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8671A - 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 - Google Patents

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8671A
CN102688671A CN2012102023085A CN201210202308A CN102688671A CN 102688671 A CN102688671 A CN 102688671A CN 2012102023085 A CN2012102023085 A CN 2012102023085A CN 201210202308 A CN201210202308 A CN 201210202308A CN 102688671 A CN102688671 A CN 102688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edta
denitration
flue
deliv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23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8671B (zh
Inventor
赵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nt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2023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8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8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8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8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86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本发明总的特征是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在燃煤电厂烟气原有设备的除尘除硫装置之后,增加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设备,去除燃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处理后的洁净烟气再返回到原有设备的烟囱中排放至大气。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化学除氧、络合吸收、加热解吸、余热回收、生物还原和化学收集六个环节。由于络合吸收和加热解吸反应迅速,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保留了湿式络合吸收法较高反应速度的优点,而较低的生物还原工作量降低了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对生物反应器规模的需求,因此能克服微生物法的系统处理负荷低的缺点。

Description

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燃煤电厂烟气脱氮氧化物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多种方法处理烟气中氮氧化物的综合方法。
背景技术
烟气脱氮氧化物也称烟气脱硝,主要的成熟技术是SCR,中文全称“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需要铂系列、钛系列、钒系列及混合型系列昂贵的金属催化剂。催化剂的投资占了整个系统投资的60%左右,并且催化剂的寿命只有二至三年。SCR采用NH3作为还原剂,NH3的中文名称是“氨”,由于NH3具有有毒易燃易爆的特性,NH3的运输、储存、使用、应急处理和安全防范措施是一整套要求严格而庞大的系统。虽然SCR净化效率高、二次污染小,但是昂贵的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阻碍了其普及推广。
微生物法工艺设备简单、能耗低、运行费用低、二次污染少,这些优点使其成为处理废气中氮氧化物新的趋势。只是生物反应的净化过程相对较慢,吸收液在生物反应器中一般需要停留几分钟至几小时,而燃煤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仅为几秒种,同时燃煤烟气流量巨大,微生物无法及时净化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燃煤烟气在吸收塔内的温度在60℃左右,这是多数微生物生存的上限温度,一次几秒钟的烟气温度波动就足以杀死多数微生物。而微生物的挂膜培养通常需要几周至几个月的时间。微生物生存环境条件难以控制,所以微生物法未能实现工业应用。
湿式络合吸收法是烟气脱硝技术新的研究进展。1993年,在美国能源部资助下,Benson等在Dravo石灰公司进行了Fe(II)EDTA同时脱硫脱硝的中试研究,吸收剂为6%的氧化镁增强石灰,脱硫率为99%,脱硝率大于60%。
