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9475A - 信号收发模块 - Google Patents

信号收发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9475A
CN102769475A CN2012101354396A CN201210135439A CN102769475A CN 102769475 A CN102769475 A CN 102769475A CN 2012101354396 A CN2012101354396 A CN 2012101354396A CN 201210135439 A CN201210135439 A CN 201210135439A CN 102769475 A CN102769475 A CN 102769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eatment circuit
coupled
power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54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智全
杨顺安
吴忠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69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94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16Test equipment located at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B17/103Reflected power, e.g. return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19Self-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收发模块,包含:一第一天线;一第一信号端口;以及一第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以及用来侦测从该第一信号端口接收到的一第一接收信号的一第一信号质量,并依据至少该第一信号质量来判定该第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本发明的信号收发模块中,可判断出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连接于一对应的信号端口,使得其中的功率放大电路可免于被烧坏或功能变差。

Description

信号收发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信号收发模块,尤指可用来判断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耦接于一信号端口的一信号收发模块。
背景技术
在一无线通信系统中,当一无线收发器在进行信号传送时,其天线应耦接于该传送器的一功率放大电路(Power amplifier,PA),而当无线收发器在进行信号接收时,其天线应耦接于该接收器(例如该接收器的一低噪声放大器)。因此,在无线收发器处于正常操作模式时,该天线会选择性地耦接至该传送器或该接收器。一般而言,该天线是以外接的方式耦接于该无线收发器的一主要电路。在制造过程中,若该天线没有正确地耦接于该无线收发器的该主要电路的话(例如该天线只有部份耦接于该无线收发器的该主要电路,或与该无线收发器的该主要电路完全断开),则该接收器就会无法从空气中接收到完整的传送数据,或只接收到部份的传送数据。此外,由该传送器的该功率放大电路所产生的一预发射信号也会无法传送到该天线,或只有部份的预发射信号会被传送到该天线。更严重的是,该传送器产生的该预发射信号的能量会反射回该功率放大电路,若反射回来的功率太大,可能会造成该功率放大电路被烧坏或破坏掉其应有的效能。因此,当该天线没有正确地耦接于该无线收发器的主要电路时,提供一个有效的机制,来保护该功率放大电路以使得该功率放大电路免于被烧坏,已成为无线通信领域所亟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可用来判断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耦接于一信号端口的一信号收发模块。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其是提供一种信号收发模块。该信号收发模块包含有一第一天线、一第一信号端口以及一第一处理电路。该第一处理电路是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以及用来侦测从该第一信号端口接收到的一第一接收信号的一第一信号质量,并依据至少该第一信号质量来判定该第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
本发明的信号收发模块中,可判断出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连接于一对应的信号端口,使得其中的功率放大电路可免于被烧坏或功能变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信号收发模块之一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信号收发模块之一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信号收发模块之一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4A以及图4B是本发明用于一信号收发模块的一监测方法之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由一信号收发模块所执行的一功率保护方法之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由一信号收发模块所接收以及传送之一数据框(data frame)之一实施例时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信号收发模块之一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8A以及图8B是本发明由一信号收发模块所执行的一监测方法之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由一信号收发模块所执行的一功率差异值检测方法之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信号收发模块所执行的一功率保护方法的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由一信号收发模块所接收与传送的一数据框的一实施例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代特定的组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是一个开放式的用语,因此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以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请参考图1。图1所示是依据本发明一信号收发模块100之一第一实施例示意图。信号收发模块100包含有一天线101、一信号端口102、一功率放大电路103、一第一处理电路104、一第二处理电路105以及一切换电路106。第一处理电路104是耦接于信号端口102,用来侦测从信号端口102接收到的一接收信号Si的一信号质量,并依据至少该信号质量来判定天线101是否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102。功率放大电路103是耦接于信号端口102,并于信号收发模块100处于该传输模式时产生一传送信号。接收信号Si的信号质量可以用接收信号Si的一接收信号强度(RSSI)、一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Physical Carrier to 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PCINR)或一信号对噪声比(Signal-to-noise,SNR)来表示。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处理电路104可以是一接收器,而第二处理电路105可以是一传送器。当信号收发模块100操作在该接收模式下时,第一处理电路104会侦测该信号质量是否低于一预定质量水平,而当该信号质量低于该预定质量水平时,第一处理电路104会判定天线101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102。接着,当第一处理电路104侦测到天线101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102,且功率放大电路103在信号收发模块100的一正常操作模式(例如该传送模式)下不会被用到时,第一处理电路104会控制第一功率放大电路103以停止产生传送信号St。当第一处理电路104侦测到天线101没有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102,且功率放大电路103在信号收发模块100的一正常操作模式(例如该传送模式)下会被用到时,第一处理电路104就会将传送信号St的一最大功率限制在一预定功率水平。因此,切换电路106是用来将天线101耦接于第一处理电路104以接收接收信号Si,或用来将天线101耦接于功率放大电路103以传送传送信号St。
