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1355A -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1355A
CN102761355A CN2011101106404A CN201110110640A CN102761355A CN 102761355 A CN102761355 A CN 102761355A CN 2011101106404 A CN2011101106404 A CN 2011101106404A CN 201110110640 A CN201110110640 A CN 201110110640A CN 102761355 A CN102761355 A CN 102761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data
data symbol
antenna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06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106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61355A/zh
Priority to EP12777423.0A priority patent/EP2698929B1/en
Priority to CN201280021067.2A priority patent/CN1035033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4888 priority patent/WO201214620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761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355A/zh
Priority to US14/065,739 priority patent/US9553700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7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delay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pace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该控制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时隙,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且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其中,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u≠v。

Description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简称:LTE-A)系统中,上行物理信道包括: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USCH)和上行物理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UCCH)等。一般来说,上行控制信令承载在PUCCH上传输,且上行控制信令主要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CQI)信令、肯定/否定应答(Acknowledged/non-acknowledged;简称:ACK/NACK)消息以及调度请求指示消息。
在LTE/LTE-A系统中,上行控制信令在PUCCH上传输的时候,不同的控制信令有不同的传输格式(或者说载体),例如PUCCH格式(format)1/1a/1b,格式(format)2/2a/2b,格式(format)3。所有PUCCH格式由两个时隙组成,在每一个时隙(slot)中,占用LTE/LTE-A定义的1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简称:PRB),一个PRB时间上看包含7个或6个单载波频分复用接入(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SC-FDMA)符号;从频率上看占用LTE/LTE-A定义的连续12个子载波。某种PUCCH格式传输某种上行控制信令,为了简单起见,就称为一个PUCCH。同一个PRB可以容纳同一PUCCH格式的多个PUCCH,不同PUCCH之间通过采用不同的序列区分开。一般情况,不同PUCCH格式在同一个PRB内是不能相互区分的。
假设同一个PRB内共能容纳D个某种格式的PUCCH,即有D个不同的序列来相互区分。现有技术中,如果发射终端只有一根发射天线,每个终端需要发送一个不同的PUCCH,那么同一个PRB共能支持D个发射终端同时发送上行控制信令;现有技术中,如果发射终端有两根发射天线,那么每个终端的每根天线需要发送一个不同的PUCCH,即每个发射终端需要两个PUCCH,那么同一个PRB共能支持D/2个发射终端,随着天线数增加,同一个PRB能支持的发射终端个数减少,因此,同一个PRB内承载的发射终端有限,从而使得资源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通信方法和装置,用以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所述控制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时隙,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且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
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终端,包括:
数据符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其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
数据符号处理模块,用于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所述控制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时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射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发射终端采用同一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的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所述扩展序列[w(0),w(1),…,w(N-1)]以及所述系数a(i)和d(i),得到所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
其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射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发射终端采用同一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的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的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所述扩展序列[w(0),w(1),…,w(N-1)]以及所述系数a(i)和d(i),得到所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
其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通信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数据符号序列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并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由于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且每组天线可以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因此,同一PRB内可以承载更多的发射终端,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还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发射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发射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发射终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发射终端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接收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接收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控制信道至少包括一个时隙,则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且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
步骤102、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设置在同一个发射终端上,且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分别可以包括至少一根天线。该发射终端可以为用户设备,例如:手机等用户设备。该控制信道为LTE和/或LTE-A系统中的PUCCH格式2(format 2)和/或PUCCH格式3(format 3)。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的天线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另外,该相同的时频资源可以包括相同的PRB,以及PRB上相同SC-FDMA符号和/或子载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数据符号序列以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并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由于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且每组天线可以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因此,同一PRB内可以承载更多的发射终端,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图2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以PUCCH格式3(format 3)为例,具体的,在LTE-A系统中,ACK/NACK消息在PUCCH上采用PUCCH格式3传输,该格式在一个时隙(slot)中所占的PRB上有7个或6个SC-FDMA符号,其中有2个SC-FDMA符号用作导频传输,剩下的5个或4个用作数据符号传输;从频率上看占用LTE/LTE-A定义的1个PRB的12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间接对应一个四相相移键控(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QPSK)调制符号,每个QPSK调制符号承载2个比特,则一个时隙共要承载12*2=24个比特,这样整个DFT-S-OFDM格式在两个时隙总共需要承载24个QPSK调制符号,即48个比特。
更为具体的,将发射终端的天线分成两组,获取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其中,每组天线至少包括一根天线;通过对用户设备接收的信息比特通过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加扰(scrambling)以及QPSK调制,得到[q(0),q(1),…,q(23)],其中,[q(0),q(1),…,q(11)]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一时隙中传输,[q(12),q(13),…,q(23)]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二时隙中传输,在本实施例中,以[q(0),q(1),…,q(11)]在第一时隙中传输为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根据第一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11)]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11)q(1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11)q(11)],其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
