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670B - 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8670B
CN102668670B CN201080052785.7A CN201080052785A CN102668670B CN 102668670 B CN102668670 B CN 102668670B CN 201080052785 A CN201080052785 A CN 201080052785A CN 102668670 B CN102668670 B CN 102668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rier
link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stallation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27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8670A (zh
Inventor
石仓胜利
恒川刚一
龟野俊明
今野义男
彦惣桂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406651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668670(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8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8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使用从多个频带中选择的频带来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从所述多个频带中选择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和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来作为与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并且在所选择的该频带中,选择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与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的对应关系,通过终端专用的信号发送表示所选择的频带的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对应关系的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
本申请基于2009年11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267517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现行的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利用了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接入)方式等。在WCDMA方式中,一对一地定义了使用的下行链路(DL:Down Link)频率和上行链路(UL:Up Link)频率,即若终端接收的下行链路频率确定,则与其相应地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频率也确定。例如,在WCDMA方式中,2GHz的频带(频段I)的收发频率间隔固定为190MHz。
此外,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中,当前正在推进针对LTE(Long Term Evolution;(第3代的)长期演进)通信方式的规格化。在作为LTE的规格书(Release8;版本R8)的非专利文献1的5.7.4章、非专利文献2的6.3.1章中,作为收发频率间隔,按每个频段定义了1个频率间隔的缺省值(与WCDMA同样的值)。此外,示出了作为在版本R9以后的收发频率间隔,没有限定为按每个频段定义1个,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作为上述收发间隔的通知方法,能够通过系统公共的广播信息来通知上行链路的发送频率以及发送带宽。而且,作为在越区切换时通知的参数,也包含上述同样的发送频率以及发送带宽的信息。即,上行链路频率能够针对下行链路频率自由地设定,也就是说,成为能够自由地设定收发频率间隔的规格。但是,没有针对多个收发频率的设定的详细记载。
此外,作为LTE方式的通信方式,正在进行LTE-A(先进LTE)的研究。在LTE-A中,要求实现比LTE高速的通信,并寻求支持比LTE更宽的频带(到超过LTE的20MHz的频带的100MHz为止的频带)。但是,在世界范围内,难以将宽带连续的频域确保为LTE-A用,此外,为了尽可能地维持与LTE的兼容性,提出了通过将多个带宽到20MHz的载波进行汇集来进行通信,从而确保最大100MHz的带宽,实现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的载波聚合(CA:Career Aggregation),在3GPP RAN1#53b集会中达成协议(参照非专利文献3的第5章)。在载波聚合中,到20MHz的载波被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eer;CC)。对于载波聚合,今后打算制定信令、信道配置、映射等的详细规格。
此外,在LTE-A中,还在研究UL/DL非对称的频带。在现有系统中,是UL/DL对称频率系统,不需要变更收发频率间隔。但是,在UL/DL非对称频带系统的情况下,作为收发频率间隔,存在按每个频带而需要多个频率间隔(CC的UL/DL频带相同、CC数不同的情况)的可能性。对于怎样定义、或者怎样控制此时的收发频率间隔,正处于研究中的阶段,没有具体的提案(非专利文献4、5、6)。此外,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对于如何选择要载波聚合的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频带,终端如何进行载波聚合的控制,也没有具体的提案。
此外,在LTE-A中,需要预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如何通过3GPP RAN4以怎样的频带执行CA来进行通信,所以正在研究非专利文献7中记载的载波聚合频率方案。在非专利文献7中研究了使用怎样的频带进行怎样的载波聚合。例如记载了是利用在频率轴上全部邻接的CC、或者利用在频率轴上分离的CC、还是分别通过各频段进行载波聚合等各种CA频率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101V8.4.0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331V8.5.0
【非专利文献3】3GPP TR36.814V0.4.1
【非专利文献4】3GPP投稿R1-091701
【非专利文献5】3GPP投稿R1-090723
【非专利文献6】3GPP投稿R1-091993
【非专利文献7】3GPP投稿R4-091464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使用LTE-A中的分量载波等从多个频带中选择出的频带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如下问题:不知道需要将哪个下行链路的频带与哪个上行链路的频带建立对应来进行通信,通信控制变得非常困难,或者不能进行通信。
例如,存在诸如如下问题:若终端装置发送针对用下行链路的某分量载波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信息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未被建立对应,则基站装置为了检测ACK/NACK信息,不得不监视全部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或者不能判断所检测出的ACK/NACK信息针对的是哪个数据。
虽然在现行LTE规格中也能够从各个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广播信息中取得上行链路的频带信息来建立对应,但是在广播信息的发送周期到来之前,终端装置不能取得广播信息,所以在载波聚合变更时、或者越区切换时通信发生延迟等,存在不能进行灵活的载波聚合变更、或者越区切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而开发,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即使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使用从多个频带中选择出的频带进行通信,也能够将下行链路的频带和上行链路的频带建立对应来灵活地进行通信。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使用从多个频带中选择的频带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基站装置从所述多个频带中选择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和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来作为与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并且在所选择的该频带中,选择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和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终端专用的信号来发送表示所选择的频带的信息、以及包含所述对应关系的识别信息在内的表示所述对应关系的信息。
(2)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预先决定所述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和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的对应关系,通过发送所述对应关系的识别信息,来发送表示所选择的频带的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对应关系的信息。
