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7466A - 用于用户网络接口上的以太网专线的邻居发现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用户网络接口上的以太网专线的邻居发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7466A
CN102687466A CN2010800605697A CN201080060569A CN102687466A CN 102687466 A CN102687466 A CN 102687466A CN 2010800605697 A CN2010800605697 A CN 2010800605697A CN 201080060569 A CN201080060569 A CN 201080060569A CN 102687466 A CN102687466 A CN 102687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port
ethernet
configuration mode
disc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05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格拉梅尔
L·勒芙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Lucent SAS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87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4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光网络中执行自动邻居发现的方法。设备(10)通过以太网连接(12)连接到光传输网络OTN设备(11),该设备(11)将以太网分组透明地映射到光数据单元并且反之亦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设备(10、11)中的第一设备确定(21)该OTN设备(11)的端口(14)经由该以太网连接(12)连接到该设备(10)的端口(13);以及该第一设备通过该以太网连接(12)发送链路配置模式,该链路配置模式是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该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该第一设备的ID和用于识别该第一设备的该端口的端口号。

Description

用于用户网络接口上的以太网专线的邻居发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领域,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光传输网络OTN。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当经由以太网将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或交换机)连接到OTN设备(如OTN交叉连接)时的邻居发现。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网络中的自动邻居发现的方法,一种用于光网络中的自动邻居发现的系统,一种OTN节点(具体而言是OTN交叉连接)以及一种经由以太网连接被连接到OTN节点的节点。
背景技术
在多个标准中定义了用于邻居发现的过程。例如,在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标准中通过链路管理协议LMP并且在用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架构标准中通过它的自动发现过程。两个标准都可用于控制同步数字体系SDH、同步光网络SONET或OTN网络。
为了得到更多关于以太网、LMP和ASON自动发现的信息,参考以下的文献,通过参考的方式将以下文献的内容合并入本文。对于以太网,参见标题为“IEEE Standard for Carrier 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Access Method and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的IEEE 802.3-2000。对于LMP,参见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标题为“Link Management Protocol”(LMP)的RFC 4204和标题为“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SONET)/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Encoding for LinkManagement Protocol(LMP)Test Messages”的RFC 4207。对于ASON自动发现,参见国际电联ITU的标题为“Generalized automaticdiscovery for Transport Entities”的ITU-T G.7714。
但是,不存在在经由以太网将网络设备连接到OTN设备(如OTN交叉连接)时的邻居发现过程,因为当代的OTN交叉连接未被允许为了发现目的而生成或解析以太网数据分组。这是因为由交叉连接的以太网接口接收的所有数据被透明地映射到在光网络中转发的光数据单元ODU,反之亦然。因此OTN交叉连接未被允许解码或生成包括例如因特网协议IP地址和端口号的消息。换句话说,今日的OTN交叉连接不具有用于向以太网接口中插入一些事物以使得能够如图例如在两个支持GMPLS的OTN交叉连接之间那样在OTN交叉连接和以太网设备之间成功地进行发现的手段。
在例如将本地设备经由交叉连接来连接到远程设备的网络中,这是不利的。在该网络中,本地设备当前无法找出如何将本地设备的端口连接到交叉连接的端口以及如何通过交叉连接将数据分组转发给远程设备,从而使网络诊断和维护变得困难。
因此需要使得能够在经由以太网连接的网络设备与OTN交叉连接之间进行自动邻居发现。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网络中的网络管理方法,其中,在该光网络中一个设备通过以太网连接或链路连接到OTN设备,该OTN设备将以太网分组透明地映射到ODU并且反之亦然。该方法包括:由第一设备(即该OTN设备或者经由该以太网连接而连接到该OTN设备的设备)确定该OTN设备的端口经由该以太网连接被连接到该设备的端口;并且由该第一设备通过该以太网连接向该两个设备中的另一个设备(即第二设备)发送链路配置模式,该链路配置模式是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该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该第一设备的ID和用于识别该第一设备的该端口的端口号。因此,该第二设备接收关于该第一设备的该ID和该端口号的信息。
通过以下步骤继续该方法:由该第二设备接收该链路配置模式;由该第二设备从链路故障模式中确定用于识别该第一设备的该ID和用于识别该第一设备的该端口的该端口号;并且由该第二设备向该第一设备发送附加链路配置模式,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是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该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该第二设备的ID和用于识别该第二设备的该端口的端口号。因此,该第一设备接收关于该第二设备的该ID和该端口号的信息。
该第一设备可以是OTN设备并且该第二设备可以是经由该以太网连接与该OTN设备连接的设备。在该情况中,由该OTN设备启动该自动发现过程。但是该自动发现过程同样可以由经由该以太网连接而连接到该OTN设备的设备(第一设备)来启动,在该情况中该OTN设备是该第二设备。
在下文中,假设第一设备是OTN设备。但是这并不是必要的,两个设备的角色可以互换。该方法然后始于该OTN设备确定该OTN设备的端口是否经由该以太网连接而连接到该设备的端口。该OTN设备然后通过该以太网连接向该OTN设备所连接到的该设备发送链路配置模式。该链路配置模式可以是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该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ID(如IP地址)以及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端口的端口号。
该网络管理方法使得OTN设备能够通过以太网向另一个设备发送它的ID和端口号,从而向另一设备提供关于该OTN设备和该设备的端口之间的连接的信息。换句话说,提出了区分OTN交叉连接中的失败ODU和未连接以太网。在失败ODU的情况中,向物理链路以太网链路中插入链路配置模式,又被称为链路故障模式。
