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诊疗见效快、低成本的治疗偏头痛的智能循证针灸治疗仪。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它包括偏头痛诊疗头套、穴位检测模块、穴位定位模块、针灸治疗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偏头痛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和语音播报单元;微处理器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偏头痛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连接,偏头痛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中存储有实时更新的偏头痛治疗处方,用于实时更新和加载最新的偏头痛治疗处方,微处理器还与语音播报单元、显示单元连接;
所述的偏头痛诊疗头套上至少设置有太阳穴探头、头维穴探头、阳白穴探头、印堂穴探头、听宫穴探头、悬颅穴探头、天冲穴探头、风池穴探头、率谷穴探头、天柱穴探头、风府穴探头和颅息穴探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穴位检测模块还包括信号采集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包括体表阻抗检测模块、声电检测模块、红外温度检测模块、冷光强度检测模块、生物磁检测模块和肌电图检测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体表阻抗检测模块由激励源和阻抗测量传感器组成,激励源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另一端与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上的各探头内的阻抗测量传感器通过人体连通构成检测穴位阻抗的回路;声电检测模块由声波发生器和声电测量传感器组成,声波发生器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另一端与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上的各探头内的声电测量传感器通过人体连通构成检测穴位声电的回路;红外温度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上的各探头内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冷光强度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上的各探头内的冷光强度测量传感器;生物磁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上的各探头内的生物磁测量传感器;肌电图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上的各探头内的肌电图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各测量传感器的输出分别依次通过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与微处理器相连;
穴位定位模块还包括设于穴位治疗与传感探头内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
针灸治疗模块包括D/A转换电路、按摩震荡发生电路、热疗红外发生电路、电磁发生电路和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D/A转换电路连接,D/A转换电路通过按摩震荡发生电路、热疗红外发生电路、电磁发生电路、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与穴位治疗与传感探头内的震荡按摩模块、红外热疗模块、电磁治疗模块及脉冲电流治疗模块对应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存储器,所述的存储器通过内部总线与微处理器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语音播报单元包括喇叭和音频转换模块,所述的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音频转换模块与喇叭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显示单元由触摸屏和按键组成。
本发明所述的数据传输模块包括USB接口模块、WIFI接口模块和GSM/GPRS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的脉冲电流发生电路包括等间隔连续脉冲发生模块、断续波发生模块、幅度调制脉冲发生模块和频率调制脉冲发生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根据病人不同的偏头痛病情调节各穴位探头的刺激强度,能够迅速减轻偏头痛发作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代替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如今很多药企唯利是图,药品的使用安全实在无法保证,针灸诊疗方法有效避免了服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减少了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仪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保持其与后台服务器的实时通讯,实时更新治疗处方,便于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本针灸诊疗仪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诊疗见效快及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发明偏头痛诊疗头套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偏头痛诊疗头套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偏头痛诊疗头套后视图;
图5为偏头痛头痛天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6为偏头痛头痛天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7为头痛天数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8为头痛天数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9为头痛次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10为头痛次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11为头痛次数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12为头痛次数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13为VAS评分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14为VAS评分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15为VAS评分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16为VAS评分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17为头痛强度分级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18为头痛强度分级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19为头痛强度分级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20为头痛强度