(3)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终端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表示所述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与所述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的对应关系中的能由该终端装置使用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4)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基站装置在与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中,从所述多个频带之中重新选择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和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来作为用于与所述通信中的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的频带,并且在所选择的该频带中,选择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与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终端专用的信号发送表示所选择的频带的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对应关系的信息。
(5)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基站装置使用在所述基站装置以及所述终端装置间预先决定的频带来发送表示所述对应的信息。
(6)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基站装置从由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和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构成的、确定了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对应关系的多个组中,选择与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组,并将表示该组的信息作为表示所选择的频带的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对应的信息,通过终端专用的信号进行发送。
(7)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终端装置将识别所述组的组识别信息、表示构成该组的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及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的信息、表示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建立关联地预先存储,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表示组的信息是识别该组的组识别信息。
(8)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表示所述组的信息包括表示为了由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属于该组的频带的信号而对所述终端装置设定的载波频率、和为了由该终端装置发送属于所述组的频带的信号而对所述终端装置设定的载波频率的信息。
(9)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终端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表示在该终端装置中能够使用的所述载波频率的组合的信息,所述基站装置从接收自所述终端装置的信息表示的所述能够使用的所述载波频率的组合中,选择在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的组合。
(10)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基站装置从能由所述终端装置同时使用的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构成的、确定了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的对应关系的多个CA模式中,选择与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CA模式,并将表示该CA模式的信息作为表示所选择的频带的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对应的信息,通过终端专用的信号进行发送。
(11)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终端装置将识别所述CA模式的模式识别信息、表示构成该CA模式的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频带的信息、表示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建立关联地预先存储,由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表示CA模式的信息是识别该CA模式的CA模式识别信息。
(12)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CA模式相对于用于下行链路的频带而唯一确定。
(13)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终端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表示在该终端装置中能够使用的所述CA模式的信息,所述基站装置从接收自所述终端装置的信息表示的所述能够使用的所述CA模式中,选择在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的组合。
(14)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基站装置在选择与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所述组时,基于进行通信的上行链路的频带及下行链路的频带的通信容量、向所述终端装置提供的服务、以及所述终端装置的版本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选择。
(15)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基站装置在选择与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所述CA模式时,基于进行通信的上行链路的频带及下行链路的频带的通信容量、向所述终端装置提供的服务、以及所述终端装置的版本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选择。
(16)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终端装置使用一个上行链路的频带以及一个下行链路的频带来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在变更上行链路的频带或者下行链路的频带的一者时,通知表示所述对应的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使用从多个频带中选择的频带进行通信,也能够将下行链路的频带和上行链路的频带建立对应从而灵活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10的概略构成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频段f1以及f2的构成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20和基站装置30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从待机状态起到建立分组通信为止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通知信号的形式的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通知信号的形式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对应候补存储部310存储的建立对应的候补的示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高速分组通信中通信变为通信困难的状况,从而进行载波聚合的组合变更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9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从高速分组通信向低速分组通信进行载波聚合的组合变更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10a中从能够使用的分量载波之中汇集传播特性相近的分量载波来分组的示例。
图1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20a和基站装置30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组存储部322的存储内容例的图。
图1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到建立高速分组通信为止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图13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内容例的图。
图1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内容例的图。
图16是表示该变形例中的基站装置30a的组存储部322的存储内容例的图。
图17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移动通信系统10a中从能够使用的分量载波之中按每个对应关系进行分组的示例。
图1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从按照每个对应关系的组中选择要使用的组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CA模式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2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20b和基站装置30b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21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从小区搜索开始进行高速分组通信时的通信时序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20c和基站装置30c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2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从小区搜索开始进行高速分组通信时的通信时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10d能够使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示例。