Fe(II)EDTA中文全称是“乙二胺四乙酸亚铁”,是一种螯合物。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中文名称是“一氧化氮”,烟气中的NO与Fe(II)EDTA反应生成Fe(II)EDTA(NO),中文全称是“亚硝酰亚铁螯合物”。Fe(II)EDTA(NO)可以用蒸汽加热等办法解吸出高浓度的NO,同时还原成Fe(II)EDTA。
烟气中的SO2,中文名称是“二氧化硫”,溶解于水溶液中,生成SO3 2-离子,中文名称是“亚硫酸根离子”,SO3 2-也会与Fe(II)EDTA反应生成Fe(II)EDTA(SO3 2-),Fe(II)EDTA(SO3 2-)比Fe(II)EDTA更容易生成亚硝酰基化合物Fe(II)EDTA(SO3 2-)(NO),Fe(II)EDTA(SO3 2-)(NO)是一种很难分解的化合物。同时Fe(II)EDTA(NO)配位的NO与溶解的SO2反应生成N2、N2O、连二硫酸盐、硫酸盐、各种N-S化合物,这些副产品有较高的水溶性,难以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另外Fe(II)EDTA很容易被水中溶解的O2,中文名称是“氧气”,氧化而生成Fe(III)EDTA,而Fe(III)EDTA不能与NO络合,降低对NO的吸收率。这些化学反应的形成造成了吸收剂的损失,最终造成湿式络合吸收法也未能实现工业应用。其它脱硝工艺存在净化效率低、有二次污染等缺点,不适于处理燃煤电厂烟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微生物法和湿式络合吸收法的缺陷,提供一种投资较低、运行安全、反应迅速、易于控制、吸收液再生彻底、副产品有经济效益、无二次污染的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如下:
本发明总的特征是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在燃煤电厂烟气原有设备的除尘除硫装置之后,增加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设备,去除燃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处理后的洁净烟气再返回到原有设备的烟囱中排放至大气。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化学除氧、络合吸收、加热解吸、余热回收、生物还原和化学收集六个环节。
化学除氧环节,除氧塔中的除氧填料可以采用海绵铁颗粒或者其它铁系除氧剂,除氧循环泵把水循环喷淋到除氧填料中,来自原有设备的除尘装置、除硫装置的燃煤烟气进入除氧塔内,穿过除氧填料发生化学反应。O2与铁和水反应,最终生成Fe(OH)3,中文名称是“氢氧化铁”。Fe(OH)3沉淀,定期从沉淀箱中排出。在有溶解O2的参与下,SO2溶于水生成硫酸,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FeSO4,中文名称是“硫酸亚铁”。除氧水溶液中含有FeSO4,FeSO4是一种混凝剂,定期更换的除氧水溶液,在燃煤电厂中可以用于粉煤灰水的混凝沉淀处理。
络合吸收环节,来自除氧塔出气口的燃煤烟气进入脱硝吸收塔内,脱硝吸收塔底部液池中是配制好的Fe(II)EDTA吸收液,由吸收循环泵向下循环喷淋,燃煤烟气与脱硝吸收液接触,NO溶于水迅速与Fe(II)EDTA反应生成Fe(II)EDTA(NO)。燃煤烟气中残存的O2溶解于水,把极少量的Fe(II)EDTA氧化生成Fe(III)EDTA。去除NO的洁净烟气由脱硝吸收塔的出气口输送至原有设备的烟气再热装置加热,升温至>70℃,最后从烟囱中排放至大气。
加热解吸环节,脱硝吸收塔底部液池中一部分脱硝吸收液,经过加热泵输送至气体冷凝罐的气体冷凝器和冷冻机组的冷凝换热器升温,再输送至解吸脱气罐中,电厂余热蒸汽经过沸腾加热器,继续加热解吸脱气罐中的脱硝吸收液,真空泵使解吸脱气罐中产生一定程度的真空,解吸脱气罐中的脱硝吸收液沸腾。大部分的Fe(II)EDTA(NO)解吸出高浓度的NO,同时还原成Fe(II)EDTA。解吸后的脱硝吸收液由冷却泵输送至蒸发换热器中进行冷却,大部分的冷却后脱硝吸收液再输送至脱硝吸收塔底部液池中,形成解吸循环。真空泵把解吸脱气罐中解吸出高浓度的NO和蒸发的吸收液水蒸汽输送至气体冷凝罐中,吸收液水蒸汽被气体冷凝器冷却成吸收液蒸馏水,由冷凝水泵输送至氮封缓冲罐中。
余热回收环节,冷冻机组构成热泵系统,制冷剂经压缩机把蒸发换热器吸收的热量传送至冷凝换热器中,形成余热循环利用。
生物还原环节,小部分的经过蒸发换热器冷却后的脱硝吸收液,由缓冲泵定量输送至氮封缓冲罐中,稳定水温和降低脱硝吸收液中Fe(II)EDTA和Fe(II)EDTA(NO)以及Fe(III)EDTA的浓度,再由还原进水泵输送至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器中的生物填料表面附着有厌氧的反硝化菌,一部分反硝化菌把Fe(III)EDTA还原成Fe(II)EDTA,一部分反硝化菌把剩余的Fe(II)EDTA(NO)还原成Fe(II)EDTA和N2,N2中文名称是“氮气”。为了增加生物反应的水力停留时间,用还原循环泵使脱硝吸收液在生物反应器中循环流动。还原后的脱硝吸收液进入氮封贮水罐中,再由回流泵输送至脱硝吸收塔底部液池中,形成还原循环。反硝化菌的生长必须外加营养源,根据需要加入碳营养源和磷营养源,必要时补充氮营养源,还可以用富含有机物的污水代替营养源,做到以污治污。生成的N2对生物反应器、氮封缓冲罐和氮封贮水罐产成氮封作用,隔绝氧气,之后排放至大气。
