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3473A - 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3473A
CN102713473A CN2010800220726A CN201080022072A CN102713473A CN 102713473 A CN102713473 A CN 102713473A CN 2010800220726 A CN2010800220726 A CN 2010800220726A CN 201080022072 A CN201080022072 A CN 201080022072A CN 102713473 A CN102713473 A CN 102713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old
producing medium
container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20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E·菲利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3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3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2Centrifugal separation of gas, liquid or oi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方法和设备,该设备在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装置和循环制冷剂的热交换系统上使用。该设备包括:具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的液体制冷剂容纳容器,其中所述容器位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系统中;用于产生液化制冷剂的湍流的装置。该设备还优选包括制冷剂分流路径,所述制冷剂分流路径用于局部冷却所述容器内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盘,该盘位于所述制冷剂入口处,用于在后侧形成低压区域并且使进入容器的制冷剂产生湍流;以及引入到膨胀阀的制冷剂路径下游并位于旋管之前的制冷剂阀,所述制冷剂阀产生连续通过制冷剂旋管的涡流。

Description

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4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1/171,919;2009年4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1/171,924;以及2010年1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1/297,528的权益。通这些申请所述的全部内容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有关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或发展的声明
不适用。
参考微缩胶片附录
不适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制冷与空气调节,特别涉及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改进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说,依靠制冷剂的流体力学和湍流的原理,本发明的设备实现了最大的制冷操作状态,同时降低了系统的能量损耗。
背景技术
可以获得依靠标准的制冷剂循环技术的各种装置已经很多年,例如同是具有冷却和加热性能的制冷和热泵装置。热泵装置在各种相关设计规范的限制内使用户能够冷却或加热选定的环境或者利用制冷机组来冷却所需的位置。对于这些加热和冷却的工作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气体或液体在基本上封闭的系统内被压缩、膨胀、加热或冷却以在在选定的环境内生产所需的温度结果。
传统的局部冷却器先于膨胀装置和后面的蒸发器部分地冷却制冷剂。这种制冷剂的冷却已被证明能增加蒸发器内的传热效率。存在各种局部冷却器,但是最普通的形式通过将较冷却的液体吸入到较温暖的制冷剂周围来冷却制冷剂。
授予本文申请人的美国专利5,259,213披露了一种在热泵上使用的热泵增效器,从而增加户外冷凝器与室内蒸发器之间的冷却和加热效率。制冷剂接收器或局部冷却器设置在系统的高压液体制冷剂部分中,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高流量、低压力释放单向阀,该单向阀具有带制冷剂湍流生产背面的内部控制部件,该内部控制部件用作增加膨胀装置以便通过增加膨胀来冷却并且通过湍流来加热高压液体制冷剂。
授予本文申请人的美国专利5,426,956描述了一种在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装置和循环制冷剂的热交换系统上使用的制冷剂系统增效设备。该设备包括:具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的含有液体制冷剂的容器,该容器位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系统中;以及与产生液化制冷剂湍流的容器有关的装置。
