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4380A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连续模式操作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连续模式操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4380A
CN102754380A CN2011800095720A CN201180009572A CN102754380A CN 102754380 A CN102754380 A CN 102754380A CN 2011800095720 A CN2011800095720 A CN 2011800095720A CN 201180009572 A CN201180009572 A CN 201180009572A CN 102754380 A CN102754380 A CN 102754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ti
binding
module
tim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95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4380B (zh
Inventor
徐浩
M·S·瓦加匹亚姆
N·布尚
W·陈
D·P·马拉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54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4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4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4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某些方面提出了针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连续通信模式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包括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连续模式操作
基于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享受于2010年2月17日递交的、名称为“METHOD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CONTINUOUS MODEOPERATION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S”、序号为61/305,490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已经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故以引用方式将其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涉及无线通信,具体地说,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涉及针对连续通信模式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通信内容,例如语音、数据等。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这样的多址系统的例子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以及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能够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一个终端通过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指的是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指的是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
MIMO系统使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来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将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上述独立信道也被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一个维度。如果使用了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创建的另外的维度,则MIMO系统能够提供改进的性能(例如,较高的吞吐量和/或较大的可靠性)。
MIMO系统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前向和反向链路传输是在相同的频域上进行的,这样互易原理允许从反向链路信道估计前向链路信道。这使得当多个天线在接入点处可用时,接入点能够在前向链路上提取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该方法总体上包括:从基站接收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装置。该装置总体上包括:用于从基站接收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的模块,以及用于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的模块,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装置。该装置总体上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从基站接收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以及,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相耦合的存储器。
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总体上包括用于从基站接收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的代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该方法总体上包括: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发送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装置。该装置总体上包括:用于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发送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的模块,以及用于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的模块,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装置。该装置总体上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发送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以及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相耦合的存储器。
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发送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的代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本质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描绘了根据本申请中给出的各个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描绘了无线网络环境的例子,可以结合本申请中所描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使用该无线网络环境。
图3描绘了根据实施例使连续模式操作便于实现的示例性环境。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性方法的方框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性方法的方框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提前终止连续通信模式的消息交换的例子。
