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7657A - 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7657A
CN102817657A CN2012103360103A CN201210336010A CN102817657A CN 102817657 A CN102817657 A CN 102817657A CN 2012103360103 A CN2012103360103 A CN 2012103360103A CN 201210336010 A CN201210336010 A CN 201210336010A CN 102817657 A CN102817657 A CN 102817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ubtense angle
orc
heat pipe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60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7657B (zh
Inventor
肖兰
吴双应
李友荣
刘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360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176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17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7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7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7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属低温余热利用工程领域。本系统包括有机朗肯循环子系统、蓄热子系统和储液子系统。本系统一方面可实现低温余热发电的要求,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电力的波动性需求。与普通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相比,本系统加入了热管和蓄热技术,其循环工质为湿流体或干流体有机工质,具有系统构成简单、运行效率高、投资成本低、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以及稳定性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名称是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属低温余热利用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其中工业能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而工业能耗的60 ~ 65%都转化为载体不同、温度不同的余热。其中,350℃以下的低温余热的数量极其庞大,包括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水、低品位烟气和蒸汽等。目前低温余热主要应用于供暖、热水等领域,而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尚在发展之中。
与水蒸气朗肯循环(Steam Rankine Cycle,SRC)相比,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将低温热源转换为电能更为经济、高效、可靠。首先,SRC由于水蒸气的热物理特性要求热源温度在370℃以上才能高效运行,而ORC要求的热源温度较低,100℃左右的热源就可维持其正常运行。其次,SRC系统必须设置除钙、镁离子硬度的软水系统,还必须经严格的除氧处理,而ORC不需要这些辅助系统,因此系统构成比较简单。再次,SRC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的蒸发压力较低,导致水蒸气比体积很大,汽轮机需要较大的流通面积,而ORC中的有机工质由于其低沸点特性,在低温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蒸汽压力,比体积很小,所需的透平流通面积较小,因此可减少钢材消耗量,降低投资成本。此外,SRC的冷端(冷凝器)处于比外界大气压低很多的真空状态(绝对压力一般为0.03 ~ 0.05bar),为了排除不凝气体,需设置真空维持系统,而ORC的冷端一般保持在大气压之上,无此必要。最后,SRC为使汽轮机进口处的蒸汽达到一定的过热度,需设置过热蒸汽加热段,而对于ORC而言,若使用干流体有机工质,工质可在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汽状态进入透平膨胀机做功,省去了过热段,简化了余热锅炉结构,节省了换热面积的投资。
另一方面,普通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通常采用余热锅炉将余热介质携带的热量转化为到透平膨胀机做功的有机工质蒸气所需的热量,能量利用率低,对余热热负荷和电负荷的适应性差。而热管作为一种结构简单、传热高效的换热元件,虽然已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热管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尚少有相关报道。同时,考虑到余热的流量、温度以及电力需求的波动性,采用蓄热技术可提高系统运行的适应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以上现状和思想,本发明在普通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将热管技术、蓄热技术和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本系统包括ORC子系统、蓄热子系统和储液子系统。本系统一方面可实现低温余热发电的要求,从而提高整体的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采用的热管技术可有效减小余热介质和有机工质的换热温差,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加入蓄热和储液装置既可适应余热介质流量和温度的变化,又可满足电负荷需求的动态变化。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主要由冷凝器1、回热器泵2、回热器3、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绝热段5、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绝热段8、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绝热段10、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发电机14、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蒸发段15、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16、相变材料17、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8、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19、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的蓄热容器20、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21、储液罐22、储液罐泵23、翅片24和阀门25组成的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蒸发段15、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8和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19均装有翅片24;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16置于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蒸发段15和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8中间;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的蓄热容器20置于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19和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21中间。
本发明的ORC子系统的循环工质为干流体或湿流体有机工质;ORC子系统采用回热和一次再热;ORC子系统中过热器和再热器为一体化结构,即有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
