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6207A - 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6207A
CN102736207A CN2012101644312A CN201210164431A CN102736207A CN 102736207 A CN102736207 A CN 102736207A CN 2012101644312 A CN2012101644312 A CN 2012101644312A CN 201210164431 A CN201210164431 A CN 201210164431A CN 102736207 A CN102736207 A CN 102736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ary plane
switching part
wheelwork
driv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44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6207B (zh
Inventor
胡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li Ruig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li Ruig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li Ruig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644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36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36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6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6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6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滤光轮粘接在第四固定面上;将转接部件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将波长转换轮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转接部件以及滤光轮的组合件上,使得波长转换轮的下表面与第四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并且该波长转换轮对转接部件施加向第二固定面的压力以固定转接部件。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滤光轮粘接在第四固定面上;将转接部件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将转接部件固定在第二固定面上;将波长转换轮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转接部件以及滤光轮的组合件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不会损坏驱动转动装置,操作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与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激发荧光粉产生激发光作为光源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投影显示、照明等领域的方案。但是荧光粉的荧光光谱比较宽,直接应用于投影显示会使得图像的色彩饱和度不高。另外,由于荧光粉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吸收激发光并将其转换为受激光,荧光粉的出射光很多情况下需要对其中的激发光成分进行过滤。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可以对荧光粉出射光进行过滤的光源结构,该光源100包括双层色轮装置110、弧形反射装置120以及匀光装置130,其中双层色轮装置110包括荧光轮111、驱动装置112以及滤光轮113,驱动装置112为马达,该马达具有两个平行的环形面,荧光轮111和滤光轮113分别固定在驱动装置的两个环形面上,并且保持同轴连接。由于滤光轮113上的滤光片113a受压容易损坏,如果滤光片113a直接与马达112粘接,滤光片113a损坏则马达也随之报废,因此现有技术中滤光片113a与转接部件113b粘接,并通过转接部件113b与驱动装置112固定连接。荧光轮111的背向激发光入射的表面设置有一反射面,对光进行反射,使得激发光从荧光轮的入射面出射,荧光轮111的出射光经弧形反射装置120收集并反射至匀光装置130,匀光装置130对出射光进行匀光后将其出射至滤光轮130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饰。这种双色轮装置110容易实现荧光轮111和滤光轮113的精确同步。
现有技术中,双层色轮装置110的组装方法往往是:(a)将转接部件113b固定在驱动装置112的一个环形面上;(b)将滤光片113a固定在转接部件113b上;(c)将荧光轮111固定在驱动装置112另外一个环形面上;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在(b)步骤时,为将滤光片113a固定到转接部件113b,需要将驱动装置112进行夹持固定以便于组装,因而容易对驱动装置造成损坏。另外,转接部件113b固定在驱动装置112上也不便于滤光片113a固定在转接部件113b上,造成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使得组装过程降低对驱动转动装置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双层色轮装置包括滤光轮、波长转换轮、转接部件以及驱动转动装置,波长转换轮为圆形或者环状部件;
滤光轮为环状部件;
驱动转动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面,第二固定面为与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同轴的环状面,驱动转动装置还包括中心对称的第一柱面,该第一柱面以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轴;
转接部件是中心对称的中空部件,该转接部件的垂直于中心对称轴的任意截面关于中心对称轴对称,该转接部件包括位于外表面的第四固定面,该第四固定面为与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状面,转接部件内表面包括与第一柱面形状相同的第二柱面,转接部件还包括第三固定面,该第三固定面为位于所述转接部件内表面的与所述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形面,并且第三固定面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二柱面的水平截面的直径,其特征在于,组装方法包括:
A)将滤光轮粘接在转接部件的第四固定面上;
B)将转接部件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转接部件的第二柱面与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柱面至少部分接触,使得转接部件与驱动转动装置同轴定位,转接部件的第三固定面与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轴向定位转接部件;
C)将转接部件固定在第二固定面上;
D)将波长转换轮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或者转接部件上,并使得该波长转换轮与驱动转动装置同轴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双层色轮装置包括滤光轮、波长转换轮、转接部件以及驱动转动装置,波长转换轮为圆形或者环状部件;滤光轮为环状部件;
