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2089A - 反馈ack/nack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馈ack/nack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2089A
CN102752089A CN2011101116143A CN201110111614A CN102752089A CN 102752089 A CN102752089 A CN 102752089A CN 2011101116143 A CN2011101116143 A CN 2011101116143A CN 201110111614 A CN201110111614 A CN 201110111614A CN 102752089 A CN102752089 A CN 102752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ell
nack
frame
timing position
s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16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2089B (zh
Inventor
李迎阳
付景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116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2089B/zh
Priority to US13/451,954 priority patent/US10841043B2/en
Priority to EP12773563.7A priority patent/EP2700184B1/en
Priority to PCT/KR2012/003089 priority patent/WO2012144862A2/en
Priority to KR1020120042054A priority patent/KR101983240B1/ko
Publication of CN102752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2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2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2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3Acquisition of prim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within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6Acquisition of second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L1/1678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where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is for timing, e.g. time 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支持载波聚合CA的时分复用TDD系统中,当多个小区cell的上行下行配置不完全相同时,反馈ACK/NACK的方法。

Description

反馈ACK/NACK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在支持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的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系统中,反馈应答(ACK,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NACK,Non Acknowledgement)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支持TDD方式。
图1为TDD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每个无线帧的长度是10毫秒(ms),等分为两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含8个0.5ms的时隙和3个1ms的特殊域,3个特殊域分别为下行导频时隙(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保护间隔(GP,Guard period)和上行导频时隙(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两个连续的时隙定义为一个子帧。
TDD系统中的传输包括:由基站到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的传输(称为下行)和由UE到基站的传输(称为上行)。基于图1所示的帧结构,每10ms时间内上行和下行共用10个子帧,每个子帧或者配置给上行或者配置给下行,将配置给上行的子帧称为上行子帧,将配置给下行的子帧称为下行子帧。TDD系统中支持7种上行下行配置,如表1所示,D代表下行子帧,U代表上行子帧,S代表包含3个特殊域的特殊子帧。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011
表1
LTE的TDD系统支持混合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机制,其基本原理包括:基站给UE发送信息,UE在正确接收时向基站返回ACK,在未正确接收时向基站返回NACK。具体的,基站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承载下行数据,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承载PDSCH的调度与控制信息、或者承载其他控制信令,例如SPS释放信令。UE根据对PDCCH的译码结果来指导PDSCH的解调和译码。一个下行子帧中的PDCCH调度本子帧内的PDSCH,由于TDD系统上行下行的非对称性,一个上行子帧中可以反馈针对多个下行子帧中的PDSCH或PDCCH的ACK/NACK。
假设下行子帧的索引为n-k,其中k属于集合K,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表2示出了在不同的上行下行配置下的集合K。以第0种上行下行配置、索引为5的子帧为下行子帧为例,为满足LTE中UE处理数据的最小时长3ms,应使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与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大于等于3ms,由此上述k的取值应该在满足该条件的前提下取尽可能小的值为6。按照上述原则,根据n-k=5确定出k的取值为4,n的取值为9,即索引为5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索引为9的上行子帧。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022
表2
为了提高UE的传输速率,在LTE基础上又提出了LTE-A。在LTE-A中,通过组合多个单元载波(CC)来得到更大的工作带宽,这种组合称为载波聚合CA技术。例如,为了支持1000MHz的带宽,可以通过组合5个20MHz的CC来得到,每个CC称为一个小区(cell)。基站可以配置一个UE在多个cell工作,其中一个cell是主cell(下文中写作Pcell),其他cell称为次cell(下文中写作Scell)。
LTE-A的TDD系统限制组合在一起的多个cell采用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例如每个cell都采用表1中第1种上行下行配置,因此可以完全复用LTE中针对采用相同上行下行配置的一个cell配置的ACK/NACK定时位置,即表2中所示的内容。
在LTE-A的TDD系统中存在跨载波调度和非跨载波调度,由于多个cell采用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对于非跨载波调度,一个cell的一个下行子帧中的PDCCH调度本子帧内的PDSCH,对于跨载波调度,Pcell的一个下行子帧中的PDCCH调度Scell的具有相同定时位置的下行子帧中的PDSCH、可见无论是跨载波调度还是非跨载波调度,在多个cell采用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时,PDCCH和被调度的PDSCH将位于具有相同定时位置的下行子帧。
实际上,当支持CA的多个cell之间的频域距离足够大时,这些cell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上行下行配置而不会互相干扰,所以在LTE-A的后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在支持CA的TDD系统中,当多个cell的上行下行配置不完全相同时如何反馈ACK/NACK,目前还没有这方面具体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CA的多个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时反馈ACK/NACK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反馈ACK/NACK的方法,关键在于,载波聚合CA中的不同小区cell具有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该方法包括:
基站配置用户设备UE工作于CA模式;
UE在主小区Pcell或从小区Scell上接收信息;
