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5257B - 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5257B
CN102775257B CN201210237289.XA CN201210237289A CN102775257B CN 102775257 B CN102775257 B CN 102775257B CN 201210237289 A CN201210237289 A CN 201210237289A CN 102775257 B CN102775257 B CN 102775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ire connection
permanent seat
utmost point
connection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72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5257A (zh
Inventor
张成君
姜兆新
张新河
王鹏
侯少军
李冠良
段红
朱全环
高飞
赵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XUEFE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XUEFE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XUEFE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XUEFE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372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5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5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5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5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5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雷管激光编码用装夹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分布有能够固定电子雷管管壳的管壳卡槽和能够固定电子雷管接线夹的接线夹凹槽,接线夹凹槽底部安装有能够与电子雷管接线夹的第一极卡线钉下端和第二极卡线钉下端分别相接触的第一极触头装置和第二极触头装置,位于接线夹凹槽之外的固定座上固定有第一极外触头和第二极外触头。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能够同时固定多个电子雷管管壳和接线夹,适用于电子雷管生产线对管壳和接线夹的编码,以及将数据写入电子雷管芯片的需要,具有管壳和接线夹分布紧凑、触点及导线布置合理、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操作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雷管激光编码用装夹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民用爆破领域开始使用电子雷管,电子雷管的后部有雷管芯片和尾线,雷管芯片和尾线通过快速接线夹固定连接在一起,相比传统雷管的编码只需在雷管壳表面打上一串数字代码,电子雷管不仅需要在管壳上打上数字代码,还要在快速接线夹上打上二维码,编码完成后还需将数据写入雷管芯片。因此,现有使用的电子雷管激光编码用装夹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固定雷管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在快速接线夹上打二维码及将数据写入雷管芯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雷管编码用装夹装置存在的固定雷管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在快速接线夹上打二维码及将数据写入雷管芯片的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分布有能够固定电子雷管管壳的管壳卡槽和能够固定电子雷管接线夹的接线夹凹槽,接线夹凹槽底部安装有能够与电子雷管接线夹的第一极卡线钉下端和第二极卡线钉下端分别相接触的第一极触头装置和第二极触头装置,位于接线夹凹槽之外的固定座上固定有第一极外触头和第二极外触头,第一极外触头与第一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第二极外触头与第二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第一极触头装置可包括接触针座、接触顶套和压缩弹簧;固定座上有顶针安装沉孔,顶针安装沉孔的底面上有针座固定孔,接触针座通过针座固定孔安装在固定座上,接触顶套套装在顶针安装沉孔内并能够上下移动,接触顶套的内部有开口朝下的顶套内腔并安装有压缩弹簧,接触针座上部套装在顶套内腔下部,压缩弹簧的上端顶紧在顶套内腔的上端面上,压缩弹簧的下端顶紧在接触针座的上端面上。
上述第二极触头装置的结构和第一极触头装置的结构可相同。
上述接线夹凹槽可位于固定座左部,对应每个接线夹凹槽右方的固定座上可有形状尺寸与接线夹凹槽完全相同的右接线夹凹槽,接线夹凹槽和右接线夹凹槽呈中心对称分布,管壳卡槽可位于接线夹凹槽和右接线夹凹槽前部的固定座上,对应接线夹凹槽和右接线夹凹槽后部的固定座上可有形状尺寸与管壳卡槽完全相同的右管壳卡槽,管壳卡槽和右管壳卡槽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一极触头装置位于接线夹凹槽的底端左前部,第二极触头装置位于第一极触头装置的右侧后部,右接线夹凹槽的底部右后部有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的左侧前部有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接线夹凹槽右端和右接线夹凹槽左端之间形成触点区,第一极外触头位于触点区的左前部,第二极外触头位于触点区的左后部,第一极外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与第一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第二极外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与第二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对应第二极外触头位置右方的触点区右后部有右夹第一极外触头,对应第一极外触头位置右方的触点区右前部有右夹第二极外触头,右夹第一极外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与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右夹第二极外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与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