分级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21为头痛影响工作学习的天数针刺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22为头痛影响工作学习的天数针刺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23为头痛伴随症状天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24为头痛伴随症状天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25为头痛综合计分法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26为头痛综合计分法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27为MSQ量表的功能受限领域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28为MSQ量表的功能受限领域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29为MSQ量表的功能障碍领域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30为MSQ量表的功能障碍领域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31为MSQ量表的情感领域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32为MSQ量表的情感领域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33为各组合并用药人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34为各组合并用药人数随时间变化柱状图;
图中,1-偏头痛诊疗头套,2-太阳穴探头,3-头维穴探头,4-阳白穴探头,5-印堂穴探头,6-听宫穴探头,7-悬颅穴探头,8-天冲穴探头,9-风池穴探头,10-率谷穴探头,11-天柱穴探头,12-风府穴探头,13-颅息穴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它包括偏头痛诊疗头套1、穴位检测模块、穴位定位模块、针灸治疗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偏头痛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和语音播报单元;微处理器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偏头痛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连接,所述的数据传输模块包括USB接口模块、WIFI接口模块和GSM/GPRS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偏头痛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中存储有实时更新的偏头痛治疗处方,用于实时更新和加载最新的偏头痛治疗处方,微处理器还与语音播报单元、显示单元连接,显示单元由触摸屏和按键组成,语音播报单元包括喇叭和音频转换模块,所述的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音频转换模块与喇叭连接;它还包括存储器,所述的存储器通过内部总线与微处理器连接。
穴位检测模块还包括信号采集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包括体表阻抗检测模块、声电检测模块、红外温度检测模块、冷光强度检测模块、生物磁检测模块和肌电图检测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体表阻抗检测模块由激励源和阻抗测量传感器组成,激励源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另一端与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1上的各探头内的阻抗测量传感器通过人体连通构成检测穴位阻抗的回路;声电检测模块由声波发生器和声电测量传感器组成,声波发生器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另一端与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1上的各探头内的声电测量传感器通过人体连通构成检测穴位声电的回路;红外温度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1上的各探头内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冷光强度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1上的各探头内的冷光强度测量传感器;生物磁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1上的各探头内的生物磁测量传感器;肌电图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偏头痛诊疗头套1上的各探头内的肌电图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各测量传感器的输出分别依次通过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与微处理器相连。
穴位定位模块还包括设于穴位治疗与传感探头内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针灸治疗模块包括D/A转换电路、按摩震荡发生电路、热疗红外发生电路、电磁发生电路和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脉冲电流发生电路包括等间隔连续脉冲发生模块、断续波发生模块、幅度调制脉冲发生模块和频率调制脉冲发生模块。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D/A转换电路连接,D/A转换电路通过按摩震荡发生电路、热疗红外发生电路、电磁发生电路、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与穴位治疗与传感探头内的震荡按摩模块、红外热疗模块、电磁治疗模块及脉冲电流治疗模块对应连接。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偏头痛诊疗头套1上至少设置有太阳穴探头2、头维穴探头3、阳白穴探头4、印堂穴探头5、听宫穴探头6、悬颅穴探头7、天冲穴探头8、风池穴探头9、率谷穴探头10、天柱穴探头11、风府穴探头12和颅息穴探头13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在治疗仪使用过程中,根据病人不同的病症,结合存储器内存储的处方控制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产生针对各穴位的脉冲电流,从而使各穴位探头产生相应的震动刺激,以达到按摩穴位的目的。
偏头痛的临床诊疗研究过程及数据如下:
一、患者来源:本研究的患者来源于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期间,成都、湖南、湖北三个中心的8家医院的针灸科和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病人。同时也采用张贴招募启示或报纸、电视宣传招募受试者。该研究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480例。
试验设计: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0例偏头痛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本经特定穴组(治疗A组)、本经非特定穴组(治疗B组)和阳明经特定穴组(治疗C组)和非经非穴组(对照组,D组)。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盲法评价,由不知分组情况的第三者进行疗效评价;资料总结阶段采用盲法统计分析,实行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
