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8080A - 反射片和背光单元 - Google Patents

反射片和背光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8080A
CN102798080A CN2012101625792A CN201210162579A CN102798080A CN 102798080 A CN102798080 A CN 102798080A CN 2012101625792 A CN2012101625792 A CN 2012101625792A CN 201210162579 A CN201210162579 A CN 201210162579A CN 102798080 A CN102798080 A CN 102798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plate
assembly layer
fibrous assembly
main body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25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8080B (zh
Inventor
辻孝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WA Co Ltd
Keiwa Inc
Original Assignee
EW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WA Co Ltd filed Critical EW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98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8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8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80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83Mirrors with a refractive index gradi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射片和背光单元,所述反射片能防止对导光板背面等重叠的面造成损伤和粘附,并且不容易因来自光源的热量等产生弯曲,所述背光单元使用所述的反射片,能够实现提高亮度和使亮度均匀。本发明的反射片用于减少光线损耗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片主体,为片状;以及纤维聚集层,配置在所述片主体的表面一侧,所述纤维聚集层具有多个纤维和该多个纤维之间的空隙。在导光板的背面配设有所述反射片的背光单元由于反射片通过纤维聚集层与导光板抵接,所以能防止对导光板的背面造成损伤等。

Description

反射片和背光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少光线损耗(放散)的背光单元用的反射片和使用了该反射片的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从背面照射液晶层进行发光的背光源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得到普及,在液晶层的下面一侧装备有边缘光型、正下方型等背光单元。如图2所示,所述的边缘光型的背光单元30一般包括:光源31,由配置成棒状的LED构成;方板形的导光板33,以端部沿着所述光源31的方式配置;多个光学片32,层叠在所述导光板33的表面一侧;以及反射片36,层叠在导光板33的背面一侧。所述的光学片32分别具有折射、扩散等特定的光学性质,具体地说,配置在导光板33表面一侧的光扩散片34、配置在光扩散片34表面一侧的棱镜片35等相当于所述光学片32。
下面对所述背光单元30的功能进行说明,首先,光线从光源31入射到导光板33,被导光板33背面的反射点(图中没有表示)和各侧面反射,从导光板33的表面射出。从导光板33射出的光线入射到光扩散片34,被扩散后从光扩散片34的表面射出。其后,从光扩散片34射出的光线入射到棱镜片35,通过形成在棱镜片35表面的棱镜部35a,成为在大体法线方向上显示出峰值分布的光线射出。这样,从光源31射出的光线被光扩散片34扩散,被棱镜片35以在大体法线方向上显示峰值的方式折射,进而对上方的图中没有表示的液晶层的整个面进行照明。
另一方面,在导光板33背面一侧配置有反射片36,配置该反射片36的目的是:以使液晶画面不刺眼的程度将从导光板33的背面照射的光线向表面一侧反射,从而实现提高亮度(反射性);以及防止看到设置在背光单元30背面一侧的装置(框架等)(隐蔽性)。
以往作为所述的反射片36使用了(a)在合成树脂制的片中分散有氧化钛等白色颜料的反射片、(b)在合成树脂制的片中分散有用于使光散射的孔隙(气泡)的反射片、(c)使片表面形成为垫子状的反射片、等等。
可是,所述以往的反射片36由于比较硬,所以存在有在背光单元30中损伤层叠在其表面一侧的导光板33背面的问题。特别是在为背面具有浅的倾斜的棱镜部、且对射出的光线赋予向法线方向的指向性的导光板33、或非晶态烯烃系树脂制的比较软的导光板33(例如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制造的“ゼオノア导光板”)的情况下,因反射片36使背面产生损伤的危险比较大。这样,如果对导光板33的背面造成损伤,则会导致向表面一侧射出的光量减少和亮度不均。
鉴于所述的产生损伤的问题,提出了在反射片表面一侧设置把珠分散在粘结剂中构成的损伤防止层的技术(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85633号)。
可是,即使是具有所述损伤防止层的反射片,仍存在因珠的种类和形状等不同而导致由于珠而在导光板上产生划伤的问题。
