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555A - 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2555A
CN102782555A CN2012800007813A CN201280000781A CN102782555A CN 102782555 A CN102782555 A CN 102782555A CN 2012800007813 A CN2012800007813 A CN 2012800007813A CN 201280000781 A CN201280000781 A CN 201280000781A CN 102782555 A CN102782555 A CN 102782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lens
zoom lens
zoom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7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美藤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82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 G02B15/144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411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 G02B15/145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512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该变焦透镜系统的特征在于,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具有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和设置在第3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之间的孔径光阑,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使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以及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变倍,第3透镜组具有两片以上的透镜元件和一个以上的透镜元件间空气间隔,该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7.0<f1/f2<-4.0以及fT/fW>9.0,其中,f1、f2: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fT:整个系统在广角端、远摄端的焦距。

Description

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本发明尤其涉及分辨率高、具有高的变焦比但变焦时像差变动少的高性能、且薄型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以及具有该摄像装置的薄型且紧凑的照相机。
背景技术
关于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影机等具有进行光电变换的摄像元件的照相机系统,对于高分辨率的要求自然不用说,近年来,尤其对于薄型化、高的变焦比以及诸像差的补偿的要求提高,例如,提案有具有正负正或者正负负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系统,其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或者负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和后续透镜组。以下,将数码静态照相机或数码摄影机等具有进行光电变换的摄像元件的照相机简称为数码照相机。
日本特开2010-237455号公报揭示了具有所述正负正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其中,使透镜组移动进行变焦以使得与广角端相比在远摄端时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的间隔扩大,第1透镜组至少具有一片负透镜,该变焦透镜规定了该负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以及部分色散率。
日本特开2009-265652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或者正负负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其中,在变焦时,所有的透镜组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各透镜组的间隔变化,在对焦时,从像方数第二个透镜组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移动。
日本特开2009-175736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或者正负负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其中,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一边向像方描绘凸的往复轨迹一边移动,第2透镜组向像方移动,第1透镜组的从广角端到中间焦点距离为止的移动量为正。
日本特开2009-009121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其中,结合了第3透镜组以及其像方的后续透镜组的后组的合成屈光力为正,该变焦透镜规定了第1透镜组的焦距与全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的比、以及后组的合成焦距与全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的比。
日本特开2007-108398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其中,结合了第3透镜组以及其像方的后续透镜组的后组的合成屈光力为正,改变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的间隔以及第2透镜组和后组的间隔进行变焦,第2透镜组具有三片负透镜以及两片正透镜,规定了第2透镜组中的正的屈光力最强的正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以及部分色散率。
日本特开平10-111455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其中,第4透镜组具有负的屈光力,第5透镜组具有正的屈光力,在广角端的焦距比画面对角线长度短,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倍时,至少使第5透镜组向物方移动,且使得各透镜组的间隔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374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26565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9-17573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9-00912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7-10839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平10-1114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所述专利文献所揭示的变焦透镜、变焦透镜系统都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薄型化,但是在变焦时容易产生像差变动,无法兼有高的变焦比和被充分补偿的诸像差,不能满足近年的对于数码相机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辨率高、为具有高的变焦比但变焦时像差变动少的高性能、且薄型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该变焦透镜系统的摄像装置,以及具有该摄像装置的薄型且紧凑的照相机。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目的之一通过以下的变焦透镜系统达到。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
具有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和
设置在所述第3透镜组和所述第4透镜组之间的孔径光阑,
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使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以及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变倍,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两片以上的透镜元件和一个以上的透镜元件间空气间隔,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1)以及(a):
-7.0<f1/f2<-4.0···(1)
fT/fW>9.0···(a)
其中,
f1:第1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2:第2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
f:整个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
上述目的之一通过以下的摄像装置达到。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能够将物体的光学的像输出为电的图像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物体的光学的像的变焦透镜系统;和
将由该变焦透镜系统形成的光学的像转换为电的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
具有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和
设置在所述第3透镜组和所述第4透镜组之间的孔径光阑,
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使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以及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变倍,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两片以上的透镜元件和一个以上的透镜元件间空气间隔,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1)以及(a):