为了接收器识别所接收的链路故障模式,该链路配置模式优选地被标记或者可以以其他方式与正常数据分组区分开。例如,该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可以包括用于将该比特序列识别为链路故障模式的所定义的比特模式。无效以太网分组通常被丢弃,但是在链路配置的环境中,可以取决于当接收该分组时该设备所处于的状态,将所接收的分组解释为链路故障模式。有效以太网分组优选地包括预先定义的标识符,以将该分组标记为链路故障模式。在任一情况中,应该与正常数据分组独立地处理所接收的链路配置模式,并且所接收的链路配置模式不应该在链路段之外传播。
该链路管理方法可以如下继续。该设备接收由该OTN设备通过该OTN设备的该端口所发送的该链路配置模式。该设备然后从该链路故障模式中确定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ID和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端口的端口号。响应于接收到该链路配置模式或者根据网络管理的配置,该设备自身通过它的端口向该OTN设备发送附加链路配置模式。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是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该设备的ID(如IP地址)和用于识别该设备的该端口的端口号。
通过发送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来对该OTN设备的该链路配置模式进行响应,该设备使得该OTN设备能够知道该OTN设备的该端口连接到哪个设备以及连接到该设备的哪个端口。因此,该OTN设备还可以接收由该设备通过以太网连接发送的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并且确定用于识别该设备的ID和用于识别该设备的该端口的端口号。
在实施方式中,该链路配置模式和/或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可以是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的系列,其中该系列的每个元素包括需要的信息。通过多次发送相同的信息,该系列的元素的损失不会必然导致失败的发现过程,并且可以降低对于链路故障模式/附加链路配置模式发现以及实时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
此外,该网络管理方法可以包括该OTN设备生成该链路故障模式。换句话说,该网络管理方法使得如上所述将以太网分组透明地映射到ODU容器并且反之亦然的OTN设备能够生成包括OTN设备ID和端口号的链路配置模式。
此外,该网络管理方法可以包括该设备生成该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在该情况中,诸如路由器的设备不是简单地转发以太网分组,而是通过生成该附加链路故障模式来对所接收的链路配置模式进行响应。因此,该设备需要知道该OTN设备能够解码哪种附加链路配置模式,即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还是有效以太网分组。
该网络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该设备和/或该OTN设备将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ID、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端口的该端口号和/或用于识别该设备的该ID以及用于识别该设备的该端口的该端口号存储在寄存器中。然后,两个设备完全知道该OTN设备的哪个端口连接到该设备的哪个端口。结果,设备完全知道网络拓扑。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确定该OTN设备正处于配置中并且不处于操作中之后,开始该网络管理方法。可以通过检测该OTN设备的端口都未连接到另一个OTN设备来检测配置模式。其原因在于需要避免在正常操作模式期间通过链路配置模式执行发送和接收的节点发现。该发现不应当阻碍从另一个OTN设备到以太网的数据传输。
此外,该网络管理方法可以确定由该OTN设备利用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接收的、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ID和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端口的该端口号是否对应于由该OTN设备发送的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ID和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端口的该端口号。如果它们确实对应,则可以假设该设备正确地接收和发送了该OTN设备的该ID和该端口号。在该情况中,该网络管理方法可以使得以太网连接能够用于数据业务。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网络中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通过以太网连接进行连接的一种设备和OTN设备。该OTN设备将以太网分组透明地映射到光数据单元并且反之亦然。在该系统中,该OTN设备包括:第一多个端口,其中,该第一多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通过以太网连接连接到该设备;第二多个端口,提供用于建立到至少一个其他OTN设备的至少一个光链路;以及链路配置模式生成器,其耦合到该第一多个端口和该第二多个端口。该链路配置模式生成器被配置为确定在该第一多个端口中的该端口处是否接收到信号,并且被配置为控制该第一多个端口中的该端口发送链路故障模式。如上参考该网络管理方法所述的,该链路配置模式可以是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该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ID和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端口的端口号。
该OTN设备具有至少一个通过以太网连接到另一个设备的端口,并且通过该以太网连接向另一设备发送它的ID和端口号,从而向该另一设备提供关于端口之间的连接的信息。
该设备还可以包括通过该以太网连接来连接到该OTN设备的该第一多个端口中的该端口的端口,以及耦合到该设备的该端口的链路配置模式处理器。所述链路配置模式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在该设备的该端口上是否正在接收该链路配置模式,并且该链路配置模式处理器被配置为如果正在接收,则确定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ID和用于识别该OTN设备的该端口的该端口号。可以提供附加链路配置模式生成器,其被配置为控制该设备的该端口发送附加链路配置模式。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是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该设备的ID和用于识别该设备的该端口的端口号。
当接收到链路配置模式时,该设备可以提取该OTN设备的该ID和该端口号,并且用包括该设备的该ID和该端口号的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来进行响应,以便让该OTN设备知道该设备与该OTN设备的端口是如何连接的。
此外,该OTN设备可以包括附加链路配置模式处理器,其被配置为确定在该OTN设备的该端口上是否正在接收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并且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处理器被配置为如果正在接收,则确定用于识别该设备的该ID和用于识别该设备的该端口的该端口号。
当该OTN设备接收到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时,该OTN设备可以从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中提取关于该设备与该OTN设备的端口如何连接的信息。
在实施方式中,该设备可以是以太网路由器或以太网交换机并且/或者该OTN设备可以是OTN交叉连接。
在以上说明中,由OTN设备启动该自动发现过程。如已说明的,也可以由该另一设备启动该自动发现过程,在该情况中,在该另一设备中提供该链路配置模式生成器,并且在该OTN设备中提供该附加链路配置模式生成器(如果有的话)。本发明因此还涉及与该OTN设备结合的或者与该OTN设备独立的该另一设备。
所提出的方法和系统使得能够在经由以太网连接的设备与OTN设备(如OTN交叉连接)之间进行邻居发现,从而有助于网络诊断和维护。