化学收集环节,被气体冷凝器冷却的NO输送至化工反应装置中提纯,作为化工原料和医药原料,或者输送至化工反应装置中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脱硝副产品可以作为商品销售。
化学除氧环节中的除氧水溶液与后续的脱硝吸收液相互隔离是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中重要的特征。反硝化菌多数是专性厌氧菌,少数是兼性厌氧菌,水中溶解的O2和硫化物对反硝化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水中溶解的O2和硫化物对Fe(II)EDTA吸收液同样产生不良影响。
燃煤烟气中的O2溶解于除氧水溶液中,生成的Fe(OH)3沉淀物在化学除氧环节从沉淀箱中排出,使沉淀物不会堵塞后续环节的生物填料,也不会在冷冻机组的换热器内结垢,同时Fe(OH)3可以用于生产铁红颜料。燃煤烟气中去除O2后,大幅度降低后续环节Fe(III)EDTA的生物还原工作量,提高络合反应的效率,同时确保微生物生存环境条件易于控制。
除氧水溶液中的FeSO4也是配制Fe(II)EDTA的原料,只是除氧水溶液中可能含有SO3 2-离子,所以除氧水溶液不适于配制Fe(II)EDTA吸收液,这也是在络合吸收环节之前必须去除燃煤烟气中SO2的原因。燃煤烟气中剩余的SO2溶解于除氧水溶液中,能够防止大量的硫化物进入脱硝吸收塔内,使络合吸收环节的化学反应单一,不会产生无法清除的副产品,减少反应过程中Fe(II)EDTA吸收液的损失。
除氧塔内除氧填料有若干层,燃煤烟气穿过除氧填料的路径为并联,这一特征有别于现有塔类设备。沉淀箱与除氧塔底部连通,与外界大气隔离。针对于燃煤烟气流量巨大、在塔类设备内停留时间短、要求塔类设备阻力小的特点,除氧塔的除氧填料必须有足够大的反应接触面积,才能确保除氧塔有较高的除氧效率。
脱硝吸收塔可以采用通用的化工喷淋塔,例如逆流喷淋塔、托盘喷淋塔、液柱喷淋塔等。
冷冻机组可以采用通用的冷冻机设备,R134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环保制冷剂之一,可以用于工业制冷系统。R134a的毒性非常低,在空气中不可燃,是很安全的制冷剂。R134a不破坏臭氧层,也不是使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采用R134a作为制冷剂,可以有效避免氨制冷剂的所有缺陷。
解吸脱气罐是工作在低度真空的压力容器。氮封缓冲罐、氮封贮水罐和生物反应器是普通容器,可以采用金属和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制造,也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在加热解吸环节中采用加热和抽真空的物理方法,在无氧的条件下,解吸脱气罐内大部分的Fe(II)EDTA(NO)解吸出高浓度的NO,同时还原成Fe(II)EDTA。只有小部分的Fe(II)EDTA(NO)进入生物反应器,大幅度降低Fe(II)EDTA(NO)的生物还原工作量。由于络合吸收和加热解吸反应迅速,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保留了湿式络合吸收法较高反应速度的优点,而较低的生物还原工作量降低了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对生物反应器规模的需求,因此能克服微生物法的系统处理负荷低的缺点。
Fe(II)EDTA高浓度络合吸收和加热解吸,低浓度生物还原是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另一个重要的特征。Fe(II)EDTA溶液对NO的络合容量随着溶液中Fe(II)EDTA浓度增加呈直线增加,但是高浓度的Fe(II)EDTA溶液对反硝化菌有抑制作用,所以解吸循环中脱硝吸收塔和解吸脱气罐内的脱硝吸收液,Fe(II)EDTA的浓度高,有利于高效率的烟气脱硝。还原循环中氮封缓冲罐、生物反应器和氮封贮水罐内的脱硝吸收液,Fe(II)EDTA的浓度低,则有利于反硝化菌的生长及还原Fe(III)EDTA和还原未能解吸的Fe(II)EDTA(NO)。
目前已知有多种反硝化菌能够同时或者单独分别还原Fe(II)EDTA(NO)和Fe(III)EDTA,在同一环境生长的反硝化菌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所以生物反应器所营造的环境应有利于多数反硝化菌的生长。影响反硝化菌生长的因素除了营养源、溶解氧、有毒物质外,温度和PH值也是重要因素。而生物反应器内的生物浓度更是决定生物反应器效率的关键因素。
生物反应器可以采用膨胀床工艺提高生物浓度。加大还原循环泵流量,生物填料层膨胀至临界流化状态,生物填料颗粒之间的间距增加,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脱硝吸收液中的营养物质能均匀的分布在生物填料层中,生物填料层的高度不再受生物填料层中营养物质浓度的限制,生物填料层的高度可以适当增加,生物填料层中微生物的浓度也会增加。另外,生物填料层处于临界流化状态,生物填料颗粒之间会相互磨擦碰撞,附着在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所生成的生物膜厚度会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出现因生物膜厚度过大阻断营养物质向膜内输送,而导致膜内的微生物死亡生物膜脱落。