-7.0<f1/f2<-4.0···(1)
fT/fW>9.0···(a)
其中,
f1:第1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2:第2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
f:整个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
上述目的之一通过以下的照相机达到。即,本发明涉及一种照相机,其将物体的光学的像转换为电的图像信号,进行被转换后的图像信号的显示以及存储中的至少一方,其特征在于,
包括摄像装置,所述照相机摄像装置包括形成物体的光学的像的变焦透镜系统、和将由该变焦透镜系统形成的光学的像转换为电的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
具有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和
设置在所述第3透镜组和所述第4透镜组之间的孔径光阑,
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使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以及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变倍,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两片以上的透镜元件和一个以上的透镜元件间空气间隔,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1)以及(a):
-7.0<f1/f2<-4.0···(1)
fT/fW>9.0···(a)
其中,
f1:第1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2:第2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
f:整个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分辨率高、为具有高的变焦比但变焦时像差变动少的高性能、且薄型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该变焦透镜系统的摄像装置,以及具有该摄像装置的薄型且紧凑的照相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形态1(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透镜配置图。
图2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
图3是在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图4是表示实施形态2(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透镜配置图。
图5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
图6是在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图7是表示实施形态3(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透镜配置图。
图8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
图9是在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图10是表示实施形态4(实施例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透镜配置图。
图11是实施例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
图12是在实施例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图13是表示实施形态5(实施例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透镜配置图。
图14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
图15是在实施例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图16是实施形态6所涉及的数码静态照相机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5)
图1、4、7、10、以及13都是各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透镜配置图。
图1、4、7、10、以及13均表示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变焦透镜系统。在各图中,(a)图表示广角端的透镜结构,(b)图表示中间位置的透镜结构,(c)图表示远摄端的透镜结构。另外,广角端是最短焦距状态,其焦距fW由表示。中间位置是中间焦距状态,其焦距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061
由表示。远摄端是最长焦距状态,其焦距fT由表示。并且,在各图中,设置在(a)图与(b)图之间的折线箭头是将广角端、中间位置、远摄端各状态下的透镜组的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而得到的直线。于是,广角端与中间位置之间、中间位置与远摄端之间只是单纯地用直线连接着,与实际的各透镜组的运动不同。在各图中,被附于透镜组的箭头表示从无限远对焦状态朝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即,在图1、4、7、以及13中,表示后述的第4透镜组G4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的移动方向,在图10中,表示后述的第5透镜组G5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的移动方向。
实施形态1~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G4、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组G5。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G4。
在实施形态1~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变焦时,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以及第4透镜组G4分别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各透镜组的间隔,即第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的间隔、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的间隔、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的间隔、以及第4透镜组G4与第5透镜组G5的间隔都发生变化。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变焦时,所有的透镜组都分别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各透镜组的间隔,即第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的间隔、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的间隔、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的间隔、以及第4透镜组G4与第5透镜组G5的间隔都发生变化。在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变焦时,所有的透镜组都分别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各透镜组的间隔,即第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的间隔、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的间隔、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的间隔都发生变化。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通过将各个透镜组设置为所希望的光焦度配置,能够保持高的光学性能,且能够实现透镜系统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图1、4、7、10、以及13中,被附加在特定面的星号*表示该面是非球面。并且,在各图中,被附加于各透镜组的符号的记号(+)及记号(-)对应于各透镜组的光焦度的符号。在各图中,位于最右侧的直线表示像面S的位置,在该像面S的物方、即在图1、4、7、10中像面S与第5透镜组G5的最靠近像方的透镜面之间,在图13中像面S与第4透镜组G4的最靠近像方的透镜面之间,设置有与光学低通滤波器、摄像元件的面板等等价的平行平板P。
如图1所示,在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1透镜组G1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元件L1、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2透镜元件L2和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3透镜元件L3。其中,第1透镜元件L1与第2透镜元件L2接合,关于后述的对应数值实施例的面数据,这些第1透镜元件L1与第2透镜元件L2之间的粘着剂层被赋予面编号2。
在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2透镜组G2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4透镜元件L4、凸面朝向像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5透镜元件L5和双凸形状的第六透镜元件L6。其中,第4透镜元件L4的两面为非球面。
在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G3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双凸形状的第7透镜元件L7、双凸形状的第8透镜元件L8、双凹形状的第9透镜元件L9和双凸形状的第10透镜元件L10。其中,第8透镜元件L8与第9透镜元件L9接合,在后述的对应数值实施例的面数据中,这些第8透镜元件L8与第9透镜元件L9之间的粘着剂层被赋予面编号16。又,第7透镜元件L7的两面为非球面。
在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4透镜组G4仅由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11透镜元件L11构成。