授予本文申请人的美国专利5,727,398教导了一种具有湍流产生设备的制冷剂搅拌设备,该制冷剂搅拌设备在具有制冷剂运输管线的含有制冷剂的热交换系统上使用。该发明包括适合于制冷剂运输管线的至少一个壳体,并且在每一个壳体内均包括制冷剂搅拌机构,该制冷剂搅拌机构包括在制冷剂流过设备时引起制冷剂搅拌的至少一个有叶片的盘。
授予Wightman的美国专利6,401,470和6,401,471披露了一种在蒸汽压缩系统上使用的膨胀装置。蒸汽压缩系统包括:用于使热传递流体流动的管线、与管线连接以增加热传递流体的压力和温度的压缩机、与管线连接以使热传递流体液化的冷凝器以及与管线连接以使热传递流体膨胀的膨胀装置。膨胀装置包括限定出第一孔的壳体以及与壳体连接的至少一个叶片,其中叶片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孔在第一位置时比在第二位置时大。蒸汽压缩系统还包括与管线连接以将热量从周围环境传递到热传递流体的蒸发器。
前述专利反映了本发明人所知道的目前的技术状态。参考并论述这些专利的目的是有助于履行申请人的在公开与审查本发明权利要求有关的信息方面的坦白承认义务。然而,恭敬地提出,在单独或者结合考虑时,上述指出的专利都没有披露、教导、暗示、示出或以其他方式明显呈现本文描述和权利要求书要求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方法和设备,该设备在至少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装置和循环制冷剂的热交换系统(例如,制冷装置或热泵装置)上使用。本发明的增效设备包括由盖上顶部端盖和底部端盖的圆筒形成的液体制冷剂容纳容器,其中容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系统中。制冷剂入口位于容器的顶部区域,而制冷剂出口位于容器的底部区域。优选的是,制冷剂出口的位置大致上不低于冷凝器的最低点。
该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在与顶部区域有关的制冷剂中产生湍流的第一装置和用于在与底部区域有关的制冷剂中产生湍流的第二装置。例如,第一装置可以包括在容器内使进入的制冷剂产生选择运动的装置。第二装置可以包括位于容器的底部区域的一组固定角度叶片。当制冷剂排出容器时,该叶片组在制冷剂中产生湍流。更具体地说,第二装置可以包括位于制冷剂出口附近的盘、形成在盘中以允许进入的制冷剂通过的中心孔以及形成在盘中并延伸入中心孔的一组固定角度叶片,其中叶片组使排出的制冷剂增加湍流,本文申请人在美国专利No.5,426,956中描述了全部这些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将该公开所述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本发明的设备还优选包括制冷剂分流路径,所述制冷剂分流路径用于局部冷却容器内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位于液体制冷剂入口的盘可以包括与延伸入容器中心的分流管连接的孔,该分流管终止于在热交换器上释放分流制冷剂的至少一个分流出口端并且在容器底部将分流制冷剂重新注入制冷剂流的其余部分。
在优选实施例中,位于液体制冷剂入口的盘包括增加膨胀装置盘。该盘在后侧形成低压区域并且使进入容器(除了分流路径以外)的制冷剂产生湍流,从而提高了制冷剂效率。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系统可以包括引入到膨胀阀的制冷剂路径下游并位于旋管之前的制冷剂阀装置。制冷剂阀优选包括在后侧产生低压区域的增加膨胀装置盘。然后,制冷剂通过一组固定平面以螺旋方式聚集。这样产生了连续通过制冷剂旋管的涡流,从而保证通过旋管的均匀流提高旋管的效率并减少制冷剂的汇集。位于制冷剂阀外侧的热交换器用于消除膨胀装置所捕获的任何热量。作为选择并且代替传统热交换器的是,可以通过用钻石涂覆制冷剂阀装置来实现热量的消除。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改进的制冷剂系统增效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改进的设备,该设备在热泵系统制冷时减低了发动压缩机所需的能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改进的设备,该设备在热泵系统制冷时减低了压缩机的压缩比,从而增加了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设备,该设备将湍流引入制冷或热泵系统内的液化制冷剂中,因此增加了有助于系统增效的制冷剂操作状态。
从结合附图考虑的以下描述中,将更好地理解与操作机构和方法有关的作为本发明特点的其他新颖性特征,以及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和优点,其中以实例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当清楚地理解,附图仅用于示出和描述本发明,而不是用来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在所附的并且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权利要求书中详细地指出了体现本发明特点的各个新颖性特征。本发明不在于从这些特征中单独提出的任何一种特征,而是在于详细说明的所有功能结构的特定组合。