此外,当第一处理电路104侦测到该信号质量是高于该预定质量水平时,第一处理电路104会判定天线101是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102。在此情况下,第一处理电路104就会停止侦测接收信号Si的信号质量。请注意,当天线101是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102时(即信号端口102上的阻抗是匹配的),接收信号Si的功率就可以在没有损耗的情况(或一可接受损耗的情况)下被传送到第一处理电路104,而传送信号St的功率也可以在没有反射的情况(或一可接受反射信号的情况)下被传送到天线101。当天线101没有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102时(即信号端口102上的阻抗是不匹配的),例如当天线101只有部分连接、不正确连接或完全断开于信号端口102时,接收信号Si的功率传送到第一处理电路104时就可能小于一可接受的功率,而传送信号St的功率亦可能无法完全地被传送到天线101,如此一来就可能使得功率放大电路103接收一反射回来的功率。因此,当第一处理电路104侦测到天线101没有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102时,经由控制功率放大电路103以停止产生传送信号St,或限制传送信号St的最大功率为该预定功率水平,功率放大电路103就可以避免因过热而被烧坏。
请参考图2。图2所示是依据本发明信号收发模块200之一第二实施例示意图。信号收发模块200包含有一天线201、一信号端口202、一功率放大电路203、一第一处理电路204、一第二处理电路205、一切换电路206以及一功率侦测器207。在此实施例中,切换电路206是用来选择性地将信号端口202耦接至第一处理电路204(例如一接收器)或功率放大电路203,其中第一处理电路204是用来判定天线201是否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202,如上述第一实施例(即信号收发模块100)所述,以及当第一处理电路204判定天线201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202时,切换电路206就会将信号端口202耦接至功率放大电路203。第二处理电路205(例如一传送器)是耦接于功率放大电路203,其是用来在功率放大电路203耦接于信号端口202时,控制功率放大电路203以输出具有一第一预定功率水平的传送信号St2至信号端口202。
功率侦测器207可以是一低通滤波器,其耦接于第二处理电路205与一平方律侦测器(square-law detector),其中该平方律侦测器另耦接于该信号端口202。该功率侦测器207是在功率放大电路203输出传送信号St2时,用来侦测信号端口202上的一功率水平。第二处理电路205另依据传送信号St2的功率水平与该第一预定功率水平之间的一功率差异值,来判功率放大电路203是否正确地耦接于天线201。当第二处理电路205侦测到该功率差异值不大于一预定功率差异水平时,第二处理电路205判定功率放大电路203是正确地耦接于天线201。接着,第二处理电路205就会停止判定功率放大电路203是否正确地耦接于天线201。
当第二处理电路205侦测到功率差异值是大于该预定功率差异水平时,第二处理电路205会判定功率放大电路203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天线201。在此情况下,若功率放大电路203在信号收发模块200的一正常操作模式(例如一传输模式)下不会被用到时,第二处理电路205就会控制功率放大电路203以停止产生传送信号St2。若功率放大电路203在信号收发模块200的一正常操作模式(例如一传输模式)下会被用到时,第二处理电路205就会将传送信号St2的一最大功率限制在一第二预定功率水平。请注意,在此实施例中,信号收发模块200是透过侦测接收信号Si2与传送信号St2来,加强检查天线201是否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202,以更精确地判定天线201的连接状态。接着,当第二处理电路205侦测到天线201没有正确地耦接于信号端口202时,透过控制功率放大电路203以停止产生传送信号St2,或限制传送信号St2的最大功率为该第二预定功率水平,则功率放大电路203就可以避免因为过热而烧坏。
请参考图3。图3所示是依据本发明一信号收发模块300之一第三实施例示意图。信号收发模块300包含有一第一天线301、一第二天线302、一第一信号端口303、一第二信号端口304、一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一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一第一处理电路307、一第二处理电路308、一第一切换电路309以及一第二切换电路310。信号收发模块300可以是一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收发系统,其中该多输入多输出收发系统会包含有复数个天线。切换电路309是用来选择性地将第一信号端口303耦接至第一处理电路307或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第二切换电路310是用来选择性地将第二信号端口304耦接至第一处理电路307或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
当信号收发模块300被启动后,第一切换电路309会将第一信号端口303耦接至第一处理电路307,而切换电路310会将第二信号端口304耦接至第一处理电路307。第一处理电路307是用来侦测从第一信号端口303接收到的一第一接收信号Si3a的一第一信号质量,以及侦测从第二信号端口304接收到的一第二接收信号Si3b的一第二信号质量,以依据该第一信号质量与该第二信号质量来判断第一天线301与第二天线302是否分别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303与第二信号端口304。在此实施例中,一参数PA_overload是设定来判断一功率保护方法是否有被启动。进一步来说,当参数PA_overload为1时,该功率保护方法就会被启动,而当参数PA_overload为0时,信号收发模块300就是处于一正常的操作模式。
请参考图4A与图4B。图4A连同图4B是依据本发明用于信号收发模块300的一监测方法400之一实施例流程图。倘若大体上可达到相同的结果,并不需要一定照图4A与图4B所示之流程中的步骤顺序来进行,且图4A与图4B所示之步骤不一定要连续进行,亦即其他步骤亦可插入其中。信号收发模块300会执行监测方法400来判定第一天线301与第二天线302是否分别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303与第二信号端口304。监测方法400包含有步骤:
步骤401:启动;
步骤402:设定初始参数rx_cnt=0、rx1_dis_cnt=0以及rx2_dis_cnt=0;
步骤403:透过第一天线301与第二天线302来接收数据框;
步骤404:判断是否RSSI_rx1小于RSSI_dis_th以及RSSI_rx2小于RSSI_dis_th;若是,跳至步骤405,若否,跳至步骤409;
步骤405:判断是否(PCINR_rx2-PCINR_rx1)大于PCINR_diff_th以及PCINR_rx1小于PCINR_dis_th;若是,跳至步骤406,若否,跳至步骤407;
步骤406:执行rx1_dis_cnt++;
步骤407:判断是否(PCINR_rx1-PCINR_rx2)大于PCINR_diff_th以及PCINR_rx2小于PCINR_dis_th;若是,跳至步骤408,若否,跳至步骤413;
步骤408:执行rx2_dis_cnt++,跳至步骤413;
步骤409:判断是否(RSSI_rx2-RSSI_rx1)大于RSSI_diff_th;若是,跳至步骤410,若否跳至步骤411;
步骤410:执行rx1_dis_cnt++;
步骤411:判断是否(RSSI_rx1-RSSI_rx2)大于RSSI_diff_th;若是,跳至步骤412,若否跳至步骤413;
步骤412:执行rx2_dis_cnt++;
步骤413:执行rx_cnt++;
步骤414:判断是否rx_cnt大于rx_cnt_th;若是,跳至步骤415,若否,跳至步骤422;
步骤415:判断是否rx1_dis_cnt大于rx_dis_th,若是,跳至步骤416,若否,跳至步骤420;
步骤416:设定参数PA1_overoad=1;
步骤417:判断是否rx2_dis_cnt大于rx_dis_th;若是,跳至步骤418,若否,跳至步骤421;
步骤418:设定参数PA2_overoad=1;
步骤419:重设初始参数rx_cnt=0、rx1_dis_cnt=0以及rx2_dis_cnt=0,跳至步骤422;
步骤420:设定参数PA1_overoad=0,跳至步骤417;
步骤421:设定参数PA2_overoad=0,跳至步骤419;
步骤422:结束监测操作。
当信号收发模块300被启动后(步骤401),信号收发模块300会设定初始参数rx_cnt=0、rx1_dis_cnt=0以及rx2_dis_cnt=0(步骤402),其中参数rx_cnt代表所接收到的下行子讯框(Downlink Sub-frame)的计数值,参数rx1_dis_cnt代表用来判定第一天线301是否正确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303所需的计数值,以及参数rx2_dis_cnt代表用来判定第二天线302是否正确耦接于第二信号端口304所需的计数值。接着,信号收发模块300会开始经由第一天线301与第二天线302接收一数据框(步骤403)。