在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5透镜组G5仅由双凸形状的第12透镜元件L12构成。该第12透镜元件L12的两面为非球面。
另外,在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设有孔径光阑A。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该孔径光阑A与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在光轴上向物方移动。
在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像面S的物方、即像面S与第12透镜元件L12之间设有平行平板P。
在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摄像时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与第4透镜组G4向物方大致单调移动,第2透镜组G2描着朝向像方描凸出的轨迹地向像方移动,第3透镜组G3向物方单调移动,第5透镜组G5相对于像面S而固定。即,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以及第4透镜组G4分别沿着光轴移动,以使得第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之间的间隔增大,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减小,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变化,第4透镜组G4与第5透镜组G5之间的间隔增大。
进一步,在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至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时,第4透镜组G4沿着光轴向像方移动。
如图4所示,在实施形态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1透镜组G1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元件L1、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2透镜元件L2和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3透镜元件L3。其中,第1透镜元件L1与第2透镜元件L2接合,在后述的对应数值实施例的面数据中,这些第1透镜元件L1与第2透镜元件L2之间的粘着剂层被赋予面编号2。
在实施形态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2透镜组G2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4透镜元件L4、双凹形状的第5透镜元件L5和双凸形状的第六透镜元件L6。其中,第4透镜元件L4的两面为非球面。
在实施形态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G3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双凸形状的第7透镜元件L7、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8透镜元件L8、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9透镜元件L9和双凸形状的第10透镜元件L10。其中,第8透镜元件L8与第9透镜元件L9接合,在后述的对应数值实施例的面数据中,这些第8透镜元件L8与第9透镜元件L9之间的粘着剂层被赋予面编号16。又,第7透镜元件L7的两面为非球面。
在实施形态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4透镜组G4仅由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11透镜元件L11构成。
在实施形态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5透镜组G5仅由双凸形状的第12透镜元件L12构成。该第12透镜元件L12的两面为非球面。
另外,在实施形态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设有孔径光阑A。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该孔径光阑A与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在光轴上向物方移动。
在实施形态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像面S的物方、即像面S与第12透镜元件L12之间设有平行平板P。
在实施形态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摄像时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描着朝向像方描凸出的轨迹地向物方移动,第2透镜组G2描着朝向像方描凸出的轨迹地向像方移动,第3透镜组G3向物方大致单调移动,第4透镜组G4向物方单调移动,第5透镜组G5相对于像面S而固定。即,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以及第4透镜组G4分别沿着光轴移动,以使得第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之间的间隔增大,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减小,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变化,第4透镜组G4与第5透镜组G5之间的间隔增大。
进一步,在实施形态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至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时,第4透镜组G4沿着光轴向像方移动。
如图7所示,在实施形态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1透镜组G1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元件L1、双凸形状的第2透镜元件L2和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3透镜元件L3。其中,第1透镜元件L1与第2透镜元件L2接合,在后述的对应数值实施例的面数据中,这些第1透镜元件L1与第2透镜元件L2之间的粘着剂层被赋予面编号2。
在实施形态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2透镜组G2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4透镜元件L4、凸面朝向像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5透镜元件L5和双凸形状的第六透镜元件L6。其中,第4透镜元件L4的两面为非球面。
在实施形态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G3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双凸形状的第7透镜元件L7、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8透镜元件L8、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9透镜元件L9和双凸形状的第10透镜元件L10。其中,第8透镜元件L8与第9透镜元件L9接合,在后述的对应数值实施例的面数据中,这些第8透镜元件L8与第9透镜元件L9之间的粘着剂层被赋予面编号16。又,第7透镜元件L7的两面为非球面。
在实施形态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4透镜组G4仅由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11透镜元件L11构成。
在实施形态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5透镜组G5仅由双凸形状的第12透镜元件L12构成。该第12透镜元件L12的两面为非球面。
另外,在实施形态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设有孔径光阑A。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该孔径光阑A与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在光轴上向物方移动。
在实施形态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像面S的物方、即像面S与第12透镜元件L12之间设有平行平板P。
在实施形态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大致单调地向物方移动,第2透镜组G2描着朝向像方描凸出的轨迹地向像方移动,第3透镜组G3向物方单调移动,第4透镜组G4描着朝向像方描凸出的轨迹地向物方移动,第5透镜组G5相对于像面S而固定。即,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以及第4透镜组G4分别沿着光轴移动,以使得第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之间的间隔增大,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减小,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变化,第4透镜组G4与第5透镜组G5之间的间隔增大。
进一步,在实施形态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至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时,第4透镜组G4沿着光轴向像方移动。
如图10所示,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1透镜组G1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元件L1、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3透镜元件的第2透镜元件L2和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3透镜元件L3。其中,第1透镜元件L1与第2透镜元件L2接合,在后述的对应数值实施例的面数据中,这些第1透镜元件L1与第2透镜元件L2之间的粘着剂层被赋予面编号2。
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2透镜组G2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4透镜元件L4、双凹形状的第5透镜元件L5和双凸形状的第六透镜元件L6。其中,第4透镜元件L4的两面为非球面,第5透镜元件L5的物方表面为非球面。
