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6884B - 管式泵和管稳定器 - Google Patents

管式泵和管稳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6884B
CN102686884B CN201080051251.2A CN201080051251A CN102686884B CN 102686884 B CN102686884 B CN 102686884B CN 201080051251 A CN201080051251 A CN 201080051251A CN 102686884 B CN102686884 B CN 1026868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oller
rotor
tubing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12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6884A (zh
Inventor
小野健一
秋山壮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lc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l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586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3882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447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1464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Wel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lc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907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12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6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6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6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6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1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 F04B43/1253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by using two or more rollers as squeezing elements, the rollers moving on an arc of a circle during squeezing
    • F04B43/1284Means for pushing the backing-plate against the tubular flexibl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1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 F04B43/1253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by using two or more rollers as squeezing elements, the rollers moving on an arc of a circle during squ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1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 F04B43/1253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by using two or more rollers as squeezing elements, the rollers moving on an arc of a circle during squeezing
    • F04B43/1276Means for pushing the rollers against the tubular flexible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管式泵,其具有转子,该转子具有滚轮且沿盖的内周面使该滚轮能够公转移动地保持该滚轮,转子具有在基座一侧保持滚轮的圆盘部,在圆盘部的外周部设置有管压件,该管压件以不移动到比该圆盘部更靠基座一侧的方式与所述圆盘部卡合,覆盖与盖的内周面的间隙,并且沿该圆盘部的外周部能够旋转。

Description

管式泵和管稳定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和使压迫管的滚轮沿管移动并且通过管的蠕动运动输送管内部的液体的管式泵。
背景技术
作为输送较少量的液体的装置,广泛地使用如美国专利公报第5,356,267号(下面,记为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使压迫管的滚轮沿管移动、并且通过管(tube)的蠕动运动来输送管内部的液体的管式泵(tube pump)。
图10表示现有结构的管式泵的侧截面图。如图10所示,管式泵201具有驱动电动机210、齿轮箱220、泵主体300。驱动电动机210的旋转轴211与齿轮箱220连接。齿轮箱220将旋转轴211的旋转运动一边减速一边传递至齿轮箱220的输出轴221。
泵主体300具有盖310、转子320、基座340。盖310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内周面311。管式泵201的管360沿盖310的内周面311配置。
转子320具有转子主体321、滚轮322、滚轮压件323。转子主体321具有圆盘部321g和从圆盘部321g的大致中央朝向盖310延伸的主支承轴321f。滚轮压件323为相对于转子主体321配置于盖310一侧的大致圆盘形状的部件,将滚轮322夹入保持在转子主体321和滚轮压件323之间。转子320被支承为相对于盖310能够旋转,通过使转子320旋转,滚轮322沿盖310的内周面311进行公转。当转子320旋转时,管360在滚轮322和盖310的内周面311之间被挤压地进行蠕动运动,输送管360内的液体。
基座340利用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齿轮箱220。另外,盖310能够装卸地被安装在基座340上。在将收纳有管360和转子320的盖310安装在基座340时,齿轮箱220的输出轴与转子主体321卡合,能够驱动驱动电动机210而使转子320旋转。
另一方面,在使压平柔软的管的滚轮沿管移动而输送管内的液体的管式泵中,存在管屡屡被滚轮挤压而向滚轮的移动方向拖动的情况。当产生管的拖动时,上游侧的管的余长会渐渐地缩短,因此需要定期地进行管的拉直。因此,使用将管的上游侧和/或下游侧固定在管式泵主体上的管固定件,使得不发生这种管的拖动。在日本特开2007-198150号公报(下面,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使用将金属丝(wire)弯曲成门形而形成的管固定件(支承件4d)的管式泵。在专利文献2的管式泵中,在收纳驱动电动机的主体外壳(housing)的正面形成有两个圆孔,将管固定件的两端插入这两个圆孔内,由此管被固定于管固定件和主体外壳之间。专利文献2的管固定件的零件数量少(仅由一个零件构成),另外管的固定/固定解除仅通过管固定件的抽出插入(1个程序)即可完成,因此在零件成本和作业性方面很优良。
发明内容
在图10所示的现有结构的管式泵201中,在基座340上形成有朝向盖310侧突出的突出部341。突出部341设置为填塞滚轮322和盖310的内周面311之间,使得即使管360移动到基座340侧,管360也不从滚轮322脱开。
现有结构的管式泵如上所述在基座340上设有防止管360鼓出的机构即突出部341。由于突出部341插入滚轮322和盖310的内周面311之间,因此为了确保突出部341的刚性,需要增大滚轮322和盖310的内周面311的间隔。即,现有结构的管式泵,在抑制管的鼓出时,必然地,管式泵的尺寸变大,很难实现管式泵的小型化。
另外,现有结构的管式泵201,因管360与突出部341接触,产生将盖310从基座340拉开的方向的力,由于该力的作用,盖310、特别是用于使盖310与基座340卡合的爪314有可能发生损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小型且不易引起盖损坏的管式泵。
另外,图10所示的现有结构的管式泵201,对主支承轴321f施加大的扭矩。因此,加大了主支承轴321f的直径。因此,在减小管式泵201的尺寸时,就不得不减小滚轮322的直径。而且,当滚轮322的直径小时,滚轮322和管360的接触面积就会变小。其结果是,在管360上施加有集中负荷,在较短期间内产生管的疲劳。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增大压迫管的滚轮的直径的小型的管式泵。
而且,图10所示的现有结构的管式泵201,在形成于转子主体321的圆盘部321g的卡合孔321e固定齿轮箱220的输出轴221。为了能够从输出轴221向转子主体321传递大扭矩,输出轴221和卡合孔321e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因此,在转子上安装齿轮箱的输出轴221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位置的滑配合使得输出轴221容纳于卡合孔321e。为了高效地进行这种位置的滑配合,优选在使齿轮箱220一定程度上离开转子主体321的状态下进行滑配合。即,优选输出轴221和卡合孔321e的长度方向尺寸充分长。在能够使管式泵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增大输出轴221和卡合孔321e的长度方向尺寸。但是,在小型的管式泵中,不能使输出轴221和卡合孔321e的长度方向尺寸较大。因此,在图10所示的小型的管式泵201中,为了将输出轴221嵌入卡合孔321e,需要在使盖310接近基座340的状态下进行输出轴221和转子主体321的滑配合。由于这种滑配合作业不是简单的作业,所以现有管式泵在装配工序中比较花费时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管式泵,所述小型的管式泵用简单的作业能够连结由驱动电动机和齿轮箱等构成的驱动单元和转子。