图7-图11描绘了根据某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用于在连续的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传输中分配资源的示例性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技术可以被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例如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FDMA(OFDMA)网络、单载波FDMA(SC-FDMA)网络等。经常互换地使用术语“网络”和“系统”。C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之类的无线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低码片率(LCR)。cdma2000包括IS-2000、IS-95以及IS-856标准。T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演进型UTRA(E-UTRA)、IEEE 802.11、IEEE 802.16、IEEE 802.20、闪速
Figure BDA00002013639800041
等之类的无线技术。UTRA、E-UTRA和GSM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即将发布的版本。在来自称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件中描述了UTRA、E-UTRA、GSM、UMTS、以及LTE。在来自称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件中描述了cdma2000。这些各种无线技术和标准是本领域公知的。为了清楚起见,在下文针对LTE描述了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且在下文的大部分描述中使用了LTE术语。
使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相似的性能和本质上相同的整体复杂性。由于其固有的单载波结构,SC-FDMA信号具有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RR)。SC-FDMA已经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上行链路通信中备受关注,在上行链路通信中较低的PARR使移动终端在发射功率效率方面极大的受益。在3GPP长期演进(LTE)或演进型UTRA中,其是当前针对上行链路多址方案的工作假设。
参照图1,描绘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点100(AP)包括多个天线组,一个天线组包括104和106,另一个天线组包括108和110,以及又一个天线组包括112和114。在图1中,针对每一个天线组只示出了两个天线,但是,针对每一个天线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16(AT)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20向接入终端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18从接入终端116处接收信息。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4和106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6向接入终端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122处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来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20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一组天线和/或该组天线被设计成在其中进行通信的区域经常被称为接入点的扇区。在一个实施例中,天线组被设计成与在接入点100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
在通过前向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接入点100的发射天线使用波束成形以针对不同的接入终端116和122提高前向链路的信噪比。此外,与接入点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发送相比,接入点使用波束成形向其覆盖区内随意散布的接入终端进行发送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产生的干扰较小。
接入点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固定站,且其还可以被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一些其它术语。接入终端还可以被称为无线终端、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设备、终端或一些其它术语。
图2是MIMO系统200中的发射机系统210(也被称为接入点)和接收机系统250(也被称为接入终端)的实施例的方框图。在发射机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向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提供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实施例中,每一数据流通过各自的发射天线进行发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为数据流选择的具体编码方案对每一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以及交织以提供编码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一数据流的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导频数据典型地是以已知方式被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且能够在接收机系统处被用于估计信道响应。然后,基于为数据流选择的具体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者M-QAM),对经过复用的导频和每一数据流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即,符号映射),以提供调制符号。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以通过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可以将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存储在存储器232中,该存储器可以被耦合到处理器230。存储器232可以在处理器230的外部或内部。
然后,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该TXMIMO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处理上述调制符号(例如,进行OFDM)。然后,TX MIMO处理器220向NT个发射机(TMTR)222a至2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对数据流的符号以及符号从其处被发送的天线应用波束成形权重。
每一个发射机222接收并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过滤以及上变频)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通过MIMO信道传输的调制信号。然后,将来自发射机222a至222t的NT个调制信号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处发送出去。
在接收机系统250处,通过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所发送的调制信号,并且将来自每一个天线252的接收信号提供给各自的接收机(RCVR)254a至254r。每一个接收机254调节(例如,过滤、放大以及下变频)各自的接收信号,数字化经过调节的信号以提供采样,并进一步处理采样以提供相应的“接收”符号流。
然后,RX数据处理器260接收符号流并基于具体的接收机处理技术,处理从NR个接收机254处接收到的NR个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然后,RX数据处理器260对每一检测到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和解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在发射机系统210处执行的处理相反。
处理器270定期地确定要使用哪一个预编码矩阵。处理器270用公式表示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将由处理器270执行的指令存储在存储器272中,该存储器可以被耦合到处理器270。存储器272可以在处理器270的外部或内部。