本发明与现有能源利用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本系统采用ORC实现低温余热发电,其循环工质为有机工质(既可为湿流体,也可为干流体),相对于SRC或其它余热利用方式而言具有系统构成简单、热效率高、投资成本低、运行可靠等优点。(2)本系统在普通ORC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蓄热和储液装置,一方面可有效调节余热介质热负荷与电负荷需求不一致的矛盾,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电需求,实现低温余热的高效利用。(3)本系统ORC中过热器与和再热器采用公用蒸发段的结构,既简化了系统构成,又减小了换热面积,降低了成本。(4)本系统的蒸发器、过热器、再热器均采用热管结构,且蒸发器热管蒸发段、过热器和再热器热管的表面均装有翅片,实现了余热介质与ORC中有机工质的高效均温传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示意图。
其中:1-冷凝器;2-回热器泵;3-回热器;4-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5-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绝热段;6-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7-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8-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绝热段;9-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0-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绝热段;11-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2-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3-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4-发电机;15-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蒸发段;16-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17-相变材料;18-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9-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20-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的蓄热容器;21-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22-储液罐;23-储液罐泵;24-翅片;25-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对本发明具体实施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主要由冷凝器1、回热器泵2、回热器3、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绝热段5、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绝热段8、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绝热段10、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发电机14、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蒸发段15、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16、相变材料17、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8、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19、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20、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21、储液罐22、储液罐泵23、翅片24和阀门25组成。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1)   余热量等于额定值,电负荷等于额定值(额定工况1)
阀门、泵的开启情况:阀门251、253、2512打开(对于干流体,阀门251、254、2512打开),其余阀门关闭;回热器泵2打开,储液罐泵23关闭。
余热介质的放热过程:来自工业系统的余热介质经阀门251进入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经管壁和翅片242一次放热给热管工质,热管工质吸热气化后,一部分余热由气态热管工质携带,经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绝热段8进入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将冷凝热经管壁和翅片243传递给ORC饱和气态有机工质,使之成为过热气态有机工质;另一部分余热由气态热管工质携带,经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绝热段10进入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将冷凝热经管壁和翅片244传递给由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尾部引出的ORC有机工质,从而实现有机工质的再热过程;一次放热后的余热介质进入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经管壁和翅片241二次放热给热管工质,热管工质吸热气化经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绝热段5进入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将冷凝热传递给ORC饱和液态有机工质,使之成为饱和气态有机工质;两次放热后的余热介质直接排向环境。
ORC的发电过程:在冷凝器1中冷凝的饱和液态有机工质经回热器泵2进入回热器3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有机工质经阀门2512进入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吸收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中余热介质放出的热量,气化形成饱和气态有机工质;饱和气态有机工质经阀门253进入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进一步吸收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中余热介质放出的部分热量,形成过热气态有机工质;过热气态有机工质进入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做功(对于干流体,饱和气态有机工质经阀门254直接进入透平膨胀机做功),带动发电机14发电,膨胀做功后的有机工质由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尾部被全部引出,进入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再次吸热,然后进入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继续做功,带动发电机14继续发电;从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尾部排出的有机工质经回热器3初步冷却,然后进入冷凝器1中冷凝,如此完成发电循环。
(2)   余热量大于额定值,电负荷等于额定值(工况2)
阀门、泵的开启情况:阀门251、252、253、2512打开(对于干流体,阀门251、252、254、2512打开),其余阀门关闭;回热器泵2打开,储液罐泵23关闭。
