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4240A - 喷雾器 - Google Patents

喷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4240A
CN102794240A CN2012101660870A CN201210166087A CN102794240A CN 102794240 A CN102794240 A CN 102794240A CN 2012101660870 A CN2012101660870 A CN 2012101660870A CN 201210166087 A CN201210166087 A CN 201210166087A CN 102794240 A CN102794240 A CN 102794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liquid tank
medicine liquid
air b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60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4240B (zh
Inventor
下冈良一
三浦政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56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4002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56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4002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94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4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4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42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搅拌药液罐内药液的喷雾器。喷雾器(1)包含鼓风机(5)、药液罐(7)、向来自鼓风机(5)的气流中添加来自药液罐(7)的液体使其呈雾状的混合部(13)、以及为了将液体输送至混合部(13)而向药液罐(7)加压的加压部(103)。加压部(103)在药液罐(7)的下方将来自鼓风机(5)的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而排放。

Description

喷雾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利用鼓风机的气流来喷洒液体的喷雾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特别是图3)中,记载有通过鼓风机将压缩空气导入药液罐内的管42。
被稀释的药液有时会因药液温度不均而导致浓度不均,那样会产生喷洒浓度不稳定的问题。
若想防止出现上述药液浓度不均的现象,需要在药液罐内搅拌药液。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2009/0008473号公报(US2009/0008473A1)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方法存在搅拌功能不充分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搅拌药液罐内药液的喷雾器。或者,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来自鼓风机的空气导入停止也不会出现药液向鼓风机回流的喷雾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第1发明的喷雾器具有:鼓风机;药液罐;混合部,其向来自上述鼓风机的气流中添加来自上述药液罐的液体而使其呈雾状;以及加压部,其为了将上述液体输送至上述混合部而向上述药液罐加压,而上述加压部,在上述药液罐的下方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而排放。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加压部,由软管形成,并且上述软管配置在上述药液罐内部,而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空气分成两股以上气流的分叉部配设在上述软管的端部。
较为理想的是,允许来自上述鼓风机的空气相通的止回阀形成于上述分叉部。
较为理想的构成是,上述分叉部,具有上述止回阀和多个板构件,并且通过利用上述多个板构件夹持固定上述止回阀,可以使上述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分叉部,通过重叠上述多个板构件而在侧面上形成多个空气排放部,而上述分叉部位于上述多个空气排放部在大体水平面上互相不重叠的位置。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分叉部发挥砝码作用。
本发明之第2发明的喷雾器具有:鼓风机;药液罐;混合部,其向来自上述鼓风机的气流中添加来自上述药液罐的液体而使其呈雾状;以及加压部,其为了将上述液体输送至上述混合部而通过上述鼓风机的风压进行加压,而在上述加压部中,形成有止回部。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加压部,在上述药液罐的下方排放来自上述鼓风机的部分空气。
较为理想的是,在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部分空气排放至上述药液罐的排放部上,形成有上述止回部。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加压部,由软管形成,而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部分空气排放至上述药液罐的排放部,具有砝码功能。