当第一处理电路307侦测到第一接收信号Si3a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RSSI_rx1以及第二接收信号Si3b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RSSI_rx2都低于一预定质量水平RSSI_dis_th时(步骤404),第一处理电路307就会对第一接收信号Si3a与第二接收信号Si3b执行一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Physical Carrierto 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PCINR)检查操作(步骤405-408),以检查第一天线301与第二天线302是否分别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303与第二信号端口304。当第一处理电路307侦测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RSSI_rx1与第二接收信号强度RSSI_rx2中至少一个信号强度是不小于预定质量水平RSSI_dis_th时,第一处理电路307就会对第一接收信号Si3a与第二接收信号Si3b执行一接收信号强度(RSSI)检查操作(步骤409-412),以检查第一天线301与第二天线302是否分别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303与第二信号端口304。
进一步来说,在步骤405中,当第一处理电路307利用第二接收信号Si3b的第二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PCINR_rx2减去第一接收信号Si3a的第一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PCINR_rx1,来检查所得到的差异值是否大于一第一临界值PCINR_diff_th,以及检查第一接收信号Si3a的第一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PCINR_rx1是否小于一第二临界值PCINR_dis_th(步骤405);以及当该差异值是大于第一临界值PCINR_diff_th,且第一接收信号Si3a的第一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PCINR_rx1是小于第二临界值PCINR_dis_th时,第一处理电路307判定第一天线301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303。接着,第一处理电路307就会对用来表示第一天线301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303的该计数加1,亦即rx1_dis_cnt++(步骤406)。反之,第一处理电路307利用第一接收信号Si3a的第一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PCINR_rx1减去第二接收信号Si3b的第二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PCINR_rx2,来检查所得到的差异值是否大于第一临界值PCINR_diff_th,并检查第二接收信号Si3b的第二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PCINR_rx2是否小于第二临界值PCINR_dis_th(步骤407)。当该差异值是大于第一临界值PCINR_diff_th且第二接收信号Si3b的第二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PCINR_rx2是小于第二临界值PCINR_dis_th时,第一处理电路307判定第二天线302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二信号端口304。接着,第一处理电路307就会对用来表示第二天线302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二信号端口304的该计数值加1,亦即rx2_dis_cnt++(步骤408)
在接收信号强度(RSSI)的检查操作方面,第一处理电路307利用第二接收信号Si3b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RSSI_rx2减去第一接收信号Si3a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RSSI_rx1来检查所得到的差异值是否大于一临界值RSSI_diff_th(步骤409);当该差异值大于临界值RSSI_diff_th,则第一处理电路307判定第一天线301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303。接着,第一处理电路307就会对用来表示第一天线301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303的该计数值加1,亦即rx1_dis_cnt++(步骤410)。反之,第一处理电路307利用第一接收信号Si3a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RSSI_rx1减去第二接收信号Si3b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RSSI_rx2来检查所得到的一差异值是否大于一临界值RSSI_diff_th(步骤411);当该差异值大于临界值RSSI_diff_th,则第一处理电路307判定第二天线302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二信号端口304。接着,第一处理电路307就会对用来表示第二天线302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二信号端口304的该计数值加1,亦即rx2_dis_cnt++(步骤412)。
在步骤413中,第一处理电路307对该所接收到的下行子讯框的该计数值加1,亦即rx_cnt++(步骤413)。当该所接收到的下行子讯框的该计数值rx_cnt大于一临界值rx_cnt_th(图4B中的步骤414)时,第一处理电路307会执行该功率放大电路的功率超载检查操作(步骤415-419)以检查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是否已经超载。功率放大电路会超载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天线没有正确地连接好。进一步来说,第一处理电路307会判定用来表示第一天线301可能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303的计数值rx1_dis_cnt是否大于一临界值rx_dis_th(步骤415)。当该计数值rx1_dis_cnt大于该临界值rx_dis_th时,第一处理电路307就会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可能已经超载,并设定该参数PA1_overload为1(步骤416)。反之,第一处理电路307则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没有超载,并设定该参数PA1_overload为0(步骤420)。
接着,第一处理电路307会判定用来表示第二天线302可能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二信号端口304的计数值rx2_dis_cnt是否大于一临界值rx_dis_th(步骤417)。当该计数值rx2_dis_cnt大于该临界值rx_dis_th时,第一处理电路307就会判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可能已经超载,并设定该参数PA2_overload为1(步骤418)。反之,第一处理电路307则判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没有超载,并设定该参数PA2_overload为0(步骤421)。
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的功率超载检查都被检查过之后,第一处理电路307会重设初始参数rx_cnt、rx1_dis_cnt以及rx2_dis_cnt为0(步骤419),并结束该监测操作(步骤422)。
此外,如图5所示,依据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的功率超载的检查结果,第二处理电路308(其亦可能由第一处理电路307所控制)另执行一功率保护方法500,以依据参数PA1_overload与PA2_overload来控制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的操作。图5所示是依据本发明由信号收发模块300所执行的功率保护方法500之一实施例流程图。倘若大体上可达到相同的结果,并不需要一定照图5所示之流程中的步骤顺序来进行,且图5所示之步骤不一定要连续进行,亦即其他步骤亦可插入其中。功率保护方法500包含有下列步骤:
步骤501:开始;
步骤502:判断是否参数PA1_overload为1;若是,跳至步骤503,若否,跳至步骤505;
步骤503:判断是否参数OFF_PA1为1;若是,跳至步骤504,若否,跳至步骤506;
步骤504:关闭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跳至步骤508;
步骤505:开启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跳至步骤508;
步骤506:判断是否txpow_tar大于pw_max-pw_dw;若是,跳至步骤507,若否,跳至步骤508;
步骤507:设定txpow_p1为pw_max-pw_dw;
步骤508:判断是否参数PA2_overload为1;若是,跳至步骤509,若否,跳至步骤511;
步骤509:判断是否参数OFF_PA2为1;若是,跳至步骤510,若否,跳至步骤512;
步骤510:关闭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跳至步骤514;
步骤511:开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跳至步骤514;
步骤512:判断是否txpow_tar大于(pw_max-pw_dw);若是,跳至步骤513,若否,跳至步骤514;
步骤513:设定txpow_p2为pw_max-pw_dw;
步骤514:结束功率保护方法500。
