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0167A - 双稳态电磁促动器 - Google Patents

双稳态电磁促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0167A
CN102820167A CN2012102685254A CN201210268525A CN102820167A CN 102820167 A CN102820167 A CN 102820167A CN 2012102685254 A CN2012102685254 A CN 2012102685254A CN 201210268525 A CN201210268525 A CN 201210268525A CN 102820167 A CN102820167 A CN 102820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il
yoke
magnetic
spl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85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里斯托夫.卡蒂埃-米隆
吉勒斯.科尔特斯
米歇尔.劳艾尔
锡德里克.布里奎特
休格斯.菲利普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SE
SCHEIDER ELCTRIC Ind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FR07022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FR2914484B1/fr
Priority claimed from FR07081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FR2923936B1/fr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SE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SE
Publication of CN102820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6Operating arrangements
    • H01H33/6662Oper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bistable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linear polarised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081Magnetic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7/1607Armatures entering the winding
    • H01F7/1615Armatures or 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having permanent magn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for slow operation, for sequential energisation of windings, for high-speed energisation of windings
    • H01F7/1872Bistable or bidirectional curre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22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for supplying energising current for relay coil
    • H01H47/226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for supplying energising current for relay coil for bistable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7/1607Armatures entering the winding
    • H01F2007/163Armatures entering the winding with axial bea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2007/1669Armatures actuated by current pulse, e.g. bistable actu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2007/1692Electromagnets or actuators with two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3/12Magnetic shunt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3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characterised by pulling-force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for slow operation, for sequential energisation of windings, for high-speed energisation of windings
    • H01F7/180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omagnets or for holding the armature in attracted position with reduced energising current
    • H01F7/18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omagnets or for holding the armature in attracted position with reduced energising current making use of an energy accumula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稳态电磁促动器,其包括一磁路(12),该磁路(12)包括磁轭(20),其中分路器(26)垂直于所述磁轭的纵轴(Y)延伸,并包括设置在磁轭的第一表面(22)和分路器(26)之间的永磁体(14)。可动芯(16)安装为使得其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轴向滑动。在分路器(26)和磁轭的第二表面(24)之间延伸的线圈(30,30A,30B)产生第一控制磁通(
Figure DDA00001954268400011
)用于将可动磁轭(16)从释放位置(PD)移动到锁定位置(PA)。第二控制磁通(
Figure DDA00001954268400012
)允许磁轭在复位弹簧(36,37)的作用下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PD)。

Description

双稳态电磁促动器
本申请是申请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于2008年3月25日提交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0880006708.0号(国际申请号PCT/FR2008/000397、国际公布号WO2008/135670)、发明名称为“双稳态电磁促动器,双线圈电磁促动器的控制电路和包括该控制电路的双线圈电磁促动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磁性锁定的双稳态电磁促动器,用于控制断开和闭合电流切断装置的真空盒。该促动器包括:具有固定磁轭的磁路,其中分路器(shunt)垂直于所述磁轭的纵轴延伸,该分路器以并行方式定位在所述磁轭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促动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永磁体,其具有沿着磁轭的纵轴的轴向磁化,所述磁体定位在第一表面和分路器之间。活动柱塞芯配置为沿着磁轭的纵轴在锁定位置和未锁定位置之间轴向滑动。至少一个线圈在分路器和第二表面之间轴向延伸,并用于产生第一磁控通量,该第一磁控通量加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的极化通量以将柱塞芯从未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复位弹簧抗拒所述柱塞芯的运动。线圈用于产生第二磁控通量,其对抗永磁体的极化通量并使得柱塞芯能在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从锁定位置移动到未锁定位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具有活动柱塞芯的电磁促动器的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用以在促动器的闭合阶段移动柱塞芯。该电路包括至少第二开路控制线圈,用以在促动器的断开阶段移动磁芯。所述至少两个控制线圈通过相互感应而耦合。供电电路被设置成以为了在闭合和断开阶段给所述控制线圈供应电力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电磁促动器,其包括具有磁轭的磁路、至少一个具有沿着磁轭的纵轴的轴向磁化的永磁体和柱塞芯。所述柱塞芯配置为沿着纵轴在锁定位置和未锁定位置之间轴向移动。
背景技术
使用具有磁性锁定的双稳态电磁促动器用于电流切断装置特别是真空断路器的断开和闭合控制是已知的,特别地,在专利(EP1012856B1、EP0867903B1、US6373675B1)中描述过。
由于不同的已知促动器的磁路的几何结构的原因,一般必须使用尺寸大到能够产生移动操作机构所必需的磁场的操作线圈。所用的电控功率(安培匝数)非常大而效率却低下。