因此,粗略地概括了本发明的较重要的特征,以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后面的详细描述并且可以更好地意识到对本领域所表现出的贡献。当然,存在本发明的附加特征,这些附加特征将在后面描述并且将形成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附加主题。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本公开所基于的概念可以容易地用作实现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些用途的其他结构、方法和系统的设计基础。因此,重要的是,权利要求被认为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这些等同结构。
此外,说明书摘要的用途是,使国际、地区和国家专利局以及不熟悉专利或法律术语或措辞的一般公众,尤其是本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从业者,能够在粗略检查之后快速确定本技术申请公开的类别和实质。说明书摘要既不用来限定由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申请的发明,也不宜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某些术语及其派生语仅出于参考方便而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并且将不受到限制。例如,除非另有说明,例如“上”、“下”、“左”和“右”等词语指的是在附图中进行参考的方向。类似的是,例如“向内”和“向外”等词语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装置或区域以及指定部件的几何中心的方向。除非另有说明,提到的单数时态包括复数,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在考虑下面的详细描述时,将更理解本发明并且将清楚除了上述目的以外的其他目的。参考附图进行描述,附图中:
图1是申请人的美国专利No.5,426,956公开的发明所采用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本发明系统的制冷剂分流路径设备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介绍本发明系统的运行环境,下面简单描述传统制冷系统的工作方式。
可膨胀-可压缩制冷剂容纳在由各种制冷剂操纵部件组成的基本封闭的系统中并且在该系统中循环。当液体制冷剂(在热交换器或蒸发器内)膨胀以产生气体时,液体制冷剂以降低第一周围环境的温度为代价增加其热容量。含有大量热的制冷剂被传送到第二周围环境并且膨胀的制冷剂的热容量经冷凝(在热交换器或冷凝器内)释放到第二周围环境,因而第二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正如所指出的,尽管本发明优选用于制冷系统,但是用于普通热泵系统也是可以预料的。因此,对于热泵而言,通过在封闭系统内进行逆向过程来在第一和第二环境中产生加热或冷却状态。
在整个系统中的四个基本部件是:压缩机;冷凝器(热交换器);蒸发器(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连接这些部件的必要管道。无论系统的尺寸如何,这些部件是无变化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压缩并且被传送到使气态制冷剂液化的冷凝器。液体制冷剂被传送到膨胀阀并且允许逐渐膨胀到蒸发器中。在蒸发成为气态形式之后,气态制冷剂移动到压缩机以重复该循环。
较低的压缩比反映了较高的系统效率并且在操作期间消耗了较少的能量。在压缩期间,制冷剂气体压力增加并且制冷剂气体温度升高。当压缩机的气体温度/压力大于冷凝器的气体温度/压力时,气体将从压缩机移动到冷凝器。使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机所需的压缩量被称为压缩比。压缩机的冷凝器侧的气体温度/压力越高,压缩比越大。压缩比越大,能量消耗越高。此外,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运行冷或热交换系统所需的能量(Kw):压缩机的压缩比;制冷剂的冷凝温度;以及制冷剂的流动特征。
用排泄压力(头部)除以吸入压力获得压缩比。吸入压力或排泄压力的任何变化都将改变压缩比。
应当注意,对于制冷系统或任何热泵系统,当进行压力计算时,通常采用绝对压力单位(PSIA),然而,因为热泵技术领域的大多数技术人员更熟悉计示压力(PSIG),所以在下面的示例性技术中使用计示压力作为主要压力单位。在传统制冷系统中,通常的排泄压力是226PSIG(241PSIA),通常的吸入压力是68PSIG(83PSIA)。用226PSIG除以68PSIG获得的压缩比大约是2.9。
冷凝温度是在给定温度下制冷剂气体将要冷凝成液体的温度。已知的标准表格与该数据有关。在传统的实例中,使用压力为226PSIG的R22制冷剂。这样产生110℉的冷凝温度。在110℉下,进入蒸发器的每一磅液体氟利昂将吸收70.052Btu′s的热量。然而,在90℉下,每一磅氟利昂将吸收75.461Btu′s的热量。因此,进入蒸发器的液体制冷剂的温度越低,其吸收热量的性能越大。液体制冷剂每降低一度,系统的性能增加大约百分之零点五。
液体制冷剂的温度与每小时传递Btu′s热量的功率之间关系的数据的已知标准表格显示出:如果液体制冷剂为120℉,每小时将需要0.98hp来传递22873Btu′s的热量。如果液体制冷剂被冷却到60℉,每小时只需要0.2hp来传递29563Btu′s的热量。
另外,在大多数热泵系统中,经过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流是层流。传统的系统的意向是设计为这种流。然而,从建立的数据表格中很好地知道,湍流更加具有能量效率。