图2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20d和基站装置30d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26是该实施方式中的通信中仅变更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时的通信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10的概略构成的概念图。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即移动通信系统10具备终端装置20和基站装置30。在该基站装置30和终端装置20间进行无线通信。从基站装置30对终端装置20发送2个频段f1以及f2内的分量载波(频带),即从作为带宽为20MHz以下的频带的6个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DC2、DC3、DC4、DC5、DC6中选择出的多个分量载波。此外,从终端装置20同样地发送2个频段f1以及f2内的分量载波,即从作为各自的带宽为20MHz以下的频带的3个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UC2、UC3中选择出的多个分量载波。另外,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终端装置20,但是基站装置30能够同时与多个终端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频段f1以及f2的构成的概念图。如图2所示,在作为从基站装置30向终端装置20的链路的下行链路中,在频段f1发送用标号DL1表示的分量载波DC1以及DC2。同样地在下行链路中,在频段f2发送用标号DL2表示的分量载波DC3、DC4、DC5以及DC6。此外,在作为从终端装置20向基站装置30的链路的上行链路中,在频段f1发送用标号UL1表示的分量载波UC1。同样地在上行链路中,在频段f2发送用标号UL2表示的分量载波UC2以及UC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分量载波的带宽是20MHz。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下的示例,在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中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
此外,关于分量载波DC1以及DC2的控制,利用分量载波UC1进行。此外,关于分量载波UC1的控制,利用分量载波DC1或者DC2进行,由此在频段f1内进行封闭的控制。同样地,关于分量载波DC3以及DC4的控制,利用分量载波UC2进行,此外关于分量载波UC2的控制,利用分量载波DC3或者DC4进行。而且关于分量载波DC5以及DC6的控制,利用分量载波UC3进行,关于分量载波UC3的控制,利用分量载波DC5或者DC6进行。
另外,在上述中,例如,记载为关于分量载波UC1的控制是利用分量载波DC1或者DC2进行的,这种记载表示可以使用任何一方。例如,可以是使用分量载波DC1和DC2之中频率小的一方这样的规则,也可以是按照终端装置20的识别信息的值来进行决定这样的规则。
为此在频段f2中用2个组分别进行封闭的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分别在频段f1、以及频段f2这2个组中进行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对应建立,从而进行收发。这里,频段f1以及频段f2,表示系统中规定的能够利用的频带。例如表示2GHz段(上行链路1920MHz-1980MHz:下行链路2110MHz-2170MHz)、800MHz段(上行链路824MHz-849MHz:下行链路869MHz-894MHz)等。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同时利用多个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即通过进行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来进行高速的通信。此外,通过将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建立对应来进行通信,来简化系统的控制。
图3是表示终端装置20和基站装置30的构成的概略框图。终端装置20具备:接收来自基站装置30的信号的多个接收天线23a、23b......;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的多个接收部22a、22b......;生成向基站装置30发送的数据的多个发送部24a、24b......;发送由发送部24a、24b......生成的发送数据的多个发送天线25a、25b......;和进行终端装置20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21。终端装置20一般嵌入了作为对用户的输入输出接口的显示部、操作部等各种功能,但是这里未进行图示。此外,控制部21具备CA设定部211、CA存储部212、数据通信处理部213。
另外,关于终端装置20的多个发送天线、接收天线、发送部、以及接收部,按照每种功能分别进行了图示,但是作为实际的终端装置的构成,对能够公共化的地方公共化来进行安装。此外,对于基站装置30以及以后的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终端装置20的接收部22a、22b能够由一个接收部同时接收一个频段的信号。存在将一个频段分割为多个频带(CC)来使用的情况。在该例中,在频段f1的下行链路中服务2个分量载波DC1和DC2,这2个分量载波在频率轴上邻接、或者相靠近地被配置,所以由同一接收部接收。在频段f2中服务4个分量载波DC3、DC4、DC5以及DC6,这4个CC在频率轴上邻接、或者相靠近地被配置,所以由同一接收部接收。
此外,各个接收部22a、22b......将接收天线23a、23b接收到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进行用于数据解调的给定的信号处理,由此取得每个分量载波的解调数据,输出给控制部21。
同样地,发送部24a、24b......成为一个发送部支持一个频段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频段f1中服务分量载波UC1,在频段f2中服务分量载波UC2以及UC3,由发送部24a以及发送部24b分别进行发送。此外,在各个发送部24a、24b中,对从控制部21取得的每个分量载波的数据进行用于数据调制的给定的信号处理,将信号处理后的基带信号变换为RF信号,进行自发送天线25a、25b的发送。
控制部21进行接收数据或发送数据的处理、各收发部的载波频率控制等与终端装置的通信相关的各种控制。
CA设定部211按照来自基站装置30的载波聚合的设定请求,使CA存储部212存储载波聚合的设定。这里,载波聚合的设定请求,是表示该终端装置20和基站装置30的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以及表示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的信息,CA存储部212存储这些信息。数据通信处理部213按照CA存储部212存储的载波聚合的设定,通过发送部24a、24b......、接收部22a、22b......,在与基站装置30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此外,基站装置30具备:接收来自终端装置20的信号的多个接收天线33a、33b......;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的多个接收部32a、32b......;生成向终端装置20发送的数据的多个发送部34a、34b......;发送由发送部34a、34b......生成的发送数据的多个发送天线35a、35b......;和进行基站装置30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31。发送部34a、34b......、接收部32a、32b......具有与上述的终端装置20的发送部24a、24b......、接收部22a、22b......同样的功能。
但是,作为基站装置30的发送部34a、34b......对终端装置20发送的信道,具有向终端个别发送的信道(例如,LTE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和向全部终端装置广播的信道(例如,LTE的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基站装置30的接收部32a、32b......能够同时接收分配在各个不同的信道的来自多个终端装置20的数据。控制部31进行接收数据、发送数据的处理、各收发部的载波频率控制等与基站装置30的通信相关的各种控制。此外,控制部31具备对应候补存储部310、CA决定部311、CA存储部312、数据通信处理部313。
控制部31的对应候补存储部310预先存储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的候补、以及表示各候补的对应关系编号。例如,存储表示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以及DC2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建立了对应的信息,作为对应关系编号“1”表示的对应关系的候补。另外,此时,预先决定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CA决定部311针对各终端装置20从由对应候补存储部310存储的对应关系的候补中选择要使用的候补。据此,CA决定部311从多个分量载波(频带)中选择下行链路中使用的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中使用的分量载波来作为与终端装置20的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在所选择的该分量载波之中,选择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