而且,由于磁体在磁路中的定位的原因,能够见到所述磁体退磁的风险。实际上,当磁体串联布置在磁路中时,通过操作线圈产生的磁通量会对抗磁体的磁通量从而在长期运行中导致所述磁体退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现有技术的缺点以提出具有高能量效率的电磁促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促动器的磁轭包括具有部分地围绕柱塞芯延伸的内部衬套的第二表面,柱塞芯通过在柱塞芯的平动移动过程中保持均一的径向滑动气隙而从所述衬套间隔开。在未锁定位置,柱塞芯通过第三气隙从磁轭的第二表面间隔开,分路器通过第一轴向气隙从柱塞芯间隔开。
在锁定位置,衬套在重叠距离上利于覆盖柱塞芯。
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优选地从分路器通过第四气隙间隔开。
分路器优选地从磁轭通过第五气隙间隔开。
有利地,活动磁芯与非磁性促动件耦合,该非磁性促动件沿着纵轴延伸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磁体和磁轭的第一表面。
在特定实施例中,电磁促动器包括至少一个磁体,该磁体具有通路孔,促动件通过该通路孔。
在特定实施例中,电磁促动器包括至少两个并置的磁体,当所述磁体并置时其分别切割以留出通路孔。
有利地,电磁促动器包括四个相同形状的磁体。
定心部分优选地布置在通路孔中。
定心部分有利地从所述至少一个磁体凸出第四气隙的高度,所述部分与分路器接触。
活动芯优选地包括平截头体形状的径向表面,用以在锁定位置贴靠分路器。
柱塞芯优选地包括定位在与第三气隙接触的径向表面的孔。
该孔优选地在平行于纵轴的方向从柱塞芯的一侧贯穿柱塞芯到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变型,电磁促动器包括用以产生第一磁控通量的第一线圈和用以产生第二磁控通量的第二线圈。
有利地,减振器布置在通过第四气隙形成的空间中。
有利地,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中间元件布置在第五气隙中。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磁促动器的控制电路的供电电路,其包括连接到切换装置的第一触发电容器,该切换装置用以串联连接所述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与所述第二开路控制线圈。当闭合电压施加到所述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的端子时,所述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通过在所述至少第二开路控制线圈的端子处感应的电压充电。切换装置用以连接所述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到第二开路控制线圈。在断开阶段的过程中,所述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通过所述第二开路控制线圈放电以在所述线圈的端子处形成开路电压。
所述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优选地包括比闭合电压施加时间更短的时间常数。
开路电压的绝对值优选地等于所述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的充电电压。
在特定实施例中,当闭合电压施加到所述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的端子时,所述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的充电电压等于在所述至少第二开路线圈的端子处的感应电压值,开路电压的绝对值等于感应电压的绝对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电路包括至少第二触发电容器。供电电路包括切换装置,其用以在闭合阶段过程中并联连接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触发电容器和在断开阶段过程中串联连接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触发电容器,施加到所述第二控制线圈的开路电压等于在触发电容器的端子处分别感应的电压的总和。
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发电容器优选地分别包括比闭合电压施加时间更短的时间常数。
在特定实施例中,开口电压的绝对值等于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触发器的充电电压的总和。
当闭合电压施加到所述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的端子时,至少一个触发电容器的充电电压优选地等于在所述至少第二开路控制线圈的端子处感应的电压值。
有利地,第一和第二触发电容器是相同值的,并且开路电压的绝对值等于感应电压的绝对值的两倍。
所述至少第一闭合线圈优选地包括比所述至少第二开路控制线圈的第二数量的匝数更少的第一数量的匝数以使得在所述至少第二开路控制线圈的端子处的感应电压大于施加到所述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的闭合电压。
切换装置优选地包括受控开关。
本发明涉及电磁促动器,其包括具有磁轭的磁路、具有沿着磁轭的纵轴的轴向磁化的至少一个永磁体和配置为沿着纵轴在锁定位置和未锁定位置之间轴向滑动的柱塞芯。促动器包括如上限定的控制电路,线圈沿着磁轭的纵轴轴向延伸并用以产生第一磁控通量,该第一磁控通量加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的极化通量以从未锁定位置移动柱塞芯到锁定位置。至少一个复位弹簧的作用抵抗所述芯的移动。线圈用来产生第二磁控通量,其对抗永磁体的极化通量并使得柱塞芯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的作用从锁定位置移动到未锁定位置。
磁轭优选地包括垂直于所述磁轭的纵轴延伸的分路器,该分路器并联定位在所述磁轭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定位在第一表面和分路器之间。
线圈优选地在分路器和第二表面之间轴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磁轭的第二表面包括部分围绕柱塞芯延伸的内部衬套,柱塞芯通过径向滑动气隙从所述衬套间隔开,该气隙在柱塞芯的平动移动过程中保持均一。在锁定位置,柱塞芯通过第三气隙从磁轭的第二表面间隔开,分路器和柱塞芯之间的体积限定第一轴向气隙。
在锁定位置,衬套优选地在重叠距离上覆盖柱塞。
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优选地通过第四气隙从分路器分隔开。
分路器优选地通过第五气隙从磁轭分隔开。
磁性柱塞芯优选地与非磁性促动件耦合,该非磁性促动件沿着纵轴延伸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磁体和磁轭的第一表面。
附图说明
其它优点和特征将从下面的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变得更加清楚明显,所述实施例仅仅是作为非限定性例子给出并在附图中示出,其中:
图1和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在两个操作位置的电磁促动器的截面视图;
图3表示根据图1和2的电磁促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表示根据图1和2的电磁促动器的详细透视图;
图5A,5B,5C和5D表示电磁促动器在促动期间从未锁定位置到锁定位置的图形;
图6A,6B,6C和6D表示电磁促动器在促动期间从锁定位置到未锁定位置的示意图;
图7表示与电流切断装置耦合的电磁促动器的方框图;
图8表示通过电磁促动器产生的力的强度的曲线图;
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布线图;
图10表示代表电流I的值相对于施加到根据图9的控制电路的线圈的端子的电压U的渐变的曲线图;
图11表示在开路线圈的端子处的感应电压相对于施加到闭合线圈的闭合电压的图表;
图12表示根据图9的控制电路的触发电容器的充电剖面的图示;
图1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布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和2中表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具有磁性锁定的双稳态电磁促动器包括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固定磁路12。
磁路12包括沿着纵轴Y延伸的磁轭20。磁路的磁轭20包括在其相对末端的平行的第一和第二表面22,24。表面22,24垂直于磁轭20的纵轴Y延伸。
优选地,如图3所示,磁轭20由两个长型金属壁组成,该壁关于彼此定位为使得空出内部体积。两个壁通过分别布置在所述壁的末端的第一和第二凸缘板22,24保持平行。根据特定实施例,平行六面体形状的磁轭20包括开口于内部体积上的至少两个纵向表面。
磁路12还包括磁通量分配分路器26。可饱和分路器26在平行于第一凸缘板22的方向径向延伸。
电磁促动器包括至少一个共轴配合在磁轭20内部的绝缘衬套32上的固定控制线圈30。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0,30A,30B在分路器26和第二凸缘板24之间轴向延伸。
在磁轭20的内体积的内部还定位至少一个具有轴向磁化的永磁体14。所述至少一个磁体布置在磁轭20的壁之间。永磁体14包括相反极性的两个共面的前表面。第一表面定位为面对分路器26。第二表面背着第一凸缘板22的内壁定位。前表面大致垂直于磁轭20的纵轴Y。
电磁促动器包括柱塞芯16,其配置为在磁轭20的纵轴方向轴向滑动。柱塞芯16的移动发生在两个操作位置之间的控制30内部,所述两个操作位置在此及后称作锁定位置和未锁定位置。
第一轴向气隙e1对应分路器26和柱塞芯16之间的间隙。当柱塞芯处于如图1所示的称为未锁定位置PD的第二操作位置时该气隙最大。当柱塞芯处于如图2所示的称为锁定位置PA的第一操作位置时,该气隙为零。
芯优选地由磁性的或者可磁化材料制成的圆柱组成。当芯处于锁定位置PA时,圆柱的第一径向表面用以与分路器26接触。当芯处于未锁定位置时,圆柱的第二径向表面用以定位在第二凸缘板24的内表面附近。
第二凸缘板24的内表面包括内部衬套46,其在围绕柱塞芯16共轴安置的环形空间内部分地延伸。柱塞芯16然后从所述衬套46通过第二径向滑动气隙e2间隔开,该第二径向滑动气隙e2在柱塞芯16的平动移动过程中保持均一。在锁定位置,衬套46优选地在重叠距离L上覆盖柱塞芯16。衬套46优选地为管状形状并由铁磁材料制成。其可以形成第二凸缘板24的整体部分或者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到第二凸缘板24。滑动气隙e2以及柱塞芯16与衬套46之间的重叠距离L被调节以使得在线圈30内部体积中整个磁路20的磁阻尽可能弱。磁阻必须在两个操作位置之间的柱塞芯16的整个活动范围内是最弱的。