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G3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双凸形状的第7透镜元件L7、双凸形状的第8透镜元件L8、和双凹形状的第9透镜元件L9。其中,第8透镜元件L8与第9透镜元件L9接合,在后述的对应数值实施例的面数据中,这些第8透镜元件L8与第9透镜元件L9之间的粘着剂层被赋予面编号16。又,第7透镜元件L7的两面为非球面,第9透镜元件L9的像方表面为非球面。
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4透镜组G4仅由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10透镜元件L10构成。该第10透镜元件L10的物方表面为非球面。
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5透镜组G5仅由双凸形状的第11透镜元件L11构成。该第11透镜元件L11的两面为非球面。
另外,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设有孔径光阑A。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该孔径光阑A与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在光轴上向物方移动。
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像面S的物方、即像面S与第11透镜元件L11之间设有平行平板P。
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以及第3透镜组G3大致单调地向物方移动,第2透镜组G2以及第5透镜组G5大致单调地向像方移动,第4透镜组G4稍微向物方移动。即,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第4透镜组G4以及第5透镜组G5分别沿着光轴移动,以使得第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之间的间隔增大,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减小,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增大,第4透镜组G4与第5透镜组G5之间的间隔变化。
进一步,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至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时,第5透镜组G5沿着光轴向物方移动。
如图13所示,在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1透镜组G1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元件L1、双凸形状的第2透镜元件L2和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3透镜元件L3。其中,第1透镜元件L1与第2透镜元件L2接合,在后述的对应数值实施例的面数据中,这些第1透镜元件L1与第2透镜元件L2之间的粘着剂层被赋予面编号2。
在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2透镜组G2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4透镜元件L4、双凹形状的第5透镜元件L5和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6透镜元件L6。
在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G3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双凸形状的第7透镜元件L7、双凸形状的第8透镜元件L8、和双凹形状的第9透镜元件L9。其中,第8透镜元件L8与第9透镜元件L9接合,在后述的对应数值实施例的面数据中,这些第8透镜元件L8与第9透镜元件L9之间的粘着剂层被赋予面编号16。又,第8透镜元件L8的物方表面为非球面。
在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4透镜组G4仅由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10透镜元件L10构成。该第10透镜元件L10的两面为非球面。
另外,在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设有孔径光阑A。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该孔径光阑A与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在光轴上向物方移动。
在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像面S的物方、即像面S与第10透镜元件L10之间设有平行平板P。
在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以及第3透镜组G3大致单调向物方移动,第2透镜组G2大致单调向像方移动,第4透镜组G4描着朝向物方描凸出的轨迹地向像方移动。即,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以及第4透镜组G4分别沿着光轴移动,以使得第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之间的间隔增大,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减小,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变化。
进一步,在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至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时,第4透镜组G4沿着光轴向物方移动。
在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第3透镜组G3与第4透镜组G4之间设有孔径光阑A,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该孔径光阑A与第3透镜组G3一体地沿光轴移动,因此,能够维持高的光学性能,且能够实现透镜系统整体的小型化。
又,在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3透镜组具有两片以上的透镜元件和一个以上的透镜元件间空气间隔,因此能够良好地补偿诸像差,能够维持高的光学性能,且能够在具有高变焦比的同时实现透镜系统整体的小型化。
在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4透镜组G4由1片透镜元件构成,因此使得透镜系统整体的小型化成为可能。又,在实施形态1~3以及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至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时,迅速的对焦变得容易。
在实施形态1~4所涉及的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第5透镜组G5由1片透镜元件构成,因此使得透镜系统整体的小型化成为可能。又,在实施形态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至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时,迅速的对焦变得容易。
在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至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时,第4透镜组G4或者第5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因此即使在近物对焦状态下也能够保持高的光学性能。
另外,实施形态1~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是5组透镜组的结构,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是4组透镜组的结构,但只要是4组透镜组以上,构成透镜系统的透镜组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定。又,第4透镜组G4以及位于该第4透镜组G4的像方的透镜组的光焦度没有特别限定。
在实施形态1~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通过使第1透镜组G1至第5透镜组G5中的任意透镜组、或者各透镜组的一部分的子透镜组向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在实施形态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通过使第1透镜组G1至第4透镜组G4中的任意透镜组、或者各透镜组的一部分的子透镜组向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能够对因整个系统的振动而导致的像点移动进行补偿,也就是能够对起因于手抖动、振动等的像模糊进行光学补偿。
在对因整个系统的振动而导致的像点移动进行补偿时,例如,通过使第3透镜组G3向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不仅能够抑制变焦透镜系统整体的大型化,使其结构紧凑,而且能够在维持偏心彗形像差或偏心像散小的优良成像特性的情况下来进行像模糊的补偿。
此外,所述各透镜组的一部分的子透镜组是指,1个透镜组由多个透镜元件构成的情况下,该多个透镜元件中的任意1个透镜元件或相邻的多个透镜元件。
以下,对例如如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那样的变焦透镜系统满足的优选条件进行说明。此外,对各个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规定了多个优选条件,能够满足所有这些多个条件的变焦透镜系统的结构是最理想的。但是,也可以通过满足个别的条件来实现具有与之相应的效果的变焦透镜系统。
例如如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那样,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具有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和设置在第3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之间的孔径光阑,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使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以及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变倍,第3透镜组具有两片以上的透镜元件和一个以上的透镜元件间空气间隔,如上这样的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1)以及(a)。以下,将这样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透镜结构称为实施形态的基本结构。
