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7702A - 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7702A
CN102817702A CN2012103026432A CN201210302643A CN102817702A CN 102817702 A CN102817702 A CN 102817702A CN 2012103026432 A CN2012103026432 A CN 2012103026432A CN 201210302643 A CN201210302643 A CN 201210302643A CN 102817702 A CN102817702 A CN 102817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olume
connecting tube
pipe
engine
mov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26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铁
许敏
黄伟
王家盛
高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026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177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17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77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包括:压气机、进气管、发动机、排气管、涡轮、容积腔、连接管、移动体、弹簧和贯穿管,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均贯穿移动体的左右两壁面,移动体的上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上壁面相连接。当发动机处于低速工况时,移动体向上移动,仅有第一压气机与第一涡轮工作,脉冲能量充分利用,发动机进气压力较高,发动机整机性能较优;当发动机处于高速工况时,移动体向下移动,第一压气机、第二压气机、第一涡轮、第二涡轮同时工作,发动机泵气损失较小,发动机整机性能较优。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带有两个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增压系统。

Description

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内燃机领域的涡轮增压系统,特别是一种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大功率的发动机大都采用涡轮增压技术,以提高功率和降低燃油消耗率。涡轮增压系统的两种基本型式为定压增压系统和脉冲增压系统。定压增压系统,各缸共用一根容积较大的排气管,排气管系结构比较简单,涡轮当量流通面积较大,排气管内压力基本上保持恒定,压力大小仅与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有关,不同缸数柴油机的增压系统可以进行统一设计。定压增压系统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小,涡轮效率较高,性能较优;但是在低速工况时,不能充分利用排气脉冲能量。脉冲增压系统,依据各缸发火顺序,将排气不发生干扰的两个气缸或三个气缸和同一根排气管相连接,排气管系管径较小,涡轮当量流通面积也较小,排气脉冲能量可以充分利用,低速工况和瞬态工况性能较好;但是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大。由此可见,如果一台发动机的涡轮当量流通面积可以随着工况的变换而变化,高速工况时使涡轮当量流通面积变大,低速工况时使涡轮当量流通面积变小,这是较为理想的。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820226936.6,专利名称:一种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并联增压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气机壳体可变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但是其壳体的变化需要一套专门的控制机构,从而使增压系统结构变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使增压系统可以自我调节,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而且结构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控制机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第一吸气管、第一压气机、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发动机排气管、第一涡轮、第一出气管、第一连接轴、容积腔、容积腔上壁面、容积腔下壁面、容积腔左壁面、容积腔右壁面、容积腔前壁面、容积腔后壁面、弹簧、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移动体、第二压气机、第二涡轮、第二吸气管、第二出气管和第二连接轴,第一压气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第一吸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涡轮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口、第一出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压气机与第一涡轮通过第一连接轴相连接,容积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容积腔上壁面、容积腔下壁面、容积腔左壁面、容积腔右壁面、容积腔前壁面、容积腔后壁面固接为一体,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容积腔上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容积腔左壁面相连通,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容积腔左壁面相连通,第四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压气机的出气口、容积腔右壁面相连通,第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涡轮的进气口、容积腔右壁面相连通,第二吸气管的出气口与第二压气机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二出气管的进气口与第二涡轮的出气口相连接,第二压气机与第二涡轮通过第二连接轴相连接,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均贯穿移动体的左右两壁面,移动体的上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上壁面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均为等截面圆管且内径均相同,第二连接管的轴线与第四连接管的轴线重合,第三连接管的轴线与第五连接管的轴线重合,第二连接管的轴线、第三连接管的轴线、第一贯穿管的轴线、第二贯穿管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