柱塞芯16在未锁定位置PD通过对应第二凸缘板24和柱塞芯16之间的间隙的第三轴向气隙e3从第二凸缘板24的内壁间隔开。当柱塞芯处于如图1所示的未锁定位置时,该气隙e3最小。
当芯处于锁定位置PA时,后者通过由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14产生的极化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61
所致的磁引力FA而贴靠分路器26。柱塞芯16设计为通过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偏压到未锁定位置PD。复位弹簧36的复位力FR趋于抵抗永磁体14产生的磁引力FA。在锁定位置PA,磁引力FA的强度大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施加的相反的复位力。
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柱塞芯16包括平截头体形状的径向表面,用以在锁定位置贴靠分路器26。
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14的第一前表面通过第四气隙e4从分路器26分隔开。所述气隙e4被做成例如尽可能小的尺寸以不降低磁体14的效率但足以防止在磁体上的任何机械振动。吸振器可以布置在由第四气隙e4形成的空间中。该吸振器可以包括凝胶。该吸振器的目的是降低当所述芯从其未锁定位置PD移动到其锁定位置PA时在柱塞芯16和分路器26之间的任何振动反冲。
根据特定实施例,分路器26在平行于第一凸缘板22的方向径向延伸,其通过第五气隙e5从磁轭20间隔开。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中间元件33可以布置在第五气隙e5中。该中间元件特别地作为分路器26的支承,保证第五气隙e5得以维持。分路器26可以包括可变截面。变化第五气隙e5的尺寸和/或分路器26的横截面使得能够调节所述分路器的磁阻值。
磁性柱塞芯16耦合到非磁性的促动件18,该非磁性的促动件18轴向通过在第一凸缘板22中形成的开口17。非磁性的促动件18还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磁体16。磁芯16和促动件18形成促动器1的移动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易于生产所述至少一个磁体16,电磁促动器1包括至少两个并置的磁体16。所述永磁体分别被切割以当其并置时留出通路孔17。定心部分19优选地布置在通路孔17中。定心部分19从所述至少一个磁体16突出第四气隙e4的高度。所述部分然后与分路器26接触。当柱塞芯16与分路器26接触并最终也作为导引移动组件16,18中的一部分时,定心部分19用作定位磁体和吸收一部分机械振动的目的。根据如图4所示的替代实施例,电磁促动器包括四个相同形状的磁体16。
根据一特定实施例,电磁促动器1的移动组件用以控制电流切断装置的真空盒。
根据本发明的如图1和2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复位弹簧定位在磁轭20的外面。其包括在第一外部支承例如框架100上的第一支承表面,并包括布置在促动件18上的止停件19上的第二支承表面。在未锁定位置PD,所述止停件19按压在第二外部支承上。为了示例性的目的,第二外部支承可以特别地形成第一凸缘板22的外部表面的一部分。在促动件18上的止停件19的该纵向定位使得能够在未锁定位置控制PD促动器1的移动组件的移动长度,更具体地,第三气隙e3的长度。止停件19沿着促动件18的移动事实上确实使得第三气隙e3调节为最小尺寸。固定在锁定位置PA是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37得以保证的。
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0设计在磁路12中以产生第一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1
第一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2
用以加入到永磁体14的极化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3
第一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4
这样趋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37的作用相反以将柱塞芯16从其未锁定位置PD移动到其锁定位置PA。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0用以在磁路12中产生第二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5
第二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6
与永磁体14的极化通量相反以释放柱塞芯16并使得柱塞芯16能够从锁定位置PA移动到未锁定位置PD。柱塞芯16从锁定位置PA到未锁定位置PD的移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37的作用进行。
电磁促动器1优选地包括被优化以产生第一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7
的第一线圈30A和被优化以产生第二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8
的第二线圈30B。
根据本发明的如图7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电磁促动器1可以用以控制特别地包括真空盒2的电流切断装置22。产生第一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9
的第一线圈30A然后用以闭合真空盒的触点。而且,产生第二磁控通量的第二线圈30B然后用以断开真空盒2的触点。第一线圈30A然后称作闭合线圈,而第二线圈30B称作开路线圈。
由于磁路12的几何构型,特别地,由于磁分路26关于线圈30的定位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磁体16的定位,通过线圈30,30A,30B产生的通量流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磁体。因此,磁体14退磁的风险受到限制。
为了从真空盒2触点的断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电磁促动装置1操作如下。如图5A所示,两个相对的力施加到柱塞芯16。借助非磁性促动件18通过复位弹簧36施加在柱塞芯16上的复位力FR趋于将柱塞芯16保持在未锁定位置,从而触点处于断开位置。由于磁体14的极化通量复位力FR抵抗第一磁性闭合力FA。磁性闭合力FA比复位力FR强度更大。如图5B所示,第一线圈30A被供电以闭合触点。第一线圈30A产生第一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12
第一控制通量与磁体14的极化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814
在相同方向流动。第一通量产生电磁闭合力FFE。两个闭合力FA、FFE加在一起并趋于将柱塞芯16从其未锁定位置PD移动到其锁定位置PA。电磁闭合力FFE的强度经历指数类型的变化,如图8所示。该变化直接取决于线圈的几何结构,特别地,取决于其电感和使用的电源的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柱塞芯16从其未锁定位置移动离开时,电磁闭合力FFE的强度大于复位弹簧36的复位力FR的强度。在柱塞芯16的移动开始时电磁闭合力FFE的该非零强度(偏移)将使得能够在柱塞芯的移动过程中获得总是大于复位力FR的电磁闭合力FFE。
偏移值与第三气隙E3的尺寸、磁体14和第一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91
相关。如图5B所示,第二凸缘板24将第一控制通量的一部分从其主磁路偏移。该偏移的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93
产生与电磁闭合力FFE暂时相反的对抗力。建立用于移动柱塞芯的有效电磁闭合力FFE必需的时间然后更长。柱塞芯16开始动态移动然后被延迟。该延迟使得在第一线圈30A中流动的电流能够达到足够的强度以产生有效的第一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94
如图8所示,当柱塞芯16开始移动时,由电磁促动器存储的势能然后足以保证电磁闭合力将总是大于复位力FR的强度。这保证闭合而不需要任何停机时间和不需要柱塞芯16被慢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如图9所示的特定实施例,在柱塞芯16从其未锁定位置PD移动到其锁定位置PA的过程中,电磁闭合力FFE将与由第二复位弹簧37产生的第二力相反。该第二弹簧37用来施加接触压力特别地以保持真空盒2的电触点闭合。该第二弹簧37将通过电磁闭合力FFE的作用被压缩。如图8所示,在柱塞芯16的闭合行程的大约三分之二处,第一和第二复位弹簧36,37的组合的复位力将对抗电磁闭合力FFE。当柱塞芯16处于锁定位置PA时,如图5D所示,到闭合线圈的供电被中断。如图8所示,第一磁性闭合力FA然后大于由第一和第二弹簧36,37产生的复位力FR的总和的强度。处于锁定位置PA的柱塞芯16的磁性锁定也可以与机械闭锁组合。
为了从真空盒2的触点的闭合位置移动到断开位置,换言之,从柱塞芯16的锁定位置PA到未锁定位置PD,电磁促动装置1的操作如下。如图6A所示,两个相对的力施加在柱塞芯16上,即由于磁体14的极化磁体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095
所致的磁力FA和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37施加的力产生的复位力FR。磁力FA然后大于复位力FR的强度。
根据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复位力FR由第一和第二复位弹簧36,37共同施加的力的总和产生。
如图6B所示,第二线圈30B被供电以产生第二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01