-7.0<f1/f2<-4.0···(1)
fT/fW>9.0···(a)
其中,
f1:第1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2:第2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
f:整个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
所述条件(a)是用于规定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与整个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之比的条件。具有基本结构的变焦透镜系统由于满足该条件(a),因此具有高变焦比,能够确保高倍率。
所述条件(1)是用于规定第1透镜组的焦距与第2透镜组的焦距之比的条件。低于条件(1)的下限的话,第2透镜组的焦距变得过小,变倍时的像差变动变大,难以进行诸像差的补偿。又,第1透镜组的焦距变得过大,为了确保高倍率所需要的第1透镜组的移动量变得过大,难以提供紧凑的透镜镜筒、摄像装置、照相机。超过条件(1)的上限的话,第1透镜组的焦距变得过小,变倍时的像差变动变大,难以进行诸像差的补偿,且由于第1透镜组的直径也变大,故难以提供紧凑的的透镜镜筒、摄像装置、照相机。又,相对于第1透镜组的倾斜的误差灵敏度也过高,存在光学系统组装困难的情形。
另外,所述条件(1)最好在以下的条件(a)’下满足。
fT/fw>13.0            …(a)’
例如如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具有基本结构的变焦透镜系统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2)。
0.5<|f1/f4|<4.2    …(2)
其中,
f1:第1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4:第4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所述条件(2)是用于规定第1透镜组的焦距与第4透镜组的焦距之比的条件。又,低于条件(2)的下限的话,第4透镜组的焦距变得过大,第4透镜组的移动量变得过大,难以提供紧凑的透镜镜筒、摄像装置、照相机。又,第1透镜组的焦距变得过小,变倍时的像差变动变大,难以进行诸像差的补偿,且由于第1透镜组的直径也变大,故难以提供紧凑的透镜镜筒、摄像装置、照相机。又,相对于第1透镜组的倾斜的误差灵敏度也过高,存在光学系统组装困难的情形。超过条件(2)的上限的话,第1透镜组的焦距变得过大,为了确保高倍率所需要的第1透镜组的移动量变得过大,难以提供紧凑的透镜镜筒、摄像装置、照相机。
另外,通过进一步满足以下的条件(2)’以及(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进一步得到所述效果。
1.5<|f1/f1|···(2)’
|f1/f4|<3.0···(2)”
又,所述条件(2)、(2)’以及(2)”最好在所述条件(a)’下满足。
例如如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具有基本结构的变焦透镜系统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3)。
0.8<L1/f1<1.4···(3)
其中,
LT:在远摄端的透镜全长(从第1透镜组的最靠近物体的物方面至像面的距离),
f:整个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
所述条件(3)是用于规定在远摄端的透镜全长与整个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之比的条件。低于条件(3)的下限的话,在远摄端的透镜全长变得过短,各透镜组的焦距变得过小,变倍时的像差变动变大,难以进行诸像差的补偿。超过条件(3)的上限的话,在远摄端的透镜全长变得过短,难以提供紧凑的透镜镜筒、摄像装置、照相机。
另外,通过进一步满足以下的条件(3)’以及(3)”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进一步得到所述效果。
0.9<LT/fT  ···(3)’
LT/fT<1.2···(3)”
又,所述条件(3)、(3)’以及(3)”最好在所述条件(a)’下满足。
构成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个透镜组仅由通过折射来使入射光线偏转的折射型透镜元件,即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之间的界面上进行偏转的类型的透镜元件来构成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通过衍射来使入射光线偏转的衍射型透镜元件,或通过组合衍射作用和折射作用来使入射光线偏转的折射衍射混合型透镜元件,或通过介质内的折射率分布来使入射光线偏转的折射率分布型透镜元件等来构成各个透镜组。特别是在折射衍射混合型透镜元件中,若在折射率不同的介质的界面形成衍射结构,则能够改善衍射效率的波长依赖性,因此是优选的。
此外,各个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是在像面S的物方,即在实施形态1~4中的像面S与第5透镜组G5的最靠近像的像方的透镜面之间,在实施形态5中的像面S与第4透镜组G4的最靠近像的像方的透镜面之间,配置等价于光学低通滤波器或摄像元件的面板等的平行平板P的结构,作为该低通滤波器,可以使用以规定的结晶轴方向经过了调整的水晶等为材料的双折射型低通滤波器,或者,通过衍射效果来实现所需的光学遮蔽频率特性的相位型低通滤波器等。
(实施形态6)
图16是实施形态6所涉及的数码静态照相机的概略结构图。图16中,数码静止照相机具备:包括变焦透镜系统1和作为CCD的摄像元件2的拍摄装置、液晶显示器3、壳体4。变焦透镜系统1用的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图16中,变焦透镜系统1具备: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孔径光阑A、第4透镜组G4、第5透镜组G5。变焦透镜系统1配置于壳体4的前侧,摄像元件2配置于变焦透镜系统1的后侧。液晶显示器3配置于壳体4的后侧,变焦透镜系统1所形成的被摄体的光学的像形成于像面S。
镜筒包括:主镜筒5、移动镜筒6和圆筒凸轮7。使圆筒凸轮7旋转时,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孔径光阑A、第4透镜组G4以及第5透镜组G5移动至以摄像元件2为基准的规定的位置,能够进行从广角端至远摄端的变焦。第4透镜组G4能够通过焦点调整用电动机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这样,数码静止照相机通过使用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能够提供一种分辨率及像面弯曲的补偿能力高、不使用时的透镜全长短且小型的数码静止照相机。此外,图16所示的数码静止照相机也可以应用实施形态2~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来取代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又,图16所示的数码静止照相机的光学系统也可以应用到以动态图像为对象的数码摄像机。该情况下,不仅能够拍摄静止图像,而且还能够拍摄分辨率高的动态图像。
此外,本实施形态6所涉及的数码静止照相机中,示出的变焦透镜系统1是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这些变焦透镜系统不需要使用所有的变焦域。即,也可以根据期望的变焦域,来相应地取出光学性能得到保证的范围,从而作为倍率比实施形态1~5所说明的变焦透镜系统低的低倍率变焦透镜系统来使用。
进一步,在实施形态6中示出了将变焦透镜系统适用于所谓的可收缩结构的镜筒中的实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第1透镜组G1内等的任意的位置配置具有内部反射面的棱镜或表面反射镜,将变焦透镜系统适用于所谓的弯曲结构的镜筒。进一步,在实施形态6中,也可以将变焦透镜系统适用于使第2透镜组G2整体、第3透镜组G3整体、第2透镜组G2或者第3透镜组G3的一部分等的构成变焦透镜系统的一部分的透镜组在收缩时从光轴上避让的所谓的滑动(スライディング)镜筒中。
又,也可以将由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所构成的摄像装置应用到智能手机等便携信息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ce)、监控系统中的监控照相机、Web照相机、车载照相机等。
以下,对具体实施实施方式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各数值实施例中,表中的长度单位均为“mm”,视角单位均为“°”。又,在各数值实施例中,r是曲率半径,d是面间隔,nd是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d是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又,在各数值实施例中,标注有星号*的面是非球面,非球面形状用下面的式子来定义。
[数1]
Z = h 2 / r 1 + 1 - ( 1 + κ ) ( h / r ) 2 + A 4 h 4 + A 6 h 6 + A 8 h 8 + A 10 h 10 + A 12 h 12 + A 14 h 14
其中,к是圆锥常数,A4、A6、A8、A10、A12、以及A14分别是4次、6次、8次、10次、12次、以及14次的非球面系数。
图2、5、8、11、以及14是各个数值实施例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纵向像差图。
在各纵向像差图中,(a)图表示广角端,(b)图表示中间位置,(c)图表示远摄端的各个像差。各个纵向像差图从左依次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在各个图中,球面像差以SA(mm)表示,像散以AST(mm)表示、畸变像差以DIS(%)表示。在球面像差图中,纵轴表示F值,实线是波长587.56nm的d线的特性,短虚线是波长486.13nm的F线的特性,长虚线是波长656.28nm的C线的特性。在像散图中,纵轴表示像高,实线是弧矢平面的特性,虚线是子午平面的特性。在畸变像差图中,纵轴表示像高。另外,在各图中,F值用F表示,像高用H表示,弧矢像面用s表示,子午平面用m表示。
又,图3、6、9、12、以及15分别是各个数值实施例1~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在远摄端的横向像差图。
