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7551A - 用于无线通信的可扩展信道反馈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的可扩展信道反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7551A
CN102687551A CN2010800445240A CN201080044524A CN102687551A CN 102687551 A CN102687551 A CN 102687551A CN 2010800445240 A CN2010800445240 A CN 2010800445240A CN 201080044524 A CN201080044524 A CN 201080044524A CN 102687551 A CN102687551 A CN 102687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istrict
csi
feedback
re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45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7551B (zh
Inventor
S·盖尔霍费尔
A·Y·戈罗霍夫
S·马利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87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7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用于根据可扩展信道反馈来报告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技术。用户设备(UE)可以从多个小区中的一个或数个小区接收数据传输,并报告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对于可扩展信道反馈,UE报告针对不同小区具有不同粒度的CSI。可以根据小区和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来选择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该通信信道质量是根据该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确定的。可以用子带大小、报告间隔、CSI的量化粒度等定义反馈粒度。UE可以根据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来报告该小区的CSI。UE可以接收由至少一个小区根据所报告的CSI发送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的可扩展信道反馈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09年10月1日递交的、名称为“Scalable FeedbackReporting for Network MIMO”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247,763以及于2010年10月8日递交的、名称为“Scalable Codebooks for Spatial Feedback inNetwork MIMO”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249,726的优先权,这两个临时申请已经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故以引用方式将其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通信,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支持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提供诸如话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广播等等之类的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广泛部署了无线通信网络。这些无线网络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网络资源支持多个用户的多址网络。这类多址网络的例子包括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频分多址(OFDMA)网络和单载波FDMA(SC-FDMA)网络。
无线通信网络可以包括多个基站,这些基站支持多个用户设备(UE)的通信。UE可以在多个小区的覆盖之中,其中,术语“小区”指的是基站的覆盖区域和/或为该覆盖区域服务的基站子系统。可以选择所述多个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为UE服务。UE可能期望发送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所选的小区能够以提供良好性能的方式向UE发送数据。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中描述了用于根据可扩展信道反馈来报告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技术。UE可以从多个小区中的一个或数个小区接收数据传输,并且报告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对于可扩展信道反馈,UE可以报告针对不同小区具有不同粒度(granularity)的CSI,其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是根据该小区和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确定的。每个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指示了该小区对去往UE的数据传输的性能影响。一般而言,相比于具有较强/较好信道的小区的CSI中的误差,具有较弱/较差信道的小区的CSI中的误差造成的性能降低比较小。因此,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小区之间不均衡地分配反馈资源来获得较好的性能和/或较低的反馈开销。更具体地,将较多的反馈资源分配给具有较强信道的小区以获得更准确的CSI反馈,而将较少的反馈资源分配给具有较弱信道的小区。
在一种设计中,UE确定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反馈粒度。可以根据每个小区和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来选择(例如,由UE或网络实体)该小区的反馈粒度。在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该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可以通过诸如子带大小、报告间隔、CSI量化粒度等这样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来定义反馈粒度。UE可以根据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来报告该小区的CSI。每个小区的CSI包括信道矩阵、特征向量、预编码向量等等。UE从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接收数据传输。该数据传输可以根据针对多个小区所报告的CSI来发送。
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网络。
图2示出了从多个小区到单个UE的数据传输。
图3示出了用于可扩展信道反馈的示例性信道处理器。
图4示出了示例性可扩展反馈参数确定单元。
图5示出了用于利用可扩展信道反馈来报告CSI的处理过程。
图6示出了用于利用可扩展信道反馈来报告CSI的装置。
图7示出了用于接收利用可扩展信道反馈所发送的CSI的处理过程。
图8示出了用于接收利用可扩展信道反馈所发送的CSI的装置。
图9示出了基站和UE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例如CDMA、FDMA、TDMA、OFDMA、SC-FDMA和其它网络。术语“网络”和“系统”通常互换使用。CDMA网络可以实现例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 200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形体。cdma 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例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闪速-
Figure BDA0000149416260000031
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和改进的LTE(LTE-A)是使用E-UTRA的UMTS的新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采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LTE-A和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件中进行了描述。另外,cdma 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件中进行了描述。本申请中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上面提到的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以及其它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为了清楚起见,下文针对LTE描述了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且在下面的很多描述中使用了LTE术语。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网络100,它可以是LTE网络或一些其它无线网络。无线网络100包括多个演进的节点B(eNB)和其它网络实体。为了简单起见,图1中只示出了三个eNB 110a、110b和110c以及一个网络控制器130。eNB可以是与UE通信的实体,也可以称作基站、节点B、接入点等等。每个eNB 110为特定的地理区域102提供通信覆盖。为了提高网络容量,将eNB的整个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区域(例如,三个较小的区域104a、104b和104c)。由相应的eNB子系统为每个较小的区域服务。在3GPP中,术语“小区”指的是服务于这一覆盖区域的eNB和/或eNB子系统的最小覆盖区域。在3GPP2中,术语“扇区”或“小区-扇区”指的是服务于这一覆盖区域的基站和/或基站子系统的最小覆盖区域。为了清楚起见,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3GPP概念的小区。一般而言,eNB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小区。
网络控制器130可以连接到一组eNB并为这些eNB提供协调和控制。网络控制器130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ME)和/或一些其它网络实体。
UE 120可以分散在无线网络中,并且每个UE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为了简单起见,图1只在每个小区中示出了一个UE 120。UE还可以称作移动站、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站点等。UE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电脑、无绳电话、无线局域环路(WLL)站、智能电话、上网本、智能本等等。UE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与eNB通信。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指的是从eNB到UE的通信链路,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指的是从UE到eNB的通信链路。
无线网络100可以支持多点协作传输(CoMP),它可以包括下行链路网络多输入多输出(MIMO)。对于CoMP,多个小区可以协作以在同一时间-频率资源上向一个或多个UE发送数据,这样可以在目标UE处将来自多个小区的信号组合起来和/或在受干扰的UE处降低小区间干扰。CoMP包括下面过程:
1.联合处理-在不同的小区处选择从多个小区到一个或多个UE的、具有预编码向量的多点数据传输,以实现在目标UE处的波束成形增益和/或在一个或多个受干扰的UE处的干扰降低;
