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2080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2080A
CN102762080A CN2012101215586A CN201210121558A CN102762080A CN 102762080 A CN102762080 A CN 102762080A CN 2012101215586 A CN2012101215586 A CN 2012101215586A CN 201210121558 A CN201210121558 A CN 201210121558A CN 102762080 A CN102762080 A CN 102762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an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15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62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20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机壳、发热元件、散热元件及风扇。发热元件设置于机壳内。散热元件设置于发热元件上。风扇设置于散热元件上且可进行正转或反转。当电子装置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时,风扇首先进行反转以产生第一气流,用以移除堆积在机壳内的灰尘。在风扇反转持续一段时间后,风扇停止反转并改为正转,以产生第二气流对散热元件进行散热。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散热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时代的演进,各种电子装置与日俱增地充斥在现今的生活里,如台式电脑、伺服器、事务机器、家电产品、通讯与仪器设备等,而散热是这些电子装置在应用上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以一般电脑而言,最主要的散热问题源自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发热,且发热量随着其运算速度的提升而增加,因而必须通过强制散热方式来降低中央处理器的工作温度,以维持中央处理器的正常运作。
传统的散热方式,主要是以对流加上传导为主,例如设置散热元件(如散热鳍片)于发热元件上,并在散热元件上设置风扇带入气流以促进散热。然而,因为风扇所带入的气流方向固定,因此电子装置在长时间使用下,散热元件上经常会有许多灰尘堆积,在清理上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可利用风扇的正转或反转设计方便地清理电子装置内的灰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机壳;一发热元件,一散热元件;一第一风扇;发热元件设置于机壳内;散热元件设置于发热元件上;以及第一风扇设置于散热元件,其中当电子装置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时,第一风扇反转产生一第一气流,在该第一风扇反运转持续一第一时间长度之后,第一风扇改为正转,产生一第二气流。
在本发明中,第一气流是由第一风扇反转产生,且第二气流是第一风扇正转产生。第一状态代表该电子装置为关机状态,该第二状态代表该电子装置为开机状态。第一气流从散热元件流向第一风扇,第二气流从第一风扇流向散热元件。
在本发明中,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二风扇,设置于该机壳内且适于产生一第三气流及第四气流,当第四气流持续一第二时间长度之后,第二风扇产生该第三气流,其中,该第一时间长度大于该第二时间长度。第三气流流向机壳的内部空间。第四气流流经主机板。
设置在散热元件上的第一风扇除了可正转以对散热元件进行散热之外,还可反转以对机壳内部进行除尘,避免机壳内部因累积过多灰尘而降低散热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控制模块的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一机壳110、一发热元件120、一散热元件130及一第一风扇140。发热元件120设置于机壳110内,散热元件130设置于发热元件120上。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为台式电脑的主机且包括一主机板160,主机板160配置于机壳110内。发热元件120例如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且配置于主机板160上,散热元件130可为一般的散热鳍片,设置在发热元件120。第一风扇140为对应于中央处理器的风扇。
第一风扇140设置于散热元件130上,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140可进行正转或反转两种不同方向的旋转。在电子装置100中的第一风扇140进行反转时,可产生第一气流142用以对散热元件130上的灰尘进行除尘,第一风扇140进行正转时,可产生第二气流144用以对散热元件130进行散热。
举例来说,可将第一风扇140的运作方式依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工作于关机状态(第一状态)或开机状态(第二状态),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而风扇也会随着电子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正转或反转。
当电子装置100从关机(off)状态(第一状态)转换为开机(on)状态(第二状态)时,电子装置100内的第一风扇140首先进行反转,以产生第一气流142,用以移除附着于散热元件130表面上的灰尘132,将灰尘带离散热元件130的表面,且可将灰尘排出电子装置100外部。在第一风扇140反转持续一段特定时间长度后,第一风扇140即停止反转,并开始进行正转,所产生的第二气流144即用以对散热元件130进行散热。
在上述设置方式之下,电子装置100中的第一风扇140除了可以正转方式对散热元件130进行散热之外,还可以反转方式对堆积在电子装置内部及散热元件130上的灰尘进行除尘动作。由此,可使散热元件130的灰尘的清除更为简便,避免散热元件130因累积过多灰尘而降低散热效率。
除了上述的第一风扇140之外,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可包括多个可进行正转/反转的风扇装置,请参考图2所示,在电子装置100中,还包括有一第二风扇150,第二风扇150例如为所述主机的系统风扇,第二风扇150也可进行正转或反转并适于产生第三气流152及第四气流154,利用不同的气流分别对机壳110的内部空间进行散热或除尘。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扇150正转所产生的第三气流152,用以将散布于机壳110内部空间的灰尘132排出机壳110。
如图2所示,当电子装置100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时,第一风扇140会如上所述,先进行反转并持续一特定时间,以产生用以移除灰尘132的第一气流142,利用第一风扇140反转所产生的第一气流142,将依附在散热元件130上的灰尘132吹起,在此同时,第二风扇150也开始进行反转以产生第四气流154,以适于将主机板160上的灰尘134吹起而散布于机壳110的内部空间。当经过一特定时间后,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皆停止反转,并分别开始进行正转,此时,第二风扇150在进行正转,由于第二风扇150为系统风扇,设置在机壳110端,且第二风扇150的位置设有排气孔对外,因此,第二风扇150所产生的第三气流152即可将散布于机壳110内部空间的所有灰尘(包括刚刚在被第一风扇140在反转状态下吹起的灰尘132以及在被第二风扇150在反转状态下吹起的灰尘134)排出机壳110。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特定时间在第一风扇140和第二风扇150上的时间长度,并不相同,例如:第二风扇150的进行反转的特定时间可被设定为大于第一风扇140进行反转的特定时间。换言之,在第二风扇150于第二时间长度终止而开始正转后,第一风扇140仍持续反转直到特定时间长度终止。在第一风扇140进行反转且第二风扇150进行正转的这段时间内,第二风扇150正转产生的第三气流152可将灰尘132及灰尘134排出。