UE根据ACK/NACK定时关系,在Pcell上向基站反馈针对接收到的信息的ACK/NACK;所述ACK/NACK定时关系包括:UE针对Pcell或Scell上接收的信息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可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CA的多个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时反馈ACK/NACK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TDD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反馈ACK/NACK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跨载波调度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各个cell帧边界对齐时Pcell和Scell的子帧对比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各个cell帧边界不对齐时Pcell和Scell的子帧对比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根据PDCCH确定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不能根据PDCCH确定反馈ACK/NACK定时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中反馈ACK/NACK的方法流程图,该流程包括:
步骤201:基站配置UE工作于CA模式。
步骤202:UE在Pcell或Scell上接收信息。
步骤203:UE根据ACK/NACK定时关系,在Pcell上向基站反馈针对接收到的信息的ACK/NACK;该ACK/NACK定时关系包括:UE针对Pcell或Scell上接收的信息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可见本发明针对多个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反馈ACK/NACK的方法。其中ACK/NACK定时关系可以有多种配置方法,下面的实施例中将给出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中,UE可能在Pcell或Scell上接收基站发送的PDCCH,并在Pcell或Scell上接收PDCCH调度的PDSCH,此时UE可以根据PDSCH所在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在ACK/NACK定时关系中查找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对CA场景下多个cell具有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的情况,在采用非跨载波调度时,一个下行子帧中的PDCCH调度本子帧内的PDSCH,在采用跨载波调度时,Pcell的PDCCH所在的下行子帧和Scell的PDSCH所在的下行子帧则可以位于不同的定时位置上,如图3所示的Pcell中索引为1的下行子帧调度Scell中索引为3的下行子帧,图3中标出索引的均为下行子帧,实线箭头表示调度关系。
在本发明中,UE也可能只在Pcell上接收基站发送的PDCCH,此时UE可以根据PDCCH所在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在ACK/NACK定时关系中查找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下面针对上述UE可能在Pcell或Scell上接收基站发送的PDCCH,并在Pcell或Scell上接收PDCCH调度的PDSCH的情况,举出本发明中配置ACK/NACK定时位置的两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配置ACK/NACK定时关系时,针对Pcell,复用LTE和LTE-A中相同上行下行配置的一个cell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针对Scell执行配置时,则最大程度的复用Pcell的配置结果。
针对Pcell,假设Scell的下行子帧的索引为n-k,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则k的取值如表2所示,即与LTE和LTE-A中一个cell的情况相同。
针对Scell,确定与Pcell的各个下行子帧具有相同定时位置的Scell的下行子帧,这些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复用具有相同定时位置的Pcell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确定与Pcell的各个上行子帧具有相同定时位置的Scell的下行子帧,配置这些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描述简便,下文中将与Pcell的各个上行子帧具有相同定时位置的Scell的下行子帧称为落单下行子帧。
可见,本实施例针对CA场景下多个cell的上行下行配置不完全相同的情况,最大限度的复用了现有LTE和LTE-A中ACK/NACK定时位置的配置结果,兼容性好且实现简单。
针对本实施例中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配置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
①使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与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大于等于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
②使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平均或尽量平均分配到Pcell的各个上行子帧;
③针对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使定时位置在前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不晚于定时位置在后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针对Scell执行配置时,在至少包括上述第①个原则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考虑其中任意几种原则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以下两种配置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的方法。
第一、根据TDD系统支持的7种上行下行配置,针对Pcell和Scell每种可能的上行下行配置的组合,分别配置每种组合中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如果Pcell和Scell的帧边界不对齐,还需要在配置定时关系时考虑Pcell和Scell的相对子帧偏移。以下以多个cell的帧边界是对齐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Scell中索引为0、1和4的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对应在Pcell中也是下行子帧,所以Scell中的这些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可以直接复用Pcell的配置结果,而Scell中索引为3和8的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对应在Pcell是上行子帧,Scell中的这些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不能复用Pcell的配置结果,需要新定义。在下面的表格中,只提供了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结合这些表格和表2所示的LTE中配置的ACK/NACK定时关系,可以得到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如果只考虑上述第①个原则,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的索引为n-k,表3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k的取值情况。为符合LTE中对UE处理数据最短时长的规定,k的取值应该大于等于4,在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k应取尽可能小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n-k的计算结果为负数时,例如假设n-k=-4,则需考虑无线帧的周期,在该周期为10ms的情况下,计算-4+10=6,即代表前一帧内的索引为6的子帧,该子帧的定时位置比按照n-k=6这样直接计算出的索引所对应的子帧,要靠前一个周期。
如表3所示,以Pcell采用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Scell中落单的下行子帧的索引为3、4、7和8,Pcell中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2、3、4、7和8,即n-k等于3、4、7或8,其中n的取值可能为2、3、4、7和8。按照上述第①个原则,同时考虑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取尽可能小的值,确定出当k的取值为4时,Scell中索引为8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2的上行子帧,Scell中索引为3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Scell中索引为4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5时,Scell中索引为7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2的上行子帧。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081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091
表3
如果考虑上述第①个和第③个原则,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的索引为n-k,表4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k的取值情况。同样的,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取尽可能小的值。