步骤202、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数据符号a(i)q(i)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数据符号d(i)q(i)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简称:DFT)或者快速傅氏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简称:FFT)变换,获取第四组数据符号序列[Q1(0),Q1(1),…,Q1(11)]和第五组数据符号序列[Q2(0),Q2(1),…,Q2(11)]。
步骤203、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4)],分别对第四组数据符号中的每个数据符号Q1(i)和第五组数据符号中的每个数据符号Q2(i)进行扩展,并将扩展后获取的第一5块数据[Q1(0)w(m),Q1(1)w(m),…,Q1(11)w(m)]和第二5块数据[Q2(0)w(m),Q2(1)w(m),…,Q2(11)w(m)]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PRB中的用做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并发送。
其中,m为整数,且m=0,1,…,4。
步骤204、在第一组天线对应的时频资源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一对导频信号,并在第二组天线对应的导频资源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二对导频信号。
具体的,图3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数据符号a(i)q(i)进行DFT或者FFT变换,获取第四组数据符号序列[Q1(0),Q1(1),…,Q1(11)],并将第四组数据符号序列[Q1(0),Q1(1),…,Q1(11)]中的每个Q1(i)采用扩展序列[w(0),w(1),…,w(4)]扩展,得到第一5块数据[Q1(0)w(m),Q1(1)w(m),…,Q1(11)w(m)],其中,m=0,1,…,4。再将[Q1(0)w(0),Q1(1)w(0),…,Q1(11)w(0)]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1个SC-FDMA符号上,将[Q1(0)w(1),Q1(1)w(1),…,Q1(11)w(1)]映射到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2个SC-FDMA符号上,以此类推,直到将[Q1(0)w(4),Q1(1)w(4),…,Q1(11)w(4)]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5个SC-FDMA符号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再将[Q1(0)w(m),Q1(1)w(m),…,Q1(11)w(m)]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之前,可以先对[Q1(0)w(m),Q1(1)w(m),…,Q1(11)w(m)]进行循环移位处理,再将循环移位处理后获取的数据块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举例来说,[Q1(0)w(m),Q1(1)w(m),…,Q1(11)w(m)]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的一种具体形式如表一所示:
表一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081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091
对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数据符号d(i)q(i)进行DFT或者FFT变换,获取第五组数据符号序列[Q2(0),Q2(1),…,Q2(11)],并将第五组数据符号序列[Q2(0),Q2(1),…,Q2(11)]中的每个Q2(i)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4)]扩展,得到第二5块数据[Q2(0)w(m),Q2(1)w(m),…,Q2(11)w(m)],其中,m=0,1,…,4。再将第二5块数据映射到第二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1个SC-FDMA符号上,将[Q2(0)w(1),Q2(1)w(1),…,Q1(11)w(1)]映射到第二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2个SC-FDMA符号上,以此类推,直到将[Q2(0)w(4),Q2(1)w(4),…,Q2(11)w(4)]映射到第二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5个SC-FDMA符号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再将[Q1(0)w(m),Q1(1)w(m),…,Q1(11)w(m)]映射到第二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之前,可以先对[Q2(0)w(m),Q2(1)w(m),…,Q2(11)w(m)]进行循环移位处理,再将循环移位处理后获取的数据块映射到第二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举例来说,[Q2(0)w(m),Q2(1)w(m),…,Q2(11)w(m)]映射到第二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的一种具体形式如表二所示:
表二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111
更为具体的,系数a(i)=1,系数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112
或者,
系数a(i)=1,系数或者,
系数a(i)=1,系数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114
或者,
系数系数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122
其中,n,γ1和γ2为整数,0≤2n≤M-1,0≤2n+1≤M-1,0≤4n≤M-1,0≤4n+1≤M-1,0≤4n+2≤M-1,0≤4n+3≤M-1,且γ1≠γ2
可以看到,对于数据部分而言,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上是一致的,只需要在所有相关步骤中把a(i)q(i)替换成d(i)q(i)就可以了。
另外,如表一所示,在PRB中有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导频1和导频2)。每个导频SC-FDMA符号发送的是一个长度为12的序列。每个导频SC-FDMA符号实际用到的序列是由一个长度为12的根序列通过循环移位(Cyclic Shift)得到的。例如,根序列为[z(0),z(1),…,z(11)],通过它循环移位得到的序列形如[z(i),z(i+1),…z(11),z(0),…,z(i-1)]。该根序列的所有循环移位得到的序列理论上是基本正交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无线信道的多径原因,相邻的两个循环移位序列,例如,[z(i),z(i+1),…z(11),z(0),…,z(i-1)]和[z(i+1),z(i+2),…z(11),z(0),…,z(i-1)]在接收端的正交性可能不好,所以一般会间隔着取用循环移位序列。例如间隔为2或3等。以间隔为2来说,12个循环移位序列在实际应用中只有6个可用。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长度为12的根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处理,获取一个循环移位序列RS1(i),其中,i=0,1,…,11,将该循环移位序列分别乘以系数C11和C12,得到第一对导频信号(C11RS1(i)和C12RS1(i)),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为了随机化干扰,可以分别将该第一对导频信号中的C11RS1(i)和C12RS1(i)各自再循环移位得到的序列C11RS11(i)和C12RS12(i)映射到对应的两个导频SC-FDMA符号上。最后,可能再经过一些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等处理后,将第一时隙上的5个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和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通过OFDM调制处理后在第一组天线上发送。
如表二所示,在PRB中有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导频1和导频2)。和第一组天线类似,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长度为12的导频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处理,获取一个循环移位序列RS2(i),其中,i=0,1,…,11,将该循环移位序列分别乘以系数C21和C22,得到第二对导频信号(C21RS21(i)和C22RS22(i)),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为了随机化干扰,可以分别将第二对导频信号中的C21RS21(i)和C22RS22(i)各自再循环移位得到的序列C21RS21(i)和C22RS22(i)映射到对应的两个导频SC-FDMA符号上。最后,可能再经过一些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等处理后,将第一时隙上的5个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和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通过OFDM调制处理后在第二组天线上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两组天线上的导频部分,或者[RS1(0),RS1(1),…,RS1(11)]和[RS2(0),RS2(1),…,RS2(11)]是正交的;或者,[C11,C12]和[C21,C22]是正交的,例如,[C11,C12]和[C21,C22]可以是序列集合{[1,1],[1,-1]}中的一个;或者,[RS1(0),RS1(1),…,RS1(11)]和[RS2(0),RS2(1),…,RS2(11)]是正交的,同时[C11,C12]和[C21,C22]也是是正交的。另外,由于长度为12的循环移位序列可用的是6个,且还包括两个长度为2的序列[C11,C12]和[C21,C22],因此,总共可以有6*2=12对导频信号,其中每对导频信号由一个长度为12的循环移位序列和一个长度为2的序列构成。
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表一和表二中,各个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可以采用不同的循环移位映射,当然也可以采用完全相同的循环移位映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可以均采用长度为5的扩展序列,或者长度为4的扩展序列;或者,还可以一个时隙采用长度为4的扩展序列,另一个时隙采用长度为5的扩展序列。具体的,对于format 3来说,当扩展序列的长度为5时,5种可用的扩展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如表三所示:
表三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141
另外,对于format 3来说,当扩展序列的长度还可以为4,则对于长度为4的扩展序列,可以有4种可用的扩展序列,其具体形式可以如表四所示:
表四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142