所述特定时间的长度例如为30秒或20秒,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特定时间的长度可为其它适当时间,并可被使用者自行进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被设定在电子装置100从关机状态换到被开机状态时,先利用反转方式对电子装置内的灰尘进行除尘。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可被设定为在电子装置100从休眠状态被启动时开始进行反转除尘,反转除尘的时间长短及作动顺序与上述对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还可设定为,当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于预定时间开始进行反转除尘,反转除尘的时间长短及作动顺序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举例来说,可将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设定为在每周的特定日(如周日)的特定时间(如上午九点)开始进行反转除尘。
以下说明电子装置100设定风扇的方式。图3为图1的控制模块的方块图。请参考图3,为了设定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的运作,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一控制模块170,控制模块170配置于主机板160上,并且可驱动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进行如上述的反转除尘。详细而言,控制模块170包括一基本输入输出系统172以及一控制电路174,基本输入输出系统172电连接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控制电路174也电连接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
电子装置100可通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172将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设定为低转速、中转速或高转速。低转速具有较低的音量,高转速具有较佳的除尘效果,中转速的音量及除尘效果则介于低转速与高转速之间。举例来说,当使用者在一般操作下使用电子装置100时,可将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调整为低转速,以降低电子装置100的风扇的噪音音量。相反地,若使用者有效能上的需求(例如是超频),则可将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调整为高转速以增加散热效率。此外,还可通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172将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反转的转速设定为高于正转的转速,使除尘效果更佳。另外,可通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172设定一预定时间,使电子装置100在第二状态下,于所述预定时间驱动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进行反转除尘。
控制电路174的设置让使用者可主动设定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正转或反转。举例来说,当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正转以进行散热时,使用者可视需求通过电子装置100的操作界面,通过控制电路174驱动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开始反转以进行除尘。相反地,当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反转以进行除尘时,使用者可视需求通过电子装置100的操作界面,通过控制模块174驱动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开始正转以进行散热。
此外,当机壳110内的温度大于预定值时,基本输入输出系统172可将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限制为仅能正转,以避免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于此时进行反转除尘而降低系统散热效能,造成电子装置100的元件的损伤或导致强制关机。
本发明不限制第二风扇150的位置及数量,以下对此加以举例说明。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中,第一风扇24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相同于图2所示的第一风扇14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加以赘述。电子装置200与电子装置100的不同在于,第二风扇250设置于机壳210中相对于第一风扇240的位置。当第一风扇240反转以产生第一气流242对散热元件230进行除尘时,第二风扇250也同时反转以产生第四气流254,其中第四气流254同向于第一气流242,以增进除尘效果。当第一风扇240正转以产生第二气流244对散热元件230进行散热时,第二风扇250也同时正转以产生第三气流252,其中第三气流252同向于第二气流244,以增进散热效果。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0中,第一风扇340及第二风扇35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相同于图2所示的第一风扇140及第二风扇15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加以赘述。电子装置300与电子装置100的不同在于,电子装置300还包括第三风扇350’及第四风扇350”,第三风扇350’及第四风扇350”设置在机壳310中且分别位于第一风扇340的两侧。
当第一风扇340反转以产生第一气流342对散热元件330进行除尘时,第三风扇350’也同时反转以产生第四气流354’,其中第四气流354’同向于第一气流342,以增进除尘效果。当第二风扇350反转以产生第四气流354对机壳310内部进行除尘时,第四风扇350”也同时反转以产生第四气流354”,其中第四气流354”同向于第四气流354,以增进除尘效果。当第一风扇340正转以产生第二气流344对散热元件330进行散热时,第三风扇350’也同时正转以产生第三气流352’,其中第三气流352’同向于第二气流344,以增进散热效果。当第二风扇350正转以产生第三气流352对机壳310内部进行散热或排出机壳310内的灰尘时,第四风扇350”也同时正转以产生第三气流352”,其中第三气流352”同向于第三气流352,以增进散热效果或灰尘排出效率。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设置在散热元件上的第一风扇除了可正转以对散热元件进行散热之外,还可反转以对散热元件进行除尘。由此,可使散热元件的灰尘的清除更为简便,避免散热元件因累积过多灰尘而降低散热效率。此外,还可将设置在机壳上的第二风扇设计为可反转,以配合第一风扇进行除尘,提升除尘效果。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机壳;
