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5112B -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5112B
CN102865112B CN201210153603.6A CN201210153603A CN102865112B CN 102865112 B CN102865112 B CN 102865112B CN 201210153603 A CN201210153603 A CN 201210153603A CN 102865112 B CN102865112 B CN 102865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generating
power generation
heat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36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5112A (zh
Inventor
李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onengp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onengp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onengp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onengp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536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651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65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5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5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51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循环背热发电及多联产系统,至少一个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后驱动发电机发电,所排出的工作介质经过一个背热器进行再加热,被加热的工作介质再次进入到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进行循环作工发电。背热发电主要是将发电后的余热进行背压再热,而不是通过冷凝器将温度降低后再循环发电,将发电后的余热根据发电机要求的温度和压力,通过换热器、锅炉、压缩机等,将发电后的工作介质背热恢复成为符合发电机组要求的温度和压力的工作介质,再次进入到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因而本循环系统无需冷凝器将热能大量的浪费,仅需要再循环过程中补充所需要的能源,就可以实现循环发电。

Description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发电,特别是背热循环发电,以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热电联产系统,其余热可以用于供暖、制冷、干燥、热水等应用。
背景技术
自从汽轮发电机组问世以来,人们在不断寻求提高热电转换效率的途径。为了提高发电机组效率,降低发电煤耗,火力发电机组使用的蒸汽参数,经历了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压力和超临界压力等几个发展阶段。随着蒸汽压力的提高,首先遇到汽轮机末级叶片因蒸汽湿度过大(>12%)冲蚀严重的难题。采用很高的新蒸汽温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但是必须使用价格十分昂贵的奥氏体钢制作过热器及汽轮机有关部件,不但使机组的成本提高,而且奥氏体钢的焊接工艺性能差。机组工作的可靠性降低,迫使人们寻求其他提高机组效率的途径。采用再热循环,可以较圆满地解决上述难题。新蒸汽进入汽轮机的高压缸膨胀做功后,送人锅炉再热器提高汽温(一般再热后的汽温与新蒸汽温度相同)后,返回汽轮机的中压缸继续膨胀做功。采用再热循环,与采用提高新蒸汽温度同样可以得到较高的效率,而且对锅炉、汽轮机某些部件材质的要求降低,工作可靠性显著提高。实践证明,采用再热循环发电机组总的经济效益是较高的。因此,目前超高压和亚临界压力机组普遍采用一次中间再热。采用二次中间再热虽可进一步提高机组效率,但因效率提高不多,而且使系统过于复杂,所以,采用不多。所谓中间再热循环,是将汽轮机高压缸膨胀作功后的蒸汽,送入锅炉的再热器进行再加热,使之加热(过热)到与额定蒸汽温度相近或相等,然后再送回汽轮机的中、低压缸继续膨胀作功。
其目的有两个:
⑴降低排汽湿度,提高乏汽干度。由于大型机组初压提高,使排汽湿度增加,对汽轮机的末几级叶片侵蚀增大。虽然提高初温可以降低排汽湿度,但受金属材料耐温性能的限制,因此对排汽湿度改善较少。采用中间再热循环有利于排汽湿度的改善,使得排汽湿度降到允许的范围内,减轻对叶片的侵蚀,提高低压部分的内效率;
⑵采取中间再热,正确地选择再热压力后,可提高循环热效率约4~5%。
热机是吸收热能并将其中一部分转换为机械功向外输出的原动机,热机原理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动力机械的一类,如蒸汽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热机通常以气体作为工质(传递能量的媒介物质叫工质),利用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热能的来源主要有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原子能、太阳能和地热等。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指将能源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端,来双向传输冷、热、电能。由于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供电安全性,实现按需供能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分布式能源系统成为全球电力行业和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率远远高于多数国家依靠大型主要电站将电力从发电厂向终端用户单向传输的集中供电系统。发电厂最终只能将燃料能源燃烧产生的1/3热能转化成电能,而近50%的热能流失,传输环节损耗近10%的热能。而且,当前20%的发电装机容量只用于满足用电高峰期的需求。因此,这些发电机组运行时间仅占全部机组运行时间的5%,发电量仅占发电总量的1%。由于只依靠几条主要线路传输电力,集中供电系统的供电线路拥堵问题日益凸显。电力供应过剩迫使公用事业单位依靠污染性更高和效率更低的能源发电来满足用电高峰期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将剩余电力从需求量低的市场重新配送至需求量高的市场,从而造成能源利用率更为低下。然而,分布式热电联产机组都是采用传统能源实现的热电联产,而且没有蓄热型的热电联产机组,这样障碍了新能源及热电联产机组的应用。