在本实施例中,[q(11),q(1),…,q(23)]在第二时隙中通过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传输的实现方式与[q(0),q(1),…,q(11)]在第一时隙中通过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传输的实现方式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PRB而言,每个发射终端的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共需要同一个长度为5的扩展序列[w(0),w(1),…,w(4)],另外,由于存在5个相互正交的扩展序列,因此,从时隙的数据部分来看,同一个PRB内,可以同时承载5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另外,由于每个发射终端的两组天线分别需要一对导频信号,且共有12对导频信号,因此,从时隙的导频部分来看,同一个PRB内,可以同时承载6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综上所述,同一个PRB内,能同时承载min(5,6)=5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另外,假设发射终端的两组天线分别包括一根天线时,对于第一组天线,传输的是a(i)q(i),且到接收终端的信道衰落系数为h1;对于第二组天线,传输的是d(i)q(i),且到接收终端的信道衰落系数为h2;那么对于q(i),接收终端接收到的信号为h1*a(i)q(i)+h2*d(i)q(i)=[h1*a(i)+h2*d(i)]*q(i),其中,h1*a(i)q(i)是第一组天线到达接收终端的信号,h2*d(i)q(i)是第二组天线到达接收终端的信号,[h1*a(i)+h2*d(i)]为两组天线对于q(i)来说,到达接收终端的整体信道的衰落系数,由于在a(i)+d(i)中,至少有两个a(j)+d(j)和a(k)+d(k)的模不相等,因此,使得不是所有q(i)对应的整体信道的衰落系数的功率都很小。举例来说,假设a(i)=1,且时,则有些q(i)的整体信道的衰落系数为[h1+h2],而有些q(i)的整体信道的衰落系数为[h1-h2],更为具体的,假设h1=10,h2=-9.9,当h1+h2=0.1时,则对有些q(i)的接收性能不好,当h1-h2=19.9时,则对有些q(i)的接收性能会好。综上所述,不管第一组天线到接收终端的信道衰落系数h1和第二组天线到接收终端的信道衰落系数h2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q(i)的整体信道衰落系数对接收性能是好的,从而从发射终端来看,有效地提高了整体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h1和h2都是复数,其中,实数是特殊的复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第一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数据符号序列以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并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由于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且每个发射终端的两组天线可以共用时频资源,每组天线可以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因此,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由于存在5个相互正交的扩展序列,因此,从时隙的数据部分来看,同一个PRB内,可以同时承载5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另外,由于每个发射终端的两组天线分别需要一对导频信号,且共有12对导频信号,因此,从时隙的导频部分来看,同一个PRB内,可以同时承载6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综上所述,同一个PRB内,能同时承载min(5,6)=5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数据符号是由P组数据符号构成的,该P组数据符号是由P组信息比特分别经过信道编码和调制得到,则步骤201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可以具体为:
在ak(i)+dk(i)中,至少有一对ak(u)+dk(u)和ak(v)+dk(v)的模不相等,其中,ak(i)和dk(i)分别为P组数据符号中的第k组数据符号对应的系数,ak(i)和dk(i)分别属于a(i)和d(i);
其中,P和k为整数。
举例来说,假设在本实施例中发射终端的信息比特采用双RM码编码传输时,可以将该信息比特(例如:[X(0),…,X(A)])分成两组(例如:[X(0),…,X(k)]和[X(k+1),…,X(A)]),每一组经过编码得到24个码字比特,可以分别表示为[b1(0),b1(1),…,b1(23)]和[b2(0),b2(1),…,b2(23)],将每一组码字比特中每两个码字比特调制得到一个数据符号(例如:QPSK符号),则一共得到两组数据符号序列[B1(0),B1(1),…,B1(11)]和[B2(0),B2(1),…,B2(11)],再将该24个数据符号分成两组,分别表示为[q(0),q(1),…,q(11)]和[q(12),q(13),…,q(23)],其中,每一组至少包含一个来自[B1(0),B1(1),…,B1(11)]中的数据符号和至少一个来自[B2(0),B2(1),…,B2(11)]中的数据符号,其中,[q(0),q(1),…,q(11)]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一时隙中传输;[q(12),q(13),…,q(23)]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二时隙中传输,则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201可以具体为:
假设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对应的系数序列a(i)和d(i)中,ak(i)和dk(i)分别为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中来自[Bk(0),Bk(1),…,Bk(11)]的数据符号对应的系数。那么,在ak(i)+dk(i)中,至少有一对ak(u)+dk(u)和ak(v)+dk(v)的模不相等。或者等价地,分别将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11)]中来自[B1(0),B1(1),…,B1(11)]中的数据符号乘以系数a1(i)和d1(i),得到两组数据符号序列;再分别将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11)]中来自[B2(0),B2(1),…,B2(11)]中的数据符号乘以系数a2(i)和d2(i),得到两组数据符号序列,且在ak(i)+dk(i)中,至少有一对ak(u)+dk(u)和ak(v)+dk(v)的模不相等,其中,k=1,2。然后,分别把系数a1(i)和a2(i)对应的数据符号在[q(0),q(1),…,q(11)]中的顺序排列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并将系数d1(i)和d2(i)对应的数据符号在[q(0),q(1),…,q(11)]中的顺序排列得到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
图4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以format 3为例,具体的,将发射终端的天线分成两组,获取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其中,每组天线至少包括一根天线;通过对用户设备接收的信息比特通过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加扰(scrambling)以及QPSK调制,得到[q(0),q(1),…,q(23)],其中,[q(0),q(1),…,q(11)]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一时隙中传输,[q(12),q(13),…,q(23)]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二时隙中传输,在本实施例中,以[q(0),q(1),…,q(11)]在第一时隙中传输为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301、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11)]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11)q(1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11)q(11)],且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
具体的,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步骤302、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4)],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扩展,分别得到第三N块数据[a(0)q(0)w(m),a(1)q(1)w(m),…,a(11)q(11)w(m)]和第四N块数据[d(0)q(0)w(m),d(1)q(1)w(m),…,d(11)q(11)w(m)]。
步骤303、分别对第三N块数据和第四N块数据中的每一块数据进行DFT或者DFT变换,分别得到第五N块数据[Q1(0)w(m),Q1(1)w(m),…,Q1(11)w(m)]和第六N块数据[Q2(0)w(m),Q2(1)w(m),…,Q2(11)w(m)]。
步骤304、分别将第五N块数据和第六N块数据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PRB中的用做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并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还可以对该第五N块数据进行循环移位处理,得到:
[Q1(i)w(m),Q1(i+1)w(m),…Q1(11)w(m),Q1(0)w(m),Q1(1)w(m),…,Q1(M-1)w(m)]
最后将该序列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做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并发送。需要说明的是,达到同样的循环移位效果还有其它等价实施方式,比如以第一组天线为例,可以利用DFT/FFT变换的性质,对[a(0)q(0)w(m),a(1)q(1)w(m),…,a(11)q(11)w(m)]中的每个数据a(k)q(k)w(m)乘以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181
然后对得到序列再做DFT/FFT变换,得到的序列就是:
[Q1(i)w(m),Q1(i+1)w(m),…Q1(11)w(m),Q1(0)w(m),Q1(1)w(m),…,Q1(M-1)w(m)]
所有等价实施方式均在保护之列,不再一一列举。该序列映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的一种具体形式也可以如表一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5、在第一组天线对应的时频资源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一对导频信号,并在第二组天线对应的导频资源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二对导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获取的第一数据符号序列以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并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由于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且每个发射终端的两组天线可以共用时频资源,且每组天线可以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因此,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由于存在5个相互正交的扩展序列,因此,从时隙的数据部分来看,同一个PRB内,可以同时承载5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另外,由于每个发射终端的两组天线分别需要一对导频信号,且共有12对导频信号,因此,从时隙的导频部分来看,同一个PRB内,可以同时承载6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综上所述,同一个PRB内,能同时承载min(5,6)=5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例中,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接收终端的每个接收天线接收到发射终端发送的数据时,分别对该数据进行OFDM调制处理的逆操作(一般可以为模/数变换,FFT等),获得发射终端发射的控制信道所在的PRB的各SC-FDMA符号上各子载波的数据,并对每一个q(i)对应的所有接收数据用扩展序列[w(0),w(1),…,w(4)]解扩展。通过两个天线组各自发送的导频分别估计出各天线组到接收天线的信道。利用解扩展得到的数据,估计得到的两个各天线组到接收天线的信道以及每个天线组用到的系数a(i)和d(i)解调得到数据符号q(i)。