关于专利文献2记载的管式泵,考虑了如下的问题。即,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的固定方法中,利用管固定件来保持管的力(换言之,是管的变形量),根据管固定件的两端向圆孔的插入量产生很大的变动。难以正确地控制管固定件向圆孔的插入量,因此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现有的管固定件产生的管的保持力,无法避免大的偏差。因此,由管固定件进行的管的固定变得不充分,管或被拖动,或相反地过于挤压管而使流量降低,或屡屡产生使管劣化、损坏之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管式泵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滚轮且将该滚轮保持为沿盖的内周面能够公转移动,转子具有将滚轮保持在基座一侧的圆盘部,在圆盘部的外周部设置有管压件,所述管压件以不移动到比该圆盘部更靠基座一侧的方式与所述圆盘部卡合,覆盖与盖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沿该圆盘部的外周部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安装于转子上的管压件来防止管鼓出,所以没有必要在基座上设置用于防止管鼓出的机构。因此,实现了小型的管式泵。另外,当管与管压件抵接时,利用在管和管压件之间起作用的摩擦力,管压件成为静止的状态。因此,即使转子旋转,管也不会被管压件拖动,施加在管和管压件上的负荷较小。在利用转子自身抑制管鼓出这样的结构中,当管与转子抵接时,管被转子拖动,管有可能损坏,但根据本发明,因管不会被拖动,所以管的寿命长。
在圆盘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基座一侧为大直径的台阶部,管压件也可以是在内周面形成有与圆盘部的台阶部卡合的台阶部的圆环状的部件。
转子也可以具有将所述滚轮夹入保持在其与圆盘部之间的滚轮压件。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盖上形成有朝向基座延伸的转子支承轴,在圆盘部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朝向所述滚轮压件延伸的主支承轴,在滚轮压件和圆盘部的主支承轴上,形成有以转子能够绕转子支承轴旋转的方式插入转子支承轴的轴承孔。
也可以是,转子具有在其与圆盘部之间保持所述滚轮的滚轮压件,在圆盘部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朝向滚轮压件延伸且前端部与该滚轮压件抵接的主支承轴,在圆盘部和主支承轴之间形成有肋。
也可以在肋上设置有与滚轮压件卡合并且将圆盘部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滚轮压件的卡合部。
肋部的卡合部也可以是朝向滚轮压件突出的突出部。该情况下,在滚轮压件上形成有收纳突出部的孔。
也可以在滚轮的中心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孔,在圆盘部形成有滚轮支承轴,所述滚轮支承轴朝向滚轮压件延伸,被收纳于滚轮的孔以使所述滚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滚轮。
管式泵还可以具有:驱动单元,其被固定在基座上,以使滚轮公转移动的方式使转子旋转移动;连结轴,其将驱动单元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至转子。该情况下,转子具有在与圆盘部之间保持所述滚轮的滚轮压件,在圆盘部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朝向滚轮压件延伸且前端部与所述滚轮压件抵接的主支承轴,在连结轴的所述转子侧的端部形成有非圆形截面的定位轴部,在连结轴上,在比定位轴部更靠驱动单元侧的部分形成有比定位轴部直径大的非圆径截面的卡合轴部。另外,也可以在主支承轴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定位轴部卡合的定位孔部,在圆盘部形成有能够与卡合轴部卡合的卡合孔部。
定位轴部,从连结轴的中心轴线辐射状延伸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Y字形状。
卡合轴部也可以是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
也可以是,在盖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爪,在基座上形成有收纳盖的凹部,另外在基座的凹部形成有爪,该爪与盖的爪卡合,来保持该盖不从所述基座脱开。该情况下,基座的爪与盖的外周面抵接,利用该基座的爪从半径方向外侧加强所述盖。
也可以在基座的爪抵接的盖的外周面和基座的爪中的任一方设置有卡止突起,在任一另一方设置有与该卡止突起卡合的卡止凹部。
卡止突起也可以形成为沿盖的轴向延伸的销状。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管式泵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滚轮并且沿盖的内周面使所述滚轮能够公转移动地保持该滚轮,转子具有在基座一侧保持滚轮的圆盘部和在与该圆盘部之间保持所述滚轮的滚轮压件,在圆盘部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朝向滚轮压件延伸且前端部与该滚轮压件抵接的主支承轴,在圆盘部和主支承轴之间形成有肋。
根据上述结构的管式泵,由于主支承轴被肋加强,所以即使是小型的管式泵,也能够减小主支承轴的直径而增大滚轮的直径。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发明的管式泵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滚轮并且沿盖的内周面使所述滚轮能够公转移动地保持该滚轮,管式泵具有安装盖的基座、被固定在基座上并且以使滚轮公转移动的方式使转子旋转移动的驱动单元、和将驱动单元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转子的连结轴,转子具有在基座一侧保持滚轮的圆盘部和在与该圆盘部之间保持所述滚轮的滚轮压件,在圆盘部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朝向滚轮压件延伸且前端部与该滚轮压件抵接的主支承轴,在连结轴的所述转子侧的端部形成有非圆形截面的定位轴部,在连结轴上,在比定位轴部更靠驱动单元一侧的部分,形成有比定位轴部直径大的非圆径截面的卡合轴部,在主支承轴上形成有能够与定位轴部卡合的定位孔部,在圆盘部形成有能够与卡合轴部卡合的卡合孔部。
根据上述结构的管式泵,仅使盖从使连结轴的定位轴部和设置于主支承轴的内部的定位孔部卡合的状态朝向基座移动,就能够使驱动单元与转子连结。另外,定位轴部和定位孔部的卡合能够在使盖从基座离开的状态下进行。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小型的管式泵,也能够通过简易的作业连结驱动单元和转子。
鉴于上述的情况,提供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管固定件。在利用沿壁面移动的滚轮在与壁面之间通过弹性变形连续地挤压沿壁面配置的可挠性管的一部分,由此输送可挠性管内的液体的管式泵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管固定件是将可挠性管固定于管式泵的壳体上的管固定件。该管固定件具备:第一保持部,在与管式泵的壳体之间夹持可挠性管;和卡合部,其从第一保持部突出,与管式泵的壳体卡合,对第一保持部向管式泵的壳体施力。
根据使用这种结构的管固定件,由于能够利用一定的适当大小的保持力对管进行保持,所以不会使管过度变形而损坏,或者相反因过小的保持力而不能可靠地防止管被拖动这类问题。另外,利用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进行管固定件的装卸,所以能够高效地进行管式泵的组装和维护。
优选在第一保持部形成有与可挠性管抵接的凹部。另外,优选该凹部形成为具有与可挠性管实质上相同的曲率的凹曲面状。
通过设置这种凹部,能够进行可挠性管的正确的定位,特别是在使用细直径的管和由柔软材质形成的可挠性管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可挠性管的寿命。另外,在凹部形成为具有与可挠性管的侧面具有相同的曲率的凹曲面状的情况下,施加于可挠性管的侧面的保持力均匀,不会产生极端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可挠性管的寿命。
优选卡合部向凹部面对的方向突出。另外,典型地说,在卡合部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附近,形成有与形成于管式泵的壳体的第一卡合构造卡合的第二卡合构造。例如,第一卡合构造和第二卡合构造分别为卡合突起和卡合爪或者是卡合爪和卡合突起。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用强力对壳体安装管固定件。
凹部也可以包括与可挠性管的第一端抵接的第一凹部和与可挠性管的第二端抵接的第二凹部。该情况下,优选卡合部从第一凹部的位置和第二凹部的位置的中间位置突出的构成。
这样,通过采用利用一个管固定件固定可挠性管的两端的结构,除实现了零件数量的消减和小型化外,能够大幅度削减安装管固定件的作业工时。
优选卡合部具备从第一保持部的第一面垂直地突出的第一部和从第一部的前端向凹部面对的正面方向突出的第二部,第一部最正面一侧的面形成为偏置于比第一保持部的最正面一侧的面相更靠背面侧。
这样,通过使第一部的最前面偏置到比第一保持部的最前面更靠后,能够使第一部稳定地卡合在平板部等的支承部的后端。由此,管固定件的安装作业高效化,另外实现了管固定件进行的管的稳定的保持。
还可以具备第二保持部,其配置于管式泵的壳体和第一保持部之间,在与保持部之间夹持可挠性管。
通过采用这种第二保持部,不赋予剪切力就能够把持可挠性管,特别是在使用细直径管和柔软的材质的管的情况下,消除了管因剪切力的作用而压曲这种问题。另外,能够根据形状和尺寸等将管配置于更适当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具备能够安装上述管固定件的壳体的管式泵。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壳体上形成有支承第一保持部的支承部和与形成于管固定件的卡合部的第二卡合构造进行卡合的第一卡合构造。
典型地说,支承部包括由管固定件的第一保持部和卡合部夹持的第一平板部。另外,支承部也可以包括与第一平板部平行地设置并且在与第一平板部之间夹入管固定件的第一保持部的第二平板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管式泵也可以具备驱动部和相对驱动部装卸自如的泵芯。典型地说,泵芯具备滚轮、可挠性管、形成有在与滚轮之间挤压可挠性管的壁面的泵盒。该情况下,优选上述壳体为泵盒。
这样,具备相对驱动部装卸自如的泵芯的结构的管式泵,显著提高与驱动部相比频次多的泵机构的(泵芯)的维护作业性。在这种结构的管式泵中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通过在作为泵芯的壳体的泵盒上固定可挠性管的端部,能够改善在驱动部安装泵芯时的作业性。
