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3073B - 用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3073B
CN102783073B CN201180011909.1A CN201180011909A CN102783073B CN 102783073 B CN102783073 B CN 102783073B CN 201180011909 A CN201180011909 A CN 201180011909A CN 102783073 B CN102783073 B CN 102783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qi
pattern
equipment
siz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19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3073A (zh
Inventor
H·徐
W·陈
A·达蒙佳诺维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83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3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用于在高级长期演进(LTE‑A)无线系统中报告信道质量指示的技术。

Description

用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优先权要求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0年3月3日提交的题为“Apparatus and method for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enhancements for LTE-A(用于LTE-A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增强的装置和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1/310,127的权益,并且该申请已被转让给本申请受让人并由此通过援引明确纳入于此。
背景
领域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并且尤其涉及用于增强高级长期演进(LTE-A)无线系统中信道质量的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数据等等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此类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TE-A)系统、以及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一般而言,无线多址通信系统能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个终端经由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更多个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即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至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即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至基站的通信链路。这种通信链路可经由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来建立。
无线多址通信系统能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前向和反向链路传输在相同的频率区域上,从而互易性原理允许从反向链路信道来估计前向链路信道。这在接入点处有多个天线可用时使得该接入点能够在前向链路上提取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3GPP LTE代表蜂窝技术中的主要进展并且是作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自然演进的蜂窝第三代(3G)服务中前进的下一步。LTE提供最高达75兆比特每秒(Mbps)的上行链路速度和最高达300Mbps的下行链路速度,并为蜂窝网络带来许多技术上的益处。LTE被设计为满足承运商对高速数据和媒体传输以及高容量语音支持的需求。带宽可在从1.25MHz至20MHz范围内伸缩。这迎合了具有不同带宽分配的不同网络运营商的要求,并且也允许运营商基于频谱来提供不同的服务。还预期LTE将改善3G网络中的频谱效率,从而允许承运商在给定的带宽上提供更多的数据和语音服务。
LTE-A是为UMTS协议族提出的下一代无线技术演进。LTE-A系统的期望目标包括例如下行链路上最高达1Gbps的增强数据率。另外,LTE-A无线系统的部署可能需要与LTE系统后向兼容以保留在前的LTE基础设施中所作出的财务投资。而且,LTE-A系统的另一目标是改进的频谱效率,即,以比特每秒每赫兹(bps/Hz)来表达的每单位带宽更高的数据吞吐量。改进的频谱效率对于无线通信行业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可供无线传输使用的频谱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受限并被严格管制。
LTE-A的物理层(PHY)代表在增强型基站(eNodeB,即演进B节点)与移动用户装备(UE)之间传达数据和控制信息两者的极度高效的手段。LTE-APHY采用了对于蜂窝应用而言新的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数据传输。另外,LTE-A PHY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上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OFDMA允许数据在逐副载波的基础上被导向成去往或来自多个用户长达指定数目个码元周期。
概述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一般包括确定用于从装置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以及向该装置传送关于这多个周期性的信息。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该设备一般包括用于确定用于从另一设备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装置,以及用于向该另一设备传送关于这多个周期性的信息的装置。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一般包括配置成确定用于从另一装置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电路,以及配置成向该另一装置传送关于这多个周期性的信息的发射机。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一般包括具有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代码用于确定用于从装置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以及向该装置传送关于这多个周期性的信息。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一般包括在装置处获得关于用于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信息,如果该装置是处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中则确定要使用该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以及如果该装置不是处在DRX模式中则确定要使用该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该设备一般包括用于获得关于用于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信息的装置,用于如果该设备是处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中则确定要使用该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的装置,以及用于如果该设备不是处在DRX模式中则确定要使用该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的装置。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一般性包括配置成获得关于用于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信息的第一电路,配置成如果该装置是处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中则确定要使用该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的第二电路,其中该第二电路还配置成如果该装置不是处在DRX模式中则确定要使用该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一般包括具有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代码用于在装置处获得关于用于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信息,如果该装置是处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中则确定要使用该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以及如果该装置不是处在DRX模式中则确定要使用该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一般包括生成请求来自一组装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装置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信号,其中该一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每个装置是处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中,以及向该组装置传送该信号。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该设备一般包括用于生成请求来自一组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设备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信号的装置,其中该一个或更多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是处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中,以及用于向该组设备传送该信号的装置。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一般包括配置成生成请求来自一组装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装置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信号的第一电路,其中该一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每个装置是处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中,以及配置成向该组装置传送该信号的发射机。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一般包括具有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代码用于生成请求来自一组装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装置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信号,其中该一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每个装置是处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中,并且向该组装置传送该信号。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一般包括在装置处接收请求一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中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其中该至少一个CQI是与处于断续接收(DRX)模式中的该装置相关联的,检测该信号是否是专用于该装置,并且如果该信号是专用于该装置的则传送该至少一个CQI。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该设备一般包括用于接收请求一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中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的装置,其中该至少一个CQI是与处于断续接收(DRX)模式中的该设备相关联的,用于检测该信号是否是专用于该设备的装置,以及用于如果该信号是专用于该设备的则传送该至少一个CQI的装置。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一般包括配置成接收请求一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中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的接收机,其中该至少一个CQI是与处于断续接收(DRX)模式中的该装置相关联的,配置成检测该信号是否是专用于该装置的第一电路,以及配置成如果该信号是专用于该装置的则传送该至少一个CQI的发射机。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一般包括具有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代码用于在装置处接收请求一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中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其中该至少一个CQI是与处于断续接收(DRX)模式中的该装置相关联的,检测该信号是否是专用于该装置,并且如果该信号是专用于该装置的则传送该至少一个CQI。