2.协作波束成形-通过在对目标UE的波束成形增益和对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受干扰的UE的干扰降低之间进行权衡,为单个小区选择从该小区到目标UE的、具有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向量的单点数据传输。
多个小区可以向一个给定UE发送数据用于联合处理,而单个小区可以向该UE发送数据用于协作波束成形。然而,对于联合处理和协作波束成形二者而言,通过考虑UE的信道和其它UE的信道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小区向UE发送数据所用的预编码向量,以便降低小区间干扰。
图2示出了从多个小区向单个UE的CoMP传输的示例。UE可以有测量集合,其包括可以由UE测量并参与向UE的CoMP传输的所有小区。这些小区可以属于相同的eNB或不同的eNB,并且可以根据信道增益/路径损耗、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质量等来选择。接收信号质量可以由信号与噪声加干扰比(SINR)、载波与干扰比(C/I)等来计量。例如,该测量集合可以包括具有高于门限值的信道增益或SINR的小区。UE确定出测量集合中的该小区并向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CSI)。可以由用于多点传输(联合处理)或单点传输(协作波束成形)的CoMP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来为该UE提供服务。该CoMP集合可以包括测量集合中的所有或一些小区,并且可以无需UE信息而进行动态地选择。
如图2中所示,UE针对每个小区可以具有不同的通信信道或链路。从每个小区m去往UE的信道响应可以表示为Cm Hm,其中,Hm是针对小区m的R×Nm信道矩阵,Cm是针对小区m的长期信道增益,Nm是小区m处的发射天线的数量,R是UE处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其中,m∈{1,...,M}。Hm包括代表小区m处的Nm个发射天线和UE处的R个接收天线之间的短期衰减的信道增益,其中,一般Nm≥1且R≥1。Cm代表小区m和UE之间的长期信道增益。在测量集合中的不同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之间可能存在不可忽略的差异。
每个小区可以发射专用于小区的参考信号(CRS),其由UE用于信道估计。参考信号是发射机和接收机先验已知的信号,也可以称作导频。CRS是为一个小区专门指定的参考信号,例如,根据小区标识(ID)生成的。UE可以根据来自每个小区的CRS来估计该小区的信道响应(例如,信道矩阵)。
UE可以发送显式信道反馈(也称作显式反馈)或隐式信道反馈(也称作隐式反馈)以支持CoMP传输。对于显式反馈,UE可以发送指示其观察到的不同小区的信道响应的CSI。对于隐式反馈,UE可以发送根据可能取决于特定预编码矩阵的不同小区的信道响应确定的CSI。
对于显式反馈,UE可以确定并报告单个小区的小区内部分和横跨各个小区的小区间部分。小区内部分可以捕获给定小区的发射天线和UE的接收天线之间的短期CSI。小区间部分可以捕获横跨多个小区的振幅和相位关系。小区内部分和小区间部分可以用于去往UE的CoMP传输。小区内部分与可扩展信道反馈更相关,下面将详细描述。
在小区内部分的显式反馈的一种设计中,UE分别报告针对小区1到M的信道矩阵H1到HM。对于协作波束成形,UE的服务小区可以利用它的信道矩阵以引导其数据传输朝向UE,而尽可能远离其它小区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其它UE。每个非服务小区可以利用它的信道矩阵以引导其数据传输远离该UE,以便降低对该UE的干扰。对于联合处理,多个小区可以利用它们的信道矩阵以引导数据传输朝向该UE,而尽可能远离一个或多个其它UE。
在显式反馈的另一种设计中,UE可以报告从每个小区到UE的信道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向量。UE执行针对小区m的信道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如下所示:
Hm=Um ∑m Vm H                            方程式(1)
其中,Um是Hm的左奇异向量的酉矩阵,
Vm是Hm的右奇异向量的酉矩阵,
m是Hm的奇异值的对角矩阵,
“H”表示Hermetain转置或共轭转置。
Vm中的右奇异向量也称作特征向量。UE可以选择Vm中Q个最好的特征向量,其对应于∑m中Q个最大的奇异值,其中,一般1≤Q≤min{R,Nm}。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以评估不同的可能数量的特征向量(即,不同的可能的Q个值)的性能,并选择具有最好性能的Q值。在另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例如长期信道状况、UE的数据量等等)为该UE配置特定的Q值。无论如何,Q可以称作最大“秩”,并且可以指示针对去往UE的数据传输而配置的层次或特征模式的最大数量。
在小区内部分的显式反馈的又一种设计中,UE可以确定针对每个小区m的等价信道矩阵,如下所示:
G m = U 1 H H m , m=1,...,M                        方程式(2)
其中,U1是针对服务小区的H1的左奇异向量的酉矩阵,
Gm是针对小区m的等价信道矩阵。
在隐式反馈的一种设计中,UE可以根据针对不同小区的信道响应来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和/或信道质量指示符(CQI)。UE可以评估不同的可能预编码向量和不同的可能秩的性能(例如,总的吞吐量),并确定具有最好性能的预编码向量和秩。UE还可以根据所述具有最好性能的预编码向量和秩来确定CQI。然后,UE可以报告PMI、RI和/或CQI,它们可以用于去往UE的数据传输。因此,PMI、RI和/或CQI提供了隐式的信道信息。
显式反馈相比于隐式反馈可以为CoMP传输提供更好的性能。这是因为UE通常不知道其它UE处的信道状况,并且因此无法确定能够为其它UE提供良好性能(例如,干扰降低)的预编码向量。采用显式反馈,不同的UE可以报告针对不同小区的信道矩阵或特征向量。然后,根据来自不同UE所报告的信道矩阵或特征向量来确定预编码向量以便为所有受影响的UE获得良好性能,例如,使每个UE的信号泄漏比(SLR)最大化。
不考虑其它UE,CoMP传输的反馈开销可能要比从一个小区到一个UE的传统传输的反馈开销高得多。这是因为对于传统传输而言,UE可以只报告服务小区的CSI,但是对于CoMP传输而言,UE报告该服务小区和其它小区的CSI。CoMP传输的更高的反馈开销会造成(i)用于由UE报告多个小区的CSI的额外上行链路开销,以及(ii)用于在参与去往UE的CoMP传输的多个小区之间散播CSI的回程上的额外信令。
在一个方面,可扩展的信道反馈可用于获得CoMP传输的良好性能,同时降低反馈开销。对于可扩展的信道反馈,UE根据每个小区对去往UE的CoMP传输的性能影响,报告针对不同小区具有不同粒度的CSI。本发明的发明者已经发现,相比具有较强信道的小区的CSI中的误差,具有较弱信道的小区的CSI中的误差造成的性能降低要较小。因此,可以通过在不同小区间不均衡地分配反馈资源来获得良好的性能和/或较低的反馈开销。特别地,为具有较强信道的小区分配较多的反馈资源(例如,较多的信令比特和/或较多的CSI报告)以获得更准确的CSI反馈,因为这些小区的CSI误差会对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相反地,为具有较弱信道的小区分配较少的反馈资源(例如,较少的信令比特和/或较少的CSI报告),因为这些小区可以容忍相对较大的CSI误差。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具有到UE的强信道的小区可以称作强小区,而具有到UE的弱信道的小区可以称作弱小区。可以根据各种标准,例如信道增益/路径损耗、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质量等等,认定小区是强小区或是弱小区。举个例子,可以将小区认定是(i)强小区,如果针对该小区的信道增益高于高门限值,或(ii)弱小区,如果信道增益低于低门限值。还可以定义多于两种的小区类别,例如,通过使用更多的门限。举个例子,可以将小区认为是非常强的小区、强小区、中等小区或弱小区等等。为了简单起见,下面的大部分描述假设两种小区类别-强小区和弱小区。
UE应该报告足够准确的CSI,以便为CoMP传输获得良好的性能。CSI反馈的准确性/逼真度依赖于多种因素,包括下面的一种或多种因素:
A.反馈类型-信道矩阵、特征向量、预编码向量等,
B.在反馈之前,在UE处引入的信道估计误差,
C.在时域和/或频域中的CSI反馈粒度,以及
D.CSI的量化。
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在频率和时间上利用精细的粒度来报告CSI和通过使用更多的比特来量化CSI,达到更准确的CSI反馈,这些都会增加反馈开销。CSI反馈的准确性还依赖于所报告的CSI的类型、UE处的信道估计误差和/或其它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是可配置的,其它一些因素可以是固定的。例如,反馈类型可以依赖于系统设计以及可以是固定的。信道估计误差依赖于UE所采用的接收机处理技术,并且是不可配置的。用于量化CSI的比特数量可以由系统设计固定,或也可以是可配置的。
小区的信道可以是频率选择性的(即,在频率上变化)和时间选择性的(即,在时间上变化)。可以用某个粒度来报告时间和频率选择性信道的CSI,选择该粒度以在表现具有高逼真度的信道和维持合理的反馈开销(例如,在CSI报告的数量方面)之间取得平衡。根据针对给定配置观察到的信道统计,可以通过以不同方式表现信道来实现各种权衡。例如,信道可以表现在频域中,并报告包括一组子带的信道增益的CSI。相反地,信道可以表现在时域中,并报告包括对应于主要多路径部分的一组时域信道抽头的CSI。在任一情况下,不考虑信道表现,在CSI反馈准确性和CSI报告的数量之间要进行权衡。
由于各种起因,UE可能固有地有一些信道估计误差。UE处的信道估计误差会在与任何反馈相关的损失(impairment)之前影响CSI的准确性。因此,在选择期望的反馈粒度时要考虑信道估计误差。
图3示出了针对可扩展信道反馈的信道处理器300的设计框图。信道处理器300可以是UE或一些其它实体的一部分。在信道处理器300中,单元310根据接收到的参考符号和/或其它接收符号,确定测量集合中的不同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单元320从单元310获得不同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和UE所用的接收机处理技术,并确定一个或多个可扩展反馈参数,这些参数确定了UE的CSI反馈粒度。单元330根据接收到的参考符号执行信道估计,并依照从单元320得到的一个或多个可扩展反馈参数生成CSI报告。
一般而言,可以根据任何数量的可扩展反馈参数和任何特定的可扩展反馈参数来“扩展”CSI反馈。术语“扩展”指的是调整CSI反馈的粒度。在一种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CSI反馈在时域和频域中的适当粒度来扩展CSI反馈。在这种设计中,UE可以在频率上和/或在时间上较频繁地报告针对强小区具有较精细粒度的CSI,也可以在频率上和/或在时间上频度较低地报告针对弱小区具有粗糙粒度的CSI。这种设计针对弱的和强的小区都采用某个固定的CSI量化。在另一种设计中,可以通过对CSI选择适当的量化来扩展CSI反馈。在这种设计中,UE可以用较多的比特来量化强小区的CSI,而用较少的比特来量化弱小区的CSI。这种设计可以在时域和频域中采用某个固定粒度的CSI反馈。在又一种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CSI反馈在时域和频域中的适当粒度和适当的CS量化,来扩展CSI反馈。还可以通过其它可扩展反馈参数来扩展CSI反馈。可扩展的信道反馈可用于任何反馈类型,包括上面列出的那些。
可以根据各种标准来确定CSI的反馈粒度。在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UE处的残留干扰来确定CSI反馈的粒度。残留干扰包括来自不参与去往UE的CoMP传输的所有小区的干扰以及热噪声。可以根据来自小区的参考信号来估计残留干扰。在一种设计中,选择CSI的反馈粒度使CSI误差的影响与UE处的残留干扰量平衡。给定的CSI误差量会造成(i)在与具有高信道增益的强小区关联时有较多的额外干扰和较大的性能影响,以及(ii)在与具有小信道增益的弱小区关联时有较少的额外干扰和较小的性能影响。因此,可以为其CSI误差对性能有较多影响的强小区分配较多的反馈资源,这样,由于这些小区的CSI误差造成的额外干扰得以降低,例如,降低到接近残留干扰等级。相反地,为其CSI误差对性能具有较小影响的弱小区分配较少的反馈资源,这样,由于这些小区的CSI误差造成的额外干扰就接近残留干扰等级。因此,可以为每个小区分配足够的反馈资源,这样,由于该小区的CSI误差造成的额外干扰就接近残留干扰等级。相比于所有小区具有近似相等的CSI误差、从而造成强小区具有更多的额外干扰和更大的性能影响的固定信道反馈机制,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和/或更少的反馈开销。
