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4025A - 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4025A
CN102774025A CN2012102132843A CN201210213284A CN102774025A CN 102774025 A CN102774025 A CN 102774025A CN 2012102132843 A CN2012102132843 A CN 2012102132843A CN 201210213284 A CN201210213284 A CN 201210213284A CN 102774025 A CN102774025 A CN 102774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drum
operating position
continuous thin
long units
tread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32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4025B (zh
Inventor
G·曼奇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relli and C SpA
Pirelli Tyre SpA
Original Assignee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relli Pneumatici SpA filed Critical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riority to CN2012102132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4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4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4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4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4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对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构制工位上构制基本上为筒状的胎体结构,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操作性地与彼此在轴向上有间隔的环形紧固结构相结合的胎体帘布层;b)在完工工位上制造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该套管包括施加于相对于带结构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该带结构则包括至少一个带层,该带层包括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基本上平行的加强帘线;c)从完工工位的所述拾取位置上,把所述基本为筒状套管传送到相对于在构制工位上同时构制的胎体结构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Description

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本申请是2004年12月16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0480044625.2、发明名称为“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制造机动车轮胎的成套设备,该成套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制造方法,以及涉及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机动车车轮所用轮胎一般由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的胎体结构组成,该帘布层具有分别相反的末端垫带在环形紧固结构周围显露为圈状,每个所述紧固结构通常由基本上是圆周环形的插入件构成,在该环形插入件上施加了至少一个填充插入件在其径向外部位置上。
由一个或更多个带层所组成的带结构与胎体结构相结合,该带层具有纺织品的或金属的加强帘线,这些帘线被布置为彼此之间以及与胎体结构成径向重叠关系。由如同构成轮胎的其他半成品一样的弹性体材料所制成的胎面带,被施加于带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在本说明书以及随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之内,术语“弹性体材料”用于表示由至少一种弹性体聚合体和至少一种加强填充物所组成的合成物。最好此种合成物还包括添加剂例如交联剂和/或增塑剂。由于其中有交联剂,此种材料可由于加热而被交联,以便形成最终产品。
此外,还有弹性体材料所制的相应侧壁被施加于胎体结构的侧表面上,每个该侧表面从胎面带的一个侧部边缘处一直延伸到胎缘上的各自环形紧固结构上,这些侧壁则依据不同的实施例而能展现各自的径向外末端边缘,外末端边缘要么是重叠于胎面带的侧部边缘上,以便形成通常被称为“叠加侧壁”的那种设计方案,或者介于胎体结构与胎面带本身的侧部边缘之间,与被称为“下伏侧壁”(underlyingsidewall)的那种轮胎设计方案相一致。
在大多数常规的轮胎制造过程中,胎体结构和带结构被与相应的胎面带被一起配置,使它们在各自的工位上彼此分开而形成,以便随后进行手动组装。
更具体地说,胎体结构的构制是在构制工位上进行的,并且首先要使胎体帘布层沉积在通常被称为“构制鼓”的第一鼓上,以便形成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胎缘上的环形紧固结构被装配或形成于胎体帘布层的相反末端垫带上,该垫带则显露于环形结构本身的周围,以便把环形结构包封在一种圈里。
同时,在带有第二鼓即辅助鼓的完工工位上,制造外部套管,该套管也基本上是筒状的,其包括一些被铺放为彼此成径向重叠关系的带层,且胎面带被施加于带层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接着,外部套管被从辅助鼓上拾取而与胎体套管相结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外部套管被布置在胎体套管周围而成同轴关系,接着,由于轴向地移动胎缘使其彼此靠近,同时让受压流体进入胎体套管里,于是使胎体帘布层定形为环形构造,以便确定把带/胎面带套管施加于轮胎的胎体结构径向外部位置上。
把外部套管与胎体套管组装在一起,可在用于构制胎体套管的同一个鼓上进行,在此种情况下,就要涉及“单级制造过程”。这种制造过程例如在美国专利第3990931号中说明过。
可选的是,组装可以在所谓“定形鼓”上进行,胎体套管和外部套管被传送到该鼓上,以便按照例如欧洲专利第0613757号予以说明的所谓“两级制造过程”而制造轮胎。
按照常规的制造方法,胎面带通常由连续挤压的型材构件(continuously-extruded section member)制成,在为了使其几何形态稳定而进行冷却之后,该构件被存储在适当的工作台或卷轴上。接着,形式为片段或连续条带的半成品被送往送料装置,该装置拾取片段或把连续条带切割为预定长度的片段,每个片段构成为胎面带,顺着圆周被施加于所制造轮胎的带结构上。
为了增强对于径向应力的抵抗性能,此种应力是成品轮胎在使用时所经受的,例如在高速运行时由于离心力所产生的应力,有人建议设置带有至少一个径向外层的带结构,该外层包括基本上与轮胎的圆周展开方向相平行的加强帘线。
顺着圆周把包括一条或更多条彼此基本平行的加强帘线在内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条状零件缠绕在底下带层上,与轴向上并排布置的盘卷相一致,通常被称为“零度帘线”的这些加强帘线——一般带有交叉定向的纺织品的或金属的加强帘线——就被施加于底下带层上了。
然而,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对轮胎整个机械性能的这种改进会带来难题,也就是说,要使胎体结构构制工位的生产力(指的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所能制造的工件数量)——它通常很高-与制造包括带层和胎面带在内的、基本上是筒状的套管的完工工位的生产力相谐调。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完工工位的生产力会受到把包括圆周定向加强帘线在内的条状零件进行盘卷缠绕步骤时固有缓慢性的严重影响。
为了以某种方式消除这种缺陷,美国专利第4985100号提出了一种提高完工工位生产力的方法,即利用可围绕着基本上为垂直转动轴线而转动并带有两个相对于装置转动轴线而对称布置的构制鼓的构制装置,以及反复重复下列步骤而制造前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
i)把带结构的径向内层施加于处在第一工作位置上的完工工位的第一鼓上;
ii)与轴向并排布置的盘卷相一致地,把包括一条或更多条加强帘线在内的弹性体材料所制的条状零件,顺圆周缠绕在先前已在完工工位第二鼓上形成的径向内层上,从而在第二工作位置上制造带结构的径向外层;
iii)改变两个鼓的位置;
iv)通过缠绕一段既定长度的预先形成的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连续条带,在第一工作位置上把胎面带施加于包括圆周定向加强帘线在内的带结构的径向外层上;
v)卸下因此而从第一工作位置上获得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
其中,步骤ii)即制造包括圆周定向帘线在内的带结构径向外层,是在保持进行步骤iv)、v)以及i)期间,即进行制造胎面带、卸下因此获得的筒状套管以及制造新筒状套管的带结构径向内层的期间执行的。
近来,以及为了进一步改进轮胎的机械性能和质量,已经有人建议,通过把与并排布置的盘卷相一致的连续细长零件直接缠绕在带结构上,而不是通过缠绕及切割而确定事先挤压的连续条带的片段尺寸并将条带存储在工作台和卷轴上,以形成胎面带。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采用包括下列步骤的组装过程是可行的——例如正像以同一申请人名义申请的国际专利申请WO 2004/041521号所说明的那样:
i)把包括至少一个带层的带结构布置在辅助鼓上;
ii)把与毗邻的圆周盘卷相一致的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缠绕在带结构上,从而把胎面带施加于该带结构上;
iii)从辅助鼓上拾取带结构,以便把它传送给相对于胎体套管而言的同轴中央位置上。
此种连续的细长零件是在现场获得的,并形成多个盘卷,对该盘卷的朝向和相互重叠参量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在制造期间,根据在电脑上预先设置的预定沉积方案,控制所要得到的胎面带厚度变量,使胎面带的质量性能明显提高,这样又对轮胎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积极影响。
然而,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要达到这些改进,会给胎体结构构制工位的生产力与制造由带层和胎面带组成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完工工位的生产力的协调增加困难,而假如带结构包括一层圆周定向加强帘线,则尤其困难。
另一方面,美国专利第4985100号和国际专利申请WO2004/041521号所提出的制造过程,在带结构包括一层圆周定向加强帘线的情况下,以及在所形成的胎面带是由于按周期把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连续细长零件进行盘卷缠绕而与胎体结构构制工位上的盘卷相一致的情况下,不能获得套管。
本申请人想解决在制造高质量轮胎时,为了协调胎体结构构制工位与完工工位之间不同的生产率所遇到的问题,以便也在此种套管包括带有一层零度加强帘线而且胎面带是由于缠绕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的盘卷时,制造基本上为筒状的带结构/胎面带套管。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本申请人意识到,在可供组装半成品的现有轮胎制造过程中,通过把正在制造的各种各样的半成品支承在至少两个辅助鼓上并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工作位置上进行操作,以执行在完工工位上至少部分同时执行的一个特定系列的周期性重复步骤,可以明显改进生产的适应性和产品的质量。
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在构制工位上构制基本上为筒状的胎体结构,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操作性地与彼此在轴向上有间隔的环形紧固结构相结合的胎体帘布层;
b)在完工工位上制造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该套管包括施加于相对于带结构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该带结构则包括至少一个带层,该带层包括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基本上平行的加强帘线,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b1)把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上的第一带结构组装在完工工位的第一辅助鼓上;
b2)把处于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上的胎面带施加于相对于先前组装在完工工位的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上的第二带结构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述施加步骤是通过把由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按照预定路径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
b3)把支承第一带结构的第一辅助鼓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上;
b4)把支承因此而获得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定位于完工工位的拾取位置上;
c)在从完工工位的所述拾取位置上,把所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传送到相对于在构制工位上同时构制的胎体结构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其中所述步骤b1)至b4)是周期性的重复的;
其中:步骤b1)和b2)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而且
步骤b3)和b4)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
符合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其优选特性在随附的权利要求2至35中被定义,这些权利要求的内容在此一并作为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上面提到的方法可以借助于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设备而实施,该设备包括:
a)用于构制基本为筒状的胎体结构的构制工位,该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操作性地与彼此在轴向上有间隔的环形紧固结构相结合的胎体帘布层;