附图简要说明
为了能详细地理解本公开上面陈述的特征所用的方式,可以参照各方面来对以上简要概述的内容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其中一些方面在附图中解说。然而应该注意,附图仅解说了本公开的某些典型方面,故不应被认为限定其范围,因为该描述可以允许有其他等同有效的方面。
图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多址无线通信系统。
图2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接入点和用户终端的框图。
图3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可在无线设备中利用的各种组件。
图4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具有正常循环前缀(CP)长度的示例的因蜂窝小区而异的参考信号(RS)布置。
图5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促成信道质量指示(CQI)报告的增强的示例系统。
图6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可在接入点处执行的示例操作。
图7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可在用户终端处执行的示例操作。
图8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可在接入点处执行的其他示例操作。
图9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可在用户终端处执行的其他示例操作。
具体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然而,本公开可用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解释为被限定于本公开通篇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结构或功能。确切而言,这些方面的提供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和完整的,并且其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公开的范围。基于本文中的教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领会,本公开的范围旨在覆盖本文中所披露的本公开的任何方面,不论其是与本公开的任何其他方面相独立地还是组合地实现的。例如,可以使用本文所阐述的任何数目的方面来实现装置或实践方法。另外,本公开的范围旨在覆盖使用作为本文中所阐述的本公开的各种方面的补充或者与之不同的其他结构、功能性、或者结构及功能性来实践的此类装置或方法。应当理解,本文中所披露的本公开的任何方面可以由权利要求的一个或更多个要素来实施。
措辞“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方面。
尽管本文中描述了特定方面,但这些方面的众多变体和置换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尽管提到了优选方面的一些益处和优点,但本公开的范围并非旨在被限定于特定益处、用途或目标。确切而言,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宽泛地适用于不同的无线技术、系统配置、网络、和传输协议,其中一些藉由示例在附图和以下对优选方面的描述中解说。详细描述和附图仅仅解说本公开而非限定本公开,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技术方案来定义。
示例无线通信系统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诸如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FDMA(OFDMA)网络、单载波FDMA(SC-FDMA)网络等。术语“网络”和“系统”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网络可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低码片率(LCR)。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IEEE 802.11、IEEE 802.16、IEEE802.2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E-UTRA和GSM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长期演进(LTE)和高级长期演进(LTE-A)是使用E-UTRA的即将到来的UMTS发行版。UTRA、E-UTRA、GSM、UMTS、LTE和LTE-A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这些各种各样的无线电技术和标准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为了清楚起见,以下针对LTE和LTE-A来描述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并且在以下描述的很大部分中使用LTE和LTE-A术语。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在发射机处利用单载波调制并且在接收机处利用频域均衡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传输技术。SC-FDMA具有与OFDMA相近的性能以及本质上相同的总体复杂度。SC-FDMA的主要优点在于,SC-FDMA信号由于其固有的单载波结构而提供比OFDMA信号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SC-FDMA技术已引起极大的注意,尤其是在较低PAPR在发射功率效率的意义上极大地裨益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通信中。这种技术目前被用作3GPP LTE、3GPP LTE-A或演进型UTRA中的上行链路多址方案。
本文中的教导可被纳入各种有线或无线装置(例如,节点)中(例如,在其内实现或由其执行)。在一些方面,根据本文中的教导实现的无线节点可包括接入点或接入终端。
接入点(“AP”)可包括、被实现为、或称为:B节点、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演进型B节点(eNodeB)、基站控制器(“BSC”)、基收发机站(“BTS”)、基站(“BS”)、收发机功能(“TF”)、无线电路由器、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无线电基站(“RBS”)或其它某个术语。
接入终端(“AT”)可包括、被实现为、或被称为接入终端、订户站、订户单元、移动站、远程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设备、用户装备、用户站、或其他某个术语。在一些实现中,接入终端可包括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式设备、站(“STA”)、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某个合适的处理设备。相应地,本文中所教导的一个或更多个方面可被纳入到电话(例如,蜂窝电话或智能电话)、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计算机)、便携式通信设备、便携式计算设备(例如,个人数据助理)、娱乐设备(例如,音乐或视频设备、或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配置成经由无线或有线介质通信的任何其它合适的设备中。在一些方面,该节点是无线节点。此类无线节点可例如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来为网络(例如,诸如因特网之类的广域网或蜂窝网络)提供连通性或提供至该网络的连通性。
参照图1,解说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点100(AP)可包括多个天线群,一个群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个群包括天线108和110,并且另外一个群包括天线112和114。在图1中,为每个天线群仅示出了两个天线,然而,对每个天线群可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16(AT)可与天线112和114处于通信中,其中天线112和114在前向链路120上向接入终端116传送信息,并在反向链路118上接收来自接入终端116的信息。接入终端122可与天线106和108处于通信中,其中天线106和108在前向链路126上向接入终端122传送信息,并在反向链路124上接收来自接入终端122的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使用不同频率进行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群天线和/或它们被设计成在其中通信的区域常常被称作接入点的扇区。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每个天线群可被设计成与在由接入点100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前向链路120和126上进行的通信中,接入点100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以改善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而且,与接入点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发射相比,接入点使用波束成形向随机散布在其覆盖中各处的诸接入终端发射对邻蜂窝小区中的接入终端造成的干扰较少。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接入点100可(例如,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向各接入终端122中的任何接入终端传达关于与该接入终端122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的报告周期性或模式配置中的至少一者的信息。来自该接入终端的CQI反馈可被请求以例如准确报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以便高效利用自适应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从而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功率控制提供更新,或者用于在接入点处的追踪环路。接入终端122可配置成根据接收自接入点100的信息确定CQI,并且然后根据报告周期性或模式配置中的该至少一者(例如,在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向接入点100报告CQI。
图2解说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200中的发射机系统210(也称为接入点)和接收机系统250(也称为接入终端)的一方面的框图。在发射机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向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提供数个数据流的话务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每个数据流可在各自相应的发射天线上被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来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该数据流的话务数据以提供经编码数据。