为了清楚起见,下面描述在具有联合处理的多点传输结构中的一种特定的可扩展信道反馈设计,其中多点传输也称作多点均衡化(MPE)。在MPE结构中,UE可以估计并报告针对测量集合中的一些小区或全部小区的信道。在一种设计中,UE向服务小区发送CSI报告,该小区将所报告的CSI通过回程散播给其它小区。所报告的CSI可以用于确定哪些小区应该参与去往UE的CoMP传输。这些小区可以是UE的CoMP集合的一部分。所报告的CSI还用于,例如根据信号泄漏比最大化,确定该CoMP集合中的小区所用的预编码向量。但是,所报告的CSI中的误差可能会造成预编码向量和该CoMP集合中的小区的真实信道之间不匹配。CSI误差可能会导致UE处的额外干扰。可以使所述额外干扰与UE处的残留干扰相平衡,以获得良好的性能。
为了清楚起见,下面的描述假设估计并报告了信道矩阵。但是,下面的描述可以应用于其它反馈类型。UE获得针对每个小区m的多个子载波1到K的信道矩阵的估计,它们可以表示为Hm(1)到Hm(K)。UE根据所测量的K个信道矩阵来确定S个反馈信道矩阵,以报告横跨系统带宽的S个子带,其中,S<K。每个子带覆盖L个子载波,为了简单起见,L可以是整数值并且可以表示为L=K/S。每个子带的反馈信道矩阵如下所示:
HFB,m(s)=f(Hm(s·L+1),...,Hm(s·L+L))     0≤s<S    方程式(3)
其中,HFB,m(s)是对于子带s针对小区m的反馈信道矩阵,
f()表示用于处理信道矩阵的函数。
函数f()可以是简单的平均函数,其计算子带的L个测量信道矩阵的平均值。函数f()也可以是能够根据多个测量信道矩阵提供反馈信道矩阵的一些其它函数。反馈信道矩阵HFB,m(s)可以粗略估计在子带s上针对小区m的信道。
在一种设计中,可以用如下的简单相关模型分析地模拟反馈信道矩阵的准确性/逼真度:
H m ( k ) ≈ β m H FB , m ( s ) + 1 - β m 2 V ( k ) s·L<k≤(s·L+L)       方程式(4)
其中,βm是小区m的相关参数,
V(k)是具有零平均值和单位方差的由复杂高斯分布组成的随机变量矩阵。
如方程式(4)中所示,可以用两个分量粗略估计针对子载波k的测量信道矩阵Hm(k)-由适用于子载波k的反馈信道矩阵的扩展后版本组成的第一/期望分量,以及由随机变量建模噪声组成的第二/噪声分量。相关参数βm指示CSI反馈中的噪声量,其中较大的βm对应于较少的噪声,反之亦然。相关参数βm取决于各种参数/因素,例如信道的频率选择性、信道的时间选择性、用于参考信号的子载波数量、由信道估计在UE处引入的CSI误差、与报告CSI的延迟相关联的CSI不匹配、信道抽头数量、非协调的SINR(例如,根据该参考信号测量出的)等等。可以根据计算、蒙特卡洛计算机仿真、经验测量等,确定针对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可扩展反馈参数的相关参数βm
相关参数βm可用于量化由于CSI报告误差造成的性能降低,并且可以根据要建模的损失类型以不同的方式来确定。举个例子,以不同于从时间/频率报告粒度或CSI量化得到的损失的方式来对待CSI估计误差是很有利的,因为处理后的和未处理的CSI值可以在UE处用于稍后的损失。这样,通过比较CSI报告模块的输入和输出以计算平均误差项是可能的。这一CSI报告模块可以接收信道估计,并根据该信道估计和依照所选的时间/频率粒度和CSI量化来计算CSI报告。可以不同地处理由CSI估计误差本身造成的损失,因为无线信道的真实值是未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信道模型上进行假设和采用简单的近似法来确定相关参数βm。例如,在一种设计中,信道估计误差的方差可以假设为(i)与UE处接收到的、用于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的SINR成反比,(ii)与要估计的信道抽头数量成正比。可以通过根据所采用的特定类型的信道估计算法调整参数来精炼像这样的简单公式。还可以根据分析式、蒙特卡洛仿真等等来确定相关参数βm。一般而言,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对应于特定可扩展反馈参数的相关参数βm,并将其存储在查询表中。
可以根据方程式(4)中所示的相关模型来实现各种可扩展的信道反馈设计。在一种设计中,可以针对每个可能的子带大小L确定(例如,分析地或通过计算机仿真)相关参数β的值。可以针对一组可能的子带大小获得一组β值。对于每个β值,确定由于CSI误差造成的额外干扰。所述额外干扰还依赖于其它因素,例如UE所采用的接收机处理技术。举个例子,如果UE采用的是迫零技术,则额外干扰可以近似表示为:
I CSI , m = C m ( 1 - β m 2 ) 方程式(5)
其中,ICSI,m是由于小区m的CSI误差造成的额外干扰。
可以通过用于其它接收机处理技术的其它方程式来定义额外干扰,例如最小均方差(MMSE)、串行干扰消除(SIC)等。
对于每个小区m,可以针对不同的可能子带大小确定额外干扰,所述子带大小与不同的βm值相关联。为小区m选择特定的子带大小Lm,使得额外干扰ICSI,m处于或接近目标干扰等级。可以根据UE处由于不参与去往UE的CoMP传输的其它小区造成的残留干扰来确定该目标干扰等级。举个例子,目标干扰等级可以是低于残留干扰的某个量,以避免来自不同小区的误差项的累积。
一般而言,可以针对任何数量的可扩展反馈参数和任一特定的可扩展反馈参数确定相关参数βm。每个可扩展反馈参数是可配置的,并且与一组可能的值相关联。例如,可以针对以下各项来确定相关参数βm,(i)子带大小Lm,它与频域中的粒度有关,或(ii)报告间隔Tm,它与时域中的粒度有关,或(iii)用于CSI量化的比特数量Qm,或(iv)一些其它可扩展反馈参数,或(v)不同的可扩展反馈参数的组合。相关参数βm可以表示为:
βm=g(Lm,Tm,Qm,...)                        方程式(6)
其中,g()是用于根据针对小区m的一个或多个可扩展反馈参数(例如,子带大小和报告间隔)来确定相关参数βm的值的函数。函数g()还依赖于上述其它因素(例如,UE所用的接收机处理技术)。
在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可扩展反馈参数值的不同组合来确定相关参数βm的值,并将其存储在查询表(LUT)中。之后,如下面所描述的,可以从查询表取回βm的值,并用其确定小区的额外干扰。
图4示出了用于确定针对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可扩展反馈参数的可扩展反馈参数确定单元400的设计框图。单元400可用作图3中的单元320。在图4中所示的设计中,可扩展反馈参数包括子带大小L和报告间隔T。在其它设计中,可扩展反馈参数可以包括不同的和/或另外的参数。
在单元400中,查询表410针对子带大小L和报告间隔T的值的不同可能组合存储相关参数β的值。控制器440评估每个小区的L和T值的不同的可能组合,并选择针对该小区的一组合适的L和T值。控制器440首先选择针对小区m的Lm和Tm值的组合进行评估。查询表410从控制器440接收所选择的Lm和Tm值,并为小区m提供相应的βm值。单元420可以接收来自查询表410的βm值、小区m的长期信道增益Cm、UE所采用的接收机处理技术(例如,迫零、MMSE等)和/或其它参数。单元420可以根据所有输入参数来确定由于小区m的CSI误差造成的额外干扰ICSI,m,如下所示:
ICSI,m=h(Cm,βm,...)                            方程式(7)
其中,h()是用于确定额外干扰的函数。
函数h()依赖于相关参数βm、长期信道增益Cm和/或其它参数。函数h()还依赖于传输类型,并且可以针对联合处理和协作波束成形以不同方式来定义。函数h()还依赖于UE所采用的接收机处理技术和/或其它因素。在一种设计中,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输入参数(例如,βm和Cm)值的不同组合确定额外干扰,并将其存储在查询表中。还可以用其它方式确定额外干扰。
比较器430将小区m的额外干扰与目标干扰等级进行比较,并提供对该额外干扰高于或低于目标干扰等级的量的指示。控制器440接收比较器430的输出,并确定当前选择的Lm和Tm值是否导致可接受的额外干扰,例如低于或足够接近目标干扰等级的额外干扰。在一种设计中,控制器440选择Lm和Tm值使得βm逐渐地增加而额外干扰逐渐地减少。在这种设计中,每当额外干扰降低到目标干扰等级以下则控制器440停止。控制器440还以其它方式选择Lm和Tm值,例如,根据二分查找。在任一情况下,控制器440可以(i)如果额外干扰是可接受的,则提供当前的Lm和Tm值作为小区的所选Lm和Tm值,或(ii)如果额外干扰是无法接受的,则选择新的Lm和Tm值用于评估。
在图4所示的设计中,可以根据针对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Cm分别确定针对该小区的子带大小Lm和报告间隔Tm的可扩展反馈参数。在其它设计中,可以根据针对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和/或其它参数来确定针对该小区的不同的和/或另外的可扩展反馈参数(例如,CSI量化粒度)。
在图4未示出的另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针对所有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来联合确定一组小区的可扩展反馈参数。在这种设计中,单元420接收相关参数β的值和针对所有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并为所有小区提供总的额外干扰。控制器440评估所有小区的可扩展反馈参数值的不同组合以便获得所有小区的可接受的总的额外干扰。这种设计可以通过联合确定来自所有小区的贡献来提高性能。
在另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来自每个小区的、由于CSI误差造成的预料到的干扰贡献来确定该小区的CSI反馈。举个例子,UE可以报告针对M个小区的CSI,并且期望针对所有M个小区的由于CSI误差造成的额外干扰都近似等于UE处的残留干扰I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每个小区的CSI误差造成的额外干扰维持在I0/M或更低。在这种设计中,针对每个小区的CSI反馈依赖于该小区的信道和UE要报告的小区的数量。
在上述设计中,可以根据由于与可扩展反馈参数关联的CSI误差造成的额外干扰,也可以进一步根据目标干扰等级来确定这些可扩展反馈参数。代替或除了干扰之外,还可以根据其它标准来确定可扩展反馈参数。一般而言,本申请中给出的结构可以利用能够捕获CSI误差对性能的影响或性能损失的任何度量标准。具体地,如果来自小区的性能贡献能够以某种方法与性能度量(例如,吞吐量或频谱效率)相关联,则这样的公式化在确定可扩展反馈参数中是很有用的。在一种设计中,可以唯一地根据CSI测量误差导致的CSI误差来确定可扩展反馈参数。在这种设计中,选择CSI报告时间/频率粒度和CSI量化水平,使得得到的CSI误差近似等于已经由CSI测量误差引起的“噪声”。直观地,这样的公式指出不需要传输准确性超过已经包含在CSI报告中的、由于CSI估计误差造成的不确定性的这些CSI报告。
在可扩展信道反馈的另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CSI误差对性能的影响来设置CSI报告。举个例子,如果这种有限的CSI报告给性能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则可以不报告或以较长的时间周期来报告给定小区的CSI。例如,如果小区太弱,则不报告这一小区的CSI导致可接受的性能损失。
相比于固定的信道反馈,可扩展信道反馈可以针对给定等级的性能得到较低的反馈开销,或针对给定量的反馈开销提供更好的性能。对于固定的信道反馈,对所有小区使用相同的粒度(例如,相同的子带大小和相同的报告间隔),而不考虑它们的长期信道增益或它们对整体性能的贡献。本发明的发明者进行的最初的性能研究表明,根据代表性的配置模型,针对可比较等级的性能,可扩展信道反馈可以相比于固定信道反馈降低大约25%的反馈开销。
图5示出了用于利用可扩展信道反馈来报告CSI的处理过程500的设计。可以由UE(如下所描述的)或一些其它实体执行处理过程500。UE确定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反馈粒度(方框512)。可以根据每个小区和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来选择(例如,由UE或网络实体)该小区的反馈粒度。该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指示该小区对去往UE的数据传输的性能影响。具有不同的通信信道质量(或对去往UE的数据传输的不同性能影响)的不同小区具有不同的反馈粒度,并且被分配不同量的反馈资源。UE可以根据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来报告该小区的CSI(方框514)。
在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该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然后根据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来选择该小区的反馈粒度。一般而言,可以根据至少一个参数来选择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该参数指示从该小区到UE的通信信道的质量。
