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0312A -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70312A CN102770312A CN2011800087137A CN201180008713A CN102770312A CN 102770312 A CN102770312 A CN 102770312A CN 2011800087137 A CN2011800087137 A CN 2011800087137A CN 201180008713 A CN201180008713 A CN 201180008713A CN 102770312 A CN102770312 A CN 1027703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generator
- generator support
- blocking element
- subdivision
- barrier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60R21/203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using modules containing inflator, bag and cover attachable to the steering wheel as a complete sub-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囊装置,其中:壳体部件(2)具有至少一个闭锁元件(21),并且气体发生器支架(3)具有被指定给壳体部件(2)的闭锁元件(21)的至少一个闭锁开口(31),通过将闭锁元件(21)沿着插入方向(A)插入到闭锁开口(31)中直到插入到闭锁位置中,壳体部件(2)能够被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3),在闭锁位置中该闭锁元件到达阻挡元件(4)的后方,所述阻挡元件(4)邻近闭锁开口(31)并且被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3),并且因此反对将闭锁元件(21)从闭锁开口(31)中拉出,其中当与插入方向(A)相反的张力被施加在闭锁位置中的闭锁元件(21)上时,阻挡元件(4)在相对于插入方向(A)倾斜地或横向地延伸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压靠闭锁元件(21),并且阻挡元件(4)具有第一子部分(42)和第二子部分(43),其中第一子部分(42)被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3)并且经由弯曲部(41)连接到第二子部分(43),并且因此阻挡元件(4)的横截面具有至少大致U形或V形的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已知气囊装置包括可充气气囊和被布置在气体发生器支架处的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用于使气囊充气。气囊借助于(具体地呈气囊帽的形式的)壳体部件被覆盖,壳体部至少在一侧面朝车辆内部,其中气囊帽被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许可实现在壳体部件和气体发生器之间稳定的连接的气囊装置,尽管如此所述气囊装置需要小的空间。
该问题通过包括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气囊装置得到解决。本发明的实施例被包含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因此,提供了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包括:
可充气的气囊,所述可充气的气囊用于保护车辆乘员;
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将气囊充气;
气体发生器支架,气体发生器被布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处;
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与气囊装置被安装在车辆中的状态有关,所述壳体部件朝向车辆内部覆盖气囊,其中
壳体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闭锁元件并且气体发生器支架包括被指定给闭锁元件的至少一个闭锁开口,
通过沿着插入方向将闭锁元件插入到闭锁开口中直到闭锁位置,壳体部件能够被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在所述闭锁位置处闭锁元件到达阻挡元件的后方,所述闭锁元件邻近闭锁开口并且被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使得从闭锁开口中拉出闭锁元件被阻碍,
阻挡元件以这样的方式被构造,当与插入方向相反的张力被施加在闭锁位置中的闭锁元件上时,阻挡元件在与插入方向倾斜地或横向地延伸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压靠闭锁元件,并且
阻挡元件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其中第一子部分被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并且经由弯曲部连接到第二子部分,使得阻挡元件在横截面中被至少大致地设计为U形或V形。
阻挡元件因而具体地以这样的方式被构造,如果试图将被锁定的壳体部件从气体发生器支架移除,那么阻挡元件压靠闭锁元件,使得阻挡元件被闭锁元件阻挡,并且例如阻止了阻挡元件的变形(例如弯曲)。具体地,在试图移除壳体部件期间,通过阻挡元件来使被施加在闭锁元件上的张力朝向闭锁元件至少部分地偏移,使得通过闭锁元件本身来保持被施加在闭锁元件上的张力。换言之,实现了在气体发生器支架上的壳体部件的自锁闭锁连接。
阻挡元件还以这样的方式被设计成柔性的,在将闭锁元件插入到闭锁开口中期间,阻挡元件将至少部分地被推到旁边使得闭锁开口的直径增大,并且具体地闭锁元件的、尺寸大于在初始状态下的闭锁开口的尺寸的闭锁部分能够被插过闭锁开口。在插入闭锁元件的较宽的闭锁部分之后,阻挡元件恢复到其原始位置,使得闭锁元件的闭锁部分接合在阻挡元件后方。
