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0032A -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0032A
CN102750032A CN2012101498301A CN201210149830A CN102750032A CN 102750032 A CN102750032 A CN 102750032A CN 2012101498301 A CN2012101498301 A CN 2012101498301A CN 201210149830 A CN201210149830 A CN 201210149830A CN 102750032 A CN102750032 A CN 102750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pad
user
touch
operan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98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0032B (zh
Inventor
原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498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00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0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00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5311 priority patent/WO201317059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0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0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用以实现用户丰富的操作体验。其中,所述的控制器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相扣合的触控板,在所述底壳和所述触控板之间连接有按压结构,当所述触控板受到向下的按压时,所述触控板和所述按压结构可以沿按压方向向下运动,当所述触控板未受到按压时,所述按压结构用以支撑所述触控板。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控制器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各种家电与数字设备整合在一起,以达到智能化的目的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例如各种带微处理器的智能家电,家庭娱乐中心以及微软公司开发的媒体中心操作系统,都让家电产品拥有越来越多的功能和更人性化的操作界面。
然而,在如电视机,机顶盒,DVD播放器,车载多媒体等显示端和控制端分离的智能家电中,目前主要还是使用传统按键式结构的控制器、遥控器等控制设备。这些按键式的控制设备已难以应对新出现的人机交互需求。此外,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触控控制器随之而产生。该技术中在控制器上设置类似智能手机的触控显示屏,用户通过点击触控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来控制相应的设备(如电视机)实现相应的操作(如显示画面的移动、放大、翻页等)。但在使用时,用户必须看着控制器上的触控显示屏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操作的正确性。而对诸如电视机,多媒体播放器等用户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盲操作(即用户眼睛看着电视机或多媒体播放器的同时手指按动控制器进行操作)的设备,采用上述的触控控制器很容易导致用户的误操作,降低用户的操作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及其触控操作方法。以实现用户丰富的操作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相扣合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壳和所述触控板之间连接有按压结构,当所述触控板受到向下的按压时,所述触控板和所述按压结构可以沿按压方向向下运动,当所述触控板未受到按压时,所述按压结构用以支撑所述触控板。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用户在触控板上对操作对象的触控操作信息和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
根据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和/或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操作对象是指被控制的设备上当前进行控制的对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通过在触控板和底壳之间连接按压结构,当触控板受到用户向下按压时可以向下运动,即实现了用户的按压操作,同时结合用户在触控板上的触控操作,可以实现用户的盲操作,即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视线不必离开显示屏。与现有的仅通过用户触摸进行操作的控制器相比,实现了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中一种用户的触控操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中另一种用户的触控操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中又一种用户的触控操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中又一种用户的触控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包括,触控板1,底壳2和按压结构3。其中,触控板1与底壳2可以通过设置在其周边的卡扣等类似结构相扣合。在触控板1和底壳2之间连接有按压结构3。当触控板1受到向下的按压时,触控板1和按压结构3可以沿用户的按压方向向下运动,当触控板1未受到按压时,按压结构3用以支撑所述触控板。
其中,触控板1上设有由电容感应集成电路组成的感应区域,感应区域可以根据触控板的形状和大小来设置的。当用户触摸到感应区域时,感应区域的电容分布情况会发生变化,根据该信息可以获知诸如用户触控点、用户触控轨迹等的触控操作信息。此外,在触控板1上还设有检测触控板在移动过程中所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和检测触控板在任意位置停留时间的时间检测装置。上述触控操作信息,触控板的位置信息以及触控板在对应位置处停留的时间信息经设置在家电设备上的接收器接收后传送至家电设备上的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其中,处理器是基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等硬件的程序装置,而且可以执行诸如Windows、Linux在内的各种操作系统,处理器根据收到的上述三种信息实施相应的控制,并将处理结果的反馈显示在家电设备的显示屏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通过在触控板和底壳之间连接按压结构,当触控板受到用户向下按压时可以向下运动,即实现了用户的按压操作,同时结合用户在触控板上的触控操作信息,如用户在触控板上点击或用户在触控板上画圈等,可以实现用户的盲操作,即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视线不必离开显示屏。与现有的仅通过用户触摸进行操作的控制器相比,实现了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操作体验。实现用户的盲操作的具体过程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中有详细说明。
示例性的,按压结构3可以是弹簧,则弹簧的一端与触控板1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底壳2相连。按压结构3也可以是弹簧片,则弹簧片的一端与触控板1相连,弹簧片的另一端与底壳2相连。这样,当触控板1受到用户向下的按压时,连接在触控板1和底壳2之间的弹簧或者弹簧片在其弹性范围内收缩,触控板1和弹簧或者弹簧片沿着用户的按压方向向下运动;当用户松开手时,触控板1在弹簧或者弹簧片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当用户不按压触控板1时,连接在触控板1和底壳2之间的弹簧或者弹簧片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可以支撑触控板1。