应该注意,上述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彼此组合或彼此提取。具体而言,所有可能的权利要求和特征组合都被认为被本发明的文档所公开。此外,关于系统所概述的方面和特征等效地适用于对应的方法。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来考虑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设备到OTN交叉连接的连接;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OTN交叉连接如何发送包括ID和端口号的链路配置模式;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设备如何接收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的链路配置模式并且通过发送包括至少一个ID和至少一个端口号的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来进行响应;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OTN交叉连接如何接收附加链路故障模式;以及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吉比特以太网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包括本地设备(10)和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网络配置。其中,本地设备(10)(如路由器或交换机)可以经由以太网或者更准确而言通过以太网协议连接到本地OTN交叉连接(11)。更具体而言,存在用于通过缆线(例如光纤)将本地设备的端口(13)连接到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端口(14)的物理链路(12)(例如光链路)。在光链路的情况中,每个端口可以装配有光源和光检测器(例如发光二级管LED或激光二极管),以便发送或接收光脉冲。当建立了本地设备(10)与本地OTN交叉连接(11)之间的连接时(这可以通过在物理链路(12)上接收信号(例如特定波长的光)来确定,可以开始邻居发现过程。
在图1中仅显示了本地设备(10)与OTN交叉连接(11)之间的连接。但是很显然本地设备(10)可以连接到其他设备,并且可以为OTN交叉连接(11)提供到其他OTN交叉连接和/或其他设备的连接。在基于图1中所示的网络配置并且具有连接到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远程OTN交叉连接的附加元件的网络配置中,本地OTN交叉连接(11)可以将以太网数据分组从本地设备(10)透明地映射到光数据单元OUD,并且将它们作为比特流来向远程OTN交叉连接发送并且反之亦然。
虽然针对经由光纤链路连接的两个端口来描述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但是光网络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应该很清楚不仅可以将设备(10)的一个端口(13)连接到OTN交叉连接的一个端口(14),而且可以将设备(10)的多个端口(15)连接到OTN交叉连接(11)的多个端口(16)。此外,显然虽然针对OTN交叉连接来描述该实施方式,但是不应该将其理解为将本发明限于OTN交叉连接,因为其可以应用于将以太网数据分组透明映射到ODU并且反之亦然的具有以太网接口的任意OTN设备。
图2显示了由本地OTN交叉连接(11)开始的示例性邻居发现过程的前一些步骤。在如参考图1所述确定(21)本地OTN交叉连接(11)连接到本地设备(10)之后,本地OTN交叉连接(11)确定(22)其是否连接到远程OTN交叉连接。这可以通过例如在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提供用来与远程OTN交叉连接进行连接的所有端口上检查是否有光电检测器检测到信号(例如特定波长的光)来实现。用于活动地检查端口的另一个可选择的方法将是在OTN交叉连接(11)中维持一种数据结构(例如列表),该列表包括关于连接到OTN交叉连接(11)的哪个端口的信息,并且每当端口的连接状态改变时更新该列表。
当本地OTN交叉连接(11)确定(22)其未连接到远程OTN交叉连接时,该本地OTN交叉连接开始通过经由以太网连接到本地设备(10)的端口(13)的端口(14)发送(23)链路配置模式或链路故障模式。该链路故障模式包括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如IP地址)和端口号。该端口号识别经由以太网连接到本地设备(10)的端口(13)的端口(14),并且通过该端口(14)发送链路故障模式。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在ODU未连接到以太网的情况中,将包括标识符的链路配置/故障模式插入到物理链路以太网链路中。这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
1、发送包括该标识符的有效以太网分组的序列。这允许接收器执行通常的以太网分组处理并且需要定义的标识符来指示该分组需要由接收器进行处理。
2、发送包括该标识符的无效以太网分组的序列。通常无效分组被丢弃,但是取决于所使用的以太网接收器,可以解释该分组的内容。这样,普通处理链未被加载“发现分组”,即该链路故障模式。
3、将该标识符嵌入到向路由器发送的固定代码中。该标识符被插入到向远程端发送的比特流中。将该比特流理解为非功能性连接,但是可以使用其所包含的信息来发送链路故障模式。
每种可能具有各自的优点,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目标:向远程端发送可配置的但是固定的模式。该远程端应该能够读取该模式,解释该模式并且经由有可能不同的通信线路(DCN)将该模式发送回发起端。例如,该链路故障模式可以使用与RFC 4207中的用于SDH段跟踪相同的编码格式。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链路故障模式可以是一个或一系列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该系列的每个元素包括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迄今为止,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可以由OTN交叉连接生成,并且存储在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缓冲器中。预先确定的比特流优选地包括接收器已知的定义比特模式,以将该比特流识别为包括设备ID和端口号的链路故障模式。在存储之后,通过插入设备ID和端口号来修改该比特序列。然后可以通过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以太网接口的端口(14)向本地设备(10)重复发送(23)修改后的比特序列。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链路故障模式可以是一个或一系列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该系列的每个元素包括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迄今为止,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可以由OTN交叉连接生成,存储在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缓冲器中并且通过以太网接口的端口(14)向本地设备(10)重复发送(23)。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链路故障模式可以是一个或一系列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该系列的每个元素包括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迄今为止,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可以由OTN交叉连接生成,存储在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缓冲器中并且通过以太网接口的端口(14)向本地设备(10)重复发送(23)。