该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然后,该反向链路消息经TX数据处理器238处理,经调制器280调制,经发射机254a至254r调节,并被发送回发射机系统210,其中,该TX数据处理器238还从数据源236处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发射机系统210处,来自接收机系统250的调制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经接收机222调节,经解调器240解调,并经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由接收机系统2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然后,处理器230确定使用哪一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并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在一方面,将逻辑信道分成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该信道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DL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该信道是传输寻呼信息的DL信道;多播控制信道(MCCH),该信道是用于发送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MS)调度和一个或几个MTCH的控制信息的点对多点DL信道。通常,在建立RRC连接后,该信道仅由接收MBMS的UE使用。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点对点双向信道,该信道发送专用控制信息并且其由具有RRC连接的UE使用。在一方面,逻辑业务信道包括:专用业务信道(DTCH),该信道是点对点双向信道,其专用于一个UE,用于传输用户信息;以及用于针对点对多点DL信道发送业务数据的多播业务信道(MTCH)。
在一方面,将传输信道分成DL和UL。DL传输信道包括: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DL-SDCH)和寻呼信道(PCH),用于支持UE功率节省(由网络向UE指示DRX循环)的上述PCH在整个小区上被广播并且被映射到可以被用于其它控制/业务信道的PHY资源。UL传输信道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请求信道(REQCH)、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UL-SDCH)以及多个PHY信道。PHY信道包括一组DL信道和UL信道。
DL PHY信道包括:
公共导频信道(CPICH)
同步信道(SCH)
公共控制信道(CCCH)
共享DL控制信道(SDCCH)
多播控制信道(MCCH)
共享UL分配信道(SUACH)
确认信道(ACKCH)
D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DL-PSDCH)
UL功率控制信道(UPCCH)
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
负载指示符信道(LICH)
UL PHY信道包括: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CQICH)
确认信道(ACKCH)
天线子集指示符信道(ASICH)
共享请求信道(SREQCH)
U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UL-PSDCH)
宽带导频信道(BPICH)
在一方面,提供了保持单载波波形的低PAR(在任何给定的时间上,信道在频率上是邻接的或被均匀间隔开)属性的信道结构。
为了本文件的目的,应用了下列缩写:
AM   确认模式
AMD  确认模式数据
ARQ  自动重传请求
BCCH 广播控制信道
BCH  广播信道
C-   控制-
CCCH 公共控制信道
CCH    控制信道
CCTrCH 编码合成传输信道
CP     循环前缀
CRC    循环冗余校验
CTCH   公共业务信道
DCCH   专用控制信道
DCH    专用信道
DL     下行链路
DSCH   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DTCH   专用业务信道
FACH   前向链路接入信道
FDD    频分双工
L1     层1(物理层)
L2     层2(数据链路层)
L3     层3(网络层)
LI     长度指示符
LSB    最低有效位
MAC    介质访问控制
MBMS   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
MCCH   MBMS点对多点控制信道
MRW    移动接收窗
MSB    最高有效位
MSCH   MBMS点对多点调度信道
MTCH   MBMS点对多点业务信道
PCCH   寻呼控制信道
PCH    寻呼信道
PDU    协议数据单元
PHY    物理层
PhyCH  物理信道
RACH   随机接入信道
RLC    无线链路控制
RRC    无线资源控制
SAP    服务接入点
SDU    服务数据单元
SHCCH  共享信道控制信道
SN     序列号
SUFI   超字段
TCH    业务信道
TDD    时分双工
TFI    传输格式指示符
TM     透明模式
TMD    透明模式数据
TTI    传输时间间隔
U-     用户-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
UM     非确认模式
UMD    非确认模式数据
UMTS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
UTRA   UMTS陆地无线接入
UTRAN  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
MBSFN  多播广播单频网
MCE    MBMS协调实体
MCH    多播信道
DL-SCH 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MSCH   MBMS控制信道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US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本申请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诸如LTE系统之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实现连续模式操作的技术。
可以注意到的是,针对诸如LTE之类的基于分组的系统的标准主要集中在尽力而为(BE)数据业务的优化。但是,对于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应用,当与诸如CDMA 1X之类的其它系统进行比较时,上述系统存在一些缺点,其通常仅针对语音进行优化。
一个示例性的缺点涉及在时分复用(TDM)系统中固有的链路预算问题。在LTE中允许利用单个准许对多个TTI传输进行绑定,每次绑定只需要单个HARQ反馈。但是,由于LTE规范将绑定数目限制在4,因此对于小区边缘的用户来说链路预算问题仍然存在。此外,利用这种绑定,由于16个时间转换间隔(TTI)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转回时间以及典型的20ms的VOIP分组到达时间,所以总是存在冲突。
根据某些方面,通过将经绑定的TTI传输的时序映射到VOIP分组到达时间以及消除对于确认传输束的需求,提供了用于在无线系统中通信的连续模式操作。根据某些方面,该技术可以为诸如那些在小区边缘的用户之类的链路预算受限制的用户提供增益。根据某些方面,可以基于在小区内的位置来使能和禁用该连续模式,例如,如基于由UE处的接收信号强度所确定的位置。
以下的描述提供了示例性但非限制性的、可以在VOIP应用中被使用的用于连续模式操作的技术的例子。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将本申请中呈现的技术更普遍地应用到对于被延长的一段时间(例如,持续几秒或几分钟以上)可能需要一致的系统资源的多种应用中,例如将视频和/或音频流向诸如智能电话和平板设备之类的移动设备的应用。
图3描绘了根据本申请的各方面的无线环境300的一个例子,在该无线环境中可以使用连续模式操作。如所示出的,环境300包括基站310,该基站被通信地耦合到无线终端320和无线终端330。
根据某些方面,基站310可以包括:配置部件312,用于向无线终端320和无线终端330中的每一个提供配置数据以使能连续模式操作。无线终端320可以包括:配置部件322,其被配置成从基站310处接收配置数据(或其它信令)并相应地使能/禁用连续模式通信。
对于图3中所描绘的具体实施例,基站310和无线终端320之间的连续模式操作可以被方便地实现,而基站310和无线终端330通过常规的传输(例如,不进行绑定和/或利用常规的HARQ绑定)进行通信。而在连续传输模式中,基站310和无线终端320可以使用TTI绑定,将传输时间映射到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到达时间。如所描述的,基站310可以包括绑定部件314和映射部件316以绑定TTI并将经绑定的TTI传输时间映射到VOIP到达时间。由于可以在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上都应用该连续模式,所以无线终端320也可以包括绑定部件324和映射部件326。
图4描绘了可以由例如基站(如图3中的BS 310)执行的示例性操作400。在402处,该操作400通过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发送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来开始。在该方式中,可以将用户半静态地配置在连续模式中。例如,用户可以通过PDCCH分配和去分配(de-assignment)来开始和结束连续传输。
