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0978B - 超材料 - Google Patents

超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0978B
CN102800978B CN201110179614.7A CN201110179614A CN102800978B CN 102800978 B CN102800978 B CN 102800978B CN 201110179614 A CN201110179614 A CN 201110179614A CN 102800978 B CN102800978 B CN 102800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wire
meta materials
artificial micro
materials according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96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0978A (zh
Inventor
刘若鹏
栾琳
寇超锋
叶金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1796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00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00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0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0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0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材料,其包括至少一个超材料片层,每个超材料片层包括基材和附着在所述基材上的多个人工微结构,所述人工微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相接的第三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相接形成第一夹角θ1,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相接形成第二夹角θ2,其中0<θ1=θ2<90°。通过调节所述第三金属线的两端在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上的位置,得以改变所述人工微结构的拓扑形状,让所述超材料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以满足不同的电磁响应需求。

Description

超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超材料。
背景技术
超材料是一种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材料,其通过周期性排列的人工微结构来改变空间中各点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而让整个超材料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具有普通材料所不具备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目前,超材料一般由多个叠加在一起的超材料片层构成,每一超材料片层包括由金属线构成的具有一定拓扑形状的人工微结构和用于附着人工微结构的基材,人工微结构阵列排布在基材上,而基材对人工微结构起支撑作用,其可为任何与人工微结构不同的材料,从而让整个超材料产生一个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这两个参数分别表征超材料的电场响应和磁场响应。而超材料的电磁响应是由人工微结构的拓扑形状和几何尺寸所决定的。通常人工微结构的几何尺寸为产生电磁响应的电磁波波长的十分之一左右,否则,超材料中呈阵列排布的人工微结构不能被视为连续。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对材料提出了不同的电磁响应需求。我们知道,材料的电场响应与其介电常数有关。而由上可知,由于人工微结构的可设计性,从而可以调制超材料的介电常数,以满足不同的电磁响应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制介电常数的超材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材料,包括至少一个超材料片层,每个超材料片层包括基材和附着在所述基材上的多个人工微结构,所述人工微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相接的第三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相接形成第一夹角θ1,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相接形成第二夹角θ2,其中0<θ1=θ2<90°。
优选地,所述第三金属线的两端分别相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的相互斜对角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三金属线的两端分别相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三金属线的一端相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线的一端,另一端相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为相互正对的等长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为相互斜对的等长线。
优选地,所述基材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优选地,所述基材由陶瓷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金属线是铜线或银线。
优选地,所述人工微结构呈平面拓扑形状。
本发明的超材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调节所述第三金属线的两端在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上的位置,得以改变所述人工微结构的拓扑形状,让所述超材料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以满足不同的电磁响应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人工微结构的平面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人工微结构的平面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人工微结构的平面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超材料的人工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超材料的人工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的名称为:
10、20超材料、12超材料片层、14、24基材、16、26、36、46人工微结构、18超材料单元、162、362、462第一金属线、164、364、464第二金属线、166、366、466第三金属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材料,通过改变人工微结构的拓扑形状来调制超材料的介电常数,以满足实际应用环境对电磁响应的需求。
如图1所示,所述超材料10包括多个沿垂直于片层表面的方向叠加而成的超材料片层12,每个超材料片层12包括基材14和附着在基材14上的多个人工微结构16。所述基材14可由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或陶瓷材料制成。所述人工微结构16通常为金属线例如铜线或者银线构成的具有一定拓扑形状的平面或立体结构,其中,金属线的截面可以为圆柱状、扁平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所述人工微结构16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附着在所述基材14上,例如蚀刻、电镀、钻刻、光刻、电子刻、离子刻等。
一般,将每个人工微结构16及其所附着的基材14部分人为定义为一个超材料单元18,且每个超材料单元18的尺寸介于入射电磁波波长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之间。这样,整个超材料便可以看作是由多个超材料单元18阵列排布而成。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人工微结构16,是由扁平状的金属线构成的平面拓扑形状。所述人工微结构16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线162和第二金属线164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62和第二金属线164相接的第三金属线166。
所述第一金属线162与所述第三金属线166相接形成第一夹角θ1,所述第二金属线164与所述第三金属线166相接形成第二夹角θ2,θ1和θ2满足如下关系式:0<θ1=θ2<9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金属线166的两端分别相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线162和第二金属线164的相互斜对角的两端。
这些超材料片层12可通过在每两层之间填充用于连接二者的粘合剂例如制造所述基材14的液态原料而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超材料10。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超材料。该实施例的超材料20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所述人工微结构26以一种不规则的方式排布于所述基材24上。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以任意一种方式将所述人工微结构26排布于所述基材24上。
实施例三
如图4和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超材料及对应的人工微结构。该实施例的人工微结构36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所述第三金属线366的两端分别相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线362和第二金属线364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实施例四
如图6和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超材料及对应的人工微结构。该实施例的人工微结构46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所述第三金属线466的一端相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线462的一端,而其另一端相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线464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调节所述第三金属线166的两端在所述第一金属线162和第二金属线164上的位置,或者调节所述第一金属线162和第二金属线164的相互对应关系,得以改变所述人工微结构16的拓扑形状,并让所述人工微结构16以某种方式排布于所述基材14上,从而使所述超材料10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以便满足不同的电磁响应需求。
此外,我们也可让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三金属线166的两端分别相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线162和第二金属线164的位于同一侧的两端(如图8所示),这样,也可通过改变所述人工微结构16的拓扑形状而使所述超材料10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和/或实施例,不应当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思想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而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比如,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线162、164是相互正对的等长线,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线162、164也可以是相互斜对的等长线(图9所示)或非等长线,且所述金属线162、164、166也可以是非等宽线或为弯曲线。而且可以让第一、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的任两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人工微结构以某种方式排布于同一基材上。