进一步的,可以在触控板1和/或底壳2上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21。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的高度小于该控制器的高度,大于所述弹簧或所述弹簧片被压缩到弹性极限时的长度。其中,控制器的高度是指当触控板1未受到用户按压时,触控板1与底壳2之间的距离。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在触控板1上设有4个第一支撑架11,在底壳2上与第一支撑架11相对的位置的附近设置有4个第二支撑架21。其中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21的高度相等,均为所述弹簧或弹簧片被压缩到弹性极限时的长度1.5倍。这样,当用户向下按压接触板1时,通过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21可以防止弹簧或弹簧片被过度压缩,延长弹簧或弹簧片的使用寿命。当然,该例中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21设置的位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两者的高度也可以不相等。此外,也可以仅在触控板1上设置第一支撑架11,或者仅在底壳2上设置第二支撑架21,其位置、数量和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触控板1分为不同的控制区域。例如,可以将控制板1分为确认控制区域和方向控制区域。如图1所示,触控板1的中间为圆形的确认控制区域12,在确认控制区12的上下左右设置有四个标识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四个方向的方向控制区域13。通过上述不同控制区域的设置,可以更方便的实现对该控制器的操作控制。当然上述控制区域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检测用户在触控板上对操作对象的触控操作信息和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
其中,操作对象是指被控制的设备上当前进行控制的对象。根据用户的选取,操作对象可以是整体操作对象,如被控制设备(如电视机)当前显示的整个菜单列表、整体画面等;操作对象也可以是组成整体操作对象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元素,如电视机当前显示的整个菜单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选择项,或组成电视机当前显示的整体画面中一个或多个的元素。
触控操作信息可以是如用户单击的用户触控点、或者如用户在触控板上画圈的用户触控轨迹。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包括触控板的位置信息和/或触控板在对应位置处停留的时间信息。其中,触控板向下运动的最终位置称为触控板的压缩位置,将触控板未受到用户按压,按压结构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触控板所处的位置称为触控板的伸展位置。
202、根据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和/或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控制。
本步骤中,可以单独根据触控操作信息对操作对象进行控制,也可以单独根据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操作对象进行控制,还可以结合触控操作信息和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操作对象进行控制。触控操作信息可以是用户触控点,也可以用户触控轨迹。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可以仅包括触控板的位置信息,也可以同时包括触控板的位置信息和触控板在对应位置处停留的时间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通过检测用户在触控板上对操作对象的触控操作信息和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可以实现用户的盲操作,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操作体验。
下面参照图1~5,以图1中所示的控制器作为电视机中使用的遥控器为例,来说明上述控制器触控操作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201、检测用户在触控板上对操作对象的触控操作信息和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
示例性的,该步骤中可以通过设置在触控板的感应区的电容分布情况的变化信息来检测用户的触控操作信息。可以通过由位置检测装置和时间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触控板的位置信息和触控板在对应位置处停留的时间信息确定触控板的运动信息。
其中,操作对象是指被控制的设备上当前进行控制的对象。根据用户的选取,操作对象可以是整体操作对象,如被控制设备(如电视机)当前显示的整个菜单列表、整体画面等;操作对象也可以是组成整体操作对象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元素,如电视机当前显示的整个菜单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选择项,或组成电视机当前显示的整体画面中一个或多个的元素。
触控操作信息可以是如用户单击的用户触控点、或者如户在触控板上画圈的用户触控轨迹。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包括触控板的位置信息和/或触控板在对应位置处停留的时间信息。
以图1为例所示的控制器中,用户的触控操作位置触控板包括确认控制区域12和四个分别指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方向控制区域13。在检测触控板的位置信息时,将触控板向下运动的最终位置称为触控板的压缩位置,将触控板未受到用户按压,按压结构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触控板所处的位置称为触控板的伸展位置。在程序中预设第一和第二响应时间。这样,用户的单击操作,即用户向下按压触控板一次的操作对应触控板的运动信息为触控板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后回到伸展位置。用户对触控板的常按操作对应触控板的运动信息为触控板向下运动后保持在该位置状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响应时间后回到初始位置。
202、根据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和/或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控制。
若步骤201中在任一方向控制区域检测到用户触控点,同时检测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为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后回到伸展位置,该检测结果对应用户在该方向控制区域单击。则确定操作对象的几何中心位置,在所述几何中心位置沿该方向控制区域所标识的方向移动预设距离。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当前在电视屏幕中出现整体操作对象″节目列表″菜单时,其中,该节目列表包括由标识节目频道的多个条目栏,即操作元素组成的两排电视频道列表,各个条目栏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鼠标位于CCTV1对应的条目栏处,表明当前用户选取的操作对象是组成整体操作对象″节目列表″菜单的操作元素CCTV1条目栏。当在向下的方向控制区域检测到用户触控点,同时检测到触控板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后回到伸展位置的运动信息,则确定CCTV1条目栏的几何中心位置O点,将O点位置沿向下的方向移动一个条目栏宽度的距离,此时,鼠标指向CCTV2对应的条目栏,表明当前的操作对象为CCTV2条目栏。通过该操作可以实现电视频道的选择。
若步骤201中在确认控制区域检测到用户的触控点,同时检测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为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后回到伸展位置,该检测结果对应用户在确认控制区内单击。实现对当前选定的操作对象或当前的用户操作的确认。其中,当前操作对象是指用户当前选定的操作对象,当前的用户操作是指用户对当前操作对象的控制操作。例如,在图3中,鼠标指向CCTV 1,则当前操作对象是CCTV1。当在确认控制区域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同时检测到触控板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后回到伸展位置的运动信息,则确定用户选择了CCTV1这个频道。在图3中,当前操作对象为CCTV1,当在向下的方向控制区域检测到用户触控点,同时检测到触控板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后回到伸展位置的运动信息,则当前的用户操作是将当前操作对象的下一个操作对象设置为当前操作对象。当在确认控制区域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同时检测到触控板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后回到伸展位置的运动信息,则确定用户将当前操作对象的下一个操作对象,即CCTV2设置为当前操作对象。