在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每个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来选择该小区的CSI反馈的子带大小。然后,UE根据每个小区的子带大小报告该小区的CSI。在另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每个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来选择该小区的CSI反馈的报告间隔。然后,UE根据每个小区的报告间隔来报告该小区的CSI。在又一种设计中,可以根据每个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来选择该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然后,UE根据每个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来报告该小区的CSI。一般而言,可以根据每个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来选择该小区的CSI反馈的至少一个参数(例如,子带大小、报告间隔、量化等)。然后,UE根据针对每个小区确定的至少一个参数报告该小区的CSI。
在图4所示的一种设计中,对于每个小区,可以根据关于并影响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的至少一个参数来确定该小区的相关参数。根据该小区的相关参数和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由于该小区的CSI误差造成的干扰。可以针对至少一个参数的不同的可能值迭代地执行前面的步骤。根据由于该小区的CSI误差造成的干扰和目标干扰等级来选择该小区的至少一个参数。
UE可以用各种方式确定每个小区的CSI。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以获得针对每个小区的多个子载波的多个信道矩阵。然后,UE根据多个信道矩阵并依照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来生成该小区的CSI。在一种设计中,UE根据针对每个小区的多个信道矩阵来确定该小区的至少一个子带的至少一个反馈信道矩阵,例如,如方程式(3)中所示。可以根据由该小区的反馈粒度确定的可配置数量的子载波的信道矩阵来确定每个反馈信道矩阵。然后,UE根据每个小区的至少一个反馈信道矩阵来确定该小区的CSI。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以根据针对每个小区的多个信道矩阵来确定针对该小区的至少一个子带的至少一个特征向量。可以根据可配置数量的子载波的信道矩阵确定每个特征向量,所述可配置数量的子载波是由该小区的反馈粒度确定的。然后,UE根据每个小区的至少一个特征向量确定该小区的CSI。一般而言,每个小区的CSI包括显式信道反馈(例如,信道矩阵、特征向量等)或隐式信道反馈(例如,预编码向量等)。
UE从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接收数据传输,其中该数据传输是根据针对多个小区所报告的CSI发送的(方框516)。在一种设计中,对于采用联合处理的CoMP传输,UE从多个小区中的一组小区接收数据传输。该数据传输是由该组小区根据由UE所报告的CSI确定的预编码向量发送的。在另一种设计中,对于采用协作波束成形的CoMP传输,UE从多个小区中的单个小区接收数据传输。该数据传输是由该小区根据由所报告的CSI确定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发送的,以便引导数据传输朝向UE而远离由至少一个其它小区所服务的至少一个UE。
图6示出了用于利用可扩展信道反馈来报告CSI的装置600的设计。装置600包括:模块612,用于确定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反馈粒度,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是根据小区和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模块614,用于根据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来报告该小区的CSI,以及模块616,用于从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接收数据传输,其中该数据传输是根据针对多个小区所报告的CSI发送的。
图7示出了用于接收利用可扩展信道反馈发送的CSI的处理过程700的设计。处理过程700可以由小区(如下面所描述的)或一些其它网络实体来执行。该小区可以是能够向UE发送数据并从UE接收小区的CSI的多个小区中的一个(方框712)。可以由UE依照针对该小区所选择的CSI的反馈粒度来确定该小区的CSI,其中CSI的反馈粒度是根据小区和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该小区可以根据接收到的CSI向UE发送数据传输(方框714)。该数据传输由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包括所述小区)来发送。
在一种设计中,根据小区在UE处的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该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还可以根据其它参数(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质量等)确定该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
在一种设计中,可以由UE根据针对小区选择的子带大小来确定该小区的CSI,其中所述子带大小是根据该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在另一种设计中,由UE依照针对小区选择的报告间隔来确定该小区的CSI,其中所述报告间隔是根据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在又一种设计中,由UE根据针对小区选择的CSI的量化粒度来确定该小区的CSI,其中该CSI的量化粒度是根据该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一般而言,可以根据影响小区的CSI反馈粒度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来确定小区的CSI。
在一种设计中,对于采用联合处理的CoMP传输,至少一个小区可以包括多个小区中的一组小区。可以根据由UE针对该组小区所报告的CSI来确定该组小区的预编码向量。数据传输是由该组小区根据预编码向量向UE发送的。
在一种设计中,对于采用协作波束成形的CoMP传输,至少一个小区只包括一个小区。可以根据由UE针对多个小区所报告的CSI来确定该小区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数据传输可以是小区根据该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向UE发送的,以便引导数据传输朝向UE而远离由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其它小区所服务的至少一个其它UE。
图8示出了用于接收利用可扩展信道反馈发送的CSI的装置800的设计。装置800包括:模块812,用于接收多个小区中一个小区的CSI,该小区的CSI是由UE依照针对该小区选择的CSI的反馈粒度确定的,其中CSI的反馈粒度是根据该小区和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模块814,用于根据所接收的CSI从该小区向UE发送数据传输,该数据传输是由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包括该小区。
图6和图8中的模块包括处理器、电子设备、硬件设备、电子组件、逻辑电路、存储器、软件代码、固件代码等,或它们的任何组合。
图9示出了基站/eNB 110和UE 120的设计框图,其可以是图1中的一个基站/eNB和一个UE。基站110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小区,并配备有N条天线934a到934n,其中,N≥1。UE 120配备有R条天线952a到952r,其中,R≥1。
在基站110处,发射处理器920从数据源912接收一个或多个UE的数据,根据一种或多种调制和编码机制处理每个UE的数据,并为所有UE提供数据符号。处理器920还从控制器/处理器940接收并处理控制信息,并提供控制符号。处理器920还针对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生成参考符号。如果适用的话,发射(TX)MIMO处理器930对数据符号、控制符号和/或参考符号执行预编码,并向N个调制器(MOD)932a到932n提供N个输出符号流。每个调制器932处理相应的输出符号流(例如,针对OFDM等)以获得输出采样流。每个调制器932还进一步处理(例如,转换为模拟、放大、滤波和上变频)输出采样流以获得下行链路信号。来自调制器932a到932n的N个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分别通过N条天线934a到934n发送。
在UE 120处,天线952a到天线952r从基站110和其它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分别提供给解调器(DEMOD)954a到954r。每个解调器954调整(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和数字化)相应的接收到的信号以获得输入采样。每个解调器954进一步处理输入采样(例如,针对OFDM等)以获得接收到的符号。MIMO检测器956可以从所有R个解调器954a到954r获得接收到的符号,并且如果适用的话,对接收到的符号执行MIMO检测,并提供检测后的符号。接收处理器958处理(例如,解调和解码)检测到的符号,将UE 120的解码后的数据提供给数据宿960,并将解码后的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980。
在上行链路上,在UE 120处,发射处理器964从数据源962接收数据,并从控制器/处理器980接收控制信息(例如,CSI)。处理器964处理(例如,编码和调制)数据和控制信息以分别获得数据符号和控制符号。处理器964还针对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生成参考符号。如果适用的话,来自发射处理器964的符号由TX MIMO处理器966进行预编码,由调制器954a到954r进一步处理(例如,针对SC-FDM、OFDM等),并发射给基站110和可能的其它基站。在基站110处,如果适用的话,来自UE 120和其它UE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由天线934接收,由解调器932处理,由MIMO检测器936检测,并由接收处理器938进一步处理以获得由UE 120和其它UE发送的解码后数据和控制信息。处理器938将解码后的数据提供给数据宿939,将解码后的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940。
对于可扩展信道反馈,UE 120处的信道处理器984可以估计针对UE120的测量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的信道响应(例如,不同子载波的信道矩阵)。处理器980和/或984可以根据针对每个小区估计出的信道响应来确定该小区的CSI,例如,如上面所描述的。处理器980和/或984可以实现图3中的信道处理器300和/或图4中的可扩展反馈参数确定单元400。
控制器/处理器940和980分别指导基站110和UE 120处的操作。处理器940和/或基站110处的其它处理器和模块执行或指导图7中的处理过程700和/或用于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处理过程。处理器980和/或UE120处的其它处理器和模块执行或指导图5中的处理过程500和/或用于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处理过程。存储器942和982分别存储基站110和UE 120的数据和程序代码。调度器944为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调度UE。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以使用任何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表示。例如,在贯穿上面的描述中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粒子、光场或粒子或者其任意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结合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组合。为了清楚地表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上面对各种示例性的部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图、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结合本发明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实现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它们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的存储介质与处理器相耦合,以使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和向其中写入信息。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整合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ASIC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中。或者,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用户终端中的分立组件。
