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2175A - 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2175A
CN102742175A CN2012800001643A CN201280000164A CN102742175A CN 102742175 A CN102742175 A CN 102742175A CN 2012800001643 A CN2012800001643 A CN 2012800001643A CN 201280000164 A CN201280000164 A CN 201280000164A CN 102742175 A CN102742175 A CN 102742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istrict
bunch
user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1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2175B (zh
Inventor
朱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men Chuanghao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42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2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1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for increasing network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for reduction of network energy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IMO模式配制方法及通信设备,涉及通信领域,可以降低相邻小区中同信道的用户在应用配置的MIMO模式进行传输时相互间的信道干扰,进而提高系统性能。所述方法包括:计算簇内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并将所述簇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簇内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小区中用户的MIMO模式配置。

Description

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配置多个天线,能够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天线发射功率情况下成倍的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因而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常用的MIMO技术的传输模式包括发射分集、空间复用以及波束赋形,另外,MIMO技术还根据接收端是否向发送端反馈信道质量信息而分为开环MIMO模式和闭环MIMO模式。其中,发射分集是通过降低误码来提高系统性能,通常用于信道条件较差的场景,例如信道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较低、信道相关性较强;空间复用通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来提高系统性能,通常用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景,例如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较高、信道相关性较低的场景;波束赋形用于信道相关性较高的场景;闭环MIMO模式依赖于接收端信道质量反馈,故通常应用于低速场景。
由于不同的MIMO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信道条件,所以有必要根据不同的信道条件配置合适的MIMO模式以获得最优的系统性能。现有技术中,系统根据各小区所服务用户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和/或基站的信道相关测量,独立的对各小区或各扇区的用户进行MIMO模式配置。
在实现上述MIMO模式配置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系统对某小区的某个用户进行独立的MIMO模式配置,没有考虑所述用户在应用配置的MIMO模式进行信息传输时,对邻近小区中处于同一信道的用户产生的信道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可以降低相邻小区中同信道的用户在应用配置的MIMO模式进行传输时相互间的信道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包括:
计算簇内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所有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
将所述簇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簇内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包括:
确定簇中的定点小区;
将所述簇内除所述定点小区外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确定为选择小区,计算在所述选择小区的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所述定点小区和选择小区的吞吐量之和或干扰量之和;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的选择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
将所述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选择小区中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计算簇内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所有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簇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簇内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簇中的定点小区;所述簇由至少两个小区组成;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簇内除所述定点小区外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确定为选择小区,计算在所述选择小区的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所述定点小区和选择小区的吞吐量之和或干扰量之和;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的选择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选择小区中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MIMO模式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可以联合多个小区对用户进行MIMO模式配置,从而降低相邻小区中同信道的用户在应用配置的MIMO模式进行传输时相互间的信道干扰,进而提高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计算簇内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簇由至少两个小区组成,所述簇中包含的小区可以是两两相邻的多个小区,也可以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小区。所述簇中的小区可以是归属于不同基站多个小区,也可以是归属于同一个基站的多个小区,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此不作限制。
每个簇中都配置有一个给簇中用户配置MIMO模式的通信设备。每个通信系统中都有一个这样的通信设备,用于实施对多个基站进行管理和控制,为现有技术。