余热介质的放热过程:来自工业系统的余热介质一部分经阀门251进入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经管壁和翅片242一次放热给热管工质,热管工质吸热气化后,一部分余热由气态热管工质携带,经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绝热段8进入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将冷凝热经管壁和翅片243传递给ORC饱和气态有机工质,使之成为过热气态有机工质;另一部分余热由气态热管工质携带,经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绝热段10进入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将冷凝热经管壁和翅片244传递给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尾部引出的ORC有机工质,从而实现有机工质的再热过程;一次放热后的余热介质进入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经管壁和翅片241二次放热给热管工质,热管工质吸热气化经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绝热段5进入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将冷凝热传递给ORC饱和液态有机工质,使之成为饱和气态有机工质;两次放热后的余热介质直接排向环境。另一部分余热介质经阀门252依次进入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蒸发段15和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19,经管壁和翅片245、247放热给热管工质,热管工质吸热气化后,将气化潜热传递给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16和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的蓄热容器20内的相变材料17,放热后的余热介质与由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排出的余热介质汇合后直接排向环境。
ORC的发电过程:同额定工况(1)。
(3)   余热量小于额定值,电负荷等于额定值(工况3)
阀门、泵的开启情况:阀门251、253、255、256、257、258、2512打开(对于干流体,阀门251、254、255、256、259、2512打开),其余阀门关闭;回热器泵2打开,储液罐泵23关闭。
余热介质的放热过程:同额定工况(1)。
ORC的发电过程:在冷凝器1中冷凝的饱和液态有机工质经回热器泵2进入回热器3进行预热。预热后的一部分有机工质经阀门2512进入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吸收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中余热介质放出的热量,气化形成饱和气态有机工质;饱和气态有机工质经阀门253进入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进一步吸收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中余热介质放出的部分热量,形成过热气态有机工质。而预热后的另一部分有机工质依次经阀门255、256进入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21吸收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的蓄热容器20内的相变材料17放出的热量,气化形成饱和气态有机工质;饱和气态有机工质经阀门257进入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8吸收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16内的相变材料17放出的热量,形成过热气态有机工质。蓄热子系统内的过热气态有机工质经阀门258与ORC子系统内的过热气态有机工质一起进入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做功(对于干流体,饱和气态有机工质分别经阀门254、259直接进入透平膨胀机做功),带动发电机14发电,膨胀做功后的有机工质由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尾部被全部引出,进入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再次吸热,然后进入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继续做功,带动发电机14继续发电;从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尾部排出的有机工质经回热器3初步冷却,然后进入冷凝器1中冷凝,如此完成发电循环。
(4)   余热量等于额定值,电负荷大于额定值(工况4)
阀门、泵的开启情况:在系统电负荷由额定值逐渐增加至需求值的过程中,阀门251、253、255、256、257、258、2510、2512打开(对于干流体,阀门251、254、255、256、259、2510、2512打开),其余阀门关闭;回热器泵2、储液罐泵23均打开。当系统电负荷一旦增加至需求值之后,阀门、泵的开启情况同工况(3)。
余热介质的放热过程:同额定工况(1)。
ORC的发电过程:在系统电负荷由额定值逐渐增加至需求值的过程中,在冷凝器1中冷凝的饱和液态有机工质经回热器泵2进入回热器3进行预热。在预热后的有机工质中,额定流量的有机工质经阀门2512进入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其余的有机工质经阀门255与从储液罐22依次经储液罐泵23、阀门2510流出的有机工质汇合后经阀门256进入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21。其中,进入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的有机工质吸收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中余热介质放出的热量,气化形成饱和气态有机工质;饱和气态有机工质经阀门253进入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进一步吸收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中余热介质放出的部分热量,形成过热气态有机工质。与此同时,进入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21的有机工质吸收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的蓄热容器20内的相变材料17放出的热量,气化形成饱和气态有机工质;饱和气态有机工质经阀门257进入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8吸收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16内的相变材料17放出的热量,形成过热气态有机工质。蓄热子系统内的过热气态有机工质经阀门258与ORC子系统内的过热气态有机工质一起进入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做功(对于干流体,饱和气态有机工质分别经阀门254、259直接进入透平膨胀机做功),带动发电机14发电,膨胀做功后的有机工质由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尾部被全部引出,进入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再次吸热,然后进入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继续做功,带动发电机14继续发电;从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尾部排出的有机工质经回热器3初步冷却,然后进入冷凝器1中冷凝,如此完成发电循环。当系统电负荷一旦增加至需求值之后,ORC的发电过程同工况(3)。
(5)   余热量等于额定值,电负荷小于额定值(工况5)
阀门、泵的开启情况:在系统电负荷由额定值逐渐减小至需求值的过程中,阀门251、252、253、255、2510、2511、2512打开(对于干流体,阀门251、252、254、255、2510、2511、2512打开),其余阀门关闭;回热器泵2打开,储液罐泵23关闭。当系统电负荷一旦减小至需求值之后,阀门、泵的开启情况同工况(2)
余热介质的放热过程:同工况(2)。
ORC的发电过程:在系统电负荷由额定值逐渐减小至需求值的过程中,在冷凝器1中冷凝的饱和液态有机工质经回热器泵2进入回热器3进行预热。在预热后的有机工质中,一定流量(与电负荷匹配)的有机工质经阀门2512进入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其余的有机工质经阀门255、2510、2511储存在储液罐22中。其中,进入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的有机工质吸收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中余热介质放出的热量,气化形成饱和气态有机工质;饱和气态有机工质经阀门253进入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进一步吸收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中余热介质放出的部分热量,形成过热气态有机工质。过热气态有机工质进入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做功(对于干流体,饱和气态有机工质经阀门254直接进入透平膨胀机做功),带动发电机14发电,膨胀做功后的有机工质由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尾部被全部引出,进入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再次吸热,然后进入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继续做功,带动发电机14继续发电;从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尾部排出的有机工质经回热器3初步冷却,然后进入冷凝器1中冷凝,如此完成发电循环。当系统电负荷一旦减小至需求值之后,ORC的发电过程同额定工况(1)。