每个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可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来与导频数据复用。导频数据通常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码型,并且可在接收机系统处用来估计信道响应。随后可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来调制(即,码元映射)该数据流的经复用的导频和经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码元。每个数据流的数据率、编码、和调制可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
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码元随后可被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后者可进一步处理这些调制码元(例如,针对OFDM)。TX MIMO处理器220然后将NT个调制码元流提供给NT个发射机(TMTR)222a到222t。在本公开的某些方面,TX MIMO处理器220可向这些数据流的码元并向藉以发射该码元的天线施加波束成形权重。
每个发射机222接收并处理各自相应的码元流以提供一个或更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调理(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这些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经调制信号。来自发射机222a到2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随后可分别从NT个天线224a到224t被发射。
在接收机系统250处,所发射的经调制信号可被NR个天线252a到252r所接收,并且从每个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可被提供给各自相应的接收机(RCVR)254a到254r。每个接收机254可调理(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各自相应的收到信号,数字化该经调理的信号以提供样本,并且进一步处理这些样本以提供相对应的“收到”码元流。
RX数据处理器260随后可从NR个接收机254接收这NR个收到码元流并基于特定接收机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以提供NT个“检测出的”码元流。RX数据处理器260随后可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每个检测出的码元流以恢复该数据流的话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260所作的处理可与发射机系统210处由TX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可周期性地确定要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处理器270可编制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该反向链路消息可包括涉及通信链路和/或收到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该反向链路消息随后可由还可从数据源236接收数个数据流的话务数据的TX数据处理器238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发射机254a到254r调理,并被传送回发射机系统210。
在发射机系统210处,来自接收机系统250的经调制信号可被天线224所接收,由接收机222调理,由解调器240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接收机系统250所传送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230随后可确定要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并可随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接入点210可(例如,在PDCCH上)向接入终端250传达关于与接入终端250相关联的CQI反馈的报告周期性或模式配置中的至少一者的信息。例如,接入终端250的处理器270可配置成根据接收自接入点210的该信息确定CQI。然后,接入终端250可利用TX数据处理器238和发射机252来根据报告周期性或模式配置中的该至少一者(例如,在PUCCH或PUSCH上)向接入点报告CQI。
图3解说了可在图1中所解说的无线通信系统内采用的无线设备302中可利用的各种组件。无线设备302是可被配置成实现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方法的设备的示例。无线设备302可以是基站100或各用户终端116和122中的任何用户终端。
无线设备302可包括控制无线设备302的操作的处理器304。处理器304也可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两者的存储器306向处理器304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306的一部分还可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处理器304通常基于存储在存储器306内的程序指令来执行逻辑和算术运算。存储器306中的指令可以是可执行的以实现本文所描述的方法。
无线设备302还可包括外壳308,该外壳310可内含发射机312和接收机312以允许在无线设备302与远程位置之间进行数据的发射和接收。发射机310和接收机312可被组合为收发机314。单个或多个发射天线316可被附连至外壳308且电耦合至收发机314。无线设备302还可包括(未示出)多个发射机、多个接收机、和多个收发机。
无线设备302还可包括可用于力图检测和量化收发机314所接收的信号电平的信号检测器318。信号检测器318可检测诸如总能量、每副载波每码元能量、功率谱密度之类的信号以及其它信号。无线设备302还可包括处理信号使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320。
无线设备302的各种组件可由总线系统322耦合在一起,除数据总线之外,总线系统322还可包括电源总线、控制信号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基站(未在图3中示出)可(例如,在PDCCH上)向无线设备302传达关于与该无线设备302相关联的CQI反馈的报告周期性或模式配置中至少一者的信息。无线设备302的处理器304可配置成根据接收自服务基站的该信息确定CQI,并且随后无线设备302可利用处理器304和发射机310来根据报告周期性或模式配置中的该至少一者(例如,在PUCCH或PUSCH上)向该服务基站报告该CQI。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逻辑无线通信信道可被分类成控制信道和话务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可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其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DL)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是传递寻呼信息的DL逻辑控制信道。多播控制信道(MCCH)是用于传送一个或数个多播话务信道(MTCH)的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MS)调度和控制信息的点对多点DL逻辑控制信道。一般而言,在建立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之后,MCCH可能仅由接收MBMS的用户终端使用。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点对点双向逻辑控制信道,其传送专用控制信息并由具有RRC连接的用户终端使用。逻辑话务信道可包括专用话务信道(DTCH),其为专供一个用户终端用于递送用户信息的点对点双向信道。此外,逻辑话务信道可包括多播话务信道(MTCH),其为用于传送话务数据的点对多点DL信道。
传输信道可被分类成DL和UL信道。DL传输信道可包括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DL-SDCH)和寻呼信道(PCH)。PCH可被用于支持用户终端处的功率节省(即,可由网络向用户终端指示断续接收(DRX)循环)、在整个蜂窝小区上广播并被映射至能被用于其他控制/话务信道的物理层(PHY)资源。UL传输信道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请求信道(REQCH)、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UL-SDCH)和多个PHY信道。
PHY信道可包括一组DL信道和UL信道。这些DL PHY信道可包括:共用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共用控制信道(CCCH)、共享DL控制信道(SD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共享UL指派信道(SUACH)、确收信道(ACKCH)、D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DL-PSDCH)、UL功率控制信道(UPCCH)、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以及负载指示符信道(LICH)。这些UL PHY信道可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CQICH)、确收信道(ACKCH)、天线子集指示符信道(ASICH)、共享请求信道(SREQCH)、U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UL-PSDCH)、以及广播导频信道(BPICH)。
长期演进(LTE)和高级长期演进(LTE-A)代表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一用于无线通信的世界范围的协议族)的演进。LTE和LTE-A相较于先前的无线技术而言提供数个新的技术特征,包括OFDM多载波传输、对用于发射和接收两者的多个天线的置备、以及网际协议(IP)分组交换网络基础设施。具体而言,OFDM依赖于可以按许多种灵活方式聚集以广为提供各种各样的用户服务的正交时频资源二维阵列。
在LTE系统中,用户携带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移动站或移动终端称为用户装备(UE)。一般而言,UE可经由对该UE而言代表无线网络接入节点的一般也称为基站的演进型B节点(eNodeB)的无线双向链路连接到在无线网络或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因特网、专用网络、广域网(WAN)等的一般通信基础设施内的其他用户。与接入节点(例如,演进型B节点)分离的其他无线网络元素被认为是核心网(CN)的一部分。演进型B节点可连接到诸如服务网关(S-GW)和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之类的其他网络元素。在一方面,当UE在不同演进型B节点之间移动时,S-GW可充当数据承载的移动性锚。在另一方面,MME可充当用于管理UE与核心网(CN)之间的信令的控制实体。S-GW可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接口,该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可例如起到去往全球因特网的LTE门户的作用。P-GW还可为UE分配IP地址,并且基于策略规则强制实施服务质量(QoS)。
在一个方面,LTE中的下行链路资源可划分成较小的基元时频资源。例如,在时间维度中,无线电帧可具有10ms历时并且可被分成十个子帧,每个子帧有1ms历时。而且,每个子帧可被分成两个0.5ms的时隙。在正常循环前缀长度的情形中,每个时隙可包括七个OFDM码元。在频率维度中,资源块(RB)可以是一群12个副载波,每个副载波具有15kHz的副载波带宽。例如,副载波还可记为频调。一个资源元素(RE)可以是LTE中最小的资源单元,其可包括一个副载波和一个OFDM码元。
在另一方面,某些资源块可专用于特殊信号,诸如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控制信号和广播系统信息。例如,LTE中的三个基本同步步骤可能是必要的:码元时序捕获、载波频率同步、和采样时钟同步。在一个示例中,LTE依赖于每个蜂窝小区两个特殊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PSS)和副同步信号(SSS),其可用于时间和频率同步,并且用于诸如蜂窝小区标识、循环前缀长度、双工方法等等的某些系统参数的广播。一般而言,PSS可首先由UE检测出,继而是SSS检测。
在一方面,PSS可以基于Zadoff-Chu序列,一恒幅类啁啾数字序列。一般而言,PSS可以由UE非相干地检测出(即,不带相位信息的检测),因为在该UE处可能没有先验信道信息可用。在另一方面,SSS可以基于最大长度序列(也称为M序列)。由于SSS的检测可在PSS的检测之后执行,如果在PSS检测之后对于UE有信道状态信息(CSI)可用,那么SSS的相干检测(即,带有相位信息的检测)可以是可用的。然而,在某些场景中,SSS的非相干检测可能是必要的,例如,在有来自邻演进型B节点的相干干扰的情形中。