具体地,气体发生器支架被以这样的方式构造,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沿着主延伸平面延伸,即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沿着平面具有其最大的延伸部。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气体发生器支架包括突出离开主延伸平面的结构,即气体发生器支架当然可以具有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垂直的一定延伸部。例如,气体发生器支架包括沿着气体发生器支架的外周延伸的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闭锁开口(或多个闭锁开口)不是被布置在被定向为垂直于主延伸平面的侧壁区域中,而是被布置在气体发生器支架的平行于主延伸平面延伸的部分中,使得插入方向至少大致地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垂直地延伸,壳体部件的闭锁元件(或多个闭锁元件)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被插入到闭锁开口中。不将闭锁连接部布置在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侧壁中而是布置在被定向为平行于主延伸平面的区域中的可能性许可了例如闭锁连接部的元件(闭锁元件、阻挡元件、闭锁开口)相对地具有低空间的要求。
具体地,如果设置多个闭锁开口,那么这些闭锁开口能够被布置在共同的平面中。
当然,还可能的是将闭锁开口(或至少若干闭锁开口)布置在被定向为与气体发生器的主延伸平面倾斜的结构中或布置在被定向为垂直于气体发生器的主延伸平面的结构(即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底部区域突出的壁或侧壁)中,使得插入方向倾斜地指向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或指向为垂直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
此外,气体发生器支架可以包括例如开口的结构,用于将气体发生器布置在气体发生器支架处。例如,气体发生器支架包括纵向的鼓起,在所述纵向的鼓起中能够布置管气体发生器。然而,还可以想到的是气体发生器支架被构造成接收罐气体发生器,并且为此,气体发生器支架例如包括尤其是圆形的(例如中央的)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具体地能够被使用在驾驶员气囊模块中。因此,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上述的气囊装置的驾驶员气囊模块。
壳体部件具体地被设计为呈气囊帽的形式,该气囊帽覆盖带有穹顶状(中空半球状)鼓起的气囊,其中鼓起背离气体发生器支架,并且其中当气囊帽被锁定到气体发生器支架时,气囊帽的前侧面朝气体发生器支架或支靠气体发生器支架。
如果多个闭锁开口被布置在气体发生器支架中,那么多个闭锁开口例如沿着气体发生器支架的外周被布置,其中,例如至少若干个闭锁开口彼此具有恒定的间距。因此,多个闭锁元件被设置在壳体部件处。闭锁开口例如具有矩形横截面,其中,具体地,闭锁开口被以这样的方式定向,长边沿着圆周方向延伸。
闭锁开口具体地由通过气体发生器支架形成的缘和阻挡元件来限定。尤其是阻挡元件的与气体发生器支架(即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倾斜地延伸的表面限定了闭锁开口。
根据不构成本发明的部分的示例,阻挡元件例如至少部分地与气体发生器支架成角度地延伸,即阻挡元件相对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成角度,使得阻挡元件在闭锁位置中朝着闭锁元件延伸并且不离开闭锁元件(见图1B)。
示例性地,在不构成本发明的部分的设计中,阻挡元件不包括连接阻挡元件的两个部分的弯曲部,而仅经由弯曲部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更具体地,阻挡元件弯曲离开气体发生器支架,使得在试图将闭锁元件从闭锁开口中拉出时,闭锁元件压靠阻挡元件的部分,使得阻挡元件经历围绕在弯曲部的区域中的点的扭矩。由此,阻挡元件被朝向闭锁元件枢转(弯曲)直到阻挡元件支靠闭锁元件的另一个部分,使得阻挡元件的枢转运动被阻挡。因此,防止或至少阻碍闭锁元件从闭锁开口的撤回。
根据另一个非发明示例,阻挡元件能够被弯曲离开气体发生器支架的待被转向壳体部件的侧面并且能够仅仅在背离壳体部件的方向上被转离。具体地,根据该变型,阻挡元件主要地或完全地位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待被转离壳体部件的侧面上,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侧面在气囊装置的组装状态下背离气囊。例如,阻挡元件包括至少大致地平行于气体发生器支架延伸的前侧,其中当与插入方向相反的张力被施加在闭锁元件上时,在闭锁元件的闭锁位置中的闭锁元件支靠阻挡元件的前侧或将与阻挡元件的前侧发生接触。
由此,如上所述,阻挡元件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或与插入方向倾斜的方向上朝着闭锁元件移动,直到阻挡元件压靠闭锁元件的部分,所述闭锁元件的部分不同于压靠前侧的部分,或者如果阻挡元件在施加张力前已经压靠该部分,则更强地压靠闭锁元件的该部分。经由闭锁元件引入到阻挡元件中的力因而通过闭锁元件的部分被至少部分地保持。在该情况下,例如,闭锁开口的缘部能够支靠闭锁元件并且能够为闭锁元件提供反支承。例如,闭锁开口的该“反支承”缘部被布置为与闭锁开口的缘部相反,所述闭锁开口的缘部通过阻挡元件来形成并且在闭锁元件上的拉伸载荷下压靠闭锁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阻挡元件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其中第一子部分被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经由弯曲部彼此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阻挡元件因而具有基本地U状或V状形状的横截面。阻挡元件因而恰好包括一个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将阻挡元件的两个子部分彼此连接。在该情况下,U的弧形形成弯曲部,阻挡元件的第一子部分(“U”的臂部)通过所述弯曲部被连接到第二子部分。
