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9855B - 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9855B
CN102769855B CN201110115780.0A CN201110115780A CN102769855B CN 102769855 B CN102769855 B CN 102769855B CN 201110115780 A CN201110115780 A CN 201110115780A CN 102769855 B CN102769855 B CN 1027698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adjacent area
base station
point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57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9855A (zh
Inventor
王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157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69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69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9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9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9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确定的小区的邻区不够准确的问题。该方法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并将该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针对每个区域分别确定该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第一小区的邻区。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小区的每个区域,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选择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并将针对每个区域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因此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3rd Generation)网络由于建网时间较短,已开通的3G基站数量不足等原因,导致3G网络质量与期望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为了提高现阶段的网络质量,当终端在3G小区内进行通信业务时,如果移动到该3G小区的边缘,则终端需要切换到邻近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2ndGeneration)小区继续进行通信业务。
在执行上述切换过程中,需要针对每个3G小区确定该3G小区的邻区,即针对每个3G小区,确定终端在该3G小区中进行通信业务时,可以进行切换的2G小区的邻区列表。当终端在该3G小区中进行通信业务时,如果检测到该3G小区的信号质量较低,则在该3G小区的邻区列表中,选择一个2G小区,并切换到选择的2G小区中继续进行通信业务。
在现有技术中,确定3G小区的邻区的方法为:根据该3G小区与邻近的2G小区的距离,以及该3G小区对应的基站的天线高度和方位角等,确定该3G小区的邻区。其中,基站的天线高度直接影响到基站的覆盖范围,通常将高度大于40米的基站作为高站,将高度在40米以下的基站作为普通站。图1为以3G小区对应的基站为普通站为例,现有技术中确定3G小区的邻区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针对每个3G小区,确定与该3G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第一2G小区。
其中,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可以为该3G小区周围的一个小区直径的距离范围,则每个第一2G小区为与该3G小区相邻的2G小区。
S102:将确定的各个第一2G小区作为该3G小区的第一邻区集合。
S103:针对该第一邻区集合中的每个第一2G小区,确定该第一2G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该3G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若确定的方向关系为对向关系或顺向关系,则执行步骤S104,若确定的方向关系为背向关系,则执行步骤S105。
S104:在该3G小区指向该第一2G小区的方向上,且在与该3G小区的距离在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选择一个第二2G小区,将选择的第二2G小区作为该3G小区的第二邻区集合中的一个邻区,至此在该3G小区指向该第一2G小区方向上的邻区确定步骤结束,执行S106。
其中,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可以为该3G小区周围的一个小区直径到两个小区直径的距离范围。
S105:在该3G小区指向该第一2G小区方向上的邻区确定步骤结束,执行S106。
S106:将上述确定出的第一邻区集合中的每个第一2G小区和第二邻区集合中的每个第二2G小区作为该3G小区的邻区。
在确定该3G小区的邻区后,将确定的该3G小区的邻区中的每个2G小区的标识信息添加到该3G小区的邻区列表中。
上述过程是以该3G小区对应的基站为普通站为例进行说明的,当该3G小区对应的基站为高站时,确定该3G小区的邻区的过程与上述过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步骤为在步骤S103中,当确定该3G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该第一2G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为对向关系时,后续在步骤104中在该3G小区指向该第一2G小区的方向上,且在与该3G小区的距离在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选择两个第二2G小区,将选择的这两个第二2G小区作为该3G小区的第二邻区集合中的两个邻区。也即当该3G小区对应的基站为高站时,如果该3G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相邻的某个第一2G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为对向关系时,相比于该3G小区对应的基站为普通站的情况,要多选择一个第二2G小区作为该3G小区的邻区。
具体的,还可以进一步根据该3G小区覆盖的地理场景,确定该3G小区的邻区,其中,该3G小区覆盖的地理场景包括:主要干道、密集区和疏散区。具体确定邻区的方法可以根据表1所示的邻区确定原则进行确定。
表1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确定邻区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该3G小区与周围邻近的2G小区的距离和小区间基站方位角的方向关系确定的。但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中,当与该3G小区距离较近的2G小区的信号在该3G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场强并不是很强时,如果将该2G小区作为该3G小区的邻区,则终端由该3G小区切换至该2G小区,就会降低该终端进行通信业务的质量。因此,根据现有技术中确定邻区的方法确定的小区的邻区是不准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确定小区的邻区不够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包括:
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
将所述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并针对划分的每个区域执行:分别确定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并根据确定结果,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
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邻区的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针对划分的每个区域执行:分别确定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并根据确定结果,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
邻区确定模块,用于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邻区规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并将该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针对每个区域分别确定该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第一小区的邻区。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小区的每个区域,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选择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并将针对每个区域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因此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附图说明