第二控制通量在磁体14的极化通量的相反方向流动。第二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04
产生电磁断开力FOE。复位力FR和电磁断开力FOE加在一起并且产生的断开力然后大于磁性锁定力FA的强度并趋于将柱塞芯16从其锁定位置PA移动到其未锁定位置PD。
根据替代实施例,柱塞芯16包括定位在与第三气隙e3接触的径向表面中的孔39。该孔39在其纵轴方向直接通过所述芯。当柱塞芯从锁定位置PA移动到未锁定位置PD时,孔39使得包含在第三气隙e3的体积内的空气移除。空气能被被移除而不是被压缩,这使得能够避免称作活塞效应的影响。该活塞效应将产生抵抗柱塞芯16的运动的压力。
两个线圈30A,30B能够以独立的方式被供电。例如,第一闭合线圈30A以10A电流的250伏直流电操作,而第二开路线圈30B要求具有40mA的几百伏。两个线圈30A,30B的绕线的直径不同。所述线圈还包括不同数量的匝数。
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在断开时第一和第二线圈可以串联连接。在闭合时第二开路线圈30B将短路。
第一闭合线圈30A要求给定时间的大量能量以闭合促动器。第一线圈30A的供电时间例如等于大约150ms。该电力通过供电系统提供。
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第一线圈30A的供电可以通过调幅电流脉冲执行。在第一线圈30A中流动的电流的强度的这种给电使得柱塞芯16从未锁定位置PD移动到锁定位置PA的速度受控。当柱塞芯16与分路器接触时降低柱塞芯16的速度可以特别地重要。降低柱塞芯和分路器之间的冲击力降低磁路存储的机械应力。
反过来,第二线圈30B仅需要非常少量的能量来断开促动器。该能量可以来自小电容的电容器C1。例如,电容值将特别地为大约十微法拉,工作电压能够达到数千伏。工作电压可以例如等于1000VdC。
该电容器C1应当优选地为薄膜类型,特别地为聚丙烯薄膜。不同于电解液干涸的化学电容器,这种类型的包括聚丙烯薄膜的电容器C1具有优良的寿命。这种类型的部件在电磁促动器的整个寿命中不需要任何维护。在短路的情形下断开时,该电容器C1经由第二线圈30B作用。此外,其可靠性保证良好水平的电磁促动器操作安全性。由于电容器的电容值,电容器能够在几毫秒内再充电,其对于设计用于中压保护功能的具有高速周期的断路器特别有利。通常用于高架电网的这些断路器一般称作自动断路器。当断路器用于连续的高速断开和闭合O-C-O-C周期时,该电容器C1的使用受到关注。该电容器C1能够通过电力系统或者通过电流变压器连续不断地再充电。当设备定位在柱顶部时,也可使用光电电池。
而且,如图9所示,在两个控制线圈30A,30B之间存在电磁耦合。由于该耦合,当电压Uclos施加到第一闭合线圈30A时,电容器C可以通过在第二开路线圈30B的端子处恢复的电压Uind再充电。在与自动断路器相关的电磁促动器1闭合后主供应失效以及电容器C1通过在开路线圈30B中感应的能量已经再充电的情形下,能够立即断开而无需施加额外的电力。如图9所示,特别地包括闸流管或者晶体管的开关TH可以用于连接电容器C1到第二开路线圈30B。所述恢复电压Uind由于第二线圈的匝数的比率较高而较高,电容器可以用作存储器但也可用于切断任何感应电压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具有柱塞芯16的电磁促动器的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用以在促动器的闭合阶段移动柱塞芯16;和至少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用以在促动器的断开阶段移动柱塞芯16。所述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包括第一数量的匝数Nl。所述至少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包括第二数量的匝数N2。所述至少两个控制线圈30A,30B通过相互感应M耦合。所述至少第一线圈组成变压器的初级电路,所述至少第二线圈组成次级电路。变压器的磁路特别地包括柱塞芯16。
根据特定实施例,控制电路包括两个控制线圈30A,30B。有利地,第一数量的匝数Nl小于第二数量的匝数N2。两个控制线圈30A,30B然后组成升压变压器(N2>Nl)。
控制线圈30A,30B用以在闭合阶段产生第一磁性的控制通量在断开阶段产生第二磁性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12
在闭合阶段,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被供给闭合电压Uclos以产生第一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13
在断开阶段,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被供给开路电压Uopen以产生第二磁控通量开路电压Uopen然后与闭合电压Uclos符号相反。
根据如图1和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至少两个控制线圈30A,30B包含在具有纵轴Y的磁轭20中。柱塞芯16配置为沿着纵轴Y在锁定位置和未锁定位置之间轴向滑动。线圈优选地为同心的,并且在磁轭20的纵轴Y方向轴向延伸。控制线圈30A,30B之间的电磁耦合通过柱塞芯16和促动器的磁轭执行。
控制电路还包括供电电路,用以在电磁促动器的闭合和断开阶段给所述控制线圈30A,30B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一实施例,如图9所示,供电电路包括用于串联布置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C1和所述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的装置。
根据这个实施例,用于闭合促动器的电气控制电路产生调幅的闭合电压Uclos。该调制为PWM类型。具有周期T的控制信号的调制包括从0到100%的占空比α。对应闭合电流Iclos的斩波电流在所述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中流动。如果调制占空比α等于100(α=100%),获得具有均一脉冲形状的信号。
控制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中流动的电流强度可以使得能够控制在闭合阶段柱塞芯16的动力。
根据特定实施例,闭合电压调幅为具有大约90%的占空比。
在本发明的该特定实施例中,电控制电路通过供电系统的交流电压供应。该装置将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直流电压供电给产生调幅闭合电压Uclos的电子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的电力供应以这样的方式给电以使得闭合电流曲线遵循电磁触点闭合的传统的物理学规律。
当闭合电压Uclos施加到所述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的端子时,电压Uind在所述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的端子处被感应。在次级线圈处产生的感应电压Uind与闭合电压Uclos成比例。感应电压Uind和闭合电压Uclos之间的比率取决于第二闭合控制线圈30B的第二数量匝数N2和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的第一数量匝数Nl的比率。该升压变压比率可以写成以下等式的形式:Uind=Uclso×N2/N1。
升压变压比还取决于使得磁通量改变的促动器的柱塞芯16的闭合动力产生的变化。如图11所示,感应电压Uind具有零平均值。
控制供电电路包括切换装置Dl,D2,TH以串联连接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C1和所述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如图13所示,切换装置包括两个整流二极管Dl,D2和受控开关TH例如特别是闸流管或者晶体管。
当闭合电压Uclos施加到所述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的端子时,所述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C1通过在所述至少第二开路线圈30B的端子处的感应电压充电。所述至少一个触发电容器C1的充电通过两个整流二极管Dl,D2进行。根据该特定实施例,仅感应电压Uind的正半波用于给所述至少一个触发电容器C1充电。根据另一未图示的实施例,可以想到,整流感应电压用于给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充电。如图12所示,触发电容器C1的充电剖面遵循一般电容器的指数充电规律。充电电压然后等于:
Uc = Uind × ( 1 - e - t τ )
其中,t等于时间,而τ为电容器的时间常数。
在发生断开时,存储在所述至少触发电容器C1中的能量可以在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中放电。因此,在断开阶段不必具有额外的电源。施加到所述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的开路电压Uopen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触发电容器C1传递。开路电压Uopen的绝对值等于所述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Uc。
充电电压Uc优选地必须在闭合电压Uclos施加到闭合线圈30A的端子的过程期间内达到感应电压值。触发电容器被特别地选取以具有与闭合电压Uclos的施加时间相比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至少第一触发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Uc等于在所述至少第二开路线圈30B的端子处的感应电压Uind的值。开路电压Uopen的绝对值然后等于感应电压Uind的绝对值。
开路电压Uopen必须与闭合电压Uclos的方向相反以在促动器的断开阶段移动柱塞芯16。切换装置的受控开关TH使得在所述至少一个触发电容器C1的端子处的电压能够反向。
已知具有柱塞芯的电磁促动器的动力是线圈中流动的电流的描绘,用于使所述柱塞芯运动。表示电流I的值相对于在所述线圈的端子处施加的电压的渐变的曲线在图10中示出。在原点处表示柱塞芯的加速度的曲线斜率取决于线圈的电压U和电感L之间的比率。线圈的电感L为系统的内在参数,增大电压U是降低电磁促动器的反应时间的唯一途径。用于给定线圈的电压值越高,曲线将越陡,柱塞芯的初始加速度越大。