上述管式泵通常还具备以使多个滚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多个滚轮的转子。该情况下,壁面为形成于泵盒的圆柱面状的第一内壁面,在与泵盒的第一内壁面大致垂直地形成的第二内壁面上,设置有向圆柱面状的第一内壁面的中心轴上延伸且以使转子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转子的转子支承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正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侧截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分解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连结轴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连结轴的正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转子主体的背面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转子主体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管式泵的侧截面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再一例的管式泵的侧截面图;
图10是现有结构的管式泵的侧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分解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正面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纵截面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泵盒(pump cassette)的背面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泵盒的仰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稳定器的外观图,图16(a)表示背面图,图16(b)表示俯视图,图16(c)表示正面图,图16(d)表示侧面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稳定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8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稳定器的拆卸方法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稳定器的变形例的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稳定器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和图2分别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正面图和侧截面图。另外,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管式泵的分解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管式泵1具有驱动电动机10、齿轮箱20和泵主体100。
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泵主体100的某侧(图1中图面表面侧、图2中左侧、图3中左下侧)定义为“跟前侧”,将驱动电动机10的某侧(图1中图面背后侧、图2中右侧、图3中右上侧)定义为“里侧”。另外,将从跟前侧朝向里侧的方向和从里侧朝向跟前侧的方向定义为深度方向。
泵主体100具有盖110、转子120、管挤压环130(图2、图3)、基座140、固定用板150、和板保持筒170。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用板150被基座140和板保持筒170夹持地保持。即,通过将板保持筒170固定于基座140上,固定用板150被固定于基座140上。如图1和图3所示,在固定用板150上设置有一对贯通孔151。在将管式泵1固定在使用管式泵1的装置的框架等上时,将螺栓穿过贯通孔151将固定用板150联接于框架等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固定管式泵1的固定用板150能够拆卸。因此,根据安装管式泵1的框架等的形状,使用适当形状的固定用板150,由此在各种各样的装置上都能够安装管式泵1。
如图1和图2所示,盖110的内周面111形成为大致圆筒面,管160沿盖110的内周面111配置(即,管160的长轴方向为大致沿内周面111的圆周方向的方向)。如图1所示,在盖110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开口部112a和第二开口部112b,管160的第一端161和第二端162分别经由第一开口部112a和第二开口部112b从盖110的外部突出。
如图3所示,转子120具有转子主体121、三组滚轮122和转子压件123。另外,如图2所示,在盖110中位于跟前侧的顶部113的中央处,形成有从跟前侧朝向里侧延伸的转子支承轴114。在转子主体121和转子压件123上,形成有插入转子支承轴114的卡合孔121a和123a,转子主体121和转子压件123能旋转地被转子支承轴114支承。
转子主体121具有圆盘部121g和从圆盘部121g的跟前侧的面向跟前侧延伸的三根滚轮支承轴121b。滚轮支承轴121b形成于以卡合孔121a为中心的圆周上。而且,转子主体121的卡合孔121a形成于从圆盘部121g的跟前侧的面的大致中央朝向跟前侧延伸的主支承轴121f的内部。滚轮122为圆柱形状,在一端面(里侧)122a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另一端面122b侧(跟前侧)延伸的孔122c。而且,孔122c的孔径为能够滑动地收纳转子主体121的滚轮支承轴121b的大小。另外,在滚轮122的端面122b形成有圆柱形状的突出部122d。而且,在转子压件123的里侧的端面123b上,能够滑动地收纳各滚轮122的突出部122d的三个凹部123c形成于以卡合孔123a为中心的圆周上。
在滚轮122的孔122c内插入转子主体121的滚轮支承轴121b,使滚轮122的突出部122d收纳于转子压件123的凹部123c,进而在转子压件123和转子主体的卡合孔123a和121a插入盖110的转子支承轴114,由此使转子120的整体能够围绕转子支承轴112旋转,并且各滚轮122能够围绕转子主体121的滚轮支承轴121b旋转。这时,转子主体121的主支承轴121f与转子压件123抵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管160在滚轮122和盖110的内周面之间被挤压变形,在转子120围绕盖110的转子支承轴114进行旋转时,滚轮122边挤压管160,边沿盖110的内周面111进行公转。其结果是,管160产生蠕动运动,管160的内容物进行移动。例如,在使转子120按图1中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下,管160的内容物从处于图1中左下的自第一开口部112a突出的第一端161朝向处于图1中右下的自第二开口部112b突出的第二端162送出。这样,通过驱动转子120,能够将管160的内容物送出。
盖110固定于基座140上。当盖110被固定于基座140上时,转子120被夹持地保持于盖110和基座140之间。
如图2所示,在转子主体121的半径方向外侧,配置有直径比转子主体121稍大的管压环130。在作为管压环130的圆筒面的内周面131上,形成有跟前侧为小径部132a、里侧为大径部132b那样的台阶132。另外,在作为转子主体121的圆筒面的外周面121c上,形成有跟前侧为小径部121d1、里侧为大径部121d2的台阶121d。管压环130的小径部132a的直径比转子主体121的小径部121d1的直径稍大,且比大径部121d2的直径小。另外,管压环130的大径部132b的直径比转子主体121的大径部121d2直径稍大。因此,在将管压环130安装于转子主体121的状态下,转子主体121的台阶121d和管压环130的台阶132b卡合,管压环130不会移动至比转子主体121更靠里侧,且管压环130相对于转子主体121能够边滑动边旋转。而且,将盖110和管压环130安装于转子主体121的状态下的、转子主体121的外周面121c和管压环130的内周面131的中心,与盖110的转子支承轴114的中心轴大体一致。
如图2所示,管压环130以填塞转子120的滚轮122和盖110的内周面111之间的间隙的方式配置。由此,在管式泵1动作时,即使管160移动到里侧,管160也不会从滚轮122和盖110的内周面111的间隙鼓出。
另外,在管式泵1不具备管压环130反而转子主体121的圆盘部121g成为填塞滚轮122和盖110的内周面111之间的间隙那样的大小的结构中,当管160移动到里侧与转子主体121的圆盘部121g抵接时,因在管160和圆盘部121g作用的摩擦力,管160向滚轮122的公转方向被拖动,有可能损坏管。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管式泵1中,相对于转子主体121的圆盘部121g能够旋转的管压环130,防止了管160从滚轮122和盖110的内周面111的间隙鼓出。在这种结构中,在管160移动到里侧与管压环130抵接的情况下,因在管160和管压环13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管压环130不追随转子主体121的旋转而成为静止的状态,管160不会因转子120的旋转而向滚轮122的公转方向被拖动而损坏。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管式泵1的构成为,转子120的滚轮122和盖110的内周面111之间的间隙,由安装于转子主体121的管压环130填塞,由此将安装有管压环130的转子主体121、滚轮122和转子压件123组合在一起形成转子120,围绕转子120的滚轮122配置管160,接着利用将管160连同转子120和管压环130压入盖110的简易的操作,能够将管160组装入管式泵1。
下面,对将盖110安装于基座140的安装机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在盖110的外周圆筒面116的里侧端部,以等间隔(即每隔90°)形成有以凸缘状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四组爪115。另外,在基座140上形成有收纳盖110的里侧部分和爪115的凹部141,在凹部141的内周圆筒面142的跟前侧端部,以等间隔(即每隔90°)形成有向半径方向里侧突出的四组爪143。盖110的四组爪115的半径方向的前端配置于与盖110的外周圆筒面116同心的圆周上,其圆周的直径为比基座140的内周圆筒面142的直径稍小的程度的大小。另外,基座140的四组爪143的半径方向的前端配置于与基座140的内周圆筒面142同心的圆周上,其圆周的直径与盖110的外周圆筒面的直径大体相同,且比盖110的四组爪115定位的上述圆周的直径小。另外,盖110的爪115的圆周方向尺寸比基座140的爪143的圆周方向间隔(即,在内周圆筒面142中未设置有爪143的四个部分各自的圆周方向长度)小很多。
盖110以其爪115与基座140的爪143不发生干扰的方式插入基座140的凹部141,接着,使盖110以转子支承轴114为中心绕图1中顺时针旋转,使盖110的爪115朝向与基座140的爪143在深度方向排列的位置移动,由此被安装于基座140上。图1和图2所示的盖110的爪115,在与基座140的爪143在深度方向排列的状态下,盖110的爪115和基座140的爪143卡合,即使将盖110相对于基座140向跟前侧拉拽,盖110也不会从基座140上脱开。