在404处,对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进行处理,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该处理可以包括接收在上行链路上从UE发送的经绑定的TTI传输或在下行链路上向UE发送经绑定的TTI传输。
图5描绘了可以由例如用户设备(如图3中的UE 320)执行的示例性操作500。在502处,操作500通过从基站接收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来开始。在504处,对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进行处理,所述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根据某些方面,多个用户可以在一个资源块(RB)内进行复用以在链路预算与用户容量之间进行折衷。例如,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和频分复用(CDM/FDM)、或空分多址(SDMA)方法可以被用于VOIP增强。用户也可以被时间复用在一起,例如,利用基于其VOIP活动时间所分配的资源。
在一些情况下,本申请中所描述的连续传输模式可以提供各种优点,例如对链路预算受限制的用户(例如,在小区边缘处)提供增益。根据某些方面,可以配置较高层信令(用于使能/禁用)以降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开销。通常,通过横跨经绑定的子帧的编码、跨子帧信道估计以及对时域分集增益的利用,经绑定的传输可以提供链路预算增益。针对不同的用户(例如,根据链路预算)可以选择不同级别的绑定。
根据某些方面,对于被映射到VOIP到达时间的经绑定的传输不需要HARQ反馈。除了简化调度外,这还可以解决HARQ转回时间与VOIP分组到达时间之间的冲突。对于DL或UL,不需要HARQ反馈也消除了对确认(ACK)资源的需要。
但是,如在图6中所描述的,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ACK来允许提前终止和不连续接收(DRX)。如所描绘的,可以在630处发起连续模式,例如,其中基站610向UE 620发送配置数据(例如,通过PDCCH)。在连续模式下,可以将非HARQ的经绑定的TTI传输632(其中传输时间被映射到VOIP到达时间)从BS 610发送到UE 620,而不需要HARQ ACK。
但是,当在连续模式下时,UE 620通过在634处发送ACK消息可以使得分组提前终止。如所描绘的,虽然可以提前终止分组的传输,但是可以保持连续模式,例如,利用另外的非HARQ的经绑定的TTI传输632的随后传输来保持。
UE可以促使分组的提前终止,例如,在连续地试图解码数据后,一旦数据被解码,UE就可以进入DRX模式以节省功率。虽然图6中的例子只描绘了下行链路经绑定的传输,但是连续模式通信可以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此外,虽然所描绘的例子示出了UE通过发送ACK实现提前终止,但是,BS 610也能够通过向UE 620发送ACK来终止连续模式。根据某些方面,如果通过了CRC,则基站可以在每一次传输结束前在预先约定的时间上发送ACK。UE可以检测ACK并终止传输。提前终止可以节省UE的电池寿命并降低UL干扰。
除了通过ACK消息传送来提前终止外,根据某些方面,系统可以在连续传输模式和常规传输模式间转换。例如,在活动的谈话时间期间,可以使用连续传输模式。但是,在静默时间期间,可以发送静默识别符(SID)(例如,以160ms的间隔发送)。由于以更长的占空比来发送该SID,所以在所指示的静默时间期间可以使用常规传输模式。
根据某些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应用划分时间/频率资源。在任何给定的时间上,一些用户可以以连续模式通信,而其它用户使用常规传输模式通信。具体的配置可以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可用的资源、针对不同应用的服务质量(QoS)要求以及针对每一个用户的链路预算。
被绑定并被映射到被分配给任一具体用户的VOIP到达时间的具体TTI传输也可以变化。图7-图11描绘了用于向连续的VOIP传输分配资源的多个示例性选择。
图7描绘了第一种选择,在该第一种选择中,每一个用户可以具有有效的20TTI绑定,其与示例性的20ms的VOIP分组到达时间相匹配。不同的用户通过FDM或混合FDM/CDM可以在每一个RB内进行复用。但是,在有很多个用户的情况下,向多个用户传输经绑定的传输可能导致沉重的处理负载以及资源消耗的突然增长,接着是相对较长时期的很少的活动或不活动,这不是最优的资源利用率。
图8描绘了第二种选择,在该第二种选择中每一个用户具有交错排列的经绑定的TTI传输时间。当与在图7中所描绘的选择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均匀地分配信令和处理负载。图9描绘了第三种选择,在该选择中用户具有有效的10TTI绑定,其中两组用户在时间上共享。图10和图11描绘了第四和第五种选择,在这两种选择中用户具有各种绑定度(例如,如在图10中所描绘的混合了16/4TTI绑定,以及如在图11中所描绘的混合了8/8/4TTI绑定)。
虽然为了说明,可以假定每20ms的VOIP到达时间和1ms的TTI,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以将本申请中呈现的TTI绑定和映射与VOIP到达时间和TTI时段的任何组合一起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具体顺序或层次是示例性方法的一个例子。可以理解的是,基于设计的偏好,在保持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重新安排过程中的步骤的具体顺序或层次。所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性的顺序呈现了各步骤要素,但并不意味着受限于所呈现的该具体顺序或层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中的任一种来表示。例如,在贯穿上面的描述中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粒子、光场或粒子或者其任意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表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上面对各种示例性的部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设计成执行本申请中所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图、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其组合。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终端中。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申请,上面围绕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申请中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申请并不限于本文中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48)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
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是针对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分组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长期演进(LTE)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令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运送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包括:
从所述基站接收一个或多个TTI传输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确认以促使在所述连续通信模式下发送的分组提前终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一个或多个TTI传输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确认,终止所述连续通信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活动谈话期间的所述连续通信模式与静默时间期间的常规通信模式之间进行交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一束中的TTI的数目对应于少于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时间。
1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从基站接收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的模块;以及