b)用于制造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完工工位,该套管包括施加于相对于带结构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该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带层,该带层包括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基本上平行的加强帘线,所述完工工位包括:
b1)第一辅助鼓;
b2)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
b3)适合支承所述辅助鼓,并适合把所述辅助鼓定位在组装所述带结构的第一工作位置上、施加所述胎面带的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上,以及所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所用的拾取位置上的位移装置(displacing apparatus);
b4)包括至少一条加强帘线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条状零件的至少一个送料装置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上,以便操作性地与一个所述辅助鼓相互作用;
b5)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连续细长零件的至少一个送料构件,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上,以便操作性地与一个所述辅助鼓相互作用;
c)在完工工位上制造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至少一个传送装置,其适合操作性地与所述拾取位置上的一个所述辅助鼓相互作用,以便把所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传送到相对于在构制工位上构制的胎体结构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符合本发明的制造设备,其优选特性在随附的权利要求37至52中被定义,这些权利要求的内容在此一并作为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成套设备,其包括上文所定义的制造设备,以及用于使所述制造设备上所制造的轮胎得以硫化的至少一个硫化工位。
从对于符合本发明的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以及成套设备的推荐的但非排他的实施例所做的详细说明中,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要参照附图,以举例而非限定的方式,进行此种说明,在附图中:
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轮胎的成套设备的第一推荐实施例概略顶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及成套设备所获得的轮胎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3是符合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轮胎的成套设备的第二实施例概略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根据第一推荐实施例而执行符合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成套设备,总体上以附图标记1表示。
可用设备1制造的轮胎在图2中总体上以附图标记2表示,且该轮胎是一种用于装配在轿车车轮或载重车车轮上的轮胎。
轮胎2主要包括:基本上为环形构造的胎体结构3,基本上为筒状构造、在胎体结构3周围顺着圆周延伸的带结构4,施加于带结构4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以及在相反两侧上横向施加于胎体结构3的一对侧壁6,且每个该侧壁从胎面带5的一个侧部边缘延伸到胎体结构3的径向内边缘上。
每个侧壁6主要包括一层厚度适宜的弹性体材料,并可以根据通常被称为“下伏侧壁”的那种构造方案,具有至少局部被胎面带5的轴向末端覆盖的径向外末端尾翼(tailpiece)6a,如图2中实线所示那样。
可选的是,侧壁6的径向外末端尾翼6a能横向地重叠于胎面带5的对应轴向末端上,如图2中虚线所示那样,以便实现通常被称为“叠加侧壁”的那种构造方案。
胎体结构3包括被结合在通常称为“胎缘”的区域中的一对环形紧固结构7,每个该结构例如由基本上顺着圆周的通常被称为“胎圈芯”的环形插入件8组成,并在其径向外部位置上承载着弹性体填充件9。在每个环形紧固结构7的周围均显露一个或更多个胎体帘布层10的末端垫带10a,该帘布层可以根据两个环形紧固结构7之间的预定倾度,包括相对于轮胎2的圆周展开部而横向延伸的纺织品的或金属的帘线。
带结构4又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带层11a、11b,该带层包括由适宜的材料例如金属帘线或纺织品帘线所构成的加强帘线。
所述加强帘线最好根据一个带层与另外那个带层之间各自的交叉朝向,相对于轮胎2的圆周展开部而适当倾斜。
带结构4还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带层11a、11b而处于径向外部位置上的带层12,且该带层包括至少一条加强帘线,最好是包括与轴向上并排且通常被业界称为“零度盘卷”的盘卷相一致而顺圆周缠绕的多条帘线。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带结构4能够包括一个带层12,该带层包括基本上使带结构4的整个横向展开部延伸的零度帘线;可选的是,带结构4能够包括一对带层12,每个该带层均包括零度帘线,该帘线布置在轮胎2的相反肩部区域附近,并沿着宽度有限的部分在轴向上延伸,如图2中概略显示的那样。
在重型车的轮胎中,例如卡车及载重运输车的轮胎中,带结构4还可以在相对于带层12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包含又一个带层13,此又一个带层由最好是包括多条帘线的弹性体材料制成,其通常被称为“防胎带层(breaker layer)”,且意图在于防止外来物体进入其下面的带层里。
胎面带5可以主要由单一弹性体材料组成,或者二者选一地可以包括一些部分,该部分由各自的弹性体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具有适当的成分和适当的机械特性及化学-物理特性。
这些部分可以由一个或更多个厚度适当的径向重叠层构成,由根据预定形状而沿着胎面带轴向展开部的适当构形的区段构成,或者由以上两者的结合体构成。
因此,例如胎面带5可以包括径向内层即基底层,该层主要由第一弹性体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适当的成分及机械特性和化学-物理特性,例如适合减少轮胎的滚动阻力;胎面带还可以包括径向外层,该外层主要由第二弹性体材料构成,该材料的成分及机械特性和化学-物理特性与第一弹性体的特性不相同,例如适合优化轮胎潮湿表面上的抓地性能并优化轮胎的耐磨性。
胎体结构3和带结构4各自的部件尤其是例如环形紧固结构7、胎体帘布层10、带层11a、11b以及包括至少一条加强帘线且意图在于形成带层12的弹性体材料部件(条状零件),还有任选的防胎带层13,均以在预制步骤期间制成的半成品的方式供应给设备1,以着根据下述步骤适当地彼此组装起来。
现在,参看图1,对于根据本发明而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例如制造上述类型的轮胎2的设备1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予以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涉及制造处于半成品状态的轮胎2的各种各样的部件,并涉及在未硫化状态下所用的各种各样的弹性体材料,也就是说,在它们尚未进行硫化操作之前,这些操作与各种各样的半成品联系在一起,以产生最终产品轮胎2。
设备1包括用于构制基本为筒状的胎体结构3的构制工位14,该胎体结构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与一些轴向上彼此有间隔的环形紧固结构7操作性地相结合的胎体帘布层10。
构制工位14包括主鼓15,由于以任何便利方式均可制成主鼓,所以不对它做详细说明,在该主鼓上最好缠绕胎体帘布层10;所述帘布层来自进料线16,在被施加于主鼓上以便形成所谓基本为筒状的“胎体套管”之前,帘布层被沿着进料线切割成其长度适当地与主鼓15的圆周延伸部相关的一些片段。
构制工位14还包括用于喂送侧壁6的进料线(未显示),该进料线供应形式为弹性体材料连续条带的半成品,预定长度的片段从该条带上切割下来,所述长度与主鼓15及所要制造的轮胎2的圆周延伸部相关。
可选的是,能为构制工位14配置另一个构制鼓(未显示),胎体结构3的各部件的组装以及还可以是侧壁6的组装,均在该构制鼓上进行,且该工位还配有一个用于把已组装的胎体套管传送到构制鼓15上的传送装置(未显示)。
设备1还包括完工工位17,该工位用于制造实为筒状套管,该套管包括:
i)包括一种或更多种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在内的胎面带5,该胎面带被施加于相对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ii)包括带层12的带结构4,该带层包括与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基本上平行的加强帘线,在此优选变体中,该带层12被施加于相对于带层11a、11b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带层11a、11b包括根据一个带层与另外那个带层之间各自的交叉朝向而相对于套管的圆周展开部适当倾斜的加强帘线,且带结构可任选地包括防胎带层13,在此优选变体中,防胎带层被施加于相对于带层12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而完工工位17则包括位移装置18,该装置适合支承第一辅助鼓19和第二辅助鼓20,并适合把所述辅助鼓19、20定位于多个工作位置上,制造上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所要求的操作步骤就在该工作位置上进行。
更具体地说,位移装置18适合把辅助鼓19、20定位在图1中以字母A表示的、带结构4在那里组装的第一工作位置上,在图1中以字母B表示的、胎面带5施加于那里的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上,以及在图1中以字母D表示的、完工工位17中所制造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所用的拾取位置上。
在此推荐实施例中,基本为筒状的套管所用的拾取位置D基本上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
第一工作位置A和第二工作位置B由完工工位17中不同的区域所限定,且它们最好是被限定在位移装置18的相反两侧上。
另外,在图1所示推荐实施例中,在拾取位置D上设置了由位移装置18所定位在那里的辅助鼓19、20,这种定位是根据与构制工位14中主鼓15的同轴对准关系而布置的。
完工工位17包括用于把带结构4施加于总体上以附图标记21表示的同样的辅助鼓上的装置,该装置适合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所定位于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辅助鼓19、20相互作用。
而施加装置21则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被布置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带层11a、11b的送料装置24,以便与位移装置18所定位于所述工作位置上的辅助鼓19、20操作性地相互作用。
例如,送料装置24可以按本身为人所知的方式,包括至少一条进料线24a,形式为连续条带的半成品被沿着该进料线往前移动,接着,在辅助鼓19、20上形成相应的带层11a、11b的同时,所述条带被切割成其长度与同样的辅助鼓的圆周展开部对应的一些片段。
完工工位17的施加装置21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条状零件23的送料装置22,该零件包括至少一条加强帘线,最好是包括多条纺织品的或金属的加强帘线,条状零件23被施加于相对于带层11a、11b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以便形成一些用于形成带层12的在轴向上毗邻的圆周盘卷。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送料装置22被布置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以便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所布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上的辅助鼓19、20相互作用。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装置21还包括优选含有多条加强帘线的另一个带层的至少一个送料装置,此送料装置被布置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以便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所布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上的辅助鼓19、20相互作用而形成前述防胎带层13。
完工工位17还包括至少一个送料构件,而最好是包括至少两个送料构件25、26,它们用于各自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成的连续细长零件27、28,该送料构件被布置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以便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所布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上的辅助鼓19、20相互作用。
在图1所示推荐实施例中,连续细长零件27、28所用的送料构件25、26被布置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以便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所布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上的辅助鼓19、20的相反两侧相互作用。
送料构件25、26适合把与毗邻的圆周盘卷相一致的连续细长零件27、28,铺放到在布置于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辅助鼓19或20上先前组装成的带结构4上。
更具体地说,送料构件25、26例如可以包括挤压器,或者可选地包括施加辊或其他构件,这些器件适合输送处于相对于被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辅助鼓19或20所支承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连续细长零件27、28,同时把细长零件本身缠绕在带结构4上,如下文将要更清楚地说明的那样。
每个送料构件25、26最好包括至少一个在图1中以附图标记29、30表示的挤压器。
为了把挤压器29、30所输送的连续细长零件缠绕到带结构4上,图1所示推荐实施例中的位移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鼓转动件,最好是一对转动件31、32,它们适合使辅助鼓19、20绕着自己的几何轴线转动。
