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6973B -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6973B
CN103546973B CN201310536051.1A CN201310536051A CN103546973B CN 103546973 B CN103546973 B CN 103546973B CN 201310536051 A CN201310536051 A CN 201310536051A CN 103546973 B CN103546973 B CN 103546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numerical value
uplink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60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6973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360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46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46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97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5620 priority patent/WO201506221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6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接收到对应于任一终端的VoIP通话请求;若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生成的VoIP数据包执行TTI捆绑操作,则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生成包含所述TTI捆绑数值的配置信令,并将所述配置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站。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灵活地配置TTI捆绑数值,在保证VoIP数据传输性能的前提下,增加调度的灵活性、提高吞吐量。

Description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一种基站。
背景技术
在3GPP的Rel-12标准版本中,开展了对上行覆盖增强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扩大的上行覆盖,即让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终端)在更大的小区覆盖范围内发送,并保证基站接收的UL信号具有足够的接收信干扰比。
对于中国的运营商而言,以中国电信为例,其拥有的移动网络是CDMA网络,主要部署在800MHz频率上,这段频率传输性能好,衰减小,站间距较大;而未来电信将在2GHz部署TD-LTE网络。但由于站址少,预计初期将以共站址(TD-LTE网络的基站与CDMA网络的基站建立在相同的站址上)部署为主,具体如图1所示。
然而,由于传播性能的差异,如图1所示,基站102包括CDMA网络的基站和TD-LTE网络的基站。其中,2GHz的TD-LTE网络对应于覆盖范围1,而800MHz的CDMA网络对应于覆盖范围2,在两者之间会产生环状的覆盖空洞3,在这个环状区域内,UE(如图1所示的终端104)对应的信道质量较差,比如以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为例,则UE发送的信号到达基站后的接收SINR值将会比预期低,甚至低于可以正确接收的门限值,即UE发送的上行信号无法被BS(BaseStation,基站)正确接收。
基于上述描述,则由于处在TD-LTE小区边缘的UE路径损耗过大,在固定的发送功率下,UE发送的上行的VoI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数据很难被BS正确接收,导致无法正常完成VoIP通话。Rel-8LTE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TTI(TransmissionTimeInterval,发送时间间隔)捆绑的方法。这种方法将多个连续的TTI捆绑在一起发送,通过发送增加冗余、降低编码速率,来增加基站的接收信干扰比,提高基站的正确接收概率。
但对于TDD(TimeDivisionDuplex,时分双工)通信系统而言,在如图2所示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中,不同上下行配置信息对应的特殊子帧202、上行子帧204和下行子帧206的数量不同,以应对TDD-LTE系统的不同业务需求。虽然目前在Rel-8中,为了简化方案、和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频分双工)方案保持一致,TDD采用了4个TTI捆绑的方式,使得仅配置0、1或6能够支持TTI捆绑操作,而如果当前采用的是其他配置,则无法通过TTI捆绑操作来确保完成VoIP通话。
因此,在不考虑对TTI捆绑数值的限制,使得更多配置能够支持TTI捆绑操作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具体的调度和控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灵活地配置TTI捆绑数值,以尽量避免上下行配置信息的频繁更换对周围小区造成的交叉干扰。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接收到对应于任一终端的VoIP通话请求;若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生成的VoIP数据包执行TTI捆绑操作,则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生成包含所述TTI捆绑数值的配置信令,并将所述配置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不考虑现有技术中对于TTI捆绑数值的限制的情况下,对于目前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可以重新设置相对应的TTI捆绑数值,使得能够针对目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动态地配置具体使用的TTI捆绑数值,使得尽量减少对上下行配置信息的频繁调整,避免对周围小区造成交叉干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的过程包括:获取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对应的单个周期中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在所有的预设TTI捆绑数值中,选取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以用于生成所述配置信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每种上下行配置信息在一个10ms的周期内,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是一定的,因而只要当该上行子帧数目大于或等于TTI捆绑数量时,才能够确保完成该TTI捆绑数量下的TTI捆绑操作。
具体地,比如对于捆绑数量为4时,只有配置0、1和6能够支持TTI捆绑操作;而对于捆绑数量为3时,除了配置0、1、6外,配置3也能够支持;对于捆绑数量为2时,只有配置5不支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则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的过程还包括: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表示所述终端利用这个被选中的TTI捆绑数值对所述VoIP数据包执行所述捆绑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存在多个可用的TTI捆绑数值,比如对于配置0,可用的捆绑数值为2-6中的任意数值,则可以从中挑选出一个数值,作为应用的TTI捆绑数值。具体地,可以按照类似目前的Rel-8标准协议中对于捆绑数值为4的情况下的TTI捆绑操作的规定,执行具体的TTI捆绑操作。
当然,对于仅存在一个可用的TTI捆绑数值,比如对于配置2,可用的捆绑数值仅为2,则可以直接确认为需要应用的TTI捆绑数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则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的过程还包括:按照预设规则选择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并将被选中的多个TTI捆绑数值构成捆绑数组,表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捆绑数组将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分为多个TTI组,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于所述多个TTI组中的至少一个TTI组,且所述多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的TTI的数目与对应的TTI捆绑数值相等。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存在多个可用的捆绑数值的情况下,由于每个VoIP数据包中的TTI为多个,则在对这些TTI进行分组和打包时,每个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和排列位置可能存在多种实现形式。
比如对于数组{2,3},假定一共存在20个TTI,则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7个TTI组,其中的1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6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另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8个TTI组,其中的4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4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另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9个TTI组,其中的7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2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等。