在一种或多种示例设计中,本申请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结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计算机或专用计算机可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举个例子,但是并不仅限于,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并可由通用计算机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也都可适当地被称作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个例子,如果软件是通过同轴电缆、纤维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技术(比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的,则同轴电缆、纤维光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比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包含在介质的定义中。本申请中所用的磁盘(disk)和光盘(disc)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化视频光盘(DVD)、软磁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结合也可以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上面提供了对本发明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发明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申请中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与本发明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43)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确定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反馈粒度,其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
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不同质量的通信信道的小区具有不同的反馈粒度,并且为所述小区分配用于CSI的不同数量的反馈资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其中,根据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所述小区的CSI的反馈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根据其CSI被所述UE报告的多个小区来确定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CSI的反馈粒度包括: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反馈的子带大小,每个小区的子带大小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其中,所述报告CSI包括: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子带大小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CSI的反馈粒度包括: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反馈的报告间隔,其中每个小区的报告间隔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其中,所述报告CSI包括: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报告间隔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CSI的反馈粒度包括: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其中每个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其中,所述报告CSI包括: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CSI的反馈粒度包括:对于每个小区,
根据与所述小区的CSI的反馈粒度相关的至少一个参数来确定所述小区的相关参数,
根据所述小区的所述相关参数和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由于所述小区的CSI误差造成的干扰,以及
根据由于所述小区的所述CSI误差造成的干扰和目标干扰等级为所述小区选择至少一个参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子带大小、或报告间隔、或量化粒度或它们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多个子载波的多个信道矩阵;以及
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多个信道矩阵和反馈粒度,生成所述小区的CSI。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小区的多个信道矩阵来确定所述小区的至少一个子带的至少一个反馈信道矩阵,其中每个反馈信道矩阵是根据由所述小区的反馈粒度确定的可配置数量的子载波的信道矩阵确定的;以及
根据每个小区的至少一个反馈信道矩阵来确定所述小区的CSI。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小区的多个信道矩阵来确定所述小区的至少一个子带的至少一个特征向量,其中每个特征向量是根据由所述小区的反馈粒度确定的可配置数量的子载波的信道矩阵确定的;
根据每个小区的至少一个特征向量来确定所述小区的CSI。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小区中的一组小区接收数据传输,所述数据传输是根据针对该组小区所报告的CSI发送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接收数据传输,所述数据传输是根据基于针对所述多个小区所报告的CSI确定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发送的。
1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反馈粒度的模块,其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的模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根据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的模块,其中,根据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所述小区的CSI的反馈粒度。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确定CSI的反馈粒度的模块包括: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反馈的子带大小的模块,其中每个小区的子带大小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其中,所述用于报告CSI的模块包括: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子带大小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的模块。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确定CSI的反馈粒度的模块包括: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反馈的报告间隔的模块,其中每个小区的报告间隔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其中,所述用于报告CSI的模块包括: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报告间隔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的模块。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确定CSI的反馈粒度的模块包括: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的模块,其中每个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其中,所述用于报告CSI的模块包括: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的模块。
2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反馈粒度,其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以及根据每个小区的长期信道增益来确定所述小区的CSI的反馈粒度。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反馈的子带大小,其中每个小区的子带大小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子带大小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反馈的报告间隔,其中每个小区的报告间隔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报告间隔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其中每个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CSI的量化粒度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
2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用于使至少一个计算机确定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反馈粒度的代码,其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
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根据所述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反馈粒度来报告所述小区的CSI的代码。
26.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接收多个小区中一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小区的CSI是由用户设备(UE)依照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CSI的反馈粒度确定的,其中所述CSI的反馈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和所述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