图1为以3G小区对应的基站为普通站为例,现有技术中确定3G小区的邻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邻区的过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邻区的详细过程;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邻区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邻区规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并将该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针对每个区域分别确定该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第一小区的邻区。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小区的每个区域,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选择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并将针对每个区域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因此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邻区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
其中,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设定为为该第一小区周围的三个小区直径的距离范围之内。
S202:将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将该第一小区以5m*5m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S203:针对划分的每个区域,分别确定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并根据确定结果,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
例如,该第一小区集合包括小区A、小区B和小区C,针对划分的第一小区中的某个区域,分别确定小区A、小区B和小区C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假设小区B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最强,则选择该小区B。
S204: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第一小区的邻区。
具体的,上述确定邻区的过程可以由邻区规划平台执行,邻区规划平台确定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后,可以将确定的邻区中的每个小区的标识信息添加到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列表中。
在上述过程中,邻区规划平台针对第一小区中划分的每个区域,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选择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并将针对每个区域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可以保证确定的邻区中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第一小区的信号覆盖强度较强,从而当终端由该第一小区切换至确定的该第一小区的某个邻区时,进行通信业务的质量不会降低,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邻区的方法可以准确的确定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邻区规划平台确定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中的信号在第一小区中某个区域上的信号强度的过程具体为,针对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在该区域内选择第一设定数量的点,针对选择的每个点,分别确定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点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将针对每个点确定出的信号覆盖强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其中,第一设定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为了进一步提高确定的邻区的准确性,可以将该第一设定数量设定的较大;为了提高确定邻区的效率,则可以将该第一设定数量设定的较小。并且,在该区域内选择第一设定数量的点的方法可以为,在该区域内任意选择第一设定数量的点,也可以按照设定的规则选择第一设定数量的点,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过程中,确定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点上的信号覆盖强度的过程具体为,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在该小区中的信号发射功率,并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将确定的信号发射功率与路径损耗的差值作为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点上的信号覆盖强度。
其中,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根据设定的传播模型以及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距离确定路径损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准确的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确定的邻区的准确性,邻区规划平台根据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距离、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天线高度、该点的地面高度、衍射损耗和地物损耗,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其中,邻区规划平台保存了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天线高度、该点的地面高度、衍射损耗和地物损耗,还保存了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位置信息以及该点的位置信息,根据保存的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位置信息以及和该点的位置信息,邻区规划平台可以确定该基站到该点的距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确定的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的准确性,邻区规划平台采用标准传播模型(SPM,Standard PropagationModel)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具体根据下述公式确定:
Ploss=K1+K2log(d)+K3(Hms)+K4log(Hms)+K5log(Heff),
         +K6log(Heff)log(d)+K7diffn+Clutter_Loss
其中,Ploss为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d为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距离,Hms为该点的地面高度,Heff为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天线高度,diffn为衍射损耗,Clutter_Loss为地物损耗,K1、K2、K3、K4、K5、K6、K7为设定的常数值。由于该SPM模型比较合适用于3G网络中,因此当第一小区为3G小区时,采用SPM模型可以提高确定的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的准确性。当然,当第一小区不是3G小区时,也可以采用该SPM模型,或者采用其他更加合适的传播模型。
当采用SPM模型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时,K1~K7这七个设定的常数值可以采用对应保存的默认值。为了进一步提高确定的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的准确性,也可以根据实地测量的该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与采用SPM模型确定的该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对该SPM模型中的K1~K7这七个常数值进行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常数值对应的更新这七个常数值的默认值。一般来说,K1~K7这七个常数值是根据第一小区所在的地区的地貌特征确定的。如表2所示,表2为针对某个基站,根据实地测量的该基站到不同地貌特征的每个点的路径损耗,以及采用SPM模型确定的该基站到每个点的路径损耗,并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后的七个常数值。
  地貌特征   k1   K2   K3   K4   K5   K6   K7
  密集市区   9.65   48.2   5.83   0.42   -5.69   1.46   0
  一般市区   5.06   41.89   22.41   -0.31   -6.49   -0.54   0
  郊区   35.88   43.84   -6.52   0.47   -6.76   0.67   0
表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确定的邻区的准确性,邻区规划平台确定与该第一小区距离最近的小区作为参考小区,将在第一小区的邻区中与参考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例如,将确定的第一小区的邻区中的每个小区作为小区集合A,将参考小区的邻区中的每个小区作为小区集合B,将小区集合A与小区集合B的交集中的小区重新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另外,也可以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二小区集合,针对第二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根据第一小区与该小区的距离、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确定该小区是否满足设定条件,将满足设定条件的每个小区中与第一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继续沿用上例进行说明,也即,采用与现有技术中确定邻区类似的方法,确定能够作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的每个小区构成的小区集合C,将通过图1所示的过程确定的该第一小区的邻区的每个小区构成的小区集合A,与小区集合C的交集中的每个小区,重新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其中,针对第二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确定该小区是否满足设定条件时,还可以根据该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的天线高度,该第一小区覆盖的地理场景确定,也即根据表1具体确定。