如表4所示,以Pcell采用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Scell中落单的下行子帧的索引为3、4、7和8,Pcell中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2、3、4、7和8,即n-k等于3、4、7或8,其中n的取值可能为2、3、4、7和8。按照上述第①个和第③个原则,同时考虑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取尽可能小的值,确定出当k的取值为6时,Scell中索引为7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3的上行子帧,k的取值为5时,Scell中索引为8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3的上行子帧,Scell中索引为3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4时,Scell中索引为4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092
表4
如果考虑上述第②个和第①个原则,首先针对Scell上的所有下行子帧,保证将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在Pcell的上行子帧,其次配置Scell的各个落单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与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大于等于UE处理数据的最小时长。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的索引为n-k,表5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k的取值情况。同样的,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取尽可能小的值。
如表5所示,以Pcell采用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Scell中落单的下行子帧的索引为3、4、7和8,Pcell中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2、3、4、7和8,即n-k等于3、4、7或8,其中n的取值可能为2、3、4、7和8。首先按照上述第②个原则,考虑Scell中的所有下行子帧,应该保证将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在Pcell的上行子帧,即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在Pcell中索引为2、3、4、7和8的上行子帧。其次按照上述第①个原则,确定出当k的取值为5时,Scell中索引为7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2的上行子帧,Scell中索引为8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3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4时,Scell中索引为3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Scell中索引为4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111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121
表5
如果同时考虑上述三个配置原则,第一种方式可以首先针对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使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尽量均匀分布在Pcell的上行子帧上,其次在满足第二个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证对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根据所有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的顺序确定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的顺序,并使每个落单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与其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大于等于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的索引为n-k,表6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k的取值情况。同样的,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取尽可能小的值。
如表6所示,以Pcell采用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Scell中落单的下行子帧的索引为3、4、7和8,Pcell中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2、3、4、7和8,即n-k等于3、4、7或8,其中n的取值可能为2、3、4、7和8。首先按照上述第②个原则,考虑Scell中的所有下行子帧,应该保证将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在Pcell的上行子帧,即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在Pcell中索引为2、3、4、7和8的上行子帧。其次按照上述第①个和第③个原则,确定出当k的取值为8时,Scell中索引为4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2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6时,Scell中索引为7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3的上行子帧,Scell中索引为8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4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5时,Scell中索引为3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131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141
表6
如果同时考虑上述三个配置原则,第二种方式可以首先针对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根据所有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顺序,确定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的顺序,其次在满足第三个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证对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使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尽量均匀分布在Pcell的上行子帧上,并使Scell的每个落单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与其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大于等于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的索引为n-k,表7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k的取值情况。同样的,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取尽可能小的值。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142
表7
第二、针对TDD系统支持的7种上行下行配置,考虑每种上行下行配置应用于Pcell、而不管Scell采用哪一种上行下行配置,配置通用的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定时位置。因为LTE/LTE-A中有7种TDD上行下行配置,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只需要相应配置7种针对Scell的ACK/NACK定时关系。
首先考虑多个cell帧边界对齐的情况。
假设Pcell在一种上行下行配置下具有D个下行子帧和U个上行子帧,则实际上,在多个cell帧边界对齐的前提下,TDD系统支持的7种上行下行配置中,索引为2的子帧一定为上行子帧,因此无论采用哪一种上行下行配置,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也不会位于索引为2的子帧的定时位置。
对于与Pcell的D个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相同的Scell的下行子帧来说,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与具有相同定时位置的Pcell的下行子帧相同。将除索引为2的子帧外的Pcell的U-1个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上的Scell上的子帧作为通用子帧,分别配置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实际上,这种方法相当于假设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来配置通用的ACK/NACK定时关系,并将通用的ACK/NACK定时关系应用到其他上行下行配置。当Scell采用不同的上行下行配置时,在Pcell的U-1个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可能只有一部分是下行子帧,针对这部分下行子帧,才需要按照通用配置确定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相同,执行配置时,可以在保证满足第①个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几种原则的组合。