而且对于上述的每种分组方式中,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也有多种情况,比如以上述的总共7个TTI组为例,其中包含2个TTI的TTI组可以与剩余的6个TTI组构成7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如(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等。
因此,对于包含多个捆绑数值的情况,具体使用何种组合方式,可以通过事先纳入通信标准或在终端与基站之间形成协议,以便在具体实施时,能够顺利执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配置信令中还包括:捆绑策略;其中,所述捆绑策略包括: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与所述多个TTI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TTI捆绑数值与多个TTI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上述的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以及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捆绑之前预先确定的顺序,并不是指捆绑后的顺序调换)。由于捆绑数组可能对应于很多种捆绑策略,为了便于终端侧对捆绑方式的执行,可以直接指定具体使用何种捆绑策略,即确定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以及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
当然,捆绑策略显然并不是必须指定的。比如终端也可以直接由这多个捆绑数值生成一组随机数,并按照该组随机数,对VoIP数据包中的TTI进行捆绑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VoIP通话请求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或由所述终端发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VoIP通话请求,即来自其他终端的呼叫请求;对于该终端发起的VoIP通话请求,则该终端需要向其他终端发起呼叫请求。对于任意通话请求,都能够通过对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变更,以使得终端能够顺利地通过TTI捆绑操作,提升VoIP通话过程中的数据传输质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VoIP数据包的生成周期长度对应于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多个周期,则所述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是否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若不满足,则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且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VoIP数据包具有对应的生成周期,比如20ms,则该时间段对应于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多个周期中,应当包含足够的上行子帧数目,以避免在终端内运行的同一个VoIP进程中产生多个数据包之间的碰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将传输重复周期和/或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所述传输重复周期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VoIP数据包的重复周期,所述HARQ时序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ACK反馈子帧,或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NACK反馈子帧以及重传子帧号。
当然,传输重复周期和/或HARQ时序可以被添加在上述的配置信令中,与TTI捆绑数值一并发送;或者,还可以单独由其他的信令发送,比如将传输重复周期用信令1发送,将HARQ时序用信令2发送,或将传输重复周期和HARQ时序由信令3一并发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获取对应于所述终端的信道质量参数;若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VoIP数据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获取终端对应的信道质量(表现为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从而当该信道质量较差(表现为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数阈值)时,确定需要通过执行TTI捆绑操作,以保证VoIP通话的顺利执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获取对应于所述终端的信道质量参数的过程包括:测量所述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或接收所述终端上传的下行测量报告,从所述下行测量报告中获取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两种较为具体的信道质量参数的获取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对于信道质量的获取,显然并不止于上述两种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预估所述终端按照所述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是否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若不满足,则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当对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进行应用时,所述终端按照对应的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上下行配置信息支持预设捆绑配置参数的情况下,比如当预设捆绑配置参数为2、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为配置2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执行TTI捆绑操作,但由此带来的增益并不一定使得终端能够顺利完成VoIP通话。因此,通过对完成TTI捆绑操作后的情况进行预估,并在不满足要求时更换上下行配置信息,使得在完成TTI捆绑操作后,能够真正确保为终端带来足够的增益,以提高信道质量,并顺利完成VoIP通话。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站,包括: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应于任一终端的VoIP通话请求;数值获取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生成的VoIP数据包执行TTI捆绑操作的情况下,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信令配置单元,用于生成包含所述TTI捆绑数值的配置信令,并将所述配置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不考虑现有技术中对于TTI捆绑数值的限制的情况下,对于目前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可以重新设置相对应的TTI捆绑数值,使得能够针对目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动态地配置具体使用的TTI捆绑数值,使得尽量减少对上下行配置信息的频繁调整,避免对周围小区造成交叉干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值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对应的单个周期中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并在所有的预设TTI捆绑数值中,选取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以用于生成所述配置信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每种上下行配置信息在一个10ms的周期内,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是一定的,因而只要当该上行子帧数目大于或等于TTI捆绑数量时,才能够确保完成该TTI捆绑数量下的TTI捆绑操作。
具体地,比如对于捆绑数量为4时,只有配置0、1和6能够支持TTI捆绑操作;而对于捆绑数量为3时,除了配置0、1、6外,配置3也能够支持;对于捆绑数量为2时,只有配置5不支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值获取单元还用于:当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时,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表示所述终端利用这个被选中的TTI捆绑数值对所述VoIP数据包执行所述捆绑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存在多个可用的TTI捆绑数值,比如对于配置0,可用的捆绑数值为2-6中的任意数值,则可以从中挑选出一个数值,作为应用的TTI捆绑数值。具体地,可以按照类似目前的Rel-8标准协议中对于捆绑数值为4的情况下的TTI捆绑操作的规定,执行具体的TTI捆绑操作。
当然,对于仅存在一个可用的TTI捆绑数值,比如对于配置2,可用的捆绑数值仅为2,则可以直接确认为需要应用的TTI捆绑数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值获取单元还用于:当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时,按照预设规则选择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并将被选中的多个TTI捆绑数值构成捆绑数组,表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捆绑数组将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分为多个TTI组,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于所述多个TTI组中的至少一个TTI组,且所述多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的TTI的数目与对应的TTI捆绑数值相等。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存在多个可用的捆绑数值的情况下,由于每个VoIP数据包中的TTI为多个,则在对这些TTI进行分组和打包时,每个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和排列位置可能存在多种实现形式。