以此方式,就可有利地按有效方式,把连续细长零件27、28受控沉积在相对于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优选的是,以及根据图1所示情况,位移装置18是一种基本上为转塔状类型的装置,且适合把辅助鼓19、20支承在彼此成角度偏离的位置上,例如成约180度而偏离的位置上。
位移装置18最好还带有至少一个驱动件35,该驱动件适合使整个位移装置18绕着基本上为垂直的转动轴线Y-Y转动,从而把辅助鼓19、20定位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工作位置A、B上。
辅助鼓19、20以及相应的驱动件31、32最好由位移装置18以图1中未显示清楚的支承架可滑动地支承,而该支承架则可滑动地安装在位移装置18的可转动支承平台39上。
每个辅助鼓19、20最好沿着可转动支承平台39而与对应的转动件31、32一起做平移运动。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位移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鼓平移件,该平移件适合使鼓19、20在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工作位置A、B或拾取位置D上做受控的轴向移动,而该套管包括完工工位17上所制造的带结构4和胎面带5。
所述鼓平移件最好是不仅受控地使轴向上的鼓19、20轴向移动,而且使相关的转动件31、32也这样移动。
在图1所示推荐实施例中,位移装置18包括一对鼓平移件33、34,例如包括蜗杆的那种平移件,该蜗杆适合与用于支承辅助鼓19、20的所述支承架的对应螺母螺纹相啮合。
显然,鼓平移件能够包括一些传动机构,它们与上文中举例说明的以及专业人员选择作为特殊用途必要条件的那些传动机构不相同。
位移装置18的鼓平移件33、34最好使鼓19、20在工作位置A、B或者拾取位置D与限定于所述位置与位移装置18的转动轴线Y-Y之间的备用位置之间移动。
辅助鼓19、20的所述备用位置最好被限定于可转动支承平台39的外周界之内。
鼓平移件33、34最好使鼓19、20沿着穿过位移装置18的转动轴线Y-Y的径向方向移动,如图1中双箭头F3、F4所示那样。
因此,鼓平移件33、34可让下列有利的技术效果实现:
i)使辅助鼓19、20相对于送料构件25、26恰当地移动;
ii)使连续细长零件27、28根据制造高质量水平的胎面带5所要求的情况,在相对于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与部分是并排布置和/或部分是彼此重叠的盘卷相一致而受控地沉积;
iii)使施加装置21所输送的带层做预定的偏离,例如对轮胎2的任何设计方面的不对称加以弥补;以及
iv)在把辅助鼓19、20移动得靠近位移装置18的转动轴线Y-Y而使辅助鼓19、20在工作位置A与B之间位移期间,减小横向尺寸及惯性力。
另外,有利之处在于,鼓平移件33、34可让连续细长零件27、28受控地沉积,同时可让送料构件25、26保持静止不动,使连续细长零件的机械应用系统简化,并因此使设备1实现成本降低。
设备1还包括至少一个传送装置36,该装置用于完工工位17上所制造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适合操作性地与上述拾取位置D——在此种情况下该位置基本上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上的辅助鼓19、20之一相互作用,以便在相对于构制工位14上所构制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传送完工工位17上所制造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
传送装置36最好具有基本上为环形的构造,并以本身为人所知的方式(未显示)而运行,从而被布置在位于拾取位置D上的辅助鼓19、20的周围,以便拾取包括完工工位17上所制造的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以及把所述套管同轴地传送给构制工位14上所构制的胎体结构3。
在一个可选推荐实施例中,为了简略起见该实施例未显示,设备1还可以包括第三送料构件,该构件用于布置在完工工位17上所制造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拾取位置D(例如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的位置)上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相应连续细长零件,以便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所定位在那里的辅助鼓19、20相互作用。
在此种情况下,设备1可让胎面带5施加于工作位置B和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拾取位置D(例如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的位置)上,无论如何,这都是满足特殊用途的要求所需要的。
设备1还包括至少一个装置(由于其本身为人所知而未显示),其用于使胎体结构3定形而与基本上为环形的形状相一致,从而使包括完工工位17上所制造的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与胎体结构3相结合。
这个定形装置最好适合操作性地与主鼓15在构制工位14之内相互作用,从而执行下文将更清楚地予以说明的所谓单级制造过程。
设备1最终还包括控制件37,操作者38借助于该控制件就可编制并进行同样的制造设备所能执行的各种各样的操作步骤。
现在,参考上述设备1,对于符合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例如上文所述轮胎2的方法的第一推荐实施例予以说明。
尤其是要参照图1中所示稳态工作状态而阐明该方法,其中,辅助鼓19处于第一工作位置A上,并且不支承任何半成品;而辅助鼓20则处于第二工作位置B上,并支承在该方法的上一个步骤中在所述鼓上组装的带结构4。
在该方法的第一个步骤中,包括操作性地与在轴向上彼此有间隔的环形紧固结构7相结合的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胎体结构3,在构制工位14中被构制。
在这个步骤中,来自进料线16的胎体帘布层10被缠绕在主鼓15上,以便形成所谓基本为筒状的“胎体套管”,而在该帘布层被施加于该主鼓上之前,其被沿着该进料线切割成长度适当的、与主鼓15的圆周展开部相关的片段。
随后,环形紧固结构7被装配在帘布层10的末端垫带10a上,最终让末端垫带本身显露,以便使紧固结构7接合在因此而由显露的帘布层10所形成的圈子里。轮胎侧壁6也可以被施加给胎体套管,该侧壁来自至少一条相应的侧壁进料线(未显示),该进料线供应形式为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连续条带半成品,预定长度的片段从该进料线上切割下来,所述长度与主鼓15以及所要制造的轮胎2二者的圆周展开部相关。
为了制造,本发明的方法在完工工位17上提供一种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该套管包括施加于相对于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该带结构4则包括至少一个带层12,该带层包括基本上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平行的加强帘线。
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制造,至少是部分地与形式为筒状套管(或胎体套管)的胎体结构3的各部件的组装,在主鼓15上同步进行。
更具体地说,在完工工位17上进行的对于包括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制造,包括下文将要阐明的一些操作步骤。
根据本发明,这些步骤至少部分同步进行。
在第一步骤中,第一带结构4被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辅助鼓19上的第一工作位置A上。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第一带结构4的组装步骤首先可供执行一些步骤,这些步骤就是把包括各自加强帘线的第一带层11a施加在相对于第一辅助鼓19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该帘线相对于套管的圆周展开部的方向而倾斜,以及把包括加强帘线的第二带层11b施加于相对于第一带层11a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这些帘线沿着交叉方向相对于属于第一带层11a的所述加强帘线而倾斜。
这些步骤有利地借助于带层的送料装置24而进行,该装置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及转动件31二者所定位于第一工作位置A处的辅助鼓19相互作用,在施加各种各样的半成品期间,该转动件使辅助鼓19绕着自己的几何轴线转动。
更具体地说,送料装置24的进料线24a输送形式为连续条带的半成品,接着,该半成品被切割成一些片段,片段的长度与辅助鼓19的圆周展开部对应,同时,在该鼓上形成各自相应的带层11a、11b,该鼓也同时被转动件31转动。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第一带结构4的组装步骤因而可供执行一个步骤,后一步骤就是在相对于第一辅助鼓19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施加由包括加强帘线在内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条状零件23,以便形成一些在轴向上毗邻的圆周盘卷,从而获得带层12,该带层包括基本上与所要制造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平行的加强帘线。
所述条状零件23最好基本上沿着第一带结构4的整个横向展开部,被施加在相对于第二带层11b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处,或者可选为仅仅被施加在底下的带层11a、11b的相反轴向末端处。
这个步骤被施加装置21的送料装置22有利地执行,该施加装置也被布置在第一工作位置A处,以便与位移装置18所布置在那里的辅助鼓19相互作用。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第一带结构4的组装步骤最终可供执行下列步骤,即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防胎带层13施加在相对于带层12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所述材料最好包括多条加强帘线,这些帘线相对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而倾斜。
有利的是,这个步骤是由最好包括多条加强帘线在内的带层所用的又一个送料装置(为了简略起见,在图1中未显示此送料装置)执行的,该装置被布置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以便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所布置在那里的辅助鼓19相互作用。
对于包括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制造,可供在相对于用该方法的先前步骤在第二辅助鼓20上组装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形成胎面带5。
根据本发明,在布置于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第二辅助鼓20上形成胎面带5的这个形成步骤,与在布置于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第一辅助鼓19上组装第一带结构4,至少部分同时进行。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方法可供把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胎面带5,施加于相对于先前在处于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完工工位17的第二辅助鼓20上所组装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有利地是按照预定路径把未硫化材料带所制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铺放到相对于在第二辅助鼓20上所组装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是把未硫化材料带所制的所述至少两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铺放到相对于在第二辅助鼓20上所组装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
连续细长零件27、28最好被铺放到被位移装置18所布置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第二辅助鼓20的相反两侧上。
连续细长零件27、28最好由具有不同机械特性和/或化学-物理特性的各自的弹性体材料构成,从而赋予胎面带5合乎要求的性能。
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有利地是由布置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送料构件25、26执行的,以便胎面带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所布置在那里的辅助鼓20相互作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送料构件25、26中的至少一个该构件能够输送形式为连续条带的弹性体材料所制的、形式为半成品的至少一个所述连续细长零件27、28,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一个部分,例如该胎面带的径向内层。这个条带最好宽度基本上等于胎面带5的横向展开部,且在辅助鼓20上形成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部分的同时,该条带最好被切割成一些其长度对应于同一个鼓的圆周展开部的片段,同时,该鼓被转动件32转动。
然而,对于连续细长零件27、28的输送,最好是通过送料构件25、26的挤压器29、30的挤压而执行。
被每个挤压器29、30所输送的连续细长零件27、28,最好是能够有利地拥有一个扁平的片段,从而通过改变毗邻盘卷的重叠量和/或沿着每个来自对应挤压器29、30的细长零件27、28的横向方向的外形相对于底下表面而言的朝向,在相对于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调节由该零件所形成的弹性体层的厚度。
细长零件27、28最好被铺放为与毗邻的圆周盘卷相一致,而该盘卷是轴向地并排布置的和/或在相对于被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辅助鼓20所支承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径向重叠的。
在此推荐实施例中,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是借助于布置在第二辅助鼓20附近的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送料构件25、26输送连续细长零件27、28而进行的,同时,连续细长零件27、28被缠绕在所述鼓上。
此种缠绕尤其是在施加连续细长零件27、28的同时,执行下列步骤而实现的:
—使承载着第二带结构4的第二辅助鼓20围着其自己的几何轴线转动,从而顺着圆周把连续细长零件27、28散布在相对于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执行在第二辅助鼓20与送料构件25、26之间的受控相对位移,以便形成带有连续细长零件27、28的多个盘卷,这些盘卷被布置成相互并排的关系,以限定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部分。
