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6100A - 在移动环境中切换中继连接 - Google Patents

在移动环境中切换中继连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6100A
CN102726100A CN200980163375.7A CN200980163375A CN102726100A CN 102726100 A CN102726100 A CN 102726100A CN 200980163375 A CN200980163375 A CN 200980163375A CN 102726100 A CN102726100 A CN 102726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back haul
source base
links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33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6100B (zh
Inventor
V.范范
于�玲
K.V.霍内曼
J.E.I.维里亚拉
M.T.基斯基
O.J.皮拉南
M.J.瓦尼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2726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6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6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6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切换期间继续传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在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源基站与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DAS)的移动中继基站之间建立通信连接。DAS包括多个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DAU),其中,DAU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形成移动中继基站的覆盖区内的一群子小区,且DAU的至少一部分用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与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通信。然后,将第一回程链路从源基站切换至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目标基站。在切换之后,在源基站与仍链接至源基站的至少一个回程链路之间继续数据传送,并根据所确定的准则从源基站释放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Description

在移动环境中切换中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窝无线电电信的领域,且具体涉及移动环境中的中继通信。
背景技术
随着对提高的数据速率和更高质量的服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在移动通信世界中对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更好性能形成了不断增长的需求。人们在工作中、在家里和/或在大型运输交通工具(例如,公共汽车、火车和轮船)上旅行时使用支持高数据速率服务的其移动设备。这种大型运输交通工具可以以高达100m/s的速度行进,并且以相同速度行进的交通工具上的巨大量的通信移动设备对网络运营商提出了高需求,这是由于用户希望无论交通工具的速度如何都保持其高数据速率的连接。在3GPP(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中标准化的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长期演进(LTE)在蜂窝网络基础设施中引入了中继扩展(relayed extension)。用户终端与传统基站之间通过中继基站的中继链路改进了容量、覆盖和数据速率。还使用具有多天线阵列的中继基站来改进蜂窝网络的性能。然而,甚至如此的中继扩展也可能不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体现在计算机可读分发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的。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仅作为示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意了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环境;
图2是示意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结合移动中继基站的切换执行通信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3示意了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环境的另一示例;
图4是示意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结合移动中继基站的切换的数据传送的信令图;
图5是示意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结合移动中继基站的切换共享自动重发请求过程的信令图;
图6示意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的示例框图;以及
图7示意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设备的示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尽管说明书可能在多个位置处提及“一”、“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但是这不必然意味着每个这种提及指代相同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不必然意味着该特征仅适用于单个实施例。还可以将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进行组合以提供其他实施例。
图1示意了移动终端与移动电信系统之间的通信环境的示例。在所示意的情形中,中继基站是移动(或游牧)基站,安装在火车(或其他移动交通工具)中并被配置为在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与驻留于火车上的用户终端之间中继蜂窝通信链路。移动电信系统可以是任何移动电信系统,例如,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的演进版本、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或其他第二代系统、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或者任何其他移动电信系统中的任一个。然而,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中继终端应用于UMTS的长期演进(先进)LTE(-A)可以被视为优选实施例之一。
中继基站采用了分布式天线系统(DAS),其包括分布在整个火车上的多个分布式天线单元(DAU)110至122。DAS是经由传输介质连接至公共源的空间分离的天线节点的网络,该传输介质在地理区域或结构内提供无线服务。DAS天线仰角(elevation)一般处于或低于杂绕水平(clutter level)(例如,在建筑物或其他结构内),并且DAU安装是紧凑的,这是由于每个DAU包括天线和少量电子装置,以在天线与位于物理上远离DAU处的公共源之间传送信号。历史上,DAS从在多个天线元件之间分割传输功率的初始思想演进而来,这些天线元件在空间上分离,以便对与单个天线相同的区域、但以降低的总功率和改进的可靠性提供覆盖。该思想适用,这是由于在克服结构穿透和遮蔽损耗时浪费较少功率。此外,由于视线信道更频繁地存在,因此DAS导致衰落深度减小以及延迟扩展减小。DAS可以是使用无源分割器和馈送器来实现的,或者,可以使用有源中继器放大器来克服馈送器损耗。在应用均衡的系统中,可能期望在天线元件之间引入延迟。这就在多个DAU具有重叠覆盖的区域中人工地增大了延迟扩展,从而允许经由时间分集的质量改进。一般地,DAS可以用于在目标覆盖区域上提供均匀信号质量,以减少分区问题、最小化天线站点的增殖、提高频谱效率、降低CAPEX和OPEX和/或确保不过时的无线电接入网。应当注意,DAS与传统多天线阵列的不同之处在于天线元件的物理间距。在多天线阵列中,天线间距是波长量级的(例如,半个波长),而DAS的天线间距显著高于此(例如,米或几十米的量级)。DAS的一个或多个DAU可以包括多天线阵列,以实现MIMO(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DAS还可以采用协作MIMO通信,其中,多个DAU逻辑上耦合,以利用更好的分集、空间复用和/或波束形成。协作MIMO与基本MIMO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协作MIMO中,天线分布在更大的区域上。