具体地,弯曲部位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待被转向壳体部件的一侧上,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经由所述弧形被彼此连接。然而,第二子部分例如包括至少大致地平行于气体发生器支架(即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延伸的前侧,在闭锁元件的位置中的闭锁元件抵靠所述前侧或者至少在张力被作用在闭锁元件上时闭锁元件抵靠所述前侧。
示例性地,阻挡元件的第二部分的前侧以这样的方式被定位,阻挡元件的第二部分的前侧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待被转向壳体部件的侧面对齐,即阻挡元件的第二部分的前侧连同气体发生器支架的该侧面大致地位于一个平面中。然而,还可以想到的是阻挡元件的第二部分以这样的方式被构造,在闭锁位置中的或在张力下的闭锁元件支靠的前侧不被定位在气体发生器支架的待被转向壳体部件的侧面的平面中,而是位于例如或多或少地离开壳体部件处。
此外,阻挡元件的第一子部分到气体发生器支架的连接部能够包括(例如呈气体发生器支架的增厚或加强材料的形式的)加强件,以防止在将张力与插入方向相反地施加在闭锁元件上时,即在阻挡元件的第二部分上逆着插入方向施加压力下,阻挡元件主要地弯曲离开在到气体发生器支架的连接部的区域中的气体发生器支架。具体地,在气体发生器支架和阻挡元件的第一子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如此稳定使得当压力被逆着插入方向(经由闭锁元件)施加在第二子部分上时,第二子部分主要地或仅仅弯曲离开在弯曲部的区域中的第一子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阻挡元件被一体地形成有气体发生器支架。具体地,气体发生器支架是塑料件,阻挡元件被模制到该气体发生器支架。例如,通过注射成型来制作气体发生器支架和阻挡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闭锁元件包括呈突起形式的闭锁部分,所述闭锁部分在闭锁元件的闭锁位置中位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背离壳体部件的侧面上,并且所述闭锁部分例如支靠阻挡元件。示例性地,在闭锁位置中的闭锁元件与第一部分一起穿过在气体发生器支架中的闭锁开口,其中第一部分基本地垂直于气体发生器支架延伸。在第一部分的穿过闭锁开口的端部处,布置形成突起的第二部分,其中该突起沿着(相对于锁定状态的)气体发生器支架从闭锁元件的第一部分突出。
带有上侧,即与插入方向相反的侧面的突起形成支承表面,(相对于闭锁元件的闭锁位置的)所述支承表面至少大致地平行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延伸。随后,在试图将闭锁元件从闭锁开口中拉出期间,突起的支承表面将支靠阻挡元件,具体地将支靠阻挡元件的前侧,所述阻挡元件的前侧例如也至少大致地平行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延伸
例如,阻挡元件的前侧(支承表面)分别与阻挡元件的主延伸方向倾斜地延伸并且平行于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延伸,在闭锁位置中的闭锁元件支靠所述阻挡元件的前侧,或当张力被施加在闭锁元件上时,闭锁元件将压靠所述阻挡元件的前侧。换言之,阻挡元件(或阻挡元件的形成支承表面的部分)能够与气体发生器支架倾斜地延伸,其中,然而被形成在阻挡元件的端部处的支承表面平行于气体发生器支架地延伸,并且因而具体地平行于闭锁元件的支承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闭锁开口包括至少大致地矩形的横截面,其中所述横截面被称为在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主延伸平面中延伸的横截面。当然,还可以想到的是设置具有另一种几何形状的闭锁开口。此外,当然,还可能的是使用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多个闭锁开口以及被因此构造的多个闭锁元件。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借助于参考附图的实施例将更为详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A不构成本发明的部分的气囊装置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1B图1A的气囊装置的细节的截面图;
图2A在组装壳体部件和气体发生器支架之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2B图2A的气体发生器装置的透视图;
图3A在锁定状态下的图2A的气体发生器装置的截面图;
图3B图3A的细节;
图4A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支架的俯视图;以及
图4B图4A的气体发生器支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A,气囊装置1包括呈气囊帽2形式的壳体部件,气囊帽2被构造成覆盖(未示出的)气囊。气囊装置进一步包括被构造用于接收(未示出的)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发生器支架3。在布置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后,气囊帽2将被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3。
为了将气囊帽2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3,气囊帽2包括多个闭锁元件21,所述多个闭锁元件21被插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对应的闭锁开口31中。闭锁元件21继而包括被形成为突起的闭锁部分211,该闭锁部分从闭锁元件21的垂直部分25突出,垂直部分沿着插入方向(即垂直于气体发生器3)基本地延伸并且在闭锁位置中穿过闭锁开口31。在闭锁元件21完全插入各个闭锁开口31中之后,突起211都在阻挡元件4的后方接合,所述阻挡元件4与气体发生器支架3一体地形成并且形成闭锁开口31的缘的部分。