通过发送一系列相同的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或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简化了在远程端处的处理,因为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或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可以丢失而不会停止该过程,并且可以通过多个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或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提取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或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中所包括的信息,这降低了关于实时处理能力的要求。可以以恒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重复该系列的元素或者根据元素之间的随机时间间隔来重复该系列的元素。
因此,本地OTN交叉连接(11)可以装配有附加逻辑,该附加逻辑控制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端口并且能够确定一个端口是否被连接并且能够生成以上指定的链路故障模式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将这种链路故障模式生成器构造成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形式或任意其他逻辑形式。
图3显示了关于本地设备(10)的邻居发现过程的其他步骤。其中,本地设备(10)在端口(13)上从本地OTN交叉连接(11)接收(31)链路故障模式。在接收到链路故障模式之后,本地设备(10)确定(32)该链路故障模式是否包括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链路故障模式可以是一个或一系列包括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的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然后,期望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的本地设备(10)可能需要附加逻辑,例如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以便发现并且将链路故障模式解释为非功能性连接并且提取设备ID和端口号。由于多次接收到该比特序列,所以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可以从该比特序列被重复、具有特定长度或者该序列的至少一部分紧随预定义的比特方案的事实,发现正在接收链路故障模式。此外,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需要知道在该链路故障模式中该ID和端口号包含在哪里。这可以通过例如提前指定该ID和端口号在该比特序列中的位置来实现。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链路故障模式可以是一个或一系列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因此,本地设备(10)可以包括附加逻辑,例如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以便确定虽然以太网数据分组是无效的以太网数据分组,但是必须解释它的内容以便确定用该链路故障模式所发送的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为了发现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是链路故障模式并且必须被解释,该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可以例如侦听多次接收的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可选择地,该链路故障模式可以提前知道该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的“缺点”,例如其与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的不同之处。此外,本地设备(10)可能需要知道该ID和端口号被存储在该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中的哪里。例如,本地设备(10)可能知道该ID和端口号可能存储在吉比特以太网“PAUSE”帧的预留字节部分中,下文将参考图5来更详细地讨论。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链路故障模式可以是一个或一系列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在该情况中,可以修改本地设备(10),使得能够本地设备(10)能够检测并且解释具有特定标识符的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以便确定设备ID和端口号。可以以恒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重复该系列的元素或者根据元素之间的随机时间间隔重复该系列的元素。
为了本地设备(10)知道可能必须解释哪个以太网数据分组,可以提前对分配给这些分组的标识符进行协商。此外,本地设备(10)可能需要知道该ID和端口号可能存储在以太网数据分组中的哪里。如上所述,一种可能性可能是将该ID和端口号存储在吉比特以太网PAUSE帧的预留字节部分中。
然后可以将所确定的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存储在本地设备(10)的寄存器中。这使得本地设备(10)能够知道它的端口到本地OTN交叉连接的端口的连接,并且因此有助于网络配置、维护和诊断。此外可以使用该信息来发现并且警告错误连接。此外,利用该方法,只需要服务人员的较少的手动交互,这导致成本降低。
作为下一个步骤,本地设备(10)可以发送(33)附加链路故障模式。该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可以是通过端口(13)到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或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中的一个的系列。该系列的每个元素包括本地设备(10)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迄今为止,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或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可以被存储在本地设备(10)的缓冲器中,可以通过插入本地设备(10)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修改,并且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的端口(13)向本地OTN交叉连接(11)发送。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该附加链路故障模式还包括由本地设备(10)所接收的该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IP地址和端口号。该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可以与上述链路故障模式具有相同的标识符结构以及该信息所存储的地方。
为了接收、存储和发送,本地设备(10)可以装配有附加逻辑,例如被构造成ASIC形式的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生成器,该附加逻辑控制本地设备(10)的端口并且能够读取由端口(13)接收的链路故障模式,确定包括在该链路故障模式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且通过端口(13)向本地OTN交叉连接(11)发送可能包括本地设备(10)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且有可能包括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附加链路故障模式。
图4显示了关于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邻居发现过程的其他步骤。其中,本地OTN交叉连接(11)通过端口(14)从本地设备(10)接收(41)该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并且确定(42)本地设备(10)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且如果在该附加链路故障模式中包括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话,则确定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IP地址和端口号。