由汽轮机驱动的发电机,由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内膨胀做功,使叶片转动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废汽经凝汽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给水加热装置等送回锅炉循环使用。由于冷凝过程将大量的热能进行浪费,造成整体循环效率低。虽然在燃气发电过程采用再热循环,只是为了减少气体湿度和只能提高热效率约4~5%,而且再热的气体只是一少部分,不能全部实现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循环背热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可以不经过冷凝实现的循环发电,采用至少一个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后驱动发电机发电,所排出的工作介质经过一个背热器进行再加热,被加热的工作介质再次进入到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进行循环作工发电。背热发电主要是将发电后的余热进行背压再热,而不是通过冷凝器将温度降低后再循环发电,而是经过背热再加热后进行循环发电,将发电后的余热根据发电机要求的温度和压力,通过换热器、锅炉、压缩机等,将发电后的工作介质背热恢复成为符合发电机组要求的温度和压力的工作介质,再次进入到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因而本循环系统无需冷凝器将热能大量的浪费,仅需要再循环过程中补充所需要的能源,就可以实现循环发电。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一种多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一种多级背热发电及多联产系统,至少设置有一个低温背热发电机组和一个高温背热发电机组,一个发电系统的发电后的余热被另一个发电系统利用,实现多级余热利用的发电。将60-450摄氏度的热源实现的发电划分为低温发电,采用450-1200摄氏度的热源进行发电为高温发电,双级的发电系统的余热可以被另外一级利用,因而可以实现梯级发电梯级利用,因而也实现了多级的互补利用发电。高温与低低温发电只是一种划分而已,可以采用其他的的划分分组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此种划分。
同时由于采用分布式式采集及分布式多级互补发电,因而实现了分布式多级热发电,在每一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采用制冷、供干燥、热水的应用,即实现了余热利用,又实现了对工作介质的冷凝,因而增加了系统的整体热能利用效率。
具体发明内容如下:
一种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包括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能源转换设备、发电机、背热器,蓄热器,其特征是:至少一个能源转换设备,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后驱动发电机发电,所排出的工作介质经过一个背热器进行再加热,被再加热的工作介质再次进入到能源转换设备进行循环做功发电;
至少设置有一个低温背热发电机组和一个高温背热发电机组,一个发电系统发电后的余热被另一个发电系统利用,实现多级余热利用的发电。
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能源转换设备选择下列一种:
A、热机;
B、膨胀机;
C、汽轮机。
由于采用不同的能源,因而采用的背热器和发电机组就不同,如采用传统能源,可以采用热机、燃气轮机、汽轮机将传统能源转换为热能,此时需要通过燃烧将传统能源转换为热能;如果采用了再生能源如地热、余热,此时没有燃烧系统,因而可以提通过膨胀机,汽轮机山实现转换。但是无论那种能源,都可以找到一种适合的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只要符合要求,在本发明中都可以采用。
背热器是换热器、锅炉或者压缩机中的至少一种,背热器利用外部的能源,将发电工作介质加热到设定的物理参数。
背热器利用外部的能源选择自下列一种或者其组合:
A、传统能源;
B、可再生能源;
C、新能源。
根据利用能源的不同类型,背热器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对于传统能源,可以采用换热器、锅炉、压缩机,如此采用热机将传统能源变为热能,此时需要换热器与发电工作介质进行换热,或者通过锅炉等直接加热发电工作介质,如果采用可再生能源或者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余热,可以通过换热器实现对发电工作介质的加热,如果采用沼气、生物质能,可以采用锅炉燃烧或者而其他热机,实现对工作介质的加热;如果是采用电能,可以采用压缩机对气体发电工作介质进行压缩后,再循环发电。可以根据此原理对不同的能源,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背热循环发电。
还设置有不同温度的蓄热器,在低温发电机组进入发电机组前、高温发电机组进入发电机组前、高温发电机组所排出口,在蓄热器内设置有蓄热材料,蓄热材料选自下列至少一种或其组合:
A、水;
B、导热油;
C、固液相变、固固相变物质;
D、熔融盐。
采用下列一种方式将高温背热发电机组所排出的工作介质的热能作为能源,用于低温发电机组的发电:
A、将高温发电机组所排出的工作介质直接输送到低温发电机组中进行发电;
B、以高温发电机组所排出的工作介质为热源经过一组背热器,将低温发电的工作介质加热进行发电,该背热器设置在高温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工作介质出口,背热器高温端为高温发电的工作介质由高温降低为低温,背热器的低温端将低温发电的工作介质进行升温或蒸发;
C、将高温发电机组所排出的工作介质输送到蓄热器中,通过一组换热装置与蓄热器进行换热后将热能进行蓄热,低温发电机组与蓄热器之间设置有一组背热器,在需要发电时通过背热器与低温发电机组进行换热实现发电;