对应前文中的表3,即只考虑第①个原则时,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n-k表示通用子帧的索引,表8示出了这种情况下k的取值情况。同样的,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取尽可能小的值。
以表8中Pcell采用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2、3、4、7和8,因此Pcell中索引为3、4、7和8的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上的Scell的子帧作为通用子帧,需配置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假设k取值大于等于4,即满足LTE中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当k的取值为5时,索引为7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2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4时,索引为8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2的上行子帧,索引为3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索引为4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假设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则根据上面为通用子帧配置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则索引为3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与索引为3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对ACK/NACK的定时位置相同,即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161
表8
对应前文中的表4,即考虑第③个和第①个配置原则时,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n-k表示通用子帧的索引,表9示出了这种情况下k的取值情况。同样的,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取尽可能小的值。
以表9中Pcell采用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2、3、4、7和8,因此Pcell中索引为3、4、7和8的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上的Scell的子帧作为通用子帧,需配置通用的ACK/NACK定时关系。假设k取值大于等于4,即满足LTE中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当k的取值为6时,索引为7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3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5时,索引为8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3的上行子帧,索引为3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4时,索引为4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假设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则根据上面为通用子帧配置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则索引为3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与索引为3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相同,即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171
表9
对应前文中的表5,即考虑第②个和第①个配置原则时,首先保证P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及所有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在Pcell的各个上行子帧,其次,各个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与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大于等于UE处理数据的时长。同样的,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取尽可能小的值。
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n-k表示通用子帧的索引,表10示出了这种情况下k的取值情况。
以表10中Pcell采用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2、3、4、7和8,因此Pcell中索引为3、4、7和8的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上的Scell上的子帧作为通用子帧,需配置通用的ACK/NACK定时关系。假设k取值大于等于4,即满足LTE中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当k的取值为5时,索引为7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2的上行子帧,索引为8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3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4时,索引为3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索引为4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假设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则根据上面为通用子帧配置的ACK/NACK定时关系,则索引为3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与索引为3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相同,即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
表10
对应前文中的表6,即考虑三个配置原则时,第一种方式可以首先保证P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及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在Pcell的各个上行子帧,其次在保证第二个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对P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及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按照这些定时位置的顺序确定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的顺序,并保证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与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大于等于UE处理时间的最小时长。同样的,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取尽可能小的值。
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n-k表示通用子帧的索引,表11示出了这种情况下k的取值情况。
以表11中Pcell采用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2、3、4、7和8,因此Pcell中索引为3、4、7和8的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上的Scell的子帧作为通用子帧,需配置通用的ACK/NACK定时关系。假设k取值大于等于4,即满足LTE中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当k的取值为8时,索引为4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2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6时,索引为7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3的上行子帧,索引为8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4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5时,索引为3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假设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则根据上面为通用子帧配置的ACK/NACK定时关系,则索引为3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与索引为3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相同,即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