在各个横向像差图中,上段3个像差图对应于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的基本状态,下段3个像差图对应于使第3透镜组G3整体向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规定量后的、在远摄端的像模糊补偿状态。基本状态的各个横向像差图中,上段对应于最大像高的70%像点的横向像差,中段对应于轴上像点的横向像差,下段对应于最大像高的-70%像点的横向像差。像模糊补偿状态的各个横向像差图中,上段对应于最大像高的70%像点的横向像差,中段对应于轴上像点的横向像差,下段对应于最大像高的-70%像点的横向像差。在各个横向像差图中,横轴表示瞳面上的距主光线的距离,实线是d线特性,短虚线是F线特性,长虚线是C线特性。另外,在各横向像差图中,使子午平面为包含第1透镜组G1的光轴和第3透镜组G3的光轴的平面。另外,关于各数值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系统,在远摄端的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第3透镜组G3的朝向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的移动量如下所示。
  数值实施例1   0.094mm
  数值实施例2   0.082mm
  数值实施例3   0.105mm
  数值实施例4   0.125mm
  数值实施例5   0.197mm
在拍摄距离为∞的远摄端时,变焦透镜系统仅倾斜0.3°的情况下的像偏心量等于第3透镜组G3整体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仅平移上述各值时的像偏心量。
从各个横向像差图可以得知,轴上像点的横向像差的对称性良好。此外,在基本状态下比较+70%像点的横向像差与-70%像点的横向像差时,它们的弯曲度都小,且像差曲线的倾斜度几乎相等,由此可知偏心彗形像差、偏心像散小。这意味着即使在像模糊补偿状态下也能够获得充分的成像性能。此外,在变焦系统的像模糊补偿角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变焦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变短,像模糊补偿所需的平移量减少。因此,在任何变焦位置,对于角度是到0.3°为止的像模糊补偿角,都能够在不降低成像特性的情况下进行充分的像模糊补偿。
(数值实施例1)
数值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系统对应于图1所示的实施形态1。在表1中示出数值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面数据,在表2中示出非球面数据,在表3中示出各种数据。
表1面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191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01
表2(非球面数据)
第7面
K=0.00000E+00,A4=-5.63481E-04,A6=3.11555E-05,A8=-8.17750E-07
A10=8.06105E-09,A12=0.00000E+00
第8面
K=0.00000E+00,A4=-8.76674E-04,A6=-1.12420E-05,A8=2.70324E-06
A10=-1.33807E-07,A12=0.00000E+00
第13面
K=0.00000E+00,A4=-7.29201E-04,A6=-1.17969E-05,A8=-6.10823E-06
A10=6.74583E-07,A12=-4.48240E-08
第14面
K=0.00000E+00,A4=8.59168E-05,A6=-2.47587E-05,A8=-1.87567E-06
A10=1.46231E-07,A12=-2.05601E-08
第24面
K=0.00000E+00,A4=-6.47588E-04,A6=8.67198E-05,A8=-5.62682E-06
A10=1.93110E-07,A12=-4.72323E-09
第25面
K=0.00000E+00,A4=-7.33472E-04,A6=3.89493E-05,A8=-1.04425E-06
A10=-4.32516E-08,A12=0.00000E+00
表3(各种数据)
单透镜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31
变焦透镜组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32
变焦透镜组倍率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33
(数值实施例2)
数值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系统对应于图4所示的实施形态2。在表4中示出数值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面数据,在表5中示出非球面数据,在表6中示出各种数据。
表4面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51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61
表5(非球面数据)
第7面
K=0.00000E+00,A4=-6.82260E-04,A6=3.42662E-05,A8=-7.06863E-07
A10=5.24073E-09,A12=0.00000E+00
第8面
K=0.00000E+00,A4=-8.55257E-04,A6=-2.08462E-06,A8=2.57595E-06
A10=-7.86710E-08,A12=0.00000E+00
第13面
K=0.00000E+00,A4=-7.38915E-04,A6=6.12372E-06,A8=-7.45037E-06
A10=7.92758E-07,A12=-5.22500E-08
第14面
K=0.00000E+00,A4=1.71678E-04,A6=7.80329E-06,A8=-4.99088E-06
A10=3.22395E-07,A12=-2.42946E-08
第24面
K=0.00000E+00,A4=-4.14254E-04,A6=1.04417E-04,A8=-5.96937E-06
A10=1.47200E-07,A12=-3.27839E-09
第25面
K=0.00000E+00,A4=-8.50740E-04,A6=9.56957E-05,A8=-5.15879E-06
A10=3.50417E-08,A12=0.00000E+00
表6(各种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81
单透镜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82
变焦透镜组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83
变焦透镜组倍率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92
(数值实施例3)
数值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系统对应于图7所示的实施形态3。在表7中示出数值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面数据,在表8中示出非球面数据,在表9中示出各种数据。
表7面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293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01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11
表8(非球面数据)
第7面
K=0.00000E+00,A4=-7.15790E-04,A6=3.34579E-05,A8=-6.64896E-07
A10=4.88846E-09,A12=0.00000E+00
第8面
K=0.00000E+00,A4=-9.90606E-04,A6=-3.67284E-06,A8=1.95498E-06
A10=-6.58573E-08,A12=0.00000E+00
第13面
K=0.00000E+00,A4=-6.16082E-04,A6=-3.68104E-07,A8=-5.75983E-06
A10=5.43157E-07,A12=-2.72234E-08
第14面
K=0.00000E+00,A4=1.78340E-05,A6=-3.72044E-06,A8=-4.60879E-06
A10=4.06332E-07,A12=-2.11784E-08
第24面
K=0.00000E+00,A4=-1.08567E-03,A6=1.14745E-04,A8=-6.05001E-06
A10=1.55891E-07,A12=-2.89195E-09
第25面
K=0.00000E+00,A4=-1.36541E-03,A6=1.09701E-04,A8=-4.19438E-06
A10=2.41875E-08,A12=0.00000E+00
表9(各种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21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31
单透镜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32
变焦透镜组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33
变焦透镜组倍率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41
(数值实施例4)
数值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系统对应于图10所示的实施形态4。在表10中示出数值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面数据,在表11中示出非球面数据,在表12中示出各种数据。
表10面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42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61
表11(非球面数据)
第7面
K=0.00000E+00,A4=-8.94401E-04,A6=6.21567E-05,A8=-1.98151E-06
A10=2.99161E-08,A12=-1.77821E-10,A14=0.00000E+00
第8面
K=0.00000E+00,A4=-1.06030E-03,A6=2.36965E-05,A8=1.64213E-06
A10=-5.56501E-08,A12=-1.14121E-09,A14=0.00000E+00
第9面
K=0.00000E+00,A4=5.29698E-05,A6=-3.68820E-06,A8=3.32156E-07
A10=-6.16745E-09,A12=0.00000E+00,A14=0.00000E+00
第13面
K=0.00000E+00,A4=-7.42045E-04,A6=-9.81495E-06,A8=-1.14627E-05
A10=2.41648E-06,A12=-2.74102E-07,A14=1.22994E-08
第14面
K=0.00000E+00,A4=6.07823E-04,A6=-6.47865E-05,A8=4.56339E-06
A10=-2.28093E-07,A12=-1.28148E-08,A14=3.13084E-09
第18面
K=0.00000E+00,A4=1.90160E-04,A6=8.06372E-05,A8=5.02360E-06
A10=-1.29991E-06,A12=0.00000E+00,A14=0.00000E+00
第20面
K=0.00000E+00,A4=-3.85673E-04,A6=1.93928E-05,A8=-8.23950E-07
A10=4.98393E-09,A12=0.00000E+00,A14=0.00000E+00
第22面
K=0.00000E+00,A4=1.33733E-03,A6=-8.40850E-05,A8=5.21020E-06