低温发电系统发电后的工作介质的余热作为高温发电的能源,采用下列方式之一:
A、将低温发电后的余热与高温热源混合共同构成高温发电的能源;
B、将低温发电的余热进行再加热到高温太阳能发电的热源的温度,进行高温发电;
C、将低温发电的余热进行再加压到高温太阳能发电的热源的温度和压力,进行高温发电。
D、低温发电的余热直接与蓄热器进行换热,将热能储存在蓄热器中,在需要时与高温发电的工作介质进行换热实现余热利用。
高温发电机组和低温发电机组可以组成两个独立的发电循环系统发电,系统可以实现每级独立发电;又可以实现多级互补利用的梯级发电,双级发电可以采用同样的发电工作介质,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发电工作介质,可以采用同样的发电循环,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发电循环。
高温发电采用汽轮机或背压汽轮机组发电,低温采用膨胀机机组发电,高温发电机组采用蒸汽为工作介质进行发电,低温采用有机工作介质的郎肯循环发电。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设计,只要能够实现背热循环发电,都是本发明的内容。
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采用的太阳能低温采集系统采用下列一种或其组合:
A、单口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B、双通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C、太阳能集热板;
D、在A、B、C采集系统中加入金属、玻璃、薄膜反射或透射板或线聚焦或点聚焦的菲涅尔反射镜、线聚焦或点聚焦的菲涅尔透射镜组成的采集系统;
太阳能高温采集系统采用下列一种或其组合:
A、槽式;
B、塔式;
D、碟式;
E、菲涅尔镜式。
发电工作介质可以采用传统的水或者低温有机工作介质,所有的制冷剂类物质及其组合都可以成为发电工作介质,其优选的所述的发电工作介质至少包括下列类型中的至少一个:
A、氟利昂;
B、氨;
C、水;
D、碳氢化合物;
E、醇;
F、温室气体。
还设置有多联产设备,多联产设备设置在发电机组工作介质排出口或者通过一个设置在工作介质出口处的换热器与发电机组连接,将发电后的工作介质的余热加以利用,多联产设备与发电机出口进行串联,多个多联产设备设置之间通过串联、并联、混合连接实现连接;多联产设备选自下列至少一种:
A、供暖设备:由换热器或者与换热器连接的蓄热器、供暖的散热器、地板采暖管道、循环泵组成的一个循环密闭系统,该换热器的高温流体为发电循环流体,实现对发电工作介质进行换热,换热器的低温供暖流体通过换热器将热能转换到低温供暖流体上,低温供暖流体经循环泵将热能传递到供暖的散热器、地板采暖管道上,实现对建筑的供暖;
B、生活热水设备:由换热器或者与换热器连接的蓄热器、水开关、洗浴喷头组成,该换热器的高温流体为发电循环流体,实现对发电工作介质进行利用,低温流体将生活热水加热;
C、制冷设备:由换热器或者与换热器连接的蓄热器、制冷机组、循环泵组成的一个循环密闭系统,该换热器的高温流体为发电循环流体,实现对发电工作介质进行换热,换热器的低温制冷流体通过换热器获得热能,通过制冷机组进行制冷;
D、开水设备:由与换热器进行换热的开水蓄热器、水开关组成,换热器将开水蓄热器的热水进行加热成为开水,换热器的发电工作介质的温度高于100度;
E、干燥设备:由与换热器进行换热的干燥设备组成,换热器为干燥设备提供热能;
F、烹饪设备:由与换热器进行换热的烹饪设备组成,换热器为烹饪设备提供热能。
多个太阳能低温采集系统进行分布式采集以及多个太阳能高温采集系统进行分布式采集,采集后形成多个太阳能低温热源系统,多个低温热源与多个低温发电机组实现分布式发电,多个高温采集系统采集的能源进入到高温发电系统进行分布式发电;低温发电与高温发电的发电后的余热进行相互利用,发电后的热源经过制冷、干燥、供暖多联产应用后再进入到低温或者高温采集系统进行循环发电。
背热循环发电,需要首先利用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对工作介质进行加热,通过蒸发器将工作介质进行蒸发后进行发电。发电后的工作介质从发电机组排除后,在进入到背热器进行加热,此加热设备可以采用首先利用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也可以采用另外的能源提供设备,其循环工作过程中,主要的能源是提供给背热器,少量的能源提供给蒸发器,对已经冷凝的工作介质进行蒸发。这样实现循环发电,此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发电循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背热器将发电后的工作介质进行再次加热,无需将工作介质冷凝后就可以发电,是一种全新的循环发电模式。
2、本发明工作过程中,主要的能源提给背热器,用于对工作介质进行加热,其他部分,用于对少量的冷凝液体进行加热,因而效率高。
3、本发明的多级发电,可以将发电后的余热进行利用,因而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实现了梯级采集以及梯级发电。
本发明可以实现分布式、低成本热发电系统,可以用于家庭及大规模电站电网的发电。
附图说明
图1是背热循环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高低温多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低高温多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多级串并联背热循环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两级高低温多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及多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分布式两级多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及多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
1: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2:发电机,3:背热器,4:外部能源,5:蓄热器,6:烹饪设备,7:干燥设备,8:制冷机组,9:生活水洗浴设备,10:供暖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背热循环发电系统