此外,由于反射片的越靠近背光单元的光源的部位其温度越高,所以因该温度造成所述以往的反射片产生弯曲,存在因该弯曲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85633号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导光板的背面等重叠的面产生损伤和粘附、并且不容易因来自光源的热量等产生弯曲的反射片;以及使用该反射片的、可以实现提高亮度和亮度的均匀性的背光单元。
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片,用于减少光线损耗的背光单元,所述反射片包括:片主体,为片状;以及纤维聚集层,层叠在所述片主体的表面一侧,所述纤维聚集层具有多个纤维和该多个纤维之间的空隙。
由于在所述反射片的表面配置有纤维聚集层,所以在背光单元中,反射片通过纤维聚集层与重叠配置在该反射片表面一侧的导光板抵接,所以可以显著减少对导光板背面的损伤。此外在对该反射片进行保存、搬运等时,即使将反射片卷起来或重叠在一起,该反射片之间相互摩擦,也可以防止相互损伤。
此外,所述反射片在背光单元中,通过纤维聚集层的纤维与表面一侧的导光板抵接,且该纤维聚集层具有空隙,所以可以防止该反射片和导光板粘附。
此外,由于配置成多个纤维具有空隙,所以因该空隙的存在可以使光线折射,由此该反射片可以得到更高的反射率。特别是由于空隙内空气的折射率非常低,所以可以在空隙与其他构成部件之间得到高的折射率差,由此可以使光线产生大的折射,可以提高反射性。
而且在背光源中,所述反射片的纤维聚集层位于配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和该反射片的片主体之间,所以来自光源的热量不直接传递给片主体,而是被纤维聚集层缓和后向片主体传递,所以片主体不容易因热量产生弯曲,由此可以防止因弯曲而产生亮度不均。
在所述反射片中,可以由纺织品或编织品等构成所述纤维聚集层,但是优选的是由无纺布构成所述纤维聚集层。通过由无纺布构成纤维聚集层,可以得到优异的损伤防止性能、粘附防止性能和耐热性能,并且可以容易且可靠地与该纤维聚集层的下层(背面一侧的层)接合。
此外,在所述反射片中,优选的是,纤维聚集层的纤维主要是白色纤维。由此可以利用纤维聚集层得到反射性和隐蔽性。
此外,在所述反射片中,优选的是,所述反射片还包括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把所述纤维聚集层粘接在所述片主体的表面。由此,可以通过粘合剂层可靠且稳定地粘接纤维聚集层,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纤维聚集层的剥离等。
此外,优选的是采用下述结构:所述粘合剂层的表面一侧的一部分含浸在纤维聚集层的背面一侧的一部分中。由此,可以更牢固且稳定地粘接纤维聚集层。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粘合剂层采用含有白色颜料的树脂层。由此可以利用粘合剂层得到反射性和隐蔽性。
此外,在所述反射片中,优选的是,片主体具有白色合成树脂制的基体材料片层。由此,可以利用基体材料片层得到反射性和隐蔽性。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包括光源、配置在所述光源侧方的导光板以及配置在所述导光板表面一侧的光学片,该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使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分散并将分散后的光线导向表面一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还包括所述的反射片,该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背面一侧。按照该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如前所述,由于所述反射片具有很高的损伤防止性能,所以可以防止导光板背面的损伤,此外利用所述反射片的粘附防止性能,也可以防止反射片和导光板背面粘附,此外,也可以防止因来自光源的热量造成所述反射片弯曲,因此可以防止产生亮度降低和亮度不均。此外组装等的操作性也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发明的反射片和使用了它的背光单元,通过纤维聚集层可以防止对导光板背面等重叠的面产生损伤和粘附,并且不容易因来自光源的热量等产生弯曲,由此可以实现提高亮度和使亮度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片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一般的边缘光型背光单元的示意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射片
2片主体
3基体材料片层
4纤维聚集层
5粘合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的反射片1包括:片主体2;纤维聚集层4,层叠在所述片主体2的表面一侧;以及粘合剂层5,粘接片主体2和纤维聚集层4。
<片主体2>
所述片主体2可以采用多层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片主体2由白色合成树脂制的基体材料片层3构成。该白色合成树脂是含有分散的白色颜料和微小气泡的合成树脂。对可以用于该基体材料片层3的合成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例举的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酚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烯烃、醋酸纤维素、耐候性氯乙烯树脂等。其中优选的是耐热性能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所述基体材料片层3(片主体2)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采用50μm以上400μm以下。如果基体材料片层3的厚度小于所述范围的下限,则在涂布形成粘合剂层5的树脂组合物时等,往往容易产生卷曲。相反,如果基体材料片层3的厚度超过所述范围的上限,则背光单元的厚度增加,有违于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要求。