在另一方面,在PSS和SSS检测已经完成之后,对于新蜂窝小区标识的情形,UE可从LTE下行链路捕获并追踪某些参考信号(RS)。在一个示例中,LTE下行链路可包括如下三个独特RS类型:向蜂窝小区内所有UE广播的因蜂窝小区而异的RS、仅旨在给某些UE的因UE而异的RS、和仅旨在用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MBSFN)操作的因MBSFN而异的RS。
在一方面,LTE下行链路可在OFDM时频格构内的某些位置内提供RS。例如,图4解说具有正常循环前缀(CP)长度的示例的因蜂窝小区而异的RS布置。如图解说,RS码元可以是分别根据期望的信道相干性带宽和最大多普勒张开在时间维度和频率维度上交错的。
在另一方面,每个RS可利用使用长度31的Gold序列来获得良好互相关属性的四相移键控(QPSK)调制。因蜂窝小区而异的RS还可包括蜂窝小区标识字段和因蜂窝小区而异的频移来缓解来自毗邻蜂窝小区的干扰。
对于LTE或LTE-A无线系统,用户装备(UE)可被要求在开始用于接通模式或用于在空闲模式中宿营于蜂窝小区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规程之前读取系统信息块(SIB)。在UMTS发行版8(Rel-8)中,UE可能需要检测PSS/SSS信号以确定物理层蜂窝小区标识符,并且随后可读取物理广播信道(PBCH)以求取系统带宽信息、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历时信息、和系统帧号(SFN)信息。接着,UE可尝试解码SIB1中的控制信息,SIB1可携带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该控制信息可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两者。
对于LTE系统,可支持两种用于从UE向演进型B节点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模式:周期性CQI和非周期性CQI。从现场测量,可观察到用于智能电话的典型用户应用可能需要非常短的突发性传输。对于此类应用,断续接收(DRX)可设计成复用很大数目的用户。另外,可期望为DRX改变CQI周期性,从而可同时支持更多用户。根据某些方面,要作出此类改变可能需要更高层的信令。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支持允许更高效地进行CQI复用以用于在LTE-A系统中进行DRX操作的方法。这可包括CQI报告模式和周期性的自动切换,以及用于基于群PDCCH指派动态开启CQI的手段。
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报告
LTE(UMTS Rel-8)提供从UE去往演进型B节点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以便使下行链路调制和码率适应于普遍的信道条件。在一方面,CQI报告的周期性可由演进型B节点掌管。在一方面,两种CQI模式可由上协议层配置:周期性CQI模式和非周期性CQI模式。对于周期性CQI模式,CQI报告可以由UE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按格式2/2a/2b、或在PUSCH上(若有经调度的PUSCH传输)传送。在一个示例中,宽带周期性CQI报告的周期性的范围可以从2ms到160ms。对于非周期性CQI模式,CQI报告可由UE带数据或不带数据地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传送。例如,非周期性CQI报告可由演进型B节点经由在PDCCH上传送的CQI请求比特来调度。
在一个方面,当UE处在接通模式中时,CQI可出于以下原因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原因被频繁调度:(1)为了准确报告下行链路质量以高效使用自适应PDSCH传输,(2)为了为PUCCH功率控制提供更新,或者(3)为了用于其他演进型B节点追踪环路,例如,频率追踪环路(FTL)。在一个示例中,可从现场数据观察到,许多应用具有短突发性话务。因此,使用户转移到DRX模式中可能是更高效的。在此情形中,UE可苏醒以传送短数据突发,并且然后返回到DRX模式。
为了削减开销,当UE转移到DRX模式时,可能期望减少CQI报告循环以释放资源。在当前系统中,这种周期性改变可能要求更高层信令。这种信令相较于短突发性数据而言往往可能是成本高昂的。当前LTE标准确实允许以一个比特来完全关掉CQI报告,但此动作会消除任何CQI报告。
从物理(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的视角来看,在考虑到DRX操作的情况下可能希望使CQI报告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1)对于DRX的开(on)和关(off)时期有不同的CQI配置;(2)有不带更高层信令的此类配置改变的选项,用于削减开销;(3)在DRX时间有降低的CQI要求以允许更多的用户复用;和(4)有动态地、尤其是在紧临进入接通模式之前关掉CQI信道以降低因为减少的循环所致的不准确的CQI报告所引起的损失的选项。在一个示例中,动态CQI可在下行链路话务到达之际由演进型B节点开启。本公开提出不同选项以解决以上问题。
用于增强CQ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对于LTE-A系统,可利用对CQI报告的自动周期性改变。可在没有更高层信令的情况下启用对不同CQI周期性的自动切换。例如,每个UE在呼叫建立期间可被给予两个CQI周期性设定,并且切换可由DRX模式自动触发。UE对于接通模式可具有较频繁的CQI周期性,并且对于DRX模式可具有不那么频繁的CQI周期性。当UE进入DRX模式时,它可自动减少CQI报告循环。另外,当UE从DRX模式转移出来时,它可自动使用此较频繁的CQI周期性。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利用动态非周期性CQI报告。CQI报告可在DRX关时期期间一旦数据到达即被启用,以便使UE为数据传输作好准备。无论何时只要UE进到DRX模式中,它就可任选地转移到动态非周期性CQI模式中,在该模式中默认不传送CQI。有此新模式,UE就可仅动态地传送CQI。
多个用户可被指派相同CQI资源以扩展复用能力。实际CQI传输可通过PDCCH群指派来动态开启。一个选项可以是给一群用户指派群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G-RNTI),该群标识符可用以对PDCCH加扰。可在PDCCH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内提供可开启或关掉每个用户的位图。UE可在DRX模式中的开时间期间用该UE的G-RNTI来监视PDCCH。如果PDCCH通过了用该UE的G-RNTI进行的循环冗余校验(CRC),那么该UE可在该位图中查看其CQI比特。如果CQI比特是开(on)的,那么UE可在下一允许的CQI实例上传送CQI报告。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可利用动态周期性CQI报告。该CQI报告可在其被需要诸如用于DRX模式期间的开(on)时期和关(off)时期之间转移时被动态地启用。演进型B节点可利用PDCCH帧来指派CQI传输以及解除其指派,这与数据传输,例如对IP电话(VoIP)的持久性指派是原理相同的。在此情形中,UE可置备有用于CQI的持久性配置。
演进型B节点可使用PDCCH帧来指派CQI传送以及解除其指派。一旦通过PDCCH被指派,UE即可用所提供的配置继续CQI传送直至它被解除指派。这在DRX关(off)时间期间有数据到达演进型B节点时会是有用的,其用于使UE为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作好准备。由于这种用于CQI报告的办法是受演进型B节点控制的,因此它可在用户复用的意义上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可利用动态CQI模式切换。可为CQI传送支持不同模式。例如,可为单天线端口或开环PDSCH传输支持模式1-0。对于模式1-0,CQI可包括四比特的载荷。在另一方面,可为闭环空间复用PDSCH支持模式1-1。对于四个发射天线和大秩值的情形,模式1-1的CQI可包括十一比特的载荷。其他模式可包括用于被选择执行子带报告的UE的2-0、2-1模式。所有前述CQI报告模式均可为PDSCH传输提供必要的CQI/PMI/RI(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秩指示符)信息。然而,这些模式中的一些模式可能要求UE处较高的发射功率以维持相同的CQI解码准确性,诸如模式1-1可能比模式1-0要求更高的发射功率,因为模式1-1具有较长的载荷。
除周期性改变以外,在DRX期间自动切换CQI报告模式也是可行的。在转移到DRX状态中后,UE可自动转移到模式1-0以降低发射功率和对其他用户或蜂窝小区的干扰。在转移到数据传输状态中之际,UE可直接转移到DRX之前的先前CQI模式,或者它可以在模式1-0CQI报告有了某个预定义的时间之后缓慢地转移到先前的CQI状态。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可利用CQI报告模式和周期性的联合切换。一般而言,CQI报告周期性改变和报告模式改变两者皆可被允许有以下模式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模式:(1)由DRX触发的CQI配置改变;(2)由PDCCH群指派触发的CQI配置改变;或者(3)由持久性指派和解除指派触发的CQI配置改变。
图5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促成CQI报告的增强的示例系统500。系统500可包括可与接入终端504(例如,UE、移动站、移动设备、和/或任何数目的异类设备(未示出))通信的接入点502(例如,基站、B节点、演进型B节点等)。演进型B节点502可在前向链路信道或即下行链路信道上将信息传送给UE 504;进一步,演进型B节点502可在反向链路信道或即上行链路信道上接收来自UE 504的信息。此外,系统500可以是MIMO系统。另外,系统500可在OFDMA无线网络(诸如3GPP LTE网络或LTE-A网络等)中工作。而且,在一方面中,以下所示出和描述的在演进型B节点502中的组件和功能性可存在于UE 504中,反之亦然。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演进型B节点502可包括CQI定义模块506,其可配置成(例如,为服务UE 504)定义CQI报告周期性(例如,对于UE接通模式有较频繁的CQI周期性、对于UE DRX模式有不那么频繁的CQI周期性、等等)或CQI模式配置(例如,动态非周期性CQI报告、动态周期性CQI报告、模式1-0、模式1-1、等等)中的至少一者。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演进型B节点502可进一步包括收发机模块508,其可配置成(例如,在PDCCH帧内)向UE 504传达关于CQI报告周期性或CQI模式配置中的该至少一者的信息。
UE 504可包括收发机模块510,其可配置成接收传送自演进型B节点502的关于CQI报告周期性或CQI模式配置中的该至少一者的信息。UE 504可进一步包括CQI确定模块512,其可配置成根据接收自演进型B节点的信息确定用于向演进型B节点502报告的CQI。UE 504可进一步包括存储器514,其用于存储关于与UE 504相关联的所有可能的CQI报告周期性和CQI模式配置的信息。UE可根据CQI报告周期性或CQI模式配置中的该至少一者通过使用收发机模块510来向演进型B节点报告CQI。
图6是概念地解说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可在演进型B节点处执行的示例框600的功能框图。由框600解说的操作可例如在来自图2的接入点210的处理器230处、在来自图3的无线设备302的处理器304处、和/或在来自图5的演进型B节点502的模块506、508处执行。
在框602,操作可通过确定用于从UE(例如,来自图5的UE 504)报告一个或更多个CQI的多个周期性来开始。在框604,演进型B节点可向该UE传送关于这多个周期性的信息。
在一个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210包括用于确定用于从另一设备(例如,设备250)报告一个或更多个CQI的多个周期性的装置,以及用于向该另一设备传送关于这多个周期性的信息的装置。在一个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处理器230。在另一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模块或任何设备(例如,在图5中解说的带有模块506、508的设备502)。
图7是概念地解说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可在用户装备处执行的示例框700的功能框图。由框700解说的操作可例如在来自图2的接入终端250的处理器270处、在来自图3的无线设备302的处理器304处、和/或在来自图5的UE 504的模块510、512、514处执行。
在框702,操作可通过获得关于用于报告一个或更多个CQI的多个周期性的信息来开始。在框704,如果UE是处在DRX模式中,那么UE可确定要使用这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在框706,如果UE不是处在DRX模式中,那么UE可确定要使用这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