当步骤201中在所述确认控制区域检测到用户触控点,且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包括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和在压缩位置处停留的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响应时间时,完成对操作对象的编辑操作的确认。
当步骤201中在触控板上检测到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不闭合的用户触控轨迹,且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时,转换到预存的所述操作对象的下一个或上一个操作对象。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节目列表″菜单中,用户还可以通过在触控板的任何区域进行从左向右的用户触控轨迹操作同时不按压触控板的方式实现节目频道的选择,即实现将鼠标指向CCTV2对应的条目栏。其中,从左向右的用户触控轨迹操作形成的曲线可以是如直线、折线、抛物线等不闭合的图形。另外,该操作还可以用来实现对屏幕画面向后或向前的翻页功能。
若在步骤201中在触控板上检测到从上向下,或者从下向上不闭合的用户触控轨迹,且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时,以所述用户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点,检测用户触控轨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沿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从上向下,或者从下向上的移动。例如,电视机显示屏显示如图3所示的″节目列表″菜单,当在触控板上检测到用户如图4所示的从上向下的用户触控轨迹,并且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时,则以用户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A为中心点,检测触控操作相对于中心点A沿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随后,将操作对象,即″节目列表″按照上述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进行从上向下的移动。这样,可以实现″节目列表″的滚动显示,即显示″节目列表″菜单上部未显示的部分。″节目列表″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还可以是触控操作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的倍数。
若步骤201中在触控板上检测到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闭合的用户触控轨迹,且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时,以所述用户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点,检测用户触控轨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移动方向、移动角度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角度和移动速度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操作对象是整体操作对象还是操作元素不是根据用户的选取而定,当在所述触控板上检测到用户一根手指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的用户触控轨迹,操作对象是指整体操作对象;当在所述触控板上检测到用户至少两根手指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的用户触控轨迹,操作对象是指操作元素。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电视机显示屏中显示有由六个圆组成的画面。当在触控板上检测到用户一根手指沿顺时针闭合的连续触控用户触控轨迹,例如在触控板上检测到如图6所示的用户一根手指沿顺时针画圈的操作,且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则此时的操作对象是指由六个圆组成的画面。此时,以用户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B为中心点,检测触控轨迹相对于中心点B的移动方向、移动角度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角度和移动速度对由六个圆组成的画面整体进行旋转。当用户用至少两根手指沿顺时针画圈,例如在触控板上检测到如图7所示的用户两根手指沿逆时针画圈的用户触控轨迹,且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则此时的操作对象是指图5中组成整个画面的各个圆。此时,以任意手指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点,例如以图7中拇指的首先接触点C为中心点检测触控操作相对于中心点C的移动方向、移动角度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角度和移动速度对每个圆进行旋转。
若在步骤201中在触控板上检测到不闭合的用户触控轨迹,触控板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时,以用户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点,检测用户触控轨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对操作对象进行移动。例如,电视显示屏中显示如图5所示的画面。当在触控板上检测到如弧线、斜线等不闭合的用户触控轨迹,检测到触控板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该检测结果对应用户下压触控板后手指在触控板上移动的操作。此时,以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检测触控轨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对如图5所示的画面进行移动。
若步骤201中在触控板上同时检测到两个用户触控点,所述两个用户触控点的距离逐渐变化,且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时,以所述两个用户触控点操作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点,检测所述两个用户触控点相对于所述两个中心点的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缩放。示例性的,用户已选择图5中的圆圈P,则当前操作对象是圆圈P。当在触控板上检测到如图8所示的用户通过食指和拇指间距离逐渐减小的用户触控点,即同时检测到两个用户触控点,所述两个触控操作的距离逐渐减小,且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此时,以所述两个用户触控点首先接触的两个点为中心点,检测两个用户触控点相对于所述两个中心点的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对图5中选中的圆圈P进行缩放。
若步骤201中在触控板的同一位置检测到两次用户触控点,所述两次用户触控点的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响应时间,完成对所述操作对象的编辑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以电视机的遥控器控制电视机的显示为例举出上述方法的步骤202中根据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和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相应控制的几种情况。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机顶盒,DVD播放器,车载多媒体等显示端和控制端分离的智能家电的遥控器。同时,该方法还可以用在手机,个人电脑等其他可能的家电设备上,以充分发掘触控操作的潜力,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控制器,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相扣合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壳和所述触控板之间连接有按压结构,当所述触控板受到向下的按压时,所述触控板和所述按压结构可以沿按压方向向下运动,当所述触控板未受到按压时,所述按压结构用以支撑所述触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结构是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触控板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壳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结构是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一端与所述触控板相连,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壳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板和/或所述底壳上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架的高度小于所述控制器的高度,大于所述弹簧或所述弹簧片被压缩到弹性极限时的长度;其中,所述控制器的高度是指当所述触控板未受到按压时,所述触控板与所述底壳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包括至少一个确认控制区域和至少四个方向控制区域;其中,所述方向控制区域用于标识不同的方向。