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所有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假设在通信系统中,为用户配置的MIMO模式是固定的N(N>1)种,MIMO模式配置单元可以为簇内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在所述固定的N种MIMO模式中随机选择一种作为某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MIMO模式配置单元每一次为所述簇中所有用户选择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在一起称为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由于系统中的MIMO模式有N种,故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也有多种,从而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也有多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设备可以从所述簇内小区的服务基站处获得簇内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的信道相关信息,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响应矩阵、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Indicator··秩指示符)中的至少一个。当然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述几种,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了解此处的信道相关信息,在此不做限定。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可以是基站自己测量的,也可以是所述簇内小区的用户反馈给基站的。
所述通信设备可以利用信道相关信息计算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例如,首先,根据所述用户的信道相关信息即信道响应矩阵、CQI、PMI、RI等中的至少一个算出所述用户的吞吐量,然后再将簇内所有用户的吞吐量后加在一起就是所述簇的吞吐量。同理,也可依次来计算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干扰量。
可选的,计算所述用户吞吐量的算法如下:
所述用户吞吐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051
fs为带宽,S为数据流个数,γj为第j根天线的接收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信号干扰噪声比)。
在所述信道相关信息为CQI,RI的情况下,S=RI+1,γj=kCQIj+b,CQIj为第j根天线接收到的用户上报的CQI,k、b为CQI和SINR之间线性拟合参数。
在所述信道相关信息为信道响应矩阵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接收机类型,计算方法也不同,在此以MMSE接收机为例。假设天线配置为2发2收,当本小区用户MIMO模式是SFBC,相邻所有小区的用户MIMO模式是SFBC时,S=2,则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052
其中,M为本小区的干扰邻区个数,Hm为第m个邻区经过重构的信道矩阵,在连续两个子载波上发送,
记为子载波k和k+1,
H m = h 11 , m ( k ) * , - h 12 , m ( k ) * h 21 , m ( k ) * , - h 22 , m ( k ) * h 12 , m ( k + 1 ) , h 12 , m ( k + 1 ) h 22 , m ( k + 1 ) , h 21 , m ( k + 1 )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054
为第k个子载波上m个邻区基站的第j根发射天线到第m根接收天线间的信道增益,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055
为本小区重构信道矩阵的第j列,由本小区的信道响应矩阵获得。σ2为噪声功率,I为单位矩阵,xH或x*为取共轭计算。
计算所述用户吞吐量在多种情况下有多种算法,此处不再赘述。
102、将所述簇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簇内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都对应有一个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所述簇的吞吐量最大或干扰量最小时所对应的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使系统性能最优时所述簇中每个用户需要配置的MIMO模式的一种组合,所述通信设备可以将所述簇的吞吐量最大或干扰量最小时的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发送给每个小区的归属基站,所述基站给所述簇中小区的每个用户配置实际MIMO模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该设备可以是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等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或其他能够为用户配置MIMO模式的设备。如图2所示,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201。
处理器201,用于计算簇内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所有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
本实施例中,每个簇中都配置有一个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实施对多个基站进行管理和控制,为现有技术。
假设在通信系统中,为用户配置的MIMO模式是固定的N(N>1)种,MIMO模式配置单元可以为簇内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在所述固定的N种MIMO模式中随机选择一种作为某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MIMO模式配置单元每一次为所述簇中所有用户选择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在一起称为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由于系统中的MIMO模式有N种,故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也有多种,从而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也有多种。
可选的,所述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201可以从所述簇内小区的服务基站处获得簇内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的信道相关信息,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响应矩阵、CQI、PMI、RI中的至少一个。当然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述几种,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了解此处的信道相关信息,在此不做限定。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可以是基站自己测量的,也可以是所述簇内小区的用户反馈给基站的。
可选的,处理器201可以利用信道相关信息计算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例如,首先,根据所述用户的信道相关信息即信道响应矩阵、CQI、PMI、RI等中的至少一个算出所述用户的吞吐量,然后再将簇内所有用户的吞吐量后加在一起就是所述簇的吞吐量。同理,也可依次来计算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干扰量。
可选的,处理器201计算所述用户吞吐量的算法如下:
所述用户吞吐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071
fs为带宽,S为数据流个数,γj为第j根天线的接收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信号干扰噪声比)。
在所述信道相关信息为CQI,RI的情况下,S=RI+1,γj=kCQIj+b,CQIj为第j根天线接收到的用户上报的CQI,k、b为CQI和SINR之间线性拟合参数。
在所述信道相关信息为信道响应矩阵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接收机类型,计算方法也不同,在此以MMSE接收机为例。假设天线配置为2发2收,当本小区用户MIMO模式是SFBC,相邻所有小区的用户MIMO模式是SFBC时,S=2,则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072
其中,M为本小区的干扰邻区个数,Hm为第m个邻区经过重构的信道矩阵,在连续两个子载波上发送,
记为子载波k和k+1,
H m = h 11 , m ( k ) * , - h 12 , m ( k ) * h 21 , m ( k ) * , - h 22 , m ( k ) * h 12 , m ( k + 1 ) , h 12 , m ( k + 1 ) h 22 , m ( k + 1 ) , h 21 , m ( k + 1 )
为第k个子载波上m个邻区基站的第j根发射天线到第m根接收天线间的信道增益,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075
为本小区重构信道矩阵的第j列,由本小区的信道响应矩阵获得。σ2为噪声功率,I为单位矩阵,xH或x*为取共轭计算。