闭锁元件21同样与气囊帽2一体地形成,其中闭锁元件具体地被设置在气囊帽的内周分隔壁处。内分隔壁从气囊帽的外周以一间距延伸并且能够被构造为机械地稳定气囊帽。
阻挡元件4经由弯曲部41一体地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3,其中由于弯曲部41,阻挡元件4被弯曲离开气体发生器支架3使得阻挡元件4逐渐地与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主延伸面倾斜地延伸,并且当有人试图逆着插入方向将闭锁元件21从闭锁开口31中拉出时,在图1B中所示的闭锁元件的闭锁位置中的阻挡元件4用前侧411支靠闭锁元件21的突起211的支承表面2111。
此外阻挡元件4经由弯曲部41弹性地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3,使得在将闭锁元件21插入闭锁开口31中期间,阻挡元件4弯曲离开闭锁开口31的相反的缘并且因而放大闭锁开口31的直径,使得闭锁元件21的突起211能够被送过闭锁开口31。在送过突起211之后,阻挡元件4朝向闭锁元件21迅速返回(例如在阻挡元件的初始位置中),使得阻挡元件例如支靠闭锁元件21的例如平行于插入方向延伸的垂直部分25,或支靠气囊帽2的另一个部分。具体地,前侧411和闭锁元件21的突起211的支承表面2111位于至少大致地平行并且彼此相对。然而,这不是必要的,前侧411也能够被布置为相对于突起211的支承表面成一个角度。
因而一方面,弯曲部41容许在将闭锁元件21插入闭锁开口31中期间弯曲离开阻挡元件,而另一方面,阻挡元件4经由弯曲部41被定向,使得当张力逆着插入方向被施加在闭锁元件21上时,阻挡元件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上朝向闭锁元件21(具体地闭锁元件21的垂直部分)或气囊帽2的另一个部分移动,直到阻挡元件4压靠闭锁元件21或气囊帽2的部分,从而阻挡元件的进一步(枢转)运动被阻止。换言之,当张力被施加在闭锁元件21上时,阻挡元件4绕着在弯曲部41的区域中的枢转点逆着插入方向弯曲离开,直到阻挡元件4搁置在闭锁元件的垂直部分上。
具体地,因为闭锁元件21通过与阻挡元件4相反的气体发生器支架的闭锁开口31的缘部32来支撑,所以在闭锁元件21的撤回期间阻挡元件4的弯曲被有效地阻挡了。换言之,因为将闭锁元件21从闭锁位置拉出的尝试导致闭锁元件的阻挡增加,所以阻挡元件4是自锁的。
图2A、2B和3A、3B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改善的气囊装置,其中图2A和2B涉及未锁定状态,而图3A和3B图示被锁定到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气囊帽2。图2A、3A和3B是气囊装置的截面图,其中图2B是气囊装置的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覆盖帽对应于图1A和1B的覆盖帽。然而,与图1A和1B相反,阻挡元件4被不同地设计:在该情况下,阻挡元件4包括第一子部分42和第二子部分43,其中第一子部分42(例如经由弯曲部421)一体地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3并且经由弯曲部41连接到第二子部分43。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的阻挡元件4还借助于注射成型被模制在气体发生器支架3处。
换言之,阻挡元件4在横截面中被至少大致地设计为U形,其中第一子部分42和第二子部分43代表U的两臂,而弯曲部41为在两臂之间的连接部。阻挡元件4被定向,使得弯曲部41位于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待被转向气囊帽2的一侧(上侧)33上,即位于在气囊帽2与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锁定状态下面朝气囊帽2的一侧上。阻挡元件4被形成为瓣状,即阻挡元件4包括垂直于U形基础区域定向的(平行于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纵向延伸部。
随后,根据在图2A、2B和3A、3B中示出的实施例,阻挡元件4从气体发生器3的面朝气囊帽2(壳体部件)的基本平面侧朝向气囊帽2突出成鼓起部分。
如同已经提到的,气囊帽2的闭锁元件21被设计成类似于图1A和1B的闭锁元件21,即气囊帽2的闭锁元件21包括垂直部分25,所述垂直部分25在闭锁位置中穿过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闭锁开口31,其中具有支承表面2111并且接合在阻挡元件的后方的突起211从部分25突出。因为第二子部分43经由弯曲部41连接到第一子部分42,所以第二子部分43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得在闭锁元件21在插入方向A上被插入到闭锁开口31中时,突起211压靠第二子部分43的背离第一子部分42的表面。因而,第二子部分43被朝向第一子部分42移动使得闭锁开口31的尺寸(基本矩形的宽度)放大,并且闭锁元件21的突起211能够被送过闭锁开口31。例如,在弯曲部41和第二子部分43的前方边缘之间的距离b是第二子部分43的(垂直于第二子部分43的纵向延伸部,即垂直于插入方向A所测量的)宽度的至少1.5倍,所述距离b限定闭锁开口31的缘部。
如果闭锁元件21到达闭锁元件21的闭锁位置,则第二子部分43迅速返回使得逆着插入方向A观察到的第二子部分43的前侧4221位于闭锁元件21的突起211的支承表面2111上方。第二子部分43的前侧4221形成支承表面,在张力被施加在闭锁元件上时所述支承表面与闭锁元件的突起211的支承表面2111接触或取得与闭锁元件的突起211的支承表面2111的接触。
此外,第二子部分43被定向,使得当闭锁元件21在其闭锁位置中时,第二子部分43相对于插入方向A稍微倾斜地延伸,使得第二子部分43的经由弯曲部41连接到第一子部分42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子部分43的背离弯曲部41的(形成前侧4221的)的端部具有到被锁定的闭锁元件21的更大的距离。因此,当张力在与插入方向A相反的方向B上被施加在闭锁元件21上时,第二子部分43经历了朝向闭锁元件21的垂直部分或气囊帽2的另一个部分的(具体地围绕被定位在弯曲部41的区域中的枢转点的)偏移(见图3B)。第二子部分43的偏移通过在图3B中的箭头“C”来表示。