另外,管式泵1成为管160被转子120挤压在盖110的内周面111的状态,对盖110通常施加有半径方向外侧方向的负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盖110被安装于基座140上的状态下,基座140的爪143与盖110的外周圆筒面116抵接。因此,成为爪143从半径方向外侧加强盖110的方式,缓和了由上述半径方向外向的负荷所造成的盖110的变形。
另外,在盖110的外周圆筒面116的位于爪115的跟前侧的部分,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向深度方向延伸的销状的卡止突起117(图1、图3)。另外,基座140的爪143上,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凹的卡止凹部144。而且,基座140的爪143的圆周方向的一端(图1中逆时针方向侧),形成有随着朝向逆时针方向而接近基座140的内周圆筒面142的倾斜面145。因而,将盖110插入(嵌入)基座140的凹部141,然后使盖110绕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盖110的卡止突起117沿基座140的爪143的倾斜面145移动,最终被收纳于卡止凹部144。在卡止突起117被收纳于卡止凹部144的状态下,卡止突起117和卡止凹部144的咬合,不用强力使盖11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就不会脱开。即,通过卡止突起117和卡止凹部144的咬合,盖110相对于基座140被卡止。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在盖110的外周圆筒面116的卡止突起117,盖110相对于基座140被卡止。在盖之中刚性低的部分即爪上形成有卡止突起和卡止凹部的现有结构中,在进行盖的卡止时,对爪施加有大的负荷,爪有可能损坏,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是在刚性较高的外周圆筒面116设置有卡止突起117的结构,所以在盖110的卡止时,盖110不易损坏。
而且,在基座140的内周圆筒面142中位于爪143的圆周方向另一端(图1中逆时针侧)侧的部分,形成有成为小径的止动部146(图1、图3)。从图1所示的卡止突起117被收纳于卡止凹部144的状态,使盖110绕图1中顺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的情况下,例如即使解除卡止突起117和卡止凹部144的咬合,盖110的爪115与止动部146发生干涉,盖110也不会进一步绕顺时针方向移动。即,止动部146作为用于不使盖110从卡止突起117被收纳于卡止凹部144的状态向绕图1中顺时针方向移动的止动件发挥作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盖110上设置有卡止突起117、并且在基座140上设置有卡止凹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以下结构,即,在盖110上设置有向盖110的半径方向内侧凹的卡止凹部,且在基座140上设置有向基座140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卡止突起。
接着,对用于使泵主体100的转子120旋转的机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驱动电动机10的旋转轴11与齿轮箱20连接。齿轮箱20一边使驱动电动机10的旋转轴的旋转运动减速一边将其传递至齿轮箱20的输出轴21。在齿轮箱20的输出轴21上,连接有用于使输出轴20的旋转运动传递至转子120的转子主体121的连结轴30。
下面,对连结轴30和转子主体121的连结机构进行说明。图4为连结轴30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从跟前侧(图4中左下侧)观察连结轴30的正面图。如图4所示,在连结轴30的跟前侧的(即,转子主体121侧的)前端部,形成有截面形状为Y字状的(即,臂部31a、31b、31c从连结轴的中心轴线30A辐射状延伸的形状的)定位轴部31。
另外,在连结轴30中,在与定位轴部31的里侧邻接的部分,形成有卡合轴部32。卡合轴部32,整体形成为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具有:三个平面部32a1、32a2和32a3,所述三个平面部是在定位轴部31的各臂部31a、31b、31c的前端部的位置用与各臂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将圆柱状的轴切断而形成的;和分别配置于平面部32a1与32a2、32a2与32a3以及32a3与32a1之间的圆筒面32b1、32b2和32b3。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配置于跟前侧的定位轴部31进行连结轴30的相对于转子主体121的围绕轴的定位,利用卡合轴部32能够使连结轴30和转子主体121成为一体而旋转。图6表示转子主体121的背面图。如图2的截面图和图6的背面图所示,在转子主体121形成有与连结轴卡合的卡合孔121e。
如图2的截面图所示,卡合孔121e是具有位于跟前侧的定位孔部121e1和位于里侧的卡合用孔部121e2的带台阶的孔。卡合用孔部121e2为与连结轴30的卡合轴部32大致相同的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利用卡合轴部32的平面部32a1、32a2和32a3(图4、图5)与卡合用孔部121e2的卡合,转子主体121和连结轴30能够成为一体地旋转。另一方面,定位孔部121e1为与连结轴30的定位轴部31(图4、图5)大致相同的Y字截面形状,将定位轴部31插入定位孔部121e1后,仅通过使连结轴30沿定位孔部121e1向转子主体121移动,就能够使卡合轴部32与卡合孔部121e2卡合。
将管160安装于盖110和滚轮122之间后(图1、图2),通过盖110和作用在滚轮122和管160之间的摩擦力,盖110、转子120、管160和管压环130形成一体的泵侧单元。在该单元安装连结轴30时,首先在齿轮箱20的输出轴21固定连结轴30,接着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将基座140固定在齿轮箱20上形成齿轮箱侧单元。然后,使连结轴30的卡合轴部32与转子主体121的卡合孔部121e2卡合,最后将盖110固定在基座140上。
连结轴30的卡合轴部32和转子主体121的卡合孔部121e2的定位,优选盖110和转子主体121与基座140不干涉,即,优选在盖110一定程度上离开基座140的状态下进行。若是增大了盖110和转子120的深度方向尺寸的大型的管式泵,则即使是未在连接部设置定位轴部的情况,通过加长卡合轴部32,也能够在盖110一定程度上离开基座140的状态下进行定位(卡合轴部32具有作为定位轴部的作用)。但是,在不增加盖110和转子120的深度方向尺寸的小型的管式泵中,在连接部30未设置定位轴部31的结构中,不能增大卡合轴部32的深度方向尺寸,而需要使卡合轴部32与基座121接触,边进行滑配合边进行定位,因此必然地成为盖110与基座140接近的状态。因此,易产生盖110和转子主体121与基座140的干涉,不易进行连结轴30的卡合轴部32和转子主体121的卡合孔部121e2的定位作业。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连结轴30上形成有定位轴部31,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连结轴30的卡合轴部32和转子主体121的卡合孔部121e2的定位作业。另外,定位轴部31不必进行从齿轮箱20向转子120的扭矩传递,所以不需要增大其直径。因此,能够缩小收纳定位轴部31的主支承轴121f的直径。
接着,对转子主体121的形状进行说明。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子主体121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在转子主体121的主支承轴121f和圆盘部121g之间形成有三组肋121h。如图1所示,三组肋分别配置于滚轮122之间。
另外,在肋121h的跟前侧的端面,设置有向跟前侧突出的卡合突起121i。如图2所示,在转子压件123上形成有容纳卡合突起121i的贯通孔123d。
在没有在转子主体121上设置肋121h的结构中,在主支承轴121f上施加有大的扭矩。因此,需要加粗主支承轴121f,以使主支承轴121f不损坏。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肋121h加强主支承轴121f,而且,由于经由卡合突起121i连接转子压件123和肋121h,所以即使主支承轴121f变细,主支承轴121f也不会损坏。于是,由于能够使主支承轴121f变细,所以能够增大滚轮支承轴121b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够使滚轮支承轴121b的直径较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的截面图所示,不在滚轮122设置突出部122d,仅利用滚轮支承轴121b就能够单臂支承滚轮122。或者,如图9的截面图所示,也可以是下面的构成,即,滚轮122的孔122c贯通滚轮122,滚轮支承轴121b从滚轮122的跟前侧的端面122b突出,被收纳于转子压件123的凹部123c(即,滚轮支承轴121b兼备突出部122d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增大的滚轮122的直径,因此能够增大滚轮122和管160的接触面积,能够分散施加于管160的负荷。该结果是,管160的延伸变得比较小,管160不易损坏(即,能够使管160长寿命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能够利用的滚轮122的直径范围宽,所以能够根据管160的粗细、材质、壁厚(肉厚)等,选择适当的直径的滚轮12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不易产生管等的损坏的长寿命的管式泵、能够增大滚轮的直径的管式泵、和能够以简易的作业连接驱动单元和转子的管式泵。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而且,为了说明方便,对于各附图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管式泵1的分解立体图。图12和图13分别是管式泵1的正面图和纵截面图。另外,图14和图15分别是图11所示的泵盒110的背面图和仰视图。
如图11所示,管式泵1具备驱动电动机10、齿轮箱20和泵主体100。驱动电动机10所产生的轴输出的扭矩通过齿轮箱20被增大后向泵主体100供给。
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管式泵1的泵主体100侧(图11的左下侧、图12的纸面表侧、图13的左侧)定义为“跟前侧”,将驱动电动机10侧(图11的右上侧、图12的纸面里侧、图13的右侧)定义为“里侧”。另外,将从跟前侧朝向里侧(或从里侧朝向跟前侧)的方向定义为深度方向。另外,将图12和~图13的上侧定义为“上侧”,下侧定义为“下侧”。