根据接收到的CSI从所述小区向所述UE发送数据传输,所述数据传输是由所述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包括所述小区。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是根据所述小区在所述UE处的长期信道增益而确定的。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小区的CSI是由所述UE对于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子带大小确定的,其中所述子带大小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小区的CSI包括:接收由所述UE依照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报告间隔发送的所述小区的CSI,其中所述报告间隔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小区的CSI是由所述UE根据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CSI的量化粒度来确定的,其中所述CSI的量化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3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包括所述多个小区中的一组小区,其中,根据由所述UE针对该组小区报告的CSI来确定该组小区的预编码向量,以及其中,由该组小区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向所述UE发送所述数据传输。
32.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只包括所述小区,其中,根据由所述UE针对所述多个小区报告的CSI来确定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以及其中,由所述小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向所述UE发送所述数据传输,以引导所述数据传输朝向所述UE而远离由所述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其它小区所服务的至少一个UE。
3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多个小区中一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模块,所述小区的CSI是由用户设备(UE)依照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CSI的反馈粒度确定的,其中所述CSI的反馈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和所述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
用于根据接收到的CSI从所述小区向所述UE发送数据传输的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是由所述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包括所述小区。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是根据所述小区在所述UE处的长期信道增益确定的。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小区的CSI是由所述UE对于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子带大小确定的,其中所述子带大小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接收小区的CSI的模块包括:用于接收由所述UE依照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报告间隔发送的所述小区的CSI的模块,其中所述报告间隔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小区的CSI是由所述UE根据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CSI的量化粒度确定的,其中所述CSI的量化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38.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多个小区中一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小区的CSI是由用户设备(UE)依照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CSI的反馈粒度确定的,其中所述CSI的反馈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和所述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以及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CSI从所述小区向所述UE发送数据传输,所述数据传输是由所述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包括所述小区。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是根据所述小区在所述UE处的长期信道增益确定的。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小区的CSI是由所述UE对于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子带大小确定的,其中所述子带大小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UE依照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报告间隔发送的所述小区的CSI,其中所述报告间隔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42.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小区的CSI是由所述UE根据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CSI的量化粒度确定的,其中所述CSI的量化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4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用于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接收多个小区中一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代码,所述小区的CSI是由用户设备(UE)依照针对所述小区选择的CSI的反馈粒度确定的,其中所述CSI的反馈粒度是根据所述小区和所述UE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选择的,
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根据接收到的CSI从所述小区向所述UE发送数据传输的代码,所述数据传输是由所述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包括所述小区。
CN201080044524.0A 2009-10-01 2010-10-01 用于无线通信的可扩展信道反馈 Active CN1026875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4776309P 2009-10-01 2009-10-01
US61/247,763 2009-10-01
US24972609P 2009-10-08 2009-10-08
US61/249,726 2009-10-08
US12/893,538 US9961579B2 (en) 2009-10-01 2010-09-29 Scalable channel feedback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2/893,538 2010-09-29
PCT/US2010/051230 WO2011041759A1 (en) 2009-10-01 2010-10-01 Scalable channel feedback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551A true CN102687551A (zh) 2012-09-19
CN102687551B CN102687551B (zh) 2016-04-27

Family

ID=43425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4524.0A Active CN102687551B (zh) 2009-10-01 2010-10-01 用于无线通信的可扩展信道反馈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61579B2 (zh)
EP (1) EP2484141B1 (zh)
JP (1) JP5591935B2 (zh)
KR (1) KR101394898B1 (zh)
CN (1) CN102687551B (zh)
TW (1) TW201125409A (zh)
WO (1) WO20110417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48158A1 (zh) * 2012-09-29 2014-04-03 索尼公司 基站、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780292A (zh) * 2012-10-19 2014-05-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波束成形回传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5414B1 (ko) * 2009-06-09 2017-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781005B2 (en) 2009-10-01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quantiz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EP3691172B1 (en) 2009-10-01 2023-12-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US20120307639A1 (en) * 2009-12-22 2012-12-06 Wolfgang Zirwas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in a Network
US8364162B2 (en) * 2010-01-14 2013-01-29 Hitachi, Ltd. UE initiated frequency partitioning based CoMP scheme for downlink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US8787484B2 (en) * 2010-06-18 2014-07-22 Nec Corporation Precoding techniques for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315221B2 (en) * 2010-06-18 2012-11-2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Reducing feedback overhead for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AU2012204223A1 (en) 2011-01-07 2013-08-2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munica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of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US9398477B2 (en) * 2011-04-29 2016-07-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ssisting a network management unit