闭锁元件21的垂直部分因而阻挡第二子部分43的进一步弯曲,这通过这样的事实得到辅助,即闭锁元件的垂直部分由闭锁开口31的与阻挡元件4的第二子部分43相反的缘部分来支撑。还可能的是,在闭锁元件21的闭锁位置中的阻挡元件4的第二子部分43已经压靠穿过闭锁开口31的闭锁元件21的垂直部分,使得在试图将闭锁元件21从闭锁开口31中拉出时,第二子部分43不再可能朝向闭锁元件21进一步枢转运动。阻挡元件,即第二子部分43仍然经历了朝向闭锁元件21的垂直部分的分力,使得第二子部分将逐渐地压靠闭锁元件21的穿过闭锁开口31的部分。
尽管如上所述第二部分本身被定向为与气体发生器支架倾斜,但是在初始位置中,即在将气囊帽锁定到气体发生器支架之前的阻挡元件4的第二部分43的至少基本矩形的前侧4221基本上平行于气体发生器支架地延伸。根据示例,前侧4221甚至与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背离上侧33并且邻近阻挡元件4的下侧的部分一起至少大致地位于一个平面中。因而,在该示例中,倾斜的第二子部分43的端部能够与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背离气囊帽2的(下)侧对齐,或该端部位于在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背离气囊帽2的(下)侧上的、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主延伸平面中。
例如,前侧4221包括大约280mm2的表面(支承表面),闭锁元件21的突起211的支承表面支靠该表面。支承表面对于闭锁连接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过布置多个闭锁元件能够增加稳定性。
图2A、2B和3A、3B的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支架3包括被沿着基本环形的外周布置的多个闭锁开口31,其中在相邻闭锁开口31之间的距离是至少部分恒定的。
此外,气体发生器支架3包括凹部5,鼓起6被连接到该凹部5。凹部5和鼓起6实现用于在气体发生器支架3处的(未示出的)管状气体发生器的接收器。由凹部5和鼓起6形成的用于气体发生器的接收器具体地还在图4A和4B中示出,所述图4A和4B仅图示图2A、2B和3A、3B的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支架3。
注意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元件当然还能够被组合使用。例如,根据图1A和1B的实施例的阻挡元件,以及根据图2A、2B和3A、3B的实施例的阻挡元件都能够被布置在气体发生器支架处。
附图标记
1 气囊装置
2 气囊帽
3 气体发生器支架
4 阻挡元件
5 凹部
6 鼓起
21 闭锁元件
25 垂直部分
31 闭锁开口
32 缘部
33 侧气体发生器支架
41 弯曲部
42 第一子部分
43 第二子部分
211 突起
411 前侧
421 弯曲部
422 表面
2111 支承表面
4221 前侧第二部分
A 插入方向
B 拉出方向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可充气用于保护车辆乘员;
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
气体发生器支架(3),所述气体发生器被布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处;
壳体部件(2),所述壳体部件(2)与所述气囊装置(1)被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状态相关地朝向车辆内部覆盖所述气囊,其中
所述壳体部件(2)包括至少一个闭锁元件(21),并且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包括被指定给所述闭锁元件(21)的至少一个闭锁开口(31),
通过将所述闭锁元件(21)沿着插入方向(A)插入到所述闭锁开口(31)中直到闭锁位置,所述壳体部件(2)能够被连接到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在所述闭锁位置处,所述闭锁元件(21)到达邻近所述闭锁开口(31)的阻挡元件(4)的后方,并且被连接到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使得从所述闭锁开口中拉出所述闭锁元件被阻碍,并且
所述阻挡元件(4)构造为使得当与所述插入方向(A)相反的张力被施加在闭锁位置中的所述闭锁元件(21)上时,所述阻挡元件(4)在与所述插入方向(A)倾斜地或横向地延伸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压靠所述闭锁元件(2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元件(4)包括第一子部分(42)和第二子部分(43),其中所述第一子部分(42)被连接到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并且经由弯曲部(41)连接到所述第二子部分(43),使得所述阻挡元件(4)的横截面被设计为至少大致U形或V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元件(4)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成角度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元件(4)的横截面被设计为至少大致U形,其中所述第一子部分(42)和所述第二子部分(43)表示所述U形的两臂,并且所述弯曲部(41)表示所述两臂之间的连接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元件(4)和所述闭锁元件(21)实现了所述壳体部件(2)到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自锁锁定连接。