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排放部中形成有上述止回部。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排放部,通过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部分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而排放至上述药液罐。
较为理想的是,本发明喷雾器具备:鼓风机;药液罐;混合部,其向来自上述鼓风机的气流中添加来自上述药液罐的液体而使其呈雾状;以及加压部,其为了将上述液体输送至上述混合部而通过上述鼓风机的风压对上述药液罐进行加压,并且,在上述加压部的端部,连接有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部分空气排放至上述药液罐的排放部,而上述排放部,具备:上部构件,其连接于上述端部;下部构件,其邻接于上述上部构件,并且,上述下部构件,由板构件和自上述板构件延伸的壁构件所形成,而上述壁构件具有多个缝隙,且通过在上述壁构件的内侧面安装止回阀而从上述缝隙排放空气。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搅拌药液罐内药液的喷雾器。或者,可以提供一种即使来自鼓风机的空气导入停止也不会出现药液向鼓风机回流的喷雾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喷雾器的概要说明图。
图2是喷雾器的气流及药液流动的说明图。
图3是药液罐的断面说明图。
图4是分叉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上部构件的说明图。
图6是分叉部的断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
图1是喷雾器1的概要说明图。
喷雾器1能够通过背负在使用者背上等形式以携带状态使用。
如图1所示,喷雾器1具有:
引擎3、鼓风机5、药液罐7、送风管9、喷头11、混合部13、油门杆15、旋塞17以及加压管19。
在药液罐7中,设有也可以作为背负部发挥作用的靠背8。
在与药液罐7的该靠背8相反方向的位置,依次设有鼓风机5、引擎3。
在背负药液罐7的使用者的右手方向位置,设有向使用者的前方延伸的圆筒状送风管9。
即,送风管9形成于药液罐7的右侧位置,且从下方位置延伸至使用者的前方。
该送风管9的一部分由蛇纹管9a所构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喷头11的方向。
在药液罐7中,储存有喷洒用的药液。
沿着送风管9配设有用来压送来自该药液罐7的药液的药液罐侧送液管21和混合部侧送液管23。
在该药液罐侧送液管21和混合部侧送液管23之间,配设有控制(ON/OFF)送液之供给的旋塞17。
鼓风机5根据由引擎3所产生的驱动力而旋转。
利用油门杆15来控制鼓风机5的转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引擎3来驱动鼓风机5,但并不仅限于引擎3,也可以通过电机等驱动鼓风机5。
图2是喷雾器1的气流及药液流动的说明图。
如图2所示,通过鼓风机5的旋转抽吸喷雾器1周围的空气而形成空气的气流(气流)(a1,a2)并通过鼓风机5而排放。
从鼓风机5排放的空气的气流a1被排放至送风管9,并通过该送风管9。另一方面,用来加压排放药液的空气的气流a2经过加压管19及药液罐内加压管25而排放至药液罐7。
在药液罐7内的药液罐内加压管25的端部位置形成有分叉部101。
该分叉部101,通过将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而排放至药液罐7内部。
药液罐侧送液管21的开口部21a配设于药液罐7的底部或者底部附近,而储存于药液罐7内的药液经过药液罐侧送液管21以及混合部侧送液管23而被抽送至混合部13。
通过了混合部侧送液管23的药液w2,在混合部13中,与通过送风管9内而来的空气的气流a2混合而成雾状,药液以雾状从喷头11排放。
换言之,在该喷头11中,空气的气流a3和药液w3作为相混合的混合流m而排放。
图3是药液罐7的断面说明图。
利用罐盖27来封闭药液罐7。
罐盖27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药液罐7上。另外,使用者可以通过拆卸罐盖27来向药液罐7内补充药液。
加压管19与安装在药液罐7上的罐套管29相连接,而药液罐内加压管25在药液罐7内与罐套管29相连接。
此外,药液罐内加压管25由软管形成,并在药液罐7内从上往下延伸。
另外,在药液罐内加压管25的终端部中配设有分叉部101,而该分叉部101位于药液罐7的下方。
在这里,通过药液罐内加压管25输送的空气a2,在药液的内部通过从分叉部101排放空气而搅拌药液。
即,被排放的空气的气泡经过药液移动到药液的上方,可以继续搅拌药液。
另外,为了维持该搅拌效果,分叉部101必须位于药液中,而且为了提高搅拌效果,分叉部101位于药液中的最下方位置为佳。此外,从分叉部101将一定程度细小的大部分空气气泡排放至药液中更能提高搅拌效果。
由于分叉部101连接在由软管形成的药液灌内加压管25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自由移动在药液罐7内。
此外,分叉部101,其比重比储存于药液罐7内的药液要高,发挥砝码的功能。另外,也可以利用比重比药液轻的材质形成分叉部101的材质,而利用砝码在整体上使分叉部101的比重比药液重。这样,分叉部101还具有作为砝码的功能。
正因为分叉部101具有这样的功能,分叉部101才能根据药液罐7的倾斜在药液罐7的最下方位置自由移动。即,即使药液罐7内的药液余量变少,药液因倾斜而偏向一侧,分叉部101也会移动至其药液偏向位置的最下方。
正因为如此,直至药液剩余微量,分叉部101才能在药液的最下方继续排放空气,继续进行搅拌。
在药液罐7的底部,形成有药液罐侧送液管21的开口部21a。
这样,由于开口部21a形成于药液罐7的底部,所以即使药液减少基本上到最后也能从该开口部21a排放药液。