参考图1,示出了申请人的美国专利No.5,426,956公开的发明所采用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的部件包括:压缩机CO;冷凝器CX;蒸发器EX;以及膨胀阀EV,而956专利的装置安装在系统的冷凝器CX与蒸发器EX之间的部分。系统在保持容器1中存储额外的液体制冷剂(正常存储在冷凝器中),从而提供了增加的冷凝体积(通常大约增加20%的冷凝体积),因而冷却更多的制冷剂(一种局部冷却)。通过增加这种额外的冷却,系统减小了排泄压力和吸入压力。为了在P1排泄,排泄压力是168PSIG(183PSIA),为了在P2吸入,吸入压力是60PSIG(74PSIA)。对于该排泄压力和吸入压力,压缩比计算为2.5。对于传统的制冷系统而言,前面计算的压缩比为2.9。这表明减少了大约17%的压缩功。
对于该系统采用的冷凝温度,在T1处的液体制冷剂温度大约90℉(低于上述传统系统的110℉)。液体制冷剂温度下降20℉的使得系统性能增加10%(如上面指出,20℉乘以每度百分之零点五)。这通过由本发明装置提供的增加的冷凝体积来实现。
该装置影响液体制冷剂流。在正常情况下,当容器引入到固定压力系统(通常用于局部冷却)中时,出现系统性能下降,这是因为大多数固定头部压力系统使用了固定的口或毛细式膨胀装置。这些装置需要压力来迫使适当体积的制冷剂通过装置以维持性能。通过压缩机产生压力。需要的压力越大,需要的能量(Kw)越多。
本发明装置采用浮动头部压力热泵系统来维持性能。由于较低的冷凝温度和引入的螺旋湍流(而不是直平流)而增加制冷剂的速度、体积和制冷剂的Btu性能,因此维持了性能。根据流体动力学已知,湍流的平均流速比层流的平均流速均匀得多。事实上,与层流的抛物线完全不同,湍流的流动液体的边界区域的分布曲线实际上是对数曲线形式。因此,对于湍流运动而言,在漩涡运动必须减至最少的边界处,速度梯度比层流式大得多。利用装置及其对制冷剂流的影响,冷凝温度越高并且负荷越大,所采用系统运行越好。
容器1具有内部空间3并且优选由适当材料(例如,金属、金属合金或者天然或人造聚合物)的圆筒5、顶部端盖10和底部端盖15构造。一般来说,顶部端盖10和底部端盖15通过适当方式(例如,软钎焊、焊接、硬钎焊、粘合、螺纹接合等)固定在圆筒5上,然而,整个容器1可以由圆筒5与顶部端盖10和底部端盖15作为组合结构的一体式单元形成。
液体制冷剂入口20和液体制冷剂出口25穿过容器1。优选的是,制冷剂入口20位于容器1的顶部区域。顶部区域定义为:大致位于将圆筒5划分成两个较小圆筒的中线与顶部端盖10之间。虽然图1示出的制冷剂入口20穿入圆筒5,但是入口可以穿入顶部端盖10。优选的是,制冷剂出口25位于容器1的底部区域。容器1的底部区域定义为:大致位于上述中线与底部端盖15之间。虽然其他位置是可以的,但是制冷剂出口25优选位于底部端盖15的中心附近。
通常,底部端盖15具有成角度的或倾斜的内表面30。然而,底部端盖15可以具有包括平面在内的其他适当结构的内表面。
通过冷凝器CX液化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入口20以及相关部件进入容器1。相关的入口部件包括:制冷剂传输管35和将容器1固定到来自冷凝器CX的管道设备的出口部分的入口接头40。入口接头40是将本发明装置耦合到管道设备的位于冷凝器CX与蒸发器EX之间的所需位置上的任何适当装置。
制冷剂传输管35构造成在进入的制冷剂中产生旋转运动。管35穿入顶部区域并且呈弯曲结构并一般具有向下的角度以便沿着适合于在容器1内产生制冷剂的旋转运动的路径输送进入的制冷剂。在本发明领域内,产生这种旋转制冷剂运动的管35的其他等同结构是可以预料的。
为了观察容器1内的液体制冷剂的水平,设置有观看玻璃45。玻璃45安装在圆筒5的可以注意制冷剂水平的位置上。
制冷剂出口25由将本发明装置固定在系统的管道设备上的出口管接头50组成。出口装置50是将本发明装置耦合到管道设备的位于冷凝器CX与蒸发器EX之间的所需位置上的任何适当装置。
用于将湍流引入到排出的液化制冷剂中的第二装置安装在出口25附近。“湍流器”60通过与出口管接头50或任何其他等同装置之间的配合而保持在适当位置。湍流器通常是固定在出口部件内的与容器1分开的部件,然而,湍流器可以作为容器1的制冷剂出口的一体部分。湍流器包括:具有中心孔的盘;以及形成或切入盘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角度叶片。优选的是,提供一组固定角度叶片以增加排出制冷剂的湍流。
当制冷剂排出容器1时,叶片的角度引起液体制冷剂的旋转湍流运动。多个叶片角度均适合产生所需的湍流。
优选的是,本发明容器1设置在所采用的系统内,使得制冷剂出口25不低于冷凝器CX的最低部分。来自冷凝器CX的液体制冷剂进入容器1并且通过传输管35引起围绕内部空间3的漩涡运动。漩涡状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出口25离开容器1,然后碰撞湍流器60。湍流器60的叶片向制冷剂流中增加了额外的湍流。
图2是本发明系统的制冷剂分流路径设备的横截面图,该制冷剂分流路径设备用于局部冷却容器1内的一部分制冷剂。位于液体制冷剂入口20的盘70可以包括与延伸入容器中心的分流管72连接的孔,该分流管终止于在热交换器76上释放分流制冷剂的至少一个分流出口端74,从而在容器底部将分流制冷剂重新注入制冷剂流的其余部分。
在制冷剂进入容器并且开始排出之后,制冷剂在容器1的底部产生浅井状涡流。在浅井状涡流的中心,制冷剂产生低压区域。在变热时增加的涡流越强,涡流中西的低压区域越大,因此能够在分流管72的底部使经过热交换器76的制冷剂局部冷却。
随着涡流中心的低压区域的产生,在液体制冷剂入口20进入分流路径的少量制冷剂膨胀并且在分流路径出口端74排出,从而使制冷剂局部冷却并且允许制冷剂携带的热泡继续冷凝,从而允许向下游输送至膨胀阀的制冷剂中具有少量未冷凝制冷剂,因而改进了系统的运行。