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分(43)被定向为使得当所述闭锁元件(21)处在其闭锁位置中时,所述第二子部分(43)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A)稍微倾斜地延伸,使得所述第二子部分(43)的经由所述弯曲部(41)连接到所述第一子部分(42)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子部分(43)的背离所述弯曲部(41)的端部相比具有到被锁定的闭锁元件(21)的更大的距离。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分(43)的前侧(4221)被定位成使得所述前侧(4221)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待被转向所述壳体部件(2)的一侧对齐,和/或所述前侧(4221)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所述一侧至少大致地被布置在一个平面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子部分(42,43)的所述阻挡元件(4)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倾斜地延伸,并且所述阻挡元件(4)的支承表面平行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延伸,所述闭锁元件(21)在闭锁位置中支靠所述支承表面或当张力被施加在所述闭锁元件(21)上时所述闭锁元件(21)支靠所述支承表面。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41)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待被转向所述壳体部件(2)的一侧(33)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元件(21)在闭锁位置中支靠所述第二子部分(43)的前侧(4221),所述前侧(4221)至少大致地平行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延伸。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元件(4)被一体地连接到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是塑料件,所述阻挡元件(4)被模制在所述塑料件处。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元件(21)包括突起(211),所述突起(211)在闭锁位置中支靠所述阻挡元件(4)。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开口(31)包括至少基本矩形的横截面。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元件(4)的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倾斜地延伸的表面(422)限定所述闭锁开口(31)。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元件(4)包括所述闭锁元件(21)在闭锁位置中支靠的支承表面,其中所述支承表面与所述阻挡元件(4)的主延伸方向倾斜地延伸和/或平行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3)的主延伸平面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0029087A DE102010029087A1 (de) | 2010-05-18 | 2010-05-18 |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
DE102010029087.4 | 2010-05-18 | ||
PCT/EP2011/058021 WO2011144648A1 (de) | 2010-05-18 | 2011-05-18 |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70312A true CN102770312A (zh) | 2012-11-07 |
Family
ID=44626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87137A Pending CN102770312A (zh) | 2010-05-18 | 2011-05-18 |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74859B2 (zh) |
EP (1) | EP2477849B1 (zh) |
JP (1) | JP2013526455A (zh) |
CN (1) | CN102770312A (zh) |
DE (1) | DE102010029087A1 (zh) |
RU (1) | RU2534148C2 (zh) |
WO (1) | WO2011144648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19395A (ja) * | 2012-07-23 | 2014-02-03 | Takata Corp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104859577A (zh) * | 2015-05-28 | 2015-08-26 | 合肥江淮太航常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集按响结构于一体的塑料卡扣式安全气囊 |
CN114248718A (zh) * | 2020-09-21 | 2022-03-29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驾驶员安全气囊壳体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064001B1 (ko) * | 2013-06-04 | 2020-01-08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자동차 에어백 |