图5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还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以PUCCH格式3为例,具体的,将发射终端的天线分成两组,获取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其中,每组天线至少包括一根天线;通过对用户设备接收的信息比特通过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加扰(scrambling)、QPSK调制以及DFT变换,得到[q(0),q(1),…,q(23)],其中,[q(0),q(1),…,q(11)]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一时隙中传输,[q(12),q(13),…,q(23)]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二时隙中传输,在本实施例中,以[q(0),q(1),…,q(11)]在第一时隙中传输为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401、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11)]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11)q(1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11)q(11)],且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
其中,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u≠v。
步骤402、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4)],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和第三组数据符号需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扩展,分别得到第七N块数据[a(0)q(0)w(m),a(1)q(1)w(m),…,a(11)q(11)w(m)]和第八N块数据[d(0)q(0)w(m),d(1)q(1)w(m),…,d(11)q(11)w(m)]。
步骤403、将第七N块数据和第八N块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PRB中的用做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并发送。
步骤404、在第一组天线对应的时频资源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一对导频信号,并在第二组天线对应的导频资源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二对导频信号。
具体的,图6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原理示意图,如图6所示,采用扩展序列[w(0),w(1),…,w(4)]对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进行扩展,得到第六N块数据[a(0)q(0)w(m),a(1)q(1)w(m),…,a(11)q(11)w(m)];再将第六N块数据[a(0)q(0)w(m),a(1)q(1)w(m),…,a(11)q(11)w(m)]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再将第六N块数据[a(0)q(0)w(m),a(1)q(1)w(m),…,a(11)q(11)w(m)]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之前,可以先对第六N块数据[a(0)q(0)w(m),a(1)q(1)w(m),…,a(11)q(11)w(m)]进行循环移位处理,再将循环移位处理后获取的数据块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其具体形式可以如前述表一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扩展序列[w(0),w(1),…,w(4)]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扩展,得到第七N块数据[d(0)q(0)w(m),d(1)q(1)w(m),…,d(11)q(11)w(m)];再将第七N块数据[d(0)q(0)w(m),d(1)q(1)w(m),…,d(11)q(11)w(m)]映射到第二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再将第七N块数据[d(0)q(0)w(m),d(1)q(1)w(m),…,d(11)q(11)w(m)]映射第二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之前,可以先对第六N块数据[d(0)q(0)w(m),d(1)q(1)w(m),…,d(11)q(11)w(m)]进行循环移位处理,再将循环移位处理后获取的数据块映射到第二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第m+1个SC-FDMA符号上,其具体形式可以如前述表二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更为具体的,系数a(i)=1,系数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221
或者,
系数a(i)=1,系数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222
或者,
系数a(i)=1,系数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223
或者,
系数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224
系数
Figure BDA0000058548610000225
其中,n,γ1和γ2为整数,0≤2n≤M-1,0≤2n+1≤M-1,0≤4n≤M-1,0≤4n+1≤M-1,0≤4n+2≤M-1,0≤4n+3≤M-1,且γ1≠γ2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a(i)、d(i)的设置需要保证发射终端传输的a(i)q(i)和d(i)q(i)经过OFDM调制(或者SC-OFDM调制)后得到的信号具有单载波特性,从而不影响发射终端上功率放大器等部件的效率。
另外,如前述表一所示,在PRB中有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导频1和导频2)。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长度为12的根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处理,获取一个循环移位序列RS1(i),其中,i=0,1,…,11,将该循环移位序列分别乘以系数C11和C12,得到第一对导频信号(C11RS1(i)和C12RS1(i)),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随机化干扰,可以分别将第一对导频信号中的C11RS1(i)和C12RS1(i)各自再循环移位,得到C11RS11(i)和C12RS12(i),最后将该C11RS11(i)和C12RS12(i)映射到对应的两个导频SC-FDMA符号上。最后,可能再经过一些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等处理后,将第一时隙上的5个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和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通过OFDM调制处理后在第一组天线上发送。
如前述表二所示,在PRB中有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导频1和导频2)。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长度为12的根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处理,获取一个循环移位序列RS2(i),其中,i=0,1,…,11,将该循环移位序列分别乘以系数C21和C22,得到第二对导频信号(C21RS21(i)和C22RS22(i)),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随机化干扰,可以分别将第一对导频信号中的C21RS21(i)和C22RS22(i)各自再循环移位,将得到的C21RS21(i)和C22RS22(i)映射到对应的两个导频SC-FDMA符号上。最后,可能再经过一些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等处理后,将第一时隙上的5个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和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通过OFDM调制处理后在第二组天线上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两组天线上的导频部分,[RS1(0),RS1(1),…,RS1(11)]和[RS2(0),RS2(1),…,RS2(11)]可以是正交的;或者,[C11,C12]和[C21,C22]是正交的,例如,[C11,C12]和[C21,C22]可以是序列集合{[1,1],[1,-1]}中的一个;或者,[RS1(0),RS1(1),…,RS1(11)]和[RS2(0),RS2(1),…,RS2(11)]可以是正交的,同时[C11,C12]和[C21,C22]也是是正交的。另外,由于长度为12的循环移位序列可用的是6个,且还包括两个长度为2的序列[C11,C12]和[C21,C22],因此,总共可以有6*2=12对导频信号,其中每对导频信号由一个长度为12的循环移位序列和一个长度为2的序列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数据符号序列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并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由于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且每个发射终端的两组天线可以共用时频资源,每组天线可以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因此,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由于存在5个相互正交的扩展序列,因此,从时隙的数据部分来看,同一个PRB内,可以同时承载5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另外,由于每个发射终端的两组天线分别需要一对导频信号,且共有12对导频信号,因此,从时隙的导频部分来看,同一个PRB内,可以同时承载6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综上所述,同一个PRB内,能同时承载min(5,6)=5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以图5所示实施例为例,接收天线上获取到的各SC-FDMA符号上各子载波的数据可以表示为:
y=h1*a(i)q(i)*w(m)+h2*d(i)q(i)*w(m)+N(m)
=[h1*a(i)+h2*d(i)]*q(i)*w(m)+N(m)
其中,h1为第一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系数,h2为第二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衰落系数,N(m)是噪声干扰项。然后,可以将数据q(i)*w(m)在接收终端对应的数据全部收集起来用扩展序列[w(0),w(1),…w(4)]解扩展。
另外,接收终端知道发射终端同一数据符号q(i)经过扩展得到的数据被放在(或映射在)控制信道所在PRB的哪一个SC-FDMA符号上的哪一个子载波。所以,接收终端知道同一数据q(i)经过解扩展得到的数据q(i)*w(m)在接收终端对应的数据是哪一个。其中,同一数据q(i)经过解扩展得到的数据q(i)*w(m)在接收终端对应的数据可以表示为[h1*a(i)+h2*d(i)]*q(i)*w(m)+N(k),m=0,1,…,4。
举例来说,用扩展序列[w(0),w(1),…w(4)]进行解扩展。例如,用w(m)分别乘以相应接收到的数据[h1*a(i)+h2*d(i)]*q(i)*w(m)+N(m),再求和得到:
{[h1*a(i)+h2*d(i)]*q(i)*w(0)+N(0)}*w(0)
+{[h1*a(i)+h2*d(i)]*q(i)*w(1)+N(1)}*w(1)
+......