较佳的,继续沿用上例进行说明,采用上述方法确定能够作为改第一小区的邻区的每个小区构成的小区集合C之后,还可以将通过图1所示的过程确定的该第一小区的邻区的每个小区构成的小区集合A,选择的参考小区的邻区中的每个小区构成的小区集合B,以及小区集合C三者的交集中的小区,重新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终端在进行小区切换时,需要对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每个邻区计算信号强度,但由于终端的能力有限,如果当前所在的小区的邻区数量过多,就会使终端的计算压力过大,导致终端死机,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终端进行通信业务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终端进行通信业务的质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邻区规划平台确定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后,在确定的该第一小区的邻区中选择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重新作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该第二设定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设定为10,则在确定的该第一小区的邻区中选择最多10个小区,将选择的小区重新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当然,在上例中如果将确定的小区集合A、小区集合B和小区集合C三者的交集中的每个小区作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则可以在该三者的交集中,选择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重新作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其中,选择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任意选择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也可以根据确定的该第一小区的邻区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强度,选择信号强度较强的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终端的能力会不断提高,此时可以增加该第二设定数量,甚至不对邻区的数量进行限制,而直接将通过图1所示的过程确定的该第一小区的邻区的每个小区构成的小区集合A,选择的参考小区的邻区中的每个小区构成的小区集合B,以及小区集合C三者的并集中的小区,重新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减小邻区中的小区中存在的同频干扰,邻区规划平台选择的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BroadcastControl CHannel)的频率互不相同。其中,如果选择的小区中存在BCCH的频率相同的若干个小区,则在这若干个小区中,根据保存的终端切换至该若干个小区的切换次数,选择切换次数最多的小区作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邻区的详细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
S302:将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
S303:针对划分的每个区域,分别确定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并根据确定结果,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
S304: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作为小区集合A。
S305:确定与该第一小区距离最近的小区作为参考小区,将该参考小区的邻区中的每个小区作为小区集合B。
S306: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二小区集合。
S307:针对第二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根据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集合中每个小区的距离、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第二小区集合中每个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将满足设定条件的每个小区作为小区集合C。
S308:将小区集合A、小区集合B和小区集合C三者的交集中的小区,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S309:在确定的该第一小区的邻区中选择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重新作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其中,选择的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的BCCH的频率互不相同。
在上述过程中,邻区规划平台针对第一小区中划分的每个区域,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选择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并将针对每个区域选择出的小区作为小区集合A,将选择的参考信息的邻区中的每个小区作为小区集合B,并采用与现有技术类似的方法确定小区集合C,将小区集合A、小区集合B和小区集合C作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可以保证确定的邻区中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第一小区的信号覆盖强度较强,从而当终端由该第一小区切换至确定的该第一小区的某个邻区时,进行通信业务的质量不会降低,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邻区的方法可以准确的确定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下面以确定小区名称为M的第一小区的邻区为例进行说明,表3为根据图3所示的过程中的步骤S301~S304确定的小区集合A。
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根据图3所示的过程中的步骤S301~S304确定的小区集合A中,包括小区名称为a1、a2、a3、b1、b2、c2、c3、d1、d2的小区。
表4为根据图3所示的过程中的步骤S305确定的小区集合B。
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根据图3所示的过程中的步骤S305确定的小区集合B中,包括小区名称为e2、e3、f1、f2、f3、a2、a3、b2、c3、d2、c2、g3、h3、g2、i1、j1、j2的小区。
表5为根据图3所示的过程中的步骤S306~S307确定的小区集合C。
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根据图3中的步骤S306~S307确定的小区集合C中,包括小区名称为a1、a2、a3、b1、b2、b3、c3、c2、d1、d2的小区。
表6为根据图3所示的过程中的步骤S308确定的该小区名称为M的第一小区的邻区。
表6
从表6可以看出,表6所示的邻区为表3所示的小区集合A、表4所示的小区集合B,以及表5所示的小区集合C的交集。后续过程中,如果在表6所示的邻区中的小区数量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且不存在相同频率BCCH的小区,则可以将表6所示的邻区确定为该小区名称为M的第一小区的邻区。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邻区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
划分模块402,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
第一选择模块403,用于针对划分的每个区域执行:分别确定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并根据确定结果,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
邻区确定模块404,用于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所述第一选择模块403具体用于,针对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在该区域内选择第一设定数量的点,针对选择的每个点,分别确定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点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将针对每个点确定出的信号覆盖强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
所述第一选择模块403具体用于,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在该小区中的信号发射功率,以及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将确定的信号发射功率与路径损耗的差值作为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点上的信号覆盖强度。
所述第一选择模块403具体用于,根据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距离、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天线高度、该点的地面高度、衍射损耗和地物损耗,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选择模块405,用于选择与所述第一小区距离最近的小区作为参考小区;