生物反应器可以采用连续清洗生物填料的方法,更新老化的生物膜。避免了脱落的生物膜悬浮物进入脱硝吸收塔内堵塞喷淋系统,同时确保单台的生物反应器能高效连续运行。不需要停机反清洗生物填料和后续数周时间的挂膜培养。
生物反应器内的生物填料可以采用煤矸石陶粒或粉煤灰陶粒,做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解吸脱气罐中解吸出高浓度的NO可以采用多种工艺进行回收利用,例如用碱液吸收法,使Na2CO3与NO最终生成NaNO2和NaNO3,Na2CO3中文名称是“碳酸钠”,NaNO2中文名称是“亚硝酸钠”,NaNO3中文名称是“硝酸钠”。固体状态的脱硝副产品有利于储存和运输,NaNO2和NaNO3的经济效益则更为可观。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是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的原理图,其中图1是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的系统框图,图2是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的系统流程图。
图中标注有原有设备1、洁净烟气2、烟囱3、炉后烟气4、烟气再热装置5、除尘装置6、除硫装置7、除氧塔8、除氧填料9、沉淀箱10、除氧循环泵11、冷凝换热器12、压缩机13、冷冻机组14、蒸发换热器15、冷却泵16、氮气排放口一17、回流泵18、氮封贮水罐19、还原循环泵20、生物反应器21、碳营养源22、氮营养源23、磷营养源24、还原进水泵25、氮封缓冲罐26、氮气排放口二27、缓冲泵28、沸腾加热器29、电厂余热蒸汽30、解吸脱气罐31、冷凝水泵32、化工反应装置33、脱硝副产品34、气体冷凝罐35、加热泵36、吸收循环泵37、脱硝吸收塔38、真空泵39、气体冷凝器40、实心箭头41、三角形箭头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叙述。
参照图2,实心箭头41代表系统管路内的介质是液态,三角形箭头42代表系统管路内的介质是气态。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如下:
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在燃煤电厂烟气原有设备1的除尘除硫装置之后,增加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设备,去除燃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处理后的洁净烟气2再返回到原有设备1的烟囱3中排放至大气。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化学除氧、络合吸收、加热解吸、余热回收、生物还原和化学收集六个环节。
在进入化学除氧环节之前,炉后烟气4经过原有设备1的烟气再热装置5冷却至<90℃,再分别由除尘装置6、除硫装置7去除燃煤烟气中的灰尘和SO2,再输送至除氧塔8入口。此时燃煤烟气温度约为40~60℃,燃煤烟气成分体积比率的范例,N2约为74%,CO2约为14~9%,水蒸汽约为8%,O2约为3~8%,SO2约为0.02~0.06%,NO大于95%的氮氧化物约为0.01~0.05%,其中O2、SO2和NO及其浓度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关。
化学除氧环节,除氧塔8中的除氧填料9可以采用海绵铁颗粒或者其它铁系除氧剂,除氧循环泵11把水循环喷淋到除氧填料9中,来自原有设备1的除尘装置6、除硫装置7的燃煤烟气进入除氧塔8内,穿过除氧填料9发生化学反应。O2与铁和水反应,最终生成Fe(OH)3,Fe(OH)3沉淀,定期从沉淀箱10中排出。在有溶解O2的参与下,SO2溶于水生成硫酸,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FeSO4,除氧水溶液中含有FeSO4,FeSO4是一种混凝剂,定期更换的除氧水溶液,在燃煤电厂中可以用于粉煤灰水的混凝沉淀处理。
络合吸收环节,来自除氧塔8出气口的燃煤烟气进入脱硝吸收塔38内,脱硝吸收塔38底部液池中是配制好的Fe(II)EDTA吸收液,由吸收循环泵37向下循环喷淋,燃煤烟气与脱硝吸收液接触,NO溶于水迅速与Fe(II)EDTA反应生成Fe(II)EDTA(NO)。燃煤烟气中残存的O2溶解于水,把极少量的Fe(II)EDTA氧化生成Fe(III)EDTA。去除NO的洁净烟气2由脱硝吸收塔38的出气口输送至原有设备1的烟气再热装置5加热,升温至>70℃,最后从烟囱3中排放至大气。
Fe(II)EDTA溶液对NO的络合容量随着溶液中Fe(II)EDTA浓度增加呈直线增加,可以根据实际工艺条件调整Fe(II)EDTA浓度,建议Fe(II)EDTA浓度为10~40mmol/L。脱硝吸收塔38底部液池中脱硝吸收液温度为30~50℃。