比如对于数组{2,3},假定一共存在20个TTI,则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7个TTI组,其中的1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6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另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8个TTI组,其中的4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4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另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9个TTI组,其中的7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2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等。
而且对于上述的每种分组方式中,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也有多种情况,比如以上述的总共7个TTI组为例,其中包含2个TTI的TTI组可以与剩余的6个TTI组构成7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如(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等。
因此,对于包含多个捆绑数值的情况,具体使用何种组合方式,可以通过事先纳入通信标准或在终端与基站之间形成协议,以便在具体实施时,能够顺利执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令配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配置信令中添加捆绑策略,其中,所述捆绑策略包括: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与所述多个TTI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TTI捆绑数值与多个TTI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上述的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以及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捆绑之前预先确定的顺序,并不是指捆绑后的顺序调换)。由于捆绑数组可能对应于很多种捆绑策略,为了便于终端侧对捆绑方式的执行,可以直接指定具体使用何种捆绑策略,即确定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以及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
当然,捆绑策略显然并不是必须指定的。比如终端也可以直接由这多个捆绑数值生成一组随机数,并按照该组随机数,对VoIP数据包中的TTI进行捆绑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VoIP通话请求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或由所述终端发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VoIP通话请求,即来自其他终端的呼叫请求;对于该终端发起的VoIP通话请求,则该终端需要向其他终端发起呼叫请求。对于任意通话请求,都能够通过对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变更,以使得终端能够顺利地通过TTI捆绑操作,提升VoIP通话过程中的数据传输质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VoIP数据包的生成周期长度对应于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多个周期,则所述基站还包括:数目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是否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信息选取单元,用于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且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其中,所述信令配置单元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VoIP数据包具有对应的生成周期,比如20ms,则该时间段对应于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多个周期中,应当包含足够的上行子帧数目,以避免在终端内运行的同一个VoIP进程中产生多个数据包之间的碰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令配置单元还用于:将传输重复周期和/或HARQ时序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所述传输重复周期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VoIP数据包的重复周期,所述HARQ时序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ACK反馈子帧,或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NACK反馈子帧以及重传子帧号。
当然,传输重复周期和/或HARQ时序可以被添加在上述的配置信令中,与TTI捆绑数值一并发送;或者,还可以单独由其他的信令发送,比如将传输重复周期用信令1发送,将HARQ时序用信令2发送,或将传输重复周期和HARQ时序由信令3一并发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应于所述终端的信道质量参数;参数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数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VoIP数据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获取终端对应的信道质量(表现为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从而当该信道质量较差(表现为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数阈值)时,确定需要通过执行TTI捆绑操作,以保证VoIP通话的顺利执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参数获取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或接收所述终端上传的下行测量报告,从所述下行测量报告中获取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两种较为具体的信道质量参数的获取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对于信道质量的获取,显然并不止于上述两种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质量预估单元,用于预估所述终端按照所述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是否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信息选取单元,用于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当对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进行应用时,所述终端按照对应的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上下行配置信息支持预设捆绑配置参数的情况下,比如当预设捆绑配置参数为2、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为配置2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执行TTI捆绑操作,但由此带来的增益并不一定使得终端能够顺利完成VoIP通话。因此,通过对完成TTI捆绑操作后的情况进行预估,并在不满足要求时更换上下行配置信息,使得在完成TTI捆绑操作后,能够真正确保为终端带来足够的增益,以提高信道质量,并顺利完成VoIP通话。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灵活地配置TTI捆绑数值,以尽量避免上下行配置信息的频繁更换对周围小区造成的交叉干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网络覆盖情况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A至4E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采用单个捆绑数值执行TTI捆绑操作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5A和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采用多个捆绑数值执行TTI捆绑操作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交互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302,接收到对应于任一终端的VoIP通话请求;
步骤304,若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生成的VoIP数据包执行TTI捆绑操作,则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