迄今为止,本地OTN交叉连接(11)可能装配有附加逻辑,如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其可以例如构造成ASIC的形式。更具体而言,本地OTN交叉连接(11)可以装配有这样一种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其能够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是否对应于以上指定的附加链路故障模式中的一个,即重复的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重复的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或重复的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为了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对应于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并且为了确定附加链路故障模式的哪些部分包括所要求的信息,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可以使用与上述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所使用的技术相对应的技术。
当本地OTN交叉连接(11)接收到附加链路故障模式时,本地OTN交叉连接(11)中的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可以将该附加链路故障模式的一部分的内容存储在缓冲器中。此外,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可以确定本地设备(10)的设备ID和端口号,并且如果该附加链路故障模式中包括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则确定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
可选择地,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可以通过与该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同步并且仅提取包括信息的部分,来直接从接收的附加链路故障模式中确定本地设备(10)的设备ID和端口号以及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就这点而言,应该注意,当附加链路故障模式是一系列元素时,本地OTN交叉连接不需要从单个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或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中确定该信息,而是可以通过该系列中的几个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或有效以太网数据分组来搜集该信息。换句话说,可以通过整个系列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完成该信息。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如以上所述,本地OTN交叉连接不必须具有使得OTN交叉连接能够处理链路故障模式的整个元素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此外,OTN交叉连接可以容易地与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同步,因为不断地重复相同的数据。
在确定本地设备(10)的设备ID和端口号之后,可以由附加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将所述信息存储在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寄存器中。但是,可以将所确定的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与所发送的本地OTN交叉连接(11)的设备ID和端口号进行比较,从而使得能够检查本地设备(10)是否正确地接收和发送了信息。如果所述检查显示该信息未被正确地接收或发送,则可以从寄存器中删除该信息。如果所述检查显示该信息被正确地接收和/或发送,则该以太网连接(12)能够用于数据业务。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以太网连接(12)可以是吉比特以太网连接。
在图5中显示了吉比特以太网帧。吉比特以太网被设计为遵守标准以太网帧格式。因此,吉比特以太网帧包括包含目的地地址和源地址的头部以及用于识别数据字段中的字节的长度的长度字段,该数据字段包括有效载荷和校验和。
向以太网标准增加全双工模式包括被称为“PAUSE”帧的可选的流控制操作。PAUSE帧允许一个端站暂时停止来自另一端站的所有业务(除了MAC控制帧之外)。
例如,假设连接被称为“站A”和“站B”的两个设备的全双工链路。假设站A发送帧的速率使得站B进入拥塞状态(即没有剩余缓冲器空间用于接收额外的帧)。站B可以向站A发送PAUSE帧,以请求站A在指定时间段内停止发送帧。在接收到PAUSE帧之后,站A将挂起接下来的帧传输,直到该指定时间段过去为止。这将使得站B有时间从拥塞状态恢复。在该指定时间段结束时,站A将恢复帧的正常传输。
PAUSE帧的格式符合标准以太网帧格式,但是包括唯一类型字段和如下的其他参数:
可以将该帧的目的地地址设置为将要暂停的站的唯一DA,或者设置为全局分配的组播地址01-80-C2-00-00-01(十六进制)。该组播地址是由IEEE 802.3标准为MAC控制PAUSE帧中的使用所预留的。在IEEE 802.1D桥接标准中还将该组播地址预留作为不被桥转发的地址。这确保将该帧将不会在本地链路部分之外传播。
将PAUSE帧的“类型”字段设置为88-08(十六进制),以指示该帧是MAC控制帧。
将MAC控制操作码字段设置为00-01(十六进制)以指示正在使用的MAC控制帧的类型是PAUSE帧。该PAUSE帧是当前在标准中定义的MAC控制帧类型。
MAC控制参数字段包括16比特的值,该值以521比特时间为单位指定PAUSE时间的持续时间。有效值是00-00到FF-FF(十六进制)。如果额外的PAUSE帧在当前PAUSE时间到期之前到达,则它的参数替代当前PAUSE时间,所以具有参数零的PAUSE帧允许流量立即恢复。
需要42字节的预留字段(作为全零来发送)来填充PAUSE帧的长度,以最小化以太网帧大小。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设备ID和端口号插入到该42字节的预留字段中。例如,可以将IP地址和端口号包括在该预留字段中。作为用于所使用的编码的实例,可以使用G.7714。如上所述,可以将链路故障模式发生器和链路故障模式处理器实现为在交叉连接中通常使用的用于在以太网和SDH之间进行转换的ASIC的形式。为了生成链路故障模式,可以使用元素“数据代码组”和“特殊代码组”。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以下元素可能与ASIC的实现有关:由PCS编码并且解码但不解释数据代码组。数据代码组的成功解码取决于Start_of_Packet(分组的起始)分隔符的正确接收。
使用被定义为顺序集合/C1/和/C2/的连续接收的顺序配置集合来将16比特的配置寄存器(Config_Reg)恢复给链路伙伴。
数据(/D/),A数据代码组,当未被用于区分或传送用于定义的ordered_set(顺序的集合)的信息时,在MAC与PCS之间传递一个八位任意数据。
在本文中,已经描述了用于使得能够在经由以太网连接的设备和OTN交叉连接之间进行邻居发现的系统和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和系统使得能够能行有效的网络诊断和维护。
应该注意,说明书和附图仅仅示出了所提出的方法和系统的原理。因此应该理解,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将能够想到虽然本文没有明确描述或显示但是体现本发明的原理并且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的各种配置。此外,本文所述的全部实例主要仅仅适用于教导的目的,以辅助读者理解所提出的方法和系统的原理以及本发明人对于推进本技术所贡献的概念,并且应该将其解释为不限于该具体所述的实例和条件。此外,本文用于叙述本发明的原理、方面和实施方式的所有语句以及本发明的具体实例意图覆盖它们的等同方式。
此外,应该注意,可以由编程的计算机来执行各种上述方法的步骤和上述系统的组件。在本文中,一些实施方式还意图覆盖程序存储设备,例如数字数据存储介质,其是机器或计算机可读的并且编码机器可执行的或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其中所述指令执行上述方法的一些或全部步骤。该程序存储设备可以是例如数字存储器、磁存储介质如磁盘和磁带、硬盘驱动器或光可读数字数据存储介质。实施方式还意图覆盖被编程为执行上述方法的所述步骤的计算机。