在此推荐实施例中,在第二辅助鼓20与送料构件25、26之间的受控相对位移,最好是通过使第二辅助鼓20相对于所述送料构件而移动来执行。
连续细长零件27、28最好被挤压器29、30输送,同时,辅助鼓20围着其自己的几何轴线做受控的转动移动,且所述鼓相对于送料构件25、26做受控的平移移动例如沿着基本上与所述轴线平行的方向而平移移动。
辅助鼓20的这种转动-平移移动,有利地是借助于位移装置18而进行的,尤其是由于此种位移装置的转动件32和平移件34的动作而进行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的这个推荐实施例中,以及由于输送两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的缘故,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可以有利地形成其结构特性能够达到轮胎2所要求性能的胎面带5。
因此,例如可以有利地——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形成包括一对径向重叠层在内的胎面带5,该重叠层分别是内层与外层,符合业界所知的术语“顶与底(cap-and-base)”所指的形状。
根据这个推荐实施例,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是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这是通过把前述连续细长零件例如连续细长零件27,铺放到相对于被辅助鼓20沿着基本上是其整个横向展开部所支承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以便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而进行的。
随后,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可供把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铺放到相对于因此而形成的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而言的径向外部部分上。
铺放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有利地是由所述径向内层的基本上是整个横向展开部有利地执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
所以,在此推荐实施例中,铺放连续细长零件27、28使其与在轴向上被并排布置的和/或径向上重叠的毗邻圆周盘卷相一致,是在两个连贯的步骤中进行的。
在又一个推荐的可选实施例中,也是可以有利地形成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在轴向上对准的区段在内的胎面带5,该区段具有与一种构造相一致的特定的机械特性,该构造可让多种有利的技术效果实现,例如,更能经受使用轮胎2时作用于胎面带5的横向应力,或者在胎面带5用坏时可以使轮胎2的抓紧性能基本上保持稳定。
根据这个推荐的可选实施例,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是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这是通过把所述连续细长零件之一例如连续细长零件27,铺放到相对于被辅助鼓20所支承的第二带结构4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以便形成胎面带5的对应部分而进行的。
其后,在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中,在相对于由连续细长零件27形成的上述部分轴向对准的位置上铺放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以便形成胎面带5的又一个部分。
以此方式,可以形成具有至少两个在轴向上对准的部分或区段的胎面带5,该部分或区段具有不同的机械特性和化学-物理特性。
在这个推荐的可选实施例中,连续细长零件27、28的铺放可在两个连贯的步骤中执行,且至少部分同时执行。
所述把第一带结构4组装在第一辅助鼓19上这一步骤以及把胎面带5施加在相对于先前组装于第二辅助鼓20上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这一步骤一旦完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就可供执行一些步骤,那就是把支承第一带结构4的第一辅助鼓19定位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并把支承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第二辅助鼓20定位在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而该套管包括施加于相对于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推荐实施例中,因此而制造成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其拾取位置D基本上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所述把辅助鼓19与20分别定位在第二工作位置B与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这些步骤,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
这些步骤尤其适宜借助于位移装置18而执行。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以及由于位移装置18基本上是一种转塔状的类型并把辅助鼓19、20支承在最好是成角度地彼此偏离的位置上的缘故,于是,针对辅助鼓19与20的所述定位步骤,通过使位移装置18围着基本为垂直的转动轴线Y-Y而执行。由于驱动件35的缘故,尤其会执行此种转动运动。
换言之,在这个推荐实施例中,仅仅只要使位移装置18围着转动轴线Y-Y而转动,例如顺着两个转动方向比如顺时针与逆时针当中的一个方向转动,如图1中箭头F1与F2所示那样,辅助鼓19和20的位置就会同时被有效地调换。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以及由于辅助鼓19、20被位移装置18可滑动地支承的缘故,于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包括又一个步骤,那就是在位移装置18执行转动步骤之前,使辅助鼓19、20朝着该位移装置的转动轴线Y-Y平移。
最好是通过平移辅助鼓19、20以及相关的转动件31、32两者,而该转动件最好是与所述同样的鼓可平移地结合为一体,由鼓平移件33和34执行所述步骤。
以此方式,可以在辅助鼓19、20移动期间,有利地减少工作位置A与B之间的横向尺寸以及惯性力,并增大设备1的安全性,以及减小为了转动位移装置18而对驱动件35所要求的驱动力。
辅助鼓19、20以及相关的转动件31、32最好是朝向位移装置18的转动轴线Y-Y而被平移,且被布置在限定于此种装置的可转动支承平台39的外周界里的上述备用位置上。
在此情况下,位移装置18的辅助鼓19、20最好被布置成在位移装置18转动期间,与控制件37以及操作者38均有一段安全距离,如图1中虚线概略显示的那样。
这些基本上同时进行的定位步骤即第一辅助鼓19被定位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以及第二辅助鼓被定位在拾取位置D(在此情况下,该位置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上的步骤一旦已经执行,完工工位17就处于操作状态下,在该状态下:
i)等待着从第二辅助鼓20上卸下的、包括第二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被布置在拾取位置D(在此情况下,该位置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上;以及
ii)先前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已组装的第一带结构4,由第一辅助鼓19支承,并等待着接纳处于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新的胎面带5。
此时,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可供执行下述步骤,即从相对于同时在构制工位14上所构制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处的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传送基本为筒状的套管。
这个传送步骤是按照本身在业界为人所知的方法,由基本为环形的传送装置36有利地进行的。
进行所述传送步骤之后,完工工位17处于操作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辅助鼓20已经被布置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而且由于该鼓与布置在工作位置A上的施加装置21操作性地相互作用的缘故,它等待着支承新的带结构4。
所以,一旦执行上述操作,完工工位17就处于操作状态,除了两个辅助鼓19、20已互换位置之外,该状态完全相似于上文已说明的启动状态。
此时,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可供周期性地重复上文已说明的适合制造包括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一些步骤,这些步骤就是:在处于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第二辅助鼓20上组装新的带结构4,基本上同时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把新的胎面带5施加在相对于先前在第一辅助鼓19上已组装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在这些组装及施加步骤结束时,交换两个鼓的位置,等等。
在每次周期性地重复的所述步骤结束时,获得了包括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新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该套管被完工工位17的两个辅助鼓19、20之一交替地支承在拾取位置D(在此种情况下就是位置A)上。
接着,此种套管被按照上文已说明的方法,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传送到相对于在构制工位14上所构制的新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制造包括胎面带5和带结构4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步骤,以及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传送此种套管的步骤,最好是在一个时间间隔里执行,该时间间隔基本上等于或小于在构制工位14上执行胎体结构3的构制步骤所用的时间。
以此方式,可以有利地在构制工位14上构制胎体结构3所用的周期里制造并传送包括胎面带5和带结构4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从而优化加工时间,并提高制造设备1的生产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专门推荐的实施例中,针对包括胎面带5和带结构4在内的、所带胎体结构3还未成形为环形的(否则称为“胎体套管”)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而进行的组装,是在构制胎体套管所用的构制工位14的同一个主鼓15上进行的,因此使单级制造过程成为一个整体。
所制造的轮胎2的高质量水平有利地以此方式得到保证,那是由于还在基本上可塑状态下组装未硫化半成品期间,操作次数受到限制的缘故。此种半成品因此经受对应受限数量的潜在变形应力,因此而对所制造的未硫化轮胎的不合乎人意的结构变化的危险有利地加以限制。
在所述单级制造过程的范围内,具有基本为环形构造的传送装置36被操作,从而被置于布置在拾取位置D上的辅助鼓19或20周围,该位置D用于从同样的鼓上拾取包括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辅助鼓19、20以本身为人所知的方式脱离所述套管,该套管接着被传送装置36轴向平移,以便放置在支承胎体套管的主鼓15上的同轴中央位置上。
可选的是,针对带有胎面带5/带结构4的胎体套管而进行的组装可以在所谓定形鼓上执行,胎体套管以及胎面带5/带结构4被传送到该鼓上,以便按照所谓“两级制造过程”而制造轮胎。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传送步骤之后的一个步骤,那就是把基本为筒状的胎体结构3定形而与基本为环形的形状相符合,从而把该结构与包括胎面带5和带结构4在内的、在相对于胎体结构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传送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相结合。
这个定形步骤最好是通过使环形紧固结构7轴向移动而彼此靠近,且同时让受压流体进入由胎体结构3和包括胎面带5和带结构4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组成的组件中来执行,从而使胎体帘布层10接触由传送装置36所支撑的带结构4的内表面。
以此方式,制造可从主鼓15上或者从定形鼓上卸下的未硫化轮胎,以便经受在制造轮胎(未显示)的、包括上述制造设备1在内的成套设备的硫化工位(未显示)上所执行的通常的硫化步骤。
显然,上述方法及设备也允许制造具有不同结构的轮胎2,例如把另一些带层或零件施加在第一工作位置A和/或第二工作位置B以及/或者拾取位置D上而制造。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把适合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所布置在那里的辅助鼓19、20相互作用的适当运送设备,定位在此种位置上而实现。
因此,例如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可供进行另一个步骤,那就是在相对于布置在那里的辅助鼓19、20所支承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拾取位置D(例如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的位置)上,按照各自的预定路径,施加额外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由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成的连续细长零件,从而在拾取位置D上开始或完成胎面带5。
在此情况下,可以有利地利用布置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送料构件25、26或者布置在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的送料构件所输送的三种不同的弹性体材料,形成胎面带5。
此种施加步骤最好按照上述方法执行,也就是说,借用布置在那里的辅助鼓19、20附近的拾取位置D上的另一个送料构件(未显示)的挤压器而输送此种连续细长零件,以及把连续细长零件缠绕在所述鼓上,执行该步骤。
也是在此种情况下,此种缠绕是在施加连续细长零件的同时,通过执行下列步骤而实现的:
—使承载带结构4的辅助鼓19或20围着其自己的几何轴线做转动运动,从而顺着圆周把连续细长零件散布在相对于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执行在辅助鼓19或20与该送料构件之间的受控相对位移,以便形成带有连续细长零件的多个盘卷,这些盘卷被布置成相互并排的关系,以限定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部分。