二、研究方法:
(1)分组与选穴:
A-本经特定穴组:风池、外关、阳陵泉、丘墟;
B-本经非特定穴组:颅息、三阳络、膝阳关、地五会;
C-阳明经特定穴组:头维、偏历、足三里、冲阳;
D-非穴组:非穴点Ⅰ:肘内侧,肘尖与腋窝连线中点;非穴点Ⅱ:肱骨内上髁与尺骨腕部之间中点,尺侧缘;非穴点Ⅲ:臂内前缘,三角肌和二头肌交接处;非穴点Ⅳ:足三里水平旁开1~2cm,胫骨外侧缘处。
(2)治疗方法:采用LH200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各组穴位每次针刺时均选单侧,左右交替使用。针刺经穴或非穴后,需在该经穴或非经非穴的向心处2mm再浅刺一辅助针,电针的一组电极分别连接在穴位和旁开的2mm的辅助针上,形成对该经穴或非穴的电刺激,其目的是尽量减少电流对其他经脉或经穴的作用。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
(3)疗效指标:入组0周、4周、8周和16周时分别针对头痛情况进行评价。疗效评价标准包括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天数及其改善值、头痛次数及其改善值、头痛强度分级及其改善值、VAS评分及其改善值、头痛影响工作学习天数及其改善值、头痛伴随症状天数、综合计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等指标。
三、研究结果:
本临床研究共纳入病例480例,但由于湖南中心因不符合纳入标准等原因误纳入3例病人,以及中心随机信息失误,重复1例,最后实际纳入病人476例。其中A、B、C、D组分别完成115例、110例、110例、106例,共脱落32例,脱落率6.72%;剔除3例,剔除率0.63%。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头痛天数、头痛次数、头痛影响工作天数、头痛强度分级、VAS评分、综合计分法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头痛天数:
表1
表1为头痛天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5和图6为偏头痛主要结局指标头痛天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知,经针刺干预后,各组头痛天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至16周时降至最低。结果显示,入组4周时,各组头痛天数值无明显差异,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有优于其他各组的趋势。入组8周时,组间头痛天数无显著性差异。经穴组(A、B和C组)有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入组16周时,经穴组(A、B和C组)头痛天数均值明显小于D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4,ITT集;P=0.003,PP集)。而经穴组之间差异不明显,A组的头痛天数改善值稍高于B、C两组。
(2)头痛天数改善值:
表2
表2为头痛天数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7和图8为头痛天数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随着入组时间的增加,头痛天数改善值出现增长趋势,并于入组后16周时达到高峰。结果显示,入组4周时,经穴组(A、B和C组)的头痛天数改善值有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入组8周时,经穴组(A、B和C组)在头痛天数改善值有大于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然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入组16周时,经穴组(A、B和C组)在头痛天数改善值明显大于D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4,ITT集;P=0.003,PP集)。而经穴组之间差异不明显,A组的头痛天数改善值稍高于B、C两组。
(3)头痛次数:
表3
表3为头痛次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9和图10为头痛次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经针刺干预后,各组的头痛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于入组16周后达到最低。入组4周时,各组头痛次数无显著性差异,非经非穴组(D组)的头痛次数有高于其他各组的趋势。入组8周时,各组头痛次数呈非经非穴组(D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本经特定穴组(A组)的趋势。其中,本经特定穴组(A组)与非经非穴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入组16周时,经穴组(A、B和C组)的头痛次数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D组)(P<0.05)。四组的头痛次数呈现非经非穴组(D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本经特定穴组(A组)的趋势。而经穴组(A、B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4)头痛次数改善值:
表4
表4为头痛次数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11和图12为头痛次数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各组头痛次数改善值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升高,入组16周时,改善值升至最高点。入组4周时,各组头痛天数改善值无明显差异。经穴组(A、B和C组)的头痛次数改善值有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入组8周时,头痛次数改善值呈现本经特定穴(A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其中,本经特定穴(A组)与非经非穴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入组16周时,经穴组(A、B和C组)的头痛次数改善值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P<0.05)。经穴组间(A、B和C组)呈现本经特定穴(A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5)VAS评分:
表5
表5为VAS评分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B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C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13和图14为VAS评分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经针刺治疗后,经穴组(A、B和C组)VAS评分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少,至入组16周时降至最低。非经非穴组(D组)VAS评分至入组8周时达到最低,入组16周时出现回升。入组4周时,本经特定穴组(A组)有优于其它三组的趋势,且本经特定穴组(A组)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P<0.05)。入组8周时,本经特定穴组(A组)的VAS评分显著优于其它三组(P<0.05)。其它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有优于其它两组(B组和D组)的趋势。入组16周时,各组VAS评分呈本经特定穴组(A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且本经特定穴组(A组)显著优于其它三组(P<0.05),而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和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P<0.05)。