驱动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第一固定面为环状或者圆形的与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同轴的表面,第二固定面为与第一固定面平行且同轴的环状面,第二固定面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一固定面的外圆直径D,驱动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柱面,该第一柱面以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轴;
转接部件是中心对称的中空部件,该转接部件的垂直于中心对称轴的任意截面关于中心对称轴对称,该转接部件包括第四固定面和第五固定面,该第四固定面为与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状面,且该第四固定面位于转接部件的外表面上,第五固定面平行且同轴于第四固定面,该第五固定面位于转接部件的末端面,转接部件内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柱面形状相同的第二柱面,转接部件还包括环形的第三固定面,该第三固定面为位于转接部件内表面且与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形面,并且第三固定面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二柱面的水平截面的直径,其特征在于,组装方法包括:
A)将滤光轮粘接在转接部件的第四固定面上;
B)将转接部件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使得转接部件的第二柱面与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柱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使得转接部件与驱动转动装置同轴定位,转接部件的第三固定面与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轴向定位转接部件;
C)将波长转换轮放置在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固定面,该波长转换轮的下表面延伸出第一固定面的表面与转接部件至少部分紧密接触;
D)将波长转换轮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固定面,使得波长转换轮对转接部件施加向第二固定面的压力以固定转接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双层色轮装置包括滤光轮、波长转换轮、转接部件、压件以及驱动转动装置,波长转换轮为圆形或者环状部件;
滤光轮为环状部件;
驱动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第一固定面为环状或者圆形的与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同轴的表面,第二固定面为与第一固定面平行且同轴的环状面,第二固定面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一固定面的外圆直径,驱动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柱面,该第一柱面以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轴;
转接部件是中心对称的中空部件,该转接部件的垂直于中心对称轴的任意截面关于中心对称轴对称,该转接部件包括第四固定面和第五固定面,该第四固定面为与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状面且该第四固定面位于转接部件的外表面上,第五固定面平行且同轴于第四固定面,转接部件内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柱面形状相同的第二柱面,转接部件还包括环形的第三固定面,该第三固定面为位于转接部件内表面且与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形面,并且第三固定面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二柱面的水平截面的直径,其特征在于,组装方法包括:
A)将滤光轮粘接在转接部件的第四固定面上;
B)将转接部件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使得转接部件的第二柱面与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柱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使得转接部件与驱动转动装置同轴定位,转接部件的第三固定面与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轴向定位转接部件;
C)将波长转换轮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上,且使得波长转换轮的下表面与转接部件的第五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波长转换轮的内环面和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柱面或者转接部件的外表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定位波长转换轮;
D)将压件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固定面上,使得该压件从第一固定面延伸出来的区域与波长转换轮的上表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并对波长转换轮施加向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面的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是将滤光轮先固定在转接部件上,再将转接部件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上。由于转接部件的第二柱面与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柱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使得转接部件容易定位,转接部件的第三固定面与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容易将转接部件固定在第二固定面上,因此不需要在对驱动转动装置进行加持,降低了损坏驱动转动装置可能性,操作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层色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双层色轮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所示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3a是双层色轮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所示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4a是双层色轮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所示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5a是双层色轮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3a中所示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2a为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如图2a与2b所示,双层色轮装置包括滤光轮210、转接部件220、驱动转动装置230以及波长转换轮240,其中波长转换轮240为圆形的部件。滤光轮210为环状的部件。