这另一个送料构件可以有利地带有相应的开动组(actuatinggroup)(未显示),该开动组适合把此种构件移向及移离布置在拾取位置D上的辅助鼓19、20,从而不与包括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后续拾取操作相互作用。
图3显示符合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轮胎的设备1的又一个推荐实施例。
在下面的说明以及在该图中,在结构或功能上等同于参照图1而在上文中说明的那个实施例中的各个零部件的设备1的各个零部件,均以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而且不再予以说明。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设备1还包括由位移装置18所支承的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以及针对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由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另一个连续细长零件42的至少一个送料构件41,该构件用于操作性地与辅助鼓19、20或40中的一个鼓相互作用。
也是在这个推荐实施例中,基本为筒状的套管所用的拾取位置D基本上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
因此而构造的设备1,可以有利地利用布置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送料构件25和26,以及布置在完工工位17的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送料构件41所输送的至少三种不同的弹性体材料形成胎面带5。
送料构件41最好是以在总体上相似于送料构件25、26的方式,包括至少一个挤压器43。
与上文所述的情况相似,为了用挤压器43把连续细长零件42缠绕在相对于被辅助鼓40所支承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位移装置18最好包括鼓转动件44,该转动件适合使辅助鼓40围着其自己的几何轴线转动。
这样,可以有利地用有效的方式,使连续细长零件42受控地沉积在相对于第三辅助鼓40所支承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也是在这个推荐实施例中,位移装置18是转塔状类型的装置,且适合支承处于彼此成角度偏离位置上的辅助鼓19、20以及40,然而,在此情况下,这些辅助鼓是以等于约120度的角度成角度偏离的。
与上文所述的情况相似,位移装置18包括一个鼓平移件45——它最好是相似于平移件33和34那种类型的,这个平移件适合确定辅助鼓40在工作位置A、B、C或在基本为筒状的套管所用的拾取位置D上进行受控的轴向移动,该套管则包括完工工位17上所制造的带结构4和胎面带5。
鼓平移件45最好不仅使辅助鼓40而且使相关的转动件44做受控的轴向移动。
也是在此情况下,位移装置18的鼓平移件45使辅助鼓40在工作位置A、B、C或拾取位置D与限定于所述位置与位移装置18的转动轴线Y-Y之间的备用位置之间移动。
辅助鼓19、20及40的备用位置最好被限定在可转动支承平台39的外周界之内,如图3中虚线大致表示的那样,该外周界可以是圆圈类型的。
显然,可转动支承平台39能够具有不同于圆圈的任何形状,在此种情况下,辅助鼓19、20及40的备用位置最好被限定在一个区域——例如图3中虚线所大致表示的区域——之内,该区域与控制件37和操作者38的工作位置均有充足的间隔。
最好鼓平移件45也使辅助鼓40沿着径向方向穿过位移装置18的转动轴线Y-Y而移动,如图3中双箭头F5所示那样。
因此,鼓平移件33、34及45可让上文提到的、与上一个实施例的设备1相关的有利的技术效果得以实现。
在又一个推荐实施例中,该实施例未显示,设备1还可包括至少两个送料构件,其用于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相应的连续细长零件,该零件布置在第三工作位置C上,以便由位移装置18使其与布置在那里的辅助鼓19、20或40的相反两侧操作性地相互作用。
这又一个实施例可让多达四种不同的弹性体材料得以利用而形成胎面带5,增加设备的操作/技术灵活性,并让该设备所实施的方法的实际可行性增大。
在又一个推荐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起见该实施例未显示,设备1还可以包括一个送料构件,其用于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相应的连续细长零件,该零件布置在完工工位17上所制造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所用的拾取位置D上,以便由位移装置18使其与定位在那里的辅助鼓19、20或40操作性地相互作用。
在此情况下,设备1可让胎面带5施加于第二和第三工作位置B和C两者上,以及施加于基本为筒状的套管所用的拾取位置D上,无论如何这都是满足特定用途的要求所需要的。
这又一个实施例可让多达五种不同的弹性体材料得以利用而形成胎面带5,也增加设备的操作/技术灵活性,而且让该设备所实施的方法的实际可行性增大。
参看上述设备3,现在说明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符合本发明的方法的又一个推荐实施例。
尤其是将要涉及图3所示稳态工作状态而阐明该方法,其中,辅助鼓19处于第一工作位置A上,而且并不支承任何半成品;第二辅助鼓20则处于第二工作位置B上,并支承在该方法的前一个步骤中组装在所述鼓上的第二带结构4;以及第三辅助鼓40处于第三工作位置C上,并支承一个半成品组件,该组件包括第三带结构4以及在该方法的前一个步骤中施加于相对于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部分。
在这个可选实施例中,该方法与先前所阐明的那个实施例的不相同之处主要在于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该步骤可以在工作位置B、C上执行,而且也可选择地在完工工位17上所制成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所用的拾取位置D(在这种推荐情况下该位置基本上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上执行。
在构制工位14上构制基本为筒状的胎体结构3(即胎体套管)的步骤,以及把带结构4组装到布置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第一辅助鼓19上的步骤,均相似于由图1所示设备1的实施例所实施的前一个实施例所涉及到的操作步骤而执行。
在此处所考虑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胎面带5被分别施加在工作位置B和C上,并可选择地施加在拾取位置D上、相对于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第二辅助鼓20所支承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以及相对于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第三辅助鼓40所支承的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或者选择地施加于拾取位置D上。
更具体地说,在这个可选实施例中,制造方法提供了下列步骤:
—把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施加在相对于先前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第二辅助鼓20上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这个施加步骤尤其是按照预定路径,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最好是两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铺放到相对于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
—把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施加在相对于先前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第三辅助鼓40上的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这个施加步骤尤其是按照预定路径,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铺放到相对于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
在本发明涉及的方法的这个推荐实施例中,这个最后的操作步骤因而是通过从布置在第三辅助鼓40附近的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相应的送料构件41处输送连续细长零件42而执行的,同时,把连续细长零件42缠绕在所述鼓上。
连续细长零件27、28以及42的沉积是按照上述推荐方式有利地在所述工作位置B和C上进行的,也就是说,是让辅助鼓20和40做转动及平移运动,从而执行在此种鼓与送料构件25、26及41之间受控的相对移动。
辅助鼓20和40的这些转动及平移运动最好是由位移装置18执行,更具体地说,是分别由此种设备的鼓转动件32和44以及鼓平移件34和45执行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的这个推荐实施例中,以及由于输送至少三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及42的缘故,可以有利地进一步增加生产胎面带5的灵活性,从而使轮胎2达到合意的性能。
因此,例如可以有利地——在一个推荐的可选实施例中——形成胎面带5,该胎面带包括一对径向重叠层,它们分别是内层与外层,符合业界所知的术语“顶与底”所指的形状。
根据这个推荐实施例,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是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这是通过把所述连续细长零件例如连续细长零件27铺放到相对于被第二辅助鼓20沿着基本上是其整个横向展开部所支承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以便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而进行的。
随后,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可供把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铺放到相对于因此而形成的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至少一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部分上,从而形成对应的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第一部分。
所以,在这个推荐实施例中,把连续细长零件27、28铺放而与在轴向上被并排布置的和/或径向上重叠的毗邻圆周盘卷相一致是在两个连贯的步骤中进行的。
在这个实施例的范围内,该方法因此可供把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施加在第三工作位置C上,这是通过在第三工作位置C上,把第三连续细长零件42铺放到相对于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剩余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更具体地说,是放到与前述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所形成的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第一部分在轴向上对准的位置上,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所述第二部分。
以此方式,可以形成“顶与底”类型的胎面带5,其带有的径向外层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径向对准区段,这些区段具有符合一种构造的特定机械特性,该构造可让多种有利的技术效果实现,例如,更能经受使用轮胎2时作用于胎面带5的横向应力,或者在胎面带2用坏时可以使轮胎2的抓紧性能基本上保持稳定。
在又一个推荐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利地形成带有径向内层的胎面带5,而该内层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轴向上对准的区段,这些区段具有不同的机械特性。
按照这个推荐的可选实施例,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是通过把上述连续细长零件例如连续细长零件27铺放到相对于第二辅助鼓20所支承的第二带结构4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
随后,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可供把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它也是处于第二工作位置B上——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更具体地说,是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而言的在轴向上对准的位置上,从而形成胎面带的径向内层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
在这个推荐的可选实施例中,可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连续细长零件27、28的铺放,既可在连贯的步骤中,也可部分同时进行。
随后,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可供在第三工作位置C上,由胎面带5的具有多个轴向上对准区段的径向内层的基本上是整个横向展开部,把第三连续细长零件42铺放到相对于此种内层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
在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形成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在轴向上对准的部分或区段在内的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其相似于上文所述的情况,这是通过设置至少另一个送料构件而进行的,该构件用于布置在完工工位17的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相应连续细长零件,并适合操作性地与第三辅助鼓40相互作用。
以此方式,可以把连续细长零件42铺放到相对于被第三辅助鼓40所支承的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
随后,针对胎面带5的施加步骤,可供总是在第三工作位置C上把这样的又一个连续细长零件铺放到相对于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至少一个剩余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更具体地说,是放到由第三连续细长零件42所形成的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所述第一部分而言的轴向对准位置上,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