当功率放大电路的超载检查操作(步骤415-419)结束后,第二处理电路308(其亦可能由第一处理电路307所控制)会检查参数PA1_overload的结果来判断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是否超载(步骤502)。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为超载时,且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在信号收发模块300的该正常操作模式不会被用到时,亦即当OFF_PA1=1时,第二处理电路308就会控制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停止产生传送信号St3a。举例来说,第二处理电路308会关闭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步骤504)。但是,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为超载,且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在信号收发模块300的该正常操作模式会被用到时,第二处理电路308会先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所要传送的功率txpow_tar是否大于该预定功率水平,其中该预定功率水平比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的该最大功率pw_max低一预定功率范围pw_dw,亦即该预定功率水平为pw_max-pw_dw。当第二处理电路308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要传送的该功率txpow_tar大于该预定功率水平时,亦即txpow_tar>(pw_max-pw_dw),第二处理电路308会将即将由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进行传送的最大功率txpow_p1设定为该预定功率水平,亦即pw_max-pw_dw。
此外,第二处理电路308会检查参数PA2_overload的结果来判断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是否超载(步骤508)。当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为超载时,且当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在信号收发模块300的该正常操作模式不会被用到时,亦即当OFF_PA2=1时,第二处理电路308就会控制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停止产生传送信号St3b。举例来说,第二处理电路308会关闭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步骤510)。但是,当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为超载,且当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在信号收发模块300的该正常操作模式会被用到时,第二处理电路308会先判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所要传送的功率txpow_tar是否大于该预定功率水平,其中该预定功率水平比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的该最大功率pw_max低一预定功率范围pw_dw,亦即该预定功率水平为pw_max-pw_dw。当第二处理电路308判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要用来传送的该功率txpow_tar大于该预定功率水平时,亦即txpow_tar>(pw_max-pw_dw),第二处理电路308会设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即将传送的最大功率txpow_p2为该预定功率水平,亦即pw_max-pw_dw。
在步骤502与508中,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都没有超载时,第二处理电路308则直接开启第一功率放大电路305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306(步骤505与511)。
因此,透过控制具有一天线但该天线没有正确地耦接于其信号端口的一功率放大电路,使其停止产生该传送信号,或将该传送信号的最大功率限定为一预定功率水平,则该功率放大电路就可以避免过热而烧坏。
请参考图6。图6所示是依据本发明由信号收发模块300所接收以及传送之一数据框600之一实施例时序图。数据框600包含有一接收转换间隔(ReceiveTransition Gap,RTG)、一下行子帧(Downlink Sub-frame)、一传送转换间隔(Transmit Transition Gap,TTG)以及一上行子帧(Uplink Sub-frame)。依据本实施例,该监测操作(亦即监测方法400)可执行于当该下行子帧被接收到之后一时段T1内。依据该监测操作的输出结果,功率保护方法500可于该上行子帧被传送出去之前执行,亦即该传送转换间隔内的一时段T2。
请参考图7。图7是依据本发明一信号收发模块700之一第四实施例示意图。信号收发模块700包含有一第一天线701、一第二天线702、一第一信号端口703、一第二信号端口704、一第一切换电路705、一第二切换电路706、一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一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一第一功率侦测器709、一第二功率侦测器710、一第一处理电路711以及一第二处理电路712。信号收发模块700可以一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收发系统,其中该多输入多输出收发系统包含有复数个天线。第一切换电路705是用来选择性地将第一信号端口703耦接至第一处理电路711或耦接至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第二切换电路706是用来选择性地将第二信号端口704耦接至第一处理电路711耦接至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第一处理电路711依据上述实施例(亦即信号收发模块300)所述的第一接收信号Si7a与第二接收信号Si7b来判定第一天线701与第二天线702是否分别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703与第二信号端口704。当第一处理电路711判定一天线(第一天线701与第二天线702)没有正确地耦接于其信号端口(第一信号端口703与第二信号端口704)时,该对应的切换电路就会将该信号端口耦接于该对应的功率放大电路。接着,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703时,第二处理电路712(例如一传送器,其是耦接于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之间)就会用来控制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来输出具有一第一预定功率水平的第一传送信号St7a至第一信号端口703,并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耦接于第二信号端口704时,控制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来输出具有一第二预定功率水平的第二传送信号St7b至第二信号端口704。
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输出第一传送信号St7a时,第一功率侦测器709(其是耦接于第二处理电路712与第一信号端口703)是用来侦测第一信号端口703上的一功率水平。当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输出第二传送信号St7b时,第二功率侦测器710(其是耦接于第二处理电路712与第二信号端口704)是用来侦测第二信号端口704上的一功率水平。此外,第二处理电路712另用来依据第二传送信号St7b的功率水平与该预定功率水平之间的一功率差异值,来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是否正确地耦接于第一天线701。
进一步来说,当信号收发模块700启动后,第一切换电路705是用来将第一信号端口703耦接至第一处理电路711,而第二切换电路706是用来将第二信号端口704耦接至第一处理电路711。第一处理电路711是用来侦测于第一信号端口703上所接收到的一第一接收信号Si7a的一第一信号质量,并侦测于第二信号端口704上所接收到的一第二接收信号Si7b的一第二信号质量,以根据该第一信号质量与该第二信号质量来判断第一天线701与第二天线702是否分别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703与第二信号端口704。相似于前段所述的实施例(亦即信号收发模块300),本实施例亦可用一参数PA_overload来判断是否要执行一功率保护机制。进一步来说,当该参数PA_overload为1时,则执行该功率保护机制,而当该参数PA_overload为0时,则信号收发模块700可正常地使用。
请参考图8A与图8B。图8A结合图8B是依据本发明由信号收发模块700所执行的一监控操作800之一实施例流程图。倘若大体上可达到相同的结果,并不需要一定照图8A与图8B所示之流程中的步骤顺序来进行,且图8A与图8B所示之步骤不一定要连续进行,亦即其他步骤亦可插入其中。信号收发模块700会执行监控操作800来判断第一天线701与第二天线702是否分别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703与第二信号端口704。监控操作800包含有下列步骤:
步骤801:启动;
步骤802:设定初始参数rx_cnt=0、rx1_dis_cnt=0以及rx2_dis_cnt=0;
步骤803:经由第一天线701与第二天线702接收一数据框;
步骤804:判断是否RSSI_rx1小于RSSI_dis_th以及RSSI_rx2小于RSSI_dis_th;若是,跳至步骤805,若否跳至步骤809;
步骤805:判断是否(PCINR_rx2-PCINR_rx1)大于PCINR_diff_th;若是,跳至步骤806,若否,跳至步骤807;
步骤806:执行rx1_dis_cnt++;
步骤807:判断是否(PCINR_rx1-PCINR_rx2)大于PCINR_diff_th;若是,跳至步骤808,若否,跳至步骤813;
步骤808:执行rx2_dis_cnt++,跳至步骤813;
步骤809:判断是否(RSSI_rx2-RSSI_rx1)大于RSSI_diff_th;若是,跳至步骤810,若否跳至步骤811;
步骤810:执行rx1_dis_cnt++;
步骤811:判断是否(RSSI_rx1-RSSI_rx2)大于RSSI_diff_th;若是,跳至步骤812,若否跳至步骤813;
步骤813:执行rx2_cnt++;
步骤814:判断是否rx_cnt大于rx_cnt_th;若是,跳至步骤815,若否,跳至步骤822;
步骤815:判断是否rx_dis_cnt大于rx_dis_th若是,跳至步骤816,若否,跳至步骤820;
步骤816:执行传输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
步骤817:判断是否rx2_dis_cnt大于rx_dis_th;若是,跳至步骤818,若否,跳至步骤821;
步骤818:执行传输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
步骤819:重设初始参数rx_cnt=0、rx1_dis_cnt=0以及rx2_dis_cnt=0,跳至步骤822;
步骤820:设定参数PA1_overoad=0,跳至步骤817;
步骤821:设定参数PA2_overoad=0,跳至步骤819;
步骤822:结束监测操作。
请注意,由于监控操作800相似于监测操作400,上述步骤801至822的细部运作在此不另赘述。依据本实施例,在图8B中的步骤814内,当该接收到的下行子帧的个数rx_cnt大于一临界值rx_cnt_th时,第一处理电路711会执行该功率放大电路的功率超载(PA_overload)检查操作(亦即步骤815-819),以检查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是否超载。进一步来说,第一处理电路711会判断第一天线701没有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703的计数值rx1_dis_cnt是否大于一临界值rx_dis_th(步骤815)。当计数值rx1_dis_cnt不大于临界rx_dis_th时,第一处理电路711会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没有超载。此时第一处理电路711会将参数PA1_overload设为0(步骤820)。反之,第一处理电路711则执行该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以进一步判断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是否超载,如图8B所示(步骤816)。同理,第一处理电路711另用来判定第二天线702没有耦接于第二信号端口704的计数值rx2_dis_cnt是否大于一临界rx_dis_th(步骤817)。当计数值rx2_dis_cnt大于临界rx_dis_th时,第一处理电路711就判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没有超载。此时第一处理电路711就会将参数PA2_overload设为0(步骤821)。反之,第一处理电路711就会执行该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以进一步判断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是否超载,如图8B所示(步骤818)。
图9所示是依据本发明由信号收发模块700所执行的一功率差异值检测方法900之一实施例流程图。倘若大体上可达到相同的结果,并不需要一定照图9所示之流程中的步骤顺序来进行,且图9所示之步骤不一定要连续进行,亦即其他步骤亦可插入其中。信号收发模块700会执行该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测方法900来判断第一天线701与第二天线702是否分别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703与第二信号端口704。该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测方法900包含有下列步骤:
步骤901:启动;
步骤902:设定初始参数tx_cnt=0、tx_ar_cnt=0、txpow_chk1,k-1=0、txpow_chk2,k-1=0、PA1_overload=0以及PA2_overload=0(下面将详细说明);
步骤903:接收监控操作800的输出结果;
步骤904:判断是否txpw_chk_en为1;若是,跳至步骤905,若否,跳至步骤916;
步骤905:判断tx_cnt是否等于tx_chk_period(下面将详细说明);若是,跳至步骤906,若否,跳至步骤908;
步骤906:利用第一侦测功率与一预定功率的差(txpow_det1-txpow_tar)来决定一第一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diff1,和/或利用第二侦测功率与该预定功率的差(txpow_det2-txpow_tar)来决定一第二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diff2,以及设定tx_cnt为0;
步骤907:利用(α*txpow_chk1,k-1+(1-α)txpow_diff1)来决定txpow_chk1,k,以及/或利用(α*txpow_chk2,k-1+(1-α)txpow_diff2)来决定txpow_chk2,k,以及执行tx_ar_cnt++,跳至步骤909;步骤908:执行tx_cnt++;
步骤909:判断是否tx_ar_cnt大于tx_ar_th;若是,跳至步骤910,若否,跳至步骤916;
步骤910:判断是否txpow_chk1,k大于txpw_diff_th;若是,跳至步骤911,若否跳至步骤914;
步骤911:设定参数PA1_overoad=1,并跳至步骤912;
步骤912:判断是否txpow_chk2,k大于txpw_diff_th;若是,跳至步骤913,若否跳至步骤915;
步骤913:设定参数PA2_overoad=1,跳至步骤916;
步骤914:设定参数PA1_overoad=0,并跳至步骤912;
步骤915:设定参数PA2_overoad=0,跳至步骤916;
步骤916:结束传输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
当信号收发模块700的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都启动时(步骤901),信号收发模块700会设定初始参数tx_cnt=0、tx_ar_cnt=0、txpow_chk1,k-1=0、txpow_chk2,k-1=0、PA1_overload=0与PA2_overload=0(步骤902),其中参数tx_cnt用来表示信号收发模块700是否进入利用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以及/或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分别来传送第一传送信号St7a以及/或第二传送信号St7b的阶段,参数tx_ar_cnt用来表示该数据框内所传送的上行子帧的计数值,参数txpow_chk1,k-1用来表示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在传送k次上行子帧后的平均传送功率差异值,参数txpow_chk2,k-1用来表示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在传送k次上行子帧后的平均传送功率差异值,参数PA1_overload用来表示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是否超载,而参数PA2_overload用来表示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是否超载。
当监控操作800的输出结果表示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的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必需被执行时(亦即步骤816)以及/或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的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必需被执行时(亦即步骤818),第一切换电路705会将第一信号端口703耦接至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以及/或第二切换电路706会将第二信号端口704耦接至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亦即步骤904中的txpw_chk_en=1)。接着,信号收发模块700会进入该平均传送功率差异值侦测步骤(步骤905-907)。为了简化起见,以下段落的叙述仅以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都执行该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为例。