表11
对应前文中的表7,即考虑三个配置原则时,第二种方式可以首先根据Pcell的所有上行子帧及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顺序,确定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的顺序,其次在保证第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P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及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在Pcell的各个上行子帧,并使各个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与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大于等于UE处理数据的时长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的索引为n-k,表12示出了这种情况下k的取值情况。同样的,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取尽可能小的值。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201
表12
再考虑多个cell帧边界不对齐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Pcell的任何一个子帧的定时位置,Scell上都可能是下行子帧,如图5中所示,对应Pcell的4个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Scell上都是下行子帧。因此假设Pcell包括D个下行子帧和U个上行子帧,需要确定所有U个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将Pcell的U个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上的Scell的子帧作为通用子帧。
可以在保证满足第①个配置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几种配置原则的组合。
对应前文中的表8,即只考虑第①个配置原则时,对于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通用子帧的索引为n-k,表13示出了这种情况下k的取值情况。k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应取尽可能小的值。
以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表13中k的取值与表8中所示的大部分相同,只是因为增加了索引为2的通用子帧,所以表13中当k的取值为5时,索引为2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
表13
对应前文中的表9,即考虑第③个和第①个配置原则时,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通用子帧的索引为n-k,表14示出了这种情况下k的取值情况。k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应取尽可能小的值。
以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表14中k的取值与表9中所示的大部分相同,只是因为增加了索引为2的通用子帧,所以表14中当k的取值为6时,索引为2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
表14
对应前文中的表10,即考虑第②个和第①个配置原则时,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通用子帧的索引为n-k,表15示出了这种情况下k的取值情况。k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应取尽可能小的值。
以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2、3、4、7和8,因此Pcell中索引为2、3、4、7和8的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上的Scell的子帧作为通用子帧,需配置通用的ACK/NACK定时关系,假设k取值大于等于4,即满足LTE中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当k的取值为8时,索引为4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2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6时,索引为7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3的上行子帧,索引为8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4的上行子帧,当k的取值为5时,索引为2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索引为3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假设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则根据上面为通用子帧配置的ACK/NACK定时关系哦,则索引为3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与索引为3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相同,即Pcell中索引为8的上行子帧。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221
表15
对应前文中的表11,即考虑三个配置原则时,第一种方式可以首先针对P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及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最大限度保证这些定时位置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均匀分布在Pcell的各个上行子帧上,其次在满足第二个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对P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及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按照这些定时位置的顺序确定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的顺序,并保证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与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大于等于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Scell的落单下行子帧的索引为n-k,表16示出了这种情况下k的取值情况。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取尽可能小的值。
以第6种上行下行配置为例,表16中k的取值与表11中所示的大部分相同,只是因为增加了索引为2的通用子帧,所以表16中当k的取值为5时,索引为2的通用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231
表16
对应前文中的表12,即考虑三个配置原则时,第二种方式可以首先根据P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及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顺序,确定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的顺序,其次在保证第三个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Pcell的所有子帧及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均匀分布在Pcell的各个上行子帧上,并保证通用子帧的定时位置与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大于等于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通用子帧的索引为n-k,表17示出了这种情况下k的取值情况。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取尽可能小的值。
表17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Pcell,复用现有LTE/LTE-A中为具有相同上行下行配置的一个cell配置的ACK/NACK定时关系。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全部重新配置,不直接复用Pcell的配置结果。
针对本实施例中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其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的配置原则与前文所述的第①至第③个原则相同。在至少包括其中第①个原则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考虑其中任意的几种原则。
基于上述配置的原则,存在以下两种针对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配置ACK/NACK定时关系的方法。
第一、根据TDD系统支持的7种上行下行配置,针对Pcell和Scell每种可能的上行下行配置的组合,分别配置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如果Pcell和Scell的帧边界不对齐,还需要在配置定时关系时考虑Pcell和Scell的相对子帧偏移。以下以多个cell的帧边界是对齐的为例进行说明。