A10=-1.89946E-07,A12=2.92945E-09,A14=0.00000E+00
第23面
K=0.00000E+00,A4=1.25012E-03,A6=-9.34022E-05,A8=5.55813E-06
A10=-2.00544E-07,A12=3.06426E-09,A14=0.00000E+00
表12(各种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71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81
单透镜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82
变焦透镜组数据
变焦透镜组倍率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91
(数值实施例5)
数值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系统对应于图13所示的实施形态5。在表13中示出数值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面数据,在表14中示出非球面数据,在表15中示出各种数据。
表13面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392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401
表14(非球面数据)
第15面
K=0.00000E+00,A4=-7.18404E-04,A6=-2.38605E-05,A8=-8.22730E-07
A10=0.00000E+00
第20面
K=0.00000E+00,A4=-1.44429E-04,A6=3.93254E-06,A8=3.07661E-07
A10=-1.38658E-08
第21面
K=0.00000E+00,A4=-1.01717E-04,A6=2.13630E-06,A8=4.46802E-07
A10=-1.80129E-08
表15(各种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412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421
单透镜数据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422
变焦透镜组数据
变焦透镜组倍率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432
下表16示出各个数值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各条件的对应值。
表16(条件的对应值)
[表1]
Figure BDA00002070823700433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适用于如下数字输入装置: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便携信息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监视系统中的监视照相机、Web照相机、车载照相机等,特别适用于数码相机等要求高画质的摄影光学系统。
附图标记说明
G1    第1透镜组
G2    第2透镜组
G3    第3透镜组
G4    第4透镜组
G5    第5透镜组
L1    第1透镜元件
L2    第2透镜元件
L3    第3透镜元件
L4    第4透镜元件
L5    第5透镜元件
L6    第6透镜元件
L7    第7透镜元件
L8    第8透镜元件
L9    第9透镜元件
L10   第10透镜元件
L11   第11透镜元件
L12   第12透镜元件
A     孔径光阑
P     平行平板
S     像面
1     变焦透镜系统
2     摄像元件
3     液晶显示器
4     壳体
5     主镜筒
6     移动镜筒
7     圆筒凸轮。

Claims (12)

1.一种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
具有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和
设置在所述第3透镜组和所述第4透镜组之间的孔径光阑,
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使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以及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变倍,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两片以上的透镜元件和一个以上的透镜元件间空气间隔,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1)以及(a):
-7.0<f1/f2<-4.0···(1)
fT/fW>9.0···(a)
其中,
f1:第1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2:第2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
f:整个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孔径光阑与第3透镜组一体地沿光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2):
0.5<|f1/f4|<4.2    …(2)
其中,
f1:第1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4:第4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3):
0.8<L1/f1<1.4···(3)
其中,
LT:在远摄端的透镜全长,即从第1透镜组的最靠近物体的物方表面至像面的距离,
f:整个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4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4透镜组由1个透镜元件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4透镜组的像方具有第5透镜组,所述第5透镜组具有光焦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5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5透镜组由1个透镜元件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至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时,第4透镜组或者第5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
11.一种摄像装置,其能够将物体的光学的像输出为电的图像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物体的光学的像的变焦透镜系统;和
将由该变焦透镜系统形成的光学的像转换为电的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
12.一种照相机,其将物体的光学的像转换为电的图像信号,进行被转换了的图像信号的显示以及存储的至少一方,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形成物体的光学的像的变焦透镜系统、和将由该变焦透镜系统形成的光学的像转换为电的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
CN2012800007813A 2011-01-24 2012-01-06 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Pending CN1027825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2344 2011-01-24
JP2011-012344 2011-01-24
PCT/JP2012/000065 WO2012101959A1 (ja) 2011-01-24 2012-01-06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2555A true CN102782555A (zh) 2012-11-14

Family

ID=46580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7813A Pending CN102782555A (zh) 2011-01-24 2012-01-06 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42446B2 (zh)
JP (1) JPWO2012101959A1 (zh)
CN (1) CN102782555A (zh)
WO (1) WO20121019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4692A (zh) * 2019-01-23 2020-07-31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摄像装置和透镜装置
CN114779454A (zh) * 2017-09-11 2022-07-22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2101959A1 (ja) * 2011-01-24 2014-06-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JP6004820B2 (ja) * 2012-08-08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4620153B (zh) * 2012-09-14 2017-03-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KR101932722B1 (ko) * 2012-09-14 2018-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CN107390353A (zh) * 2012-10-23 2017-11-24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
JP6050653B2 (ja) 2012-10-30 2016-12-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6136588B2 (ja) * 2013-05-31 2017-05-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6566661B2 (ja) * 2015-03-05 2019-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WO2017099243A1 (ja) 2015-12-09 2017-06-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光学機器及びズーム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10012822B2 (en) * 2016-02-18 2018-07-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interchangeable lens device and camera system with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with zoom lens system