泵主体100具备泵盒110、转子120、基座140、固定用板150、管160、板保持筒170和本实施方式的管稳定器(管固定件)230。管160的一部分和转子120配置于由泵盒110和基座140围成的工作室内。
泵盒110是由PP(polypropylene)等透明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的碗状的部件。泵盒110的材质不限定于透明树脂,能够使用一般的构造材料。但是,由于通过使用透明树脂,能够容易地观察内部状态,所以能够提高维护管理性。在泵盒110上安装有管160、转子120和管稳定器230,形成相对于基座140自由装卸的泵芯。后面对泵盒110的各部的构造进行描述。
固定用板150例如由钢板等金属板形成,如图13所示,被夹持保持于基座140和板保持筒170之间。基座140的侧面(外周面)形成为大致圆柱面状,在中途形成有台阶,里侧比跟前侧稍微外径变细。在基座140的里侧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未图示)。另外,板保持筒170是具有与基座140的里侧的外周面的直径相同大小的内径的大致圆筒形的部件,在板保持筒170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形成于基座140的外周面的外螺纹卡合的内螺纹(未图示)。在固定用板150上形成有与基座140的里侧的外周面的直径相同大小的圆孔。使基座140从里侧通过固定用板150的圆孔时,基座140的外周面的台阶挂住固定用板150的圆孔。接着,通过将板保持筒170拧入形成有外螺纹的基座140的外周面,固定用板150被夹持于基座140的外周面的台阶和板保持筒170之间,被固定于基座140上。而且,通过拆下板保持筒170,能够从基座140拆下固定用板150。
如图11~图13所示,在固定用板150上设置有一对安装孔151。在组装管式泵1的装置(例如清洗装置)的框架等安装管式泵1时,将螺栓穿过安装孔151,将固定用板150固定在框架等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固定管式泵1的固定用板150能够拆卸。因此,通过使用适于安装管式泵1的框架等的形状的固定用板150,能够在各种装置上安装管式泵1。
转子120具备转子主体121、三组滚轮122和转子压件123。三组滚轮122围绕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转子主体121和转子压件123之间。另外,如图13所示,在处于泵盒110的跟前侧的顶部119的中央,形成有朝向里侧延伸的转子支承轴114。在转子主体121和转子压件123分别形成有插入转子支承轴114的卡合孔121a和123a,转子主体121和转子压件123能够旋转地被转子支承轴114支承。
如图12~14所示,在泵盒110上形成有大致圆柱面状的内周面111,管160的一部分沿内周面111(具体地说,使长度方向沿内周面111的圆周方向)地配置。管160被挤压在滚轮122和泵盒110的内周面111之间,在转子120围绕泵盒110的转子支承轴114旋转时,滚轮122一边挤压管160一边沿泵盒110的内周面111公转。其结果是,管160产生蠕动运动,管160的内容物移动。例如,在图12中在使转子120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下,管160的内容物从处于图12中左下的第一端161朝向处于图12中右下的第二端162被送出。这样,通过驱动转子120,能够送出管160的内容物。
另外,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泵盒110的下侧形成有与图15的纸面平行展开的两个平板部212和213。在平板部212和213上,分别形成有从里侧的端部朝向跟前侧延伸的一对槽212a、212b和213a、213b。管160的第一端161通过槽212a和213a,管160的第二端162通过槽212b和213b,分别从泵盒110的工作室内向外部突出。各槽212a、212b、213a、213b的宽度设定为与能够安装于管式泵1的管160之中最粗的管160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大小。另外,各槽的底(最跟前侧的端部)的位置设定为,即使将管160压入至槽的底部,管160也附着在滚轮122(图13)的圆筒面上。
在形成于两个平板部212和213之间的间隙,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管稳定器230(详细的是保持部231),在管稳定器230与平板部212和213之间夹持有管160,进行管160的固定和定位。图16表示管稳定器230的外观图。图16(a)为背面图,图16(b)为俯视图,图16(c)为正面图,图16(d)为侧面图。管稳定器230为具有大致长方体的保持部231、从保持部231的下表面向跟前侧突出的钩232的部件,具有能够进行后述的卡合/卡合解除动作的程度的柔软性。本实施方式的管稳定器230由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或/和PP等树脂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在保持部231的宽方向(图16(b)的左右方向)两端附近的跟前侧的面,形成有一对凹部231a和231b。另外,在钩232的前端附近的上表面形成有朝向里侧上方突出的卡合爪233。卡合爪233为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三棱柱状的构造,向里侧上方突出的前端形成为锐角。另外,如图16(d)所示,钩232的纵截面(与图16(d)的纸面平行的截面)形成为L字状,L字的短尺寸部的跟前侧的面232d(下面,称为“偏置面232d”)向比保持部231的最跟前侧的面231c更靠里侧偏置而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偏置面232d延长至保持部231,形成有与偏置面232d连接的偏置面231d。而且,保持部231的偏置面231d是以提高注射模塑成形的效率并且减少树脂使用量为目的而设计的,不需要必须在保持部231设计偏置面231d。另外,在深度方向贯通管稳定器230的开口234是根据加工上的情况而设置的构造,根据加工方法,不需要必须设置开口234。
在将管稳定器230安装于泵盒110时,保持部231插入形成于平板部212和213之间的间隙。从保持部231的偏置面232d向跟前侧突出的部分的厚度(图16(d)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设定为与平板部212和213的间隔大致相同的尺寸,由平板部212和213大致无间隙地夹住。另外,管稳定器230的钩232在平板部212的下方沿平板部212配置。而且,图16(d)的偏置面232d的高度(换言之,保持部231的下表面和偏置面232的上表面的间隔)设定为与平板部212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尺寸,钩232的上表面与平板部212的下表面大体贴紧。另外,在泵盒110的正面中央部的下端形成有卡合突起118a,形成于管稳定器230的钩232的前端附近的卡合爪233挂住卡合突起118a,使得管稳定器230不从泵盒110脱开。
管160的第一端161被平板部212的槽212a以及平板部213的槽213a和管稳定器230的凹部231a夹着,固定为不沿长度方向移动。另外,管160的第二端162被平板部212的槽212b以及平板部213的槽213b和管稳定器230的凹部231b夹着,固定为不沿长度方向移动。在泵盒110和管稳定器230之间保持管160的力(即管的变形量),由泵盒110的槽212a、212b、213a、213b的深度、管稳定器230的凹部231a、231b的深度和偏置面232d的偏置量(包括偏置面232d的平面和包括保持部231的最前面231c的平面的距离)决定。这些参量由泵盒110和管稳定器230的加工尺寸来决定,因此只要使用同一管160,即能够利用预先设定的一定的保持力保持管160。因此,不会使管160过度变形而使其劣化,或不会因不充分的保持力而使管160在长度方向移动。另外,通过根据管160的尺寸和材质(硬度)设定凹部231a、231b的尺寸和形状,能够以适当的保持力保持各种类的管(管)。图17(a)~图17(c)表示凹部231a、231b的形状的变更例。图17(a)为适于小直径管160的管稳定器230的例子,与管相同地形成有半径小的半圆状的凹部231a、231b。图17(b)为适于较硬的粗直径管的管稳定器230的例子,较浅地形成凹部231a、231b的深度,以减小与管的接触面积。利用这种形状,能够以强力保持管。图17(c)为较深地形成凹部231a、231b,并进一步扩张宽度的例子。通过设定为这种形状,在利用管稳定器230固定管160时,容易将管160导入凹部231a、231b和泵盒110的槽212a、212b、213a、213b。
泵盒110收纳管160和转子120,再以利用管稳定器230将管160固定于泵盒110的状态固定于基座140上。预先利用管稳定器230将管160固定于泵盒110的下端,由此容易进行将泵盒110固定于基座140时的管160的处理。
泵盒110被固定在基座140上时,转子120被夹入保持于泵盒110和基座140之间。另外,齿轮箱20的输出轴30与转子120连接,能够进行输出轴30的旋转驱动。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管稳定器230的安装和拆卸方法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将泵盒110收纳于管160和转子120后,管稳定器230安装于泵盒110。安装管稳定器230时,首先,使管160的第一端161通过平板部212的槽212a和平板部213的槽213a,使第二端162通过平板部212的槽212b和平板部213的槽213b。接着,将管稳定器230的保持部231插入平板部212和平板部213之间的间隙。进而,在将钩232的背面的下部向跟前侧(图16(d)的箭头A的方向)压入时(根据情况,向跟前侧按压钩232的背面,同时再向上方抬钩232的前端时),管稳定器230的卡合爪233与泵盒110的卡合突起118a卡合,完成安装。
下面,说明管稳定器230的拆卸方法。图18是说明管稳定器230拆卸方法的图。如图18所示,在用指尖向下方按下钩232的前端时,解除管稳定器230的卡合爪233和泵盒110的卡合突起118a的卡合。在该状态下,再将管稳定器230压入里侧时,能够拆下管稳定器230。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管稳定器230由于能够利用简单的操作(单一接触操作)拆下,所以容易进行管160的更换等管式泵1的维护作业。
如上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管式泵1中,形成有通过泵盒110、管160、转子120和管稳定器230提供泵功能的泵芯,该泵芯相对于驱动部(驱动电动机10、齿轮箱20和基座140)装卸自如。另外,利用管稳定器230将管160固定于泵芯。在这种结构中,管的各端部161、162被定位固定于泵盒110上,所以在将泵芯安装于驱动部时,不需要调整管160的位置的作业,使管式泵1的装配和维护的作业高效化。然而,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未形成有相对于驱动部装卸自如的泵芯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通过管稳定器230将管固定于驱动部(例如,基座140)的结构。