<纤维聚集层4>
纤维聚集层4是具有多个纤维的层。其中,以纤维与其他纤维分开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纤维,由此在纤维聚集层4中形成有空隙。即,纤维聚集层4具有多个纤维和该多个纤维之间的空隙,具有缓冲性。本实施方式的纤维聚集层4由无纺布构成,该无纺布由多个纤维不规则地相互缠绕而成。
作为所述的无纺布可以使用通过干法、湿法、熔喷法形成起绒布(フリース)的无纺布,但是适合使用通过纺粘法形成起绒布的纺粘无纺布。通过采用纺粘无纺布,可以容易且可靠地制造具有合适厚度和密度的、且耐磨性等优异的无纺布。
此外,无纺布也可以使用短纤维无纺布,但从强度和柔软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采用长纤维无纺布。此外,也可以使用在长纤维无纺布中含有短纤维的无纺布。
此外,构成纤维聚集层4的纤维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作为天然纤维可以例举的有棉纤维、麻纤维等。作为化学纤维可以例举的有芳纶纤维、粘胶纤维、聚酯纤维、聚烯烃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尼龙纤维、维尼纶纤维、纤维素纤维、玻璃纤维等。这些纤维可以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多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耐久性等观点出发,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适合使用化学纤维,其中适合使用通过纺粘法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形成的、生产效率高的聚烯烃树脂。特别适合使用聚烯烃树脂中通用性强的聚乙烯纤维,其中由于耐热性能好,优选的是使用高密度聚乙烯纤维。
此外,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也可以由透明的纤维构成,但是优选的是主要由白色纤维构成。由此纤维聚集层4的白度高,在纤维聚集层4中可以得到反射性。
所述纤维的细度等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作为纤维细度(以及线密度)的下限优选的是0.01但尼尔,更优选的是0.05但尼尔,特别优选的是0.1但尼尔。另一方面,作为纤维细度(以及线密度)的上限,优选的是30但尼尔,更优选的是20但尼尔,特别优选的是10但尼尔。这是由于:如果纤维的细度(以及线密度)比所述下限细,则纤维本身没有弹性,存在纤维聚集层4不能得到足够充分的柔软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所述上限,则存在纤维本身的刚性过大的问题,存在因纤维产生划伤的问题。此外所谓“但尼尔”是表示纤维的细度以及线密度的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表示9000m的纤维的质量的数值。
此外,无纺布的厚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作为无纺布(纤维聚集层4)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优选的是50μm,更优选的是100μm,特别优选的是200μm。另一方面,作为无纺布的平均厚度的上限,优选的是3mm,更优选的是2mm,特别优选的是1mm。这是由于:如果无纺布的平均厚度比所述下限小,则存在不能足够充分地发挥纤维聚集层4的效果(耐热性能等)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所述上限,则反射片1变厚,背光单元的厚度变大,存在有违于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要求的问题。此外,无纺布的厚度按JIS L 1906标准测量,是在载荷为10kPa的压力下测量多个点(3个部位)的厚度,求出其平均值的数值。
此外,所述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作为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的下限,优选的是10g/m2,更优选的是20g/m2,特别优选的是30g/m2。另一方面,作为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的上限,优选的是200g/m2,更优选的是150g/m2,特别优选的是100g/m2。这是由于:如果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比所述下限小,则存在不能足够充分地发挥纤维聚集层4的效果(耐热性能等)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所述上限,则存在无纺布过厚或无纺布过硬的问题。此外,所述的单位面积重量(g/m2)是按照JIS L 1906标准测量的数值。