图4是分叉部101的结构说明图。
如图4所示,分叉部101由上部构件201、止回阀301、下部构件401、螺母501及螺栓601所装配。
在这里,上部构件201、止回阀301及下部构件401各有一个,而螺母501及螺栓601各有两套。
上部构件201具有,止回阀收纳部203、分支板构件205、连接部207、螺母收纳部209及空气排放部211。
止回阀收纳部203呈圆筒状,在内部空间里收纳止回阀301及下部构件401的壁构件403。
分叉板构件205呈长方形的长板形状。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该分叉板构件205的形状。
在螺母收纳部209收纳螺母501。
止回阀301具有密封部303、本体部305及插入部307。
在这里,说明使用止回阀301的理由。
如图3所示,药液罐7具有封闭结构,在利用螺栓安装罐盖27的状态下,只有药液罐内加压管25以及药液罐侧送液管21才能够排放内部的药液及空气。
在鼓风机5处于驱动状态下,通过鼓风机5向药液罐内加压管25输送压缩空气,药液罐7内部的药液被加压并通过药液罐侧送液管21而排放。
然而,如果鼓风机5的运转停止,则药液罐7将处于加压状态,所以药液罐7内部的药液将会通过药液罐内加压管25回流至鼓风机5。此外,如果在关闭旋塞17后停止运转,则回流会更明显。
为了防止上述回流,设有允许来自鼓风机5的空气的气流a2的止回阀301。
止回阀301的本体部305呈圆筒形状。
插入部307设于本体部305的下部构件401侧。并且,该插入部307从本体部305开始连续并从两侧开始变窄,呈尖端变细的形状。
密封部303设置在与设有本体部305的插入部307相反一侧。此外,该密封部303呈圆筒形状,而且呈外周面的直径比本体部305大的形状。
下部构件401具有壁构件403、板构件405、通孔409以及密封部收纳部407。
壁构件403具有在圆筒上形成间隙(缝隙)的形状。
在与该壁构件403的板构件405相反位置且在壁构件403的内周面侧形成有密封部收纳部407。在该密封部收纳部407上通过压入止回阀301的密封部303,防止下部构件401侧的流体不经过止回阀301而通过上部构件201侧。
板构件405具有长方形板的形状。在该板构件405的长度方向上,依次配设有通孔409、壁构件403、通孔409。
图5是上部构件201的说明图。
如图5(a)所示,上部构件201在长度方向的每一侧形成有2个空气排放部211。另外,上部构件201在宽度方向的每一侧形成有4个空气排放部211。即,全部形成有12个空气排放部211。
图5(b)是从图5(a)的B方向看分叉部101的上部构件201的图。
如图5所示,在上部构件201的下部构件401侧,形成有侧面壁205a、长度方向中央壁205b以及宽度方向中央壁205c。
根据该侧面壁205a、长度方向中央壁205b以及宽度方向中央壁205c,在上部构件201上形成有4个分离的内部空间。
侧面壁205a形成为围绕一周上部构件201的侧面。
长度方向中央壁205b向长度方向延伸,宽度方向中央壁205c向宽度方向延伸,并将内部空间分割成十字形。
在侧面壁205a的下部构件401侧有多个空气排放部211,其断面形成有大致半圆形的槽。
在图5(b)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为下部构件401的壁构件403。
该壁构件403具有间隙(缝隙),因此空气从该间隙部供给至被分割成十字形的各个室(请参照图5(b)的箭头)。
并且,空气从上述各个室通过多个空气排放部211排放至分叉部101的外部。
图6是分叉部101的断面说明图。
连接部207的内部有圆筒状的空间,而从该部分将来自鼓风机5的空气供给至分叉部101。
另外,在止回阀301的本体部305及密封部303中,也形成有直径与该连接部207内部的圆筒状空间相同的圆筒状空间。
在止回阀301的本体部305的插入部307中,形成有缝隙部309。
该缝隙部309及插入部307的尖端呈变细的形状,因此空气从上部构件201向下不构件401侧流动,但是并不从下不构件401向上部构件201流动。
另外,通过了该插入部307的空气,根据壁构件403的多个间隙(缝隙)分成两股以上,从空气排放部211排放至分叉部101的外部。
如上所述,在分叉部101的侧面位置形成12个空气排放部211,从而很有效地发挥搅拌功能。
首先,为了更好地发挥搅拌功能,应该尽量使空气的气泡更广范围地扩散。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分叉部101的侧面位置形成空气排放部211,使气泡遍及较广的范围。
另外,分叉部101发挥砝码功能,所以其位置根据药液的倾斜而变化,侧面位置的空气排放部211在大体水平面上位于互相不重叠的位置。
然而,并非将空气排放部211的形成位置仅限定于分叉部101的侧面位置。
在这里,进一步说明将空气排放部211的形成位置设在分叉部101侧面位置的效果。
在分叉部101的上方设置空气排放部211时,空气的气泡互相结合成大的气泡,可能会降低搅拌功能。
另外,在分叉部101的下方设置空气排放部211时,空气的气泡互相结合成大的气泡,不仅可能会降低搅拌功能,而且分叉部101因气泡而漂浮,可能会阻碍分叉部101的砝码功能。
较为理想的是,将空气排放部211的形成位置设在分叉部101的侧面位置。另外,在这里重复说明,并非将空气排放部211的形成位置仅限定于分叉部101的侧面位置。
然而,也并不是说空气排放部211的数量越多越好。分叉越多会产生更多的小气泡而从分叉部101排放空气,气泡数量越多,越能提高搅拌功能本身。
但是,如果气泡过小,气泡会附着在分叉部101上,多个气泡相结合成为一定程度大小的气泡而远离分叉部101,因此失去分成两股以上气流的意义。
另外,增加空气排放部211的数量,还意味着各个空气排放部211之间的距离变短。那样,来自相邻空气排放部211的气泡会很容易相结合。这样,同样没有分成两股以上气流的意义。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分叉部101的侧面位置,间隔形成空气排放部211的孔的大小2倍以上的距离,配设各个空气排放部211。
然而,该距离也只是所有例中的一例,并不仅限于此。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将止回阀301设置在分叉部101上,而即使不限定于该位置也能发挥止回作用。