{[h1*a(i)+h2*d(i)]*q(i)*w(4)+N(4)}*w(4)
=[h1*a(i)+h2*d(i)]*q(i)*[w(0)2+…+w(4)2]+[w(0)N(0)+…+w(4)N(4)]
再利用第一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信道衰落系数h1,利用第二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信道衰落系数h2。再用估计出的第一组天线到各接收天线的信道,第二组天线到各接收天线的信道,各接收天线上对应每个q(i)的解扩展后的数据,以及各组发射天线上对应每个q(i))的系数a(i)和d(i)进行解调解码。
具体地,现在接收终端知道了h1,h2,a(i),d(i)和w(m),只有发射终端发射的数据q(i)和噪声干扰项未知,因此,可以用现有的接收终端常规算法解调解码了,例如采用最大似然算法,多根接收天线得到的数据用最大比合并(Maximal Ratio Combining;简称:MRC)算法或者最小均方误差(MinimalMean Square Estimation;简称:MMSE)算法等。
图7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以PUCCH格式2为例,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PUCCH格式2主要用来传输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CQI)信息,该格式一个时隙(slot)将占用3GPP LTE/LTE-A定义的1个PRB,其中,该PRB中包含5个用于携带数据的SC-FDMA符号和2个用于携带导频的SC-FDMA符号。更为具体的,PRB的数据部分的每个SC-FDMA符号对应一个四相相移键控(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QPSK)调制符号,每个QPSK调制符号承载2个比特,则一个时隙共要承载5*2=10个比特,这样整个PUCCH格式2在两个时隙分别需要承载10个QPSK调制符号,即20个比特。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射终端包括多根天线时,可以将多根天线分成两组,分别为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每一组天线可以包括至少一根天线,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组天线包括的天线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假设得到10个QPSK调制符号[q(0),q(1),…q(9)],将该[q(0),q(1),…q(9)]分成两组,分别为[q(0),q(1),…q(4)]和[q(5),q(6),…q(9)],其中,[q(0),q(1),…q(4)]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一时隙中传输;[q(5),q(6),…q(9)]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二时隙中传输;在本实施例中,以[q(0),q(1),…q(4)]在第一时隙中传输为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501、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4)]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4)q(4)]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4)q(4)],且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
其中,i=0,1,…,4,0≤u≤4,0≤v≤4,且u≠v
步骤502、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11)],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和第三组数据符号需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扩展,并将扩展后的数据符号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PRB中对应的用做数据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并发送。
步骤503、在第一组天线对应的时频资源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一对导频信号,并在第二组天线对应的导频资源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二对导频信号。
具体的,图8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原理示意图,如图8所示,采用扩展序列[w(0),w(1),…,w(11)]对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进行频域扩展,再将扩展后的符号映射到PRB中对应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
采用扩展序列[w(0),w(1),…,w(11)]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频域扩展,再将频域扩展后的符号映射到PRB中对应的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
另外,对于第一组天线,在PRB中有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长度为12的根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处理,获取一个循环移位序列RS1(i),其中,i=0,1,…,11,将该循环移位序列分别乘以系数C11和C12,得到第一对导频信号(C11RS1(i)和C12RS1(i)),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为了随机化干扰,可以分别将该第一对导频信号中的C11RS1(i)和C12RS1(i)各自再循环移位得到序列C11RS11(i)和C12RS12(i)将该两个序列映射到对应的两个导频SC-FDMA符号上。最后,可能再经过一些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等处理后,将第一时隙上的5个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和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通过OFDM调制处理后在第一组天线上发送。
对于第二组天线,在PRB中有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长度为12的根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处理,获取一个循环移位序列RS2(i),其中,i=0,1,…,11,将该循环移位序列分别乘以系数C21和C22,得到第二对导频信号(C21RS21(i)和C22RS22(i)),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随机化干扰,可以分别将序列第二对导频信号中的C21RS21(i)和C22RS22(i)各自再循环移位,得到序列C21RS21(i)和C22RS22(i),最后将该两个序列映射到对应的两个导频SC-FDMA符号上。最后,可能再经过一些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等处理后,将第一时隙上的5个用作数据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和两个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通过OFDM调制处理后在第二组天线上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数据符号序列以及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并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由于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且每个发射终端的两组天线可以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因此,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由于存在5个相互正交的扩展序列,因此,从时隙的数据部分来看,同一个PRB内,可以同时承载5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另外,由于每个发射终端的两组天线分别需要一对导频信号,且共有12对导频信号,因此,从时隙的导频部分来看,同一个PRB内,可以同时承载6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综上所述,同一个PRB内,能同时承载min(5,6)=5个发射终端发送的PUCCH,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图9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原理示意图,如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发射终端有多根天线,且发射终端的信息比特(例如:[X(0),…,X(A)])采用双RM码编码传输时,可以将该信息比特分成两组(例如:[X(0),…,X(k)]和[X(k+1),…,X(A)]),每一组经过编码得到24个码字比特,则一共得到两组码字比特,可以分别表示为[b1(0),b1(1),…,b1(23)]和[b2(0),b2(1),…,b2(23)],将每一组码字比特中每两个码字比特调制得到一个QPSK符号,则一共得到两组QPSK调制符号序列[B1(0),B1(1),…,B1(11)]和[B2(0),B2(1),…,B2(11)],再将该24个QPSK调制符号分成四组,分别表示为[Q1(0),Q1(1),…,Q1(5)],[Q2(0),Q2(1),…,Q2(5)],[Q3(0),Q3(1),…,Q3(5)]和[Q4(0),Q4(1),…,Q4(5)],其中,每一组包括6个QPSK调制符号,且每一组至少包含一个来自[B1(0),B1(1),…,B1(11)]中的调制符号和至少一个来自[B2(0),B2(1),…,B2(11)]中的调制符号,其中,[Q1(0),Q1(1),…,Q1(5)]和[Q2(0),Q2(1),…,Q2(5)]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一时隙中传输;[Q3(0),Q3(1),…,Q3(5)]和[Q4(0),Q4(1),…,Q4(5)]可以在控制信道中的第二时隙中传输;在本实施例中,以[Q1(0),Q1(1),…,Q1(5)]和[Q2(0),Q2(1),…,Q2(5)]在第一时隙中传输为例,进一步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601、将发射终端的多根天线分成两组,分别为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其中,每一组天线中至少包括一根天线。
步骤602、将[Q1(0),Q1(1),…,Q1(5)]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对应的用来传输信息比特的第一时隙的PRB的12个子载波的奇数位置子载波上,再将[Q2(0),Q2(1),…,Q2(5)]映射到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用来传输信息比特的第一时隙的PRB的12个子载波的偶数位置子载波上。
需要说明的是,[Q3(0),Q3(1),…,Q3(5)]映射到第一组天线上用来传输信息比特的第二时隙的PRB的12个子载波的奇数位置或者偶数位置子载波上,再将[Q4(0),Q4(1),…,Q4(5)]映射到第二组天线上用来传输信息比特的第二时隙的PRB的12个子载波的偶数位置或者奇数位置子载波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每组天线上,每个时隙的用来传输信息比特的PRB上,可以将0映射到没有数据符号映射的子载波上。
步骤603、采用扩展序列,对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
步骤604、在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一对导频信号,并在第二组天线对应的导频资源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二对导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经过扩展序列扩展,以及一些抗小区间干扰的处理,例如:每个SC-FDMA符号上的数据乘以统一个相位旋转,和/或每个SC-FDMA符号上的子载波再乘以不同的相位旋转,最后放置上导频资源,并经过OFDM调制处理后发送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组天线的同一个时隙的两个导频符号上,可以分别乘以系数C1和C2,其中,[C1,C2]可以取值集合{[1,1],[1,-1]}中的其中一个;或者,也可以不乘以系数;或者两组天线的同一时隙的两个导频符号上乘以相同的固定的一组系数C1和C2,其中,[C1,C2]固定取值为[1,1]或者固定取值为[1,-1]。