此外,所述无纺布的平均表观密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无纺布的平均表观密度的下限,优选的是0.03g/cm3,更优选的是0.05g/cm3,特别优选的是0.07g/cm3。另一方面,作为无纺布的平均表观密度的上限,优选的是0.6g/cm3,更优选的是0.4g/cm3,特别优选的是0.2g/cm3。这是由于:如果无纺布的平均表观密度比所述下限小,则存在不能足够充分地发挥纤维聚集层4的效果(耐热性能等)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所述上限,则存在无纺布过硬的问题。此外,所述的平均表观密度可以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测量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平均厚度的数值计算出来,具体地说,是用单位面积重量除以平均厚度得到的数值。
<粘合剂层5>
所述粘合剂层5是由粘合剂构成的层,用于把纤维聚集层4粘接在基体材料片层3上,粘合剂层5设置在基体材料片层3和/或纤维聚集层4的平面方向的整个面上。该粘合剂层5表面一侧的一部分含浸在纤维聚集层4背面一侧的一部分中,具体地说,粘合剂层5被设置成不含浸到纤维聚集层4的表面,而是仅含浸在纤维聚集层4的一部分中。在此,粘合剂层5中含浸在纤维聚集层4中的部分的厚度优选的是纤维聚集层4的平均厚度的3%以上70%以下,更优选的是7%以上50%以下,特别优选的是10%以上30%以下。这是由于:如果粘合剂层5含浸的厚度小于所述下限,则存在纤维聚集层4的粘接力变小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所述上限,则存在纤维聚集层4的柔软性等欠缺,不能足够充分地发挥纤维聚集层4的所希望的功能的问题。
作为构成所述粘合剂层5的粘合剂没有特别的限定,但适合使用层压用粘合剂或熔融挤出树脂。作为所述层压用粘合剂可以例举的有干层压用粘合剂、湿层压用粘合剂、热熔层压用粘合剂、非溶剂层压用粘合剂等。在所述的层压用粘合剂中,特别优选的是粘接强度、耐久性、耐候性等优异、具有封堵和保护基体材料片层3表面缺陷(例如伤痕、针孔、凹部等)功能的干层压用粘合剂。
作为所述干层压用粘合剂,可以例举的有:聚醋酸乙烯酯系粘合剂;由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的均聚物构成的聚丙烯酸酯系粘合剂,或由它们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苯乙烯等的共聚物等构成的聚丙烯酸酯系粘合剂;氰基丙烯酸酯系粘合剂;由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单体的共聚物等构成的乙烯共聚物系粘合剂;纤维素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聚酰亚胺系粘合剂;由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构成的氨基树脂系粘合剂;酚树脂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反应型(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由氯丁橡胶、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构成的橡胶系粘合剂;硅系粘合剂;由碱金属硅酸盐、低融点玻璃等构成的无机系粘合剂;等等。在所述的干层压用粘合剂中,优选的是聚氨酯系粘合剂,特别优选的是聚酯型聚氨酯系粘合剂,它们可以防止因作为背光源长期使用而引起的粘接强度降低和分层,此外可以减少粘合剂层5黄变等劣化。此外作为固化剂,优选的是热黄变小的脂肪族系聚异氰酸酯。
作为所述熔融挤出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酸改性聚乙烯系树脂、酸改性聚丙烯系树脂、乙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沙林(サーリン)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系树脂、乙烯-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稀系树脂等热可塑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此外,在采用使用了所述熔融挤出树脂挤出层压法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更牢固的粘接强度,可以对所述各膜的层叠相对面实施底涂层(アンカーコート)处理等表面处理。
粘合剂层5的层叠量(换算成固体成分)的下限优选的是1g/m2,更优选的是3g/m2,特别优选的是5g/m2。另一方面,粘合剂层5的层叠量的上限优选的是25g/m2,更优选的是20g/m2,特别优选的是15g/m2。如果粘合剂层5的层叠量小于所述下限,则存在不能得到足够的粘接强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粘合剂层5的层叠量超过所述上限,则粘合剂层5会过度含浸入纤维聚集层4中,存在损害纤维聚集层4的柔软性等问题。
此外,在粘合剂层5中分散含有颜料。具体地说,通过把颜料混入构成粘合剂层5的粘合剂(层压用粘合剂或熔融挤出树脂中等)中,由此使颜料分散含在粘合剂层5中。
作为所述的颜料适合使用白色颜料。该白色颜料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氧化钛(钛白)、二氧化硅、碳酸钙(白垩)、氧化锌(锌华)、碳酸铅(铅白)、硫酸钡等。其中优选的是隐蔽性提高效果好的氧化钛。此外,白色颜料的平均粒径优选的是100nm以上30μm以下,特别优选的是200nm以上20μm以下。这是由于:如果白色颜料的平均粒径小于所述范围的下限,则存在不能赋予所述反射片1足够的反射性和隐蔽性的问题,相反,如果白色颜料的平均粒径超过所述范围的上限,则存在所述反射片1的反射性和隐蔽性变得不均匀的问题。此外,所述粘合剂层5的白色颜料的构成也适合用于所述基体材料片层3的白色颜料。