计算所述用户吞吐量在多种情况下有多种算法,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处理器201还用于将所述簇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簇内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都对应有一个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所述簇的吞吐量最大或干扰量最小时所对应的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使系统性能最优时所述簇中每个用户需要配置的MIMO模式的一种组合,处理器201将所述簇的吞吐量最大或干扰量最小时的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发送给每个小区的归属基站,所述基站给所述簇中小区的每个用户配置实际MIMO模式。
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201可以由两个子处理器组成,这两子处理器分别用于执行该处理器实现的方法中的步骤101和步骤102。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MO模式配制方法及通信设备中,通过计算簇内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并将所述簇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簇内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的方法,联合多个小区对用户进行MIMO模式配置,从而降低相邻小区中同信道的用户在应用配置的MIMO模式进行传输时相互间的信道干扰,进而提高系统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确定簇中的定点小区。
本实施例中,所述簇由至少两个小区组成,所述簇中包含的小区可以是两两相邻的多个小区,也可以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小区。所述簇内中小区可以是归属于不同基站多个小区,也可以是归属于同一个基站的多个小区,是具体情况而定,在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每个簇中都配置有一个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用于实施对多个基站进行管理和控制,为现有技术。所述通信设备可以从所述簇内小区的服务基站处获得簇内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的信道相关信息,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响应矩阵、CQI、PMI、RI中的至少一个。当然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述几种,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了解此处的信道相关信息,在此不做限定。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可以是基站自己测量的,也可以是所述簇内小区的用户反馈给基站的。
在最初所述簇内的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都未进行MIMO模式配置时,在所述簇内随机选择一个小区,按照现有技术根据所述小区的用户的信道相关信息独立的为所述小区内的每个用户配置MIMO模式,将已配置MIMO模式的所述小区确定为定点小区。
当所述簇内存在有小区的每个用户进行了MIMO模式配置时,将已配置MIMO模式的用户所在的小区确定为定点小区。
302、将所述簇内除所述定点小区外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确定为选择小区,计算在所述选择小区的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所述定点小区和选择小区的吞吐量之和或干扰量之和。
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的选择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假设在通信系统中,为用户配置的MIMO模式是固定的N(N>1)种,MIMO模式配置单元可以为簇内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在所述固定的N种MIMO模式中随机选择一种作为某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MIMO模式配置单元每一次为所述簇中选择小区的所有用户选择的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在一起称为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由于系统中的MIMO模式有N种,故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也有多种,从而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也有多种。
可选的,所述通信设备可以利用信道相关信息计算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例如,首先,根据所述用户的信道相关信息即信道响应矩阵、CQI、PMI、RI等中的至少一个算出所述用户的吞吐量,然后再将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所有用户的吞吐量加在一起就是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吞吐量。同理,也可依次来计算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干扰量。
可选的,计算所述用户吞吐量的算法如下:
所述用户吞吐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091
S为数据流个数,fs为带宽,γj为第j根天线的接收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信号干扰噪声比)。
在所述信道相关信息为CQI,RI的情况下,S=RI+1,γj=kCQIj+b,CQIj为第j根天线接收到的用户上报的CQI,k、b为CQI和SINR之间线性拟合参数。
在所述信道相关信息为信道响应矩阵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接收机类型,计算方法也不同,在此以MMSE接收机为例。假设天线配置为2发2收,当本小区用户MIMO模式是SFBC,相邻所有小区的用户MIMO模式是SFBC时,S=2,则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101
其中,M为本小区的干扰邻区个数,Hm为第m个邻区经过重构的信道矩阵,在连续两个子载波上发送,
记为子载波k和k+1,
H m = h 11 , m ( k ) * , - h 12 , m ( k ) * h 21 , m ( k ) * , - h 22 , m ( k ) * h 12 , m ( k + 1 ) , h 12 , m ( k + 1 ) h 22 , m ( k + 1 ) , h 21 , m ( k + 1 )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103
为第k个子载波上m个邻区基站的第j根发射天线到第m根接收天线间的信道增益,为本小区重构信道矩阵的第j列,由本小区的信道响应矩阵获得。σ2为噪声功率,I为单位矩阵,xH或x*为取共轭计算。
计算所述用户吞吐量在多种情况下有多种算法,此处不再赘述。
303、将所述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选择小区中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选择小区的用户的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都对应有一个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吞吐量之和或干扰量之和。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吞吐量之和最大或干扰量之和最小时所对应的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使系统性能最优时所述簇内选择小区的每个用户需要配置的MIMO模式的一种组合,所述通信设备可以将所述簇的吞吐量最大或干扰量最小时的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每个选择小区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发送给每个选择小区的归属基站,所述基站给所述簇中选择小区的每个用户配置实际MIMO模式。
可选的,给所述选择小区的用户进行MIMO模式配置完成后,继续步骤301~303,直至将所述簇内的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都进行了MIMO模式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该设备可以是RNC、BSC等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或其他能够为用户配置MIMO模式的设备。如图2所示,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201。
处理器201,用于确定簇中的定点小区;所述簇由至少两个小区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初所述簇内的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都未进行MIMO模式配置时,处理器201在所述簇内随机选择一个小区,按照现有技术根据所述小区的用户的信道相关信息独立的为所述小区内的每个用户配置MIMO模式,将已配置MIMO模式的所述小区确定为定点小区。
