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9321A - 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9321A
CN102809321A CN2012103283183A CN201210328318A CN102809321A CN 102809321 A CN102809321 A CN 102809321A CN 2012103283183 A CN2012103283183 A CN 2012103283183A CN 201210328318 A CN201210328318 A CN 201210328318A CN 102809321 A CN102809321 A CN 102809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w
shower nozzle
sparge pipe
cooling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83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9321B (zh
Inventor
杨志
龙国庆
朱嵩
汤东升
罗必雄
彭雪平
乔旭斌
匡俊
毛卫兵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283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093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09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9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9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9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包括步骤:建立其中一个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和配水管的三维几何模型;设置第一边界条件;根据第一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进水侧与喷头测的压力差;根据压力差和喷头处的水流流速,获取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设置第二边界条件;根据第二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二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喷头的水流量;根据喷头的水流量、冷却塔的喷头数以及淋水区域总面积,获得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当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小于预设的淋水密度时,增大配水管进水测水流压力。可以提高冷却塔配水的均匀性,提高冷却塔配水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冷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逆流塔多用中央竖井、槽管结合的配水方式。配水槽与中央竖井相连,配水管与配水槽相连,配水管下部连接三通并分至一个或两个喷头。
目前,通常采用简单的一维计算方法进行配水的水力计算得到淋水密度的估计值;
该配水模拟方法具有如下不足:
1)现行一维计算方法大量的采用经验公式和经验系数,将会使配水计算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导致冷却塔配水均匀性较差。
2)超大型冷却塔配水管的长度一般超过30m,单条配水管设置的喷头数量一般超过60个,配水系统越趋复杂会发生误差放大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可以提高冷却塔配水的均匀性,提高冷却塔配水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包括步骤:
建立其中一个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以及建立配水管的三维几何模型;
设置第一边界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边界条件包括:配水管进水侧截面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速、所述喷头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速、所述配水管内管壁表面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速;
根据所述第一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所述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进水侧与喷头测的压力差;
根据所述压力差和所述喷头处的水流流速,获取所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设置第二边界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边界条件包括:所述配水管进口测的水流压力、配水管的管壁粗糙度、喷头的过流面积以及所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二配水管流量、所述湍动能方程和所述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所述喷头的水流量;
根据所述喷头的水流量、冷却塔的喷头数以及冷却塔的淋水区域总面积,获得冷却塔的淋水密度;
当所述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小于预设的淋水密度时,增大配水管进水测水流压力。
本发明先建立单个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和配水管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设置合理的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利用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可得到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进水侧与喷头测的压力差;根据该压力差可得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根据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并利用预设的第二配水管流量、所述湍动能方程和所述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各个喷头的水流量,可得到各个喷头的水流量;根据冷却塔配水管上的所有喷头数目和淋水区域面积,可得到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当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小于预设的淋水密度时,增大配水管进水测水流压力。相比于传统的冷却塔配水方法,本发明可以提高冷却塔配水的均匀性,提高冷却塔配水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请参考图1,包括步骤:
S101、建立其中一个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以及建立配水管的三维几何模型;
S102、设置第一边界条件;
设置第一边界条件;其中,第一边界条件包括:配水管进水侧截面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速、喷头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速、配水管内管壁表面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速。
S103、根据第一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进水侧与喷头测的压力差;
S104、根据压力差和喷头处的水流流速,获取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S105、设置第二边界条件;
设置第二边界条件,其中,第二边界条件包括:配水管进口测的水流压力、配水管的管壁粗糙度、喷头的过流面积以及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S106、根据第二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二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该喷头的水流量;
S107、根据喷头的水流量、冷却塔的喷头数以及冷却塔的淋水区域总面积,获得冷却塔的淋水密度;
S108、当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小于预设的淋水密度时,增大配水管进水测水流压力。
为更好的理解,将从以下步骤进行详细阐述,包括:
一、建立其中一个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以及建立配水管的三维几何模型;
建立其中一个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获取喷头的喷嘴直径D1和配水管道的直径D2,配水管道长度取了15倍的配水管道直径长度,进口端(进水侧)为10倍管道直径长度,另一端为5倍管道直径长度,管道末端为壁面条件,建立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
建立配水管的三维几何模型时,由于管道是严格对称的,为避免过大的计算量,对其一半的配水管进行模型的建立。
二、设置第一边界条件;
设置边界条件时,在配水管道与喷头连接处划分较密网格,壁面处的起始网格尺寸为1mm,增长率为1.1,最大网格尺寸为6mm。由于配水管道很长,因此选用了一个小区域进行这部分的网格划分,在距离喷头管道中心轴线两侧各100mm处选取配水管道的两个截面,构成这部分区域体,这部分网格总数42万。
