位S,那么将传送冗余增量的请求发送至第一终端。该冗余增量在560中与第二消息的所述部分结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密钥生成方法使用通常在执行II型HARQ(IR-HARQ)传输协议的无线终端中实施的模块。因此,本发明可在现有终端中使用,而不会有很大困难。

Claims (15)

1.一种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共享的密钥的生成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由无线通信信道连接,且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信道进行第一估计(110),以及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信道进行第二估计,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a)表征(120)所述第一估计的第一消息由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事先已使用信道编码进行了编码(130),并采用第一增信删余模式以使其不能被解码的足够高的增信删余比率进行增信删余(140);
(b)表征所述第二估计的第二消息由所述第二终端存储,其中,所述第二消息事先已使用所述信道编码进行了编码;
(c)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结合,以解码所述第一消息;以及
(d)如果所述第一消息解码成功,那么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解码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确定密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消息解码成功,那么所述第二终端将应答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随后从所述第一消息中确定密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对所述第一消息实施计算来确定密钥,以及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已解码消息实施同样的计算来获得该密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脉冲响应的所述第一估计和所述第二估计采用样本序列形式,以及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消息解码不成功,那么将对脉冲响应的第二估计相较于所述第一估计至少移位一个样本,以及特征在于,使用这样移位的所述第二估计来重复步骤(b)、步骤(c)和步骤(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迭代对所述脉冲响应的所述第二估计的移位和步骤(b)、步骤(c)和步骤(d)的序列,直到所述第一消息被成功解码,或直到所述移位达到预定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移位达到了所述最大值,而所述第一消息还未被成功解码,那么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一传送冗余增量的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增量由已通过所述第一增信删余模式进行增信删余的比特位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c’)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与事先由所述冗余增量完善的所述第一消息结合,并尝试从该结合中解码所述第一消息;
(d)如果所述第一消息解码成功,那么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解码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确定密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仅在由所述冗余增量完善的所述第一消息自身仍不可解码时,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冗余增量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冗余增量使所述第一消息自身可解码,那么:
不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冗余增量,且所述第一终端使所述第二终端知晓该情况;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分别对传送信道的脉冲响应进行新的第一估计和第二估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事先使用所述信道编码进行编码的所述第二消息采用第二增信删余模式以使其不能被解码的足够高的增信删余比率进行增信删余,以及特征在于,将以此方式增信删余的所述第二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一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消息结合,以解码所述第二消息;以及
如果所述第二消息解码成功,假如所述第一终端事先未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应答,那么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解码的所述第二消息中确定密钥,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消息;
如果所述第一终端已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应答消息,那么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消息中确定所述密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消息结合,以解码所述第一消息;以及
如果所述第一消息解码成功,假定所述第二终端事先未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应答,那么所述第二终端从以此方式解码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确定密钥,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应答消息;
如果所述第二终端已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应答消息,那么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二消息中确定密钥。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信道编码、增信删余以及发送之前,计算CRC并将其串接至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以及特征在于,通过将使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计算出的CRC与所串接的CRC相比较,来确定由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解码的成功。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密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信道编码和增信删余之前,使用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来计算CRC,并随后在发送之前,将计算出的所述CRC串接至以此方式增信删余的消息,以及特征在于,通过将使用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计算出的CRC与所串接的CRC相比较,来确定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解码的成功。
CN2012101876803A 2011-06-07 2012-06-07 无线通信系统的密钥生成方法 Pending CN1028213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154919 2011-06-07
FR1154919A FR2976431B1 (fr) 2011-06-07 2011-06-07 Methode de generation de cle secrete pour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1386A true CN102821386A (zh) 2012-12-12

Family

ID=46148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76803A Pending CN102821386A (zh) 2011-06-07 2012-06-07 无线通信系统的密钥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62884B2 (zh)
EP (1) EP2533458B1 (zh)
JP (1) JP2012257248A (zh)
CN (1) CN102821386A (zh)
FR (1) FR2976431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750A (zh) * 2014-10-24 2015-01-0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丢包差异性的密码协商技术
CN106656477A (zh) * 2015-10-30 2017-05-1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基于向量量化的密钥产生装置与方法
CN107040372A (zh) * 2015-12-15 2017-08-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在设备中根据传输通道的所测量的物理特性产生机密的值序列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29022B1 (en) * 2016-02-22 2018-11-1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ecret ke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cyber-physical automotive system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3923A (zh) * 2004-07-29 2007-07-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070165845A1 (en) * 2005-12-20 2007-07-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secret key from joint randomness
US20070177729A1 (en) * 2005-01-27 2007-08-0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perfectly secret ke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998390A (zh) * 2009-08-27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证通信安全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76992A (ko) * 2005-01-27 2011-07-06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다른 것에 공유되지 않는 결합 랜덤성을 이용하여 암호화 키를 유도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06130725A2 (en) * 2005-05-31 2006-12-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encryption methods using shared secret randomness in a joint channel
FR2959899B1 (fr) 2010-05-10 2012-06-0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Methode de transmission de paquets securisee pour systeme de telecommunication sans fi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3923A (zh) * 2004-07-29 2007-07-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070177729A1 (en) * 2005-01-27 2007-08-0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perfectly secret ke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070165845A1 (en) * 2005-12-20 2007-07-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secret key from joint randomness
CN101998390A (zh) * 2009-08-27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证通信安全的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750A (zh) * 2014-10-24 2015-01-0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丢包差异性的密码协商技术
CN104270750B (zh) * 2014-10-24 2018-04-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丢包差异性的密码协商方法
CN106656477A (zh) * 2015-10-30 2017-05-1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基于向量量化的密钥产生装置与方法
CN107040372A (zh) * 2015-12-15 2017-08-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在设备中根据传输通道的所测量的物理特性产生机密的值序列的方法
CN107040372B (zh) * 2015-12-15 2021-06-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在设备中根据传输通道的所测量的物理特性产生机密的值序列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976431A1 (fr) 2012-12-14
US20120317417A1 (en) 2012-12-13
JP2012257248A (ja) 2012-12-27
FR2976431B1 (fr) 2014-01-24
EP2533458A1 (fr) 2012-12-12
EP2533458B1 (fr) 2018-05-23
US8862884B2 (en) 2014-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4982B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广播系统中使用极性码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装置和方法
US8327234B2 (en) Code block reordering prior to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decoding based on predicted code block reliability
US10136445B2 (e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KR102549316B1 (ko) 체계적 폴라 코딩을 사용하여 데이터를 재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139883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10096684A (ko) 부가 정보의 피드백을 이용하여 통신하는 무선 네트워크 및 상기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네트워크 코딩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CN102821386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密钥生成方法
JP6126698B2 (ja) 受信機の停止イベント後の修正されたharq手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2233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N109428670A (zh) 一种数据差错校验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A2694933C (en) Code block reordering prior to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decoding based on predicted code block reliability
CN104393955A (zh) 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914116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4168591A (zh) 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不连续发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Wang et al. Communication with partial noisy feedback
CN108289009B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9525367B (zh) 基于LoRa编码和解码机制的检错和自适应纠错方法
Baldi et al. State-of-the-art space mission telecommand receivers
CN108900277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网络的dtx检测方法及系统
Fernando et al. Reed solomon codes for the reconciliation of wireless phy layer based secret keys
EP4354775A1 (e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processing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erforming channel encoding, and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erforming channel decoding
CN113039806B (zh) 用于可靠地接收控制消息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JP660805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462555B (zh) 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CN102684813B (zh) 一种中继前传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