假定图1中的火车具有300米的长度和十节火车车厢。行进速度从10m/s至100m/s变化的该火车可能需要大约3秒至30秒经过小区边界。在火车上可能存在大量用户,甚至1000用户的量级。第1类车舱或车厢可能具有较少用户,而第2类车舱可能具有高得多的用户密度。因此,存在所提供的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究与这种移动中继系统相关联的时间-空间分集,以及由火车上的移动用户的服务业务需求和空间分布引起的用户分集。在火车上提供移动中继基站给火车中的用户终端提供了公共接入点,但是在火车中的单个点处具有天线系统的移动中继基站可能不提供充足的容量。这促使我们考虑利用DAS以及移动中继基站,例如通过针对每火车车厢提供至少一个DAU(DAU 110至118),以充当移动中继基站的覆盖区内的各个子小区(多个)。此外,至少两个DAU 120和122可以置于火车外,以提供与由分别与小区102、106相关联的固定基站100、104表示的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链路。对于充足的移动回程链路(即,与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链路),DAU 120、122之一可以置于火车头,而另一个可以置于火车尾。回程DAU 120、122之间的长距离提供了回程DAU 120、122之间的时间-空间分集。当然,回程DAU的数目可以高于2。可以建立多个逻辑回程链路,以优化回程链路连接功能、容量和性能、高数据速率双工操作、连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
由于DAS分布在相对较长距离(甚至一百米或更多的量级)上这一事实,将DAS简单地从一个基站切换至另一基站的传统切换并不提供高效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火车(或公共汽车等)头处的回程DAU可以受益于切换,但是火车尾处的回程DAU可能仍具有与源基站的更好信道。此外,已经将数据路由至源基站,以传输至移动中继基站,并且,该切换导致将这种数据从源基站传送至目标基站,这导致基站之间的接口(LTE中的X2接口)中的附加业务。
图2示意了结合DAS的切换执行数据传送的过程。在总体级别上描述该过程,并且,可以在应用于移动中继基站或者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例如,固定基站)的网络元件的通信控制电路中执行该过程。该过程开始于框200。
在框202中,在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源基站与包括具有多个空间分布的DAU的DAS的移动中继基站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些用于形成移动中继基站的覆盖区内的一群子小区,且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些用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与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通信。
在框204中,将第一回程链路从源基站切换至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目标基站。源基站可以基于从移动中继基站接收到的测量报告来确定需要将移动中继基站切换至相邻目标基站,且因此,其可以通过与目标基站进行通信来准备切换,且然后将切换命令发布至移动中继基站,触发第一回程链路的切换。在框204中,可以同时切换多于一个回程链路。一般来讲,在框204中切换移动中继基站的回程链路中的一些,并且,其余回程链路仍连接至源基站。
在将第一(组)回程链路切换至目标基站之后,在框206中,在源基站与仍链接至源基站的至少一个回程链路之间继续数据传送。在框208中,根据所确定的准则,从源基站释放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参照图3至5,考虑执行框206和208的不同实施例。图3示意了不同网络元件(即,核心网300、源基站302、目标基站304和移动中继基站)之间的接口。如图3所示,当前情形是这样的:已经将移动中继基站306的回程链路中的一些切换至目标基站304,同时其余回程链路仍连接至源基站302。
在切换之前,核心网300可能已经将以移动中继基站所服务的终端设备为目的地的所有数据路由通过源基站。因此,源基站的缓冲器可以包含要在切换第一(组)回程链路之后传输至移动中继基站的数据。在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其余回程链路将寻址至移动中继基站、路由至源基站且包含在源基站的缓冲器中的数据传送至移动中继基站。在源基站的下行链路数据缓冲器没有以移动中继基站为目的地的数据之后,可以释放其余回程链路。该实施例的优势在于:不需要通过基站302、304之间的X2接口或者作为来自核心网300的重传,将被路由至源基站的数据的传送传送至目标基站。这减少了固定无线电接入网中的业务的不必要增加。
在切换第一组回程链路之后,移动中继基站可以具有与其余回程链路相关联且包含在其上行链路传输缓冲器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在实施例中,在与其余回程链路相关联的上行链路缓冲器在移动中继基站中为空之后,释放其余回程链路。在实施例中,上行链路缓冲器是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缓冲器。该实施例的优势在于:移动中继基站不必须执行对已分段且存储在缓冲器中以供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新分段。换言之,可以在释放之前传输已被处理以在其余回程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在其余回程链路的上行链路(RLC)数据缓冲器在移动中继基站中为空之后,移动中继基站可以将控制消息发送至源基站,指示缓冲器为空并且可以释放其余回程链路。
在另一实施例中,源基站可以在其已针对其余回程链路完成所有自动重发请求(ARQ)过程之后释放该回程链路,包括被称作混合ARQ(HARQ)的RLC以下的协议层的那些。在切换第一回程链路之后,不针对其余回程链路建立新ARQ过程,即,将不传送新数据分组,但可以在这种数据分组的接收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执行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重传。作为上述三个实施例的总结,在已经完成与源基站相关联的正在进行的传输之后释放其余回程链路。
在实施例中,在其余回程链路的质量降至低于所确定的阈值水平之后,释放其余回程链路。源基站和/或移动中继基站可以监视回程链路的质量,以确定是否从源基站释放其余回程链路。例如,该监视可以包括:监视在移动中继基站与源基站之间传送的信道状态指示符、差错率(比特差错、帧差错等)和/或其他质量指示符。
在实施例中,在切换第一回程链路之后启动对预定时间段进行计数的定时器,并且在预定时间段到期之后从源基站释放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当然,可以将上述实施例进行组合。例如,可以在移动中继基站的上行链路缓冲器和源基站的下行链路缓冲器为空之后首先释放其余回程链路。然而,该释放可以是在连接质量降至低于所确定的阈值水平和/或在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较早进行的。可替换地,系统可以尽可能长地利用宏分集(由与两个空间分离的基站的通信实现)。然后,只要连接至源基站的其余回程链路的质量降至低于所确定的阈值水平,可以执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可以在切换第一回程链路之后将新数据路由至源基站。
这里应当注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不根据正常切换过程执行对其余回程链路的释放。源基站可以简单地发布释放命令,以在不发布任何切换命令的情况下释放每个回程链路。结合被发送至移动中继基站的释放命令,源基站可以通过X2接口将消息发送至目标基站,其中,该消息指示了所释放的回程链路和所释放的回程链路的资源的标识符。因此,目标基站知道了所释放的回程链路及其资源,使得其可以将移动中继基站配置为通过利用释放资源和/或所释放的DAU来与目标基站建立附加回程链路。释放其余回程链路以代替传统切换的优势在于:移动中继基站不必须在切换第一(组)回程链路之后传输针对其余回程链路的测量报告。此外,一般将减小信令开销,这是无线通信中的显著优势。此外,例如,由于目标基站可能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根据目标基站中的可用资源来重新配置所传送的回程链路,因此释放和添加回程链路的总体过程变得不如组合的切换和重新配置那么复杂。
图4是示意了结合利用DAS的移动中继基站的切换的通信的信令图。移动中继基站处于S1中的连接状态,并已经与源基站建立多个回程链路。在S2中,移动中继基站将测量报告传输至源基站。测量报告可以向多个基站指示移动中继基站周围且关于多个回程链路的信道状态。