驱动转动装置230包括第二固定面231,第二固定面231为与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同轴的环状面。驱动转动装置230还包括与第二固定面231相邻的柱面为中心对称的第一柱面232,该第一柱面232以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轴。
转接部件220为中心对称的中空部件,该转接部件220的垂直于中心对称轴的任意截面关于中心对称轴对称。转接部件220包括位于第四固定面224和第五固定面223,第四固定面224为转接部件外表面上的环状面,该第四固定面224与转接部件220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第五固定面223为转接部件220的末端面,且第五固定面223平行且同轴于第四固定面224的环状面。转接部件220内表面包括与第一柱面形状232相同的第二柱面222。转接部件220还包括环形的第三固定面221,该第三固定面221位于转接部件220的外表面且与转接部件220的中心对称轴同轴。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面221与第二柱面222相邻,第三固定面221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二柱面222的水平截面的直径。
为了将上述部件组装起来,本实施例中双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滤光轮210粘接在转接部件220的第四固定面224上。这里的滤光轮210可以是整片的环形的滤光片,也可以是由两片以上不同滤光片拼接而成的,此时该两片以上滤光片可以逐片粘接到第四固定面224上,也可以先将两片以上的滤光片装在一个透明基板上,然后将基板固定到第四固定面224上。
B)将转接部件220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230,转接部件220的第二柱面222与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一柱面232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使得转接部件220与驱动转动装置230同轴定位。转接部件220的第三固定面221与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二固定面231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轴向定位转接部件220。
C)将转接部件220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230上。将转接部件220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230上具体地可以通过螺钉、螺栓或者粘接等方式来实现。优选地,转接部件22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固定面231上,对于粘接固定,若滤光轮210或者转接部件220出现损坏,一般要通过加热使得粘接剂高温下融化来分离转接部件220和驱动转动装置230,但是驱动转动装置230具有一定的耐热极限,加热很可能导致驱动转动装置230的损坏,而通过螺钉固定则可以很容易将转接部件220和驱动转动装置230分离。在其它实施例中,转接部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固定在第二固定面上,例如通过弹簧压件等对转接部件施加向第二固定面的压力以固定转接部件。
D)将波长转换轮240固定在转接部件220上,使得波长转换轮240与驱动转动装置230同轴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D包括:将波长转换轮240放置在第五固定面223上,使得波长转换轮240与驱动转动装置230同轴;将波长转换轮240固定在第五固定面223上。这里波长转换轮240同样可以通过粘接、螺钉或者弹簧压件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波长转换轮的第五固定面上。
按照以上步骤组装完成后的双层色轮装置的结构如图2a与图2b所示,通过组装使得转接部件220的第三固定面221与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二固定面232固定,转接部件220的第二柱面222与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一柱面232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从而使得转接部件220与驱动转动装置230同轴连接,滤光轮210与波长转换轮240分别固定在转接部件220的第四固定面224和第五固定面223,随着转接部件220的转动而与转接部件220一起同轴转动。
本实施例中,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为滤光轮210先被固定在转接部件220上,然后转接部件220被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230,在组装的过程中,不需要对驱动转动装置230进行夹持,操作方便,并且不会对驱动转动装置230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轮240固定在转接部件220的第五固定面223,该第五固定面223位于转接部件220靠近波长转换轮240的末端面。容易理解的是,第五固定面223并非一定位于转接部件220的末端面,优选地,转接部件220还包括位于其外表面的第三柱面,该第三柱面与转接部件220的中心对称轴同轴,在将波长转接轮240固定到转接部件220的步骤可以包括:将波长转换轮240嵌套至转接部件220,使得波长转换轮240的内环面与转接部件220的第三柱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沿同轴定位波长转换轮240,同时使得波长转换轮240的下表面与转接部件220的第五固定面223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轴向定位波长转换轮240;将波长转换轮240固定在转换部件220的第五固定面223上。很明显地,通过增加第三柱面使得波长转换轮240更加容易地定位在转接部件220上,保证了二者的动平衡。此时,对应于转接部件220的结构,波长转换轮240为环形的部件。
由上述方法组装可知,转接部件的第四固定面224和第五固定面223决定了滤光轮210和波长转换轮240的位置关系。本实施例中,转接部件只要保证了第四固定面224与第五固定面223平行,且都与驱动转动装置230可以共轴即可,而第四固定面224与第五固定面223的距离决定于双层色轮装置所设计的滤光轮210与波长转换轮240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转接部件220的第三固定面221和第二柱面222相邻,且第三固定面221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二柱面222的水平截面的直径,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二固定面231和第一柱面232相邻,而事实上,本实施例中的转接部件220的第三固定面221只要与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二固定面231平行且共轴,使得转接部件220的第三固定面221可以压紧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二固定面231即可。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的转接部件220的第二柱面222只要与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一柱面232紧密接触以定位转接部件220即可。