(6)   余热量大于零,电负荷等于零(工况6)
阀门、泵的开启情况:阀门252打开,其余阀门关闭;回热器泵2、储液罐泵23均关闭。
余热介质的放热过程:来自工业系统的余热介质经阀门252依次进入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蒸发段15和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19,经管壁和翅片245、247放热给热管工质,热管工质吸热气化后,将气化潜热传递给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16和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的蓄热容器20内的相变材料17,放热后的余热介质直接排向环境。
ORC的发电过程:不发电,即与发电有关的设备停止运行。

Claims (2)

1.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主要由冷凝器(1)、回热器泵(2)、回热器(3)、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绝热段(5)、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6)、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绝热段(8)、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绝热段(10)、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透平膨胀机高压缸(12)、透平膨胀机低压缸(13)、发电机(14)、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蒸发段(15)、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16)、相变材料(17)、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8)、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19)、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的蓄热容器(20)、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21)、储液罐(22)、储液罐泵(23)、翅片(24)和阀门(25)组成;其特征在于:ORC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4)、ORC子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ORC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9)、ORC子系统再热器热管冷凝段(11)、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蒸发段(15)、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8)和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19)均装有翅片(24);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的蓄热容器(16)置于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蒸发段(15)和蓄热子系统过热器热管冷凝段(18)中间;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的蓄热容器(20)置于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蒸发段(19)和蓄热子系统蒸发器热管冷凝段(21)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ORC子系统的循环工质为干流体或湿流体有机工质;ORC子系统采用回热和一次再热;ORC子系统中过热器和再热器为一体化结构,即采用过热器和再热器公用的热管蒸发段(7)。
CN201210336010.3A 2012-09-12 2012-09-12 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Active CN102817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6010.3A CN102817657B (zh) 2012-09-12 2012-09-12 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6010.3A CN102817657B (zh) 2012-09-12 2012-09-12 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7657A true CN102817657A (zh) 2012-12-12
CN102817657B CN102817657B (zh) 2014-08-27

Family

ID=47302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6010.3A Active CN102817657B (zh) 2012-09-12 2012-09-12 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1765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4763A (zh) * 2014-04-14 2014-12-24 天津市职业大学 利用热管技术回收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04747244A (zh) * 2015-03-10 2015-07-01 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CN104791099A (zh) * 2015-03-06 2015-07-22 西南交通大学 高寒地区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04879178A (zh) * 2015-05-26 2015-09-02 阮炯明 利用高压低温流体发电及回收低品位废热和冷却压缩机进口气体的方法和系统
CN106247807A (zh) * 2016-07-21 2016-12-21 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具有垂直低阻力热管的加热炉余热发电系统
CN107250488A (zh) * 2015-02-25 2017-10-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兰金循环系统
CN109339891A (zh) * 2018-11-14 2019-02-15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镁为载体的闭式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与方法
CN110847993A (zh) * 2019-10-29 2020-02-28 鲁东大学 一种基于服务器的发电系统
CN113653548A (zh) * 2021-07-24 2021-11-1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带化学提质蓄热的多循环耦合联供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1210A (ja) * 1981-09-04 1983-03-10 Hitachi Ltd 廃熱回収発電プラント
JPH03264711A (ja) * 1990-03-15 1991-11-26 Nippon Seimitsu Keisoku Kk 深夜蓄熱発電装置
CN1207726C (zh) * 1998-08-25 2005-06-22 东芝株式会社 热贮存型负荷正常化发电系统及其使用该系统的发电方法
CN101105342A (zh) * 2007-08-03 2008-01-16 北京理工大学 汇集式聚光高温聚能储热型双回路驱动太阳能热动力装置
CN201289171Y (zh) * 2008-09-19 2009-08-12 重庆大学 一种热管式同时蓄冷蓄热装置
JP2009185773A (ja) * 2008-02-08 2009-08-20 Sanden Corp 廃熱利用装置
CN101761461A (zh) * 2010-01-06 2010-06-3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热管式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低温热发电系统
CN201527207U (zh) * 2009-11-12 2010-07-14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热管原理的气液换热器