在优选实施例中,位于液体制冷剂入口20的盘70包括增加膨胀装置盘。该盘在后侧形成低压区域并且使进入容器的制冷剂产生湍流,从而提高了制冷剂效率。该盘可以是上文作为制冷剂出口处的湍流器60而公开的盘;或者美国专利No.5,259,213(例如,图4,该公开的阀片160)的热泵增效器中公开的盘;或者可以引入到容器的制冷剂入口20中的、在后侧形成低压区域并且产生制冷剂湍流的任何其他盘结构。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系统可以包括引入到膨胀阀的制冷剂路径下游并位于旋管之前的制冷剂阀80。该制冷剂阀优选包括在后侧产生低压区域的增加膨胀装置盘。然后,制冷剂通过一组固定平面以螺旋方式聚集。这样产生了连续通过制冷剂旋管的涡流,从而保证通过旋管的均匀流提高旋管的效率并减少制冷剂的汇集。热交换器用于消除膨胀装置所捕获的任何热量。作为选择并且代替传统热交换器的是,可以通过用钻石涂覆制冷剂阀装置的外表面(例如,在铜基板上施加散热环氧树脂并且将环氧树脂在例如20/30粒度(grit)的钻石颗粒中滚动)来实现热量的消除。
通过加装具有隔热局部冷却的冷凝器控制器,可以使用可调节恒温膨胀阀来调节制冷系统。仅当恒温膨胀阀对蒸发器的变化状态进行调节时,这种冷凝器控制也允许在变化状态下调节冷凝器。
例如,第一选项允许适当尺寸的系统更快地符合其设置点并且关闭。恒温膨胀阀对蒸发器打开,从而保证在压缩机处不低于10°过热。这样将加载压缩机的安培数以达到额定负载,但是不会过载。冷凝器将加上负载,并且冷凝器控制将用来自冷凝器的局部冷却部分的冷却液体制冷剂填充,从而为冷凝器中的良好冷凝提供更大的空间。
第二选项允许系统以降低的安培数负载下运行。关闭恒温膨胀阀以使蒸发器的负载降低至额定功率,从而保证在压缩机处不超过25°过热。这样将不加载压缩机以低于额定安培数。冷凝器将具有一些局部冷却,并且冷凝器控制将使制冷剂的量出入冷凝器地变动,以便平衡压力和温度。
第三选项允许系统在压缩机处以降低的安培数运行并且蒸发器将略微超过额定功率运行,从而减少了运行时间并且更快地符合设置点,然后关闭。调节恒温膨胀阀,直到压缩机处的过热达到15°-18°过热。压缩机将以降低的安培数运行,冷凝器将产生一些局部冷却,并且冷凝器控制将变得以便平衡系统内的温度和压力。
上面的公开足以能够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之一实践本发明,并且提供发明人目前预料到的实践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虽然本文提供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完全和全面的公开,但是不希望将本发明限制在具体的结构、尺寸关系以及所示和所述的操作。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想到各种修改方式、替换结构、变化形式和等同方式并且可以适当采用。这些变化可能涉及替换的材料、部件、结构排列、尺寸、形状、形式、功能,操作特征等。
因此,上述描述和图示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在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装置和循环制冷剂的热交换系统上使用的增效设备,包括:
具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的液体制冷剂容纳容器,其中所述容器位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系统中;
与所述容器有关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产生液化制冷剂的湍流;以及
制冷剂分流路径,所述制冷剂分流路径用于局部冷却所述容器内的制冷剂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设备,其中所述制冷剂分流路径包括延伸入所述容器中心的分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效设备,其中所述分流管终止于至少一个分流出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效设备,其中所述分流管包括热交换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设备,其中所述湍流产生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制冷剂入口附近的盘,所述盘允许进入的制冷剂通过;以及形成在所述盘中的一组固定角度叶片,其中所述叶片组使所述进入的制冷剂增加所述湍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设备,还包括引入到膨胀阀的制冷剂路径下游并位于旋管之前的制冷剂阀,所述制冷剂阀产生连续通过制冷剂旋管的涡流。
7.一种在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装置和循环制冷剂的热交换系统上使用的增效设备,包括:
通常圆筒的液体制冷剂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制冷剂容纳容器的顶部区域具有制冷剂入口,而底部区域具有制冷剂出口,其中所述容器位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系统中;
用于在与所述顶部区域有关的制冷剂中产生湍流的第一装置;
用于在与所述底部区域有关的制冷剂中产生湍流的第二装置;以及