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转接部件220还可以包括第五柱面226,该第五柱面以转接部件220的中心对称轴为中心对称轴,驱动转动装置230还可以包括第六柱面233,该第六固柱面以驱动转动装置230的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轴。转接部件220可以通过第五柱面226与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六柱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来实现二者的同轴定位,同时转接部件220可以通过第三固定面221与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二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来实现二者的轴向定位,此时第六柱面的水平截面的直径等于第三固定面221的外圆直径。图中所示的第五柱面226与第三固定面221相邻,第六柱面233与第二固定面231相邻,而事实上,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五柱面也可以与第三固定面221不相邻,第五柱面的水平截面的直径也可以大于第三固定面的外圆直径,相应地,第六柱面也可以与第二固定面231不相邻的柱面。因此转接部件220的第三固定面221和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二固定面231之间,转接部件220的第二柱面222与驱动转动装置230的第一柱面232之间同时至少部分紧密接触并定位即可。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转接部件220的外表面还包括第四柱面225,该第四柱面225与转接部件220的中心对称轴同轴,在将滤光轮210与转接部件220组装的步骤中,滤光轮210的内环面与转接部件的第四柱面225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使得滤光轮210定位更加准确。
优选地,步骤A之后步骤B之前还可以包括调节滤光轮210与转接部件220组合件的动平衡。由于双层色轮装置由多个部件组成,每一步组装都有可能产生不平衡量,若只在最后的整个双层色轮装置组装完成的装置进行调整动平衡,累计不平衡量将导致整体动平衡难以调节,因此这里进行调节动平衡以减小累计不平衡量。
优选地,步骤C之后步骤D之前包括调节转接部件220、滤光轮210、驱动转动装置230三者组合件的动平衡。
优选地,步骤D之后包括调节双层色轮装置整体动平衡,以保证色轮动平衡,防止色轮在转动过程出现抖动现象,影响出射光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步骤B、C、D所使用的驱动转动装置具体为马达,优选地,该马达为液态轴承马达(Fluid Dynamic Beating Motor),液态轴承马达跟传统钢珠型轴承主轴马达不同之处在于它使用油膜取代传统的钢珠,其转动的时候并未出现金属接触,不会有磨损的问题,因此使得轴承能够有效吸收外来的震动,保护轴承表面。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撞击力、延长了寿命,减小了噪音。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液态轴承马达都可以作为一种优选的驱动转动装置使用。
实施例二
图3a是双层色轮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如图3a所示,双层色轮装置包括滤光轮310、波长转换轮340、转接部件320以及驱动转动装置330,其中波长转换轮340为环形的部件。
与实施例一中双层色轮的结构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转动装置330还包括第一固定面331,该第一固定面331为垂直于驱动转动装置330的转动轴的表面。驱动转动装置330的第一固定面331为环状面,并且该第一固定面331还包括一个与驱动转动装置330的转动轴共轴的中心对称的凸台。转接部件320为环状结构,没有实施例一中的第五固定面。
因此,本实施例的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中的步骤A、步骤B、步骤C与实施例一中方法相同,与实施例一组装方法不同的是:D)将波长转换轮340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330上。具体地步骤D包括:将波长转换轮340放置在驱动转动装置330的第一固定面331;将波长转换轮340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330的第一固定面331上。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面331为环形,该第一固定面上的凸台的外柱面可以与波长转换轮340的内环面相配合,实现更好的定位,更有利于动平衡的调节。容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转动装置330的第一固定面331上的凸台并不是必须的,该第一固定面331可以圆形面,此时波长转换轮340可以是圆形或者环状部件,同样可以实现将波长转换轮340固定在第一固定面上,并与驱动转动装置330同轴连接。
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可以看出步骤D为将波长转换轮固定在驱动装置或者转接部件上,使得波长转换轮与驱动转动装置同轴连接,因此无论波长转换轮固定在驱动装置上还是固定在转接部件上,只要实现波长转换轮与驱动转动装置同轴连接即可。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转接部件320的外表面包括第四柱面,该第四柱面与转接部件220的中心对称轴同轴,在将滤光轮310与转接部件320组装的步骤中,滤光轮310的内环面与转接部件的第四柱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使得滤光轮310同轴定位更加准确。
实施例三
图4a为双层色轮装置又一种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图4a所示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如图4a与4b所示,双层色轮装置包括滤光轮410、转接部件420、驱动转动装置430以及波长转换轮440,其中波长转换轮440为环状的部件。滤光轮410为环状部件。
驱动转动装置430包括第一固定面431和第二固定面432,第一固定面431为环状的与驱动转动装置430的转动轴同轴的表面,第二固定面432为与第一固定面431平行且同轴的环状面,第二固定面432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一固定面431的外圆直径。该驱动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柱面433,该第一柱面433以驱动转动装置430的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轴。本实施例中,第一柱面433位于第一固定面431和第二固定面432之间。
转接部件420是中心对称的中空部件,该转接部件420的垂直于中心对称轴的任意截面关于中心对称轴中心对称,该转接部件420包括第四固定面421和第五固定面424,该第四固定面421为与转接部件420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状面,且该第四固定面421位于转接部件420的外表面上,且该第五固定面424平行且同轴于第四固定面421,第五固定面424位于转接部件420的末端面。转接部件420内表面包括与第一柱面形状相同的第二柱面422,转接部件420还包括环形的第三固定面423,该第三固定面423为位于转接部件420内表面的与转接部件420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形面。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固定面423与第二柱面422相邻。
为了将上述部件组装起来,本实施例中双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滤光轮410粘接在转接部件420的第四固定面421上。同样地,滤光轮410可以是整片的环形的滤光片,也可以是由两片以上不同滤光片拼接而成的,此时该两片以上滤光片可以逐片粘接到第四固定面421上,也可以先将两片以上的滤光片装在一个透明基板上,然后将基板固定到第四固定面421上。