所述把第一带结构4组装在第一辅助鼓19的步骤,以及把胎面带5施加在相对于先前组装在辅助鼓20和40上的第二和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步骤一旦完成,本发明涉及的方法就可供执行下列步骤:
—把支承第一带结构4的第一辅助鼓19定位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
—把支承第二带结构4及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部分的第二辅助鼓20定位在第三工作位置C上;以及
—把支承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第三辅助鼓40,定位在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而该套管包括施加在相对于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
如上所述,在与图3所示设备1相关的推荐实施例中,因此而制造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其拾取位置D基本上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
按照本发明涉及的方法,上述分别把辅助鼓19、20以及40定位在第二工作位置B、第三工作位置C以及拾取位置D上的步骤,是至少彼此部分同时执行的。
尤其是要使此种步骤最好由位移装置18执行,那就是借助于驱动件35而使该装置围着基本上是垂直的转动轴线Y-Y而转动,相似于对符合本发明的方法的设备1的前面那些实施例所做的说明那样。
在这个推荐实施例中,通过使位移装置18最好顺着单一个方向例如图3中箭头2所指的逆时针方向围着转动轴线Y-Y转动,就使辅助鼓19、20及40被以基本上同步的方式而有效地移动。
在一个推荐实施例中,以及由于辅助鼓19、20及40由位移装置18可滑动地支承的缘故,本发明涉及的方法在此种情况下还包括又一个步骤,那就是在执行位移装置18的转动步骤之前,使辅助鼓19、20及40朝着此种装置的转动轴线Y-Y平移。
也是在此种情况下,最好是由鼓平移件33、34及45执行所述步骤,那是通过平移辅助鼓19、20及40以及相关的转动件31、32以及44而进行的,这些转动件最好是可平移地与这些鼓结合为一体。
以此方式,可以在辅助鼓19、20及40在工作位置A、B与C之间移动期间,有利地减小横向尺寸和惯性力,并增大设备1的安全性,以及降低为了转动位移装置18而对驱动件35所要求的驱动力。
辅助鼓19、20及40以及对应的转动件31、32及44最好是朝着位移装置18的转动轴线Y-Y平移,而且被布置在限定在此种装置的可转动支承平台39的外周界里的上文所述备用位置上。
在此种情况下,位移装置18的辅助鼓19、20及40最好是被布置成在位移装置18转动期间,与控制件37和操作者38均有一段安全距离,如图3中虚线大致显示的那样。
所述基本上同时进行的把第一辅助鼓19定位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把第二辅助鼓20定位在第三工作位置C上以及把第三辅助鼓定位在拾取位置D(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这些步骤一旦已经执行,完工工位17就处于操作状态下,在该状态下:
i)等待着从第三辅助鼓40上卸下的、包括第三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的筒状套管,被布置在拾取位置D(相同于第一工作位置A)上,且被第三辅助鼓40支承;
ii)先前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已组装的第一带结构4,由第一辅助鼓19支承,并等待着接纳处于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新的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部分;以及
iii)包括先前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已组装的第二带结构4和先前施加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那部分胎面带5在内的半成品,由第二辅助鼓20支承,并等待着接纳处于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胎面带5的剩余部分(或又一个部分)。
此时,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可供执行这样的步骤,即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把第三辅助鼓40所支承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传送到相对于同时在构制工位14上所构制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处。
这个传送步骤是有利地由基本为环形的传送装置36根据上述一些方法执行的。
在这个传送步骤之后,完工工位17处于操作状态下,在该状态下,辅助鼓40已经被布置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并由于与布置在此种工作位置A上的施加装置21操作性地相互作用的缘故而等待着支承新的带结构4。
此时,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可供执行至少部分同时进行的下列步骤:
—把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新的带结构4组装在第三辅助鼓40上;
—把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施加在相对于先前在第一辅助鼓19上已组装的第一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以及
—把第三位置C上的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施加在相对于在辅助鼓20上已组装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一旦所述这些步骤已经执行,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就可供至少部分同时执行下列步骤:把支承新的带结构4的第三辅助鼓40定位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把支承第一带结构以及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的第一辅助鼓19定位在第三工作位置C上,以及把支承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第二辅助鼓20定位在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而该套管包括施加在相对于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
此时,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可供执行下述步骤,即把刚刚制成并由第二辅助鼓20所支承的新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传送到相对于同时在构制工位14上所构制的新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处。
在这个传送步骤之后,完工工位17处于操作状态下,在该状态下,第二辅助鼓20已经被布置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并由于与布置在此种工作位置A上的施加装置21操作性地相互作用的缘故而等待着支承新的带结构4。
此时,本发明涉及的方法可供执行至少部分同时进行的下列步骤:
—在第二辅助鼓20上第一工作位置上处组装新的带结构4,
—把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胎面带5的至少是一个第一部分施加在相对于先前在第三辅助鼓40上已组装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以及
—把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胎面带5的至少是一个第二部分施加在相对于在第一辅助鼓19上已组装的第一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一旦上述步骤已经执行,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就可供至少部分同时执行下列步骤:把支承新的带结构4的第二辅助鼓20定位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把支承先前已所组装的带结构4以及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的第三辅助鼓40定位在第三工作位置C上,以及把支承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第一辅助鼓19定位在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而该套管包括施加在相对于第一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
此时,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可供执行下述步骤,即把第一辅助鼓19所支承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传送到相对于同时在构制工位14上所构制的新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处。
一旦上述这些步骤已经完成,完工工位17就返回到上文指出的初始操作状态下。
在这些上述步骤即组装带结构4/施加胎面带5的一些部分以及转动位移装置18的每个周期的重复完结时,就制造包括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由完工工位17的辅助鼓19、20以及40当中一个鼓所支承的在拾取位置D(在此情况下就是工作位置A)上的一个新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
接着,此种套管被按照上述方法,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传送到相对于在构制工位14上所构制的新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处。
也是在这个可选实施例中,制造包括胎面带5和带结构4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以及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传送此种套管的这些步骤,最好是在一个时间间隔里执行,该时间间隔基本上等于或小于在构制工位14上执行胎体结构3的构制步骤所用的时间。
以此方式,可以有利地优化加工时间,并对应地提高制造设备1的生产率。
也是在这个可选实施例中,针对包括带有胎体结构3的胎面带5和带结构4在内的、还未形成为环形的(否则称为“胎体套管”)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而进行的组装,是在构制胎体套管所用的构制工位14的同一个主鼓15上进行的,因此使单级制造过程成为一个整体。
在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的方法可供进行如下步骤,那就是在相对于布置在那里的辅助鼓19、20或40所支承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拾取位置D(例如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的位置)处,按照各自的预定路径,施加额外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由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成的连续细长零件,从而在拾取位置D上开始或完成胎面带5。
在此情况下,可以有利地利用四种或五种不同的弹性体材料形成胎面带5,这些材料是由布置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送料构件25、26以及布置在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一个或两个送料构件,或者布置在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的送料构件所输送的。
此种施加步骤最好按照上述方法执行,也就是说,借用布置在那里的辅助鼓19、20或40附近的拾取位置D(例如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的位置)上的另一个送料构件(未显示)的挤压器,输送此种连续细长零件,以及把连续细长零件缠绕在上文阐明的所述鼓上,执行该步骤。
这另一个送料构件可以有利地带有相应的开动组(未显示),该开动组适合把此种构件移向及移离布置在拾取位置D(例如与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的位置)上的辅助鼓,从而不与包括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所用的后续拾取操作相互作用。
根据本申请人已反复进行的测试来看,业已发现,符合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及设备,在它们可行的可选实施例中,与用于制造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胎体结构构制工位以及完工工位上的不同生产率协调一致,均充分达到了制造高质量轮胎的目标,而该套管包括设置了一层零度加强帘线的带结构,并包括由于缠绕了由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所制成的盘卷而形成的胎面带。
此外,应当注意,由于采用在结构上既简单又容易以便管理的制造设备,使得一系列操作步骤能够执行,从而使符合本发明的方法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涉及的制造设备能够有利地布置在用于构制胎体结构的现有工位下游,因此可以提高包含在该工位中的轮胎制造设备的生产率。
另外,使胎体套管与外部带结构/胎面带套管组装在一起,能够有利地在构制胎体套管所用的同样构制鼓上进行,于是合并成单级制造过程,该过程可以使制造设备的生产率达到最大,并使该设备所制造的轮胎的质量性能达到最佳。
最后,应当注意的是,限定于完工工位17上的辅助鼓以及工作位置的数量,依据特定用途的要求,可以大于三个。
在此情况下,辅助鼓最好由位移装置18支承在彼此成角度而偏离的位置上,该角度基本上等于约360°/n,其中,n为辅助鼓的总数。
在此情况下,设备1包括适当数量的带层的施加装置21和/或相应的连续细长零件的传送部件,该零件被布置在完工工位17所限定的工作位置上,以便操作性地与位移装置18所布置在那里的辅助鼓相互作用。

Claims (53)

1.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在构制工位(14)上构制基本为筒状的胎体结构(3),该结构包括操作性地与彼此在轴向上有间隔的环形紧固结构(7)相结合的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
b)在完工工位(17)上制造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该套管包括施加在相对于包括至少一个带层(12)在内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该带层包括基本上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平行的加强帘线,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b1)把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第一带结构(4)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第一辅助鼓(19)上;