(6)VAS评分改善值:
表6
表6为VAS评分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B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C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15和图16为VAS评分改善值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经穴组(A、B和C组)VAS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升高,至入组16周时升至最高。而非经非穴组(D组)在入组8周时升至最高,入组16周时出现下降。入组4周时,各组VAS评分改善值呈本经特定穴组(A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且本经特定穴组(A组)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P<0.05)。入组8周时,各组VAS评分改善值呈本经特定穴组(A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且本经特定穴组(A组)显著优于其它三组(B、C和D组)(P<0.05)。入组16周时,各组VAS评分改善值呈本经特定穴组(A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且本经特定穴组(A组)显著优于其它三组(B、C和D组)(P<0.05)。而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和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则显著优于D组(P<0.05)。
(7)头痛强度分级:
表7
表7为头痛强度分级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B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C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17和图18为头痛强度分级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从趋势图可以看出,针刺治疗后,随着时间增加,头痛强度分级不断下降,至16周时下降至最低值。其中,本经特定穴组(A组)下降最快,非经非穴组(D组)下降最慢。入组4周时,各组头痛强度分级无明显差异。本经特定穴组(A组)和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有优于其它两组的趋势。入组8周时,本经特定穴组(A组)的头痛强度分级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其它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入组16周时,本经特定穴组(A组)的头痛强度分级评分显著低于其它三组。而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显著低于非经非穴组(D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有低于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然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8)头痛强度分级评分改善值:
表8
表8为头痛强度分级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B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C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19和图20为头痛强度分级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经穴组(A、B和C组)的头痛强度分级改善值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加,至16周时,改善值达到最大。非经非穴组(D组)的头痛天数改善值至8周时达到最大,16周时开始下降。入组4周时,经穴组(A、B和C组)有优于非经非穴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入组8周时,各组头痛强度分级评分改善值呈现本经特定穴组(A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且本经特定穴组(A组)显著优于其它三组(B、C和D组)(P<0.05)。入组16周时,各组头痛强度分级改善值呈现本经特定穴组(A组)>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且本经特定穴显著优于其它三组(P<0.05),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
(9)头痛影响工作学习的天数:
表9
表9为头痛影响工作学习的天数针刺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B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C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表示B组与C组相比,P<0.05。
图21和图22为头痛影响工作学习的天数针刺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增加,各组头痛影响工作学习天数不断减少,至16周时,头痛影响工作学习的天数降至最低。入组4周时,本经特定穴组(A组)的头痛影响工作学习天数值有优于其它三组的趋势。且本经特定穴组(A组)与非经非穴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入组8周时,本经特定穴组(A组)的头痛影响工作学习天数值显著优于其它三组(P<0.05)。本经非特定穴组(B组)和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的头痛影响工作学习天数值有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入组16周时,各组头痛影响工作学习天数值呈组间呈现非经非穴(D组)>阳明经特定穴(C组)>本经非特定穴(B组)>本经特定穴(A组)趋势。且经穴组(A、B和C组)显著优于非经非穴(D组)(P<0.05)。而少阳经穴组(A和B组)优于阳明经特定穴(C组)(P<0.05)。
(10)头痛伴随症状天数:
表10
表10为头痛伴随症状天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B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C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23和图24为头痛伴随症状天数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各组头痛伴随症状天数随着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少,至16周时降至最低。入组4周时,本经特定穴组(A组)的头痛伴随症状天数有优于其它三组的趋势。且本经特定穴组(A组)与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和非经非穴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入组8周时,本经特定穴组(A组)的头痛伴随症状天数显著优于其它三组(P<0.05)。入组16周时,经穴组(A、B和C组)的头痛伴随症状天数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P<0.05)。经穴组之间,本经特定穴组(A组)明显优于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
(11)头痛综合计分法:
表11