制冷剂分流路径,所述制冷剂分流路径用于局部冷却所述容器内的制冷剂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效设备,其中所述制冷剂分流路径包括延伸入所述容器中心的分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效设备,其中所述分流管终止于至少一个分流出口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效设备,其中所述分流管包括热交换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效设备,其中所述用于产生湍流的第一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制冷剂入口附近的盘,所述盘允许进入的制冷剂通过;以及形成在所述盘中的一组固定角度叶片,其中所述叶片组使所述进入的制冷剂增加所述湍流。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效设备,还包括引入到膨胀阀的制冷剂路径下游并位于旋管之前的制冷剂阀,所述制冷剂阀产生连续通过制冷剂旋管的涡流。
CN2010800220726A 2009-04-23 2010-04-23 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27134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91909P 2009-04-23 2009-04-23
US17192409P 2009-04-23 2009-04-23
US61/171,919 2009-04-23
US61/171,924 2009-04-23
US29752810P 2010-01-22 2010-01-22
US61/297,528 2010-01-22
PCT/US2010/032148 WO2010124153A1 (en) 2009-04-23 2010-04-2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fficienc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3473A true CN102713473A (zh) 2012-10-03

Family

ID=43011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20726A Pending CN102713473A (zh) 2009-04-23 2010-04-23 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9494351B2 (zh)
CN (1) CN102713473A (zh)
IL (1) IL215822A0 (zh)
TR (1) TR201110551T1 (zh)
WO (1) WO201012415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0578A (zh) * 2014-10-14 2017-08-29 C·邱 用于热交换系统的效率增强装置和方法
CN107208946A (zh) * 2014-12-22 2017-09-26 C·邱 用于改善热交换系统效率的装置
CN110296558A (zh) * 2019-04-22 2019-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存储装置、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15402A (zh) * 2021-01-15 2021-05-18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一种空调室外机制冷剂回收再利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1723A1 (en) * 2015-01-05 2016-07-14 Articmaster Inc. Devic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 heat exchange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9213A (en) * 1991-12-19 1993-11-09 Gary Phillippe Heat pump efficiency enhancer
US5426956A (en) * 1993-11-04 1995-06-27 Phillippe; Gary E. Refrigerant system efficiency amplifying apparatus
US5724830A (en) * 1995-07-19 1998-03-10 Otis; Michael Tracy Fluid induction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US5761926A (en) * 1996-06-19 1998-06-09 Lujada, Inc. Pre-cooler device
CN2583541Y (zh) * 2002-10-18 2003-10-29 冯昕 家用中央空调和热水中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4371A (en) * 1976-08-13 1980-03-25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compressor mounted accumulator
US4173865A (en) * 1978-04-25 1979-11-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uxiliary coil arrangement