步骤306,生成包含所述TTI捆绑数值的配置信令,并将所述配置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不考虑现有技术中对于TTI捆绑数值的限制的情况下,对于目前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可以重新设置相对应的TTI捆绑数值,使得能够针对目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动态地配置具体使用的TTI捆绑数值,使得尽量减少对上下行配置信息的频繁调整,避免对周围小区造成交叉干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VoIP通话请求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或由所述终端发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VoIP通话请求,即来自其他终端的呼叫请求;对于该终端发起的VoIP通话请求,则该终端需要向其他终端发起呼叫请求。对于任意通话请求,都能够通过对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变更,以使得终端能够顺利地通过TTI捆绑操作,提升VoIP通话过程中的数据传输质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的过程包括:获取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对应的单个周期中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在所有的预设TTI捆绑数值中,选取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以用于生成所述配置信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每种上下行配置信息在一个10ms的周期内,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是一定的,因而只要当该上行子帧数目大于或等于TTI捆绑数量时,才能够确保完成该TTI捆绑数量下的TTI捆绑操作。
具体地,比如对于捆绑数量为4时,只有配置0、1和6能够支持TTI捆绑操作;而对于捆绑数量为3时,除了配置0、1、6外,配置3也能够支持;对于捆绑数量为2时,只有配置5不支持。
1、捆绑数值的选择
实施例一:仅存在一个可用的捆绑数值
对于仅存在一个可用的TTI捆绑数值,比如对于配置2,可用的捆绑数值仅为2,则可以直接确认为需要应用的TTI捆绑数值。
实施例二:存在多个可用的捆绑数值
实施方式一
若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则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的过程还包括: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表示所述终端利用这个被选中的TTI捆绑数值对所述VoIP数据包执行所述捆绑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存在多个可用的TTI捆绑数值,比如对于配置0,可用的捆绑数值为2-6中的任意数值,则可以从中挑选出一个数值,作为应用的TTI捆绑数值。具体地,可以按照类似目前的Rel-8标准协议中对于捆绑数值为4的情况下的TTI捆绑操作的规定,执行具体的TTI捆绑操作。
比如图4A所示,为目前已经标准化的捆绑数值为4的情况下,配置0对应的TTI捆绑方式。其中,在第一个周期中序号为2、3、4和7的子帧对应于第一组TTI;第一个周期中序号为8和9、第二个周期中序号为2和3的子帧对应于第二组TTI;第二个周期中序号为4、7、8和9的子帧对应于第三组TTI;在后续的周期中,依照上述三个TTI组,循环排列和捆绑TTI。
当然,捆绑数值显然并不一定为4,即还可以为2-6中的其他数值。比如图4B示出了在配置0、捆绑数值为5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VoIP数据包中的TTI进行捆绑;图4C示出了在配置0、捆绑数值为6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VoIP数据包中的TTI进行捆绑。
除了包含上行子帧数目最多的配置0,对于其他的上下行配置信息,本申请也对其中的部分情况,示出了具体的TTI捆绑方式。比如图4D示出了在配置3、捆绑数值为2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VoIP数据包中的TTI进行捆绑;图4E示出了在配置3、捆绑数值为3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VoIP数据包中的TTI进行捆绑。对于其他上下行配置信息对应的TTI捆绑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二
若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则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的过程还包括:按照预设规则选择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并将被选中的多个TTI捆绑数值构成捆绑数组,表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捆绑数组将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分为多个TTI组,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于所述多个TTI组中的至少一个TTI组,且所述多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的TTI的数目与对应的TTI捆绑数值相等。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存在多个可用的捆绑数值的情况下,由于每个VoIP数据包中的TTI为多个,则在对这些TTI进行分组和打包时,每个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和排列位置可能存在多种实现形式。
以捆绑数组为{2,3,4}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对于配置0的情况下,第一个周期中序号为2、3、4和7的子帧对应于第一组TTI,其中包含的4个TTI对应于捆绑数值4;第一个周期中序号为8和9、第二个周期中序号为2的子帧对应于第二组TTI,其中包含的3个TTI对应于捆绑数值3;第二个周期中序号为3和4的子帧对应于第三组TTI,其中包含的2个TTI对应于捆绑数值2;第二个周期中序号为7、8和9的子帧对应于第四组TTI,其中包含的3个TTI对应于捆绑数值3;在后续的周期中,依照上述四个TTI组,循环排列和捆绑TTI。
然而,虽然图5A示出了对应于数组{2,3,4}的一种TTI捆绑操作的具体情况,但显然还可以存在很多其他的操作方式。
一种情况下,可以对每个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进行调整。比如将第四组调整为包含两个TTI,分别对应于第二个周期中序号为7和8的子帧,而将剩下的一个TTI归入下一个TTI组。
另一种情况下,可以对多个TTI组之间的顺序进行调整。比如将第一个周期中序号为8和9的子帧对应构成第二个TTI组,将第二个周期中序号为2、3和4的子帧对应构成第三个TTI组,相当于将图5A中的第二个和第三个TTI组的顺序进行了调换。
捆绑数组中的捆绑数值也可以更少,比如为2个。具体地,以数组{2,3}为例,假定一共存在20个TTI(图中未示出),则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7个TTI组,其中的1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6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另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8个TTI组,其中的4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4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另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9个TTI组,其中的7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2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等。
而且对于上述的每种分组方式中,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也有多种情况,比如以上述的总共7个TTI组为例,其中包含2个TTI的TTI组可以与剩余的6个TTI组构成7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如(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等。
捆绑数组中的捆绑数值也可以更多,比如为5个。具体地,图5B示出了以数组{2,3,4,5,6}执行TTI捆绑操作的一种具体情况。其中,第一个周期中序号为2、3、4、7、8和9的子帧对应于第一组TTI;第二个周期中序号为2、3、4、7和8的子帧对应于第二组TTI;第二个周期中序号为9、第三个周期中序号为2、3和4的子帧对应于第三组TTI;第三个周期中序号为7、8和9的子帧对应于第四组TTI;第四个周期中序号为2和3的子帧对应于第五组TTI;第四个周期中序号为4、7、8和9的子帧对应于第六组TTI;在后续的周期中,依照上述四个TTI组,循环排列和捆绑TTI。
因此,对于包含多个捆绑数值的情况,具体使用何种组合方式,可以通过事先纳入通信标准或在终端与基站之间形成协议,以便在具体实施时,能够顺利执行。
2、配置信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配置信令中包含有需要应用的TTI捆绑数值。而优选地,配置信令中还包括:捆绑策略;其中,所述捆绑策略包括: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与所述多个TTI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TTI捆绑数值与多个TTI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上述的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以及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捆绑之前预先确定的顺序,并不是指捆绑后的顺序调换)。由于捆绑数组可能对应于很多种捆绑策略,为了便于终端侧对捆绑方式的执行,可以直接指定具体使用何种捆绑策略,即确定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以及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
当然,捆绑策略显然并不是必须指定的。比如终端也可以直接由这多个捆绑数值生成一组随机数,并按照该组随机数,对VoIP数据包中的TTI进行捆绑操作。
此外,配置信令中还可以包括:传输重复周期和/或HARQ时序。其中,所述传输重复周期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VoIP数据包的重复周期,所述HARQ时序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ACK反馈子帧,或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NACK反馈子帧以及重传子帧号。
当然,传输重复周期和/或HARQ时序除了被添加在上述信令中,与TTI捆绑数值一并发送,还可以单独由其他的信令发送,比如将传输重复周期用信令1发送,将HARQ时序用信令2发送,或将传输重复周期和HARQ时序由信令3一并发送。
3、限制条件
1)上行子帧数目