B)将转接部件420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430,转接部件420的第二柱面422与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一柱面433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使得转接部件420与驱动转动装置430同轴定位,转接部件420的第三固定面423与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二固定面432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轴向定位转接部件420。
C)将波长转换轮440放置在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一固定面431,该波长转换轮440的下表面延伸出第一固定面的表面与所述转接部件至少部分紧密接触。
D)将波长转换轮440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一固定面431上,使得波长转换轮440对转接部件420施加向第二固定面432的压力以固定转接部件420。这里的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螺钉、粘接剂、弹簧压片等方式进行固定,属于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组装方法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接部件420与滤光轮410的组合件先通过嵌套初步定位在驱动转动装置430上,通过波长转换轮440固定自身的同时对连接装置420施加向第二固定面432压力进行固定,不需要在定位转接部件420后直接固定,减少了操作的步骤,提高组装效率。另外,在组装的过程中,同样不需要对驱动转动装置430进行加持,降低了对驱动转动装置造成损坏的可能性,也便于操作。
由上述方法组装可知,转接部件的第四固定面421和第五固定面424决定了滤光轮410和波长转换轮440的位置关系。本实施例中,转接部件420只要保证了第四固定面421与第五固定面424平行,且都与驱动转动装置430可以共轴即可,而第四固定面421与第五固定面424的距离决定于双层色轮装置所设计的滤光轮410与波长转换轮440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一固定面431为环状面,并且该第一固定面431上包括一个与驱动转动装置430的转动轴共轴的中心对称的凸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面431为环形,该第一固定面上431的凸台的外柱面可以与波长转换轮440的内环面相配合,实现更好的定位,更有利于动平衡的调节。容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一固定面431上的凸台并不是必须的,该第一固定面431可以圆形面,此时波长转换轮440可以是圆形或者环状部件,同样可以实现将波长转换轮440固定在第一固定面上,并与驱动转动装置430同轴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转接部件420的第三固定面423和第二柱面422相邻,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一柱面433位于第一固定面431和第二固定面432之间,而事实上,本实施例中的转接部件420的第三固定面423只要与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二固定面432平行且共轴,使得转接部件420的第三固定面423可以压紧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二固定面432即可。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的转接部件420的第二柱面422只要与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一柱面433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定位转接部件420即可。因此转接部件420的第三固定面423和驱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面432之间,转接部件420的第二柱面422与驱动转动装置430的第一柱面433之间同时至少部分紧密接触并定位即可。
优选地,步骤A之后还B步骤之前可以包括调节滤光轮410与转接部件420组合件的动平衡,以减小累计不平衡量。
优选地,步骤C之后还可以包括调节双层色轮装置整体的动平衡,以提高双层色轮装置转动的平稳性。
实施例四
图5a为双层色轮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如图5a与5b所示,双层色轮装置包括滤光轮510、转接部件520、驱动转动装置530、波长转换轮540以及压件550,其中滤光轮510为环形部件,波长转换轮540为环形部件。
驱动转动装置530包括第一固定面531和第二固定面532,第一固定面531为圆形的与驱动转动装置530的转动轴同轴的表面,第二固定面532为与第一固定面531平行且同轴的环状面,第二固定面532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一固定面531的外圆直径,驱动转动装置530还包括第一柱面533,该第一柱面533以驱动转动装置530的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轴;
转接部件520是中心对称的中空部件,该转接部件520的垂直于中心对称轴的任意截面关于中心对称轴对称。该转接部件520包括第四固定面522和第五固定面521,该第四固定面522为与转接部件520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状面,且该第四固定面522位于转接部件520的外表面上。第五固定面521平行且同轴于第四固定面522,转接部件520内表面包括与第一柱面533形状相同的第二柱面523,转接部件520还包括环形的第三固定面524,该第三固定面524为位于转接部件520内表面与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形面。
为了将上述部件组装起来,本实施例中双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滤光轮510粘接在转接部件520的第四固定面522上。
B)将转接部件520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530上,转接部件520的第二柱面523与驱动转动装置530的第一柱面533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使得转接部件520与驱动转动装置530同轴定位,转接部件520的第三固定面524与驱动转动装置530的第二固定面532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轴向定位转接部件520。
C)将波长转换轮540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530上,使得波长转换轮540的下表面与转接部件520的第五固定面521至少部分紧密接触,波长转换轮540的内环面和驱动转动装置530的第一柱面533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定位波长转换轮540。
D)将压件550固定在驱动转动装置530的第一固定面531上,使得该压件550从第一固定面531延伸出来的区域与波长转换轮540的上表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并对波长转换轮540施加向驱动转动装置530的第二固定面532的压力。通过压件550的固定,波长转换轮540与转接部件520被压件550的下表面与转动装置530的第二固定面532夹紧,受到压件550的下表面与第二固定面532的压力,从而被轴向固定。