US4187695A (en) * 1978-11-07 1980-02-12 Virginia Chemicals Inc. Air-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recirculating and flow-control means
US4232533A (en) * 1979-06-29 1980-11-11 The Trane Company Multi-stage economizer
US4357805A (en) * 1980-04-21 1982-11-09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tegrating components of a refrigeration system
US4359879A (en) * 1980-12-31 1982-11-23 Diversified Air Products,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novel heat exchanger therefor
US4370868A (en) * 1981-01-05 1983-02-01 Borg-Warner Corporation Distributor for plate fin evaporator
US4627247A (en) * 1986-03-21 1986-12-09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Suction accumulator
US4651540A (en) * 1986-03-21 1987-03-24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Suction accumulator including an entrance baffle
US4735059A (en) * 1987-03-02 1988-04-05 Neal Andrew W O Head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for refrigeration unit
US5184480A (en) * 1991-12-23 1993-02-09 Ford Motor Company Accumulator for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0118810Y1 (ko) * 1993-12-22 1998-07-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용 오일분리기
US5553460A (en) * 1995-06-14 1996-09-10 Ac & R Components, Inc. Horizontal oil separator/reservoir
US6708522B2 (en) * 2000-08-11 2004-03-23 Showa Denko K.K. Receiver tank for use in refrigeration cycle, heat exchanger with said receiver tank, and condens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refrigeration cycle
US6598422B1 (en) * 2002-06-04 2003-07-29 Echelon International, Inc. Energy conserving refrigerant flow processor
US6880360B2 (en) * 2002-10-03 2005-04-19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mpressor systems for use with smokeless lubricant
JP4156353B2 (ja) * 2002-12-02 2008-09-24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冷凍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US6941769B1 (en) * 2004-04-08 2005-09-13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lash tank economizer refrigeration systems
US20060280622A1 (en) * 2005-06-10 2006-1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il separator for air conditioner
KR20070106875A (ko) * 2006-05-01 2007-1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내부진입형 배출관을 갖춘 밀폐용기 및 이를 이용한오일분리기, 기액분리기, 공조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9213A (en) * 1991-12-19 1993-11-09 Gary Phillippe Heat pump efficiency enhancer
US5426956A (en) * 1993-11-04 1995-06-27 Phillippe; Gary E. Refrigerant system efficiency amplifying apparatus