当所述簇内存在有小区的每个用户进行了MIMO模式配置时,处理器201用于将已配置MIMO模式的用户所在的小区确定为定点小区。
可选的,处理器201还用于将所述簇内除所述定点小区外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确定为选择小区,计算在所述选择小区的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所述定点小区和选择小区的吞吐量之和或干扰量之和;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的选择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
可选的,在通信系统中,为用户配置的MIMO模式是固定的N(N>1)种,MIMO模式配置单元可以为簇内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在所述固定的N种MIMO模式中随机选择一种作为某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MIMO模式配置单元每一次为所述簇中选择小区的所有用户选择的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在一起称为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由于系统中的MIMO模式有N种,故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也有多种,从而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也有多种。
可选的,处理器201可以利用信道相关信息计算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例如,首先,根据所述用户的信道相关信息即信道响应矩阵、CQI、PMI、RI等中的至少一个算出所述用户的吞吐量,然后再将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所有用户的吞吐量加在一起就是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吞吐量。同理,也可依次来计算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干扰量。
可选的,处理器201计算所述用户吞吐量的算法如下:
所述用户吞吐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152714690000121
S为数据流个数,fs为带宽,γj为第j根天线的接收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信号干扰噪声比)。
在所述信道相关信息为CQI,RI的情况下,S=RI+1,γj=kCQIj+b,CQIj为第j根天线接收到的用户上报的CQI,k、b为CQI和SINR之间线性拟合参数。
计算所述用户吞吐量在多种情况下有多种算法,此处不再赘述。
处理器201还用于将所述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选择小区中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选择小区的用户的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都对应有一个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吞吐量之和或干扰量之和。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吞吐量之和最大或干扰量之和最小时所对应的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使系统性能最优时所述簇内选择小区的每个用户需要配置的MIMO模式的一种组合,处理器201将所述簇的吞吐量最大或干扰量最小时的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每个选择小区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发送给每个选择小区的归属基站,所述基站给所述簇中该选择小区的每个用户配置实际MIMO模式。
可选的,处理器201给所述选择小区的用户进行MIMO模式配置完成后,可以继续给所述簇内的未进行MIMO模式配置的小区的用户进行MIMO模式配置,直至将所述簇内的每个小区的每个用户都进行了MIMO模式配置。
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201可以由三个子处理器组成,这三个子处理器分别用于执行该处理器实现的方法中的步骤301、步骤302和步骤303。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MO模式配制方法及通信设备中,通过计算在确定的选择小区的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已确定的定点小区和选择小区的吞吐量之和或干扰量之和,并将所述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选择小区中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直至簇内所有用户都配置好MIMO模式的方法,联合多个小区对用户进行MIMO模式配置,从而降低相邻小区中同信道的用户在应用配置的MIMO模式进行传输时相互间的信道干扰,进而提高系统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簇内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所有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
将所述簇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簇内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簇由至少两个小区组成。
3.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簇中的定点小区;
将所述簇内除所述定点小区外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确定为选择小区,计算在所述选择小区的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所述定点小区和选择小区的吞吐量之和或干扰量之和;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的选择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
将所述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选择小区中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所述簇由至少两个小区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所述确定簇中的定点小区包括:
在所述簇内随机选择一个小区,为所述小区内的每个用户配置MIMO模式,将配置了MIMO模式的用户所在的小区确定为定点小区;或
将所述簇内已配置MIMO模式的用户所在的小区确定为定点小区。
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计算簇内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的所述簇的吞吐量或干扰量;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所有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簇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簇内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簇中的定点小区;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簇内除所述定点小区外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确定为选择小区,计算在所述选择小区的每一种预设MIMO模式组合下所述定点小区和选择小区的吞吐量之和或干扰量之和;所述预设MIMO模式组合为:所述簇内的选择小区中的所有用户预配置的预设MIMO模式的合集,所述预设MIMO模式为可被用户采用的MIMO模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簇内所述定点小区以及选择小区的最大吞吐量或最小干扰量对应的预设MIMO模式组合中,所述选择小区中的每个用户的预设MIMO模式设置为该用户的实际MIMO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簇内随机选择一个小区,为所述小区内的每个用户配置MIMO模式,将配置了MIMO模式的用户所在的小区确定为定点小区;或,将所述簇内已配置MIMO模式的用户所在的小区确定为定点小区。
CN201280000164.3A 2012-02-27 2012-02-27 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21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1660 WO2012095049A2 (zh) 2012-02-27 2012-02-27 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2175A true CN102742175A (zh) 2012-10-17
CN102742175B CN102742175B (zh) 2014-08-20