进而,CA决定部311将该所选择的对应关系编号作为表示分量载波的信息以及表示对应关系的信息即载波聚合的设定请求,利用终端专用的信道通知给终端装置20,并且使CA存储部312存储。
数据通信处理部313按照CA存储部312存储的载波聚合的设定,通过发送部34a、34b......、接收部32a、32b......,与终端装置20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从待机状态起到建立分组通信为止的处理的时序图。首先,终端装置20在频段f1的分量载波DC2进行待机(Sa1)。即,终端装置20处于如下状态:按照能够接收分量载波DC2的方式进行接收部22a的接收频率设定,仅启动用于接收频段f1的接收部22a,监视分量载波DC2。这里,对于终端装置20,在基站装置30和终端装置20之间预先决定分量载波DC2,分量载波DC2是成为通信主体的分量载波,是待机时进行监视的分量载波。以后,将该分量载波成为DL锚载波。另外,在待机中分量载波DC2的质量恶化、分量载波DC4的质量变得较好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分量载波DC4变更为DL锚载波。
此外,关于表示对分量载波DC2进行控制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是哪一个分量载波(这里是分量载波UC1)的信息,即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终端装置20通过接收由基站装置30对所有终端装置20广播的广播信息等而已经取得。此外,将控制DL锚载波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称为UL锚载波。
这里,设终端装置20在DL锚载波(分量载波DC2)待机中,例如,通过用户对终端装置20的操作而发生Web访问请求等,发生了分组通信的请求(Sa2)。首先,终端装置20利用UL锚载波(分量载波UC1)对基站装置30发送分组连接请求信号(Sa3;分组连接请求)。接收到该信号的基站装置30利用DL锚载波(分量载波DC2)对终端装置20发送分组连接响应信号(Sa4;分组连接响应)。
接下来,CA决定部311从对应候补存储部310存储的对应关系的候补中选择与终端装置20的分组通信中使用的候补,由此决定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并利用DL锚载波将表示所选择的对应关系的候补的信息作为载波聚合的设定请求通知给终端装置20(Sa5;载波聚合设定请求)。例如,在LTE或者LTE-A系统的情况下,利用与进行收发频率设定的终端装置20专用的控制信道同样的信道来进行通知。这里,使用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信息来表现对应关系的候补。而且,虽然该识别编号信息是表示分量载波的信息,但具体而言,是表示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等、用于进行收发的频率的信息、和表示分量载波的带宽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分量载波是20MHz)的信息。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信息与频率及带宽的对应关系由终端装置20以及基站装置30预先保持。
图5是表示上述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通知信号的形式的例子的图。对应候补存储部310也利用同样的形式来存储对应关系的候补。如图5所示,该通知信号的形式由对应关系编号、DL CC识别编号、和UL CC识别编号构成。例如,由图5的第1行的对应关系编号“1”、DL CC识别编号“1、2”、UL CC识别编号“1”、第2行的对应关系编号“2”、DL CC识别编号“3、4”、UL CC识别编号“2”、第3行的对应关系编号“3”、DL CC识别编号“5”、UL CC识别编号“3”构成。对应关系编号是用于识别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与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的候补的编号。DL CC识别编号是对以该对应关系编号识别的对应关系的候补进行构成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UL CC识别编号是对以该对应关系编号识别的对应关系的候补进行构成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
另外,也可以直接使用分量载波的实际的中心频率来代替识别编号。此外,在载波聚合的设定请求中存在对应关系编号被记载的数量的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的对应关系。即,在图5的例子中,存在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以及DC2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编号“1”)、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以及DC4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2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编号“2”)、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5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的对应关系这3组。
例如,在图5的对应关系编号“1”的组集(set)中,终端装置20利用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发送对基站装置30利用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或者DC2发送的数据的ACK/NACK信息。即,在本组集内进行封闭的通信控制。对于该对应关系,既有在系统中成为公共的情况,也有根据通信状态、终端装置20的能力而以终端装置固有的方式建立对应的情况。例如,作为由频段f2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DC4、DC5、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2、UC3构成的2组的对应关系,其他终端装置20的用户可以与图5不同,使用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2的对应关系、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4以及DC5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的对应关系进行通信。在这种以终端装置固有的方式建立对应的情况下,可以在对应候补存储部310中预先存储以终端装置固有能够建立对应的全部对应关系信息,CA决定部311从对应候补存储部310中选择对应关系。或者也可以仅在以终端装置固有的方式建立对应时,CA决定部311按照执行任意的建立对应的方式进行动作。
如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对应来进行通信控制的情况下,若仅通知用于通信的分量载波时,则不知道应该用哪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控制。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除了分量载波的指定之外还利用专用信号将对应关系信息从基站装置30发送给终端装置20,由此能够进行通信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5个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以及3个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进行通信,但是在以上行链路发送的信息量少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0期望利用尽可能少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进行发送。此时,可以减少1个分量载波,仅使用一个频段f2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为了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变更上述的对应关系。例如,作为频段f2的对应关系信息,将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DC4、DC5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2建立对应来进行通信。当然也可以跨频带来建立对应。
图6是表示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通知信号的形式的第1变形例的图。在该变形例中是依次排列建立了对应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的组集的形式。在该变形例的形式中,从上行链路的识别编号向下行链路的识别编号转移时的边界,成为建立了对应的组集的边界。例如,在图6中,在表示下行链路的“DL”之后配置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1”,进而在表示下行链路的“DL”之后配置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1”,然后,在配置表示上行链路的“UL”之后配置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1”。
到此为止是建立了对应的一个组集,故而,接下来,配置表示下行链路的“DL”,接着配置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3”、表示下行链路的“DL”、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4”、表示上行链路的“UL”、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2”。到此为止是建立了对应的一个组集,故而,接下来,配置表示下行链路的“DL”、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5”、表示上行链路的“UL”、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3”。通过这种方式,如图5所示,因为不再需要通知对应关系编号,所以能够削减要传输的信息量。