EP3936690A3 (en) * | 2018-04-03 | 2022-03-30 | Southco, Inc. | Vehicle glove box latc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77768A (en) * | 1993-04-28 | 1996-11-26 | Nippondenso Co., Ltd. | Air bag device having a minimized cone depth |
JPH10203378A (ja) * | 1997-01-17 | 1998-08-04 | Toyoda Gosei Co Ltd |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
EP0887239A2 (en) * | 1997-06-24 | 1998-12-30 | Toyoda Gosei Co., Ltd. | Steering wheel having air bag module |
EP0895904A2 (en) * | 1997-08-06 | 1999-02-10 | Toyoda Gosei Co., Ltd. | Air bag device |
US20070267850A1 (en) * | 2004-11-15 | 2007-11-22 | Takata-Petri Ag | Airbag module assembly |
US20080100039A1 (en) * | 2006-10-27 | 2008-05-01 | Autoliv As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irbag module cover attach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48549A (en) * | 1993-03-29 | 1994-09-20 | Brown Daniel R | Fluid tight medical apparatus disposal receptacle |
US5354093A (en) * | 1993-04-05 | 1994-10-11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ir bag module having integral cover attachment |
DE4425495A1 (de) * | 1994-07-19 | 1996-01-25 | Takata Europ Gmbh | Airbag-Anordnung |
US5658008A (en) | 1994-07-19 | 1997-08-19 | Takata (Europe) Vehicle Safety Technology Gmbh | Airbag arrangement |
US6161863A (en) | 1996-08-06 | 2000-12-19 | Toyoda Gosei Co., Ltd. | Air bag device |
US6079737A (en) * | 1997-01-16 | 2000-06-27 | Toyoda Gosei Co., Ltd. | Steering wheel and horn switch assembly for the steering wheel |
GB2339408B (en) * | 1998-07-10 | 2002-03-27 | Autoliv Dev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n airbag |
JP4142198B2 (ja) * | 1999-04-09 | 2008-08-27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のカバー取付構造 |
US6581958B2 (en) * | 2001-04-17 | 2003-06-24 | Autoliv Asp, Inc. | Energy managed airbag cover |
DE20113806U1 (de) | 2001-08-21 | 2002-02-28 |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Lakeland, Fla. | Airbagmodul mit Rastverbindung |
KR100503294B1 (ko) * | 2002-09-05 | 2005-07-25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조수석 에어백 모듈 |
DE102007023075B4 (de) * | 2007-05-16 | 2016-06-02 | Volkswagen Ag | Kunststoff-Innenausstattungsteil aus Hartkunststoff mit einer Abdeckung für einen Airbag eines Airbag-Moduls |
DE102009017920A1 (de) * | 2009-04-16 | 2010-10-28 | Takata-Petri Ag |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Gassackanordnung |
DE102009030151B3 (de) * | 2009-06-19 | 2010-12-09 | Takata-Petri Ag | Gassackmodul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
-
2010
- 2010-05-18 DE DE102010029087A patent/DE102010029087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
- 2011-05-18 RU RU2012129317/11A patent/RU2534148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5-18 CN CN2011800087137A patent/CN102770312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5-18 EP EP11724996.1A patent/EP2477849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05-18 JP JP2013510609A patent/JP2013526455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5-18 WO PCT/EP2011/058021 patent/WO2011144648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