Family

ID=46507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16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2175B (zh) 2012-02-27 2012-02-27 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48017A1 (zh)
EP (1) EP2802164A4 (zh)
CN (1) CN102742175B (zh)
WO (1) WO2012095049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0432A1 (zh) * 2013-07-05 2015-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模拟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US10469135B2 (en) 2014-12-31 2019-11-05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s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4248A (zh) * 2015-11-12 2017-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2d的虚拟mimo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326172A (zh) * 2020-10-16 2023-06-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最大化在多rat模式下运行的设备的吞吐量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635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分多址接入系统提高吞吐量性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10124290A1 (en) * 2009-11-23 2011-05-26 Cisco Technology, Inc. MIMO Mode Switch Management for Beamformed MIMO Systems
CN102244566A (zh) * 2010-05-11 2011-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7536A1 (en) * 2005-12-27 2007-06-28 Ezer Melz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interference-sensitive mode selec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EP2112771A1 (en) * 2008-04-07 2009-10-28 Alcatel Lucent Adaptive MIMO mode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1729119B (zh) * 2008-10-15 2014-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输入多输出模式自适应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US8885750B2 (en) * 2010-01-27 2014-11-11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collaborat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beamforming
KR101678610B1 (ko) * 2010-07-27 2016-1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롱텀 채널 정보를 기반으로 다중 노드 간 서브밴드 별 협력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635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分多址接入系统提高吞吐量性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10124290A1 (en) * 2009-11-23 2011-05-26 Cisco Technology, Inc. MIMO Mode Switch Management for Beamformed MIMO Systems
CN102244566A (zh) * 2010-05-11 2011-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0432A1 (zh) * 2013-07-05 2015-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模拟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US10469135B2 (en) 2014-12-31 2019-11-05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s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2175B (zh) 2014-08-20
US20140348017A1 (en) 2014-11-27
EP2802164A2 (en) 2014-11-12
EP2802164A4 (en) 2015-02-18
WO2012095049A3 (zh) 2013-01-24
WO2012095049A2 (zh) 201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1360B (zh) 在移动蜂窝网络中分配预编码矢量的方法
CN106033989B (zh) 一种混合波束赋形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7294583B (zh) 一种信道状态测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247296B (zh) 无线网络中用于自适应接收器分集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7877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结构
CN106160948B (zh) 信道质量指示cqi数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330108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分集方案模式转换的设备和方法
CN107615856A (zh) 用于多级波束成形的非正交多址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2469489B (zh)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CN102122976A (zh) 一种基站选择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00803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及接收方法、装置
CN103840907A (zh) 一种传输导频信号和信号测量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EP2911330B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ding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and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matrix
US20200274597A1 (e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nel information
CN104579586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4065448A (zh)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53003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321983A (zh) 传输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742175B (zh) 一种mimo模式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6559167B (zh) 一种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95420B (zh) 预编码控制指示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1908915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2104450B (zh) Mu-mimo系统中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1621352B (zh) 天线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KR101483666B1 (ko) 변수의 빔을 가지고 있는 mimo 시스템에서의 효율적 cqi 신호 발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08

Address after: 225327 Mingzhu Avenue, Yongan Town,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108

Patentee after: Wei Liqiang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Huashui

Inventor before: Zhu Xiaol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20

Address after: Shanghe Coun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1615 Yin Xiang Zhen Zhang Jia Village No. 109

Patentee after: Wang Huashui

Address before: 225327 Mingzhu Avenue, Yongan Town,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108

Patentee before: Wei Liq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1

Address after: Haimen City Jiangsu city of Nantong province is more than 226153 Zhenan Bridge Village nine Group No. 101

Patentee after: Haimen Chuanghao Industrial Design Co.,Ltd.

Address before: Shanghe Coun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1615 Yin Xiang Zhen Zhang Jia Village No. 109

Patentee before: Wang Huashu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