粘合剂中的白色颜料的含量(换算成固体成分)的下限,优选的是70质量%,特别优选的是80质量%。另一方面,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的是100质量%,特别优选的是90质量%。这是由于:如果白色颜料的含量小于所述下限,则粘合剂层5的反射性和隐蔽性的提高效果变小,相反,如果白色颜料的含量超过所述上限,则粘合剂难以涂布。
此外,以对处理性、耐热性、耐候性、机械性质等进行改进及改性为目的,例如可以在构成粘合剂层5的粘合剂中适当混合溶剂、润滑剂、交联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化剂、填充剂、增强纤维、增强剂、抗静电剂、防燃剂、阻燃剂、发泡剂、防霉剂等各种添加剂。
<制造方法>
下面对所述反射片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反射片1的制造方法包括:(a)无纺布形成工序,形成无纺布;(b)片主体形成工序,对片主体2(基体材料片层3)进行成形;(c)层叠粘接工序,把通过无纺布形成工序形成的无纺布和通过片主体形成工序形成的片主体2层叠粘接。
在所述无纺布形成工序中,例如通过纺粘法形成片状的无纺布。此外,在所述片主体2形成工序中,例如通过挤出成形法将片主体2成形为片状。此外,在所述层叠粘接工序中,夹着粘合剂将无纺布和片主体2重叠,例如通过干层压法把两者层叠粘接。
<背光单元30>
所述的反射片1在图2所示的边缘光型的背光单元30中,作为反射片36使用。即,在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30中,所述反射片1配置在所述导光板33的背面一侧,所述背光单元30包括:光源31;导光板33,配置在该光源31的侧方;以及光学片32,配置在所述导光板33的表面一侧。
所述反射片1由于在表面配置有纤维聚集层4,所以通过纤维聚集层4的纤维与重叠配置在该反射片1表面一侧的导光板33抵接,由此可以显著减少对导光板33背面的损伤。此外,在向背光单元30组装前,在为了对该反射片1进行保存、搬运等而卷起来或重叠在一起时,即使该反射片1之间相互摩擦,也可以防止相互损伤。
此外,该反射片1通过纤维聚集层4的纤维与表面一侧的导光板33抵接,且该纤维聚集层4具有空隙,所以可以防止该反射片1和导光板33粘附。
此外,由于多个纤维以具有空隙的方式配置,所以该反射片1因该空隙的存在而可以使光线折射,由此可以得到很高的反射率。特别是由于空隙内的空气的折射率非常低,所以与纤维聚集层4的纤维和粘合剂层5之间产生高的折射率差,基于该高的折射率差可以使光线产生很大的折射,可以获得高的反射性。
而且所述反射片1的纤维聚集层4位于光源31和该反射片1的片主体2之间,所以来自光源31的热量不直接传递给片主体2,通过纤维聚集层4得到缓和后传递给片主体2,所以片主体2不容易因热量而产生弯曲,由此可以防止因弯曲产生的亮度不均。
此外,在所述反射片1中,在片主体2的表面上具有粘接所述纤维聚集层4的粘合剂层5,所以可以通过粘合剂层5可靠且稳定地粘接纤维聚集层4,从而可以防止纤维聚集层4的剥离等。
特别是由于纤维聚集层4由无纺布构成,所以所述的损伤防止性能、粘附防止性能和耐热性能优异,而且可以实现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具有在层叠粘接时通过使粘合剂进入到纤维聚集层4中,使纤维聚集层4和粘合剂层5的接合变得更可靠的优点。
此外,所述反射片1的纤维聚集层4的纤维主要是白色纤维,此外,粘合剂层5中分散含有白色颜料,基体材料片层3是白色合成树脂制的,所以通过这些层可以得到高的反射性和隐蔽性。
<其他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因所述结构而具有所述优点,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设计。
即,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纤维聚集层4、粘合剂层5和片主体2的任意一个都是白色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可以得到所希望的反射性就可以适当变更设计。具体地说,即使纤维聚集层4的纤维是无色透明的、且白色颜料分散含在粘合剂层5中的反射片1,也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通过这样把白色颜料分散含在粘合剂层5中,不会降低纤维的强度,就可以得到足够的反射性。即,假设为了赋予纤维高的反射性而向纤维形成材料的树脂中大量添加白色颜料的情况下,纤维会变脆,存在纤维聚集层4的强度降低的问题,但是即使在粘合剂中大量添加白色颜料,粘合剂层5的强度也比较容易保持,因此可以在具有足够强度的同时得到足够的反射性。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由无纺布构成纤维聚集层4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作为纤维聚集层4除了无纺布以外,还可以由织物构成,该织物是纺织品等,该纺织品由在一个方向(例如与片主体的一个边方向平行)上对齐的纵线和以在与该一个方向交叉(垂直)的方向上对齐并与纵线缠在一起的方式配置的横线制成。此外,构成纤维聚集层的织物也可以采用利用一根(或多根)线形成多个圈,以多个圈缠在一起的方式进行编织而得到的编织品等。此外,也可以由植毛层构成纤维聚集层,通过在片主体上栽植多个纤维形成植毛层。此外,在采用纺织品和编织品等织物的情况下,作为构成该织物的纤维适合使用棉线。此外在由编织品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具有从编织品主体立起的绒毛的编织品。