上述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和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的结构可与第一极触头装置的结构相同;接线夹凹槽和管壳卡槽的左端口可位于固定座的左端面上,右接线夹凹槽和右管壳卡槽的右端口可位于固定座的右端面上。
上述对应管壳卡槽左部位置的固定座上可固定有左雷管夹,对应右管壳卡槽右部位置的固定座上可固定有右雷管夹。
上述接线夹凹槽、管壳卡槽、右接线夹凹槽和右管壳卡槽形成一个电子雷管固定槽对,固定座上由前至后可依次排布有五个电子雷管固定槽对。
上述固定座外部可固定有外盒体,固定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在外盒体的前板和后板上,固定座左方的外盒体内腔形成左尾线容纳腔,固定座右方的外盒体内腔形成右尾线容纳腔。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能够同时固定多个电子雷管管壳和接线夹,适用于电子雷管生产线对管壳和接线夹的编码,以及将数据写入电子雷管芯片的需要,具有管壳和接线夹分布紧凑、触点及导线布置合理、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操作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在激光编码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在写入数据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固定座,2为电子雷管管壳,3为管壳卡槽,4为电子雷管接线夹,5为接线夹凹槽,6为第一极卡线钉,7为第一极触头装置,8为第二极触头装置,9为第一极外触头,10为第二极外触头,11为外盒体,12为右接线夹凹槽,13为右管壳卡槽,14为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15为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16为右夹第一极外触头,17为右夹第二极外触头,18为左雷管夹,19为右雷管夹,20为左尾线容纳腔,21为右尾线容纳腔,22为激光编码器,23为尾线,24为检测接触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4所示,该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上分布有能够固定电子雷管管壳2的管壳卡槽3和能够固定电子雷管接线夹4的接线夹凹槽5,接线夹凹槽5底部安装有能够与电子雷管接线夹4的第一极卡线钉6下端和第二极卡线钉下端分别相接触的第一极触头装置7和第二极触头装置8,位于接线夹凹槽5之外的固定座1上固定有第一极外触头9和第二极外触头10,第一极外触头9与第一极触头装置7电连接在一起,第二极外触头10与第二极触头装置8电连接在一起。通过本发明能够同时固定电子雷管管壳2和电子雷管接线夹4,便于对电子雷管管壳2和电子雷管接线夹4快速准确地进行激光编码,还能够通过第一极外触头9和第二极外触头10分别与电子雷管接线夹4的第一极卡线钉6和第二极卡线钉电连接,将数据写入电子雷管的芯片。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第一极触头装置7包括接触针座、接触顶套和压缩弹簧;固定座1上有顶针安装沉孔,顶针安装沉孔的底面上有针座固定孔,接触针座通过针座固定孔安装在固定座1上,接触顶套套装在顶针安装沉孔内并能够上下移动,接触顶套的内部有开口朝下的顶套内腔并安装有压缩弹簧,接触针座上部套装在顶套内腔下部,压缩弹簧的上端顶紧在顶套内腔的上端面上,压缩弹簧的下端顶紧在接触针座的上端面上。通过压缩弹簧能够使第一极触头装置7上端与电子雷管接线夹4的第一极卡线钉6下端接触良好,保持接触位置有良好的电连接,以保证可靠写入数据。
如附图1、2所示,第二极触头装置8的结构和第一极触头装置7的结构相同。
如附图1、2所示,接线夹凹槽5位于固定座1左部,对应每个接线夹凹槽5右方的固定座1上有形状尺寸与接线夹凹槽5完全相同的右接线夹凹槽12,接线夹凹槽5和右接线夹凹槽12呈中心对称分布,管壳卡槽3位于接线夹凹槽5和右接线夹凹槽12前部的固定座1上,对应接线夹凹槽5和右接线夹凹槽12后部的固定座1上有形状尺寸与管壳卡槽3完全相同的右管壳卡槽13,管壳卡槽3和右管壳卡槽13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一极触头装置7位于接线夹凹槽5的底端左前部,第二极触头装置8位于第一极触头装置7的右侧后部,右接线夹凹槽12的底部右后部有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14,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14的左侧前部有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15;接线夹凹槽5右端和右接线夹凹槽12左端之间形成触点区,第一极外触头9位于触点区的左前部,第二极外触头10位于触点区的左后部,第一极外触头9通过连接导线与第一极触头装置7电连接在一起,第二极外触头10通过连接导线与第二极触头装置8电连接在一起,对应第二极外触头10位置右方的触点区右后部有右夹第一极外触头16,对应第一极外触头9位置右方的触点区右前部有右夹第二极外触头17,右夹第一极外触头16通过连接导线与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14电连接在一起,右夹第二极外触头17通过连接导线与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15电连接在一起。通过使右接线夹凹槽12与接线夹凹槽5中心对称分布,管壳卡槽3和右管壳卡槽13分布在接线夹凹槽5与右接线夹凹槽12前部和后部,能够最紧凑地分布固定槽,同时减少雷管殉爆的概率。
如附图1、2、3所示,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14和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15的结构与第一极触头装置7的结构相同;接线夹凹槽5和管壳卡槽3的左端口位于固定座1的左端面上,右接线夹凹槽12和右管壳卡槽13的右端口位于固定座1的右端面上。