在步骤905中,当信号收发模块700进入利用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来分别传送第一传送信号St7a与第二传送信号St7b的阶段tx_chk_period时(亦即当tx_cnt=tx_chk_period),第二处理电路712会控制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来分别传送具有一预定功率txpow_tar的第一传送信号St7a以及具有该预定功率txpow_tar的第二传送信号St7b。
接着,在步骤906中,第一功率侦测器709会侦测对应于第一传送信号St7a的该第一侦测功率txpow_det1,以及第二功率侦测器710会侦测对应于第二传送信号St7b的第二侦测功率txpow_det2。第二处理电路712会另判定第一侦测功率txpow_det1与预定功率txpow_tar之间的第一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diff1(亦即txpow_det1-txpow_tar),以及判定第二侦测功率txpow_det2与预定功率txpow_tar之间的第二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diff2(亦即txpow_det2-txpow_tar)。请注意,在某此实施例中,Txpow_det可以加以校正以加入一些补偿值,以使得当天线正常连接时侦测功率txpow_det得以更接近预定功率txpow_tar。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计算平均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chk之前,侦测功率txpow_det是一绝对值。
在步骤907中,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分别传送第一传送信号St7a与第二传送信号St7b以输出复数个上行子帧后,第二处理电路712会依据方程式α*txpow_chk1,k-1+(1-α)txpow_diff1与α*txpow_chk2,k-1+(1-α)txpow_diff2,来分别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的平均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chk1,k-1以及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的平均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chk2,k-1,其中0<α<1。
步骤909中,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所传送的上行子帧个数tx_ar_cnt大于一临界个数tx_ar_th(亦即tx_ar_cnt>tx_ar_th),信号收发模块700就会进入功率放大电路超载检查操作(步骤910-915)。接着,第二处理电路712会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的平均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chk1,k-1是否大于一临界功率差异值txpw_diff_th(步骤910)。若第二处理电路712判定该平均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chk1,k-1是大于临界功率差异值txpw_diff_th,第二处理电路712就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的状态为超载(亦即步骤911中的PA1_overload=1)。反之,第二处理电路712会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没有超载(亦即步骤914中的PA1_overload=0)。
第二处理电路712另判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的平均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chk2,k-1是否大于临界功率差异值txpw_diff_th(步骤912)。若第二处理电路712判定该平均传送功率差异值txpow_chk2,k-1是大于临界功率差异值txpw_diff_th时,第二处理电路712则判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的状态为超载(亦即步骤913中的PA2_overload=1)。反之,当第二处理电路712判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没有超载时(亦即步骤915中的PA2_overload=0)。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的超载状态都判定好之后,信号收发模块700的该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就可以结束了(步骤916)。
此外,依据针对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所做的超载检测结果,第二处理电路712另执行一功率保护方法1000以依据参数PA1_overload与PA2_overload来控制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的操作,如图10所示。图10所示是依据本发明信号收发模块700所执行的功率保护方法1000的一实施例流程图。倘若大体上可达到相同的结果,并不需要一定照图10所示之流程中的步骤顺序来进行,且图10所示之步骤不一定要连续进行,亦即其他步骤亦可插入其中。功率保护方法100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001:开始;
步骤1002:判断是否参数PA1_overload为1;若是,跳至步骤1003,若否,跳至步骤1005;
步骤1003:判断是否参数OFF_PA1为1;若是,跳至步骤1004,若否,跳至步骤1006;
步骤1004:关闭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跳至步骤1008;
步骤1005:开启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跳至步骤1008;
步骤1006:判断是否txpow_tar大于(pw_max-pw_dw);若是,跳至步骤1007,若否,跳至步骤1008;
步骤1007:设定txpow_p1为pw_max-pw_dw;
步骤1008:判断是否参数PA2_overload为1;若是,跳至步骤1009,若否,跳至步骤1011;
步骤1009:判断是否参数OFF_PA2为1;若是,跳至步骤1010,若否,跳至步骤1012;
步骤1010:关闭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跳至步骤1014;
步骤1011:开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跳至步骤1014;
步骤1012:判断是否txpow_tar大于(pw_max-pw_dw);若是,跳至步骤1013,若否,跳至步骤1014;
步骤1013:设定txpow_p2为(pw_max-pw_dw);
步骤1014:结束功率保护方法1000。
当该功率放大电路超载检查操作(步骤910-915)被执行时,第二处理电路712(其可受控于第一处理电路711)会检查参数PA1_overload的结果来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是否超载(步骤1002)。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为超载时,且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不是处于信号收发模块700的正常操作模式下时,亦即当OFF_PA1=1时,第二处理电路712会控制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停止产生传送信号St7a。举例来说,第二处理电路712会直接关闭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步骤1004)。但是,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为超载时,且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处于信号收发模块700的该正常操作模式下时,第二处理电路712则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将要传送的功率txpow_tar是否大于该预定功率水平,其中该预定功率水平是比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所能传送的最大功率pw_max低一预定功率范围pw_dw,亦即该预定功率水平为pw_max-pw_dw。当第二处理电路712判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将要传的功率txpow_tar是大于该预定功率水平,亦即txpow_tar>(pw_max-pw_dw)时,第二处理电路712会设定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所能传送的最大功率txpow_p1为该预定功率水平,即pw_max-pw_dw。