b2)把在第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胎面带(5)施加于相对于先前在完工工位(17)的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上组装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述施加步骤是通过把由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按照预定路径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
b3)把支承第一带结构(4)的第一辅助鼓(19)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
b4)把支承因此而获得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定位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
c)从完工工位(17)的所述拾取位置上,把所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传送到相对于在构制工位(14)上同时构制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其中从b1)至b4)的所述步骤是周期性地重复的;
步骤b1)和b2)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且
步骤b3)和b4)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制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步骤b)借助于下列步骤执行:
b1)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把第一带结构(4)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第一辅助鼓(19)上;
b2)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把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施加在相对于先前已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第二辅助鼓(20)上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述施加步骤是按照预定路径,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成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
b5)在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把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施加在相对于已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上的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述施加步骤是按照预定路径,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成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42)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
b6)把支承第一带结构(4)的第一辅助鼓(19)定位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B)上;
b7)把支承第二带结构(4)和胎面带(5)的所述至少一个部分的第二辅助鼓(20)定位在所述第三工作位置(C)上;
b8)把支承因此而获得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定位在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
其中:所述步骤b1)、b2)以及从b5)至b8)是周期性地重复的;
步骤b1)、b2)以及b5)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以及
步骤b6)至b8)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和c)是以一个时间间隔执行的,该时间间隔基本上等于或小于执行构制胎体结构3的所述步骤a)所用的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包括下列步骤:
i)在相对于第一辅助鼓(19)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施加一个由包括至少一条加强帘线在内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条状零件(23),以便形成在轴向上毗邻的圆周盘卷,从而获得所述带层(12),该带层包括基本上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平行的加强帘线。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包括下列步骤:
ii)在相对于第一辅助鼓(19)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施加第一带层(11a),该带层包括相对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而倾斜的第一加强帘线;以及
iii)在相对于第一带层(11a)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施加第二带层(11b),此第二带层包括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帘线的交叉方向而倾斜的第二加强帘线。
6.如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条状零件(23)被施加于相对于第二带层(11b)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还包括下列步骤:
iv)在相对于所述带层(2)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施加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又一个层(13),所述层(13)包括多条加强帘线。
8.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及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所述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沿着基本上是其整个横向延展部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
10.如权利要求1和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所述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沿着基本上是其整个横向延展部铺放到相对于胎面带(5)的所述径向内层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
11.如权利要求1和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所述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一个对应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所述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铺放到相对于由所述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所形成的胎面带(5)所述部分而言的轴向对准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又一个部分。
13.如权利要求2和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铺放到相对于胎面带(5)的所述径向内层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对应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5)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第三连续细长零件(42)铺放到相对于由所述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所形成的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轴向对准位置上而执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又一个部分。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一个对应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铺放到相对于由所述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所形成的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所述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轴向对准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又一个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5)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第三连续细长零件(42),沿着基本上是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整个横向延展部铺放到相对于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
18.如权利要求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和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被铺放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的相反两侧上。
19.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和b5)是通过从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附近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相应的送料构件(25、26、41)处输送所述连续细长零件(27、28、42)而执行的,同时,把所述连续细长零件(27、28、42)缠绕在所述鼓(20、40)上。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下列步骤:
b9)按照相应的预定路径把所述拾取位置(D)处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又一个连续细长零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9)是通过从布置在所述第二辅助鼓(20)附近的所述拾取位置(D)上的相应送料构件输送所述又一个连续细长零件而执行的,同时,把该连续细长零件缠绕在所述鼓(20)上。
2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步骤b10),即按照相应的预定路径,把所述拾取位置(D)处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又一个连续细长零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0)是通过从布置在所述辅助鼓(19、20、40)之一附近的所述拾取位置(D)处的相应送料构件输送所述又一个连续细长零件而执行的,同时,把该连续细长零件缠绕在所述鼓(19、20、40)之一上。
24.如权利要求19、21或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细长零件(27、28、42)的输送是通过所述送料构件(25、26、41)的挤压而执行。
25.如权利要求19或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或b9)被执行,同时,施加所述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42),其步骤为:
d)使承载着第二带结构(4)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绕着其自己的几何轴线转动,从而把所述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42)周向分布在相对于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e)执行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与该送料构件(25、26、41)之间的受控相对位移,以便使所述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42)形成多个盘卷,这些盘卷被布置成相互并排的关系,以限定胎面带(5)的所述至少一个部分。
26.如权利要求19或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5)或b10)被执行,同时,施加所述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其步骤为:
d’)使承载着第三带结构(4)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绕着其自己的几何轴线转动,从而使所述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周向分布在相对于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e’)执行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与该送料构件之间的受控相对位移,以便使所述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形成多个盘卷,这些盘卷被布置成相互并排的关系,以限定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径向外部部分。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是通过使第二辅助鼓(20)相对于所述送料构件(25、26、41)移动而执行的。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是通过使第三辅助鼓(40)相对于所述送料构件(25、26、41)移动而执行的。
29.如权利要求25或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e)、d’)以及e’)是由分别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上起作用的位移装置(18)执行的。