发热元件,设置于上述机壳内;
散热元件,设置于上述发热元件上;以及
第一风扇,设置于上述散热元件,其中当上述电子装置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时,上述第一风扇反转产生第一气流,在上述第一风扇持续反转第一时间长度之后,上述第一风扇正转产生第二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状态代表上述电子装置为关机状态,上述第二状态代表上述电子装置为开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气流从上述散热元件流向上述第一风扇,上述第二气流从上述第一风扇流向上述散热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风扇,设置于上述机壳内且适于产生第三气流,流向机壳的内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当上述电子装置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时,上述第二风扇以产生第四气流,在上述第四气流持续第二时间长度之后,上述第二风扇产生上述第三气流,其中,上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上述第二时间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主机板,上述主机板配置于上述机壳内,上述发热元件配置于上述主机板上,上述第四气流流经上述主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
主机板;以及
控制模块,配置于上述主机板上且用以驱动上述第一风扇及上述第二风扇,
其中,当上述机壳内的温度大于预定值时,上述控制模块将上述第一风扇及上述第二风扇设定为正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上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上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电连接于上述第一风扇及上述第二风扇,且用以设定上述第一风扇及上述第二风扇的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上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上述控制电路电连接于上述第一风扇及上述第二风扇,且用以设定上述第一风扇及上述第二风扇正转或反转及上述第一风扇与上述第二风扇正转或反转的工作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状态还包括上述电子装置的休眠状态。
CN2012101215586A 2011-04-28 2012-04-23 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27620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80357P 2011-04-28 2011-04-28
US61/480,357 2011-04-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2080A true CN102762080A (zh) 2012-10-31

Family

ID=47056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15586A Pending CN102762080A (zh) 2011-04-28 2012-04-23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75115A1 (zh)
CN (1) CN102762080A (zh)
TW (1) TW20124462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3535A1 (zh) * 2013-09-30 2015-04-02 施耐德东芝换流器欧洲公司 变频器设备的散热结构和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5443421A (zh) * 2014-08-18 2016-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控制系统
CN105545785A (zh) * 2014-12-24 2016-05-04 大连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器风扇自动除尘方法
CN106155192A (zh) * 2015-04-14 2016-11-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计算机
CN106416445A (zh) * 2014-06-04 2017-02-15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电力用装置
CN110136755A (zh) * 2019-05-24 2019-08-16 宋仁 一种大数据存储器防尘散热系统
CN110475404A (zh) * 2019-08-01 2019-11-19 新昌县博阳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ed灯的驱动电源
CN113960860A (zh) * 2021-11-08 2022-01-21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处理投影仪散热过滤网积尘的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6436B (zh) * 2014-08-18 2019-04-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风扇组合
JP6082780B2 (ja) * 2015-07-03 2017-02-15 上銀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多軸コントローラに適用する放熱方法
JP2023124520A (ja) * 2022-02-25 2023-09-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宇宙機に搭載された電子機器のための耐環境性強化装置
CN117450695B (zh) * 2023-12-22 2024-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散热除尘装置、冰箱及散热、除尘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3608A (en) * 1996-06-11 1998-08-11 Sun Microsystems, Inc. Cooling system for enclos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967442A (zh) * 2005-11-18 2007-05-2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散热风扇除尘的方法及供计算机设备使用的除尘装置