对喷头的喷嘴部分,网格处理方式与配水管道相同,对横截面进行网格加密,给定侧壁面网格数,进行拉伸平铺完成体网格的划分,截面网格的起始尺寸0.5mm,增长率1.08,最大网格3mm,网格总数4.3万;
根据该网格进行设置第一边界条件。
三、根据第一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进水侧与喷头测的压力差;
具体的,湍动能方程(k方程):
∂ ( ρk ) ∂ t + ∂ ∂ x ( ρuk - μ k ∂ k ∂ x ) + 1 r ∂ ∂ r [ r ( ρvk - μ k ∂ k ∂ r ) ] = S k
湍流耗散函数方程(ε方程):
∂ ( ρϵ ) ∂ t + ∂ ∂ x ( ρuk - μ ϵ ∂ ϵ ∂ x ) + 1 r ∂ ∂ r [ r ( ρvϵ - μ ϵ ∂ ϵ ∂ r ) ] = S ϵ
其中,μt=ρCμk2/ε,μk=μ+μtk,με=μ+μtε
μeff=μ+μt=μ+ρCμk2/ε,Sk=Θ-ρε,
Figure BDA00002108267300043
Θ = [ 2 3 μ t ( 2 ∂ u ∂ x - ∂ v ∂ r - v r ) - 2 3 ρk ] ∂ u ∂ x + [ 2 3 μ t ( 2 ∂ v ∂ r - ∂ u ∂ x - v r ) - 2 3 ρk ] ∂ v ∂ r
+ [ 2 3 μ t ( 2 v r - ∂ u ∂ x - ∂ v ∂ r ) - 2 3 ρk ] v r + μ t ( ∂ u ∂ x + ∂ v ∂ r ) 2
Cμ=0.09,σk=1.0,σε=1.3,C1=1.44,C2=1.92,ρ,k,ε,μ,μt分别为流体密度、湍动能、湍流耗散率、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和湍流粘性系数;u,v分别为流体速度在x,r方向的分量;x方向(竖直方向)r方向(径向)。
具体计算时,在FLUENT软件上进行。
通过第一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进水侧与喷头测的压力差ΔP。
四、根据压力差和喷头处的水流流速,获取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具体的,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2108267300051
获取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其中,ΔP为压力差;ξ为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ρ为水的密度;V为喷头处的水流流速。
为了提高准确度,可输入多个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那么根据步骤三可得到多个压力差;
根据步骤三中的多个压力差,在本步骤中可得到多个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求取多个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的平均值。以该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的平均值来设置步骤五的中的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五、设置第二边界条件;
具体的,在设置第二边界条件时,对整个配水管道划分网格,在靠近壁面处的网格都要进行加密,粗管道由壁面到管中心起始网格尺寸为6mm,最大网格20mm,网格增长率为1.2;细管道由壁面到管中心起始网格为4mm,最大为15mm,网格增长率为1.1。
在配水管道与喷头连接处网格划分较密,在两侧距离喷头中心轴线各50mm处选取配水管道的两个截面,构成一个小的区域进行喷头处小体的网格划分,由喷头处向外扩散网格尺寸逐渐增加,粗管径的喷头处,起始网格尺寸为1mm,增长率为1.1,最大网格尺寸为6mm;细管径的喷头处,起始网格尺寸为1mm,增长率为1.1,最大网格尺寸为4mm。
异管径连接处,网格划分也比较密,由细管径一端向粗管径一端网格尺寸逐渐增加,起始网格为4mm,增长率为1.15,最大网格尺寸为6mm。
根据配水管网格设置第二边界条件。
另外,电站的冷却塔在全年运行中一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在长时间运行情况下,对带有槽式配水系统的冷却塔实际考察时发现,配水管和喷嘴内存在积淤、结垢发生部分堵塞的现象,而采用海水作为循环介质时还会发生海生物生长的情况,因此设置旧配水管的第二边界条件时,适当调整配水管的管壁粗糙度、喷头的过流面积。
六、根据第二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二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该喷头的水流量;
七、根据喷头的水流量、冷却塔的喷头数以及冷却塔的淋水区域总面积,获得冷却塔的淋水密度;
由于冷却塔配水管上的喷头设置均匀,喷头规格几乎一致,因此,根据其中一个喷头的流水量、配水管上所有喷头的数目以及冷却塔的淋水区域总面积,可获得冷却塔的淋水密度。
八、当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小于预设的淋水密度时,增大配水管进水测水流压力。
当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小于预设的淋水密度时,增大配水管进水测水流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掌握冷却塔配水状况,还包括步骤:发出报警提示。
本发明先建立单个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和配水管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设置合理的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利用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可得到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进水侧与喷头测的压力差;根据该压力差可得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根据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并利用预设的第二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各个喷头的水流量,可得到各个喷头的水流量;根据冷却塔配水管上的所有喷头数目和淋水区域面积,可得到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当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小于预设的淋水密度时,增大配水管进水测水流压力。相比于传统的冷却塔配水方法,本发明可以提高冷却塔配水的均匀性,提高冷却塔配水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建立其中一个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以及建立配水管的三维几何模型;
设置第一边界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边界条件包括:配水管进水侧截面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速、所述喷头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速、所述配水管内管壁表面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速;
根据所述第一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所述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进水侧与喷头测的压力差;
根据所述压力差和所述喷头处的水流流速,获取所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设置第二边界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边界条件包括:所述配水管进口测的水流压力、配水管的管壁粗糙度、喷头的过流面积以及所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二配水管流量、所述湍动能方程和所述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所述喷头的水流量;
根据所述喷头的水流量、冷却塔的喷头数以及冷却塔的淋水区域总面积,获得冷却塔的淋水密度;
当所述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小于预设的淋水密度时,增大配水管进水测水流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压力差和所述喷头处的水流流速,获取所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公式获取所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其中,ΔP为所述压力差;ξ为所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ρ为水的密度;V为所述喷头处的水流流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存在多个所述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时,在所述根据第一边界条件、预设的第一配水管流量、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函数方程,获取所述喷头的三维几何模型进水侧与喷头测的压力差的步骤中,得到多个压力差;