所述VoIP数据包的生成周期长度对应于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多个周期,则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应当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
由于VoIP数据包具有对应的生成周期,比如20ms,则该时间段对应于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多个周期中,应当包含足够的上行子帧数目,以避免在终端内运行的同一个VoIP进程中产生多个数据包之间的碰撞。
因此,如果不满足,则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且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其中,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可以置于上述的配置信令中,从而发送至终端;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信令发送。
2)信道质量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获取对应于所述终端的信道质量参数,并当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VoIP数据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获取终端对应的信道质量(表现为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从而当该信道质量较差(表现为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数阈值)时,确定需要通过执行TTI捆绑操作,以保证VoIP通话的顺利执行。
优选地,获取对应于所述终端的信道质量参数的过程包括:测量所述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或接收所述终端上传的下行测量报告,从所述下行测量报告中获取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两种较为具体的信道质量参数的获取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对于信道质量的获取,显然并不止于上述两种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预估所述终端按照所述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是否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若不满足,则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当对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进行应用时,所述终端按照对应的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上下行配置信息支持预设捆绑配置参数的情况下,比如当预设捆绑配置参数为2、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为配置2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执行TTI捆绑操作,但由此带来的增益并不一定使得终端能够顺利完成VoIP通话。因此,通过对完成TTI捆绑操作后的情况进行预估,并在不满足要求时更换上下行配置信息,使得在完成TTI捆绑操作后,能够真正确保为终端带来足够的增益,以提高信道质量,并顺利完成VoIP通话。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600,包括:请求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对应于任一终端的VoIP通话请求;数值获取单元604,用于在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生成的VoIP数据包执行TTI捆绑操作的情况下,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信令配置单元606,用于生成包含所述TTI捆绑数值的配置信令,并将所述配置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不考虑现有技术中对于TTI捆绑数值的限制的情况下,对于目前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可以重新设置相对应的TTI捆绑数值,使得能够针对目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动态地配置具体使用的TTI捆绑数值,使得尽量减少对上下行配置信息的频繁调整,避免对周围小区造成交叉干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值获取单元604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对应的单个周期中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并在所有的预设TTI捆绑数值中,选取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以用于生成所述配置信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每种上下行配置信息在一个10ms的周期内,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是一定的,因而只要当该上行子帧数目大于或等于TTI捆绑数量时,才能够确保完成该TTI捆绑数量下的TTI捆绑操作。
具体地,比如对于捆绑数量为4时,只有配置0、1和6能够支持TTI捆绑操作;而对于捆绑数量为3时,除了配置0、1、6外,配置3也能够支持;对于捆绑数量为2时,只有配置5不支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值获取单元604还用于:当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时,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表示所述终端利用这个被选中的TTI捆绑数值对所述VoIP数据包执行所述捆绑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存在多个可用的TTI捆绑数值,比如对于配置0,可用的捆绑数值为2-6中的任意数值,则可以从中挑选出一个数值,作为应用的TTI捆绑数值。具体地,可以按照类似目前的Rel-8标准协议中对于捆绑数值为4的情况下的TTI捆绑操作的规定,执行具体的TTI捆绑操作。
当然,对于仅存在一个可用的TTI捆绑数值,比如对于配置2,可用的捆绑数值仅为2,则可以直接确认为需要应用的TTI捆绑数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值获取单元604还用于:当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时,按照预设规则选择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并将被选中的多个TTI捆绑数值构成捆绑数组,表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捆绑数组将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分为多个TTI组,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于所述多个TTI组中的至少一个TTI组,且所述多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的TTI的数目与对应的TTI捆绑数值相等。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存在多个可用的捆绑数值的情况下,由于每个VoIP数据包中的TTI为多个,则在对这些TTI进行分组和打包时,每个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和排列位置可能存在多种实现形式。
比如对于数组{2,3},假定一共存在20个TTI,则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7个TTI组,其中的1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6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另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8个TTI组,其中的4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4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另一种方式下,可以捆绑为9个TTI组,其中的7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2个TTI,剩余的2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3个TTI等。
而且对于上述的每种分组方式中,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也有多种情况,比如以上述的总共7个TTI组为例,其中包含2个TTI的TTI组可以与剩余的6个TTI组构成7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如(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3)、(3,3,3,3,3,3,2)等。
因此,对于包含多个捆绑数值的情况,具体使用何种组合方式,可以通过事先纳入通信标准或在终端与基站之间形成协议,以便在具体实施时,能够顺利执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令配置单元606还用于:在所述配置信令中添加捆绑策略,其中,所述捆绑策略包括: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与所述多个TTI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TTI捆绑数值与多个TTI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上述的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以及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捆绑之前预先确定的顺序,并不是指捆绑后的顺序调换)。由于捆绑数组可能对应于很多种捆绑策略,为了便于终端侧对捆绑方式的执行,可以直接指定具体使用何种捆绑策略,即确定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的TTI组的数量,以及多个TTI组之间的“排列顺序”。
