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5807A - 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5807A
CN102765807A CN2012102096461A CN201210209646A CN102765807A CN 102765807 A CN102765807 A CN 102765807A CN 2012102096461 A CN2012102096461 A CN 2012102096461A CN 201210209646 A CN201210209646 A CN 201210209646A CN 102765807 A CN102765807 A CN 102765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mogeneous
pond
pipe
esterification water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96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5807B (zh
Inventor
李彦龙
孙浩
陆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KUN GROUP ZHEJIANG HENGSHENG CHEMICAL FIB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KUN GROUP ZHEJIANG HENGSHENG CHEMICAL FIB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KUN GROUP ZHEJIANG HENGSHENG CHEMICAL FIB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KUN GROUP ZHEJIANG HENGSHENG CHEMICAL FIB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096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65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65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5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5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5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W10/12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包括均质池,还包括储量桶、上部自吸排管、下部均衡吸入排管、离心泵、控制阀和循环管道,所述储量桶高度小于均质池;所述上部自吸排管其中一个管口插入至均质池底、另一个管口通过下部均衡吸入排管连接储量桶;所述循环管道一端连通储量桶、另一端连通均质池;所述离心泵和控制阀设置在循环管道上;所述储量桶上设有进水管;其处理方法采用均质池来降低酯化水COD指标,在均质过程中对酯化水进行循环操作;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均化酯化水的出水水质,降低酯化水的出水COD指标,同时能将沉降后的污泥及时有效进行自循环,减少污泥的流失。

Description

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包括均质池,均质池处理装置的污泥沉降池为长方形、平底池,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发现污泥的沉降后,排污效果不是很理想,不能有效地对四边池中的污泥进行循环,且出水中含泥现象严重,影响酯化水进厌氧后的效果,排泥处理过程中污泥的沉降也很不均匀,处理用的药剂使用量不稳定,出水混浊,均质池酸化的效果基本失效,酯化水中COD数值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而且池子底部的污泥也难于回流,部分的污泥积聚在水池的多个死角区,无法及时通过螺杆泵循环排出,生产时间一长就影响了污泥的沉降,使得出水COD数值升高,污水处理过程的生产稳定性和稳控平稳性下降,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有效提高均化酯化水的出水水质、有效降低酯化水COD指标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设计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包括均质池,还包括储量桶、上部自吸排管、下部均衡吸入排管、离心泵、控制阀和循环管道,所述储量桶高度小于均质池;所述上部自吸排管其中一个管口插入至均质池底、另一个管口通过下部均衡吸入排管连接储量桶;所述循环管道一端连通储量桶、另一端连通均质池;所述离心泵和控制阀设置在循环管道上;所述储量桶上设有进水管;
作为优选:
所述上部自吸排管和下部均衡吸入排管为相互配合的多根;上部自吸排管的插入均质池的管口靠近均质池的其中一个侧壁,循环管道与均质池连通口靠近均质池的另一个侧壁;在上部自吸排管或下部均衡吸入排管上还设有调节阀;当其中一个或几个上部自吸排管对应的区域污泥较少时,可以通过调节阀关小该上部自吸排管的流量,而对于污泥的区域可以加大流量;
所述上部自吸排管,其插入均质池的管口周身设有吸入孔;这样可以有效增大吸入面积;
所述储量桶上设有溢流管或者液位计;在储量桶中注入水过量时水可从溢流管中流出;如采用液位计则可更直观地监视储量桶中的水位使之不溢出。
本发明所设计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它采用均质池来降低酯化水COD指标,其特征是在均质过程中对酯化水进行循环操作;所述循环操作包括初始吸入步骤和循环步骤;在初始吸入步骤中,首先在储量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通过离心泵将水打入均质池使储量桶内产生负压;均质池底部的污泥及酯化水在压差的作用下被吸入上部自吸排管,再经下部均衡吸入排管后流入储量桶;在所述循环步骤中,离心泵不停地将储量桶输送至均质池并通过控制阀调节输送量的大小,上部自吸排管则不停地将均质池底部的污泥及酯化水吸入储量桶;
作为优选:
所述上部自吸排管为多根,并通过调节阀来控制上部自吸排管吸入量的大小,实现均质池底部不同区域污泥吸入量的调节。
本发明所设计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使池子的均化效果更加均匀,停留时间有所增加。改造后的新系统便于生产操作,生产操作方便、简单,可人为干预或控制需要的排泥量和循环量,对有效降低酯化水COD指标效果明显。
本发明所设计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其有益效果是:
1、有效提高均化酯化水的出水水质,降低酯化水的出水COD指标;
2、能将沉降后的污泥及时有效进行自循环,减少污泥的流失;能稳定污水处理总系统的运行性,减少系统设备运行事故的发生率;
3、改造在原设备上,采用材料少,投入资金小;体现节能环保,污泥的有效循环,解决了生化泥的购买量;
4、能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酯化水、化工原水等较高污染水源,为生产污染性企业的污水达标排放起到关键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上部自吸排管其插入均质池一端的管口示意图;
图中:均质池1、储量桶2、上部自吸排管3、下部均衡吸入排管4、离心泵5、控制阀6、循环管道7、调节阀8、溢流管9、出水管10、出水孔11、进水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包括均质池1,还包括储量桶2、上部自吸排管3、下部均衡吸入排管4、离心泵5、控制阀6和循环管道7,所述储量桶2高度小于均质池1;所述上部自吸排管3其中一个管口插入至均质池1底、另一个管口通过下部均衡吸入排管4连接储量桶2;所述循环管道7一端连通储量桶2、另一端连通均质池1;所述离心泵5和控制阀6设置在循环管道7上;所述储量桶2上设有进水管12;其中,上部自吸排管3和下部均衡吸入排管4为相互配合的多根;上部自吸排管3的插入均质池1的管口靠近均质池1的其中一个侧壁,循环管道7与均质池1连通口靠近均质池1的另一个侧壁;在上部自吸排管3或下部均衡吸入排管4上还设有调节阀8;如图2所示,所述上部自吸排管3,其插入均质池1的管口周身设有吸入孔11;在储量桶2上设有溢流管9。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它采用均质池1来降低酯化水COD指标,在均质过程中对酯化水进行循环操作;所述循环操作包括初始吸入步骤和循环步骤;在初始吸入步骤中,首先在储量桶2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通过离心泵5将水打入均质池1使储量桶2内产生负压;均质池1底部的污泥及酯化水在压差的作用下被吸入上部自吸排管3,再经下部均衡吸入排管4后流入储量桶2;在所述循环步骤中,离心泵5不停地将储量桶2输送至均质池1并通过控制阀6调节输送量的大小,上部自吸排管3则不停地将均质池1底部的污泥及酯化水吸入储量桶2;其中,所述上部自吸排管3为多根,并通过调节阀8来控制上部自吸排管3吸入量的大小,实现均质池1底部不同区域污泥吸入量的调节。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其有益效果是:
1、有效提高均化酯化水的出水水质,降低酯化水的出水COD指标;
2、能将沉降后的污泥及时有效进行自循环,减少污泥的流失;能稳定污水处理总系统的运行性,减少系统设备运行事故的发生率;
3、改造在原设备上,采用材料少,投入资金小;体现节能环保,污泥的有效循环,解决了生化泥的购买量;
4、能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酯化水、化工原水等较高污染水源,为生产污染性企业的污水达标排放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包括均质池,其特征是还包括储量桶、上部自吸排管、下部均衡吸入排管、离心泵、控制阀和循环管道,所述储量桶高度小于均质池;所述上部自吸排管其中一个管口插入至均质池底、另一个管口通过下部均衡吸入排管连接储量桶;所述循环管道一端连通储量桶、另一端连通均质池;所述离心泵和控制阀设置在循环管道上;所述储量桶上设有进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部自吸排管和下部均衡吸入排管为相互配合的多根;上部自吸排管的插入均质池的管口靠近均质池的其中一个侧壁,循环管道与均质池连通口靠近均质池的另一个侧壁;在上部自吸排管或下部均衡吸入排管上还设有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部自吸排管,其插入均质池的管口周身设有吸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量桶上设有溢流管或者液位计。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它采用均质池来降低酯化水COD指标,其特征是在均质过程中对酯化水进行循环操作;所述循环操作包括初始吸入步骤和循环步骤;在初始吸入步骤中,首先在储量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通过离心泵将水打入均质池使储量桶内产生负压;均质池底部的污泥及酯化水在压差的作用下被吸入上部自吸排管,再经下部均衡吸入排管后流入储量桶;在所述循环步骤中,离心泵不停地将储量桶输送至均质池并通过控制阀调节输送量的大小,上部自吸排管则不停地将均质池底部的污泥及酯化水吸入储量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上部自吸排管为多根,并通过调节阀来控制上部自吸排管吸入量的大小,实现均质池底部不同区域污泥吸入量的调节。
CN201210209646.1A 2012-06-25 2012-06-25 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Active CN102765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9646.1A CN102765807B (zh) 2012-06-25 2012-06-25 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9646.1A CN102765807B (zh) 2012-06-25 2012-06-25 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5807A true CN102765807A (zh) 2012-11-07
CN102765807B CN102765807B (zh) 2014-05-07