另外,对于导频部分,两组天线共需要两对不同的导频信号。每组天线需要一对导频信号,该一对导频信号包括两个元素:长度为12的导频序列和长度为2的扩展序列[C1,C2]。两组天线用到的两对导频信号里至少在某一个元素上是正交的,即两组天线上的两对导频信号,或者长度为12的导频序列是正交的;或者分别乘以的系数组成的长度为2的序列是正交的;或者长度为12的导频序列是正交的,同时长度为2的序列也是正交的。当然,如果两组天线的同一个时隙的两个导频符号上乘以相同的固定的一组系数C1和C2,其中,[C1,C2]固定取值为[1,1]或者固定取值为[1,-1],那么其实必须要求长度为12的导频序列是正交的。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可以适用于编码不同的情况、例如:编码方法、编码长度等;或者,上述方法还可以适用于每个时隙里用于携带数据的OFDM符号和携带导频的符号个数不同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发射终端的多根天线分成两组,分别为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其中,每一组天线中至少包括一根天线,再将[Q1(0),Q1(1),…,Q1(5)]映射到第一组天线上用来传输信息比特的第一时隙的PRB的12个子载波的奇数位置子载波上,再将[Q2(0),Q2(1),…,Q2(5)]映射到第二组天线上用来传输信息比特的第一时隙的PRB的12个子载波的偶数位置子载波上,并采用扩展序列,对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最后,在第一组天线对应的PRB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一对导频信号,并在第二组天线对应的导频资源中的用作导频部分传输的SC-FDMA符号上发送第二对导频信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图11为本发明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时隙,则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701、接收发射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为发射终端采用同一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的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发射终端可以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02、根据第一数据,扩展序列[w(0),w(1),…,w(N-1)]以及系数a(i)和d(i),得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
其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发射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根据该第一数据,以及与该发射终端配置的相同的扩展序列和系数,得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从而在发射终端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实现对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的准确获取。
进一步的,在上述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还一个实施例中,步骤702可以具体包括:
根据发射终端的第一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第一组天线到接收终端的信道的第一衰落系数h1,并根据发射终端的第二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第二组天线到所述接收终端的信道的第二衰落系数h2
采用与发射终端配置的相同的扩展序列[w(0),w(1),…,w(N-1)],对第一数据进行解扩展处理,得到第三数据;
根据第三数据、第一衰落系数h1、第二衰落系数h2以及系数a(i)和d(i),解调得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
举例来说,以图5所示实施例为例,接收终端的接收天线上获取到的各SC-FDMA符号上各子载波的数据可以表示为:
y=h1*a(i)q(i)*w(m)+h2*d(i)q(i)*w(m)+N(m)
=[h1*a(i)+h2*d(i)]*q(i)*w(m)+N(m)
其中,h1为第一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系数,h2为第二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衰落系数,N(m)是噪声干扰项。然后,可以将数据q(i)*w(m)在接收终端对应的数据全部收集起来用扩展序列[w(0),w(1),…w(4)]解扩展。
另外,接收终端知道发射终端同一数据符号q(i)经过扩展得到的数据被放在(或映射在)控制信道所在PRB的哪一个SC-FDMA符号上的哪一个子载波。所以,接收终端知道同一数据q(i)经过解扩展得到的数据q(i)*w(m)在接收终端对应的数据是哪一个。其中,同一数据q(i)经过解扩展得到的数据q(i)*w(m)在接收终端对应的数据可以表示为[h1*a(i)+h2*d(i)]*q(i)*w(m)+N(m),m=0,1,…,4。
举例来说,用扩展序列[w(0),w(1),…w(4)]进行解扩展。例如,用w(m)分别乘以相应接收到的数据[h1*a(i)+h2*d(i)]*q(i)*w(m)+N(m),再求和得到:
{[h1*a(i)+h2*d(i)]*q(i)*w(0)+N(0)}*w(0)
+{[h1*a(i)+h2*d(i)]*q(i)*w(1)+N(1)}*w(1)
+......
{[h1*a(i)+h2*d(i)]*q(i)*w(4)+N(4)}*w(4)
=[h1*a(i)+h2*d(i)]*q(i)*[w(0)2+…+w(4)2]+[w(0)N(0)+…+w(4)N(4)]
再利用第一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信道衰落系数h1,利用第二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信道衰落系数h2。再用估计出的第一组天线到各接收天线的信道,第二组天线到各接收天线的信道,各接收天线上对应每个q(i)的解扩展后的数据,以及各组发射天线上对应每个q(i))的系数a(i)和d(i)进行解调解码。
具体地,现在接收终端知道了h1,h2,a(i),d(i)和w(m),只有发射终端发射的数据q(i)和噪声干扰项未知,因此,可以用现有的接收终端常规算法解调解码了,例如采用最大似然算法,多根接收天线得到的数据用最大比合并(Maximal Ratio Combining;简称:MRC)算法或者最小均方误差(MinimalMean Square Estimation;简称:MMSE)算法等。
图12为本发明发射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数据符号获取模块11和数据符号处理模块12,其中,数据符号获取模块11用于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且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数据符号处理模块12用于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其中,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本实施例的发射终端可以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数据符号序列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并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由于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且每组天线可以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因此,同一PRB内可以承载更多的发射终端,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更进一步的,图13为本发明发射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数据符号处理模块12包括:第一变换单元121、第一扩展单元122和第一处理单元123,其中,第一变换单元121用于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DFT或者FFT变换,得到第四组数据符号序列[Q1(0),Q1(1),…,Q1(M-1)]和第五组数据符号序列[Q2(0),Q2(1),…,Q2(M-1)];第一扩展单元122用于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第四组数据符号中的每个数据符号Q1(i)和第五组数据符号中的每个数据符号Q2(i)进行扩展;第一处理单元123用于将扩展后获取的第一N块数据[Q1(0)w(m),Q1(1)w(m),…,Q1(M-1)w(m)]和第二N块数据[Q2(0)w(m),Q2(1)w(m),…,Q2(M-1)w(m)]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其中,m,N,M为整数,且0≤m≤N-1,N≥1,M≥1。
本实施例的发射终端可以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在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数据符号是由P组数据符号构成的,该P组数据符号是由P组信息比特分别经过信道编码和调制得到,则数据符号获取模块11还用于在ak(i)+dk(i)中,至少有一对ak(u)+dk(u)和ak(v)+dk(v)的模不相等,其中ak(i)和dk(i)分别为P组数据符号中的第k组数据符号对应的系数,ak(i)和dk(i)分别属于所述a(i)和d(i);其中,P和k为整数。
更进一步的,图14为本发明发射终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数据符号处理模块12还可以包括:第二扩展单元124、第二变换单元125和第二处理单元126,其中,第二扩展单元124用于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扩展,分别得到第三N块数据[a(0)q(0)w(m),a(1)q(1)w(m),…,a(M-1)q(M-1)w(m)]和第四N块数据[d(0)q(0)w(m),d(1)q(1)w(m),…,d(M-1)q(M-1)w(m)];第二变换单元125用于分别对第三N块数据和第四N块数据中的每一块数据进行DFT或FFT变换,分别得到第五N块数据[Q1(0)w(m),Q1(1)w(m),…,Q1(M-1)w(m)]和第六N块数据[Q2(0)w(m),Q2(1)w(m),…,Q2(M-1)w(m)];第二处理单元126用于分别将第五N块数据和第六N块数据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其中,m,N,M为整数,且0≤m≤N-1,N≥1,M≥1。
本实施例的发射终端可以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图15为本发明发射终端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5所示,数据符号处理模块12还可以包括:第三扩展单元127和第三处理单元128,其中,第三扩展单元127用于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扩展,分别得到第七N块数据[a(0)q(0)w(m),a(1)q(1)w(m),…,a(M-1)q(M-1)w(m)]和第八N块数据[d(0)q(0)w(m),d(1)q(1)w(m),…,d(M-1)q(M-1)w(m)];第三处理单元128用于将第七N块数据和第八N块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其中,m,N,M为整数,且0≤m≤N-1,N≥1,M≥1。
本实施例的发射终端可以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6为本发明接收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终端包括:接收模块21和获取模块22,其中,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发射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所述发射终端采用同一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的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的数据;数据符号获取模块22用于根据第一数据,扩展序列[w(0),w(1),…,w(N-1)]以及系数a(i)和d(i),得到所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其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本实施例的接收终端可以执行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发射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根据该第一数据,以及与该发射终端配置的相同的扩展序列和系数,得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从而在发射终端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实现对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的准确获取。