加热解吸环节,脱硝吸收塔38底部液池中一部分脱硝吸收液,经过加热泵36输送至气体冷凝罐35的气体冷凝器40和冷冻机组14的冷凝换热器12升温,再输送至解吸脱气罐31中,电厂余热蒸汽30经过沸腾加热器29,继续加热解吸脱气罐31中的脱硝吸收液,真空泵39使解吸脱气罐31中产生一定程度的真空,解吸脱气罐31中的脱硝吸收液沸腾。大部分的Fe(II)EDTA(NO)解吸出高浓度的NO,同时还原成Fe(II)EDTA。解吸后的脱硝吸收液由冷却泵16输送至蒸发换热器15中进行冷却,大部分的冷却后脱硝吸收液再输送至脱硝吸收塔38底部液池中,形成解吸循环。真空泵39把解吸脱气罐31中解吸出高浓度的NO和蒸发的吸收液水蒸汽输送至气体冷凝罐35中,吸收液水蒸汽被气体冷凝器40冷却成吸收液蒸馏水,由冷凝水泵32输送至氮封缓冲罐26中。
建议解吸脱气罐31中的脱硝吸收液温度为70~90℃,绝对压力为0.05MPa。蒸发换热器15冷却后的脱硝吸收液温度为20~40℃。
余热回收环节,冷冻机组14构成热泵系统,制冷剂经压缩机13把蒸发换热器15吸收的热量传送至冷凝换热器12中,形成余热循环利用。
生物还原环节,小部分的经过蒸发换热器15冷却后的脱硝吸收液,由缓冲泵28定量输送至氮封缓冲罐26中,稳定水温和降低脱硝吸收液中Fe(II)EDTA和Fe(II)EDTA(NO)以及Fe(III)EDTA的浓度,再由还原进水泵25输送至生物反应器21中,生物反应器21中的生物填料表面附着有厌氧的反硝化菌,一部分反硝化菌把Fe(III)EDTA还原成Fe(II)EDTA,一部分反硝化菌把剩余的Fe(II)EDTA(NO)还原成Fe(II)EDTA和N2。为了增加生物反应的水力停留时间,用还原循环泵20使脱硝吸收液在生物反应器21中循环流动。还原后的脱硝吸收液进入氮封贮水罐19中,再由回流泵18输送至脱硝吸收塔38底部液池中,形成还原循环。反硝化菌的生长必须外加营养源,根据需要加入碳营养源22和磷营养源24,必要时补充氮营养源23,还可以用富含有机物的污水代替营养源,做到以污治污。生成的N2对生物反应器21、氮封缓冲罐26和氮封贮水罐19产成氮封作用,隔绝氧气,之后分别通过氮气排放口一17和氮气排放口二27排放至大气。
高浓度的Fe(II)EDTA溶液对反硝化菌有抑制作用,在氮封缓冲罐26中,用吸收液蒸馏水稀释由缓冲泵28输送的脱硝吸收液,降低Fe(II)EDTA和Fe(II)EDTA(NO)以及Fe(III)EDTA的浓度,有利于反硝化菌的生长及还原Fe(III)EDTA和还原未能解吸的Fe(II)EDTA(NO)。建议氮封缓冲罐26中,Fe(II)EDTA的浓度≤5mmol/L。温度为20~40℃。PH值为6.5~8.0。
化学收集环节,被气体冷凝器40冷却的NO输送至化工反应装置33中提纯,作为化工原料和医药原料,或者输送至化工反应装置33中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脱硝副产品34可以作为商品销售。
建议采用碱液吸收法,使Na2CO3与NO最终生成NaNO2和NaNO3,固体状态的脱硝副产品有利于储存和运输,NaNO2和NaNO3的经济效益则更为可观。

Claims (5)

1.一种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其特征在于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在燃煤电厂烟气原有设备的除尘除硫装置之后,增加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设备,去除燃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处理后的洁净烟气再返回到原有设备的烟囱中排放至大气;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化学除氧、络合吸收、加热解吸、余热回收、生物还原和化学收集六个环节;
化学除氧环节,除氧塔中的除氧填料可以采用海绵铁颗粒或者其它铁系除氧剂,除氧循环泵把水循环喷淋到除氧填料中,来自原有设备的除尘装置、除硫装置的燃煤烟气进入除氧塔内,穿过除氧填料发生化学反应;O2与铁和水反应,最终生成Fe(OH)3,Fe(OH)3沉淀,定期从沉淀箱中排出;在有溶解O2的参与下,SO2溶于水生成硫酸,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FeSO4,除氧水溶液中含有FeSO4,FeSO4是一种混凝剂,定期更换的除氧水溶液,在燃煤电厂中可以用于粉煤灰水的混凝沉淀处理;
络合吸收环节,来自除氧塔出气口的燃煤烟气进入脱硝吸收塔内,脱硝吸收塔底部液池中是配制好的Fe(II)EDTA吸收液,由吸收循环泵向下循环喷淋,燃煤烟气与脱硝吸收液接触,NO溶于水迅速与Fe(II)EDTA反应生成Fe(II)EDTA(NO);燃煤烟气中残存的O2溶解于水,把极少量的Fe(II)EDTA氧化生成Fe(III)EDTA;去除NO的洁净烟气由脱硝吸收塔的出气口输送至原有设备的烟气再热装置加热,升温至>70℃,最后从烟囱中排放至大气;
加热解吸环节,脱硝吸收塔底部液池中一部分脱硝吸收液,经过加热泵输送至气体冷凝罐的气体冷凝器和冷冻机组的冷凝换热器升温,再输送至解吸脱气罐中,电厂余热蒸汽经过沸腾加热器,继续加热解吸脱气罐中的脱硝吸收液,真空泵使解吸脱气罐中产生一定程度的真空,解吸脱气罐中的脱硝吸收液沸腾;大部分的Fe(II)EDTA(NO)解吸出高浓度的NO,同时还原成Fe(II)EDTA;解吸后的脱硝吸收液由冷却泵输送至蒸发换热器中进行冷却,大部分的冷却后脱硝吸收液再输送至脱硝吸收塔底部液池中,形成解吸循环;真空泵把解吸脱气罐中解吸出高浓度的NO和蒸发的吸收液水蒸汽输送至气体冷凝罐中,吸收液水蒸汽被气体冷凝器冷却成吸收液蒸馏水,由冷凝水泵输送至氮封缓冲罐中;