以上为本发明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内容,在根据专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体现的技术性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进行变更。下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几个变形例。而且,在下面的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要素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参照符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管160夹在泵盒110的平板部212、213(具体而言是槽212a、212b、213a、213b)和管稳定器230的凹部231a、231b之间,来保持管160。在该结构中,由于平板部212、213和保持部231不是同一平面状,在管上施加有剪切力。因此,在使用由柔软的树脂形成的薄壁的管160的情况下,管能够压曲。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有第二保持部235,该第二保持部235在平板部212和213之间与保持部231相对地配置,在与保持部231之间保持管160。
图19表示具有第二保持部235的管稳定器230的一例。图19是从下方观察用平板部212的上表面剖切装有管稳定器230的泵盒110的图。第二保持部235配置于形成于平板部212和平板部213之间的间隙的跟前侧(图19的上侧)。具体而言,第二保持部235在由连结平板部212和平板部213的下部侧壁118的跟前侧部分和保持部231夹持的状态下使用。在第二保持部235的里侧(图19的下侧)形成有凹部235a、235b。凹部235a和235b的形状和尺寸根据使用的管160的材质和尺寸适当地设定。在图19所示的例中,凹部235a和235b形成为比使用的管稍小的直径的半圆状。管160的第一端161(未图示)由保持部231的凹部231a和第二保持部235的凹部235a夹持保持。另外,管160的第二端162(未图示)由保持部231的凹部231b和第二的保持部235的凹部235b夹持保持。
在图19所示的例中,第二保持部235的里侧(图19的下侧)的端面形成为平面状,形成为与保持部231的跟前侧的端面抵接。因此,保持管160的力(管160的变形量)由保持部231的凹部231a、231b和第二保持部235的凹部235a、235b的形状和尺寸决定。另外,在另一变形例中,保持部231的跟前侧的端面也可以不与第二保持部235的端面抵接,在该情况下,也将根据管稳定器230的尺寸决定的一定的保持力施加在管160上。因此。只要使用的管160的材质和尺寸不变化,即使装卸管稳定器230,通常也能够对管160赋予规定的保持力。
另外,在图19所示的例中,第二保持部235的凹部235a和235b的前端部的位置,位于比用虚线表示的平板部213的槽213a和213b的前端部的位置更靠里侧处。平板部213的槽213a和213b形成大的宽度和深度,上的能够使用多种类、尺寸的管。因此,如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将管160与槽213a和213b的前端部相抵的定位方法中,不能必须将管160配置于最合适的位置。通过设置第二保持部235,配合管的粗细和材质,实现更适宜的管的定位。
另外,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第二保持部235以整体式形成,保持管160的第一端161的部分(形成有凹部235a的部分)和保持第二端162的部分(形成有凹部235b的部分)也可以是不同的个体。另外,在图19所示的例中,第二保持部235的跟前侧端部形成为沿着泵盒110的下部侧壁118的形状,但只要是确实稳定地配置于适当的位置的形状,不限定于图19所示的形状。而且,在图19所示的例中,保持部231和第二保持部235为不同的个体,但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例如,如图20所示,管稳定器230也可以是第一保持部231和第二保持部235经由连接部236连结的构造。在该情况下,连接部236通过弹性变形作为一种铰链(折叶)发挥作用,以连接部236为轴,使第一保持部231和第二保持部235相互隔离,能够将管稳定器230安装于管160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管稳定器230的卡合爪233和泵盒110的卡合突起118a分别各形成一个。但是,卡合爪233和卡合突起118a的数量、位置和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根据管的材质、尺寸、配置间隔等,设置有多个卡合爪233和卡合突起118a。另外,卡合爪233和卡合突起118a的数量也可以不是一对一。例如,也可以是多个短的卡合爪233与一个长的卡合突起118a卡合的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管式泵1是旋转式的泵,其沿泵盒的圆柱面状的内壁面配置管,通过使滚轮沿内壁面公转,连续地挤压管来输送管内的液体,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在细长的平板上配置管并且沿平板使滚轮直进的直进式的泵。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管式泵1采用下述结构,即,形成有两个平行的平板部212和213,在该两个平板部212和213之间插入管稳定器230的保持部231。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不使用第二保持部235的情况下,只要有由保持部231和钩232夹持的一个平板部,就能够进行利用管稳定器230的管160的固定。另外,也可以代替平板部而在下部侧壁118的内壁面设置仅支承管稳定器230的端部(例如,宽度方向两端)的轨道和突起。
如上所述,只要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管固定件,就能够有效地防止随着滚轮的移动的可挠性管的拖动。

Claims (31)

1.一种管式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备大致圆筒形状的内周面的盖;
沿所述盖的内周面配置的管;
转子,其具有滚轮,且保持该滚轮使其沿所述盖的所述内周面能够公转移动,利用所述滚轮压迫所述管,通过所述管的蠕动运动输送该管的内容物;和
安装所述盖的基座,
所述转子具有在基座一侧保持所述滚轮的圆盘部和在与该圆盘部之间保持该滚轮的滚轮压件,
在所述圆盘部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朝向所述滚轮压件延伸且前端部与该滚轮压件抵接的主支承轴,
在所述圆盘部和所述主支承轴之间形成有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肋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滚轮压件卡合,将所述圆盘部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滚轮压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的卡合部为朝向所述滚轮压件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滚轮压件上形成有收纳所述突出部的孔。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式泵还具有:
驱动单元,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以使所述滚轮公转移动的方式使所述转子旋转移动;和
连结轴,其将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转子,
在所述连结轴的转子侧的端部形成有非圆形截面的定位轴部,
在所述连结轴上,在比所述定位轴部更靠驱动单元侧的部分,形成有比所述定位轴部直径大的非圆径截面的卡合轴部,
在所述主支承轴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定位轴部卡合的定位孔部,
在所述圆盘部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卡合轴部卡合的卡合孔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轴部,从连结轴的中心轴线辐射状延伸的截面形状为Y字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轴部为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
7.一种管式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备大致圆筒形状的内周面的盖;
沿所述盖的内周面配置的管;
转子,其具有滚轮,且保持该滚轮使其沿所述盖的所述内周面能够公转移动,利用所述滚轮压迫所述管,通过所述管的蠕动运动输送该管的内容物;
安装所述盖的基座;
驱动单元,其被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以使所述滚轮公转移动的方式使所述转子旋转移动;和
连结轴,其将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转子,
所述转子具有在基座一侧保持所述滚轮的圆盘部和在与该圆盘部之间保持所述滚轮的滚轮压件,
在所述圆盘部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朝向所述滚轮压件延伸且前端部与该滚轮压件抵接的主支承轴,
在所述连结轴的转子侧的端部,形成有非圆形截面的定位轴部,
在所述连结轴上,在比所述定位轴部更靠驱动单元侧的部分,形成有比所述定位轴部直径大的非圆径截面的卡合轴部,
在所述主支承轴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定位轴部卡合的定位孔部,
在所述圆盘部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卡合轴部卡合的卡合孔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轴部的从连结轴的中心轴线辐射状延伸的截面形状为Y字形状。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轴部为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盘部的外周部设置有管压件,其与所述圆盘部卡合使得所述管不移动到比该圆盘部更靠基座一侧,覆盖与所述盖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沿所述圆盘部的外周部能够旋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盘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基座一侧为大直径的台阶部,
所述管压件为在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圆盘部的台阶部卡合的台阶部的圆环状的部件。