接下来,返回到图4,在时序Sa5中,如上所述,基站装置30以图5或者图6的形式向终端装置20通知载波聚合设定请求,即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信息、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信息、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信息。在接收该载波聚合设定请求时,终端装置20的CA设定部211使CA存储部212存储该设定请求。
并且,控制部21的数据通信处理部213设定发送部24a、24b、接收部22a、22b的载波频率,使得能够利用由CA存储部212存储的设定请求通知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此外,按照设定请求中的对应关系信息,建立基于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DC2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的分组通信(Sa6;分组通信建立)、基于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DC4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2的分组通信(Sa7)、基于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5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的分组通信(Sa8)。
据此,终端装置20能够进行使用了多个分量载波的高速的分组通信。
接下来,说明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通知信号的形式的第2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以及第1变形例中,作为载波聚合的设定请求,仅示出了除了分量载波的指定之外还发送对应关系信息的例子。但是,若对各个能够建立对应的候补预先分配编号,并且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共有,则在开始载波聚合时,仅通知预先分配的编号即可。这里,作为第2变形例,对该示例进行简单叙述。
首先,对在移动通信系统10有可能建立对应的候补预先分配编号,并且预先存储到基站装置30的对应候补存储部310。图7是表示由对应候补存储部310存储的对应关系的候补的例子的图。如此,如由对应关系编号“1”和DL CC识别编号“1”和UL CC识别编号“1”构成的对应关系候补的信息、由对应关系编号“2”和DL CC识别编号“2”和UL CC识别编号“1”构成的对应关系候补的信息、由对应关系编号“3”和DL CC识别编号“3”和UL CC识别编号“2”构成的对应关系候补的信息、......那样,对于一个对应关系编号,将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建立对应,并作为对应关系候补的信息进行存储。另外,也可以定义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全部组合,并且预先存储在对应候补存储部310中。
基站装置30在进行分组通信之前,首先利用移动通信系统10的广播信息等,将图7所示那样的对应候补的信息预先发送给终端装置20。终端装置20接收该信息,存储到其控制部21具备的存储部。之后,在发生分组通信请求等,进行载波聚合时,基站装置30的CA决定部311从对应候补存储部310存储的候补之中选择要使用的候补,仅将该候补的对应关系编号利用专用通信通知给终端装置20。在进行与上述的图5同样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通知对应关系编号“1”、“2”、“3”、“4”、“7”。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削减通知时的开销。
图8是说明高速分组通信中通信变为通信困难的状况从而进行载波聚合的组合变更的处理的时序图。这里,作为在高速分组通信中通信变为通信困难的状况,变更载波聚合的组合的情况的示例,说明在利用由图4的时序Sa6~Sa8建立的分组通信来高速地进行分组通信的期间,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5的业务量增加的情况,或者终端装置20接收分量载波DC5时的质量等恶化的情况。这里,所谓质量,例如,是接收信号的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接收功率等表征接收信号的解调的难易度的值。
基站装置30首先检测分量载波DC5的业务量的增加。或者,检测从终端装置20使用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通知,分量载波DC5的质量恶化的情况(Sa9)。随之,基站装置30的CA决定部311重新选择用于与终端装置20的通信的分量载波,并且使用通知分量载波DC5来通知基于该选择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Sa10;载波聚合设定请求)。这里,进行将使用的分量载波从分量载波DC5变更为分量载波DC6的通知。此外,对应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仍是分量载波UC3,不进行变更。
作为该设定请求的通知信号的形式,能够利用与上述的图5、图6同样的形式。或者,因为在作为变更通知而进行通知的情况下不需要通知全部组合,所以例如,也可以是由要删除的对应关系信息和要追加的对应关系信息构成的形式等,仅通知要变更的分量载波和关联对应的信息的形式。此外在图8的例子中,仅通过存在业务量增加、或者质量恶化的分量载波DC5来进行通知。但是,在分量载波DC5的质量恶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认为是不能顺利地进行通知的情况,因此也可以用DL锚载波(分量载波DC2)进行通知。
据此,对于终端装置20,利用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DC2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的组合(Sa11;分组通信中)、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DC4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2的组合(Sa12)的分组通信,原样维持通信。此外,将接收部22b的设定从能够接收分量载波DC5的状态变更为能够接收分量载波DC6的状态。据此,开始以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6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的组合来进行通信控制的分组通信(Sa13)。
作为终端装置20的接收处理实现方法,例如,接收了频段f2的接收部22b的载波频率设定保持频段f2不变,并将针对接收部22b的频段f2的带通滤波器调整为能够使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6通过,由此来接收分量载波DC6。另外,在下行链路的通信采用了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正交频分复用)方式的情况下,通过FFT(Fast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处理来提取分量载波DC6即可。
如上所述,在利用载波聚合进行通信时,即使在因业务增加或质量恶化等而以某分量载波进行的通信变得困难的状况下,通过通知与开始载波聚合时同样的载波聚合的设定请求(图5、第1变形例、第2变形例等)来进行载波聚合的变更,也能够维持分组通信的质量(有效速率等)。
图9是说明从高速分组通信向低速分组通信进行载波聚合的组合变更的处理的时序图。这里,作为从高速分组通信向低速分组通信变更载波聚合的组合的情况的示例,说明在利用由图4的时序Sa6~Sa8建立的分组通信高速地进行分组通信的期间,移动通信系统10整体的业务量增加(尤其频段f2的业务量增加)的情况,或者由终端装置20接收的通信量变少的情况。
首先,基站装置30检测频段f2的业务量增加的情况。或者,检测到终端装置20的通信量变少的情况(Sa20)。随之,基站装置30使用DL锚载波(分量载波DC2)来进行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通知(Sa21)。这里,例如,仅通知图5的对应关系编号1的信息。在利用图6的形式的情况下,可以仅通知前半部分的频段f1的对应关系信息。或者,在作为变更通知进行通知的情况下,可以仅通知要变更的(要删除的)对应关系信息。
这里,因为仅删除,所以在利用例如图5的格式的情况下,关于对应关系编号“1”不需要通知,对于对应关系编号“2”和“3”,使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为空白来进行通知即可。此外,尽管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利用DL锚载波进行通知,但是可以利用频段f2内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任一个进行通知。由此,成为终端装置20仅利用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DC2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的组合而进行的分组通信(Sa22)。
如上所述,在终端装置20的通信量变少的情况下,通过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通知进行载波聚合的变更来减少要使用的分量载波,能无浪费地利用通信资源。此外,对于终端装置20来说,在通信量少的情况下,仅收发频段f1即可,所以通过使在频段f2的收发中使用的接收部22b、发送部24b停止,能够削减消耗电流。
在图8以及图9中,记载了载波聚合变更的情况,但是对于进行越区切换时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通知,也可以同样地进行。
此外,对于上述的对应建立,通过进一步在载波聚合设定请求中按每种控制信号来包含对应关系信息,能够包含与控制信号的种类相应的详细的对应关系信息。例如,作为针对对上行链路的ACK/NACK信息的对应关系信息,设定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的对应关系信息,作为针对其他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信息,设定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DC2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的对应关系信息来通知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由此能够仅由分量载波DC1来通知对分量载波UC1的数据的ACK/NACK信息,由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DC2通知对分量载波UC1的其他控制信息。