为了增大开路电压Uopen,推荐增大升压变压比N1/N2。但是,不可能增大特别是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的线圈匝数。控制线圈30A,30B的最大尺寸事实上通过促动器的体积,特别地通过磁轭的内部体积确定。而且,包括降低绕线的横截面以增大匝数而不改变缠绕体积的方案也是不可接受的。降级绕组线的横截面事实上将伴随线圈电阻和电感的增大。这些变化将对触发电容器C1,C2的充电和放电时间具有有害的影响。电容器充电的变慢将被观察到表现为放电时间将增大。该结果与特别在断开时需要促动速度的促动器要求的性能是不相容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为了增大开路电压Uopen以控制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控制电路包括至少第二触发电容器C2。
在如图13所示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包括两个触发电容器C1,C2。
在闭合阶段发生时,供电电路包括切换装置TH1,TH2,TH3,TH4,D1,D2,D3以并联连接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触发电容器C1,C2与所述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如图13所示,切换装置包括三个二极管Dl,D2,3和四个受控开关TH1,TH2,TH3,TH4例如特别是闸流管或者晶体管。
当闭合电压Uclos施加到所述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的端子处时,电压Uind在所述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的端子处感应。触发电容器C1,C2这样在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的端子处被感应电压充电。
并联的触发电容器C1,C2的充电通过用于正极的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l,D3和受控开关TH4以及用于负极的第三二极管D2执行。所述受控开关TH4在促动器闭合同时受控以使得能够并联连接。根据该特定实施例,仅感应电压Uind的正半波用于给触发电容器C1,C2充电。根据未图示的另一实施例,可以想到,特别地通过使用用于给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充电的二极管桥来整流感应电压。
在发生促动器的断开阶段时,供电电路包括切换装置TH1,TH2,TH3,TH4,D1,D2,D3以并联连接触发电容器C1,C2与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
开路电压Uopen的绝对值等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发电容器C1,C2的充电电压Uc1,Uc2的总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闭合电压Uclos施加到所述至少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的端子时,至少一个触发电容器C1,C2的充电电压Uc1,Uc2等于所述至少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的端子处的感应电压值。
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发电容器C1,C2优选地分别包括比闭合电压Uclos的施加时间更短的时间常数τ。
第一和第二触发电容器C1,C2优选地为相同值,并且开路电压Uopen的绝对值等于感应电压Uind的绝对值的两倍。串联连接的触发电容器C1,C2的放电从而使得开路电压Uopen翻倍。
开路电压Uopen必须与闭合电压Uclos的方向相反以为了在促动器的断开阶段移动柱塞芯16。切换装置TH1,TH2,TH,TH4使得在触发电容器C1,C2的端子处的充电电压Uc1,Uc2反向。
并联放电通过用于正极的第一受控开关TH1和通过用于负极的第二受控开关TH2执行。第三受控开关TH3实现两个电容器的串联。
取决于使用的实施例,并联地给两个触发电容器C1,C2而非仅一个充电使得充电电压降低25%。而且,给串联的电容器C1,C2放电使电压增加60%。根据使用增大实施例的开路电压使得在断开时获得要求的速度性能。
25%的下降是由于通过两个控制线圈30A,30B形成的变压器不是完美的发生器的事实所致。其具有由于绕线的电阻和线圈的电感所致的阻抗。该阻抗限制通过给电容器充电的开路控制线圈30B供应的电流。
触发电容器C1,C2的值根据要求的断开速度和尺寸适合用于给定体积的线圈予以最优化。
根据控制电路的优选实施例的变型,控制电路的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当促动器已经闭合时给触发电容器C1,C2再充电的装置。触发电容器C1,C2以一定频率周期性再充电,该频率根据使用的技术而可变以补偿自放电的损耗。电子装置然后发送短的持续时间的脉冲到第一闭合控制线圈30A中。电容器的再充电时间的值取决于部件的内在值。触发电容器C1,C2因此通过数个控制周期Uclos再充电。根据特定实施例,再充电脉冲具有大约几十毫秒的持续时间,再充电周期大于1/4小时并根据使用的电容器技术可以更长。
因为断开需要的能量小,触发电容器C1,C2呈现低的电容值。例如,电容值应当特别地为大约十微法拉,电容器具有可以达到数千伏的工作电压。例如,工作电压可以等于1000Vdc。由于触发电容器C1,C2的低的电容值,后者可以在几毫秒内再充电,其对于用于中压保护的具有高速周期的断路器特别重要。
其还优选地通过聚丙烯薄膜技术设计并包括至少等于促动器寿命的良好寿命。其可靠地保证电磁促动器的操作安全性处于良好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变型,切换装置,特别是受控开关TH,TH1,TH2,TH3,TH4的控制电子元器件需要的电力,从至少一个触发电容器C1,C2分接。
本发明还涉及具有磁性锁定的双稳态电磁促动器,其包括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固定磁路12。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如图1,2,3所示,磁路12包括沿着纵轴Y延伸的磁轭20。磁路的磁轭20包括在其相对末端的第一和第二平行表面22,24。表面22,24垂直于磁轭20的纵轴Y延伸。磁轭20优选地由两个相对于彼此定位以使得释放内部体积的两个长型金属壁组成。两个壁通过分别布置在所述壁的末端的第一和第二凸缘板22,24保持平行。根据特定实施例,平行六面体形状的磁轭20包括开口于内部体积上的至少两个纵向表面。
磁路12还包括磁通分配分路器26。可以饱和的分路器26在平行于第一凸缘板22的方向径向延伸。
电磁促动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共轴地安装在磁轭20的内部的绝缘衬套32上的第一控制线圈30A和固定的第二控制线圈30B。所述控制线圈30A,30B是同心的并在分路器26和第二凸缘板24之间轴向延伸。第二控制线圈30B布置在第一控制线圈30A的外面。
在磁轭20的内体积内部还定位有具有轴向磁化的至少一个永磁体14。所述至少一个磁体布置在磁轭20的壁之间。永磁体14包括相反极性的两个共面的前表面。第一表面面对分路器26定位。第二表面抵靠第一凸缘板22的内壁定位。前表面大致垂直于磁轭20的纵轴Y。
电磁促动器包括柱塞芯16,其安装为在磁轭20的纵轴方向轴向滑动。柱塞芯16的移动发生在两个操作位置之间的控制线圈30A,30B内部,所述位置在此及后称作锁定位置PA和未锁定位置PD。
第一轴向气隙e1对应分路器26和柱塞芯16之间的间隙。该气隙在当柱塞芯处于如图1所示的称作未锁定位置PD的第二操作位置时最大。该气隙在当柱塞芯处于如图2所示的称作锁定位置PA的第一操作位置时为零。
柱塞芯优选地由圆柱组成,该圆柱由磁性的或者能磁化的材料制成。圆柱的第一径向表面用于当柱塞芯处于锁定位置PA时与分路器26接触。圆柱的第二径向表面用于当柱塞芯处于未锁定位置PD时定位为靠近第二凸缘板24的内表面。
第二凸缘板24的内表面包括内部衬套46,其部分地在环形空间内延伸,该环形空间围绕柱塞芯16共轴安置。柱塞芯16然后通过第二径向滑动气隙e2从所述衬套46间隔开,所述第二径向滑动气隙e2在柱塞芯16的平动移动过程中保持均一。在锁定位置,衬套46优选地在重叠距离L上覆盖柱塞芯16。衬套46优选地为管状形状并由铁磁材料制成。其可以形成第二凸缘板24的集成部分或者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到第二凸缘板24。滑动气隙e2以及柱塞芯16和衬套46之间的重叠距离L被调节以使得磁路20的整个磁阻在第一控制线圈30A的内体积内尽可能低。磁阻在柱塞芯16在两个操作位置之间的整个移动中必须为最低。
处于未锁定位置PD的柱塞芯16通过对应第二凸缘板24和柱塞芯16之间的间隙的第三轴向气隙e3从第二凸缘板24的内壁间隔开。当柱塞芯处于如图1所示的未锁定位置时,该气隙e3最小。
当柱塞芯处于锁定位置时,后者通过由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14产生的极化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71
所致的磁引力而保持贴靠分路器26。柱塞芯16用以通过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前进到未锁定位置PD。复位弹簧36的复位力FR趋于与永磁体14产生的磁引力FA相反。在锁定位置,磁引力FA的强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的相反的复位力(图5A,5B,5C,5D)。
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14的第一前表面通过第四气隙e4从分路器26分隔开。所述气隙e4被做成尽可能小的尺寸以使得不降低磁体14的效率但足以防止在磁体上的任何机械振动。吸振器可以布置在通过第四气隙e4形成的空间内。该减振器可以包括凝胶。该减振器的目的是降低当所述芯从未锁定位置PD移动到锁定位置PA时在柱塞芯16和分路器26之间的振动的任何反冲。
磁性柱塞芯16耦合到轴向通过在第一凸缘板22中形成的开口17的非磁性促动件18。非磁性促动件18还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磁体16。柱塞芯16和促动件18形成促动器1的移动组件。
根据特定实施例,促动器1的移动组件用以控制电流切断装置的真空盒。