Claims (10)

1.一种超材料,包括至少一个超材料片层,每个超材料片层包括基材和附着在所述基材上的多个人工微结构,每个人工微结构及其所附着的基材部分定义为一个超材料单元,所述超材料片层由多个超材料单元阵列排布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微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相接的第三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相接形成第一夹角θ1,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相接形成第二夹角θ2,其中0<θ1=θ2<90°;调节所述第三金属线的两端在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上的位置,改变所述人工微结构的拓扑形状,使超材料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线的两端分别相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的相互斜对角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线的两端分别相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线的一端相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线的一端,另一端相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为相互正对的等长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为相互斜对的等长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由陶瓷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是铜线或银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微结构呈平面拓扑形状。
CN201110179614.7A 2011-06-29 2011-06-29 超材料 Active CN102800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9614.7A CN102800978B (zh) 2011-06-29 2011-06-29 超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9614.7A CN102800978B (zh) 2011-06-29 2011-06-29 超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0978A CN102800978A (zh) 2012-11-28
CN102800978B true CN102800978B (zh) 2015-04-22

Family

ID=47200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9614.7A Active CN102800978B (zh) 2011-06-29 2011-06-29 超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009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0578B (zh) * 2018-07-06 2021-04-2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一种解决电子战天线罩测试透波率超百的吸波结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27543A (ko) * 2009-09-09 2011-03-16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음굴절률 메타물질을 이용한 능동형 위상 보정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노광 이미징 장치와 시스템 및 음굴절률 메타물질을 이용하는 노광 이미징 장치의 분해능 개선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5936A (ja) * 1999-09-09 2001-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基板及び誘電体レンズアンテナ、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27543A (ko) * 2009-09-09 2011-03-16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음굴절률 메타물질을 이용한 능동형 위상 보정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노광 이미징 장치와 시스템 및 음굴절률 메타물질을 이용하는 노광 이미징 장치의 분해능 개선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0978A (zh)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9994B (zh) 超材料天线罩
KR102286169B1 (ko) 플렉시블 커넥터
CN102760966B (zh) 宽频高透波超材料及其天线罩和天线系统
CN107180122B (zh) 一种基于接触结构等效阻抗的矩形波导传输损耗分析方法
CN102800978B (zh) 超材料
CN103682675B (zh) 一种喇叭天线
CN103579773A (zh) 超材料及其天线罩和天线系统
CN102810761B (zh) 夹芯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夹芯超材料天线罩的制造方法
CN103296401A (zh) 低损耗超材料天线罩
CN103296406B (zh) 超材料天线罩
CN103020475A (zh) 复合多层耦合系数精确计算方法
CN103579775A (zh) 超材料及由其制成的超材料天线罩和天线系统
CN202487767U (zh) 具有滤波功能的超材料天线罩
CN103296402A (zh) 低损耗超材料天线罩
CN102810763B (zh) 超材料频选表面及由其制成的超材料频选天线罩和天线系统
CN102810759B (zh) 一种新型超材料
CN102800983B (zh) 一种新型超材料
CN102810760B (zh) 一种超材料
CN103094696B (zh) 一种具有宽频高折射率和低色散特性的人工电磁材料
CN102810762B (zh) 夹芯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夹芯超材料天线罩的制造方法
CN102810753B (zh) 超材料
CN207542400U (zh) 滤波天线罩
CN103036049B (zh) 一种用作阻抗匹配的人工电磁材料
WO2013000224A1 (zh) 一种人造微结构及其应用的人工电磁材料
JP2015188147A (ja) 導波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9

Address after: 518057 Guangdong City, Nanshan District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in the middle of a high tech building, building No. 2, No. 9,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angqi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anshan District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in the middle of a high tech building, No. 9 softwar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uang-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uang-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