此外,由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有粘合剂层5,所以通过该粘合剂层5可以容易且可靠地将纤维聚集层4层叠粘接在片主体2上,但是粘合剂层5在本发明中并不是必须的结构。即,例如直接把纤维聚集层4层叠在片主体2上的反射片也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在片主体成形时,通过把纤维聚集层加压粘接在处于玻璃软化点温度以上状态下的片主体上,也可以把纤维聚集层层叠在片主体上。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片主体2由基体材料片层3的一层结构构成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具体地说,例如也可以采用在基体材料片层的背面(没有形成纤维聚集层一侧的面)层叠高隐蔽层的片主体。所谓高隐蔽层是具有高的隐蔽性和反射性的层,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在基体材料片层的背面涂布含有白色颜料的涂料来形成高隐蔽层。作为用于该高隐蔽层的涂料的形成涂膜的主要成分、次要成分和辅助成分(除了颜料以外的成分)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一般的材料。此外,所述白色颜料可以使用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白色颜料相同的材料。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片主体(基体材料片层)使用了白色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片(东丽(東レ)株式会社制造的“ルミラ-E60L”)。通过干层压在该片主体的表面层叠粘接了无纺布(杜邦公司制造的“タイベック”),由此制作了实施例1的反射片。在此,粘接无纺布的粘合剂使用了在干层压用粘合剂(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造的“E263”)中混合有90质量%的氧化钛的粘合剂,该粘合剂层的层叠量(换算成固体成分)为10g/m2
实施例2
除了在干层压用粘合剂中未混合氧化钛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了制作,得到了实施例2的反射片。
比较例
将实施例1的白色PET制的片作为比较例使用。
[特性评价1]
把导光板(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制造的“ゼオノア导光板”)放置在所述实施例1、实施例2和比较例的反射片的表面,研究了导光板的损伤和与导光板的粘附的发生情况。其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
  损伤   未产生   未产生   产生
  粘附   未产生   未产生   产生
根据该结果,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反射片与比较例的反射片相比,针对导光板的损伤防止性能和粘附防止性能得到了提高。
[特性评价2]
把所述实施例1、实施例2和比较例的反射片安装在背光单元中,进行了亮度测量和分光反射率的测量。组装有反射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了42英寸的、LG电子制造的“42LE850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具体地说,把该背光源的反射片更换成所述实施例1、实施例2和比较例的反射片(对于除了反射片以外的结构(导光板、光源等)原封不动地使用了LG电子制造的42英寸的背光源),进行了亮度的测量和分光反射率的测量。亮度和色度的测量使用了スガ试验机株式会社制造的“多光源分光测色仪(MSC-IS-2DH)”,是测量到的10个点数值的平均值。该测量结果示于下述表2。此外,分光反射率的测量使用了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V670”,是测量到的10个点数值的平均值,该测量结果示于下述表3。
表2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
  亮度   4438cd/m3   3989cd/m3   4120cd/m3
  色度x   0.2763   0.2745   0.2793
  色度y   0.2617   0.2581   0.2665
  与比较例的相对比   107.7%   96.8%   100%
表3
  波长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
 600nm   98.1%   95.3%   95.6%
 580nm   98.1%   95.3%   95.5%
 560nm   98.1%   95.4%   95.5%
 540nm   98.1%   95.4%   95.4%
 520nm   98.1%   95.5%   95.2%
 500nm   98.1%   95.7%   95.1%
根据所述结果,判断出实施例1的反射片与比较例的反射片相比,亮度高。此外,判断出实施例1的反射片与比较例的反射片相比,在波长区间内的反射率是一定的。此外,判断出实施例2的反射片与比较例的反射片相比,亮度虽然稍降低,但是与比较例的反射片相比,在波长区间内的反射率的差小。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由于是可以实现很高的损伤防止性能、粘附防止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反射片,所以通过用于背光单元,可以实现提高亮度,因此适合用于液晶显示装置。

Claims (8)

1.一种反射片,用于减少光线损耗的背光单元,所述反射片的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包括:片主体,为片状;以及纤维聚集层,层叠在所述片主体的表面一侧,