余热回收环节,冷冻机组构成热泵系统,制冷剂经压缩机把蒸发换热器吸收的热量传送至冷凝换热器中,形成余热循环利用;
生物还原环节,小部分的经过蒸发换热器冷却后的脱硝吸收液,由缓冲泵定量输送至氮封缓冲罐中,稳定水温和降低脱硝吸收液中Fe(II)EDTA和Fe(II)EDTA(NO)以及Fe(III)EDTA的浓度,再由还原进水泵输送至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器中的生物填料表面附着有厌氧的反硝化菌,一部分反硝化菌把Fe(III)EDTA还原成Fe(II)EDTA,一部分反硝化菌把剩余的Fe(II)EDTA(NO)还原成Fe(II)EDTA和N2,为了增加生物反应的水力停留时间,用还原循环泵使脱硝吸收液在生物反应器中循环流动;还原后的脱硝吸收液进入氮封贮水罐中,再由回流泵输送至脱硝吸收塔底部液池中,形成还原循环;反硝化菌的生长必须外加营养源,根据需要加入碳营养源和磷营养源,必要时补充氮营养源,还可以用富含有机物的污水代替营养源,做到以污治污;生成的N2对生物反应器、氮封缓冲罐和氮封贮水罐产成氮封作用,隔绝氧气,之后排放至大气;
化学收集环节,被气体冷凝器冷却的NO输送至化工反应装置中提纯,作为化工原料和医药原料,或者输送至化工反应装置中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脱硝副产品可以作为商品销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其特征在于化学除氧环节中的除氧水溶液与后续的脱硝吸收液相互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其特征在于除氧塔内除氧填料有若干层,燃煤烟气穿过除氧填料的路径为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其特征在于Fe(II)EDTA高浓度络合吸收和加热解吸,低浓度生物还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其特征在于生物反应器可以采用膨胀床工艺提高生物浓度,还可以采用连续清洗生物填料的方法,更新老化的生物膜。
CN201210202308.5A 2012-06-11 2012-06-11 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8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2308.5A CN102688671B (zh) 2012-06-11 2012-06-11 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2308.5A CN102688671B (zh) 2012-06-11 2012-06-11 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8671A true CN102688671A (zh) 2012-09-26
CN102688671B CN102688671B (zh) 2014-03-05

Family

ID=46854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230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8671B (zh) 2012-06-11 2012-06-11 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867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6372A (zh) * 2013-12-05 2014-04-23 山东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常温烟气脱硝工艺
CN103816789A (zh) * 2014-02-14 2014-05-28 山东紫晶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碱性脱硝吸收剂
CN104117282A (zh) * 2013-04-23 2014-10-29 上海清呼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41175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存苯乙烯的方法和苯乙烯的储存装置
CN111389193A (zh) * 2020-01-14 2020-07-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同步去除溶解性甲烷和NOx的方法
CN114291956A (zh) * 2022-01-21 2022-04-08 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催化剂再生废水零排放的改良型mvr装置