根据本发明的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复位弹簧定位在磁轭20外面。其包括在第一外部支承例如框架100上的第一平面支承,并包括布置在促动件18上的止停件19上的第二平面支承。在未锁定位置PD,所述止停件19按压在第二外部支承上。例如,第二外部支承可以特别地形成第一凸缘板22的外部表面的一部分。将止停件19纵向定位在促动件18上使得能够在未锁定位置控制促动器1的移动组件的移动长度,特别是第三气隙e3的长度。止停件19沿着促动件18的移动事实上使得该第三气隙e3的最小尺寸得以调节。保持在未锁定位置PA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37得以保证。
第一控制线圈30A用以在磁路12中产生第一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81
第一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82
用以加入到永磁体14的极化通量第一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84
因此趋于抵抗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37的作用以将柱塞芯16从其未锁定位置PD移动到其锁定位置PA。
第二控制线圈30B用以在磁路12中产生第二磁控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85
该通量抵抗永磁体14的极化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86
以释放柱塞芯16并使得后者从其锁定位置PA移动到其未锁定位置PD。柱塞芯16从锁定位置PA到未锁定位置PD的移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37的作用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电磁促动器1可以用以控制特别地包括真空盒2的电流切断装置22。产生第一控制通量的第一线圈30A然后用以控制真空盒2的触点。而且,产生第二磁控通量的第二线圈30B然后用以断开真空盒2的触点。第一线圈30A然后称作闭合线圈,而第二线圈30B称作开路线圈。
由于磁路12的几何构型,特别地由于磁分路器26相对于控制线圈30A,30B的定位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磁体16的定位,通过控制线圈30,30A,30B产生的通量不会流过所述至少一个磁体16。从而限制磁体退磁的危险。
为了从真空盒触点的断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电磁促动装置1的操作如下。如图6A所示,两个相对的力施加到柱塞芯16。借助非磁性促动件18通过复位弹簧36施加在柱塞芯16上的复位力趋于将柱塞芯16保持在未锁定位置,触点处于断开位置。复位力FR抵抗由于磁体14的极化通量所致的第一磁性的闭合力FA。磁性闭合力FA的强度大于复位力FR。如图5B所示,第一线圈30A被供电以闭合触点。第一线圈30A产生第一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91
第一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92
在与磁体14的极化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93
相同的方向流动。第一通量产生电磁闭合力FFE。两个闭合力FA,FFE加入到一起并趋于将柱塞芯16从未锁定位置PD移动到锁定位置PA。电磁闭合力FFE的强度经历指数类型的变化。该变化直接取决于线圈的几何结构,特别地是其电感以及所用电源的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柱塞芯16从未锁定位置移动离开时,电磁闭合力FFE的强度大于复位弹簧36的复位力FR的强度。在柱塞芯16开始移动时电磁闭合力FEE的该非零强度(偏移)将使得在柱塞芯的移动过程中电磁闭合力FEE总是大于获得的复位力FR。
偏移值与第三气隙e3的尺寸、磁体14和第一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94
相关。如图10所示,第二凸缘板24将第一控制通量的一部分从主磁路转向。该转向的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96
产生与电磁闭合力FFE暂时相反的抵抗力。建立用于柱塞芯移动的有效电磁闭合力FFE必需的时间然后更长。柱塞芯16的动态开始移动然后被延迟。该延迟使得在第一线圈30A中流动的电流能够达到足够强度以产生有效率的第一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97
如图6B所示,当柱塞芯16开始移动时,电磁促动器存储的势能然后足以保证电磁闭合力FFE总是大于复位力FR的强度。这保证在没有任何停机并且柱塞芯16不会放慢的情况下闭合。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在柱塞芯16从其未锁定位置PD移动到其锁定位置PA的过程中,电磁闭合力FEE将与第二复位弹簧37产生的第二力对抗。该第二弹簧37用于施加接触压力特别地以保持闭合的真空盒2的电接触。该第二弹簧37将在电磁闭合力FEE的作用下压缩。在柱塞芯16的闭合行程的大约三分之二,第一和第二复位弹簧36,37的组合的复位力将抵抗电磁闭合力FFE。当柱塞芯16处于如图5D所示的锁定位置PA时,给闭合线圈的供电被中断。第一磁性闭合力FA然后大于第一和第二弹簧36,37产生的复位力FR的总和的强度。在锁定位置PA柱塞芯16的该磁性锁定也可以结合机械锁定。
为了从真空盒2触点的闭合位置移动到断开位置,换言之,从柱塞芯16的锁定位置PA到未锁定位置PD,电磁促动装置1的操作如下。如图6A所示,两个相对的力施加在柱塞芯16上,即由于磁体14的极化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198
所致的磁力FA和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37施加的力产生的复位力FR。磁力FA然后强度大于复位力FR。
根据如图6C所示的实施例,复位力FR产生于第一和第二复位弹簧36,37共同施加的力的总和。如图6B所示,第二线圈30B被供电以产生第二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201
第二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202
在与磁体14的极化通量相反方向流动。第二控制通量
Figure BDA00001954268200203
产生电磁断开力FOE。复位力FR和电磁断开力FOE加在一起。产生的断开力然后强度大于磁性锁定力FA并趋于将柱塞芯16从其锁定位置PA移动到其未锁定位置PD。
为了示例性的目的,控制电路的第一闭合线圈30A在电流为10A、DC电压为250伏下运行,而第二开路控制线圈30B需要电流为40mA、电压为几百伏。两个控制线圈30A,30B的绕线的直径不同。此外,所述线圈包括不同数量的匝数。
第一线圈30A在给定时间需要大量的电力以闭合促动器。第一线圈30A的供电时间例如等于150ms。该电力来自供电系统。另一方面,第二线圈30B仅需要少量的电力来断开促动器。
根据特定实施例,在平行于凸缘板22的方向径向延伸的分路器26通过第五气隙e5从磁轭20分隔开。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中间元件33可以布置在第五气隙e5中。该中间元件特别地用于分路器26的支承,保证维持第五气隙e5。分路器26可以包括可变截面。修改第五气隙e5的尺寸和/或分路器26的截面能够调节所述分路器的磁阻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易于产生所述至少一个磁体16,电磁促动器包括至少两个并置的磁体16。所述永磁体分别被切割以当其并置时留出通路孔17。定心部分19优选地布置在通路孔17中。定心部分19从所述至少一个磁体16凸出第四气隙e4的高度。所述部分然后与分路器26接触。定心部分19用作定位磁体和当柱塞芯16与分路器26接触时吸收一部分机械振动两个目的,最后还作为导引移动组件16,18的一部分。

Claims (5)

1.一种具有磁性锁定的双稳态电磁促动器,用于断开和闭合控制电流切断装置的真空盒,该双稳态电磁促动器包括:
磁路(12),该磁路包括磁轭(20),其中一分路器(26)垂直于所述磁轭的纵轴(Y)延伸,该分路器(26)以并行方式定位在所述磁轭的第一和第二表面(22,24)之间,
至少一个永磁体(14),该至少一个永磁体在所述磁轭(20)的所述纵轴(Y)方向轴向磁化,所述磁体定位在所述第一表面(22)和所述分路器(26)之间,
柱塞芯(16),该柱塞芯安装成沿着所述磁轭(20)的所述纵轴(Y)在锁定位置(PA)和未锁定位置(PD)之间轴向滑动,
至少一个线圈(30,30A,30B),该至少一个线圈(30,30A,30B)在所述分路器(26)和所述第二表面(24)之间轴向延伸并用以产生:
第一磁控通量
Figure FDA00001954268100011
该第一磁控通量加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14)的极化通量
Figure FDA00001954268100012
以将所述柱塞芯(16)从所述未锁定位置(PD)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PA),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37)抵抗所述柱塞芯的运动,
第二磁控通量(C2),该第二磁控通量对抗所述永磁体(14)的极化通量
Figure FDA00001954268100013
并使得所述柱塞芯(16)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6,37)的作用从所述锁定位置(PA)移动到所述未锁定位置(PD),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20)的第二表面(24)包括部分地围绕所述柱塞芯(16)延伸的内部衬套(46),所述柱塞芯(16)通过径向滑动气隙(e2)从所述衬套(46)间隔开,所述径向滑动气隙(e2)在所述柱塞芯(16)的平移运动过程中保持均一,