当然,捆绑策略显然并不是必须指定的。比如终端也可以直接由这多个捆绑数值生成一组随机数,并按照该组随机数,对VoIP数据包中的TTI进行捆绑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VoIP通话请求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或由所述终端发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VoIP通话请求,即来自其他终端的呼叫请求;对于该终端发起的VoIP通话请求,则该终端需要向其他终端发起呼叫请求。对于任意通话请求,都能够通过对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变更,以使得终端能够顺利地通过TTI捆绑操作,提升VoIP通话过程中的数据传输质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VoIP数据包的生成周期长度对应于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多个周期,则所述基站还包括:数目判断单元608,用于判断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是否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信息选取单元610,用于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且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其中,所述信令配置单元606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VoIP数据包具有对应的生成周期,比如20ms,则该时间段对应于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多个周期中,应当包含足够的上行子帧数目,以避免在终端内运行的同一个VoIP进程中产生多个数据包之间的碰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令配置单元还用于:将传输重复周期和/或HARQ时序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所述传输重复周期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VoIP数据包的重复周期,所述HARQ时序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ACK反馈子帧,或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NACK反馈子帧以及重传子帧号。
当然,传输重复周期和/或HARQ时序可以被添加在上述的配置信令中,与TTI捆绑数值一并发送;或者,还可以单独由其他的信令发送,比如将传输重复周期用信令1发送,将HARQ时序用信令2发送,或将传输重复周期和HARQ时序由信令3一并发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参数获取单元612,用于获取对应于所述终端的信道质量参数;参数判断单元614,用于在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数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VoIP数据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获取终端对应的信道质量(表现为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从而当该信道质量较差(表现为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数阈值)时,确定需要通过执行TTI捆绑操作,以保证VoIP通话的顺利执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参数获取单元612用于:测量所述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或接收所述终端上传的下行测量报告,从所述下行测量报告中获取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两种较为具体的信道质量参数的获取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对于信道质量的获取,显然并不止于上述两种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质量预估单元616,用于预估所述终端按照所述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是否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信息选取单元610,用于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当对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进行应用时,所述终端按照对应的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上下行配置信息支持预设捆绑配置参数的情况下,比如当预设捆绑配置参数为2、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为配置2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执行TTI捆绑操作,但由此带来的增益并不一定使得终端能够顺利完成VoIP通话。因此,通过对完成TTI捆绑操作后的情况进行预估,并在不满足要求时更换上下行配置信息,使得在完成TTI捆绑操作后,能够真正确保为终端带来足够的增益,以提高信道质量,并顺利完成VoIP通话。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交互配置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交互配置的过程包括:
步骤1,基站704接收到VoIP请求。
具体地,该请求可以是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用于发起对终端702的VoIP通话;或者,该请求也可以是来自终端702的,用于发起对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VoIP通话。
基站704需要确定对终端702的接收信噪比等参数的情况,以确定与终端702之间的信道质量情况。具体地,基站704可以通过:
1)基站704配置SRS信号(参考信号),并当终端702向基站704发送SRS信号时,基站704对其进行测量,以得到接收信噪比或其他参数。
2)基站704接收终端702发送的下行测量报告,从而基于信道互异性,确定接收信噪比或其他参数。
以接收信噪比为例,若低于预设阈值,则判定需要执行TTI捆绑操作。
基站704需要获取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从而确定对应的TTI捆绑数值,以确保能够实现TTI捆绑操作。具体地,需要根据每个上下行配置信息在10ms的单个周期内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来确定,比如对于配置0,TTI捆绑数值可以为2-6中的任意数值;对于配置2,TTI捆绑数值只能够为2。
步骤2,将调度配置信令发送至终端702,该调度配置信令中包含具体的TTI捆绑数值。
步骤3,终端702基于该调度配置信令,对VoIP数据包进行捆绑操作后,发往基站704。
当然,对于确定的TTI捆绑数值,可以为单个数值,比如对于配置3,可以选取2或3为最终需要应用的TTI捆绑数值,并发送给终端702;也可以为多个数值构成的数组,比如仍以配置3为例,则可以选用数组{2,3},以作为TTI捆绑数值发送给终端702。
而正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情形及相应的文字描述部分所提及的,对于一个数组而言,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每种组合方式对应于一种具体的捆绑策略。因此,一种情况下,基站704可以直接指定某种具体的捆绑策略,并和TTI捆绑数值一并经由调度配置信令发送至终端702;另一种情况下,基站704也可以不指定,而由终端702自行决定采用的捆绑策略。对于后者,即不指定的情形,则终端702可以自行指定一种捆绑策略,或是通过如生成一组由上述的数组构成的随机数,并利用该随机数执行TTI捆绑操作(随机数的数值对应于TTI组中的TTI数量,随机数的位置顺序对应于TTI组的位置顺序)。
此外,本申请讨论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应该是在理论上能够支持TTI捆绑操作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其单个周期内的上行子帧至少应当大于或等于2个;对于如配置5,由于其在单个周期内仅存在1个上行子帧,则不存在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应当直接更换为其他的上下行配置子帧。
对于当前的上下行配置信息所支持的TTI捆绑操作的情况,比如对于具体的捆绑数值的选取,或是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其他的上下行配置信息,需要根据对其所能够达到的增益情况进行的预估结果来确定,使得在执行了TTI捆绑操作后,确实能够提高终端702对应的接收信噪比。
对于具体的预估方式,可以存在多种方式,下面以其中的几种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1)事先通过如测量、仿真等方式,建立不同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TTI捆绑数值之间的每种组合方式,所能够带来的信道质量增益的表格。若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支持TTI捆绑操作,则依次指定其对应的每个或每组TTI捆绑数值,并通过查看上述表格来确定能否带来足够的增益;若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不支持TTI捆绑操作,则确定一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依次指定其对应的每个或每组TTI捆绑数值,并通过查看上述表格来确定能否带来足够的增益。
若能带来足够的增益,则生成对应的调度配置信令,将确定的TTI捆绑数值或TTI捆绑数值和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702。
2)若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支持TTI捆绑操作,则依次指定其对应的每个或每组TTI捆绑数值,并通过试探性地应用和测量,以实时确定其所能够带来的增益;若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不支持TTI捆绑操作,则实时确定某个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依次指定其对应的每个或每组TTI捆绑数值,并通过试探性地变更和测量,以实时确定其所能够带来的增益。
若能带来足够的增益,则生成对应的调度配置信令,将确定的TTI捆绑数值或TTI捆绑数值和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702。