这里只以考虑上述三个原则为例来说明。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Scell的下行子帧的索引为n-k,表18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k的取值情况。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251
表18
第二、针对TDD系统支持的每种上行下行配置,考虑每种上行下行配置应用于Pcell、而不管Scell采用哪一种上行下行配置,配置通用的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定时位置。因为LTE/LTE-A中有7种TDD上行下行配置,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只需要相应配置7种针对Scell的ACK/NACK定时关系。
首先考虑多个cell帧边界对齐的情况,与实施例一中介绍的相同,索引为2的子帧一定为上行子帧,因此无论采用哪一种配置,Scell的下行子帧也不会位于索引为2的子帧的定时位置上。考虑这种情况,将除索引为2的子帧外的Pcell的U-1个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上的Scell的子帧作为通用子帧,需重新配置通用的ACK/NACK定时关系。实际上,这种方法相当于假设Scell采用第5种上行下行配置来配置通用的ACK/NACK定时关系,并应用到其他Scell的上行下行配置。
这里只以考虑上述三个原则为例来说明,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通用子帧的索引为n-k,表19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k的取值情况。k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取尽可能小的值。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261
表19
再考虑多个cell帧边界不对齐的情况。对于Pcell的任何一个子帧的定时位置,Scell上都可能是下行子帧,因此假设Pcell包括D个下行子帧和U个上行子帧,需要重新配置所有U个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将Pcell的U个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上的Scell的子帧作为通用子帧。
这里只以考虑上述三个原则为例来说明,假设Pcell的上行子帧的索引为n,通用子帧的索引为n-k,表20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k的取值情况。
Figure BSA00000486157300262
表20
在本发明中,当CA中的多个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且基站通过Pcell上的下行子帧调度Scell上的下行子帧,即采用跨载波调度,这时UE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发送ACK/NACK,下面简要介绍这种发送方法。
UE中预先存储了Pcell中各个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定时关系,如表2所示。当UE接收到Scell的PDSCH后,确定调度该PDSCH的PDCCH所在的Pcell的下行子帧,按照表2所示的,得到确定出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在Pcell的相应ACK/NACK定时位置发送ACK/NACK。
以图3所示为例,Scell中索引为3的下行子帧承载的PDSCH被Pcell中索引为1的下行子帧所承载的PDCCH调度,如图6所示,Scell中索引为3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和Pcell中索引为1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相同,即位于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
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处理Scell的所有上行下行配置的情况,如图7所示的帧结构中,Scell中索引为4的下行子帧承载的PDSCH被Pcell中索引为1的下行子帧所承载的PDCCH调度,那么Scell中索引为4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应该和Pcell中索引为1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相同,但是Pcell中索引为1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定时位置为Pcell中索引为7的上行子帧,与Scell中索引为4的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之间的时长为2ms,不满足LTE中UE处理数据的最小时长。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限制基站在Scell中只调度那些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能够满足UE处理数据的最小时长的下行子帧,例如在图7中,可以限制基站不能调度Scell中索引为4的下行子帧。但这一解决方式实质上限制了Scell中索引为4的下行子帧不能用于PDSCH传输,从而不能最大化UE的峰值速率。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反馈ACK/NACK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波聚合CA中的不同小区cell具有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该方法包括:
基站配置用户设备UE工作于CA模式;
UE在主小区Pcell或从小区Scell上接收信息;
UE根据ACK/NACK定时关系,在Pcell上向基站反馈针对接收到的信息的ACK/NACK;所述ACK/NACK定时关系包括:UE针对Pcell或Scell上接收的信息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针对Pcell上接收的信息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
复用长期演进LTE和LTE增强LTE-A中与Pcell采用相同上行下行配置的一个cell中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针对Scell上接收的信息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为:
如果UE在Scell的一个下行子帧接收信息、且在Pcell的相同定时位置也是下行子帧,复用Pcell的相同定时位置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如果UE在Scell的一个下行子帧接收信息、且在Pcell的相同定时位置是上行子帧,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满足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针对在Scell的所有下行子帧接收的信息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满足UE处理数据的最短时长。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平均分配到Pcell的各个上行子帧;和/或,UE针对先接收到的信息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不晚于UE针对后接收到的信息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针对Scell上接收的信息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分别针对Pcell和Scell的上行下行配置的每种组合进行配置得到的。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针对Scell上接收的信息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是分别在Pcell采用每种上行下行配置时针对Pcell的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进行配置得到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Pcell和各个Scell的帧边界对齐时,所述针对Pcell的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进行配置,为针对除索引为2的上行子帧外的其他所有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进行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Pcell和各个Scell的帧边界不对齐时,所述针对Pcell的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进行配置,为针对所有上行子帧的定时位置进行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UE在Pcell上或Scell上接收信息为:UE在Pcell上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根据所述ACK/NACK定时关系在Pcell上向基站反馈针对接收的信息的ACK/NACK为:根据所述PDCCH所在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在ACK/NACK定时关系中查找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UE在Pcell上或Scell上接收信息为:UE在Pcell上或在Scell接收PDCCH,在Pcell上或在Scell上接收所述PDCCH调度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所述根据所述ACK/NACK定时关系在Pcell上向基站反馈针对接收的信息的ACK/NACK为:根据所述PDSCH所在下行子帧的定时位置,在ACK/NACK定时关系中查找在Pcell上反馈ACK/NACK的定时位置。