6.一种权利要求1中所述控制器的触控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用户在所述触控板上对操作对象的触控操作信息和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
根据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和/或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操作对象是指被控制的设备上当前进行控制的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包括至少一个确认控制区域和至少四个方向控制区域,所述各个方向控制区域标识不同的方向;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包括用户触控点和/或用户触控轨迹,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包括所述触控板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触控板在对应位置处停留的时间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包括用户触控点,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包括所述触控板的位置信息;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和/或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控制包括:
当在任一所述方向控制区域检测到所述用户触控点,且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为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后回到伸展位置时,确定所述操作对象的几何中心位置,将所述几何中心位置沿所述方向控制区域所标识的方向移动预设距离;
当在所述确认控制区域检测到所述用户触控点,且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为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后回到伸展位置时,实现对当前选定的操作对象或当前的用户操作的确认。
9.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操作息包括用户触控点;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和/或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控制包括:
当在所述触控板的同一位置检测到两次用户触控点,所述两次用户触控点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响应时间,完成对所述操作对象的编辑操作。
当在所述触控板上同时检测到两个用户触控点,所述两个用户触控点的距离逐渐变化,以所述两个用户触控点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点,检测所述两个用户触控点相对于所述两个中心点的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缩放。
10.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操作息包括用户触控点;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包括所述触控板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触控板在对应位置处停留的时间信息;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和/或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控制包括:
当在所述确认控制区域检测到所述用户触控点,且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包括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和在压缩位置处停留的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响应时间时,完成对所述操作对象的编辑操作的确认。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操作息包括用户触控轨迹;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和/或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控制包括:
当在所述触控板上检测到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不闭合的用户触控轨迹,转换到预存的所述操作对象的下一个或上一个操作对象;
当在所述触控板上检测到从上向下,或者从从下向上不闭合的用户触控轨迹,以所述用户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点,检测用户触控轨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沿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从上向下,或者从下向上的移动。
当在所述触控板上检测到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的用户触控轨迹,以所述用户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点,检测用户触控轨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移动方向、移动角度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角度和移动速度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对象包括整体操作对象和组成所述整体操作对象的操作元素;所述当在所述触控板上检测到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的用户触控轨迹,以所述用户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点,检测用户触控轨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移动方向、移动角度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角度和移动速度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旋转包括:
当在所述触控板上检测到用户一根手指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的用户触控轨迹,所述操作对象是指所述整体操作对象;
当在所述触控板上检测到用户至少两根手指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的用户触控轨迹,所述操作对象是指所述操作元素。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包括用户触控轨迹;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包括所述触控板的位置信息;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和/或所述触控板的运动信息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控制包括:
当在所述触控板上检测到不闭合的用户触控轨迹,所述触控板向下运动至压缩位置,以所述用户触控轨迹的首先接触点为中心点,检测用户触控轨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移动。
CN201210149830.1A 2012-05-15 2012-05-15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Active CN102750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9830.1A CN102750032B (zh) 2012-05-15 2012-05-15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PCT/CN2012/085311 WO2013170598A1 (zh) 2012-05-15 2012-11-27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9830.1A CN102750032B (zh) 2012-05-15 2012-05-15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0032A true CN102750032A (zh) 2012-10-24
CN102750032B CN102750032B (zh) 2015-03-18