在S3中,源基站确定了需要将移动中继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因此,源基站发起对移动中继基站的第一组回程链路(包括至少一个回程链路,即,第一回程链路)的切换的准备。第一回程链路可以与位于承载移动中继基站的交通工具的头部的DAU相关联,而源基站可以具有该了解。因此,源基站知道要切换从交通工具头部开始的确定数目的回程链路(多个)。对切换的准备可以包括:通过X2接口将切换请求传输至目标基站。该切换请求可以包括移动中继节点的移动上下文(包括移动中继节点的相关参数)和要切换的DAU或回程链路的标识符。响应于该切换请求,目标基站通过存储接收到的移动中继上下文并执行对要切换的回程链路(多个)的接纳控制来发起对切换的准备。在执行接纳控制时,目标基站将切换响应消息传输至源基站,对切换的准备就绪进行肯定应答。然后,源基站将切换命令传输至移动中继基站。切换命令包括目标基站和第一组回程链路的标识符,使得移动中继基站知道将哪个/哪些回程链路切换至目标基站。
在S4中,移动中继基站和目标基站进行通信,以连接第一组回程链路。在取得连接时,目标基站通过X2接口将切换完成消息传输至源基站。然后,通过所切换的回程链路,在移动中继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传送数据。在S5中,源基站和中继基站完成仍与源基站相连接的第二回程链路的其余数据的传输。该其余数据可以包括已被处理以在第二回程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如上所述。在完成其余数据的传输时,在S6中释放第二回程链路。源基站可以将回程释放消息发送至移动中继基站,以命令释放。源基站还可以将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发送至目标基站,以指示刚刚释放的资源和回程链路或所释放的DAU的标识符,使得目标基站可以开始利用和配置所释放的回程链路和所释放的资源的分配。类似地,在S7中,源基站和中继基站完成仍与源基站相连接的第三回程链路的其余数据的传输。在完成其余数据的传输时,在S8中,与S6中的方式类似的方式释放第三回程链路。
应当注意,可以分别地释放其余回程链路,这是由于这些其余回程链路的其余传输变为完成,或者可以与被传输至移动中继基站的单个释放消息和被传输至目标基站的单个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同时释放它们。在实施例中,利用通过X2接口而传送的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向目标基站指示对其余回程链路的释放。在另一实施例中,响应于从源基站接收到释放命令,移动中继基站将对应的资源释放指示消息传输至目标基站。换言之,通过无线电接口,将对其余回程链路(多个)的释放从源基站通过移动中继基站路由至目标基站。
图5示意了结合移动中继基站的切换、通过两个基站传送数据的另一实施例。以图4中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执行步骤S1至S4。在S10中,继续传输在源基站中或在移动中继基站中其余的数据并进行处理以在其余回程链路上传输。同时,通过已切换的那些回程链路,在目标基站与移动中继基站之间传送数据。在S11中,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关于协作(混合)ARQ传输过程进行协商。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可以共享公共ARQ过程池,并且,可以利用不同的基站来进行传输(重传),以提供宏分集并改进数据的成功传输的概率。
考虑协作ARQ过程的实施例。在S12中,源基站试图将传输块(包括数据)传输至中继基站。中继基站无法正确接收传输块,且因此在S13中将否定应答消息(NACK)发送至源基站(或者不发送内容,这在源基站中被解释为NACK)。在检测到传输块的错误接收时,在S14中,源基站通过X2接口将重传请求消息发送至目标基站。重传请求消息可以包括对ARQ过程进行标识的ARQ过程标识符、重传传输块、以及与ARQ过程相关的可能的其他信息。重传传输块可以是与在S12中传输的传输块相同的传输块,或者其可以包括其他增量冗余数据,例如奇偶校验位。后一种选项是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增量冗余中已知的。结合S14,可选地,源基站还可以向移动中继基站通知目标基站将通过不同回程链路传输重传,使得移动中继基站能够从另一回程链路中提取重传传输块并(可选地)将原始传输和通过不同回程链路而传输的重传进行组合。然而,根据UMTS LTE,在传输实际传输块之前在控制消息中向移动中继基站指示传输块的是目标基站。在S15中,目标基站将重传传输块传输至移动中继基站。在S16中,移动中继基站接收重传传输块,并能够从所讨论的ARQ过程的传输块(多个)中提取无差错数据。因此,在S16中,移动中继基站将肯定应答消息(ACK)传输至目标基站,以对传输块的正确接收进行肯定应答。在S17中,目标基站将ARQ过程的完成报告给源基站。
源和目标基站可以以多种方式利用协作ARQ传输。例如,每当接收到NACK,另一基站都可以执行重传。可替换地,一个基站可以在请求另一基站执行重传之前尝试确定次数的重传。在另一实施例中,检测针对移动中继基站的高信道质量的基站可以向另一基站通知高信道质量。响应于这种通告,该另一基站可以将多个正在进行的ARQ过程的职责传送至具有高信道质量的基站。图5示意了下行链路中的协作ARQ传输,但是,等效地,可以针对上行链路实现协作ARQ过程。然后,情形将反转:移动中继基站进行传输,而源/目标基站进行接收。在源和目标基站之一中的正确接收的情况下,该基站可以向另一基站通知正确接收,使得另一基站可以结束该ARQ过程。上行链路实现可以包括源和目标基站之间通过X2接口、关于应用于给定上行链路传输块的冗余版本的附加通信,但是,这种附加通信的实现是设计的问题。
图6示意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的示例框图。该设备可以应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网络元件。该网络元件可以是固定蜂窝网络的基站。该网络元件包括接口组件416,接口组件416实现了与在固定蜂窝网络的覆盖区中操作的移动中继基站的通信连接的建立。接口组件还可以实现与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其他基站的有线(或无线)连接。如果蜂窝网络根据UMTS LTE进行操作,则接口组件实现X2接口。
网络元件还包括通信控制电路400,通信控制电路400控制与移动中继基站建立的回程链路。通信控制电路400可以包括多个子电路,这些子电路控制回程链路的不同参数和操作。切换控制电路402可以分析从移动中继基站接收到的测量报告并控制移动中继基站的切换。切换控制电路402还可以控制用户终端的切换。回程控制电路408可以控制每个移动中继基站的回程链路的数目以及回程链路的其他参数。例如,回程控制电路可以结合切换过程控制其余回程链路的释放,如上所述。HARQ控制电路410控制在网络元件中执行的HARQ过程。HARQ控制电路410可以被配置为以上述方式进行协作HARQ处理。
控制电路402、408和410可以被实现为逻辑上和/或物理上分离的设备或实体。一些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在基站中,而其他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在网络的其他部分中。因此,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包括图6的所有控制电路的物理网络元件。然而,例如,一个或多个电路可以由相同物理处理器实现,但可以被实现为由不同计算机程序模块定义的不同逻辑操作。
网络元件还包括存储单元414,存储单元414存储控制电路400至410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此外,存储单元414可以存储与移动中继回程上下文及其配置相关的参数和信息元素。存储单元414可以包括数据缓冲器,以用于要从网络元件传输的数据、网络元件与移动中继基站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与结合切换的通信相关的其他信息,如上所述。存储单元414还可以存储网络元件的操作所必需的多种其他类型的信息。
图7示意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设备的示例框图。该设备可以应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中继基站。移动中继基站可以包括无线电接口组件506,无线电接口组件506实现了建立与移动中继基站的覆盖区中的用户终端的无线电连接和与在其覆盖区中驻留有移动中继基站的固定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回程无线电链路。无线电接口组件506包括DAS,DAS包括多个DAU。一些DAU可以专用于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而一些DAU可以专用于通过回程链路与固定蜂窝网络进行通信。然而,至少一些DAU可以被配置为与用户终端和固定蜂窝网络均进行通信。如果给定DAU的辐射图被配置为实现与DAU相关联的子小区中的充足覆盖区和与服务固定基站的连接,则DAU可以被配置为采用这两种类型的链路。
移动中继基站还包括通信控制电路500,通信控制电路500被配置为控制由移动中继基站建立的无线电链路。通信控制电路500可以与固定蜂窝网络进行通信,以创建和操作移动中继回程链路,如上所述。通信控制电路500可以包括数据处理电路504,数据处理电路504被配置为在回程链路与用户终端接口连接之间传送用户终端的数据分组。