- 2012-08-17 US US13/588,486 patent/US847485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77768A (en) * | 1993-04-28 | 1996-11-26 | Nippondenso Co., Ltd. | Air bag device having a minimized cone depth |
JPH10203378A (ja) * | 1997-01-17 | 1998-08-04 | Toyoda Gosei Co Ltd |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
EP0887239A2 (en) * | 1997-06-24 | 1998-12-30 | Toyoda Gosei Co., Ltd. | Steering wheel having air bag module |
EP0895904A2 (en) * | 1997-08-06 | 1999-02-10 | Toyoda Gosei Co., Ltd. | Air bag device |
US20070267850A1 (en) * | 2004-11-15 | 2007-11-22 | Takata-Petri Ag | Airbag module assembly |
US20080100039A1 (en) * | 2006-10-27 | 2008-05-01 | Autoliv As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irbag module cover attachment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19395A (ja) * | 2012-07-23 | 2014-02-03 | Takata Corp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104859577A (zh) * | 2015-05-28 | 2015-08-26 | 合肥江淮太航常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集按响结构于一体的塑料卡扣式安全气囊 |
CN114248718A (zh) * | 2020-09-21 | 2022-03-29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驾驶员安全气囊壳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474859B2 (en) | 2013-07-02 |
WO2011144648A1 (de) | 2011-11-24 |
EP2477849A1 (de) | 2012-07-25 |
JP2013526455A (ja) | 2013-06-24 |
RU2534148C2 (ru) | 2014-11-27 |
EP2477849B1 (de) | 2014-06-11 |
RU2012129317A (ru) | 2014-06-27 |
DE102010029087A1 (de) | 2011-11-24 |
US20120319384A1 (en) | 2012-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70312A (zh) |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 | |
CN102077430A (zh) | 线束的装配结构以及线束展平带 | |
CN108016397B (zh) | 自立式中央侧气囊 | |
US9539975B2 (en) | Seat frame | |
US8104789B2 (en) | Seat | |
US20080100044A1 (en) | Structure for guiding deploy of side airbag for seat of vehicle | |
US8075053B2 (en) | Seat | |
US9132789B2 (en) | Clip | |
US9073469B2 (en) | Vehicle seat | |
CN211196127U (zh) | 顶部气囊设备 | |
US20110174553A1 (en) | Upholstery item comprising occupancy sensor mat | |
CN102369123A (zh) | 机动车帘式气囊与用于将帘式气囊紧固至机动车的支架 | |
US10207669B2 (en) | Head-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 |
CN103068719A (zh) | 表皮材料固定安装用夹具 | |
CN115209767B (zh) | 表皮锁定夹具 | |
CN102729940B (zh) | 隔挡网的安装结构 | |
EP1322502B1 (en) | A strap connection and a method of connecting a strap | |
CN103863215A (zh) | 车辆座椅装置 | |
CN102741091A (zh) | 线束布线装置 | |
WO2013094600A1 (ja) |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装備シート | |
CN101811480B (zh) | 用于内饰部件的衬垫材料固定结构 | |
KR20080101478A (ko) | 사이드 에어백 모듈 | |
EP1183169B1 (en) |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airbag module | |
CN105711454B (zh) | 带有头枕的车辆座椅的靠背 | |
CN103129511A (zh) | 用于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向扣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5 |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