图1中设置有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1以发电机2,发电后的工作介质经背热器3进行加热后,再次进入到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1中,采用外部能源4为其提供能源;本实施例中,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1采用汽轮机,背热器3为锅炉,外部能源4采用煤,煤通过锅炉加热工作介质,使其达到设计的温度和压力,通过汽轮机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本系统在开始启动过程中首先由一个能源提供系统能源进行启动,这属于传统的公知技术,因而再次简化了,在发电系统正常发电后,再启动外部能源4实现背热循环发电。本发明中一下实施例同样的按照此进行,因为是公知技术因而以下案例中不再陈述。
实施例2、高低温多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
图2由高温发电系统1、2及低温发电系统1、2组成,高温发电为图示左侧部分,高温发电采用背压发电机组,发电工作介质为水蒸汽,高温发电部分发电之后的工作介质直接的进入到低温发电系统进行二次发电,低温发电系统发电后的工作介质进入到背热器3中,由外部能源系统提供给能源,将余热加热到设定的高温温度,然后再进入到高温发电机组实现发电,这样循环实现两级的发电。采用高温到低温的发电,可以实现背热循环发电最高效率的发电,能源没有浪费,可以实现高效的发电。
实施例3、低高温多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两级的发电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发电循环是由低温到高温的循环,图示左侧部分为低温发电系统1、2,低温发电后的余热经过背热器加热后成为高温高压的能源,在进入到高温发电系统中实现发电,发电后的余热直接进入到低温发电系统中进行发电。
通过实施例2及3,公布了由高温到低温循环,以及从低温到高温的循环两种不同的背热循环方式,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采用哪种方式。
实施例4、多级串并联背热循环发电系统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由四组背热循环发电,左侧以及右侧的两组首选采用串联方式进行组合,都是由高温到低温循环的发电系统,两组低温发电后的工作介质通过蓄热器5进入到背热器3中,背热器由太阳能4提供能源,通过背热器将工作介质加热到设计的温度,再通过一个高温蓄热器5将工作介质分配给两组高温的背热循环机组进行发电,这样实现了两组串联后进行并联的背热循环发电。
实施例5、两级高低温多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及多联产系统
如图5所示,本是实施例是由高温到低温的两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第二级低温发电系统发电后,进入到多联产系统中,如利用余热进行干燥、制冷、供暖等应用,然后再进入到背热器3中,利用外部的生物质能源4对工作介质进行加热,实现两级高低温多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及多联产系统。
实施例6、分布式两级多级背热循环发电系统及多联产系统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三个高温背热循环发电系统,三个系统进行并联分布式发电。发电后的工作介质进入到蓄热器5中,再进入到低温背热循环发电系统中,三个发电系统分别进入到两个并联的低温发电系统中,低温发电系统发电后的余热用于制冷、干燥、供暖,然后再进入到背热器3中,利用外部能源4天然气加热背热器的工作介质,实现分布式热电联产。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及结构,可以设计其他的实施案例,只要符合本发明的原理及结构,都属于本发明的实施。

Claims (10)

1.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包括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能源转换设备、发电机、背热器,蓄热器,其特征是:至少一个能源转换设备,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后驱动发电机发电,所排出的工作介质经过一个背热器进行再加热,被再加热的工作介质再次进入到能源转换设备进行循环做功发电;
至少设置有一个低温背热发电机组和一个高温背热发电机组,一个发电系统发电后的余热被另一个发电系统利用,实现多级余热利用的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其特征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能源转换设备选择下列一种:
A、热机;
B、膨胀机;
C、汽轮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其特征是:背热器是换热器、锅炉或者压缩机中的至少一种,背热器利用外部的能源,将发电工作介质加热到设定的物理参数;所述背热器利用外部的能源选择自下列一种或者其组合:
A、传统能源;
B、可再生能源;
C、新能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其特征是:还设置有不同温度的蓄热器,在低温发电机组进入发电机组前、高温发电机组进入发电机组前、高温发电机组所排出口,在蓄热器内设置有蓄热材料,蓄热材料选自下列至少一种或其组合:
A、水;
B、导热油;
C、固液相变、固固相变物质;
D、熔融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其特征是:采用下列一种方式将高温背热发电机组所排出的工作介质的热能作为能源,用于低温发电机组的发电:
A、将高温发电机组所排出的工作介质直接输送到低温发电机组中进行发电;
B、以高温发电机组所排出的工作介质为热源经过一组背热器,将低温发电的工作介质加热进行发电,该背热器设置在高温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工作介质出口,背热器高温端为高温发电的工作介质由高温降低为低温,背热器的低温端将低温发电的工作介质进行升温或蒸发;
C、将高温发电机组所排出的工作介质输送到蓄热器中,通过一组换热装置与蓄热器进行换热后将热能进行蓄热,低温发电机组与蓄热器之间设置有一组背热器,在需要发电时通过背热器与低温发电机组进行换热实现发电;
低温发电系统发电后的工作介质的余热作为高温发电的能源,采用下列方式之一:
A、将低温发电后的余热与高温热源混合共同构成高温发电的能源;
B、将低温发电的余热进行再加热到高温太阳能发电的热源的温度,进行高温发电;
C、将低温发电的余热进行再加压到高温太阳能发电的热源的温度和压力,进行高温发电;