在所述根据压力差和所述喷头处的水流流速,获取所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的步骤中,得到多个所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以多个所述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二边界条件中的喷头的水流阻力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冷却塔的淋水密度小于预设的淋水密度时,还进行步骤:发出报警提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建立配水管的三维几何模型的步骤中,对所述冷却塔中相互对称的其中一半配水管建立配水管的三维几何模型。
CN201210328318.3A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 Active CN102809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8318.3A CN102809321B (zh)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8318.3A CN102809321B (zh)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9321A true CN102809321A (zh) 2012-12-05
CN102809321B CN102809321B (zh) 2014-08-13

Family

ID=47233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8318.3A Active CN102809321B (zh)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0932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0149A (zh) * 2017-07-18 2017-09-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阀塔冷却系统的低噪声截流管设计方法
CN107273597A (zh) * 2017-06-09 2017-10-20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系统设计方法
CN109827747A (zh) * 2019-03-12 2019-05-31 上海理工大学 用于研究横流填料成型片水流特性的装置及方法
CN109827747B (zh) * 2019-03-12 2024-05-31 上海理工大学 用于研究横流填料成型片水流特性的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0358A (en) * 1987-02-02 1988-01-19 The Marley Cooling Tower Company Zoned hot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counterflow towers
CN202093517U (zh) * 2011-06-30 2011-12-28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利用通用程序ansys计算冷却塔的装置
CN102542120A (zh) * 2012-01-17 2012-07-04 浙江科维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0358A (en) * 1987-02-02 1988-01-19 The Marley Cooling Tower Company Zoned hot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counterflow towers
CN202093517U (zh) * 2011-06-30 2011-12-28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利用通用程序ansys计算冷却塔的装置
CN102542120A (zh) * 2012-01-17 2012-07-04 浙江科维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薇等: "冷却塔管式均匀配水计算方法的探索与求证", 《工业用水与废水》, vol. 41, no. 3, 30 June 2010 (2010-06-30) *
金台等: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配水优化的三维数值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vol. 32, no. 2, 15 January 2012 (2012-01-15)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3597A (zh) * 2017-06-09 2017-10-20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系统设计方法
CN107273597B (zh) * 2017-06-09 2020-04-2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系统设计方法
CN107180149A (zh) * 2017-07-18 2017-09-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阀塔冷却系统的低噪声截流管设计方法
CN107180149B (zh) * 2017-07-18 2020-06-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阀塔冷却系统的低噪声截流管设计方法
CN109827747A (zh) * 2019-03-12 2019-05-31 上海理工大学 用于研究横流填料成型片水流特性的装置及方法
CN109827747B (zh) * 2019-03-12 2024-05-31 上海理工大学 用于研究横流填料成型片水流特性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9321B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9824B (zh) 水下自吸气喷嘴射流流动特性一体化测试装置系统
CN103614994A (zh) 消能泄洪装置
CN102809321B (zh) 一种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方法
KR101048040B1 (ko) 심해저 광물자원 채취용 딤플형상의 양광관
Sarkar et al. Flow around submerged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shallow submergence over plane bed
Ismagilov et al. Hydraulic parameters on the curvilinear section of the river channel in conditions of regulated water flow
Gupta et al.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sharp-crested W-planform weirs
CN109063370B (zh) 漫滩弯曲河道水深平均水流流向预测方法
Heydari et al. The effect angle of baffl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ettling basin
CN203855454U (zh) 一种新型湿地穿孔布水管
CN103410129A (zh) 多级阶梯型跌坎组合消能工结构
Tiwar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effect of end sill on stilling basin performance
CN112098131B (zh) 模拟核主泵进口非均匀来流的蒸汽发生器模拟装置
CN206348030U (zh) 整流器
Zhou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3D flow field among a compound stilling basin
Zhang et al. 3-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wall-bounded concentric annulus flow around a cylindrical body with a special array of cylinders
Fecarotta et al.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physical model of an USBR type II stilling basin
Gupta et al. An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sharp-crested triangular planform contracted weirs
Paudel et al. Effect of channel geometry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thridge water wheel
CN202468135U (zh) 水力风力发电引水引风装置
CN206959919U (zh) 一种渠道毕托管与文丘利管差压分流流量计以及灌溉渠道
CN112183123B (zh) 用于水华防控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方法
CN203572729U (zh) 水工混凝土抗空蚀试验装置
CN20950774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流量计安装装置
Adam et al.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of head losses through elliptical and sharp-edged orif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after: Company limited of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E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