在一方面,一旦UE从DRX模式转移到接通模式,该UE即可确定要停止该至少一个CQI根据第一周期性的模式1-0的传送,并且确定要开始根据第二周期性的另一模式(例如,模式1-1)的CQI周期性传送。在一方面,该另一模式是在UE转移到DRX模式中之前使用的。在一方面,如果UE是处在DRX模式中,那么UE可用第一大小的载荷来传送这些CQI中的至少一个CQI。在另一方面,如果UE不是处在DRX模式中,那么UE可用第二大小的载荷传送这些CQI中的至少一个CQI,其中第一大小可以比第二大小要小。
在一个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250包括用于获得关于用于报告一个或更多个CQI的多个周期性的信息的装置,用于如果设备250是处在DRX模式中则确定要使用这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的装置,以及用于如果设备250不是处在DRX模式中则确定要使用这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的装置。在一个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处理器270。在另一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模块或任何设备(例如,在图5中解说的带有模块510、512、514的设备504)。
图8是概念地解说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可在演进型B节点处执行的示例框800的功能框图。由框800解说的操作可例如在来自图2的接入点210的处理器230处、在来自图3的无线设备302的处理器304处、和/或在来自图5的演进型B节点502的模块506、508处执行。
在框802,操作可通过生成请求来自一组UE中的一个或更多个UE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来开始,其中这一个或更多个UE中的每个UE可以是处在DRX模式中。在框804,演进型B节点可向该组UE传送该信号。
在一方面,该信号包括带有关于指派给来自该组UE的一群UE的群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G-RNTI)的指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帧,其中这一个或更多个UE可属于该群。PDCCH帧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指示以激活来自这些UE的该至少一个CQI的报告。进一步,演进型B节点可传送另一信号以解除周期性传送的指派,其中该另一信号可包括另一PDCCH帧。在另一方面,该信号可包括指派该至少一个CQI的周期性传送的PDCCH帧。而且,该信号可包括关于该至少一个CQI的模式的指示、或关于用于传送该至少一个CQI的周期性的另一个指示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个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210包括用于生成请求来自从一组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设备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的装置,其中该一个或更多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可以是处在DRX模式中,以及用于向该组设备传送该信号的装置。在一个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处理器230。在另一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模块或任何设备(例如,在图5中解说的带有模块506、508的设备502)。
图9是概念地解说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可在用户装备处执行的示例框900的功能框图。由框900解说的操作可例如在来自图2的接入终端250的处理器270处、在来自图3的无线设备302的处理器304处、和/或在来自图5的UE 504的模块510、512、514处执行。
在框902,操作可通过接收请求一组CQI中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来开始,其中该至少一个CQI可与处于DRX模式中的该UE相关联。在框904,UE可检测该信号是否专用于该UE。在框906,如果该信号是专用于该UE的,那么UE可传送该至少一个CQI。
在一方面,该信号可包括带有关于指派给一群UE的G-RNTI的指示的PDCCH帧。UE可配置成基于该PDCCH帧和关于G-RNTI的指示来演算循环冗余校验(CRC)和,并且如果该CRC和指示该UE属于该群则在PDCCH帧中查看传送该至少一个CQI的另一指示。在一方面,UE可根据该另一指示在下一允许的CQI实例上传送该至少一个CQI。在另一方面,该信号可包括指派该至少一个CQI的周期性传送的PDCCH帧。UE然后可配置成基于该PDCCH帧周期性地传送该至少一个CQI。在一方面,UE可配置成接收用于解除该周期性传送的指派的另一信号,并且UE可基于该另一信号停止该周期性传送。
在一个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250包括用于接收请求一组CQI中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的装置,其中该至少一个CQI可以是与处于DRX模式中的该设备250相关联的,用于检测该信号是否是专用于该设备250的装置,以及用于如果该信号专用于该设备250则传送该至少一个CQI的装置。在一个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处理器270。在另一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模块或任何设备(例如,在图5中解说的带有模块510、512、514的设备504)。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例如,贯穿上面描述始终可能被述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公开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以上已经根据其功能性一般化地描述了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结合本文公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更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公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实施。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诸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手段且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另外,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站点、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传送的,那么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引述一列项目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作为示例,“a、b或c中的至少一个”旨在涵盖:a、b、c、a-b、a-c、b-c和a-b-c。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Claims (77)

1.一种由基站执行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确定用于从装置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以及
向所述装置传送关于所述多个周期性的信息,
其中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是用于一旦所述装置转移到断续接收(DRX)模式就根据第一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第一大小的载荷,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是用于一旦所述装置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出来就根据第二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载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周期性仅包括所述第一周期性和所述第二周期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周期性与正处于接通模式中的所述装置相关联,并且所述第二周期性比所述第一周期性频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是在所述装置的呼叫建立期间传送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0并且所述第一载荷大小包括四比特载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1并且所述第二载荷大小包括十一比特载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大小比所述第二大小要小。
8.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确定用于从另一设备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装置;以及
用于向所述另一设备传送关于所述多个周期性的信息的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是用于一旦所述设备转移到断续接收(DRX)模式就根据第一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第一大小的载荷,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是用于一旦所述另一设备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出来就根据第二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载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周期性仅包括所述第一周期性和所述第二周期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周期性与处于接通模式中的所述另一设备相关联,并且
所述第二周期性比所述第一周期性频繁。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是在所述另一设备的呼叫建立期间传送的。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0并且所述第一载荷大小包括四比特载荷。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1并且所述第二载荷大小包括十一比特载荷。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大小比所述第二大小要小。
1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配置成确定用于从另一装置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电路;以及
配置成向所述另一装置传送关于所述多个周期性的信息的发射机,
其中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是用于一旦所述装置转移到断续接收(DRX)模式就根据第一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第一大小的载荷,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是用于一旦所述另一装置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出来就根据第二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载荷。
16.一种由用户装备执行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用户装备处获得关于用于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信息;
一旦所述用户装备转移到断续接收(DRX)模式,就确定要以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根据第一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第一大小的载荷;以及