例如,也可以设置在药液罐内加压管25、加压管19的部分。
此外,分叉部101的结构并不局限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设置两股以上分叉管或者在管上设置多个空气排放部211的构成。
<实施例的构成及效果>
本实施例的喷雾器1具有,鼓风机5、药液罐7、向来自鼓风机5的气流中添加来自药液罐7的液体使其呈雾状的混合部13、以及为了将液体输送至混合部13而向药液罐7加压的加压部103,而加压部103在药液罐7的下方将来自鼓风机5的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而排放。
正因为本实施例具有这样的构成,因此能够充分地搅拌药液罐7内的药液(也仅包含水)。
加压部103由软管形成,而且软管配置在药液罐7内部,将来自鼓风机5的空气分成两股以上气流的分叉部101配设在软管的端部,因此能够从药液的最下方附近排放气泡,而且还能够提高搅拌功能。
允许来自鼓风机5的空气相通的止回阀301形成于上述分叉部101。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能够通过一个单元发挥将空气分成两股以上气流的功能和止回功能。
分叉部101,具有止回阀301和多个板构件405、分支板构件205,而且通过利用多个板构件405、分叉板构件205夹持固定止回阀301,可以将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发挥止回功能。
分叉部101,通过将多个板构件405、分支板构件205相重叠而在侧面形成多个空气排放部211,而且分叉部101位于多个空气排放部211在大体水平面上互相不重叠的位置。
正因为有这样的构成,所以才能够更可靠地搅拌药液。另外,还能够使分叉部101的结构简单化。
分叉部101发挥砝码作用。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直至药液变成微量,能够在药液的液体内部(药液的最下方)继续排放空气,继续进行搅拌。
本实施例的喷雾器1具有:鼓风机5;药液罐7;混合部13,其向来自上述鼓风机5的气流中添加来自上述药液罐7的液体而使其呈雾状;以及加压部103,其为了将上述液体输送至上述混合部13而通过上述鼓风机5的风压进行加压,而在加压部103中形成有止回阀。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即使鼓风机5停止也能够防止来自药液罐7的液体(药液)回流。
加压部103,在药液罐7的下方排放来自鼓风机5的部分空气。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才能够充分搅拌药液罐7的药液。
在将来自鼓风机5的部分空气排放至药液罐的分叉部101上形成有止回阀301。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防止药液的回流。
加压部103由软管形成,而将来自鼓风机5的部分空气排放至药液罐7的分叉部101具有砝码功能。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直至药液变成微量,能够在药液的液体内部(药液的最下方)继续排放空气,继续进行搅拌。
在分叉部101中形成有止回阀301。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直至药液变成微量,能够在药液的液体内部(药液的最下方)继续排放空气,继续进行搅拌。
此外,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防止药液的回流。
分叉部101通过将来自鼓风机5的部分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而排放至药液罐7。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才能够更充分地搅拌药液罐7的药液。
本实施例的喷雾器1,具备:鼓风机5;药液罐7;混合部13,其向来自上述鼓风机5的气流中添加来自上述药液罐7的液体而使其呈雾状;以及加压部103,其为了将液体输送至混合部13而通过鼓风机5的风压对药液罐7进行加压,并且,在加压部103的端部,连接有将来自鼓风机5的部分空气排放至药液罐7的分叉部101,而分叉部101,具备:上部构件201,其连接于端部;下部构件401,其邻接于上部构件201,并且,下部构件401,由板构件405和自板构件405延伸的壁构件403所形成,而壁构件403具有多个缝隙,且通过在壁构件403的内侧面安装止回阀301而从缝隙排放空气。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才能同时发挥以下效果,即,防止药液罐7内的药液向鼓风机5回流;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将来自鼓风机5的气流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部件的制造合理。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具有各种各样经改变的结构、构成。
此外,例如,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药液,也可以在控制各种水溶性药液的浓度不均及温度不均而喷洒时使用。
<定义等>
本发明的板构件的一例即为分叉板构件205及板构件405。
符号说明
1       喷雾器
3       引擎
5       鼓风机
7       药液罐
8       靠背
9       送风管
9a      蛇纹管
11      喷头
13      混合部
15      油门杆
17      旋塞
19      加压管
21      药液罐侧送液管
21a     开口部
23      混合部侧送液管
25      药液罐内加压管
27      罐盖
29      罐套管
42      管
101     分叉部(排放部)
103     加压部
201     上部构件
203     止回阀收纳部
205     分叉板构件(板构件)
205a    侧面壁
205b      长度方向中央壁
205c      宽度方向中央壁