此外,也可以存在没有对应的上行链路的下行链路专用的分量载波。在该情况下,考虑只有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组合等。但是,以DL专用CC接收时的数据的ACK/NACK信息需要利用某处的UC进行通知,在该情况下,作为DL数据与UL ACK/NACK的关联对应信息进行通知即可。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10a具备终端装置20a和基站装置30a,预先决定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对应关系信息。而且,该对应关系,由分量载波的传播特性相近的分量载波构成,对其进行分组。图10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10a中从能够使用的分量载波中收集传播特性相近的分量载波来进行分组的例子。另外,组内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之间或者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之间,在频率上相互邻接地配置,所以传播特性相近。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分为了组1~4的4个组。组1由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1、DC12、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1构成,图10中如用直线连结表征各个分量载波的矩形那样,将分量载波UC11与分量载波DC11以及DC12建立了对应。
同样地,组2由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3、DC14、DC15、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2构成,分量载波UC12与分量载波DC13、DC14以及DC15建立了对应。组3由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6、DC17、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3、UC14构成,分量载波UC13与分量载波DC16建立对应,分量载波UC14与分量载波DC17建立对应。组4由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8、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5、UC16构成,分量载波DC18与分量载波UC15以及UC16建立对应。
另外,因为组2由下行链路的3个分量载波、上行链路的1个分量载波构成,所以成为在Web访问等仅需要下行链路的容量的通信时易于利用的构成。组3由下行链路的2个分量载波、上行链路的2个分量载波构成,将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一对一地建立对应,所以成为在LTE终端装置等中易于利用的构成。组4由下行链路的1个分量载波、上行链路的2个分量载波构成,成为在仅需要上行链路的容量的通信时易于利用的构成。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20a和基站装置30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3对应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22a、22b、23a、23b、24a、24b、25a、25b、212、213、32a、32b、33a、33b、34a、34b、35a、35b、312、313),并省略说明。终端装置20a具备:接收天线23a、23b......;接收部22a、22b......;发送部24a、24b......;发送天线25a、25b......;进行终端装置20a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21a。终端装置20a一般具备成为对用户的输入输出接口的显示部、操作部等各种功能,但是这里未进行图示。此外,控制部21a具备组取得部221、组存储部222、CA设定部211a、CA存储部212、数据通信处理部213。此外,在图11中,仅示出了一个终端装置20a,但是基站装置30a能够同时与多个终端装置20a进行无线通信。
组取得部221取得接收部22a、22b......的任一个从基站装置30a接收的表示各组构成的信息和组的识别信息,并且使组存储部222预先存储。另外,这里表示组的构成的信息包括:表示构成组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信息;表示构成组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信息;表示这些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与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组存储部222将组的识别信息与表示该组的构成的信息建立关联地存储。CA设定部211a按照接收部22a、22b......的任一个从基站装置30a接收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使CA存储部212存储载波聚合的设定。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通过组的识别信息来表征使用的分量载波与用于通信控制的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CA设定部211a通过取得与组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由组存储部222存储的表示组构成的信息,来取得构成该组的分量载波与使用于通信控制的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
基站装置30a具备:接收天线33a、33b......;接收部32a、32b......;发送部34a、34b......;发送天线35a、35b......;进行基站装置30a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31a。控制部31a具备组通知部321、组存储部322、CA决定部311a、CA存储部312、数据通信处理部313。组通知部321使用发送部34a、34b......的任一个将组存储部322存储的各组的识别信息、和表示该组的构成的信息,预先通知给终端装置20a。该通知,在与终端装置20a的通信连接时等,可以由终端专用的信道发送,也可以由广播的信道周期性地发送。在由广播的信道发送的情况下,可以仅由预先决定的分量载波发送,也可以由全部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发送。
组存储部322将组的识别信息、与表示该组的构成的信息建立关联地预先存储。CA决定部311a通过针对各终端装置20a从组存储部322存储的组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要使用的组,从而决定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并利用终端专用的信道将该选择结果即载波聚合的设定请求通知给终端装置20a,且使CA存储部312存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组的识别信息和构成组的信息,预先从基站装置30a通知给终端装置20a,但是也可以由基站装置30a的组存储部322和终端装置20a的组存储部222预先存储相同的信息。在该情况下,可以不具备组通知部321以及组取得部221。
图12是表示组存储部322的存储内容例的图。如图12所示,组存储部322将组的识别信息即组编号、与表示该组的构成的信息即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建立对应地存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组1~5的识别信息即组编号分别是“1”~“5”。此外,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1~DC18的识别信息是“1”~“8”。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1~UC16的识别信息是“1”~“6”。
在图12的例子中,将组编号“1”与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DL CC识别编号)“1、2”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UL CC识别编号)“1”建立对应,组编号“2”与DL CC识别编号“3、4、5”和UL CC识别编号“2”建立对应,组编号“3”与DL CC识别编号“6、7”和UL CC识别编号“3、4”建立对应,组编号“4”与DL CC识别编号“8”和UL CC识别信息“5,6”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
图13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10a中直到建立高速分组通信为止的处理的时序图。与图4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比,不同点在于:从基站装置30a预先发送组的通知(Sb1;组的通知);在载波聚合设定请求中使用了上述的组的识别信息(指定图10的组1和组2)(Sb5;载波聚合设定请求);按照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由构成组1(图中的标号G1)和组2(图中的标号G2)的分量载波建立分组通信(Sb6、Sb7)。其他的时序(Sa1~Sa4)与图4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对于时序Sb1的组的通知,在小区搜索时由广播信号等的系统公共的信号进行,由最初取得了同步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接收。
图14是表示图13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内容例的图。在图14中示出,利用由识别编号“1”、“2”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1、DC12、和识别编号“1”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1构成的组编号“1”的组1,以及由识别编号“3”、“4”、“5”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13、DC14、DC15、和识别编号“2”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12构成的组编号“2”的组2来进行载波聚合。另外,在这种设定时,载波聚合设定请求本身由作为组1和组2的识别信息的组编号“1”和“2”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量载波按频率相近的载波进行分组,所以终端装置20a的控制部21a能够不按照每个分量载波而按照各个组来分配发送部、接收部进行收发。例如,向组1分配图11的接收部22a和发送部24a,向组2分配接收部22b和发送部24b来进行收发。