一旦所述用户装备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出来,就确定要以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根据第二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载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期性不如所述第二周期性频繁。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是在所述用户装备的呼叫建立期间获得的。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0并且所述第一载荷大小包括四比特载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是在所述用户装备转移到所述DRX模式中之前所使用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1并且所述第二载荷大小包括十一比特载荷,所述模式1-1要求的所述用户装备的发射功率比所述模式1-0要求的高。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其中所述第一大小比所述第二大小要小。
2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获得关于用于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信息的装置;
用于一旦所述设备转移到断续接收(DRX)模式就确定要以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根据第一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的装置,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第一大小的载荷;以及
用于一旦所述设备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出来就确定要以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根据第二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的装置,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载荷。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期性不如所述第二周期性频繁。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是在所述设备的呼叫建立期间获得的。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0并且所述第一载荷大小包括四比特载荷。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是在所述设备转移到所述DRX模式中之前所使用的。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1并且所述第二载荷大小包括十一比特载荷,所述模式1-1要求的所述设备的发射功率比所述模式1-0要求的高。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其中所述第一大小比所述第二大小要小。
3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配置成获得关于用于报告一个或更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多个周期性的信息第一电路;
配置成一旦所述装置转移到断续接收(DRX)模式就确定要以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一周期性根据第一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的第二电路,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第一大小的载荷,其中
所述第二电路还配置成一旦所述装置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出来就确定要以所述多个周期性中的第二周期性根据第二CQI报告模式来报告所述一个或多个CQI,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载荷。
31.一种由基站执行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生成请求来自一组装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装置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每个装置被配置成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与非DRX模式之间转移;以及
向所述一组装置传送所述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包括CQI模式配置,所述CQI模式配置包括第一CQI报告模式,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一旦所述装置从所述非DRX模式转移到所述DRX模式就要由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每一个对所述至少一个CQI的传输使用的第一大小的载荷,并且
其中所述CQI模式配置包括第二CQI报告模式,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一旦所述装置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到所述非DRX模式就要由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每一个对所述至少一个CQI的传输使用的第二大小的载荷,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包括带有关于指派给来自所述一组装置中的一群装置的群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G-RNTI)的指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帧,并且
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装置属于所述一群装置。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CCH帧包括要激活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CQI的报告的一个或更多个指示。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指示中的每个指示包括一比特的值。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至少两个装置指派相同资源用于从所述至少两个装置传送CQI。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包括指派所述至少一个CQI的周期性传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帧。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传送另一信号以解除所述周期性传送的指派,其中所述另一信号包括另一PDCCH帧。
38.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0并且所述第一大小的载荷包括四比特载荷。
39.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1并且所述第二大小的载荷包括十一比特载荷。
40.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大小比所述第二大小要小。
4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生成请求来自一组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设备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信号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被配置成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与非DRX模式之间转移;以及
用于向所述一组设备传送所述信号的装置,
其中所述信号包括CQI模式配置,所述CQI模式配置包括第一CQI报告模式,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一旦所述设备从所述非DRX模式转移到所述DRX模式就要由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设备中的每一个对所述至少一个CQI的传输使用的第一大小的载荷,并且
其中所述CQI模式配置包括第二CQI报告模式,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一旦所述设备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到所述非DRX模式就要由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设备中的每一个对所述至少一个CQI的传输使用的第二大小的载荷,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包括带有关于指派给来自所述一组设备中的一群设备的群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G-RNTI)的指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帧,并且
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设备属于所述群。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DCCH帧包括要激活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CQI的报告的一个或更多个指示。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指示中的每个指示包括一比特的值。
45.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设备中的至少两个设备指派相同资源用于从所述至少两个设备传送CQI的装置。
46.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包括指派所述至少一个CQI的周期性传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帧。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传送的装置被进一步配置成:
传送另一信号以解除所述周期性传送的指派,其中所述另一信号包括另一PDCCH帧。
48.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0并且所述第一大小的载荷包括四比特载荷。
49.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1并且所述第二大小的载荷包括十一比特载荷。
50.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大小比所述第二大小要小。
5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配置成生成请求来自一组装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装置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信号的第一电路,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每个装置被配置成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与非DRX模式之间转移;以及
配置成向所述一组装置传送所述信号的发射机,
其中所述信号包括CQI模式配置,所述CQI模式配置包括第一CQI报告模式,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一旦所述装置从所述非DRX模式转移到所述DRX模式就要由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每一个对所述至少一个CQI的传输使用的第一大小的载荷,并且
其中所述CQI模式配置包括第二CQI报告模式,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一旦所述装置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到所述非DRX模式就要由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每一个对所述至少一个CQI的传输使用的第二大小的载荷,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
5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装置处接收请求一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中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其中所述装置被配置成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与非DRX模式之间转移,所述信号包括CQI模式配置;