所述纤维聚集层具有多个纤维和该多个纤维之间的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聚集层是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聚集层的纤维主要是白色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还包括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把所述纤维聚集层粘接在所述片主体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的表面一侧的一部分含浸在所述纤维聚集层的背面一侧的一部分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中分散含有白色颜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主体具有白色合成树脂制的基体材料片层。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包括光源、配置在所述光源侧方的导光板以及配置在所述导光板表面一侧的光学片,该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使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分散并将分散后的光线导向表面一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该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背面一侧。
CN201210162579.2A 2011-05-23 2012-05-23 反射片和背光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8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5049A JP2012242755A (ja) 2011-05-23 2011-05-23 反射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1-115049 2011-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8080A true CN102798080A (zh) 2012-11-28
CN102798080B CN102798080B (zh) 2014-05-21

Family

ID=4719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257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8080B (zh) 2011-05-23 2012-05-23 反射片和背光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242755A (zh)
KR (1) KR20150016993A (zh)
CN (1) CN102798080B (zh)
TW (1) TWI50051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7384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翘曲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69647A (zh) * 2018-03-03 2018-08-31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光学效能保护膜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0462122A (zh) * 2017-04-06 2019-11-15 科德宝两合公司 用于光操纵的元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77575B2 (en) 2012-10-17 2016-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planar light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969721A (zh) * 2014-04-30 2014-08-06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翘曲反射膜
KR102533213B1 (ko) * 2018-07-16 2023-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20210033105A (ko) 2019-09-17 2021-03-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9160A (zh) * 2001-09-20 2003-04-09 惠和株式会社 反射薄片以及使用该薄片的背光组件
CN1608110A (zh) * 2001-12-26 2005-04-20 大塚化学株式会社 反射板用树脂组合物
CN101055326A (zh) * 2006-04-10 2007-10-17 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缓冲作用的光扩散反射片
CN101313098A (zh) * 2005-12-22 2008-11-26 东丽株式会社 光反射片材
KR20090124615A (ko) * 2008-05-30 2009-12-03 코오롱패션머티리얼 (주) 반사부재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PA02002540A (es) * 1999-09-10 2002-10-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Articulos retrorreflectivos que tienen peliculas de multiples capas y metodos para fabricarlos.