用于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的模块,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是针对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分组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长期演进(LTE)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令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运送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处理的模块包括:
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一个或多个TTI传输束的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确认以促使在所述连续通信模式下发送的分组提前终止的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处理的模块包括:
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一个或多个TTI传输束的模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响应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确认而终止所述连续通信模式的模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活动谈话期间的所述连续通信模式与静默时间期间的常规通信模式之间进行交替的模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每一束中的TTI的数目对应于少于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时间。
2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
从基站接收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
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相耦合。
2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代码,所述代码用于:
从基站接收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
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2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发送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
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是针对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分组的。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长期演进(LTE)系统。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令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运送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UE发送一个或多个TTI传输束。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UE发送确认以终止所述连续通信模式。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包括:
从所述至少一个UE接收一个或多个TTI传输束。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至少一个UE接收确认,终止所述连续通信模式。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活动谈话期间的所述连续通信模式与静默时间期间的常规通信模式之间进行交替。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UE包括多个UE;以及
所述处理包括在交错排列的传输时间上向所述不同的UE发送经绑定的TTI。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UE包括多个UE;以及
将针对所述UE中的多于一个的UE的经绑定的TTI传输映射到相同的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
3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UE包括多个UE;以及
针对所述UE中的至少两个UE的经绑定的传输具有不同数目的TTI传输。
3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发送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的模块;以及
用于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的模块,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是针对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分组的。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长期演进(LTE)系统。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令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运送的。
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处理的模块包括:
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UE发送一个或多个TTI传输束的模块。
40.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UE发送确认以终止所述连续通信模式的模块。
41.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处理的模块包括:
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UE接收一个或多个TTI传输束的模块。
4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响应于从所述至少一个UE接收确认而终止所述连续通信模式的模块。
4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活动谈话期间的所述连续通信模式与静默时间期间的常规通信模式之间进行交替的模块。
44.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UE包括多个UE;以及
所述用于处理的模块包括用于在交错排列的传输时间上向不同的UE发送经绑定的TTI的模块。
45.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模块,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UE包括多个UE;以及
针对所述UE中的多于一个的UE的经绑定的TTI传输被映射到相同的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
4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UE包括多个UE;以及
针对所述UE中的至少两个UE的经绑定的传输具有不同数目的TTI传输。
4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
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发送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
以及
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相耦合。
48.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代码,所述代码用于:
向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发送配置信令以进入连续通信模式;以及
处理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束,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传输束具有被映射到周期性的分组到达时间的传输时间,其中,在没有用于指示经绑定的TTI传输已经被成功接收到的确认的情况下,处理所述经绑定的TTI传输。
CN201180009572.0A 2010-02-17 2011-02-17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连续模式操作 Active CN102754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0549010P 2010-02-17 2010-02-17