如此,通过按照频率相近的方式将分量载波分组,从而在终端装置20a中能够向一个发送部以及接收部分配多个分量载波,可以有效地简化终端装置20a的构成。
接下来,示出基站装置30a指定用于进行各个分组后的组的收发的载波频率的情况的变形例。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内容例的图。另外,表示本变形例中的建立高速分组通信为止的处理的通信时序与图13同样。下行链路的载波频率以及上行链路的载波频率按每个组来被指定。对于所指定的频率,可以用分组后的分量载波群(分量载波在频率轴上邻接地配置)的中心频率、或者处于中心的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或者最端部的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等进行指定。或者,在各组中存在成为控制的主要部分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也可以指定成为该控制的主要部分的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
另外,在这种设定时,载波聚合设定请求本身,由作为组1和组2的识别信息的组编号“1”和“2”、组1的下行链路的载波频率f1DL的值和上行链路的载波频率f1UL的值、组2的下行链路的载波周波f2DL的值和上行链路的载波频率f2UL的值构成。此外,基站装置30a的组存储部322预先存储表示各组的构成的信息、以及各组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载波频率,在CA决定部311a生成载波聚合设定请求时,使用该存储内容。
图16是表示本变形例中的基站装置30a的组存储部322的存储内容例的图。如图16所示,本变形例中的组存储部322将组编号、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DL CC识别编号)、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识别编号(UL CC识别编号)、下行链路的载波频率(DL频率)、上行链路的载波频率(UL频率)建立关联地存储。例如,将组编号“1”、DL CC识别编号“1、2”、UL CC识别编号“1”、DL频率“f1DL”、UL频率“f1UL”建立关联,将组编号“2”、DL CC识别编号“3、4、5”、UL CC识别编号“2”、DL频率“f2DL”、UL频率“f2UL”建立关联地存储。另外,这里f1DL、f1UL、f2DL、f2UL分别是组1的下行链路的中心频率的值、组1的上行链路的中心频率的值、组2的下行链路的中心频率的值、组2的上行链路的中心频率的值。
此外,组通知部321在进行图13的时序Sb1的组的通知时,可以向终端装置20a通知表示构成各组的分量载波的信息、以及表示各组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载波频率的信息。在该情况下,在接收了该通知的终端装置20a中,组取得部221使其与组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地存储于组存储部222,载波聚合设定请求本身仅由组的识别信息构成、或者仅由载波频率构成。
此外,对于这些载波频率,优选选择尽可能不相互干扰的频率。此外,对于组间的收发频率间隔,优选尽量设定为相同的值。此外,不仅在本变形例中,在进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对应建立时,也优选按照实际进行收发时的频率干扰较少的方式预先设定对应关系等。例如,在通知对应关系信息时,可以将频率上能够建立对应的组合预先设定为对应关系候补,从该对应关系候补中进行选择来进行通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存在如下情况:根据终端装置20a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的构成,收发频率间隔有限制,此外,根据发送部、接收部而能够使用的频率不同等,实际进行收发时的频率有限制。或者,还有存在频率上不能建立对应的组合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组存储部322预先进行存储,从由基站装置30a事先通知的组的候补之中,终端装置20a选择在本装置能够对应的组合,预先通知给基站装置30a即可。或者,从预先由系统决定的、或者从基站装置30a事先通知的载波频率或者载波频率间隔候补之中,终端装置20a选择能够对应的载波频率或者载波频率间隔,预先通知给基站装置30a即可。
对于这些由终端装置20a通知的终端装置信息,可以包含在向基站装置30a表示本终端装置的通信能力时的信息(LTE中的UE Capability)中。进而,可以通过在基站装置30a和终端装置20a间进行协商,从而决定上述参数。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从终端装置20向基站装置30通知能够使用的对应关系、载波频率等。
如本变形例所示,通过由基站装置30a设定每组的载波频率,终端装置20a可以不用特别在意频率设定,而对被通知的频率设定发送部以及接收部来进行收发,所以终端装置20a进一步被简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组通知部321将组存储部322存储的表示组的构成的信息预先发送给终端装置20a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CA决定部311a从由组存储部321存储的组中选择要使用的组,将表示该组的构成的信息作为载波聚合设定请求来发送。
另外,例如,在图12的组编号3中,因为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都存在多个分量载波,所以不能判断是将下行链路的识别编号“1”的分量载波与上行链路的识别编号“1”的分量载波建立对应、且将下行链路的识别编号“2”的分量载波与上行链路的识别编号“2”的分量载波建立对应的组合,还是将下行链路的识别编号“1”的分量载波与上行链路的识别编号“2”的分量载波建立对应、且将下行链路的识别编号“2”的分量载波与上行链路的识别编号“1”的分量载波建立对应的组合,但是只要预先决定在组内建立对应的规则即可,例如将识别编号小的分量载波彼此组合、或者将频率低的分量载波彼此组合等。或者,可以在表示组的构成的信息中包含明确地表示是哪种组合的信息。
以上,是进行载波聚合时的例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对于载波聚合变更、越区切换,也可以通过与上述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同样的通知来进行。此外,在仅由组编号或者载波频率进行通知的情况下,能够期待开销的削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为存在各种对应关系的分组,但是也可以统一到相同的对应关系来进行分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叙述了组内的分量载波相邻接,但是不需要一定邻接。此外,为了简化终端装置,优选对同时接收的组数进行限制。
以上是按照传输路径特性进行分组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按照对应关系进行分组。图17是该情况下的例子。频段A是由现有系统(LTE)利用的频带,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一对一的建立对应的组合存在2组(组G11、G12)。此外,频段B表示通过导入LTE-A而被扩展的新的频段,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一对一建立对应的组合存在3组(组G13、G14、G5),下行链路中3个分量载波与上行链路中1个分量载波建立对应的组合存在1组(组G6),下行链路中1个分量载波与上行链路中3个分量载波建立对应的组合存在1组(组G7)。
图18是表示从按照每个对应关系的组选择要使用的组的处理的流程图。该图所示的处理,是在开始与LTE-A对应的终端装置20a或者仅与LET对应的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30a之间的通信时,基站装置30a的CA决定部311a决定用于进行载波聚合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选择组)的处理。首先,基站装置30a的CA决定部311a取得表示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所对应的通信系统是LTE还是LTE-A的终端对应通信系统信息(Sc1)。对于本信息,因为在终端装置初始连接时向基站装置30a通知终端装置能力,所以从该信息取得。CA决定部311a基于所取得的终端对应通信系统信息,判断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是否对应于LTE-A(Sc2)。在判断的结果为没有对应于LTE-A时(Sc2-否),也就是说是LTE的终端装置时,选择分配给频段A的组G11或者组G12(Sc10)。关于选择组G11、G12的哪一个,可以选择质量好的组、或者业务量少的组。
在步骤Sc2的是否对应于LTE-A的判断结果为对应于LTE-A时,CA决定部311a接下来取得通信呼叫种别(语音通信、TV电话通信、数据通信等)信息(Sc3)。这里为了简单仅利用3种呼叫种别来进行说明。若通信呼叫种别是语音通信(Sc4-是),则CA决定部311a选择新的频段B的组G13、G14或者G15(Sc11)。关于选择组G13、G14或者G15中的哪一个,与上述同样地根据质量、业务量等进行选择。在语音通信中,因为在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都是仅有1个分量载波就够了,所以在该情况下,可以利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一对一的组G13、G14或者G15进行通信,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终端装置20a的消耗电流的削减。
此外,若通信呼叫种别是TV电话通信(Sc5-是),则CA决定部311a将新的频段B的组G13、G14以及G15(Sc14)全部选择。通过使用3个组,能够进行如TV电话通信那样的双向的大容量流通信。
此外,在既不是语音通信也不是TV电话通信时(Sc5-否),也就是说在是数据通信时,CA决定部311a取得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数据量(Sc6),并基于此来选择组。