TWI292504B (en) * 2005-12-16 2008-01-11 Innolux Display Corp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backlight module and liuq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9160A (zh) * 2001-09-20 2003-04-09 惠和株式会社 反射薄片以及使用该薄片的背光组件
CN1608110A (zh) * 2001-12-26 2005-04-20 大塚化学株式会社 反射板用树脂组合物
CN101313098A (zh) * 2005-12-22 2008-11-26 东丽株式会社 光反射片材
CN101055326A (zh) * 2006-04-10 2007-10-17 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缓冲作用的光扩散反射片
KR20090124615A (ko) * 2008-05-30 2009-12-03 코오롱패션머티리얼 (주) 반사부재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7384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翘曲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07384B (zh) * 2015-11-13 2019-05-24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翘曲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62122A (zh) * 2017-04-06 2019-11-15 科德宝两合公司 用于光操纵的元件
CN110462122B (zh) * 2017-04-06 2021-09-24 科德宝两合公司 用于光操纵的元件
CN108469647A (zh) * 2018-03-03 2018-08-31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光学效能保护膜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16993A (ko) 2015-02-13
TWI500510B (zh) 2015-09-21
JP2012242755A (ja) 2012-12-10
CN102798080B (zh) 2014-05-21
TW201307066A (zh) 201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8080B (zh) 反射片和背光单元
JP5666911B2 (ja) 発光タフテッドカーペット
US4533592A (en) Thermally stable flame retardant reflective and retroreflective trim
JP6915377B2 (ja) 発光性装飾品、発光性装飾品の敷設方法、敷設物及び発光意匠の形成方法
US20080080055A1 (en) Diffuse reflector comprising nonwoven sheet with binder layer comprising binder and scatterer of visible light
US6878649B2 (en) Low-emission skin material
US20130308194A1 (en) Diffuser-integrated prism sheet for backlight uni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60086003A (ko)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RS20070498A (en) Trauma pack
CN104334781A (zh) 偏角无纬稀松布
JP2010503028A (ja) 複屈折ポリマー繊維を包含する光学装置
WO2012082549A2 (en) Light device
ES2899912T3 (es) Sustratos compuestos ignífugos para membranas bituminosas
TWI693425B (zh) 不織布材料作為光分佈元件的用途及光源
JP2015102593A (ja) 吸音材
KR20210092889A (ko) 방수용 복합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 방법
ES2949183T3 (es) Elemento para la manipulación de la luz
KR20120130717A (ko) 반사 시트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JP5998339B2 (ja) Led照明用光透過性和紙
JP2006257561A (ja) 成形加工用織編物および複合体および成形体および繊維製品
CN219749135U (zh) 一种阻燃无纺布
CN219427613U (zh) 一种夜光织带
CN214402550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环保建筑用装饰板材
CN211641263U (zh) 白膜阻燃夹筋贴面
CN208664541U (zh) 一种高硬度抗冲击导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