通信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DAS配置控制电路502,DAS配置控制电路502被配置为直接控制DAS和各个DAU的配置。DAS配置控制电路502可以通过根据从通信控制电路500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对DAS的配置进行适配,在通信控制电路500的控制下进行操作。关于回程DAU,DAS配置电路502可以控制活动回程DAU的数目、回程DAU向逻辑回程链路的指派(如接收到的控制消息中定义)、以及通过由固定基站调度的不同DAU而对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输/接收。DAS配置控制电路还可以控制切换,从而响应于从固定蜂窝网络接收到的控制消息,添加和释放回程链路。在已经切换一些回程链路的同时,DAS配置控制电路可以命令数据处理电路停止处理去往仍与源基站相连接的那些回程链路的新数据。配置控制电路可以命令数据处理电路向/从适当回程链路添加/提取传输和重传,条件是它们是作为给定ARQ过程的重传而传输的并且是通过与初始传输不同的回程链路而传输的。DAS配置控制电路还可以执行与回程链路的利用相关的上述其他控制操作。
移动中继基站还包括存储单元508,存储单元508存储通信控制电路500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此外,存储单元508可以存储与移动中继回程链路及其配置相关的参数和信息元素。存储单元508还可以存储移动中继基站的操作所必需的多种其他类型的信息。
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电路”指代以下所有项:(a)仅硬件的电路实现,例如,仅模拟和/或数字电路中的实现;以及(b)电路和软件(和/或固件)的组合,例如(在适用时):(i)处理器(多个)的组合或者(ii)包括一起工作以使设备执行各种功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多个)、软件和存储器(一个或多个)的处理器(多个)/软件的部分;以及(c)即使物理上不存在软件或固件时也需要软件或固件以进行操作的电路,例如,微处理器(多个)或者微处理器(多个)的一部分。“电路”的这种定义适用于该术语在本申请中的所有使用。作为另一示例,如本申请中所使用,术语“电路”还将覆盖仅一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器的一部分及其伴随软件和/或固件的实现。还可以以由计算机程序定义的计算机过程的形式执行结合图2至5所述的过程或方法。计算机程序可以具有源代码形式、目标代码形式或者某种中间形式,且其可以存储在某种载体中,该载体可以是能够承载程序的任何实体或设备。例如,这种载体包括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和软件分发包。根据所需的处理能力,计算机程序可以是在单个电子数字处理单元中执行的,或者其可以分布在多个处理单元当中。
本发明不仅可适用于以上定义的蜂窝或移动电信系统,而且可适用于其他合适的电信系统。蜂窝电信系统可以具有将无线服务提供给用户终端的固定基础设施。所使用的协议、移动电信系统的规范、其网络元件和订户终端快速发展。这种发展可能需要对所描述的实施例的额外改变。因此,所有词语和表达应当被宽泛解释,并且,它们意在示意而非限制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由于技术进步,本发明的构思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27)

1. 一种方法,包括:
使得在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源基站与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移动中继基站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多个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其中,所述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形成所述移动中继基站的覆盖区内的一群子小区,且所述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用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与所述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通信;
将第一回程链路从所述源基站切换至所述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目标基站;
在切换所述第一回程链路之后,在所述源基站与仍链接至所述源基站的至少一个回程链路之间继续数据传送;以及
使得根据所确定的准则从所述源基站释放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其余回程链路的释放是在没有特定切换命令的情况下执行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传送与其余回程链路的释放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所释放的回程链路的标识符、与所述至少一个所释放的回程链路相关联的通信资源、与所释放的回程链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分布式天线单元的标识符。
4.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已经将路由至所述源基站的所有下行链路数据传输至所述移动中继基站之后,从所述源基站释放所述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5.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移动中继基站中的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的上行链路数据缓冲器不包含上行链路数据之后,从所述源基站释放所述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6.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监视所述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的质量;以及
当至少一个回程链路的质量降至低于所确定的阈值水平时,从所述源基站释放所述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7.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对从所述源基站至所述目标基站的给定其余回程链路的释放的指示路由通过所述移动中继基站。
8.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切换所述第一回程链路之后启动对预定时间段进行计数的定时器;以及
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到期之后,从所述源基站释放所述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9.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传输通过与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之一相关联的回程链路而对数据分组的初始传输和通过与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中的另一个相关联的另一回程链路而对数据分组的至少一重传,在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利用协作自动重发请求。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传送与自动重发请求传输相关的信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之一向另一个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指示与所述移动中继基站进行通信的有利条件;以及
响应于所述控制消息,将至少一个自动重发请求过程的职责传送至具有所述有利条件的基站。
12. 一种设备,包括:
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在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源基站与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移动中继基站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多个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其中,所述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形成所述移动中继基站的覆盖区内的一群子小区,且所述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用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与所述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通信;