US20070131409A1 (en) * 2005-12-14 2007-06-14 Fujitsu Limited Heat radi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163386A (zh) * 2006-10-13 2008-04-16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方法与利用该散热方法的散热装置及其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2770B2 (ja) * 2000-03-31 2008-07-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冷却ファン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
JP3716172B2 (ja) * 2000-11-27 2005-11-16 Necパーソナル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ファイルベイの温度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00118486A1 (en) * 2008-11-13 2010-05-13 Yen-Wen Su Heat-dissipation apparatus for computer host
US8175757B2 (en) * 2009-09-10 2012-05-08 Avaya Inc. Self-cleaning chassis
TWI408892B (zh) * 2010-10-06 2013-09-1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散熱風扇之雙轉向控制方法及其電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3608A (en) * 1996-06-11 1998-08-11 Sun Microsystems, Inc. Cooling system for enclos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967442A (zh) * 2005-11-18 2007-05-2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散热风扇除尘的方法及供计算机设备使用的除尘装置
US20070131409A1 (en) * 2005-12-14 2007-06-14 Fujitsu Limited Heat radi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163386A (zh) * 2006-10-13 2008-04-16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方法与利用该散热方法的散热装置及其电子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3535A1 (zh) * 2013-09-30 2015-04-02 施耐德东芝换流器欧洲公司 变频器设备的散热结构和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4519715A (zh) * 2013-09-30 2015-04-15 施耐德东芝换流器欧洲公司 变频器设备的散热结构和控制方法及设备
US9949413B2 (en) 2013-09-30 2018-04-17 Schneider Toshiba Inverter Europe Sas Heat-dissipating structure for VSD, and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06416445A (zh) * 2014-06-04 2017-02-15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电力用装置
CN105443421A (zh) * 2014-08-18 2016-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控制系统
CN105545785A (zh) * 2014-12-24 2016-05-04 大连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器风扇自动除尘方法
CN106155192A (zh) * 2015-04-14 2016-11-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计算机
CN110136755A (zh) * 2019-05-24 2019-08-16 宋仁 一种大数据存储器防尘散热系统
CN110136755B (zh) * 2019-05-24 2020-12-08 倪圣洁 一种大数据存储器防尘散热系统
CN110475404A (zh) * 2019-08-01 2019-11-19 新昌县博阳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ed灯的驱动电源
CN113960860A (zh) * 2021-11-08 2022-01-21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处理投影仪散热过滤网积尘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4621A (en) 2012-11-01
US20120275115A1 (en) 201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2080A (zh) 电子装置
CN101783185B (zh) 减少灰尘颗粒在散热装置上的积聚
CN104883857A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的散热方法及散热装置
CN20790190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条码打印机
CN202904480U (zh) 一种低噪声笔记本散热器
CN101163386B (zh) 散热方法与利用该散热方法的散热装置及其电子装置
JP2008140943A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02036532A (zh) 散热装置
CN204229334U (zh)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1205934B (zh) 风扇及其扇框
CN203178902U (zh) 具有除尘功能的散热风扇装置
CN203433456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水冷散热装置
TWI220468B (en) Computer system with a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having a plurality of pumps
TWI664525B (zh) 具可翻轉風扇的散熱裝置及具散熱裝置之主機板
CN112925398A (zh) 运算装置、双转子风扇及散热系统
CN202486686U (zh) 计算机芯片散热装置
CN113162331B (zh) 风力双馈发电机循环冷却装置
CN106888565B (zh) 散热模块
CN210038627U (zh) 一种计算机防尘机箱
CN210428324U (zh) 一种基于防护功能的计算机硬盘安装架
CN201541419U (zh) 散热装置
CN201628916U (zh) 一种散热风扇
CN215729621U (zh) 一种节能高效型5g通信用数据处理装置
CN206540347U (zh) 一种可移动式水冷风冷一体机
CN202697124U (zh) 用于电子元件的液冷式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