US5724830A (en) * 1995-07-19 1998-03-10 Otis; Michael Tracy Fluid induction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US5761926A (en) * 1996-06-19 1998-06-09 Lujada, Inc. Pre-cooler device
CN2583541Y (zh) * 2002-10-18 2003-10-29 冯昕 家用中央空调和热水中心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0578A (zh) * 2014-10-14 2017-08-29 C·邱 用于热交换系统的效率增强装置和方法
CN107208946A (zh) * 2014-12-22 2017-09-26 C·邱 用于改善热交换系统效率的装置
CN107208946B (zh) * 2014-12-22 2020-05-01 C·邱 用于改善热交换系统效率的装置
CN110296558A (zh) * 2019-04-22 2019-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存储装置、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15402A (zh) * 2021-01-15 2021-05-18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一种空调室外机制冷剂回收再利用装置
CN112815402B (zh) * 2021-01-15 2022-05-03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一种空调室外机制冷剂回收再利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R201110551T1 (tr) 2012-05-21
US9494351B2 (en) 2016-11-15
US20150082819A1 (en) 2015-03-26
US20160091230A1 (en) 2016-03-31
WO2010124153A1 (en) 2010-10-28
US9702599B2 (en) 2017-07-11
US9702600B2 (en) 2017-07-11
US20150135766A1 (en) 2015-05-21
IL215822A0 (en) 2012-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3473A (zh) 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Gullo et al. A review on current status of capacity control techniques for two-phase ejectors
CN102227604A (zh) 饮料冷却器、包括此类饮料冷却器的冰箱和用于冷却饮料的方法
CN108361884A (zh) 空调系统
JPH09503286A (ja) 冷凍装置の効率拡大装置
US97026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fficiency
CN106796090A (zh) 增强管内的湍流器
CN106793695A (zh) 一种无焊接快速安装的分离式重力热管背板系统
WO2020188756A1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30143421A (ko) 음료수 냉각장치
CN114484912B (zh) 多蒸发器并联的co2热管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JP4720510B2 (ja)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CN206739672U (zh) 空调器
JP2012237518A (ja) 空気調和機
US11022352B2 (en) Efficiency enhan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 heat exchange system
JP2016161163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1163117Y (zh) 带冷媒储罐的制冷系统
EP3217117A1 (en) Air-conditioning/hot-water supply system
CN208720598U (zh) 一种空调冷水机组及空调
Elbel et al. A fair comparison of CO2 and propane used in light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featuring natural refrigerants
JP2008175433A (ja) 空気調和機用気液分離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4383449B (zh) 一种主动调节型co2热管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0060660B2 (en) Atomizing devic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 heat exchange system
CN204438580U (zh) 一种海水变流量冷藏系统
CN108278801A (zh) 一种冷凝器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