将第一回程链路从所述源基站切换至所述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目标基站;
在切换所述第一回程链路之后,在所述源基站与仍链接至所述源基站的至少一个回程链路之间继续数据传送;以及
使得根据所确定的准则从所述源基站释放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没有特定切换命令的情况下释放其余回程链路。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在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传送与其余回程链路的释放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所释放的回程链路的标识符、与所述至少一个所释放的回程链路相关联的通信资源、与所释放的回程链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分布式天线单元的标识符。
15.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已经将路由至所述源基站的所有下行链路数据传输至所述移动中继基站之后,从所述源基站释放所述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16.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移动中继基站中的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的上行链路数据缓冲器不包含上行链路数据之后,从所述源基站释放所述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17.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监视所述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的质量;以及当至少一个回程链路的质量降至低于所确定的阈值水平时,从所述源基站释放所述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18.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将对从所述源基站至所述目标基站的给定其余回程链路的释放的指示路由通过所述移动中继基站。
19.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切换所述第一回程链路之后启动对预定时间段进行计数的定时器;以及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到期之后,从所述源基站释放所述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20.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通过传输通过与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之一相关联的回程链路而对数据分组的初始传输和通过与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中的另一个相关联的另一回程链路而对数据分组的至少一重传,在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利用协作自动重发请求。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在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传送与自动重发请求传输相关的信息。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传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指示与所述移动中继基站进行通信的有利条件;以及响应于所述控制消息,在所述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两个基站之间传送至少一个自动重发请求过程的职责。
23. 根据在先权利要求12至22 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是所述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站。
24. 一种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根据在先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装置。
25. 一种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使所述设备进行以下操作:
使得在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源基站与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移动中继基站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多个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其中,所述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形成所述移动中继基站的覆盖区内的一群子小区,且所述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用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与所述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通信;
将第一回程链路从所述源基站切换至所述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目标基站;
在切换所述第一回程链路之后,在所述源基站与仍链接至所述源基站的至少一个回程链路之间继续数据传送;以及
使得根据所确定的准则从所述源基站释放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
26. 一种设备,包括:
用于在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源基站与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移动中继基站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装置,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多个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其中,所述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形成所述移动中继基站的覆盖区内的一群子小区,且所述空间分布的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用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与所述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通信;
用于将第一回程链路从所述源基站切换至所述固定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目标基站的装置;
用于在切换所述第一回程链路之后,在所述源基站与仍链接至所述源基站的至少一个回程链路之间继续数据传送的装置;以及
用于使得根据所确定的准则从所述源基站释放其余至少一个回程链路的装置。
27.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且包括程序指令的分发介质上,所述程序指令在被加载至设备中时执行根据在先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0980163375.7A 2009-12-02 2009-12-02 用于在切换中继续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726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9/066195 WO2011066853A1 (en) 2009-12-02 2009-12-02 Handing over relayed connections in mobile environ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6100A true CN102726100A (zh) 2012-10-10
CN102726100B CN102726100B (zh) 2015-05-20

Family

ID=4237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3375.7A Active CN102726100B (zh) 2009-12-02 2009-12-02 用于在切换中继续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4078B2 (zh)
EP (1) EP2508026B1 (zh)
CN (1) CN102726100B (zh)