所述邻区确定模块404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中与所述参考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406,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二小区集合;
第三确定模块407,用于针对第二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与该小区的距离、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确定该小区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所述邻区确定模块404还用于,将满足设定条件的每个小区中与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406,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二小区集合;
第三确定模块407,用于针对第二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与该小区的距离、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确定该小区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所述邻区确定模块404还用于,将满足设定条件的每个小区中与重新确定的第一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所述邻区确定模块404还用于,在确定的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中选择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重新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所述邻区确定模块404,具体选择的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的频率互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邻区规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并将该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针对每个区域分别确定该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第一小区的邻区。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小区的每个区域,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选择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并将针对每个区域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邻区,因此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该第一小区的邻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
将所述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并针对划分的每个区域执行:分别确定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并根据确定结果,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
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其中,确定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具体包括:
针对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在该区域内选择第一设定数量的点;
针对选择的每个点,分别确定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点上的信号覆盖强度;
将针对每个点确定出的信号覆盖强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点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具体包括:
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在该小区中的信号发射功率;以及
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
将确定的信号发射功率与路径损耗的差值作为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点上的信号覆盖强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具体包括:
根据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距离、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天线高度、该点的地面高度、衍射损耗和地物损耗,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述公式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
Ploss=K1+K2log(d)+K3(Hms)+K4log(Hms)+K5log(Heff)+K6log(Heff)log(d)+K7diffn+Clutter_Loss
其中,Ploss为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d为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距离,Hms为该点的地面高度,Heff为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天线高度,diffn为衍射损耗,Clutter_Loss为地物损耗,K1、K2、K3、K4、K5、K6、K7为设定的常数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选择与所述第一小区距离最近的小区作为参考小区;
将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中与所述参考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二小区集合;
针对第二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与该小区的距离、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确定该小区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将满足设定条件的每个小区中与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二小区集合;
针对第二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与该小区的距离、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确定该小区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将满足设定条件的每个小区中与重新确定的第一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的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中选择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重新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的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的频率互不相同。
10.一种确定邻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一小区集合;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针对划分的每个区域执行:分别确定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并根据确定结果,选择信号在该区域上信号覆盖强度最强的小区;
邻区确定模块,用于将针对每个区域分别选择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其中,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具体用于针对第一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在该区域内选择第一设定数量的点,针对选择的每个点,分别确定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点上的信号覆盖强度,将针对每个点确定出的信号覆盖强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区域上的信号覆盖强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具体用于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在该小区中的信号发射功率,以及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将确定的信号发射功率与路径损耗的差值作为该小区中的信号在该点上的信号覆盖强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距离、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天线高度、该点的地面高度、衍射损耗和地物损耗,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基站到该点的路径损耗。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选择与所述第一小区距离最近的小区作为参考小区;