此外,第二处理电路712会检查参数PA2_overload的结果来判断功率放大电路708是否为超载(步骤1008)。当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为超载时,且当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不是处于信号收发模块700的该正常操作模式下时,亦即当OFF_PA2=1时,第二处理电路712会控制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停止产生传送信号St7b。举例来说,第二处理电路712会直接关闭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步骤1010)。但是,当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为超载时,且当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处于信号收发模块700的该正常操作模式下时,第二处理电路712会判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将要传送的功率txpow_tar是否大于该预定功率水平,其中该预定功率水平是比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所能传送的最大功率pw_max低一预定功率范围pw_dw,亦即该预定功率水平为pw_max-pw_dw。当第二处理电路712判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将要传的功率txpow_tar是大于该预定功率水平,亦即txpow_tar>(pw_max-pw_dw)时,第二处理电路712会设定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所能传的最大功率txpow_p2为该预定功率水平,即pw_max-pw_dw。将功率放大电路关闭(亦即OFF_PA=1)的好处不只可以保护功率放大电路,其还可以节省一些传送的功率。若将功率放大电路所能传送的功率降低(亦即OFF_PA=0),其可以保护功率放大电路免于受到超载所破坏。因此,相较于将功率放大电路关闭的方法,降低功率放大电路所能传送的功率可以使得功率放大电路具有更好的传送效能。
在步骤1002与1008中,当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都没有超载时,第二处理电路712可直接开启第一功率放大电路707与第二功率放大电路708(亦即步骤1005与1011)。
因此,将没有正确连接于一天线的功率放大电路关闭并停止传送信号,或限制该功率放大电路所能传送的最大功率为一预定功率水平,则该功率放大电路可免于被烧坏或功能变坏。
请参考图11。图11所示是依据本发明被信号收发模块700所接收与传送的一数据框1100的一实施例时序图。数据框1100包含有一接收转换间隔(Receive Transition Gap,RTG)、一下行子帧(Downlink Sub-frame)、一传送转换间隔(Transmit Transition Gap,TTG)以及一上行子帧(Uplink Sub-frame)。依据本实施例,该监测操作(亦即监控操作800)会于当该下行子帧被接收后的一时段T3内执行。依据该监测操作的输出结果,该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亦即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查方法900)会于当该上行子帧被传送后的一时段T4内执行。接着,依据该传送功率差异值检查操作的结果,功率保护方法1000会于该上行子帧被传送出去之前执行,亦即于该传送转换间隔的一时段T5内执行。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其可判断出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连接于一对应的信号端口,其中某些实施例是侦测一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来判断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连接于一对应的信号端口,而某些实施例是侦测一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一侦测功率与一传送信号的传送功率之间的一功率差异值来判断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耦接于其对应的信号端口。接着,经由将没有正确地耦接于其信号端口的天线所对应的功率放大电路关闭以停止传送信号,或限制该功率放大电路所能传送的最大功率为一预定功率水平,则该功率放大电路可免于被烧坏或功能变差。

Claims (16)

1.一种信号收发模块,包含:
一第一天线;
一第一信号端口;以及
一第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以及用来侦测从该第一信号端口接收到的一第一接收信号的一第一信号质量,并依据至少该第一信号质量来判定该第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当该第一处理电路侦测到该第一信号质量是小于一预定质量水平,该第一处理电路判定该第一天线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第一信号端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另包含:
一第一功率放大电路,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并用来产生一传送信号;
其中当该第一处理电路侦测到该第一天线没有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时,该第一处理电路另控制该第一功率放大电路以停止产生该传送信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另包含:
一第一功率放大电路,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并用来产生一传送信号;
其中当该第一处理电路侦测到该第一天线没有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时,该第一处理电路另将该传送信号的一最大功率限制为一预定功率水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当该第一处理电路侦测到该第一信号质量是高于一预定质量水平时,该第一处理电路判定该第一天线是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当该第一处理电路侦测到该第一信号质量是高于一预定质量水平时,该第一处理电路停止侦测该第一接收信号的该第一信号质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该第一接收信号的该第一信号质量为该第一接收信号的一接收信号强度、一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或一信号对噪声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另包含:
一第二天线;以及
一第二信号端口;
其中该第一处理电路另耦接于该第二信号端口,并用来侦测自该第二信号端口接收的一第二接收信号的一第二信号质量,以及该第一处理电路依据该第一信号质量与该第二信号质量来判定该第一天线是否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以及该第二天线是否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二信号端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当该第一处理电路侦测到该第一信号质量与该第二信号质量都低于一预定质量水平时,该第一处理电路会对该第一接收信号以及该第二接收信号执行一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检查操作以检查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二天线是否分别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与该第二信号端口,以及当该第一处理电路侦测到该第一信号质量与该第二信号质量中至少一个信号质量是不低于该预定质量水平时,该第一处理电路会对该第一接收信号以及该第二接收信号执行一接收信号强度(RSSI)检查操作以检查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二天线是否分别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与该第二信号端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当该第一处理电路侦测到该第一信号质量与该第二信号质量都低于该预定质量水平时,该第一处理电路会将该第二接收信号的一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减去该第一接收信号的一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以检查所得到的一差值是否大于一第一临界值,并检查该第一接收信号的该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是否小于一第二临界值;以及当该差值大于该第一临界值以及该第一接收信号的该实体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是小于该第二临界值时,该第一处理电路判定该第一天线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当该第一处理电路侦测到该第一信号质量与该第二信号质量中至少一信号质量是不小于该预定质量水平时,该第一处理电路将该第二接收信号的一接收信号强度减去该第一接收信号的一接收信号强度以检查所得到的一差值是否大于一临界值;以及当该差值大于该临界值时,该第一处理电路判定该第一天线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另包含:
一功率放大电路;
一切换电路,用来选择性地将该第一信号端口耦接于该第一处理电路或该功率放大电路,其中当该第一处理电路判定该第一天线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时,该切换电路将该第一信号端口耦接至该功率放大电路;
一第二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功率放大电路,当功率放大电路耦接于该第一信号端口时,该第二处理电路是用来控制该功率放大电路以输出具有一第一预定功率水平的一传送信号至该第一信号端口;以及
一功率侦测器,耦接于该第二处理电路,当该功率放大电路输出该传送信号时,该功率侦测器用来侦测该第一信号端口上的一功率水平;
其中该第二处理电路另依据该功率水平与该第一预定功率水平之间的一功率差异值来判定该功率放大电路是否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天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当该第二处理电路侦测到该功率放大电路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天线且该功率放大电路在该信号收发模块的一正常操作模式中并没有要被使用时,该第二处理电路另控制该功率放大电路以停止产生该传送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当该第二处理电路侦测到该功率放大电路没有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天线且该功率放大电路在该信号收发模块的一正常操作模式中要被使用时,该第二处理电路另将该传送信号的一最大功率限制在一第二预定功率水平。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当该第二处理电路侦测到该功率差异值是不大于一预定功率差异水平时,该第二处理电路判定该功率放大电路是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天线。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其中当该第二处理电路侦测到该功率差异值是不大于一预定功率差异水平时,该第二处理电路会停止判断该功率放大电路是否正确地耦接于该第一天线。
CN2012101354396A 2011-05-05 2012-05-02 信号收发模块 Pending CN1027694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101,157 2011-05-05
US13/101,157 US8693957B2 (en) 2011-05-05 2011-05-05 Signal transceiving modu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9475A true CN102769475A (zh) 2012-11-07

Family

ID=47090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54396A Pending CN102769475A (zh) 2011-05-05 2012-05-02 信号收发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93957B2 (zh)
CN (1) CN102769475A (zh)
TW (1) TW2012468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4059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信号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22441B4 (de) * 2015-12-21 2018-06-14 Intel IP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sführen von Funkkommunikation
TWI600228B (zh) * 2017-01-10 2017-09-21 Pei-Lin Huang Socket structure
CN113765533B (zh) * 2021-07-19 2023-07-04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1114A (zh) * 2000-05-22 2002-1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US20080130599A1 (en) * 2006-10-12 2008-06-05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5559B2 (en) * 2005-09-09 2012-05-08 Olympus Corporation Receiv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1114A (zh) * 2000-05-22 2002-1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US20080130599A1 (en) * 2006-10-12 2008-06-05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4059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信号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5149538A1 (zh) * 2014-03-31 2015-10-08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信号的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6818A (en) 2012-11-16
US8693957B2 (en) 2014-04-08
US20120282865A1 (en)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8113E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system tests based on detected interference
CN1141705A (zh) 用于无绳电话的无干扰信道选择系统
CN107294557A (zh) 移动终端的射频前端电路和整机耦合测试方法
CN102769475A (zh) 信号收发模块
KR20190040050A (ko) 통신 방법 및 이동 단말
WO201414942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data packet signal transceiver
CN109617625B (zh) 一种天线间隔离度测量方法
CN102377471A (zh) 直放站开站系统、开站方法及直放站
JP6457997B2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信号トランシーバをテスト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8075846B (zh) 一种基站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JP4460810B2 (ja) 切換式ダイバーシティシステムの検査回路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2583500B (zh) 基于微波射频环回的故障检测系统及方法
KR100682714B1 (ko) 이동통신 무선 중계기의 역방향 노이즈 검출 장치 및 그방법
WO20130444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receiving dynamic range of rf transceiver in tdd system
CN103220051B (zh) 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综合测试仪
CN202334520U (zh) 一种手机弱场区补偿设备
CN204741455U (zh) 一种基于带隔离度检测功能的手机信号放大设备
JP3583098B2 (ja) 携帯電話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送信フィルタ制限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3098578B (zh) 一种5g信号增强的系统及装置
CN112867126B (zh) 链路增益自适应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000046232A (ko) 송수신 주파수가 다른 통신기의 자체점검을 위한 주파수 변환회로
KR100490309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 안테나의 정재파비 측정장치
KR20050033171A (ko) 전력증폭기의 전력 제어장치
CN102957485A (zh) 多发基站功率校准装置及方法
CN204145417U (zh) 导频生成和对消装置以及前馈功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