检测所述信号是否专用于所述装置;以及
如果所述信号是专用于所述装置的,则根据所述CQI模式配置来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其中所述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包括
一旦从所述非DRX模式转移到所述DRX模式就确定要以第一大小的载荷根据第一CQI报告模式来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并且
一旦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到所述非DRX模式就确定要以第二大小的载荷根据第二CQI报告模式来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包括带有关于指派给一群装置的群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G-RNTI)的指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帧,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PDCCH帧和所述关于G-RNTI的指示演算循环冗余校验(CRC)和;以及
如果所述CRC和指示所述装置属于所述一群装置,则在所述PDCCH帧中查看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的另一指示。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另一指示在下一允许的CQI实例上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指示包括一比特的值。
56.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使用被指派用于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装置传送一个或更多个其他CQI的相同资源来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
57.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包括指派来自所述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CQI的周期性传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帧,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PDCCH帧周期性地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用于解除所述周期性传送的指派的另一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另一信号停止所述周期性传送。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信号包括另一PDCCH帧。
60.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0并且所述第一大小的载荷包括四比特载荷。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是在所述装置转移到所述DRX模式中之前所使用的。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1并且所述第二大小的载荷包括十一比特载荷,所述模式1-1要求的所述装置的发射功率比所述模式1-0要求的高。
6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大小比所述第二大小要小。
6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接收请求一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中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的装置,其中所述设备被配置成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与非DRX模式之间转移,所述信号包括CQI模式配置;
用于检测所述信号是否专用于所述设备的装置;以及
用于如果所述信号是专用于所述设备的则根据所述CQI模式配置来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的装置被配置成:
一旦从所述非DRX模式转移到所述DRX模式就确定要以第一大小的载荷根据第一CQI报告模式来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并且
一旦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到所述非DRX模式就确定要以第二大小的载荷根据第二CQI报告模式来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
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包括带有关于指派给一群设备的群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G-RNTI)的指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帧,并且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基于所述PDCCH帧和所述关于G-RNTI的指示演算循环冗余校验(CRC)和的装置;以及
用于如果所述CRC和指示所述设备属于所述一群设备则在所述PDCCH帧中查看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的另一指示的装置。
66.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传送的装置被进一步配置成:
根据所述另一指示在下一允许的CQI实例上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
67.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指示包括一比特的值。
68.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传送的装置被进一步配置成:
使用被指派用于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设备传送一个或更多个其他CQI的相同资源来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
69.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包括指派来自所述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CQI的周期性传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帧,并且
所述用于传送的装置进一步配置成基于PDCCH帧周期性地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
7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接收的装置被进一步配置成:
接收用于解除所述周期性传送的指派的另一信号,并且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基于所述另一信号停止所述周期性传送的装置。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信号包括另一PDCCH帧。
72.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0并且所述第一大小的载荷包括四比特载荷。
73.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是在所述设备转移到所述DRX模式中之前所使用的。
74.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QI报告模式包括模式1-1并且所述第二大小的载荷包括十一比特载荷,所述模式1-1要求的所述设备的发射功率比所述模式1-0要求的高。
7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基于所述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CQI的模式或用于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的周期性中的至少一者的装置。
76.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大小比所述第二大小要小。
7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配置成接收请求一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中的至少一个CQI的信号的接收机,其中所述装置被配置成在断续接收(DRX)模式与非DRX模式之间转移;
配置成检测所述信号是否专用于所述装置的第一电路;以及
配置成如果所述信号是专用于所述装置的则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的发射机,其中所述发射机被进一步配置成:
一旦从所述非DRX模式转移到所述DRX模式就确定要以第一大小的载荷根据第一CQI报告模式来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并且
一旦从所述DRX模式转移到所述非DRX模式就确定要以第二大小的载荷根据第二CQI报告模式来传送所述至少一个CQI,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
CN201180011909.1A 2010-03-03 2011-03-03 用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783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1012710P 2010-03-03 2010-03-03
US61/310,127 2010-03-03
US13/038,246 2011-03-01
US13/038,246 US8989069B2 (en) 2010-03-03 2011-03-0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enhancements
PCT/US2011/027069 WO2011109647A1 (en) 2010-03-03 2011-03-0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enhancemen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3073A CN102783073A (zh) 2012-11-14
CN102783073B true CN102783073B (zh) 2017-05-24

Family

ID=44531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1909.1A Active CN102783073B (zh) 2010-03-03 2011-03-03 用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89069B2 (zh)
EP (1) EP2543154B1 (zh)
JP (2) JP5749282B2 (zh)
KR (1) KR101513425B1 (zh)
CN (1) CN102783073B (zh)
BR (1) BR112012022174A2 (zh)
WO (1) WO20111096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5465A2 (ko) * 2011-02-23 2012-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접속시스렘에서 상향링크제어정보 코딩방법 및 전송방법
US8599711B2 (en) 2011-04-08 2013-12-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ference signal port discovery involving transmission points
KR101505770B1 (ko) * 2011-07-15 2015-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US9357416B2 (en) * 2012-01-30 2016-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ing UE wakeup timeline in connected mode DRX based on CQI reporting schedul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77800B2 (en) * 2012-03-05 2017-0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67448B2 (en) * 2012-05-15 2014-10-21 Apple Inc. Power-efficient adaptive channel state feedback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scenarios