CN201110111614.3A 2011-04-22 2011-04-22 反馈ack/nack的方法 Active CN102752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1614.3A CN102752089B (zh) 2011-04-22 2011-04-22 反馈ack/nack的方法
US13/451,954 US10841043B2 (en) 2011-04-22 2012-04-2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owledgement/non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2773563.7A EP2700184B1 (en) 2011-04-22 2012-04-2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owledgement/non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KR2012/003089 WO2012144862A2 (en) 2011-04-22 2012-04-2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owledgement/non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120042054A KR101983240B1 (ko) 2011-04-22 2012-04-23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1614.3A CN102752089B (zh) 2011-04-22 2011-04-22 反馈ack/nack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2089A true CN102752089A (zh) 2012-10-24
CN102752089B CN102752089B (zh) 2017-02-08

Family

ID=47021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1614.3A Active CN102752089B (zh) 2011-04-22 2011-04-22 反馈ack/nack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1043B2 (zh)
EP (1) EP2700184B1 (zh)
KR (1) KR101983240B1 (zh)
CN (1) CN102752089B (zh)
WO (1) WO2012144862A2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66058A1 (en) * 2013-04-09 2014-10-16 Broadcom Corporation Adapting inter-band harq to support flexible tdd subframe configuration
CN104579590A (zh) * 2013-10-12 2015-04-29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Tdd-fdd系统中的应答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5122676A (zh) * 2013-04-05 2015-12-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6161550A1 (en) * 2015-04-07 2016-10-13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94015A1 (zh) * 2016-05-12 2017-11-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确定反馈时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33578A (zh) * 2016-08-12 2018-02-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对下行数据进行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04585A (zh) * 2016-10-28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harq的消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1884771A (zh) * 2015-09-15 2020-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装置、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0807A2 (ko) * 2011-05-02 2012-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기지국
WO2014021631A1 (ko) * 2012-07-31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4025228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burst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296509A1 (en) * 2012-11-23 2015-10-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control signa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8337073B (zh) * 2012-12-18 2021-03-0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基站
US9584300B2 (en) 2013-01-03 2017-02-28 Lg Electronics Inc. Configuring uplink subframes and controlling power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when the DCI format has first or second identifiers
US9179445B2 (en) * 2013-04-02 2015-11-03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change
US9692582B2 (en) * 2013-05-09 2017-06-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reference configurations
US20150092626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Fang-Chen Che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formation
CN105230095B (zh) * 2014-01-29 2020-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SG11201911630UA (en) 2017-07-14 2020-01-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eedback acknowledge inform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8178A1 (en) * 2008-10-20 2010-04-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1741710A (zh) * 2008-11-04 2010-06-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载波聚合的上下行配置和接收方法
CN101959319A (zh) * 2009-07-17 2011-01-26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辅载波时隙0上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01964698A (zh) * 2010-09-30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下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0208A1 (en) 2008-12-19 2010-06-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HARQ ACK/NACK for dynamic PDSCH
TWI628933B (zh) * 2009-10-01 2018-07-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傳輸上鏈控制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US20110176461A1 (en) * 2009-12-23 2011-07-2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configuration of subfram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99763B2 (en) * 2010-08-16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control in a multi-point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network
MX2012010072A (es) * 2010-10-28 2012-09-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odo y aparat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on de control.