D、低温发电的余热直接与蓄热器进行换热,将热能储存在蓄热器中,在需要时与高温发电的工作介质进行换热实现余热利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其特征是:高温发电机组和低温发电机组可以组成两个独立的发电循环系统发电,系统可以实现每级独立发电;又可以实现多级互补利用的梯级发电,双级发电可以采用同样的发电工作介质,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发电工作介质,可以采用同样的发电循环,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发电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其特征是: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采用的太阳能低温采集系统采用下列一种或其组合:
A、单口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B、双通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C、太阳能集热板;
D、在A、B、C采集系统中加入金属、玻璃、薄膜反射或透射板或线聚焦或点聚焦的菲涅尔反射镜、线聚焦或点聚焦的菲涅尔透射镜组成的采集系统;
太阳能高温采集系统采用下列一种或其组合:
A、槽式;
B、塔式;
D、碟式;
E、菲涅尔镜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发电工作介质至少包括下列类型中的至少一个:
A、氟利昂;
B、氨;
C、水;
D、碳氢化合物;
E、醇;
F、温室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其特征是:还设置有多联产设备,多联产设备设置在发电机组工作介质排出口或者通过一个设置在工作介质出口处的换热器与发电机组连接,将发电后的工作介质的余热加以利用,多联产设备与发电机出口进行串联,多个多联产设备设置之间通过串联、并联、混合连接实现连接;多联产设备选自下列至少一种:
A、供暖设备:由换热器或者与换热器连接的蓄热器、供暖的散热器、地板采暖管道、循环泵组成的一个循环密闭系统,该换热器的高温流体为发电循环流体,实现对发电工作介质进行换热,换热器的低温供暖流体通过换热器将热能转换到低温供暖流体上,低温供暖流体经循环泵将热能传递到供暖的散热器、地板采暖管道上,实现对建筑的供暖;
B、生活热水设备:由换热器或者与换热器连接的蓄热器、水开关、洗浴喷头组成,该换热器的高温流体为发电循环流体,实现对发电工作介质进行利用,低温流体将生活热水加热;
C、制冷设备:由换热器或者与换热器连接的蓄热器、制冷机组、循环泵组成的一个循环密闭系统,该换热器的高温流体为发电循环流体,实现对发电工作介质进行换热,换热器的低温制冷流体通过换热器获得热能,通过制冷机组进行制冷;
D、开水设备:由与换热器进行换热的开水蓄热器、水开关组成,换热器将开水蓄热器的热水进行加热成为开水,换热器的发电工作介质的温度高于100度;
E、干燥设备:由与换热器进行换热的干燥设备组成,换热器为干燥设备提供热能;
F、烹饪设备:由与换热器进行换热的烹饪设备组成,换热器为烹饪设备提供热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其特征是:多个太阳能低温采集系统进行分布式采集以及多个太阳能高温采集系统进行分布式采集,采集后形成多个太阳能低温热源系统,多个低温热源与多个低温发电机组实现分布式发电,多个高温采集系统采集的能源进入到高温发电系统进行分布式发电;低温发电与高温发电的发电后的余热进行相互利用,发电后的热源经过制冷、干燥、供暖多联产应用后再进入到低温或者高温采集系统进行循环发电。
CN201210153603.6A 2011-05-17 2012-05-17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51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3603.6A CN102865112B (zh) 2011-05-17 2012-05-17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79244 2011-05-17
CN201110127924 2011-05-17
CN201110127924.4 2011-05-17
CN201210153603.6A CN102865112B (zh) 2011-05-17 2012-05-17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5112A CN102865112A (zh) 2013-01-09
CN102865112B true CN102865112B (zh) 2016-02-17

Family

ID=47444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360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5112B (zh) 2011-05-17 2012-05-17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651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4301A (zh) * 2015-04-30 2016-12-07 殷洪生 电力功率放大系统及其放大方法
CN106917729A (zh) * 2015-12-24 2017-07-04 龙禧国际投资公司 太阳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和方法
CN113006895B (zh) * 2021-04-01 2022-02-15 济南达能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降低发电厂厂用电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14383316B (zh) * 2021-12-10 2022-11-15 中氢新能(北京)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高效的热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00583A (en) * 1924-02-16 1926-09-21 Siemensschuckertwerke Gmbh Steam-generating plant
US3163009A (en) * 1963-08-29 1964-12-29 Gen Electric Boiler feed pump arrangement for steam turbine powerplant
JPS5955207U (ja) * 1982-09-30 1984-04-11 株式会社東芝 発電システム
EP2101051A1 (de) * 2008-03-12 2009-09-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peicherung elektrischer Energie mit Wärmespeicher und Rückverstromung mittels eines thermodynamischen Kreisprozesses