207       连接部
209       螺母收纳部
211       空气排放部
301       回阀(止回部)
303       密封部
305       本体部
307       插入部
309       缝隙部
401       下部构件
403       壁构件
405       板构件(板构件)
409       通孔
501       螺母
601       螺栓
a1、a2    气流

Claims (13)

1.一种喷雾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鼓风机;
药液罐;
混合部,其向来自上述鼓风机的气流中添加来自上述药液罐的液体而使其呈雾状;以及
加压部,其为了将上述液体输送至上述混合部而向上述药液罐加压,并且
上述加压部,在上述药液罐的下方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而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部,由软管形成,并且
上述软管配置在上述药液罐内部,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空气分成两股以上气流的分叉部配设在上述软管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
允许来自上述鼓风机的空气相通的止回阀形成于上述分叉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叉部,具有上述止回阀和多个板构件,并且
通过利用上述多个板构件夹持固定上述止回阀,可以使上述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叉部,通过重叠上述多个板构件而在侧面上形成多个空气排放部,
上述分叉部位于上述多个空气排放部在大体水平面上互相不重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叉部发挥砝码作用。
7.一种喷雾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鼓风机;
药液罐;
混合部,其向来自上述鼓风机的气流中添加来自上述药液罐的液体而使其呈雾状;以及
加压部,其为了将上述液体输送至上述混合部而通过上述鼓风机的风压进行加压,并且
在上述加压部中,形成有止回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部,在上述药液罐的下方排放来自上述鼓风机的部分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部分空气排放至上述药液罐的排放部上,形成有上述止回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部,由软管形成,
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部分空气排放至上述药液罐的排放部,具有砝码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排放部上,形成有上述止回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放部,通过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部分空气分成两股以上的气流而排放至上述药液罐中。
13.一种喷雾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鼓风机;
药液罐;
混合部,其向来自上述鼓风机的气流中添加来自上述药液罐的液体而使其呈雾状;以及
加压部,其为了将上述液体输送至上述混合部而通过上述鼓风机的风压对上述药液罐进行加压,并且
在上述加压部的端部,连接有将来自上述鼓风机的部分空气排放至上述药液罐的排放部,
而上述排放部,具备:
上部构件,其连接于上述端部;
下部构件,其邻接于上述上部构件,
上述下部构件,由板构件和自上述板构件延伸的壁构件所形成,
上述壁构件,具有多个缝隙,并且
通过在上述壁构件的内侧面安装止回阀而从上述缝隙排放空气。
CN201210166087.0A 2011-05-24 2012-05-24 喷雾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4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5677 2011-05-24
JP2011115677A JP2012240024A (ja) 2011-05-24 2011-05-24 ミストブロワ
JP2011-115676 2011-05-24
JP2011115676A JP2012240023A (ja) 2011-05-24 2011-05-24 ミストブロ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4240A true CN102794240A (zh) 2012-11-28
CN102794240B CN102794240B (zh) 2015-06-24

Family

ID=47193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608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4240B (zh) 2011-05-24 2012-05-24 喷雾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4240B (zh)
BR (1) BR102012010158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8973A (zh) * 2017-11-03 2018-01-30 蒙日灿 一种背负式空气雾化喷雾器