以及在于,在所述未锁定位置,所述柱塞芯(16)从所述磁轭(20)的所述第二表面(24)通过第三气隙(e3)间隔开,所述分路器(26)通过第一轴向气隙(e1)从所述柱塞芯(16)间隔开,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衬套(46)在重叠距离(L)上覆盖所述柱塞芯(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促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14)通过第四气隙(e4)从所述分路器(26)间隔开,所述分路器(26)通过第五气隙(e5)从所述磁轭(20)径向间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促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芯(16)耦合到非磁性促动件(18),该非磁性促动件(18)沿着所述纵轴(Y)延伸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16)和所述磁轭(20)的所述第一表面(22)。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促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芯(16)包括定位在与所述第三气隙(e3)接触的径向表面中的孔(39),所述孔(39)在平行于所述纵轴(Y)的方向从一侧穿过所述柱塞芯(16)到另一侧。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促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促动器包括用以产生第一磁控通量
Figure FDA00001954268100021
的第一线圈(30A)和用以产生第二磁控通量
Figure FDA00001954268100022
的第二线圈(30B)。
CN2012102685254A 2007-03-27 2008-03-25 双稳态电磁促动器 Pending CN1028201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702215 2007-03-27
FR0702215A FR2914484B1 (fr) 2007-03-27 2007-03-27 Actionneur electromagnetique bistable a accrochage magnetique
FR0708109A FR2923936B1 (fr) 2007-11-19 2007-11-19 Circuit de commande d'un actionneur electromagnetique a double bobines et actionneur electromagnetique a double bobines comportant un tel circuit de commande.
FR0708109 2007-11-19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6708.0A Division CN101622683B (zh) 2007-03-27 2008-03-25 双稳态电磁促动器,双线圈电磁促动器的控制电路和包括该控制电路的双线圈电磁促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0167A true CN102820167A (zh) 2012-12-12

Family

ID=39776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85254A Pending CN102820167A (zh) 2007-03-27 2008-03-25 双稳态电磁促动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59806B2 (zh)
EP (1) EP2130209A1 (zh)
CN (1) CN102820167A (zh)
AU (2) AU2008248474B2 (zh)
BR (1) BRPI0809429A2 (zh)
WO (1) WO200813567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1740A (zh) * 2017-02-01 2019-11-15 雷福尔公司 用于货物输送机系统的电磁止动件
CN114156122A (zh) * 2021-12-15 2022-03-08 正勤电气(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磁路型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30479B4 (de) 2009-06-24 2011-04-28 Saia-Burgess Dresden Gmbh Magnetauslöser
WO2011052011A1 (ja) * 2009-10-29 2011-05-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石装置および電磁石装置を用いた開閉装置
FR2954577B1 (fr) * 2009-12-18 2014-08-29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Actionneur electromagnetique a accrochage magnetique
RU2529884C2 (ru) 2009-12-18 2014-10-10 Шнейдер Электрик Эндюстри Сас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приводной механизм с магнитным сцеплением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зъединения, содержащее такой приводной механизм
FR2965656B1 (fr) 2010-09-30 2012-10-05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Actionneur electromagnetique a accrochage magnetique et dispositif de coupure comportant un tel actionneur
DE102010018738A1 (de) * 2010-04-29 2011-11-03 Kissling Elektrotechnik Gmbh Bistabiles Relais
DE102010018755A1 (de) * 2010-04-29 2011-11-03 Kissling Elektrotechnik Gmbh Relais mit integrierter Sicherheitsbeschaltung
DE102010041728B4 (de) * 2010-09-30 2014-08-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agneto-mechanischer Aktor, Schalt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magneto-mechanischen Aktors
JP5727860B2 (ja) 2011-05-19 2015-06-03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US9837229B2 (en) * 2011-06-24 2017-12-05 Tavrida Electric Holding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ircuit breaker operation
US8736128B2 (en) 2011-08-10 2014-05-2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c field manipulation in electromagnetic devices
US8570128B1 (en) 2012-06-08 2013-10-2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agnetic field manipulation devices and actuator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9231309B2 (en) 2012-07-27 2016-01-0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amaterial magnetic field guide
DE102012107922A1 (de) * 2012-08-28 2014-03-06 Eto Magnetic Gmbh Elektromagnetische Aktuatorvorrichtung
US9850688B2 (en) * 2013-01-30 2017-12-26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Dynamic magnetic detacher
US9305729B2 (en) * 2013-08-21 2016-04-05 Littelfuse, Inc. Capacitive driven normal relay emulator using voltage boost
US9343216B2 (en) * 2013-09-02 2016-05-17 Glen A. Robertson Energy efficient bi-stable permanent magnet actuation system
DE102013220613B4 (de) * 2013-10-11 2024-03-14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zum Ansteuern eines Kraftstoffinjektors
EP3121946A4 (en) * 2014-03-17 2017-08-23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Linear actuator
JP6198998B2 (ja) * 2015-05-14 2017-09-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EP3321943B1 (en) * 2016-11-11 2020-10-28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Improv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air gap in a servovalve torque motor and a new type of torque motor
DE102018001243A1 (de) * 2018-02-16 2019-08-22 Kendrion (Donaueschingen/Engelswies) GmbH Bistabiler elektromagnetischer Hubaktor sowie Drahtziehmaschine