EP2312129A1 (en) * 2009-10-13 2011-04-20 ABB Research Ltd. Thermo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having a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storing thermoelectric energy
CN202900338U (zh) * 2011-05-17 2013-04-24 北京智慧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5112A (zh)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llos et al. Investigation of a hybrid ORC driven by waste heat and solar energy
Cao et al. Optimum design and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a gas turbine and ORC combined cycle with recuperators
CN203626907U (zh) 发电站
CN104963776B (zh) 一种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US20080127647A1 (en) Solar-Generated Steam Retrofit for Supplementing Natural-Gas Combustion at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s
CN103147945B (zh) 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互补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产系统
Dabwan et al.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of integrating 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s with gas turbine trigeneration system for producing electricity, chilled water, and freshwater
KR101320593B1 (ko) 히트펌프를 사용하는 열병합 발전시스템
CN102242698A (zh) 分布式蓄能蓄热热电联产机组
CN108561282B (zh) 一种槽式直接蒸汽与熔融盐联合热发电系统
US9279347B2 (en) High temperature ORC system
WO2013038423A2 (en)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tilizing sustainable energy
Wu et al. Energy, exergy, economic (3E) analysis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 novel dual functional integration system
CN104697239A (zh) 一种生物质驱动的新型有机郎肯循环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104712432A (zh) 两级有机朗肯循环利用燃气轮机排烟余热的发电系统
CN102865112B (zh)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Wang et al. Effects of integration mode of the molten salt heat storage system and its hot storage temperature on the flexibility of a subcritical coal-fired power plant
Okonkwo et al.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energy storage supported multigeneration system
Xi et al. Transient response of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other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CN203081665U (zh) 分布式多级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CN103321861A (zh) 一种基于单螺杆膨胀机和熔盐的碟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
CN108708835A (zh) 一种冷却燃机进口空气的新型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Sharma et al. Review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organic rankine cycle based on turbine inlet temperature
CN202900338U (zh)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CN112234650A (zh) 一种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热电调峰能力的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16

Address after: 610041 Sichuan city of Chengdu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Shiyang Industrial Park

Applicant after: Chengdu O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97, room 528, North building, No. 1 Jin Zhuang,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Wisword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