WO (1) WO2011066853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2830A (zh) * 2012-10-17 2013-02-13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TE-Advanced减少移动中继与eNode B信道测量位置偏差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4885378A (zh) * 2013-01-24 2015-09-02 英特尔公司 在无线通信节点间进行无线回程通信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8200198A (zh) * 2018-02-05 2018-06-22 四川灵通电讯有限公司 物联网通信用中继设备及其应用方法
US10171149B2 (en) 2013-01-21 2019-01-01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backhaul and access communication via a common antenna array
CN109526253A (zh) * 2016-06-23 2019-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节点、控制设备及其方法
CN111741500A (zh) * 2020-08-03 2020-10-02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场景下的漫游方法、多链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7018A (zh) * 2018-07-09 2021-01-15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代新无线电回程和接入
CN112425256A (zh) * 2018-08-23 2021-02-26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蜂窝电信网络
CN113965967A (zh) * 2021-09-14 2022-01-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蜂窝无线通信架构下特定终端设备的移动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4846904A (zh) * 2019-12-31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278601A (zh) * 2022-06-20 2022-11-01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点传输的高速铁路车载终端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917069D0 (en) * 2009-09-29 2009-11-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 method and apparatus
IL206455A (en) * 2010-01-28 2016-11-30 Elta Systems Lt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oving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and useful devic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bove
CN102088756A (zh) * 2010-02-10 2011-06-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选择服务小区的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US9031605B2 (en) * 2010-03-04 2015-05-12 Ipcomm Mobile femto-cell in a wireless safety network
CN102812738B (zh) * 2010-03-12 2015-10-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区间设定方法、中继站及移动通信系统
US8942272B2 (en) * 2010-08-02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signal processing in a multiple antenna repeater
US8385921B1 (en) * 2010-08-31 2013-02-26 Siklu Communication ltd. Backhaul aware radio access networks
SG10201509642XA (en) 2010-11-24 2015-12-30 Elta Systems Ltd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traffic management by tunneling in moving hierarchical cellular networks
WO2012070049A1 (en) 2010-11-24 2012-05-31 Elta Systems Ltd. Various routing architectures for dynamic multi-hop backhauling cellular network and various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IL218046B (en) 2012-02-12 2018-11-29 Elta Systems Ltd An architecture for a multi-directional relay and th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eful by the way
WO2012154088A1 (en) * 2011-05-06 2012-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network node
US9294162B2 (en) * 2011-08-04 2016-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utdoor-indoo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repeaters and leaky cables
WO2013048193A1 (en) * 2011-09-28 2013-04-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establishment cause val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13520B (zh) * 2011-09-29 2015-03-04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高速铁路的lte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US20130142136A1 (en) * 2011-10-21 2013-06-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wireless backhaul and networks
EP3534642A1 (en) * 2011-11-04 2019-09-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andover of a movable relay device from a base station being a movement origin to a base station being a movement destination
US20140274060A1 (en) * 2011-11-08 2014-09-18 Kyocer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10154442B2 (en) * 2012-01-12 2018-12-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link configuration
KR101974900B1 (ko) * 2012-01-19 2019-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90915B1 (ko) * 2012-03-06 2019-06-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모드 장치 및 그 통신 방법
CN104350774B (zh) * 2012-05-07 2018-07-27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及其移动性方法
US9538450B2 (en) * 2012-08-03 2017-01-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relay packet gateway relocation for path optimization