CN114515501A (zh) * 2022-03-17 2022-05-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硫循环和络合剂再生的络合吸收no同步反硝化脱氮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19487A (en) * 1976-04-01 1977-10-06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Removal of nitrogen oxide in exhaust gas
DE3406085A1 (de) * 1984-02-20 1985-08-22 Linde Ag, 6200 Wiesbaden Verfahren zur entfernung von stickoxiden aus gasen
CN87103118A (zh) * 1986-04-24 1987-12-30 欧洲原子能联营 烟道气的脱硝方法和装置
US20080044333A1 (en) * 2004-07-30 2008-02-21 Hakka Leo 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x and Hg removal
CN101229474A (zh) * 2007-10-23 2008-07-30 浙江大学 生物还原耦合化学吸收净化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19487A (en) * 1976-04-01 1977-10-06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Removal of nitrogen oxide in exhaust gas
DE3406085A1 (de) * 1984-02-20 1985-08-22 Linde Ag, 6200 Wiesbaden Verfahren zur entfernung von stickoxiden aus gasen
CN87103118A (zh) * 1986-04-24 1987-12-30 欧洲原子能联营 烟道气的脱硝方法和装置
US20080044333A1 (en) * 2004-07-30 2008-02-21 Hakka Leo 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x and Hg removal
CN101229474A (zh) * 2007-10-23 2008-07-30 浙江大学 生物还原耦合化学吸收净化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 LI等: "Evaluation of Microbial Reduction of Fe(III)EDTA in a Chemical Absorption-Biological Reduction Integrated NOx Removal System", 《ENVIRON. SCI. TECHNOL.》 *
WEI LI等: "Metal chelate absorption coupled with microbial reduction for the removal of NOx from flue gas", 《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7282A (zh) * 2013-04-23 2014-10-29 上海清呼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36372A (zh) * 2013-12-05 2014-04-23 山东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常温烟气脱硝工艺
CN103736372B (zh) * 2013-12-05 2016-02-10 山东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常温烟气脱硝工艺
CN103816789A (zh) * 2014-02-14 2014-05-28 山东紫晶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碱性脱硝吸收剂
CN108341175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存苯乙烯的方法和苯乙烯的储存装置
CN111389193A (zh) * 2020-01-14 2020-07-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同步去除溶解性甲烷和NOx的方法
CN114291956A (zh) * 2022-01-21 2022-04-08 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催化剂再生废水零排放的改良型mvr装置
CN114515501A (zh) * 2022-03-17 2022-05-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硫循环和络合剂再生的络合吸收no同步反硝化脱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8671B (zh)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8671B (zh) 烟气脱氮氧化物综合法