所述邻区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中与所述参考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二小区集合;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针对第二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与该小区的距离、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确定该小区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所述邻区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满足设定条件的每个小区中与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距离在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每个小区构成的第二小区集合;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针对第二小区集合中的每个小区,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与该小区的距离、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与该小区对应的基站的方位角的方向关系,确定该小区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所述邻区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满足设定条件的每个小区中与重新确定的第一小区的邻区中共同存在的小区,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确定模块,还用于在确定的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中选择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重新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确定模块,具体选择的不大于第二设定数量的小区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的频率互不相同。
CN201110115780.0A 2011-05-05 2011-05-05 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769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5780.0A CN102769855B (zh) 2011-05-05 2011-05-05 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5780.0A CN102769855B (zh) 2011-05-05 2011-05-05 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9855A CN102769855A (zh) 2012-11-07
CN102769855B true CN102769855B (zh) 2014-12-10

Family

ID=47097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5780.0A Active CN102769855B (zh) 2011-05-05 2011-05-05 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698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873B (zh) * 2014-04-03 2018-03-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现网补站的邻区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6941659B (zh) * 2016-01-04 2020-02-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9951848B (zh) * 2017-12-21 2023-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区域无线小区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2518A (zh) * 2006-12-05 2007-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3g小区配置2g邻区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000154A1 (en) * 2009-06-30 2011-0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ommunication
CN101959227A (zh) * 2009-07-21 2011-01-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异系统间相邻小区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1965051A (zh) * 2010-09-28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及定位服务器
CN102026216A (zh) * 2009-09-23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异系统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02036254A (zh) * 2010-12-10 2011-04-27 上海百林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有关网络的快速自动邻区规划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2518A (zh) * 2006-12-05 2007-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3g小区配置2g邻区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000154A1 (en) * 2009-06-30 2011-0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ommunication
CN101959227A (zh) * 2009-07-21 2011-01-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异系统间相邻小区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2026216A (zh) * 2009-09-23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异系统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01965051A (zh) * 2010-09-28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及定位服务器
CN102036254A (zh) * 2010-12-10 2011-04-27 上海百林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有关网络的快速自动邻区规划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9855A (zh)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4752B (zh) 一种gsm网络的频率规划方法
US648741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plann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5578496B (zh)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1778412B (zh) 邻区关系优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076178B (zh) 一种邻区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03841602A (zh) 一种邻区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2647725B (zh) 一种邻区规划中确定邻小区优先级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52081A (zh) 演进通信系统的网络覆盖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02625326A (zh)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多小区联合优化方法及其装置
CN102256256A (zh) 一种频率和扰码规划方法及装置
US20140357281A1 (en) Method of optimizing locations of cellular base stations
CN102395136A (zh) 一种基于邻区场强信息的话务量分布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3037424A (zh) 一种3g网络覆盖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2769855B (zh) 一种确定邻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25333B (zh) 基于射频拉远系统的多层建筑室内覆盖邻区规划方法
EP3531754B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Khawar et al. Spectrum sharing between small cells and satellit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N104080094A (zh) 一种调整小区天线方位角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357283A1 (en) Method of optimizing location and frequency assignment of cellular base stations
CN104320788A (zh) 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公共控制信号的立体覆盖控制方法
CN101662776B (zh) 小区频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5792238A (zh) 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4602249A (zh)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38807B (zh) 一种下行干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1854632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频率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