如附图2所示,对应管壳卡槽3左部位置的固定座1上固定有左雷管夹18,对应右管壳卡槽13右部位置的固定座1上固定有右雷管夹19。通过左雷管夹18和右雷管夹19能够更加牢固可靠地固定电子雷管管壳2。
如附图1、2、4所示,接线夹凹槽5、管壳卡槽3、右接线夹凹槽12和右管壳卡槽13形成一个电子雷管固定槽对,固定座1上由前至后依次排布有五个电子雷管固定槽对。通过将需要激光编码的电子雷管管壳2和电子雷管接线夹4排布在一个圆形区域范围内,使其与激光编码器22的有效工作范围重合,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装夹次数,提高激光编码器22的工作效率,同时合理地排布电子雷管管壳2,使相邻的两个电子雷管首尾错开,能够减少雷管殉爆的概率,提高安全性,此外,在固定座1上一次固定十个电子雷管管壳2和电子雷管接线夹4,便于对电子雷管进行计数。
如附图1、2、3、4、5所示,固定座1外部固定有外盒体11,固定座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在外盒体11的前板和后板上,固定座1左方的外盒体11内腔形成左尾线容纳腔20,固定座1右方的外盒体11内腔形成右尾线容纳腔21。通过左尾线容纳腔20和右尾线容纳腔21容纳电子雷管的尾线23,能够避免电子雷管的尾线23相互缠绕打结,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更加安全方便。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首先,将电子雷管的尾线23放入外盒体11内,将电子雷管管壳2和电子雷管接线夹4压入到固定座1上对应的管壳卡槽3和接线夹凹槽5内,电子雷管接线夹4压入接线夹凹槽5内后,其右部与接线夹凹槽5为紧配合被夹紧,其左部的第一极卡线钉6下端和第二极卡线钉下端分别与第一极触头装置7和第二极触头装置8接触,电子雷管的尾线23的自身重力能够下拉电子雷管接线夹4,保证接触处电连接良好,电子雷管管壳2和电子雷管接线夹4上端平齐并落在同一编码平面内,通过传送皮带将本发明送到激光编码工位,进行编码,实现了电子雷管编数字码和二维码同步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接着,编码完成后,通过传送皮带将本发明送入检测工位,检测接触板24下移至编码平面,检测接触板24上的触点与第一极外触头9、第二极外触头10、右夹第一极外触头16和右夹第二极外触头17分别接触;最后,通过检测接触板24的触点分别将电信号传给第一极外触头9、第二极外触头10、右夹第一极外触头16和右夹第二极外触头17,第一极外触头9和第二极外触头10将电信号分别通过第一极触头装置7和第二极触头装置8传给左部的各电子雷管接线夹4的第一极卡线钉6和第二极卡线钉,右夹第一极外触头16和右夹第二极外触头17将电信号分别通过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14和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15传给右部的各电子雷管接线夹4的第一极卡线钉6和第二极卡线钉,最终传入到各电子雷管的芯片中,完成检测数据的写入。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分布有能够固定电子雷管管壳的管壳卡槽和能够固定电子雷管接线夹的接线夹凹槽,接线夹凹槽底部安装有能够与电子雷管接线夹的第一极卡线钉下端和第二极卡线钉下端分别相接触的第一极触头装置和第二极触头装置,位于接线夹凹槽之外的固定座上固定有第一极外触头和第二极外触头,第一极外触头与第一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第二极外触头与第二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其中:
第一极触头装置包括接触针座、接触顶套和压缩弹簧;固定座上有顶针安装沉孔,顶针安装沉孔的底面上有针座固定孔,接触针座通过针座固定孔安装在固定座上,接触顶套套装在顶针安装沉孔内并能够上下移动,接触顶套的内部有开口朝下的顶套内腔并安装有压缩弹簧,接触针座上部套装在顶套内腔下部,压缩弹簧的上端顶紧在顶套内腔的上端面上,压缩弹簧的下端顶紧在接触针座的上端面上;
第二极触头装置的结构和第一极触头装置的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线夹凹槽位于固定座左部,对应每个接线夹凹槽右方的固定座上有形状尺寸与接线夹凹槽完全相同的右接线夹凹槽,接线夹凹槽和右接线夹凹槽呈中心对称分布,管壳卡槽位于接线夹凹槽和右接线夹凹槽前部的固定座上,对应接线夹凹槽和右接线夹凹槽后部的固定座上有形状尺寸与管壳卡槽完全相同的右管壳卡槽,管壳卡槽和右管壳卡槽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一极触头装置位于接线夹凹槽的底端左前部,第二极触头装置位于第一极触头装置的右侧后部,右接线夹凹槽的底部右后部有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的左侧前部有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接线夹凹槽右端和右接线夹凹槽左端之间形成触点区,第一极外触头位于触点区的左前部,第二极外触头位于触点区的左后部,第一极外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与第一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第二极外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与第二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对应第二极外触头位置右方的触点区右后部有右夹第一极外触头,对应第一极外触头位置右方的触点区右前部有右夹第二极外触头,右夹第一极外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与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右夹第二极外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与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电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右夹第一极触头装置和右夹第二极触头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极触头装置的结构相同;接线夹凹槽和管壳卡槽的左端口位于固定座的左端面上,右接线夹凹槽和右管壳卡槽的右端口位于固定座的右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管壳卡槽左部位置的固定座上固定有左雷管夹,对应右管壳卡槽右部位置的固定座上固定有右雷管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管壳卡槽左部位置的固定座上固定有左雷管夹,对应右管壳卡槽右部位置的固定座上固定有右雷管夹。