进一步的,图17为本发明接收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1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7所示,获取模块22包括:衰落系数获取单元221、解扩展单元222和解调单元223,其中,衰落系数获取单元221用于根据发射终端的第一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第一组天线到接收终端的信道的第一衰落系数h1,并根据发射终端的第二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第二组天线到所述接收终端的信道的第二衰落系数h2;解扩展单元222用于采用与发射终端配置的相同的扩展序列[w(0),w(1),…,w(N-1)],对第一数据进行解扩展处理,得到第三数据;解调单元223用于根据第三数据、第一衰落系数h1、第二衰落系数h2以及系数a(i)和d(i),解调得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所述控制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时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其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
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包括:
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或者快速傅氏变换,得到第四组数据符号序列[Q1(0),Q1(1),…,Q1(M-1)]和第五组数据符号序列[Q2(0),Q2(1),…,Q2(M-1)];
采用所述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所述第四组数据符号中的每个数据符号Q1(i)和第五组数据符号中的每个数据符号Q2(i)进行扩展;
将扩展后获取的第一N块数据[Q1(0)w(m),Q1(1)w(m),…,Q1(M-1)w(m)]和第二N块数据[Q2(0)w(m),Q2(1)w(m),…,Q2(M-1)w(m)]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m,N,M为整数,且0≤m≤N-1,N≥1,M≥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包括:
采用所述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扩展,分别得到第三N块数据[a(0)q(0)w(m),a(1)q(1)w(m),…,a(M-1)q(M-1)w(m)]和第四N块数据[d(0)q(0)w(m),d(1)q(1)w(m),…,d(M-1)q(M-1)w(m)];
分别对所述第三N块数据和所述第四N块数据中的每一块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或者快速傅氏变换,分别得到第五N块数据[Q1(0)w(m),Q1(1)w(m),…,Q1(M-1)w(m)]和第六N块数据[Q2(0)w(m),Q2(1)w(m),…,Q2(M-1)w(m)];
分别将所述第五N块数据和所述第六N块数据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m,N,M为整数,且0≤m≤N-1,N≥1,M≥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包括:
采用所述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扩展,分别得到第七N块数据[a(0)q(0)w(m),a(1)q(1)w(m),…,a(M-1)q(M-1)w(m)]和第八N块数据[d(0)q(0)w(m),d(1)q(1)w(m),…,d(M-1)q(M-1)w(m)];
将所述第七N块数据和所述第八N块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m,N,M为整数,且0≤m≤N-1,N≥1,M≥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a(i)=1;所述系数
Figure FDA0000058548600000031
或者,
所述系数a(i)=1,所述系数或者,
所述系数a(i)=1;所述系数
Figure FDA0000058548600000033
或者,
所述系数
Figure FDA0000058548600000034
所述系数
其中,n,γ1、γ2为整数,0≤2n≤M-1,0≤2n+1≤M-1,0≤4n≤M-1,0≤4n+1≤M-1,0≤4n+2≤M-1,0≤4n+3≤M-1,且γ1≠γ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数据符号是由P组数据符号构成的,所述P组数据符号是由P组信息比特分别经过信道编码和调制得到,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具体为:
在ak(i)+dk(i)中,至少有一对ak(u)+dk(u)和ak(v)+dk(v)的模不相等,其中ak(i)和dk(i)分别为所述P组数据符号中的第k组数据符号对应的系数,所述ak(i)和dk(i)分别属于所述a(i)和d(i);
其中,P和k为整数。
7.一种发射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符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其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
数据符号处理模块,用于采用同一个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 u≠v。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符号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变换单元,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或者快速傅氏变换,得到第四组数据符号序列[Q1(0),Q1(1),…,Q1(M-1)]和第五组数据符号序列[Q2(0),Q2(1),…,Q2(M-1)];
第一扩展单元,用于采用所述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所述第四组数据符号中的每个数据符号Q1(i)和第五组数据符号中的每个数据符号Q2(i)进行扩展;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扩展后获取的第一N块数据[Q1(0)w(m),Q1(1)w(m),…,Q1(M-1)w(m)]和第二N块数据[Q2(0)w(m),Q2(1)w(m),…,Q2(M-1)w(m)]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m,N,M为整数,且0≤m≤N-1,N≥1,M≥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符号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扩展单元,用于采用所述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扩展,分别得到第三N块数据[a(0)q(0)w(m),a(1)q(1)w(m),…,a(M-1)q(M-1)w(m)]和第四N块数据[d(0)q(0)w(m),d(1)q(1)w(m),…,d(M-1)q(M-1)w(m)];
第二变换单元,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三N块数据和所述第四N块数据中的每一块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或者快速傅氏变换,分别得到第五N块数据[Q1(0)w(m),Q1(1)w(m),…,Q1(M-1)w(m)]和第六N块数据[Q2(0)w(m),Q2(1)w(m),…,Q2(M-1)w(m)];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五N块数据和所述第六N块数据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m,N,M为整数,且0≤m≤N-1,N≥1,M≥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符号处理模块包括:
第三扩展单元,用于采用所述同一个扩展序列,分别对所述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a(i)q(i)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每个数据符号d(i)q(i)进行扩展,分别得到第七N块数据[a(0)Q(0)w(m),a(1)Q(1)w(m),…,a(M-1)Q(M-1)w(m)]和第八N块数据[d(0)Q(0)w(m),d(1)Q(1)w(m),…,d(M-1)Q(M-1)w(m)];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七N块数据和所述第八N块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
其中,m,N,M为整数,且0≤m≤N-1,N≥1,M≥1。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中的数据符号是由P组数据符号构成的,所述P组数据符号是由P组信息比特分别经过信道编码和调制得到,则所述数据符号获取模块还用于在ak(i)+dk(i)中,至少有一对ak(u)+dk(u)和ak(v)+dk(v)的模不相等,其中ak(i)和dk(i)分别为所述P组数据符号中的第k组数据符号对应的系数,所述ak(i)和dk(i)分别属于所述a(i)和d(i);
其中,P和k为整数。
12.一种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所述控制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时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射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发射终端采用同一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的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所述扩展序列[w(0),w(1),…,w(N-1)]以及所述系数a(i)和d(i),得到所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
其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所述扩展序列[w(0),w(1),…,w(N-1)]以及所述系数a(i)和d(i),得到所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包括:
根据所述发射终端的第一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所述第一组天线到接收终端的信道的第一衰落系数h1,并根据所述发射终端的第二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所述第二组天线到所述接收终端的信道的第二衰落系数h2
采用与所述发射终端配置的相同的扩展序列[w(0),w(1),…,w(N-1)],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扩展处理,得到第三数据;
根据所述第三数据、所述第一衰落系数h1、所述第二衰落系数h2以及所述系数a(i)和d(i),解调得到所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
14.一种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射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发射终端采用同一扩展序列[w(0),w(1),…,w(N-1)],分别对根据一个时隙内待发送的第一组数据符号序列[q(0),q(1),…,q(M-1)]及系数a(i)和d(i)得到的第二组数据符号序列[a(0)q(0),a(1)q(1),…,a(M-1)q(M-1)]和第三组数据符号序列[d(0)q(0),d(1)q(1),…,d(M-1)q(M-1)]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一组天线和第二组天线对应的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的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所述扩展序列[w(0),w(1),…,w(N-1)]以及所述系数a(i)和d(i),得到所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