与实施例三中双层色轮装置结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双层色轮装置包括了压件550,而且波长转换轮540是同轴定位驱动转动装置530的第一柱面533上的,因此其组装方法的不同点仅在于,通过压件550固定在第一固定面531上,而波长转换轮520的下表面与第五固定面524至少部分紧密接触,因此使得波长转换轮540对转接部件520施加向第二固定面532的压力以固定转接部件520。
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轮540先嵌套至驱动转动装置530的第一柱面533,在通过压件550固定波长转换轮540的同时固定转接部件520。与实施例三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波长转换轮540的固定方式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地定位,有利于动平衡的调节。
优选地,步骤A之后B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调节滤光轮410与转接部件420组合件的动平衡,以减小累计不平衡量。
优选地,步骤D之后还可以包括调节双层色轮装置整体的动平衡,以提高双层色轮装置转动的平稳性。
另外,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轮540同轴定位是通过波长转换轮的内环面与驱动转动装置530的第一柱面533至少部分紧密接触实现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轮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与驱动转动装置同轴定位,例如,转接部件520还包括第三柱面,该第三柱面的直径小于第五固定面的外圆直径,波长转换轮540可以通过嵌套至转接部件520的第三柱面并与其至少部分紧密接触来实现轴向定位。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双层色轮装置包括滤光轮、波长转换轮、转接部件以及驱动转动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轮为圆形或者环状部件;
所述滤光轮为环状部件;
所述驱动转动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二固定面为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同轴的环状面,所述驱动转动装置还包括中心对称的第一柱面,该第一柱面以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轴;
所述转接部件是中心对称的中空部件,该转接部件的垂直于中心对称轴的任意截面关于中心对称轴对称,该转接部件包括位于外表面的第四固定面,该第四固定面为与所述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状面,所述转接部件内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柱面形状相同的第二柱面,所述转接部件还包括第三固定面,该第三固定面为位于所述转接部件内表面的与所述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方法包括:
A)将所述滤光轮粘接在所述转接部件的第四固定面上;
B)将所述转接部件嵌套至所述驱动转动装置,所述转接部件的第二柱面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柱面至少部分接触,使得所述转接部件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同轴定位,所述转接部件的第三固定面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轴向定位所述转接部件;
C)将所述转接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面上;
D)将所述波长转换轮固定在所述驱动转动装置或者转接部件上,并使得该波长转换轮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同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包括环状或者圆形的第一固定面,该第一固定面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同轴的表面;
所述步骤A包括:将所述波长转换轮放置在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固定面;将所述波长转换轮固定在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固定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件包括第五固定面,该第五固定面平行且同轴于所述第四固定面;
所述步骤A包括:将所述波长转换轮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面上,使得所述波长转换轮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同轴;将所述波长转换轮固定在所述第五固定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之后步骤D之前还包括:调节所述滤光轮与转接部件组合件的动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之后步骤D之前还包括:调节所述转接部件、滤光轮、驱动转动装置三者组合件的动平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调节所述双层色轮装置整体的动平衡。
7.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双层色轮装置包括滤光轮、波长转换轮、转接部件以及驱动转动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轮为圆形或者环状部件;
所述滤光轮为环状部件;
所述驱动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一固定面为环状或者圆形的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同轴的表面,所述第二固定面为与所述第一固定面平行且同轴的环状面,所述第二固定面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面的外圆直径,所述驱动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柱面,该第一柱面以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轴;
所述转接部件是中心对称的中空部件,该转接部件的垂直于中心对称轴的任意截面关于中心对称轴对称,该转接部件包括第四固定面和第五固定面,该第四固定面为与所述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状面,且该第四固定面位于所述转接部件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五固定面平行且同轴于所述第四固定面,该第五固定面位于所述转接部件的末端面,所述转接部件内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柱面形状相同的第二柱面,所述转接部件还包括环形的第三固定面,该第三固定面为位于转接部件内表面与所述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形面,并且所述第三固定面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面的水平截面的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方法包括:
A)将所述滤光轮粘接在所述转接部件的第四固定面上;