US61/305,490 2010-02-17
US13/029,072 2011-02-16
US13/029,072 US9337962B2 (en) 2010-02-17 2011-02-16 Continuous mode ope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PCT/US2011/025340 WO2011103363A1 (en) 2010-02-17 2011-02-17 Continuous mode ope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4380A true CN102754380A (zh) 2012-10-24
CN102754380B CN102754380B (zh) 2016-08-10

Family

ID=44369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9572.0A Active CN102754380B (zh) 2010-02-17 2011-02-17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连续模式操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337962B2 (zh)
EP (1) EP2537277B1 (zh)
JP (1) JP5684292B2 (zh)
KR (1) KR101464234B1 (zh)
CN (1) CN102754380B (zh)
TW (1) TW201210237A (zh)
WO (1) WO2011103363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575A (zh) * 2013-10-23 2014-01-22 苏州微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在lte小基站系统中改进中继站传输性能的方法
CN103546973A (zh) * 2013-11-01 2014-01-2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4885544A (zh) * 2013-11-01 2015-09-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7078863A (zh) * 2014-11-06 2017-08-18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mtc的重复传输的提前终止
CN109155912A (zh) * 2016-08-11 2019-01-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063037A (zh) * 2016-12-14 2019-07-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低等待时间操作的非对称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传输时间区间配置
WO2019154274A1 (zh) * 2018-02-09 2019-08-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1103B2 (ja) * 2011-03-31 2014-07-16 Kddi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US9049661B2 (en) 2011-09-14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for HARQ decoding
EP2807774B1 (en) * 2012-01-23 2015-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delay sensitive data in a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879518B2 (en) 2012-02-08 2014-11-04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timing reference management
US9635658B2 (en) * 2012-02-27 2017-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ation of control signaling transmissions to variations in respective resources
US9526091B2 (en) * 2012-03-16 2016-12-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131516B2 (en) 2012-03-30 2015-09-08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prevent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collision
TWI493941B (zh) * 2012-04-20 2015-07-21 Acer Inc 管理不連續接收功能的方法
US9590878B2 (en) * 2013-01-16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design for long-term evolutio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WO2015145780A1 (ja) 2014-03-28 2015-10-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端末および処理方法
US9930423B1 (en) 2014-10-02 2018-03-27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for multicast video
EP3277387B1 (en) * 2015-03-23 2021-01-06 Tau Orthopedics, Inc. Toning garment with modular resistance unit docking platforms
WO2017078786A1 (en) * 2015-11-03 2017-05-11 Intel IP Corporation 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6627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OF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BY A MOBILE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UPPORTING 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 (VoIP)
US20090264127A1 (en) * 2005-10-04 2009-10-22 Sung-Duck Chun Optimized am rlc re-set mechanism
US20090268707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to implem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CN101621849A (zh) * 2008-06-30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6069B2 (en) * 2000-02-22 2006-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of multiple channels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93110B2 (en) * 2004-09-16 2010-04-06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ignaling for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US7412254B2 (en) * 2004-10-05 2008-08-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ower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ed schedul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systems
EP1955519A2 (en) * 2005-11-17 2008-08-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voice over ip services over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119272A1 (en) 2007-01-08 2009-11-1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gap pattern scheduling to support mobility