KR101865013B1 (ko) * 2012-09-21 2018-06-05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방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단말기 및 무선 기지국
KR20140047394A (ko) * 2012-10-12 2014-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채널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9014143B2 (en) * 2013-02-20 2015-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dormant cells
US9839048B2 (en) * 2013-03-04 2017-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channel quality based scheduling of radio transmissions
GB2513870A (en) * 2013-05-07 2014-11-12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513910B (en) 2013-05-10 2015-08-05 Broadcom Corp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operating user equipment
US9578539B1 (en) * 2013-07-19 2017-02-21 Sprint Spectrum L.P. Transmitting a data packet ove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US9210690B2 (en) * 2013-08-08 2015-12-0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ithout network coverage
JP2015122578A (ja) * 2013-12-20 2015-07-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信号送信制御方法
WO2016038763A1 (ja) 2014-09-12 2016-03-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局、無線端末、及び端末測定のための方法
US10356839B2 (en) * 2014-11-04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with a second receiver
CN108781072B (zh) 2015-12-09 2022-04-26 凝聚技术公司 利用复正交函数的导频封装
EP3420641A4 (en) 2016-02-25 2019-12-11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REFERENCE SIGNAL PACKAG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469806B2 (en) * 2017-09-15 2022-10-11 Apple Inc. CSI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for eMTC-U system
CN115702598A (zh) * 2020-05-19 2023-02-14 Idac控股公司 用于休眠辅助小区组(scg)的功率节省的方法和装置
US11343123B2 (en) * 2020-10-27 2022-05-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nsing-assisted channel esti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2673A (en) * 1997-03-21 1999-12-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channel management in a T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645208B2 (ja) * 2005-02-02 2011-03-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KR100895166B1 (ko) * 2006-04-21 2009-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품질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176287B2 (ja) * 2006-04-25 2013-04-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再生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再生方法
KR101455993B1 (ko) * 2007-03-15 2014-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KR20080092222A (ko) * 2007-04-11 2008-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8279827B2 (en) 2007-04-25 2012-10-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report in a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schem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tions therefor
EP2398272B1 (en) 2007-08-16 2013-03-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Signalling and mapping of measurement reports
EP2400684B1 (en) * 2007-12-21 2015-0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node for applying conditional CQI reporting
US8509160B2 (en) * 2008-02-11 2013-08-13 Apple Inc. Method for efficient CQI feedback
US8249004B2 (en) 2008-03-14 2012-08-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ordin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LTE DRX operations for a wireless transmit receive unit
RU2459362C1 (ru) 2008-06-04 2012-08-20 Нокиа Сименс Нетуоркс Ой Сигнализация о качестве канала для процедур постоянного/полупостоянного выделения радиоресурсов
US8509161B2 (en) 2008-08-11 2013-08-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A and SC-FDMA switching
JP5320170B2 (ja) 2009-06-05 2013-10-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端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521719A (ja) 2013-06-10
CN102783073A (zh) 2012-11-14
JP5749282B2 (ja) 2015-07-15
KR101513425B1 (ko) 2015-04-21
KR20120125559A (ko) 2012-11-15
EP2543154A1 (en) 2013-01-09
US20110216682A1 (en) 2011-09-08
JP2015080224A (ja) 2015-04-23
JP5964930B2 (ja) 2016-08-03
BR112012022174A2 (pt) 2016-10-25
WO2011109647A1 (en) 2011-09-09
EP2543154B1 (en) 2016-12-21
US8989069B2 (en) 2015-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3073B (zh) 用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US117707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SIB) acquisition for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s (WTRUs) in non-CE and coverage enhanced (CE) modes
JP7181349B2 (ja) マシンタイプ通信におけるシステム情報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CN103155668B (zh) 用于在毫微微小区与宏小区之间控制小区间干扰的装备和方法
CN105165085B (zh) 断续接收期间用于信道状态信息/探测参考码元报告的确定性用户设备行为
KR101658830B1 (ko) 저가 디바이스들에 대한 다운링크 제어 정보
CN106256159B (zh)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59775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csi‑rs的信道评估方法及其装置
CN104823422B (zh) 解码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56717B (zh)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道质量指示符信息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US106456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BMS service for low complexity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35052B (zh) 用于异构网络的演进型b节点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处理
CN109983815A (zh) 针对机器类型通信的独立传输
CN109792269A (zh) 用于确定用于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矩阵的技术
CN107615828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EP2870720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energy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CN104798400A (zh) 接收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发送信号的方法和基站
CN105981322A (zh) 经集束传输设计中的mbsfn和rs考量
CN11032490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时隙格式确定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35976A (zh) 解决冲突信号
CN10387528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收发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KR20180074696A (ko) 주기적 리던던시 체크 길이 관리
CN10613424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d2d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6549745A (zh) 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704763B (zh) 在使用载波聚合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终端发送上行链路ack/nack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