30.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完工工位(17)的所述工作位置(A、B、C)是彼此成角度偏离的。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鼓(19、20、40)由基本为转塔状的位移装置(18)支承在彼此成角度偏离的位置上,且所述步骤b3)和b4)或者从b6)至b8)是通过使所述位移装置(18)绕着基本为垂直的转动轴线(Y-Y)转动而执行的。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鼓(19、20、40)当中的至少一个由所述位移装置(18)可滑动地支承,且该方法包括又一个步骤,即,在执行所述位移装置(18)的所述转动步骤之前,使所述至少一个辅助鼓(19、20、40)朝着位移装置(18)的转动轴线(Y-Y)平移。
3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筒状的套管的拾取位置(D)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
34.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完成所述步骤c)之后的一个步骤,即,把所述胎体结构(3)按照基本为环形的形状成形,从而把该结构与在相对于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传送的所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相结合。
35.如权利要求19、21或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连续细长零件(27、28)当中至少一个的输送,是借助于所述送料构件(25、26)当中至少一个输送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形式为连续条带的至少一件半成品而执行的。
36.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设备(1),包括:
a)用于构制基本上为筒状的胎体结构(3)的构制工位(14),该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操作性地与彼此在轴向上有间隔的环形紧固结构(7)相结合的胎体帘布层(10);
b)制造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完工工位(17),该套管包括施加于相对于包括至少一个带层(12)在内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该带层包括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基本上平行的加强帘线,所述完工工位(17)包括:
b1)第一辅助鼓(19);
b2)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
b3)位移装置(18),其适合支承所述辅助鼓(19、20),并适合把所述辅助鼓(19、20)定位在组装所述带结构(4)的第一工作位置(A)上、施加所述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以及所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拾取位置(D)上;所述第一工作位置(A)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被限定在完工工位(17)的不同区域里;
b4)包括至少一条加强帘线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条状零件(23)的至少一个送料装置(22),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A)上,以便操作性地与一个所述辅助鼓(19、20)相互作用;
b5)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连续细长零件(27、28)的至少一个送料构件(25、26)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以便操作性地与一个所述辅助鼓(19、20)相互作用;
c)在完工工位(17)上制造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至少一个传送装置(36),其适合操作性地与所述拾取位置(D)上的一个所述辅助鼓(19、20)相互作用,以便在相对于构制工位(14)上所构制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传送所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1),还包括:
b6)由所述位移装置(18)所支承的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
b7)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连续细长零件(42)的至少一个第二送料构件(41),被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以便与所述辅助鼓(19、20、40)之一操作性地相互作用。
38.如权利要求36或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层的至少一个送料装置(24),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A)上,以便与所述辅助鼓(19、20、40)之一操作性地相互作用。
39.如权利要求36或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条加强帘线的带层(13)的至少又一个送料装置,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A)上,以便与所述辅助鼓(19、20、40)之一操作性地相互作用。
40.如权利要求36或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相应的第三连续细长零件的至少一个第三送料装置,其被布置在所述拾取位置(D)上,以便与所述辅助鼓(19、20、40)之一操作性地相互作用。
41.如权利要求36、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细长零件(27、28、42)的所述送料构件(25、26、41)包括至少一个挤压器(29、30、43)。
42.如权利要求36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细长零件(27、28)的至少一个所述送料构件(25、26)输送的形式为连续条带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半成品的所述连续细长零件。
43.如权利要求36、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鼓转动件(31、32、44),其适合使辅助鼓(19、20、40)围着它们的几何轴线转动。
44.如权利要求36、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鼓(19、20、40)被所述位移装置(18)可滑动地支承。
45.如权利要求36、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鼓平移件(33、34、45),其适合使处于所述工作位置(A、B、C)或处于所述拾取位置(D)的所述辅助鼓(19、20、40)做受控的轴向移动。
46.如权利要求36、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装置(18)基本上是转塔类型的,并适合把所述辅助鼓(19、20、40)支承在彼此角度偏离的位置上。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合使所述位移装置(18)绕着基本为垂直的转动轴线(Y-Y)转动的至少一个驱动件(35)。
48.如权利要求45和46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位移装置(18)的所述鼓平移件(33、34、35)使辅助鼓(19、20、40)在所述工作位置(A、B、C)或所述拾取位置(D)与备用位置之间平移,该备用位置被限定在所述工作位置(A、B、C)或所述拾取位置(D)与位移装置(18)的转动轴线(Y-Y)之间。
49.如权利要求36、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应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连续细长零件(27、28)的至少两个送料构件(25、26),所述构件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以便操作性地与所述辅助鼓(19、20、40)之一的相反两侧相互作用。
5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应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连续细长零件的至少两个送料构件,所述构件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以便操作性地与所述辅助鼓(19、20、40)之一的相反两侧相互作用。
51.如权利要求36或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筒状套管的拾取位置(D)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A)重合。
52.如权利要求36或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照基本为环形的形状成形所述胎体结构(3)的至少一个装置,从而使包括带结构(4)和胎面带(5)在内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与胎体结构(3)相结合。
53.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成套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36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1),以及用于使在所述制造设备(1)上所制造的轮胎硫化的至少一个硫化工位。
CN201210213284.3A 2004-12-16 2004-12-16 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Active CN102774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3284.3A CN102774025B (zh) 2004-12-16 2004-12-16 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3284.3A CN102774025B (zh) 2004-12-16 2004-12-16 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46252A Division CN101080314B (zh) 2004-12-16 2004-12-16 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4025A true CN102774025A (zh) 2012-11-14
CN102774025B CN102774025B (zh) 2014-08-06

Family

ID=47119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3284.3A Active CN102774025B (zh) 2004-12-16 2004-12-16 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40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0185A (zh) * 2018-09-06 2018-12-25 三橡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胎面缠绕机组及缠绕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6557A1 (en) * 2002-12-19 2004-07-08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CN1512932A (zh) * 2001-05-29 2004-07-14 ��������̥��˾ 用于制造轮胎的自动化工艺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2932A (zh) * 2001-05-29 2004-07-14 ��������̥��˾ 用于制造轮胎的自动化工艺和设备
WO2004056557A1 (en) * 2002-12-19 2004-07-08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0185A (zh) * 2018-09-06 2018-12-25 三橡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胎面缠绕机组及缠绕控制方法
CN109080185B (zh) * 2018-09-06 2024-04-19 三橡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胎面缠绕机组及缠绕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4025B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8266B2 (en) Process and plant for building green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JP4300188B2 (ja) 車輪用タイヤ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プラント
US8960254B2 (en) Method and plant for manufacturing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CN101522403A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工艺及相关的构建生产线和组装设备
JP4761772B2 (ja) 車輪用タイヤを組み立て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080314B (zh) 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CN101084106B (zh) 制造车轮轮胎的方法和设备
EP165142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CN102774025B (zh) 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KR101034604B1 (ko) 차륜용 타이어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KR101034605B1 (ko) 차륜용 타이어를 제작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RU237712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шин для колес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2173071B (zh) 制造车轮轮胎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