在本发明中,移动体可以在容积腔内上下移动。当发动机处于低速工况时,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低,移动体上方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低,在弹簧的拉伸作用下,移动体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相隔断,第三连接管与第五连接管相隔断,在整个增压系统中仅有第一压气机和第一涡轮在工作,涡轮当量入口面积较小,脉冲能量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进气压力较大,发动机整机性能较优;当发动机处于高速工况时,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高,移动体上方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高,移动体向下移动并拉伸弹簧,从而使第二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相连通,第三连接管与第五连接管相连通,在整个增压系统中第一压气机、第二压气机、第一涡轮和第二涡轮均同时在工作,涡轮当量入口面积较大,发动机泵气损失较小,发动机整机性能较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既能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又能使增压系统不需要专门控制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吸气管,2、第一压气机,3、发动机进气管,4、发动机,5、发动机排气管,6、第一涡轮,7、第一出气管,8、第一连接轴,9、容积腔,10、容积腔上壁面,11、容积腔下壁面,12、容积腔左壁面,13、容积腔右壁面,14、容积腔前壁面,15、容积腔后壁面,16、弹簧,17、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第三连接管,20、第四连接管,21、第五连接管,22、第一贯穿管,23、第二贯穿管,24、移动体,25、第二压气机,26、第二涡轮,27、第二吸气管,28、第二出气管,29、第二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第一吸气管1、第一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第一涡轮6、第一出气管7、第一连接轴8、容积腔9、容积腔上壁面10、容积腔下壁面11、容积腔左壁面12、容积腔右壁面13、容积腔前壁面14、容积腔后壁面15、弹簧16、第一连接管17、第二连接管18、第三连接管19、第四连接管20、第五连接管21、第一贯穿管22、第二贯穿管23、移动体24、第二压气机25、第二涡轮26、第二吸气管27、第二出气管28和第二连接轴29,第一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第一吸气管1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第一出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压气机2与第一涡轮6通过第一连接轴8相连接,容积腔9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容积腔上壁面10、容积腔下壁面11、容积腔左壁面12、容积腔右壁面13、容积腔前壁面14、容积腔后壁面15固接为一体,第一连接管17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容积腔上壁面10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8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容积腔左壁面12相连通,第三连接管19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容积腔左壁面12相连通,第四连接管2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压气机25的出气口、容积腔右壁面13相连通,第五连接管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涡轮26的进气口、容积腔右壁面13相连通,第二吸气管27的出气口与第二压气机25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二出气管28的进气口与第二涡轮26的出气口相连接,第二压气机25与第二涡轮26通过第二连接轴29相连接,移动体24安装在容积腔9内并与容积腔9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贯穿管22、第二贯穿管23均贯穿移动体24的左右两壁面,移动体24的上壁面通过弹簧16与容积腔上壁面10相连接,第二连接管18、第三连接管19、第四连接管20、第五连接管21、第一贯穿管22、第二贯穿管23均为等截面圆管且内径均相同,第二连接管18的轴线与第四连接管20的轴线重合,第三连接管19的轴线与第五连接管21的轴线重合,第二连接管18的轴线、第三连接管19的轴线、第一贯穿管22的轴线、第二贯穿管23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
在本发明中,移动体24可以在容积腔9内上下移动。当发动机4处于低速工况时,发动机进气管3内压力较低,移动体24上方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低,在弹簧16的拉伸作用下,移动体24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接管18与第四连接管20相隔断,第三连接管19与第五连接管21相隔断,在整个增压系统中仅有第一压气机2和第一涡轮6在工作,涡轮当量入口面积较小,脉冲能量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4进气压力较大,发动机4的整机性能较优;当发动机4处于高速工况时,发动机进气管3内压力较高,移动体24上方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高,移动体24向下移动并拉伸弹簧16,从而使第二连接管18与第四连接管20相连通,第三连接管19与第五连接管21相连通,在整个增压系统中第一压气机2、第二压气机25、第一涡轮6和第二涡轮26均同时在工作,涡轮当量入口面积较大,发动机4的泵气损失较小,发动机4整机性能较优。因此,本发明可以较好的兼顾发动机4的高低转速工况。

Claims (2)

1.一种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包括:第一吸气管(1)、第一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第一涡轮(6)、第一出气管(7)和第一连接轴(8),第一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第一吸气管(1)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第一出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压气机(2)与第一涡轮(6)通过第一连接轴(8)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积腔(9)、容积腔上壁面(10)、容积腔下壁面(11)、容积腔左壁面(12)、容积腔右壁面(13)、容积腔前壁面(14)、容积腔后壁面(15)、弹簧(16)、第一连接管(17)、第二连接管(18)、第三连接管(19)、第四连接管(20)、第五连接管(21)、第一贯穿管(22)、第二贯穿管(23)、移动体(24)、第二压气机(25)、第二涡轮(26)、第二吸气管(27)、第二出气管(28)和第二连接轴(29),容积腔(9)