US9895661B2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desulphurization and denitration of flue gas
CN100577265C (zh) 生物还原耦合化学吸收净化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US9005337B2 (en)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and purification of biogas
CN104258688A (zh) 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及工艺
Lu et al. Enhanced biological removal of NOx from flue gas in a biofilter by Fe (II) Cit/Fe (II) EDTA absorption
CN202961941U (zh) 多级组合式废气净化处理系统
Zhang et al. Necessity of direct energy and ammonium recovery for carbon neutral municipal wastewater reclamation in an innovative anaerobic MBR-biochar adsorption-reverse osmosis process
CN104607029A (zh) 一种化学吸收结合厌氧好氧转化同步烟气脱硫脱硝工艺
CN107537293A (zh) 一种闭路循环微生物脱硫及回收单质硫的方法
CN102380294B (zh) 一种污水处理场排放废气的处理方法
CN206587574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102600710B (zh) 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4190226B (zh) 一种络合吸收结合好氧反硝化烟气脱硝工艺
CN203549850U (zh) 一种有机废气综合处理系统
CN102992418B (zh) 用多相流旋转泡沫分离装置处理废水或废气的工艺
CN206008374U (zh) 一种生物法与吸附法组合处理废气的装置
CN103331079A (zh) 一种膜法氨气处理回收装置及工艺
CN103086496B (zh) 一种内置蒸发脱氮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
CN213950873U (zh) 氨氮废水的回收系统和氮氧化物焚烧烟气的处理系统
CN113082969B (zh) 废气处理系统
CN101973603A (zh) 一种脱附剂得到再利用的脱附方法
CN210964335U (zh) 钛白粉回转窑煅烧尾气综合协同治理的系统
CN217449549U (zh) 低压法浓缩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
CN101054210B (zh) 化肥厂高氨氮废水综合处理的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HANT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O XIAODONG

Effective date: 201506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16

Address after: 100000 Beijing City, Dongcheng District Chaoyang Gate South Street No. 18 No. 101 24-2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 T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Ganjingzi District,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Jin Rong Lu 116031 68 floor No. 1-4-2

Patentee before: Zhao Xiaodong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00 Beijing City, Dongcheng District Chaoyang Gate South Street No. 18 No. 101 24-2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T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Beijing City, Dongcheng District Chaoyang Gate South Street No. 18 No. 101 24-2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 T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