ES2656519T3 (es) 2011-06-10 2018-02-27 Lg Electronics Inc.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de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de estado de canal aperiódica e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CN102857277B (zh) * 2011-06-29 2017-05-10 夏普株式会社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EP3975609A3 (en) * 2011-08-12 2022-08-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957515B (zh) * 2011-08-22 2018-09-25 索尼公司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方法和基站
EP2753002B1 (en) 2011-09-02 2018-10-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01674B (zh) * 2011-09-14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权值反馈粒度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5911265B2 (ja) * 2011-11-07 2016-04-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918505B2 (ja) * 2011-11-07 2016-05-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166734B (zh) * 2011-12-14 2017-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US9374253B2 (en) * 2012-01-13 2016-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M-RS based decoding using CSI-RS-based timing
US20150139094A1 (en) * 2012-04-12 2015-05-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of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03378950B (zh) 2012-04-20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3166714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Nokia Corporation Complexity restricted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operation
WO2013184613A2 (en) 2012-06-04 2013-12-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munica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of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JP6093120B2 (ja) * 2012-07-13 2017-03-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EP2880904B1 (en) * 2012-08-02 2017-10-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joint transmission
US9906333B2 (en) 2012-08-13 2018-02-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frame acknowledgments and retransmissions
US9467871B2 (en) 2012-09-28 2016-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terative coordinated beamforming systems and methods
EP2903368B1 (en) * 2012-09-29 2016-09-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GB2509973A (en) 2013-01-21 2014-07-23 Sony Corp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2054203B1 (ko) * 2013-01-31 2019-1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력 및 다중 출력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JP2014195144A (ja) * 2013-03-28 2014-10-09 Softbank Mobile Corp マルチユーザmimo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制御方法、及びマルチユーザmimoシステムの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EP2995035A2 (en) 2013-05-08 2016-03-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or suppression (naics) i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systems
CN104219022B (zh) * 2013-05-31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多天线系统的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822344B1 (en) * 2013-07-03 2016-03-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rank selection when deploying a shared radio cell
US9762995B2 (en) * 2013-10-16 2017-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ochastic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MIMO scheme in MIMO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52914B1 (ko) * 2013-11-22 2018-04-2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3634828B (zh) * 2013-12-06 2017-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wcdma网络容量评估方法和装置
KR102169662B1 (ko) * 2014-03-10 2020-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US11419124B2 (en) * 2016-04-25 2022-08-16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QI feedback to enable joint DL-UL scheduling in full duplex systems
US9853701B1 (en) 2017-01-20 2017-12-26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Adaptive sound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673652B2 (en) 2017-03-02 2020-06-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xplicit feedback in the uplink
CN110892688B (zh) * 2017-07-13 2022-08-0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利用慢变信道协方差矩阵的无干扰地理区域映射
CN110011711B (zh) 2018-01-04 2021-06-2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预编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A3119325C (en) 2018-11-27 2023-07-04 XCOM Labs, Inc. Non-coherent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WO2021035494A1 (zh) * 2019-08-26 2021-03-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42574A1 (en) 2020-05-26 2021-12-02 XCOM Labs, Inc. Interference-aware beamforming
WO2022093988A1 (en) 2020-10-30 2022-05-05 XCOM Labs, Inc. Clustering and/or rate selec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6711237A (zh) * 2021-01-13 2023-09-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量化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3506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Hujun Yin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eedback techniques for a wireless system
CN101296207A (zh) * 2007-04-28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以及终端
WO2009113836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hannel allocating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08876A1 (en) * 1993-09-24 1995-03-3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ignal quality in a cdm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618597B1 (en) * 1998-08-13 2003-09-09 Lg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Ltd. Increasing cell capacity by gain control of traffic channels
US6771934B2 (en) 2001-06-19 2004-08-03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across coverage cells
KR20070024589A (ko) 2004-06-15 2007-03-02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집중된 tdma mac과 제 2mac 사이의 공존을 이루기 위한 방법
KR20070027844A (ko) 2005-08-29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 정보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및 장치
KR100833524B1 (ko) * 2006-01-03 2008-05-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정보 채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JP2007251924A (ja) 2006-02-15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cqi量子化方法