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容积腔上壁面(10)、容积腔下壁面(11)、容积腔左壁面(12)、容积腔右壁面(13)、容积腔前壁面(14)、容积腔后壁面(15)固接为一体,第一连接管(17)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容积腔上壁面(10)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8)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容积腔左壁面(12)相连通,第三连接管(19)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容积腔左壁面(12)相连通,第四连接管(2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压气机(25)的出气口、容积腔右壁面(13)相连通,第五连接管(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涡轮(26)的进气口、容积腔右壁面(13)相连通,第二吸气管(27)的出气口与第二压气机(25)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二出气管(28)的进气口与第二涡轮(26)的出气口相连接,第二压气机(25)与第二涡轮(26)通过第二连接轴(29)相连接,移动体(24)安装在容积腔(9)内并与容积腔(9)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贯穿管(22)、第二贯穿管(23)均贯穿移动体(24)的左右两壁面,移动体(24)的上壁面通过弹簧(16)与容积腔上壁面(1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管(18)、第三连接管(19)、第四连接管(20)、第五连接管(21)、第一贯穿管(22)、第二贯穿管(23)均为等截面圆管且内径均相同,第二连接管(18)的轴线与第四连接管(20)的轴线重合,第三连接管(19)的轴线与第五连接管(21)的轴线重合,第二连接管(18)的轴线、第三连接管(19)的轴线、第一贯穿管(22)的轴线、第二贯穿管(23)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
CN2012103026432A 2012-08-23 2012-08-23 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Pending CN1028177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26432A CN102817702A (zh) 2012-08-23 2012-08-23 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26432A CN102817702A (zh) 2012-08-23 2012-08-23 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7702A true CN102817702A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0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26432A Pending CN102817702A (zh) 2012-08-23 2012-08-23 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1770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9398A (zh) * 2013-01-15 2013-05-08 上海交通大学 单涡轮与双涡轮切换系统
CN108087110A (zh) * 2017-11-22 2018-05-29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一种二级增压系统涡轮旁通自适应调节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8521A (ja) * 1982-10-13 1984-04-18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マルチタ−ボチヤ−ジヤ装置
JPH02181023A (ja) * 1989-01-06 1990-07-13 Hitachi Ltd 排気タービン過給装置
US20090301590A1 (en) * 2008-05-29 2009-12-10 Mfb Investments, Llc Fuel shutoff slide valve
CN202349272U (zh) * 2011-12-05 2012-07-25 铜陵市兴达阀门总厂 一种双联闸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8521A (ja) * 1982-10-13 1984-04-18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マルチタ−ボチヤ−ジヤ装置
JPH02181023A (ja) * 1989-01-06 1990-07-13 Hitachi Ltd 排気タービン過給装置
US20090301590A1 (en) * 2008-05-29 2009-12-10 Mfb Investments, Llc Fuel shutoff slide valve
CN202349272U (zh) * 2011-12-05 2012-07-25 铜陵市兴达阀门总厂 一种双联闸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9398A (zh) * 2013-01-15 2013-05-08 上海交通大学 单涡轮与双涡轮切换系统
CN108087110A (zh) * 2017-11-22 2018-05-29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一种二级增压系统涡轮旁通自适应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7700A (zh) 双涡轮增压器并联系统
CN102808688A (zh) 可切换式涡轮增压系统
CN102817704A (zh) 涡轮有效流通面积可变的发动机系统
CN102767423A (zh) 带有切换机构的并联气路系统
CN102767419A (zh) 内部带有弹簧的容积腔装置
CN102877933B (zh) 进排气压力同步主控式管路系统
CN102889121B (zh) 进气压力主控式管路装置
CN102678282A (zh) 进排气同机构调节系统
CN102767425B (zh) 进排气气路切换装置
CN102767418B (zh) 双移动体同步移动装置
CN202718750U (zh) 伸缩式管内容积变化装置
CN102678272A (zh) 增压器进排气流量调节装置
CN102817702A (zh) 带有气路切换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CN102828816A (zh) 带有双涡轮的发动机系统
CN102720581A (zh) 三连接管式机械伸缩装置
CN102767420A (zh) 连接管隔断装置
CN102767424A (zh) 流通气路连通装置
CN102678269A (zh) 增压发动机进气管放气系统
CN102926859A (zh) 双涡轮同轴相连装置
CN102720582A (zh) 压气机和涡轮同机构调节系统
CN103452646A (zh) 排气支管流通面积自调节式发动机系统
CN102913320A (zh) 左右移动式机械调节系统
CN103452647A (zh) 排气支管流通面积自适应系统
CN202883099U (zh) 双压气机同轴相连装置
CN102913319B (zh) 带有连接管的机械式容积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