另外,应该注意,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硬件以及能够与合适的软件相关联来执行软件的硬件来提供本专利文献中所述的各种元素的功能。当由处理器来提供这些功能时,可以由单个专用处理器、由单个共享处理器或由多个单独的处理器(其中一些处理器可以是共享的)来提供这些功能。此外,不应该将术语“处理器”或“控制器”的明确使用解释为仅指能够执行软件的硬件,而是可以隐含地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网络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用于存储软件的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包括其他常规的和/或惯用的硬件。
最后应该注意,本文的任意方框表示用于体现本发明的原理的说明性电路的概念图。类似地,可以理解,任意流程图、状态转换图、伪代码等等表示可以基本上被表示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且由计算机或处理器(不管有没有明确显示该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各种处理。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传输网络中发送邻居的方法,其中,客户端层设备(10)通过以太网连接(12)连接到传输网络设备(11),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将以太网分组透明地映射到复用单元并且反之亦然,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设备(10、11)中的第一设备确定(21)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的端口(14)经由所述以太网连接(12)连接到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0)的端口(13);以及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以太网连接(12)发送(23)链路配置模式,所述链路配置模式是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其中,无效以太网分组是根据以太网协议通常将被丢弃的分组,所述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端口的端口标识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设备(10、11)中的第二设备接收(31)所述链路配置模式;
从所接收的链路配置模式中确定(32)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端口的所述端口标识符;以及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33)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所述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是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所述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端口的端口标识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41)由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附加链路配置模式;以及
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附加链路配置模式中确定(42)用于识别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端口的所述端口标识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发送活动(23)之前:
将所述链路配置模式生成为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的系列,所述系列的每个元素包括用于识别发送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发送设备的所述端口的端口标识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发送活动(33)之前:
将所述附加链路配置模式生成为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的系列,所述系列的每个元素包括用于识别发送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发送设备的所述端口的端口标识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是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0)。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加链路配置模式的元素还包括由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链路配置模式接收的、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端口的所述端口标识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来自所接收的附加链路配置模式的、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设备标识符、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端口的所述端口标识符、用于识别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端口的所述端口标识符存储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寄存器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确定(22)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的端口都没有连接到另一个传输网络设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附加链路配置模式接收的、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端口的所述端口标识符是否对应于由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链路配置模式发送的、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端口的所述端口标识符;以及
如果由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的、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端口的所述端口标识符对应于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端口的所述端口标识符,则支持所述以太网连接用于数据业务。
11.一种光网络中的通过以太网连接(12)连接到客户端层设备(10)的传输网络设备(11),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将以太网分组透明地映射到复用单元并且反之亦然,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包括:
第一多个端口(16),其中,通过所述以太网连接(12)将所述第一多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14)连接到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0);
第二多个端口,提供用于建立到至少一个其他传输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光链路;以及
链路配置模式生成器,其耦合到所述第一多个端口和所述第二多个端口,所述链路配置模式生成器被配置为确定在所述第一多个端口(16)中的所述端口(14)处是否接收到信号,并且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多个端口(16)中的所述端口(14)发送链路配置模式,所述链路配置模式是预先确定的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其中,无效以太网分组是根据以太网协议通常将被丢弃的分组,所述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的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的所述端口(14)的端口标识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网络设备(11),包括:
链路配置模式处理器,其被配置为确定在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的所述端口(14)处是否正在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0)的链路配置模式,并且被配置为从所接收的链路配置模式中确定用于识别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0)的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1)的端口(13)的端口标识符。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传输网络设备(11),其中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被配置为光传输网络0TN设备或者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设备。
14.一种通过以太网连接(12)耦合到传输网络设备(11)的客户端层设备(10),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0)包括:
端口(13),所述端口(13)经由所述以太网连接(12)连接到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的端口(14);以及
链路配置模式生成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0)的端口(13)以发送链路配置模式,所述链路配置模式是比特序列、无效以太网分组和有效以太网分组之中的一个,所述链路配置模式包括用于识别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0)的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1)的所述端口(13)的端口标识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客户端层设备(10),还包括:
链路配置模式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0)的所述端口(13),所述链路配置模式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在所述客户端层设备(10)的所述端口(13)处是否正在接收链路配置模式,并且被配置为从所接收的链路配置模式中确定用于识别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的设备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传输网络设备(11)的所述端口(14)的端口标识符。
CN2010800605697A 2010-01-04 2010-12-09 用于用户网络接口上的以太网专线的邻居发现 Pending CN1026874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290001.6 2010-01-04
EP10290001A EP2341661B1 (en) 2010-01-04 2010-01-04 Neighbour discovery for ethernet private line on user network interfaces
PCT/EP2010/069285 WO2011080042A1 (en) 2010-01-04 2010-12-09 Neighbor discovery for ethernet private line on user network interfac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466A true CN102687466A (zh) 2012-09-19

Family

ID=42101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05697A Pending CN102687466A (zh) 2010-01-04 2010-12-09 用于用户网络接口上的以太网专线的邻居发现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69093A1 (zh)
EP (1) EP2341661B1 (zh)
JP (1) JP2013516822A (zh)
KR (1) KR101386502B1 (zh)
CN (1) CN102687466A (zh)
AT (1) ATE550847T1 (zh)
WO (1) WO20110800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73270B2 (en) * 2012-02-22 2018-05-15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Multi-lan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ulti-lane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15067827A1 (es) * 2013-11-06 2015-05-14 Telefonica, S.A. Método y aparato para la configuración del plano de control elementos de la red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y producto programa de ordenador
JP6379952B2 (ja) * 2014-10-01 2018-08-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および伝送システム
US10353851B2 (en) 2015-08-12 2019-07-16 xCelor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 physical-layer cross connect
US9853879B2 (en) * 2015-08-12 2017-12-26 xCelor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interconnections among physical-layer cross-connect switches
US9960990B2 (en) 2015-08-12 2018-05-01 xCelor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communication paths
US9923783B1 (en) 2017-01-07 2018-03-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ardware connection management
US10936598B2 (en) 2017-11-21 2021-03-02 Gt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argeted exchange emulation
CN110798415B (zh) * 2018-08-03 2022-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515033A (zh) * 2019-09-30 2022-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送网中的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876790B2 (en) * 2020-01-21 2024-01-16 The Boeing Company Authenticating computing devices based on a dynamic port punching sequen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5543A1 (en) * 2002-04-03 2003-10-16 Skyoptix, Inc. Intelligen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2004194202A (ja) * 2002-12-13 2004-07-08 Kddi Corp リンク接続性確認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リンク接続性確認機能を備えたイーサネット(登録商標)装置