其中,在a(i)+d(i)中,至少有一对a(u)+d(u)和a(v)+d(v)的模不相等;i,u和v均为整数,且0≤i≤M-1、0≤u≤M-1、0≤v≤M-1、u≠v。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衰落系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射终端的第一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所述第一组天线到接收终端的信道的第一衰落系数h1,并根据所述发射终端的第二组天线发射的导频,估计出所述第二组天线到所述接收终端的信道的第二衰落系数h2
解扩展单元,用于采用与所述发射终端配置的相同的扩展序列[w(0),w(1),…,w(N-1)],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扩展处理,得到第三数据;
解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数据、所述第一衰落系数h1、所述第二衰落系数h2以及所述系数a(i)和d(i),解调得到所述发射终端待发送的数据符号q(i)。
CN2011101106404A 2011-04-29 2011-04-29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27613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06404A CN102761355A (zh) 2011-04-29 2011-04-29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EP12777423.0A EP2698929B1 (en) 2011-04-29 2012-04-28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CN201280021067.2A CN103503329B (zh) 2011-04-29 2012-04-28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CT/CN2012/074888 WO2012146201A1 (zh) 2011-04-29 2012-04-28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4/065,739 US9553700B2 (en) 2011-04-29 2013-10-29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control channel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06404A CN102761355A (zh) 2011-04-29 2011-04-29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1355A true CN102761355A (zh) 2012-10-31

Family

ID=470556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06404A Pending CN102761355A (zh) 2011-04-29 2011-04-29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201280021067.2A Active CN103503329B (zh) 2011-04-29 2012-04-28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1067.2A Active CN103503329B (zh) 2011-04-29 2012-04-28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53700B2 (zh)
EP (1) EP2698929B1 (zh)
CN (2) CN102761355A (zh)
WO (1) WO201214620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5729A1 (zh) * 2017-04-24 2018-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5046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36403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的同步与接收方法及接收设备
CN10996276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48109A4 (en) * 2014-06-13 2017-07-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ownlink multi-access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7888531B (zh) * 2016-09-30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333724T1 (de) * 2004-04-08 2006-08-15 Mitsubishi Electric Inf Tech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optimalverteilten informationen in einem mimo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S7668269B2 (en) * 2005-05-09 2010-02-23 At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hase noise mitigation
US7609789B2 (en) * 2005-05-19 2009-10-27 MetaLink, Ltd. Phase noise compensation for MIMO WLAN systems
CN101179314A (zh) * 2006-11-08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系统的分集发射接收方法
SI2090050T2 (sl) * 2007-05-02 2017-10-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stopek vzpostavljanja sinhronizacijskega signala v komunikacijskem sistemu
CN101729210B (zh) * 2008-10-28 2013-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空时编码发射方法和装置
US8385441B2 (en) * 2009-01-06 2013-02-2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Efficient MIMO transmission schemes
US20100238984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Motorola, Inc. Spatia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541070B (zh) * 2009-04-27 2014-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系统的发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5729A1 (zh) * 2017-04-24 2018-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101931B2 (en) 2017-04-24 2021-08-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616601B2 (en) 2017-04-24 2023-03-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15046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0468B (zh) * 2017-06-16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711166B2 (en) 2017-06-16 2023-07-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936403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的同步与接收方法及接收设备
CN109936403B (zh) * 2017-12-19 2022-02-1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的同步与接收方法及接收设备
CN10996276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8929B1 (en) 2017-12-27
WO2012146201A1 (zh) 2012-11-01
EP2698929A4 (en) 2014-06-18
CN103503329B (zh) 2016-06-15
US20140056280A1 (en) 2014-02-27
US9553700B2 (en) 2017-01-24
CN103503329A (zh) 2014-01-08
EP2698929A1 (en)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699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高效上行链路反馈
CN102916783B (zh) 信息发送和接收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11949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2379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sdma的上行链路ack传输
KR101534349B1 (ko) Stbc 기법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KR101418350B1 (ko) 다중입출력 전송을 위한 업링크 복조 참조 신호 설계
CN102195923B (zh) 传送基准信号的方法和基站及接收基准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66848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4644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82596A (zh) 用于对cdm导频和fdm数据进行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11486B (zh) 一种上行解调导频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825638A (zh) 基于发送上行链路时的多码字在使用单用户mimo的系统中分配phich并生成基准信号的方法
RU252196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кодов,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опорных сигналов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способы
KR20080035424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3503329B (zh) 控制信道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2742176A (zh) 用于解调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映射方法和装置
KR20130132378A (ko) 긍정 응답 신호 및 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를 다중화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884750A (zh) 无线电基站和用户设备以及其中的方法
CN102396165A (zh) 发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KR20090056784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방법
WO2012071721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07000622A1 (en) Precoder matrix for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KR101265800B1 (ko)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의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8282435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130761B (zh) 正交覆盖码指示及解调参考信号处理方法、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