DK2052468T3 (en) 2006-08-18 2015-11-09 Qualcomm Inc BACKUP OF 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 (PCI) 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CQ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69997B2 (ja) 2007-03-20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チャネル品質情報報告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WO2008152986A1 (ja) 2007-06-15 2008-12-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KR101293373B1 (ko) 2007-06-25 2013-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7907677B2 (en) * 2007-08-10 2011-03-15 Intel Corporation Open loop MU-MIMO
WO2009022468A1 (ja) 2007-08-15 2009-02-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373998B (zh) 2007-08-20 2012-07-25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低信息交互的多基站协作mimo及其调度方法和装置
US8036282B2 (en) 2007-09-07 2011-10-11 Wi-Lan Inc. Multi-tiered quantiz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US20090093222A1 (en) * 2007-10-03 2009-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libration and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WO2009075099A1 (ja) 2007-12-10 2011-04-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及びcqi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KR100995045B1 (ko) 2007-12-31 2010-1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동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리코딩된 신호를송신하는 방법
US8432885B2 (en) 2008-04-14 2013-04-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0003095A1 (en) * 2008-07-02 2010-01-0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antiz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101470501B1 (ko) 2008-08-20 2014-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자화된 채널 상태 정보에 기반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8948704B2 (en) * 2008-10-22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ope of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region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WO2010082884A1 (en) 2009-01-19 2010-07-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8780689B2 (en) 2009-03-03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multicarrier-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tiers
US8526384B2 (en) * 2009-05-06 2013-09-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49443B1 (ko) 2009-08-17 2014-10-13 알까뗄 루슨트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프리코딩 채널 코히어런시 유지 방법 및 장치
US8781005B2 (en) 2009-10-01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quantiz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US8737504B2 (en) * 2009-10-05 2014-05-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feedback of channel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3506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Hujun Yin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eedback techniques for a wireless system
CN101296207A (zh) * 2007-04-28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以及终端
WO2009113836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hannel allocating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 R1-093038》", 28 August 2009 *
NORTEL: "《3GPP TSG-Ran Working Group 1 Meeting #55bis》", 16 January 2009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48158A1 (zh) * 2012-09-29 2014-04-03 索尼公司 基站、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716120A (zh) * 2012-09-29 2014-04-09 索尼公司 基站、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US9948360B2 (en) 2012-09-29 2018-04-17 Sony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716120B (zh) * 2012-09-29 2018-06-01 索尼公司 基站、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780292A (zh) * 2012-10-19 2014-05-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波束成形回传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US9769676B2 (en) 2012-10-19 2017-09-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beamforming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780292B (zh) * 2012-10-19 2017-12-2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波束成形回传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4141B1 (en) 2020-04-08
WO2011041759A1 (en) 2011-04-07
TW201125409A (en) 2011-07-16
EP2484141A1 (en) 2012-08-08
US20110237282A1 (en) 2011-09-29
CN102687551B (zh) 2016-04-27
JP5591935B2 (ja) 2014-09-17
KR20120089485A (ko) 2012-08-10
US9961579B2 (en) 2018-05-01
KR101394898B1 (ko) 2014-05-14
JP2013507075A (ja) 201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7551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可扩展信道反馈
CN102549939B (zh) 用于mimo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可扩展量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63344B (zh) 报告信道信息以支持协同多点数据传输
CN109151887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2119492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分布式mimo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84870B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多用户mimo的调度
US9148818B2 (en) 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83854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ble channel state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82558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量化质量反馈的设备
RU2010151434A (ru) Схемы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ого уменьшения помех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WO2010118650A1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终端、基站及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US94856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ble channel state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90077185A (ko) 협력적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 기반의빔포밍을 수행하는 방법
US20240022297A1 (en) Hardware-context aware data transmitter for communication signal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Kumar et al. Base station-side rate estimation for threshold-based feedback, and design implications in multi-user OFDM systems
WO2022228663A1 (en) Determination of uplink mimo transmission state for a ue
Sarkiss et al.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base station cooperation under limited backhaul capacity
Li et al. A Novel Scheme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IMO-OFDMA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