如果需要变更至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则在调度配置信令中,可以仅包含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也可以包含一组上下行配置信息,如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当前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对于前者而言,有助于避免对上下行配置信息的频繁变动,防止造成小区间的交叉干扰;对于后者而言,能够在确保VoIP的信噪比升高的同时,减少对下行数据速度的影响。
并且,由于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变更目的是支持VoIP进程,为了减少调度配置信令的开销,可以增加一个激活周期,即在这个激活周期内如果没有新的调度配置信令,则变更后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一直生效;超过激活周期后,基站704可以让终端702保持新配置,或回退到原配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一种基站,可以根据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灵活地配置TTI捆绑数值,以尽量避免上下行配置信息的频繁更换对周围小区造成的交叉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对应于任一终端的VoIP通话请求;
若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生成的VoIP数据包执行TTI捆绑操作,则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
生成包含所述TTI捆绑数值的配置信令,并将所述配置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以及
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的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对应的单个周期中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
在所有的预设TTI捆绑数值中,选取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以用于生成所述配置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则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的过程还包括:
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表示所述终端利用这个被选中的TTI捆绑数值对所述VoIP数据包执行所述捆绑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则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的过程还包括:
按照预设规则选择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并将被选中的多个TTI捆绑数值构成捆绑数组,表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捆绑数组将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分为多个TTI组,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于所述多个TTI组中的至少一个TTI组,且所述多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的TTI的数目与对应的TTI捆绑数值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令中还包括:捆绑策略;
其中,所述捆绑策略包括: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与所述多个TTI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传输重复周期和/或HARQ时序发送至所述终端;
其中,所述传输重复周期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VoIP数据包的重复周期,
所述HARQ时序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ACK反馈子帧,或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NACK反馈子帧以及重传子帧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oIP通话请求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或由所述终端发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oIP数据包的生成周期长度对应于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多个周期,则所述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是否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
若不满足,则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且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
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对应于所述终端的信道质量参数;
若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VoIP数据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对应于所述终端的信道质量参数的过程包括:
测量所述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
或接收所述终端上传的下行测量报告,从所述下行测量报告中获取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估所述终端按照所述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是否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
若不满足,则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其中,当对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进行应用时,所述终端按照对应的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应于任一终端的VoIP通话请求;
数值获取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生成的VoIP数据包执行TTI捆绑操作的情况下,获取对应于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TTI捆绑数值;
信令配置单元,用于生成包含所述TTI捆绑数值的配置信令,并将所述配置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以及
所述数值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对应的单个周期中包含的上行子帧数目,并在所有的预设TTI捆绑数值中,选取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以用于生成所述配置信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获取单元还用于:
当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时,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表示所述终端利用这个被选中的TTI捆绑数值对所述VoIP数据包执行所述捆绑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获取单元还用于:
当存在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时,按照预设规则选择多个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子帧数目的TTI捆绑数值,并将被选中的多个TTI捆绑数值构成捆绑数组,表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捆绑数组将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分为多个TTI组,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对应于所述多个TTI组中的至少一个TTI组,且所述多个TTI组中的每个TTI组包含的TTI的数目与对应的TTI捆绑数值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配置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配置信令中添加捆绑策略,其中,所述捆绑策略包括:所述捆绑数组中的每个TTI捆绑数值与所述多个TTI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配置单元还用于:将传输重复周期和/或HARQ时序发送至所述终端;
其中,所述传输重复周期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VoIP数据包的重复周期,
所述HARQ时序是指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ACK反馈子帧,或对应于每个所述数据包的NACK反馈子帧以及重传子帧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VoIP通话请求来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或由所述终端发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VoIP数据包的生成周期长度对应于所述当前采用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的多个周期,则所述基站还包括:
数目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是否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
信息选取单元,用于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且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周期中包含的所有上行子帧的数目满足大于或等于所述VoIP数据包中的所有TTI的数目;