CN112021287A (zh) * 2020-09-08 2020-12-04 佘峰 一种稳定的农业生产用喷射雾化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1097A1 (en) * 2004-09-24 2006-04-06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ensing an anti-traction, mobility denial material
CN1957692A (zh) * 2005-11-05 2007-05-09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便携式喷射器
CN101121158A (zh) * 2006-08-10 2008-02-13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便携式喷射设备
CN101332448A (zh) * 2007-05-18 2008-12-31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背负式喷射器
CN201231197Y (zh) * 2008-05-21 2009-05-06 山东华盛农业药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药箱滤网组合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1097A1 (en) * 2004-09-24 2006-04-06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ensing an anti-traction, mobility denial material
CN1957692A (zh) * 2005-11-05 2007-05-09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便携式喷射器
CN101121158A (zh) * 2006-08-10 2008-02-13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便携式喷射设备
CN101332448A (zh) * 2007-05-18 2008-12-31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背负式喷射器
CN201231197Y (zh) * 2008-05-21 2009-05-06 山东华盛农业药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药箱滤网组合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8973A (zh) * 2017-11-03 2018-01-30 蒙日灿 一种背负式空气雾化喷雾器
CN107638973B (zh) * 2017-11-03 2024-03-29 广西裕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负式空气雾化喷雾器
CN112021287A (zh) * 2020-09-08 2020-12-04 佘峰 一种稳定的农业生产用喷射雾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2010158A2 (pt) 2013-06-18
CN102794240B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59553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における気液溶解タンク
US20130099398A1 (en) Microbubble-generating apparatus
CN102421532B (zh) 用于喷射涂覆产品的喷射器和喷射机件以及使用这种喷射器的喷射方法
KR101119211B1 (ko) 미립자 및 미세기포 생성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스템
MX2009008685A (es) Boquillas de aspersion.
WO2007068014A3 (de) Sprühpistole
CN102836508A (zh) 用于灭火管的泡沫发生装置
RU2254155C1 (ru) Перенос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пожаротушения и распылитель жидкости
CN102794240A (zh) 喷雾器
US20170259091A1 (en) Fire-fighting system
RU2286040C2 (ru) Агрегат для дифференцированного внесения жидких удобрений
WO2021126334A1 (en) Hydroponic nutrient solution aeration device
CN116105075A (zh) 一种交叉阵列式射流掺气泥浆输送装置
JP2006297568A (ja) ブラストノズ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ブラストガン
KR20130073805A (ko) 분말 액체 분사 시스템
KR100745658B1 (ko) 와류형성용 노즐
KR20210003880A (ko) 미세 기포 생성 장치
JP2014159538A (ja) 小型化した画期的なエマルジョン燃料装置
JP5081801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における気液溶解タンク
IL261770B1 (en) fuel injection system
JP2014031760A (ja) ジェットポンプおよび複合ジェット流型ジェットポンプによる負圧形成方法
KR101460307B1 (ko) 분말 액체 분사 시스템
CN102388788A (zh) 地下滴灌系统注气装置
JP2780721B2 (ja) ジェットポンプ
KR20090121608A (ko) 미세 분사노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