CN101013961A (zh) * 2007-02-09 2007-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光传送网络传送以太网数据的方法及系统及以太网数据发送及接收装置
US20080095171A1 (en) * 2006-10-19 2008-04-2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rming connection of layer-1 label switched path(L1-LSP) in GMPLS-based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4373B2 (ja) * 1998-11-04 2001-07-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網接続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及びその障害検出方法ならびに障害検出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JP3623396B2 (ja) * 1999-05-12 2005-02-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Lan用コンバータ
JP4346783B2 (ja) * 2000-03-23 2009-10-21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障害検出装置
US8971706B2 (en) * 2001-10-01 2015-03-03 Rockstar Consortium Us Lp Link discovery, verification, and failure isolat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367750A1 (en) * 2002-05-30 2003-12-03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 a Delaware corporation - Test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JP2005269507A (ja) * 2004-03-22 2005-09-29 Nec Corp 監視制御情報転送方法/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JP4025754B2 (ja) * 2004-06-29 2007-12-26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光メディアコンバータおよび光メディアコンバータにおける異常通知方法
JP2007251459A (ja) * 2006-03-15 2007-09-27 Meidensha Corp 物理層インタフェー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5543A1 (en) * 2002-04-03 2003-10-16 Skyoptix, Inc. Intelligen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2004194202A (ja) * 2002-12-13 2004-07-08 Kddi Corp リンク接続性確認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リンク接続性確認機能を備えたイーサネット(登録商標)装置
US20080095171A1 (en) * 2006-10-19 2008-04-2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rming connection of layer-1 label switched path(L1-LSP) in GMPLS-based network
CN101013961A (zh) * 2007-02-09 2007-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光传送网络传送以太网数据的方法及系统及以太网数据发送及接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80042A1 (en) 2011-07-07
EP2341661A1 (en) 2011-07-06
JP2013516822A (ja) 2013-05-13
KR20120099518A (ko) 2012-09-10
US20120269093A1 (en) 2012-10-25
ATE550847T1 (de) 2012-04-15
KR101386502B1 (ko) 2014-04-17
EP2341661B1 (en) 201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7466A (zh) 用于用户网络接口上的以太网专线的邻居发现
JP5509331B2 (ja) メッセージ転送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
CN102017542B (zh) 将光纤通道网络与基于以太网的网络对接的方法
CN102687465B (zh) 通信系统和收集端口信息的方法
US20040076151A1 (en) Connection identifiers and restora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JP5586597B2 (ja) デジタルおよび光エキスプレススルーノードを横断するリンクダイバーシティおよび負荷バランス
CN1244215C (zh)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
EP1463371A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logical MAC i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ystem
US9699035B1 (en) Topology determination for an optical network
JP5506931B2 (ja) 光トランスポートネットワークでの自動発見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828310B (zh) 一种链路发现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540772B (zh) 一种深度报文检测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CN103840976A (zh) 通信方法、光模块和网络设备
EP2472793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e1 bidirectional looped network data
CN102405620A (zh) 一种网络安全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32740A (zh) 实现远程管理的方法、系统及gcc开销处理方法、装置
US8416816B2 (en) Re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termination devices
US20200220806A1 (en) Provisioning recovery paths in a mesh network
EP3122005B1 (fr) Système de routage permettant le filtrage de données pour l'intégration et le test d'équipements opérationnels
WO2020263924A1 (en) Distributing timing over metro transport networking
JP2012165110A (ja) 光伝送装置、管理装置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US7110355B1 (en) Automatic side selection in double-ring topologies
CN101939956A (zh) 用于在来自冗余系统的多个以太网网络的终端设备之间传递数据的方法
US20110229139A1 (en) Transparent fiber channel link management for protocol transport
US2013012169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hotonic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