CN201730779U (zh) * 2010-05-24 2011-02-02 北京京仪仪器仪表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将太阳能热发电与生物质发电相结合的系统
CN101608606B (zh) * 2009-07-29 2011-10-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太阳能低温热发电与光伏发电复合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1210A (ja) * 1981-09-04 1983-03-10 Hitachi Ltd 廃熱回収発電プラント
JPH03264711A (ja) * 1990-03-15 1991-11-26 Nippon Seimitsu Keisoku Kk 深夜蓄熱発電装置
CN1207726C (zh) * 1998-08-25 2005-06-22 东芝株式会社 热贮存型负荷正常化发电系统及其使用该系统的发电方法
CN101105342A (zh) * 2007-08-03 2008-01-16 北京理工大学 汇集式聚光高温聚能储热型双回路驱动太阳能热动力装置
JP2009185773A (ja) * 2008-02-08 2009-08-20 Sanden Corp 廃熱利用装置
CN201289171Y (zh) * 2008-09-19 2009-08-12 重庆大学 一种热管式同时蓄冷蓄热装置
CN101608606B (zh) * 2009-07-29 2011-10-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太阳能低温热发电与光伏发电复合系统
CN201527207U (zh) * 2009-11-12 2010-07-14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热管原理的气液换热器
CN101761461A (zh) * 2010-01-06 2010-06-3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热管式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低温热发电系统
CN201730779U (zh) * 2010-05-24 2011-02-02 北京京仪仪器仪表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将太阳能热发电与生物质发电相结合的系统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4763A (zh) * 2014-04-14 2014-12-24 天津市职业大学 利用热管技术回收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07250488A (zh) * 2015-02-25 2017-10-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兰金循环系统
CN104791099A (zh) * 2015-03-06 2015-07-22 西南交通大学 高寒地区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04747244A (zh) * 2015-03-10 2015-07-01 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CN104879178A (zh) * 2015-05-26 2015-09-02 阮炯明 利用高压低温流体发电及回收低品位废热和冷却压缩机进口气体的方法和系统
CN106247807A (zh) * 2016-07-21 2016-12-21 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具有垂直低阻力热管的加热炉余热发电系统
CN109339891A (zh) * 2018-11-14 2019-02-15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镁为载体的闭式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与方法
CN109339891B (zh) * 2018-11-14 2023-08-29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镁为载体的闭式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与方法
CN110847993A (zh) * 2019-10-29 2020-02-28 鲁东大学 一种基于服务器的发电系统
CN113653548A (zh) * 2021-07-24 2021-11-1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带化学提质蓄热的多循环耦合联供系统
CN113653548B (zh) * 2021-07-24 2023-05-3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带化学提质蓄热的多循环耦合联供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7657B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7657B (zh) 基于热管技术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Liao et al. Advanced exergy analysis for Organic Rankine Cycle-based layout to recover waste heat of flue gas
So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xhaust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stationary CNG engine based on organic Rankine cycle
CN108561282B (zh) 一种槽式直接蒸汽与熔融盐联合热发电系统
CN103089555A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技术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耦合发电技术
CN113482736B (zh) 一种低能耗捕集二氧化碳的多联供系统和方法
CN106979042A (zh) 一种组分变化及多压蒸发的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02337934A (zh) 一种提高热源使用效率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107503814A (zh) 带有喷射式气液混合回热装置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202220628U (zh) 提高热源使用效率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Yang et al. Coupling effect of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processes of organic Rankine cycle for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improvement
CN114607481A (zh) 旁路与蓄热耦合的联合循环机组灵活调峰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7865424U (zh) 热管换热双炉膛生物质锅炉驱动有机朗肯循环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
CN108361163B (zh) 发电系统
CN111735237B (zh) 一种中低温热能利用功冷联供系统
CN110131005B (zh) 双压吸热非共沸有机闪蒸-朗肯循环中低温热能利用系统
CN102865112B (zh)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CN104153957A (zh) 一种新型的温差聚能循环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方法
CN101025146A (zh) 利用常温下水中的热能的发电系统装置
CN206707782U (zh) 一种分液冷凝变组分多压蒸发的orc系统
CN114934843A (zh) 一种多能源高效互补集成的双压orc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Madan et al. Second law-based assessment of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N110243009B (zh)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2900338U (zh)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CN202250276U (zh) 一种溶液冷却吸收式氨水动力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