JP6576381B2 (ja) * 2017-03-03 2019-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0601A (ja) * 1996-09-12 1998-04-10 Nikon Corp 防振機能を備えたズームレンズ
JPH10111455A (ja) * 1996-10-07 1998-04-28 Nikon Corp 防振機能を備えたズームレンズ
US20010046383A1 (en) * 2000-04-07 2001-11-29 Hitoshi Hagimori Taking lens device
JP2004117826A (ja) * 2002-09-26 2004-04-15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US20060098301A1 (en) * 2004-11-09 2006-05-11 Toru Miyajima Zoom lens and imag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it
JP2007108398A (ja) * 2005-10-13 2007-04-26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20080297913A1 (en) * 2007-05-30 2008-12-04 Hoya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JP2009175736A (ja) * 2009-01-19 2009-08-06 Olympus Corp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01592774A (zh) * 2008-05-30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1950068A (zh) * 2009-07-09 2011-01-19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光学系统、配备有该系统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光学系统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8823B2 (ja) * 2004-11-09 2011-04-27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US8068281B2 (en) * 2008-04-02 2011-11-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US8238039B2 (en) * 2008-05-11 2012-08-07 Nikon Corporation Variable power optical system, optical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variable power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riable power optical system
JP5419519B2 (ja) 2009-03-31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2103252B (zh) * 2009-12-17 2014-10-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
WO2012101958A1 (ja) * 2011-01-24 2012-08-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JPWO2012101959A1 (ja) * 2011-01-24 2014-06-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0601A (ja) * 1996-09-12 1998-04-10 Nikon Corp 防振機能を備えたズームレンズ
JPH10111455A (ja) * 1996-10-07 1998-04-28 Nikon Corp 防振機能を備えたズームレンズ
US20010046383A1 (en) * 2000-04-07 2001-11-29 Hitoshi Hagimori Taking lens device
JP2004117826A (ja) * 2002-09-26 2004-04-15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US20060098301A1 (en) * 2004-11-09 2006-05-11 Toru Miyajima Zoom lens and imag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it
JP2007108398A (ja) * 2005-10-13 2007-04-26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20080297913A1 (en) * 2007-05-30 2008-12-04 Hoya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CN101592774A (zh) * 2008-05-30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JP2009175736A (ja) * 2009-01-19 2009-08-06 Olympus Corp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01950068A (zh) * 2009-07-09 2011-01-19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光学系统、配备有该系统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光学系统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454A (zh) * 2017-09-11 2022-07-22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装置
CN114779454B (zh) * 2017-09-11 2024-04-16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装置
CN111474692A (zh) * 2019-01-23 2020-07-31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摄像装置和透镜装置
US11493742B2 (en) 2019-01-23 2022-1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lens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27272A1 (en) 2012-12-27
US8542446B2 (en) 2013-09-24
WO2012101959A1 (ja) 2012-08-02
JPWO2012101959A1 (ja) 2014-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6281B (zh) 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CN103038687B (zh) 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CN102782555A (zh) 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US20110261250A1 (en) Zoom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CN102193173B (zh) 变焦透镜系统、可换镜头装置及照相机系统
US20120229693A1 (en) Zoom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CN102193172A (zh) 变焦透镜系统、可换镜头装置及照相机系统
CN104937472A (zh) 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US20120229692A1 (en) Zoom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US8675100B2 (en) Zoom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CN102576146A (zh) 变焦透镜系统、拍摄装置及照相机
CN104755987A (zh) 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CN103038688B (zh) 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US20120229902A1 (en) Zoom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CN102763019A (zh) 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CN102782556A (zh) 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US20120229903A1 (en) Zoom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CN103314323B (zh) 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JP2011064933A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US9500840B2 (en) Zoom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CN104204895A (zh) 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JP2012150432A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02472887A (zh) 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及相机系统
JP2010160334A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02472885A (zh) 变焦透镜系统、拍摄装置及照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