CN103796258B (zh) * 2012-10-29 2017-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的基站切换方法及系统
US10098002B2 (en) 2012-12-31 2018-10-09 Zte Corporation Integrat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for spectrum sharing
WO2014120054A1 (en) * 2013-01-30 2014-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lay device and associated vehicle and method
US10306653B2 (en) * 2013-01-30 2019-05-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tection system for wireless NLOS backhaul
US9961719B2 (en) * 2013-03-11 2018-05-01 Zte Corporation Integrated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3085197B1 (en) * 2013-12-20 2018-10-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relating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s
KR101437386B1 (ko) * 2014-04-15 2014-09-05 단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모바일 릴레이,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수단 및 모바일 릴레이로 동작하는 단말기
US9735930B2 (en) * 2014-05-02 2017-08-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 secondary network node for handling packet retransmissions
US9961560B2 (en) * 2014-07-31 2018-05-01 Collision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optimizing a predictive model for mobile network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historical context information
US10554343B2 (en) 2015-08-03 2020-0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receives retransmitted data when virtual terminal scheme is applied
CN106686674B (zh) * 2015-11-05 2019-12-1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WO2017108487A1 (en) * 2015-12-21 2017-06-29 Sony Corpor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0117133B1 (en) * 2016-02-08 2018-10-30 Sprint Spectrum L.P.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prior to handover execution
AU2018379536B2 (en) * 2017-12-04 2023-08-03 Nokia Technologies Oy Link monitoring with self-backhaul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EP3937542A1 (en) * 2018-06-21 2022-01-12 Google LLC Maintaining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 interfaces through a donor base station handover
US11622300B2 (en) * 2018-09-27 2023-04-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loss of up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97669B2 (en) * 2018-11-02 2022-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ing in relay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10229715A1 (en) * 2018-11-30 2021-07-29 Westinghouse Air Brak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Vehicle warning system
US11001284B2 (en) * 2018-11-30 2021-05-11 Westinghouse Air Brak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other trains for PTC purposes
KR102588441B1 (ko) * 2019-01-11 2023-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백홀 링크를 구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24010408A1 (en) * 2022-07-08 2024-01-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7062B2 (en) * 1992-03-06 2006-09-12 Aircell, Inc. System for managing call handoffs between an aircraft and multiple cell sites
US20020123365A1 (en) * 2000-12-31 2002-09-05 Thorson Walter R. Scalable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US20040058678A1 (en) 2002-09-23 2004-03-25 Detorbal Rene Fernand Emil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handovers for a group of mobile radios
CN1964521B (zh) * 2005-11-11 2010-05-1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及装置
US8867520B2 (en) * 2008-03-07 2014-10-21 Charles Nicholls Using a network frequency reference to augment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a wireless base station
US8060145B2 (en) * 2008-07-09 2011-11-15 T-Mobile Usa, Inc. Cell site content caching
US8391206B2 (en) * 2008-08-07 2013-03-05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joint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lustering of base stations
US8200239B2 (en) * 2008-11-11 2012-06-12 Trueposition, Inc. Femto-cell location by proxy methods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2830A (zh) * 2012-10-17 2013-02-13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TE-Advanced减少移动中继与eNode B信道测量位置偏差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2932830B (zh) * 2012-10-17 2015-04-22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TE-Advanced减少移动中继与eNode B信道测量位置偏差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US10171149B2 (en) 2013-01-21 2019-01-01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backhaul and access communication via a common antenna array