表11为头痛综合计分法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B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C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表示B组与C组相比,P<0.05。
图25和图26为头痛综合计分法经针刺干预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各组综合计分总得分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少,16周时降至最低。入组4周时,各组综合计分总得分无显著性差异。本经特定穴组(A组)和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有优于其它两组的趋势。入组8周时,本经特定穴组(A组)的综合计分总得分显著优于其它三组(P<0.05)。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的综合计分总得分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入组16周时,经穴组(A、B、C组)的综合计分总得分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而经穴组之间,本经特定穴组(A组)显著优于其它两个经穴组(B组和C组)。
(12)MSQ量表评分:
表12
表12为MSQ功能受限领域得分比较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B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C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27和图28为MSQ量表的功能受限领域随时间变化趋势图,从表中可知,经针刺治疗后,各组MSQ功能受限领域得分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增加,经穴组(A、B和C组)于入组16周时增至最高,而非经非穴组(D组)于8周时增至最高,16周时出现下降趋势。入组4周时,少阳经穴组(A和B组)在功能受限领域得分上,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P<0.05),且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还显著优于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P<0.05)。入组8周时,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在功能受限领域得分上,显著优于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及非经非穴组(D组)(P<0.05)。入组16周时,经穴组(A、B和C组)在功能受限领域得分上,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P<0.05)。而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还显著优于少阳经非特定穴组(B组)及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P<0.05)。
表13
表13、图29和图30为MSQ量表的功能障碍领域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经针刺治疗后,各组MSQ功能障碍领域得分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增加,至入组16周时,增至最高。入组4周时,少阳经穴组(A和B组)在功能障碍领域得分上,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P<0.05),且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还显著优于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P<0.05)。入组8周时,少阳经穴组(A和B组)在功能障碍领域得分上,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P<0.05),且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还显著优于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P<0.05)。入组16周时,少阳经穴组(A和B组)在功能受限领域得分上,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P<0.05)。而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还显著优于少阳经非特定穴组(B组)及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P<0.05)。
表14
表14为MSQ量表的情感领域随时间变化表,其中,△表示A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B组相比,P<0.05;◇表示A组与C组相比,P<0.05;▲表示B组与D组相比,P<0.05;★表示C组与D组比较,P<0.05。
图31和图32为MSQ量表的情感领域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显示,经针刺治疗后,各组MSQ情感领域得分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增加,至入组16周时,增至最高。入组4周时,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在情感领域得分上,显著优于非经非穴组(D组)(P<0.05)。入组8周时,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在情感领域得分上,显著优于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和非经非穴组(D组)(P<0.05)。入组16周时,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在情感领域得分上,显著优于其它三组(B、C和D组)(P<0.05)。
(13)合并用药情况:
表15
表15、图33和图34为各组合并用药人数随时间变化趋势图,针刺治疗后,各组合并用药人数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少,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于入组16周时降至最低,而其它三组于入组8周时降至最低,入组16周时,出现合并用药人数增加。治疗期内,各组合并用药的人数无显著性差异,呈现非经非穴组(D组)>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少阳经非特定穴组(B组)>阳明经特定穴组(C组)的趋势。随访期时(入组8周和16周),入组8周阶段,各组随访期合并用药人数无显著性差异。入组16周阶段,各组随访期合并用药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图表可知,少阳经特定穴组(A组)合并用药人数少于其它三组。
四、研究结论:
上述结果表面:①经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非经非穴,体现在:第一,减少头痛频率如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第二,缓解头痛程度如减少头痛强度分级评分和VAS评分。第三,缓解头痛带来的不适如减少头痛影响工作学习天数,以及减少头痛伴随症状天数。这三个方面,经穴的治疗效应均优于非经非穴。②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阳明经(他经)经穴,体现在缓解头痛程度以及头痛伴随症状天数。③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少阳经非特定穴,体现在缓解头痛程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