B)将所述转接部件嵌套至所述驱动转动装置,所述转接部件的第二柱面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柱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使得所述转接部件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同轴定位,所述转接部件的第三固定面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轴向定位所述转接部件;
C)将所述波长转换轮放置在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固定面,该波长转换轮的下表面延伸出所述第一固定面的表面与所述转接部件至少部分紧密接触;
D)将所述波长转换轮固定在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固定面,使得所述波长转换轮对所述转接部件施加向所述第二固定面的压力以固定所述转接部件。
8.一种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双层色轮装置包括滤光轮、波长转换轮、转接部件、压件以及驱动转动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轮为圆形或者环状部件;
所述滤光轮为环状部件;
所述驱动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一固定面为环状或者圆形的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同轴的表面,所述第二固定面为与所述第一固定面平行且同轴的环状面,所述第二固定面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面的外圆直径,所述驱动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柱面,该第一柱面以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轴;
所述转接部件是中心对称的中空部件,该转接部件的垂直于中心对称轴的任意截面关于中心对称轴对称,该转接部件包括第四固定面和第五固定面,该第四固定面为与所述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状面且该第四固定面位于所述转接部件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五固定面平行且同轴于所述第四固定面,所述转接部件内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柱面形状相同的第二柱面,所述转接部件还包括环形的第三固定面,该第三固定面为位于转接部件内表面且与所述转接部件的中心对称轴同轴的环形面,并且所述第三固定面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面的水平截面的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方法包括:
A)将所述滤光轮粘接在所述转接部件的第四固定面上;
B)将所述转接部件嵌套至所述驱动转动装置,所述转接部件的第二柱面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柱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使得所述转接部件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同轴定位,所述转接部件的第三固定面与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轴向定位所述转接部件;
C)将所述波长转换轮嵌套至所述驱动转动装置上,且使得所述波长转换轮的下表面与所述转接部件的第五固定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所述波长转换轮的内环面和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柱面或者所述转接部件的外表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以定位所述波长转换轮;
D)将所述压件固定在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一固定面上,使得该压件从所述第一固定面延伸出来的区域与所述波长转换轮的上表面至少部分紧密接触,并对所述波长转换轮施加向所述驱动转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面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色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后步骤B之前包括:调节所述滤光轮与转接部件组合件的动平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色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之后包括:调节所述双层色轮装置整体的动平衡。
CN201210164431.2A 2012-05-23 2012-05-24 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 Active CN102736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4431.2A CN102736207B (zh) 2012-05-23 2012-05-24 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2414.5 2012-05-23
CN201210162414 2012-05-23
CN201210164431.2A CN102736207B (zh) 2012-05-23 2012-05-24 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6207A true CN102736207A (zh) 2012-10-17
CN102736207B CN102736207B (zh) 2014-10-15

Family

ID=46992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4431.2A Active CN102736207B (zh) 2012-05-23 2012-05-24 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3620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7816A1 (zh) * 2015-02-09 2016-08-18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散热型修色色轮
CN107632485A (zh) * 2016-07-19 2018-01-26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色轮模组、发光装置及投影系统
CN107678233A (zh) * 2016-08-01 2018-02-09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色轮模组、光源系统和投影系统
CN111856858A (zh) * 2019-04-24 2020-10-30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系统及投影系统
CN113934092A (zh) * 2020-06-29 2022-01-1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处理转盘、波长转换模块以及投影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7341Y (zh) * 2001-08-30 2002-06-26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动平衡凹槽的色轮
JP2005070371A (ja) * 2003-08-25 2005-03-17 Nec Viewtechnology Ltd カラー投写型表示装置
US20070030583A1 (en) * 2005-08-04 2007-02-08 Huan-Tsung Lin Color wheel