US8837304B2 (en) * 2011-04-08 2014-09-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multi-group communications
WO2012141462A2 (ko) * 2011-04-11 2012-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705659B2 (en) * 2011-04-11 2017-07-11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plink feedback optimization
US9391743B2 (en) * 2011-04-14 2016-07-1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ining HARQ functionality for cells having different time 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8178A1 (en) * 2008-10-20 2010-04-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1741710A (zh) * 2008-11-04 2010-06-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载波聚合的上下行配置和接收方法
CN101959319A (zh) * 2009-07-17 2011-01-26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辅载波时隙0上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01964698A (zh) * 2010-09-30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下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TOROLA: "3GPP DRAFT R1-106296,Introduction of Rel-10 LTE-Advanced features in 36.213", 《3GPP TSG-RAN MEETING #63》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2676B (zh) * 2013-04-05 2018-07-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122676A (zh) * 2013-04-05 2015-12-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4166058A1 (en) * 2013-04-09 2014-10-16 Broadcom Corporation Adapting inter-band harq to support flexible tdd subframe configuration
CN104579590A (zh) * 2013-10-12 2015-04-29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Tdd-fdd系统中的应答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4579590B (zh) * 2013-10-12 2018-01-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Tdd‑fdd系统中的应答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WO2016161550A1 (en) * 2015-04-07 2016-10-13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884771B (zh) * 2015-09-15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11884771A (zh) * 2015-09-15 2020-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装置、方法及系统
WO2017194015A1 (zh) * 2016-05-12 2017-11-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确定反馈时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370576B (zh) * 2016-05-12 2019-11-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序的方法及装置
US10715280B2 (en) 2016-05-12 2020-07-14 China Mobile Comm.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feedback time sequence,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370576A (zh) * 2016-05-12 2017-11-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33578B (zh) * 2016-08-12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对下行数据进行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33578A (zh) * 2016-08-12 2018-02-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对下行数据进行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US10911205B2 (en) 2016-08-12 2021-02-02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back downlink data
CN109804585A (zh) * 2016-10-28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harq的消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20080A (ko) 2012-11-01
US10841043B2 (en) 2020-11-17
KR101983240B1 (ko) 2019-05-28
EP2700184A4 (en) 2015-04-01
EP2700184A2 (en) 2014-02-26
CN102752089B (zh) 2017-02-08
WO2012144862A3 (en) 2013-01-10
EP2700184B1 (en) 2023-03-01
WO2012144862A2 (en) 2012-10-26
US20120269179A1 (en) 201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2089A (zh) 反馈ack/nack的方法
CN103312470B (zh) 一种harq反馈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3516496B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8111290B (zh)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A2827142C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2752090A (zh) 一种支持pusch的同步harq传输的方法
CN102355733A (zh)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594533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651680A (zh) 用于载波聚合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2355731A (zh) Tdd系统中进行数据传输的基站、终端、系统及方法
CN103580830A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2638879A (zh) 一种分配ack/n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CN105099631A (zh) 一种处理灵活双工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84188A (zh) 不同tdd上/下行配置载波聚合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24820A (zh)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91227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104460B (zh) 一种确定反馈信息比特数的方法和设备
CN102638333B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3024904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CN113438059B (zh)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780361A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096494A (zh) 基于跨载波调度的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164029A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312462A (zh) 解决tdd上行资源配置信息和harq应答消息冲突的方法
CN101754252A (zh) 多载波升级系统及其反馈ack/nack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