12.如要利要求10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基座延伸的转子支承轴,
在所述滚轮压件和所述圆盘部的主支承轴上形成有轴承孔,在所述轴承孔中能够以所述转子能够围绕所述转子支承轴旋转的方式插入所述转子支承轴。
13.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滚轮的中心部形成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孔,
在所述圆盘部形成有滚轮支承轴,所述滚轮支承轴朝向所述滚轮压件延伸,被收纳于所述滚轮的孔中使该滚轮能够旋转地支承该滚轮。
14.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爪,
在所述基座上形成有收纳所述盖的凹部,
在所述基座的凹部形成有爪,所述爪与所述盖的爪卡合,保持该盖不从所述基座脱开,
所述基座的爪与所述盖的外周面抵接,利用所述基座的爪从半径方向外侧加强所述盖。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的爪抵接的所述盖的外周面和所述基座的爪中的任一方设置有卡止突起,在任一另一方设置有与该卡止突起卡合的卡止凹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突起形成为沿所述盖的轴向延伸的销状。
17.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所述管固定于所述管式泵的壳体上的管固定件,
所述管固定件具备:
第一保持部,在与所述管式泵的壳体之间夹持所述管;和
卡合部,其从所述第一保持部突出,与所述管式泵的壳体卡合,向所述管式泵的壳体对所述第一保持部施力。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保持部形成有与所述管抵接的凹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为与所述管的侧面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曲率的凹曲面状。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向所述凹部面对的方向突出。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部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附近,形成有与形成于所述管式泵的壳体的第一卡合构造卡合的第二卡合构造。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构造和所述第二卡合构造分别为卡合突起和卡合爪或者是卡合爪和卡合突起。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包括与所述管的第一端抵接的第一凹部和与所述管的第二端抵接的第二凹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从所述第一凹部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凹部的位置的中间位置突出。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具备:
从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面垂直地突出的第一部;和
从所述第一部的前端向所述凹部面对的正面方向突出的第二部,
所述第一部的最正面一侧的面,形成为偏置于比所述第一保持部的最正面一侧的面更靠背面侧。
2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保持部,其配置于所述管式泵的壳体和所述第一保持部之间,在与所述保持部之间夹持所述管。
27.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
支承所述第一保持部的支承部;和
第一卡合构造,其与形成于所述管固定件的卡合部的第二卡合构造卡合。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包括由所述管固定件的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卡合部夹持的第一平板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包括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与所述第一平板部平行地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平板部之间夹入所述管固定件的第一保持部。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式泵具备驱动部和相对所述驱动部自由装卸的泵芯,
所述泵芯具备:
所述滚轮;
所述管;和
泵盒,其形成有在与所述滚轮之间挤压所述管的壁面,
所述壳体为所述泵盒。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管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面为形成于所述泵盒的圆柱面状的第一内壁面,
在所述泵盒的与所述第一内壁面大致垂直地形成的第二内壁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圆柱面状的第一内壁面的中心轴上延伸并且能够使所述转子旋转地支承该转子的转子支承轴。
CN201080051251.2A 2009-11-12 2010-11-11 管式泵和管稳定器 Active CN102686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0779.2A CN104912781B (zh) 2009-11-12 2010-11-11 管固定件和管式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8648 2009-11-12
JP2009258648A JP5538829B2 (ja) 2009-11-12 2009-11-12 チューブポンプ
JP2010-144713 2010-06-25
JP2010144713A JP5514647B2 (ja) 2010-06-25 2010-06-25 チューブスタビライザ及びチューブポンプ
PCT/JP2010/070143 WO2011059040A1 (ja) 2009-11-12 2010-11-11 チューブポンプ及びチューブスタビライザ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90779.2A Division CN104912781B (zh) 2009-11-12 2010-11-11 管固定件和管式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6884A CN102686884A (zh) 2012-09-19
CN102686884B true CN102686884B (zh) 2015-05-20

Family

ID=439916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1251.2A Active CN102686884B (zh) 2009-11-12 2010-11-11 管式泵和管稳定器
CN201510190779.2A Active CN104912781B (zh) 2009-11-12 2010-11-11 管固定件和管式泵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90779.2A Active CN104912781B (zh) 2009-11-12 2010-11-11 管固定件和管式泵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9175678B2 (zh)
EP (1) EP2500569B1 (zh)
CN (2) CN102686884B (zh)
HK (2) HK1171802A1 (zh)
TW (1) TWI513898B (zh)
WO (1) WO20110590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9717B (zh) 2013-10-09 2018-05-18 株式会社威尔科
WO2016093890A1 (en) * 2014-12-12 2016-06-16 Zevex, Inc. Infusion pump cassette and cassette interface configured to assist cassette removal
US20170212750A1 (en) * 2016-01-22 2017-07-27 Rigado, LLC Compressed binary patching over wireless network
US10670006B2 (en) * 2016-01-22 2020-06-02 Graco Minnesota Inc. Hose bracket for texture sprayer
WO2019106185A1 (en) * 2017-12-01 2019-06-06 Christophe Blanc Peristaltic pump cassette
DE102018113616A1 (de) * 2018-06-07 2019-12-12 Prominent Gmbh Peristaltikpumpe
FR3102811B1 (fr) * 2019-11-06 2022-04-22 Nemera La Verpilliere Pompe péristaltique à corps de pompe monobloc et assemblage facilit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735A (zh) * 2001-07-18 2003-0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管泵
CN101164708A (zh) * 2006-10-20 2008-04-23 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清洁装置和泵
CN101415946A (zh) * 2003-09-08 2009-04-22 雅典娜创新公司 具有可取下和可变形的支承架的蠕动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9574A (en) * 1970-03-18 1972-06-13 John T Broadfoot Deep water pumping of fluids and semi-fluids
FR2102904A5 (zh) 1970-08-28 1972-04-07 Logeais Labor Jacques
FR2483536A1 (fr) * 1980-06-03 1981-12-04 Malbec Edouard Pompe peristaltique
US4518327A (en) 1981-11-25 1985-05-21 Hackman Charles Henry Rotary peristaltic pump
US4573887A (en) * 1983-09-16 1986-03-04 S. E. Rykoff & Co. Corrosion-resistant roller-type pump