WO2008117986A1 (en) * 2007-03-26 2008-10-02 Lg Electronics Inc.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peration during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US8064390B2 (en) 2007-04-27 2011-11-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Uplink schedul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fast indication
KR20090030562A (ko) 2007-09-20 2009-03-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을 위한 패킷전송방법
JP5342551B2 (ja) * 2008-05-02 2013-11-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09157729A2 (en) 2008-06-27 2009-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 method of timing the harq feedback when the corresponding transmission overlaps with the measurement gap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54268B (zh) 2008-12-04 2012-08-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用户上行数据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JP2009135940A (ja) 2009-01-07 2009-06-1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Ofdm信号、nak信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4127A1 (en) * 2005-10-04 2009-10-22 Sung-Duck Chun Optimized am rlc re-set mechanism
US20090046627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OF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BY A MOBILE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UPPORTING 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 (VoIP)
US20090268707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to implem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CN101621849A (zh) * 2008-06-30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575A (zh) * 2013-10-23 2014-01-22 苏州微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在lte小基站系统中改进中继站传输性能的方法
CN103546973A (zh) * 2013-11-01 2014-01-2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4885544A (zh) * 2013-11-01 2015-09-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3546973B (zh) * 2013-11-01 2016-01-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4885544B (zh) * 2013-11-01 2019-08-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7078863A (zh) * 2014-11-06 2017-08-18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mtc的重复传输的提前终止
US11006401B2 (en) 2014-11-06 2021-05-11 Apple Inc. Early termination of repeated transmissions for MTC
CN109155912A (zh) * 2016-08-11 2019-01-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155912B (zh) * 2016-08-11 2022-07-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063037A (zh) * 2016-12-14 2019-07-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低等待时间操作的非对称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传输时间区间配置
WO2019154274A1 (zh) * 2018-02-09 2019-08-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39242A (zh) * 2018-02-09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7277B1 (en) 2016-02-17
WO2011103363A1 (en) 2011-08-25
US9337962B2 (en) 2016-05-10
US20110200020A1 (en) 2011-08-18
CN102754380B (zh) 2016-08-10
KR20120118072A (ko) 2012-10-25
JP5684292B2 (ja) 2015-03-11
EP2537277A1 (en) 2012-12-26
JP2013520140A (ja) 2013-05-30
KR101464234B1 (ko) 2014-11-21
TW201210237A (en)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4380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连续模式操作
CN10388904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及其发送信号的方法
CN102948247B (zh) 基于争用的无线传输
CN102549938B (zh) 用于具有发射分集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09923B (zh) 具有立即状态报告定时的确认模式轮询
CN102577196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ue-rs 序列初始化的方法和装置
JP4555890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
US7848298B2 (en) De-coupling forward and reverse link assignment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918312B (zh) 用于控制信号发送功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725989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令扩展和向后兼容性保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74310A (zh) CoMP传输的鲁棒解码
CN101048967B (zh) 在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中控制重发分组的传输功率的方法
CN10184315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寻呼消息的控制安排和方法
CN102577210A (zh) 用于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harq反馈的装置和方法
CN102948109A (zh) 用于fdd载波聚合的dai设计
EP1911180A2 (en) Asymmetric mode of operation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13509847A (ja)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ユーザ特有基準信号情報の統合符号化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415195A (zh) 用于多载波无线通信的半持久调度
JP5053067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