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线夹凹槽、管壳卡槽、右接线夹凹槽和右管壳卡槽形成一个电子雷管固定槽对,固定座上由前至后依次排布有五个电子雷管固定槽对。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线夹凹槽、管壳卡槽、右接线夹凹槽和右管壳卡槽形成一个电子雷管固定槽对,固定座上由前至后依次排布有五个电子雷管固定槽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外部固定有外盒体,固定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在外盒体的前板和后板上,固定座左方的外盒体内腔形成左尾线容纳腔,固定座右方的外盒体内腔形成右尾线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外部固定有外盒体,固定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在外盒体的前板和后板上,固定座左方的外盒体内腔形成左尾线容纳腔,固定座右方的外盒体内腔形成右尾线容纳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外部固定有外盒体,固定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在外盒体的前板和后板上,固定座左方的外盒体内腔形成左尾线容纳腔,固定座右方的外盒体内腔形成右尾线容纳腔。
CN201210237289.XA 2012-07-10 2012-07-10 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Active CN102775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7289.XA CN102775257B (zh) 2012-07-10 2012-07-10 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7289.XA CN102775257B (zh) 2012-07-10 2012-07-10 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5257A CN102775257A (zh) 2012-11-14
CN102775257B true CN102775257B (zh) 2014-11-26

Family

ID=47120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7289.XA Active CN102775257B (zh) 2012-07-10 2012-07-10 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5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8986B (zh) * 2016-08-30 2018-07-17 雅化集团绵阳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编码的雷管及编码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2148Y (zh) * 2003-11-21 2005-04-13 顾向阳 雷管编码专用模具
CN102329178A (zh) * 2011-06-18 2012-01-25 新疆雪峰民用爆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雷管自动卡腰机
CN102531812A (zh) * 2010-12-21 2012-07-04 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完成整模雷管卡腰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2148Y (zh) * 2003-11-21 2005-04-13 顾向阳 雷管编码专用模具
CN102531812A (zh) * 2010-12-21 2012-07-04 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完成整模雷管卡腰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29178A (zh) * 2011-06-18 2012-01-25 新疆雪峰民用爆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雷管自动卡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5257A (zh)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8347U (zh) 一种用于批量测试专变采集终端的四表位上电测试工装
CN105606763A (zh) 计测装置
CN102775257B (zh) 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CN202936325U (zh) 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CN202675127U (zh) 一种工矿灯及其充电器
CN210272759U (zh) 一种组合型连体充电器插头
CN206962187U (zh) 兼具两组不同电流插针组的连接器插头
CN204992196U (zh) 一种电源转换插座
CN202339401U (zh) 一种夹式防漏贴胶的电池检测装置
CN212845633U (zh) 一种防脱线的配电自动化测试仪
CN201449400U (zh) 半导体三极管sot系列贴片产品测试夹具
CN204834785U (zh) 一种锂电池组
CN206116689U (zh) 大电流USB Type C型插头
CN203838877U (zh) 一种红外遥控器测试设备及系统
CN203760797U (zh) 多功能排插
CN202863336U (zh) 汽机车电量指示及usb供电装置
CN201340453Y (zh) 新型大电流检测工装
CN205282826U (zh) 用于充电器成品自动线的专用载具
CN202857180U (zh) 一种限位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02085064U (zh) 具有旋转及拆卸功能的插头开关电源
CN203595521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车载导航仪
CN201374398Y (zh) 磁吸式电焊机地线电极
CN207215852U (zh) 一种方形电池的夹具装置
CN202759116U (zh) 一种带有固定翼的电池连接器
CN207164209U (zh) 探针式检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