Family

ID=47030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9830.1A Active CN102750032B (zh) 2012-05-15 2012-05-15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0032B (zh)
WO (1) WO201317059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0598A1 (zh) * 2012-05-15 201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CN104777929A (zh) * 2014-01-10 2015-07-15 新益先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
CN105335690A (zh) * 2014-08-13 2016-02-17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车辆的手势识别方法
WO2019134229A1 (zh) * 2018-01-08 2019-07-1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及装置
US10804897B2 (en) 2014-01-10 2020-10-13 Touchplus Information Corp. Touch-sensitive keypad control device
US11054904B2 (en) 2018-11-08 2021-07-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aptic actuator using force multiplying spring and smart alloy wir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611A (zh) * 2006-03-24 2007-09-26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板按键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1488408A (zh) * 2008-01-14 2009-07-2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按键面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17426Y (zh) * 2009-06-26 2010-03-03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及键盘的组合装置
CN201639562U (zh) * 2010-01-29 2010-11-17 惠而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032B (zh) * 2012-05-15 2015-03-18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611A (zh) * 2006-03-24 2007-09-26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板按键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1488408A (zh) * 2008-01-14 2009-07-2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按键面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17426Y (zh) * 2009-06-26 2010-03-03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及键盘的组合装置
CN201639562U (zh) * 2010-01-29 2010-11-17 惠而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0598A1 (zh) * 2012-05-15 201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CN104777929A (zh) * 2014-01-10 2015-07-15 新益先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
US10804897B2 (en) 2014-01-10 2020-10-13 Touchplus Information Corp. Touch-sensitive keypad control device
CN105335690A (zh) * 2014-08-13 2016-02-17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车辆的手势识别方法
WO2019134229A1 (zh) * 2018-01-08 2019-07-1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及装置
US11054904B2 (en) 2018-11-08 2021-07-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aptic actuator using force multiplying spring and smart alloy w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0032B (zh) 2015-03-18
WO2013170598A1 (zh) 201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40169B1 (ko) 터치 스크린 단말기의 애플리케이션 프로그램 전환방법 및 장치
CN102750032A (zh)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US946764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multi-screen on video conference
KR20150012290A (ko) 터치 스크린 장치에 사용되는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의 인터랙션 방법, 장치,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EP3451134A1 (en) Application associ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354780B2 (en) Gesture-based selection and movement of objects
CN103425394B (zh) 一种用于触摸屏的变换图标位置的方法及其装置
JP2007004762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スクロール制御方法
US20130076670A1 (en) Dual-mode tablet and detecting and switching method for input signals thereof
CN103593136A (zh) 单手操作大屏幕触控终端的方法、装置及触控终端
CN103257811A (zh) 基于触摸屏的图片显示系统和方法
US9256359B2 (en) Touch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763427A (zh) 手持设备、单手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CN105022550A (zh) 一种终端及显示方法
CN104750409A (zh) 屏幕画面的缩放及操作方法与装置
CN103076968A (zh) 一种触控终端的操作控制方法及其触控终端
US20140320452A1 (en) Touch pad input apparatus having force sensor and input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5700763A (zh) 终端界面窗口的移动方法及装置
CN103455178A (zh) 一种遥控器模拟鼠标的方法
US20120013556A1 (en) Gesture detecting method based on proximity-sensing
CN102331910A (zh) 一种对触控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729057A (zh) 一种利用手势动作控制显示装置姿态的方法及系统
CN105302459B (zh) 终端的单手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809914A (zh) 人机交互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3731712B (zh) 一种通过标识物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14

Address after: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12 HUAWEI Nanjing base, 101 software Avenue, Yuhuatai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