CN201087850Y (zh) * 2007-09-21 2008-07-16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色轮
CN101354464A (zh) * 2007-07-27 2009-0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色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7341Y (zh) * 2001-08-30 2002-06-26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动平衡凹槽的色轮
JP2005070371A (ja) * 2003-08-25 2005-03-17 Nec Viewtechnology Ltd カラー投写型表示装置
US20070030583A1 (en) * 2005-08-04 2007-02-08 Huan-Tsung Lin Color wheel
CN101354464A (zh) * 2007-07-27 2009-0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色轮
CN201087850Y (zh) * 2007-09-21 2008-07-16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色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7816A1 (zh) * 2015-02-09 2016-08-18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散热型修色色轮
US10539298B2 (en) 2015-02-09 2020-01-21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Color wheel with color correc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s
CN107632485A (zh) * 2016-07-19 2018-01-26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色轮模组、发光装置及投影系统
CN107632485B (zh) * 2016-07-19 2019-08-27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色轮模组、发光装置及投影系统
CN107678233A (zh) * 2016-08-01 2018-02-09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色轮模组、光源系统和投影系统
CN107678233B (zh) * 2016-08-01 2019-11-26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色轮模组、光源系统和投影系统
CN111856858A (zh) * 2019-04-24 2020-10-30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系统及投影系统
CN113934092A (zh) * 2020-06-29 2022-01-1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处理转盘、波长转换模块以及投影装置
US11841496B2 (en) 2020-06-29 2023-12-12 Coretr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processing turntabl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6207B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6207B (zh) 双层色轮装置的组装方法
JP6582064B2 (ja) 投影システム、光源システム及び光源ユニット
CN105092550A (zh) 一种荧光显微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02722014A (zh) 色轮和发光装置
CN101923223A (zh) 偏振光源及其偏振转换方法、偏振转换装置及应用系统
CN102520569A (zh) 光源装置及使用该光源装置的投影装置
CN102650812A (zh) 光源组件、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05945690A (zh) 一种圆周公转打磨装置
WO2019085383A1 (zh) 一种荧光色轮激发装置及其投影模组
CN105606579A (zh) 一种荧光检测系统和多通道检测装置
CN202351489U (zh) 色轮与光源及投影系统
CN1794082A (zh) 光耦合器
CN103105718A (zh) 投影装置及其光源模组
CN103944062A (zh) 一种单芯片光纤耦合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
CN204044487U (zh) 波长转换转盘和发光装置
CN102928944B (zh) 一种空间用多棱台滤光轮机构
CN101620302B (zh) 色轮
CN102419468B (zh) 色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2914939B (zh) 光源系统及相关投影系统
CN102645714A (zh) 光源系统及其色轮组件
CN100399186C (zh) 色轮
CN202522722U (zh) 二色相镜滤光薄膜装置
CN109541462B (zh) 一种便于固定新能源电机的性能测试平台
CN202522721U (zh) 一种二色相镜滤光薄膜
CN201689187U (zh) 一种镜片胶合用滤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2

Address after: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town tea light road Shenzhen city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401

Patentee after: APPOTRONIC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outh Road Nanshan District twelve large building floor Yi Li Rui Ligh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atentee before: YLX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20-22, 20-22 headquarters building, 63 high tech Zone, Xuefu Road,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APPOTRONIC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0-22, 20-22 headquarters building, 63 high tech Zone, Xuefu Road,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20-22, 20-22 headquarters building, 63 high tech Zone, Xuefu Road,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Xili town Cha Guang road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pplication Industrial Park 401

Patentee before: APPOTRONICS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