其中,所述信令配置单元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应于所述终端的信道质量参数;
参数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数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需要对VoIP数据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获取单元用于:
测量所述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或接收所述终端上传的下行测量报告,从所述下行测量报告中获取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质量预估单元,用于预估所述终端按照所述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是否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
信息选取单元,用于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选取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和对应的TTI捆绑数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其中,当对所述新的上下行配置信息进行应用时,所述终端按照对应的TTI捆绑数值执行所述TTI捆绑操作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的变化后数值满足大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
CN201310536051.1A 2013-11-01 2013-11-01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Active CN103546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6051.1A CN103546973B (zh) 2013-11-01 2013-11-01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PCT/CN2014/075620 WO2015062218A1 (zh) 2013-11-01 2014-04-17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6051.1A CN103546973B (zh) 2013-11-01 2013-11-01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6973A CN103546973A (zh) 2014-01-29
CN103546973B true CN103546973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969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6051.1A Active CN103546973B (zh) 2013-11-01 2013-11-01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6973B (zh)
WO (1) WO20150622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6973B (zh) * 2013-11-01 2016-01-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US10547415B2 (en) * 2015-03-15 202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TTI with advanced pilot and control
WO2016159842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for supporting voip service of wireless device
EP3488548B1 (en) * 2016-09-23 2023-12-06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ment bundling
CN109429336B (zh) * 2017-08-23 2022-10-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12887219B (zh) * 2021-03-31 2023-04-0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组包间隔调整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404A (zh) * 2010-12-24 2011-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754380A (zh) * 2010-02-17 2012-10-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连续模式操作
CN103379635A (zh) * 2012-04-25 2013-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9577B1 (en) * 2008-04-24 2011-1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ti bundling indication to a non-serving base station
CN101651601A (zh) * 2008-08-11 2010-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1854639A (zh) * 2009-03-31 2010-10-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523626A (zh) * 2011-12-02 2012-06-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message3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546973B (zh) * 2013-11-01 2016-01-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380A (zh) * 2010-02-17 2012-10-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连续模式操作
CN102036404A (zh) * 2010-12-24 2011-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379635A (zh) * 2012-04-25 2013-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6973A (zh) 2014-01-29
WO2015062218A1 (zh) 2015-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6926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포밍 전송을 고려한 무허가 스펙트럼에서의 채널 사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3546973B (zh)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JP6606507B2 (ja) ユーザ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223214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201703031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tdd
CN104471997B (zh) 载波切换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3503426B1 (en) Csi-rs based channel estimating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07667565A (zh) 在使用非授权频带的蜂窝网络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989179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52113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波束恢复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431781A (zh) 无线电信设备和方法
CN109565849A (zh) 在支持未授权频带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CN107683579A (zh) 基于竞争的频谱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KR20170093068A (ko)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의 스케쥴링 방법
CN108156662B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EP2234441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device, and method
CN108781424A (zh) 使用先听后说协议对信道接入进行定时校正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85544B (zh)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4540215B (zh) 在切换期间的td-scdma多usim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同步
CN110278613A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KR20170111643A (ko) 비면허 대역 지원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412535A (zh) 用于多用户mimo调度的方法和节点
CN115515248A (zh) 利用缩短帧结构的探测反馈
EP3042455B1 (en) Distributed node 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13260050B (zh) Iab网络的复用调度方法和iab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