US4720249A (en) 1986-05-21 1988-01-19 Helmut Krebs Peristaltic pump with enhanced tube loading features
US4792295A (en) * 1987-03-05 1988-12-20 Joyce Sr Benjamin N Variable volume rotary vane pump-motor units
FR2644212B1 (fr) * 1989-03-13 1991-11-15 Malbec Edouard Cassette pour pompe peristaltique a tube deformable, et pompe peristaltique equipee d'une telle cassette
US5188604A (en) * 1989-09-29 1993-02-23 Rocky Mountain Research, Inc. Extra corporeal support system
US5342181A (en) * 1992-06-15 1994-08-30 Datascope Investment Corp. Single roller blood pump and pump/oxygenator system using same
CA2122600C (en) * 1992-09-02 1998-10-13 Valery Viktorovich Skobelev A pump for biological fluids
US5356267A (en) 1992-10-27 1994-10-18 Beta Technology, Inc. Peristaltic pump with removable collapsing mean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JPH06154310A (ja) * 1992-11-16 1994-06-03 Toray Ind Inc チューブ引出し方向可変ポンプおよびチューブ引出し方向可変血液ポンプ、並びに該血液ポンプを用いた人工透析装置
FR2719873A1 (fr) * 1994-05-11 1995-11-17 Debiotech Sa Dispositif de pompe péristaltique.
US5779460A (en) * 1996-06-07 1998-07-14 Ici Canada Inc. Progressive cavity pump with tamper-proof safety
US5746585A (en) * 1996-12-31 1998-05-05 Motorola, Inc. Peristaltic pump and method in a peristaltic pump for advancing a tube from a first position to a second position
ATE246771T1 (de) * 1997-04-04 2003-08-15 Christian Peclat Peristaltische pumpe
US6322330B1 (en) * 1999-07-28 2001-11-27 Carlisle A. Thomas Compact peristaltic metering pump
US6419466B1 (en) 1999-12-17 2002-07-16 Bunn-O-Matic Corporation Pump
DE20217483U1 (de) * 2002-11-13 2003-10-09 Lang Apparatebau Gmbh Schlauchquetschpumpe
US7018182B2 (en) 2003-03-13 2006-03-28 Chf Solutions, Inc. Self-loading peristaltic pump for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
US6890161B2 (en) * 2003-03-31 2005-05-10 Assistive Technology Products, Inc. Disposable fluid delivery system
US20070148010A1 (en) * 2003-09-26 2007-06-28 Stephan Michels Peristaltic pump
JP3900355B2 (ja) 2003-09-29 2007-04-04 日本サーボ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ポンプ
US6948638B2 (en) * 2003-12-16 2005-09-27 Kuei-Tang Chou Liquid rationing device
CN2747379Y (zh) * 2004-11-16 2005-12-21 保定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调节压管间隙的蠕动泵泵头
US7722338B2 (en) * 2005-02-10 2010-05-25 Novasys Medical, Inc. Peristaltic pump providing simplified loading and improved tubing kink resistance
CA2601861C (en) 2005-04-07 2011-12-13 Marion H. Bobo A head for a peristaltic pump
US20090092507A1 (en) * 2005-08-05 2009-04-09 Ramirez Jr Emilio A Fluid pump systems
US20070031272A1 (en) * 2005-08-05 2007-02-08 Molon Motor And Coil Corporation Peristaltic pump
US8182241B2 (en) * 2005-12-20 2012-05-22 G.H. Stenner & Co., Inc. Peristaltic pumping mechanism having a removable cover and replaceable tubing, rollers and pumping mechanism
JP4108711B2 (ja) * 2006-01-24 2008-06-25 株式会社アクアテック チューブポンプ
US8353683B2 (en) * 2007-06-05 2013-01-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icropump, pump module, and drive module
ES2370896B1 (es) 2011-09-19 2012-08-03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A. Pasillo móvil bidireccion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735A (zh) * 2001-07-18 2003-0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管泵
CN101415946A (zh) * 2003-09-08 2009-04-22 雅典娜创新公司 具有可取下和可变形的支承架的蠕动泵
CN101164708A (zh) * 2006-10-20 2008-04-23 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清洁装置和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75678B2 (en) 2015-11-03
US20120288388A1 (en) 2012-11-15
US20120282125A1 (en) 2012-11-08
HK1171802A1 (zh) 2013-04-05
EP2500569B1 (en) 2018-10-17
TW201128070A (en) 2011-08-16
WO2011059040A1 (ja) 2011-05-19
US9366245B2 (en) 2016-06-14
CN104912781A (zh) 2015-09-16
HK1215061A1 (zh) 2016-08-12
US20120294743A1 (en) 2012-11-22
EP2500569A1 (en) 2012-09-19
CN102686884A (zh) 2012-09-19
TWI513898B (zh) 2015-12-21
US20180051687A1 (en) 2018-02-22
US9982667B2 (en) 2018-05-29
CN104912781B (zh) 2017-04-12
EP2500569A4 (en)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6884B (zh) 管式泵和管稳定器
US8177531B2 (en) Fluid transport system with elastic tube and detaching cam arrangement
KR100942855B1 (ko) 브러시리스 모터 및 브러시리스 모터를 탑재한 디스크 구동장치
US20050238515A1 (en) Peristaltic pump
KR100722613B1 (ko) 회전자 조립용 지그
CN1163898C (zh) 磁带盒
JP2006207414A (ja) 流体輸送装置及び流体輸送器
CN103256212B (zh) 流体输送装置、更换单元以及更换单元的制造方法
EP1743100B1 (en) Peristaltic pumping system
JP2006046384A (ja) チルト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チルト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4220755B (zh) 管泵
CN102203859A (zh) 轴支承结构以及具备该轴支承结构的光盘装置
CN201072851Y (zh) 盘驱动装置
EP3483441B1 (en) Peristaltic tube pump
JP4552796B2 (ja) 医療用ローラポンプ
US20080170325A1 (en) Disk Centering Assembly And Spindle Hub
CN219361799U (zh) 试剂储存装置及分析仪
JP4825467B2 (ja) スクロール式流体機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920224U (zh) 卡片存取设备
JP6131021B2 (ja)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サブアッシの組立方法
JP4165528B2 (ja) 流体輸送装置及び流体輸送器
JP6211906B2 (ja) ポンプ
CN201242703Y (zh) 光驱和硬盘驱动器的安装结构
JP2019090403A (ja) チューブポンプ
JP4184053B2 (ja) ドリンクホルダ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18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18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