CN104885378A (zh) * 2013-01-24 2015-09-02 英特尔公司 在无线通信节点间进行无线回程通信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4885378B (zh) * 2013-01-24 2018-02-06 英特尔公司 在无线通信节点间进行无线回程通信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9526253A (zh) * 2016-06-23 2019-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节点、控制设备及其方法
CN109526253B (zh) * 2016-06-23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节点、控制设备及其方法
US10813023B2 (en) 2016-06-23 2020-10-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over between a source access node and a target access node using a control device
CN108200198A (zh) * 2018-02-05 2018-06-22 四川灵通电讯有限公司 物联网通信用中继设备及其应用方法
CN112237018A (zh) * 2018-07-09 2021-01-15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代新无线电回程和接入
CN112237018B (zh) * 2018-07-09 2024-03-19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代新无线电回程和接入
CN112425256A (zh) * 2018-08-23 2021-02-26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蜂窝电信网络
CN112425256B (zh) * 2018-08-23 2024-01-05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蜂窝电信网络中的方法、用于蜂窝电信网络的网络节点
CN114846904A (zh) * 2019-12-31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846904B (zh) * 2019-12-31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741500B (zh) * 2020-08-03 2020-12-01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场景下的漫游方法、多链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41500A (zh) * 2020-08-03 2020-10-02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场景下的漫游方法、多链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63046B2 (en) 2020-08-03 2024-04-16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Roaming method in a multi-link scenario, multi-lin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965967A (zh) * 2021-09-14 2022-01-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蜂窝无线通信架构下特定终端设备的移动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3965967B (zh) * 2021-09-14 2024-03-19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蜂窝无线通信架构下特定终端设备的移动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5278601A (zh) * 2022-06-20 2022-11-01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点传输的高速铁路车载终端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15916A1 (en) 2012-12-13
US8954078B2 (en) 2015-02-10
EP2508026A1 (en) 2012-10-10
CN102726100B (zh) 2015-05-20
EP2508026B1 (en) 2015-10-07
WO2011066853A1 (en)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6100A (zh) 在移动环境中切换中继连接
CN101795495B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上下文传送和多频带操作
KR101719938B1 (ko) 모바일 장치 지원 협력 멀티포인트 전송 및 수신
CN102948104B (zh) 协作传输的自适应调度和harq管理
EP2422471B1 (en) Method of utilizing a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45744B1 (en) Relay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28364B (zh) 用于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这种装置的通信系统
CN103460775A (zh) 在中继节点重新配置时的harq处理
EP244984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sing protocols
EP3654694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925118B (zh) 一种避免接口传输冲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234301B1 (en) A method for relaying and forwarding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harq scene
CN101795481B (zh) 一种长期演进先进系统中用户接入服务小区的方法
KR20110079853A (ko) 이동 전화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전송
EP4169347A1 (en) Feedback and traffic differentiation in sidelink relays
EP2422545B1 (en) Partitioning resources on a target side of a handover of a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data traffic indication
CN113632529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1959265A (zh) 一种中继切换方法、系统和设备
US9949273B2 (en) Forwarding HARQ feedback considering latency over available channels
US20220376828A1 (en) Improved handling of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Doppler et al. Multi-band scheduler for fu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388832B (zh) 一种实现中继站异步自治的方法及其系统
KR20100109690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
CN102036383A (zh) 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系统
EP2741561B1 (en) Access network element, system and terminal for a cellula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8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