CN109921778A (zh) * 2018-07-28 2019-06-21 珠海磐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轴体及其开关、键盘
US11365995B2 (en) 2018-09-28 2022-06-21 Georg Fischer Signet Llc Magnetic flowmeter including auxiliary electrode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pair of measuring electrodes and an adjustable brace
US10712184B1 (en) 2019-01-09 2020-07-14 Georg Fischer Signet Llc Magnetic flowmeter assembly having independent coil drive and control system
JP2021068907A (ja) * 2019-10-28 2021-04-30 フスコ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エル・エル・シーHUSCO Automotive Holdings LLC 永久磁石を有するソレノイド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2750750B (zh) * 2019-10-31 2022-12-02 夏泰鑫半导体(青岛)有限公司 升降机构
EP3825496A1 (en) * 2019-11-20 2021-05-26 iLOQ Oy Electromechanical lock and method
US11769646B2 (en) * 2020-10-14 2023-09-26 Littelfuse, Inc. Magnetic core of a relay disconnect switch
US20230349195A1 (en) * 2022-04-29 2023-11-02 Iloq Oy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ylinde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7559U (zh) * 1987-04-29 1988-06-08 徐心修 强磁化效应电磁铁
CN2104503U (zh) * 1991-11-04 1992-05-13 张凡 磁保持电磁铁
US6020567A (en) * 1997-03-25 2000-02-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eration apparatus of circuit breaker
CN1309812A (zh) * 1997-09-18 2001-08-22 霍莱茨荷兰公司 电磁驱动器
CN1366312A (zh) * 2001-01-18 2002-08-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磁铁和使用该电磁铁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
CN1372271A (zh) * 2001-02-20 2002-10-02 孙奇锋 双稳态电磁致动器
US20050024174A1 (en) * 2003-08-01 2005-02-03 Kolb Richard P. Single coil solenoid having a permanent magnet with bi-directional assist
JP2007073580A (ja) * 2005-09-05 2007-03-22 Toshiba Corp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開閉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03302A (en) * 1965-06-16 1968-09-24 Eaton Yale & Towne Commutating two-coil control for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vice
US6199587B1 (en) * 1998-07-21 2001-03-13 Franco Shlomi Solenoid valve with permanent magnet
JP2000268683A (ja) 1999-01-14 2000-09-29 Toshiba Corp 開閉器の操作装置
JP4192645B2 (ja) 2003-03-24 2008-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操作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力用開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7559U (zh) * 1987-04-29 1988-06-08 徐心修 强磁化效应电磁铁
CN2104503U (zh) * 1991-11-04 1992-05-13 张凡 磁保持电磁铁
US6020567A (en) * 1997-03-25 2000-02-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eration apparatus of circuit breaker
CN1309812A (zh) * 1997-09-18 2001-08-22 霍莱茨荷兰公司 电磁驱动器
CN1366312A (zh) * 2001-01-18 2002-08-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磁铁和使用该电磁铁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
CN1372271A (zh) * 2001-02-20 2002-10-02 孙奇锋 双稳态电磁致动器
US20050024174A1 (en) * 2003-08-01 2005-02-03 Kolb Richard P. Single coil solenoid having a permanent magnet with bi-directional assist
JP2007073580A (ja) * 2005-09-05 2007-03-22 Toshiba Corp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開閉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1740A (zh) * 2017-02-01 2019-11-15 雷福尔公司 用于货物输送机系统的电磁止动件
CN110461740B (zh) * 2017-02-01 2022-01-18 雷福尔公司 用于货物输送机系统的电磁止动件
CN114156122A (zh) * 2021-12-15 2022-03-08 正勤电气(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磁路型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59806B2 (en) 2012-04-17
AU2011202213B2 (en) 2011-11-03
AU2011202213A1 (en) 2011-06-02
WO2008135670A9 (fr) 2009-01-08
WO2008135670A1 (fr) 2008-11-13
BRPI0809429A2 (pt) 2019-05-14
AU2008248474B2 (en) 2011-05-12
AU2008248474A1 (en) 2008-11-13
EP2130209A1 (fr) 2009-12-09
US20100008009A1 (en) 201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0167A (zh) 双稳态电磁促动器
US8134438B2 (en)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EP3143631B1 (en) Thomson coil based actuator
Nagendra et al. Design of a double coupled IPT EV highway
CN101622683B (zh) 双稳态电磁促动器,双线圈电磁促动器的控制电路和包括该控制电路的双线圈电磁促动器
US10032589B2 (en) Actuating apparatus for a vacuum interrupter and disconnecting arrangement
CN107887206A (zh) 双电源切换操动机构及操动方法
CN101142649A (zh) 供电电路、开关执行设备及用于运行开关执行设备的方法
CN116631806A (zh) 一种深度融合磁控型柱上真空断路器
CN209804562U (zh) 一种气电混动双驱接触器
CN104538251B (zh) 一种电容储能驱动的接触器
CN201594495U (zh) 可降低合分闸电流的双稳态永磁机构
CN207834190U (zh) 一种户外柱上固封式一二次融合永磁真空断路器
CN212783255U (zh) 一种双源双驱动接触器
Fridman et al. Counter pulse capacitor bank for 70 kA, 10 kV commutation system
CN111312468B (zh) 一种高频开关型电磁铁的电容储能驱动方法
JP2002216594A (ja) 開閉装置の操作機構
CN110085487B (zh) 一种永磁式新型电磁继电器
CN113963962B (zh) 一种基于涡流斥力机构的低压快速ats开关
KR102114236B1 (ko) 절전형 전자 개폐기
CN217606743U (zh) 真空断路器用电磁机构
CN118231179A (zh) 一种高电压等级快速真空断路器用电磁斥力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5249591B (zh) 一种磁力线封闭式双组合电永磁驱动双电源转换开关
CN101677042A (zh) 节能瞬时控制电磁开关
SU1742934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защиты тиристорного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 от аварийных ток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