Family

ID=47093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9646.1A Active CN102765807B (zh) 2012-06-25 2012-06-25 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6580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6435Y (zh) * 2002-08-13 2003-04-23 刘军 水箱自动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561501Y (zh) * 2002-08-06 2003-07-23 深圳市清泉水系统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溶解混合装置
CN202096905U (zh) * 2011-05-16 2012-01-04 南京金浦锦湖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液相物料的循环混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1501Y (zh) * 2002-08-06 2003-07-23 深圳市清泉水系统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溶解混合装置
CN2546435Y (zh) * 2002-08-13 2003-04-23 刘军 水箱自动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02096905U (zh) * 2011-05-16 2012-01-04 南京金浦锦湖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液相物料的循环混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5807B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47444B (zh) 一种高效增氧方法
CN107117773A (zh) 一种节能式集约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6985955U (zh) 制药废水处理系统
CN105967333A (zh) 一种处理乡镇生活污水的一体化设备及方法
CN203021403U (zh)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02765807B (zh) 均质池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3436872U (zh) 一种污泥沉淀提升装置及应用其的污泥提升系统
CN206940679U (zh) 一种节能式集约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07352600A (zh) 自动加料装置
CN206955825U (zh) 一种金属制品厂污水处理系统
CN207483427U (zh) 一种污水厂与农村生活污水尾水处理装置
CN207276215U (zh) 一种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用双虹吸加药装置
CN207253855U (zh) 一种污水处理过滤装置
CN206538286U (zh) 一种一体化小排量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5974163U (zh) 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3570046U (zh) 一种用于聚氨酯胶生产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7720905A (zh) 一种污水厂与农村生活污水尾水处理装置
CN205258250U (zh) 一种改良型msbr工艺污水处理系统
CN205653191U (zh) 具有削峰功能的均质池
CN205634942U (zh) 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
CN108975508A (zh) 水质应急调节系统
CN209685487U (zh) 电解膜法除磷一体化装置
CN204275652U (zh) 一种加工铁制产品的切削液用清理装置
CN107487960A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和方法
CN206492255U (zh) 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