首先,CA决定部311a在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数据量小的情况下(Sc7-是、并且Sc8-是),与语音通信的情况同样地,选择新的频段的G13、G14或者G15(Sc11)。这里所谓上行链路的数据量小,是指上行链路的数据量为仅一个分量载波的通信而足够的数据量(Th_u)以下(Sc7-是),所谓下行链路的数据量小,是指下行链路的数据量为仅一个分量载波的通信而足够的数据量(Th_d)以下(Sc8-是)。
此外,在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中数据量都大的情况下(Sc9-否),与TV电话通信的情况同样地,将新的频段B的组G13、G14以及G15全部使用来进行通信(Sc14)。在仅上行链路的数据量小的情况下(Sc7-是、Sc8-否),选择新的频段B的组G16(Sc12)。在仅下行链路的数据量小时(Sc7-否、Sc9-是),选择新的频段B的组G17(Sc13)。据此,因为能够选择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数据量相应的数量的分量载波,所以能够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活用、以及终端装置20a的消耗电流的削减。
这里,如组G16以及G17那样的对应关系,分别仅各有1组,但是当然也可以存在多组,在该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地,基于质量、业务量等来进行选择。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LTE-A的终端装置20a不利用现有的频段A,但是在语音通信的情况下(Sc4-是)或通信容量小的情况下(Sc8-是),通过步骤Sc11也可以选择现有的频段A的组G11、G1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通信系统信息、通信呼叫种别信息、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数据量来选择了组,但是也可以仅利用这些中的1个或2个信息来进行组的选择。
<第3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预先由系统决定了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的对应关系,并将它们进行组合,来决定了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的组集。相对于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预先通过系统来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的组集(包括对应关系)作为CA模式。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CA模式的例子的概念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频段f3是能确保宽带的频带的频段。频段f4~f6,其中尤其是频段f5、f6,是难以确保频带的频段。作为这些难于确保频带的频段,例如有由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频段等。CA模式1是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全部都在频率轴上分别邻接地被配置的模式。即,CA模式1由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1~34、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1、32构成,分量载波DC31、32与分量载波UC31建立对应,分量载波DC33、34与分量载波UC32建立对应。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CA模式1的服务例,有利用了能够确保宽带的频带的频段f3的服务。此外,各个分量载波的带宽全部是20MHz。因此,能够同时使用下行链路的80MHz和上行链路的40MHz。
CA模式2是在频率轴上将分量载波群分为2个组集进行配置的模式。即,CA模式2由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5、36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3建立了对应的组集、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7、38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4建立了对应的组集构成。但是,各个组集内的分量载波在频率轴上邻接。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CA模式2的服务例,有利用了与CA模式1相同地能够确保宽带的频带的频段f3的服务。此外,与CA模式1同样地,各个分量载波的带宽全部是20MHz。因此,与CA模式1同样地,能够同时使用下行链路的80MHz和上行链路的40MHz。
CA模式3是在频率轴上按每个频段划分分量载波来进行配置的模式。即,CA模式3,对于频段f3,将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9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5建立对应,对于频段f4,将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40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6建立对应,对于频段f5,将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41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7建立对应。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CA模式3的服务例,频段f4的分量载波的带宽是20MHz,频段f5以及f6的分量载波的带宽是10MHz。因此,能够同时使用下行链路的40MHz和上行链路的40MHz。
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10b具备终端装置20b和基站装置30b,对应于图19的3种模式。即,在移动通信系统10b中能够使用的载波聚合被限定于3种(使用频率/带宽也由系统限定),所以作为系统信息只要由系统仅通知(广播)对应的CA模式,则终端装置20b可以载波聚合。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20b和基站装置30b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3的各部分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终端装置20b具备:控制部21b;接收部22a、22b......;接收天线23a、23b......;发送部24a、24b......;发送天线25a、25b......。控制部21b具备CA设定部211b、CA存储部212、数据通信处理部213。基站装置30b具备:控制部31b;接收部32a、32b......;接收天线33a、33b......;发送部34a、34b......;发送天线35a、35b......。控制部31b具备CA模式存储部331、CA模式通知部332、CA存储部312、数据通信处理部313。另外,在图20中,仅示出了一个终端装置20b,但是基站装置30b能够同时与多个终端装置20b进行无线通信。
基站装置30b的CA模式存储部331预先存储识别上述的CA模式1~3的模式编号、和表示该模式编号的CA模式的构成的模式信息。CA模式通知部332使用各发送部34a、34b......将CA模式存储部331存储的CA模式的模式编号、该模式编号的模式信息、CA存储部312存储的当前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CA模式的模式编号作为各分量载波的广播信息进行广播。另外,广播信息的广播也可以不使用全部的分量载波而仅由一部分分量载波进行。终端装置20b的CA设定部211b,在小区搜索后由任意频段取得了同步时,通过在该频段设定了载波频率的接收部,接收由CA模式通知部332广播的广播信息。而且,CA设定部211b从所接收到的广播信息,取得当前使用的CA模式,并将该CA模式的模式信息存储到CA存储部212。
图2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从小区搜索开始进行高速分组通信的情况的通信时序图。但是,仅记载了与通信相关的分量载波。首先,终端装置20b进行小区搜索(Sd1),接收最初取得了同步的频段f3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5。此时,CA设定部211b通过分量载波DC35来接收包含由基站装置30b的CA模式通知部332生成的模式信息在内的系统公共的广播信息(Sd2;模式信息通知),取得在系统对应的(被服务的)CA模式的模式编号以及模式信息(这里是基站装置30b对应的3个模式的信息)、和当前使用的模式编号。
另外,在仅与一个CA模式对应的情况下,仅通知该CA模式的信息即可,可以不传输表示当前使用的模式的信息。这里,在基站装置30b以及终端装置20b中,在预先存储了模式编号和该模式编号的CA模式的模式信息的情况下,CA模式通知部332可以不发送模式信息。
这里,设CA设定部211b取得了CA模式2的模式编号作为当前使用的模式。之后,进入待机状态(DC35中保留呼叫的状态)(Sd3)。其中,省略了小区搜索后的位置登记等与本发明无关的时序。
在待机时(DC35中呼叫等待时)发生了分组通信请求的情况下(Sd4),首先,以以往的方法(现有LTE中的通信连接方法等)建立与频段f3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5建立了对应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即频段f3的分量载波UC33的通信连接。之后,数据通信处理部213参考由CA存储部212存储的模式信息,通过分量载波UC33,向基站装置30b发送分组连接请求信号(Sd5;分组连接请求)。
基站装置30b的数据通信处理部313接收到该分组连接请求信号时,使用与分量载波UC33建立了对应的分量载波DC35,发送作为其响应的分组连接响应信号(Sd6;分组连接响应)。终端装置20b进行CA存储部212中所存储的CA模式2的载波聚合,利用由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5、DC36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3构成的组集(Sd7;分组通信建立)、和由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7、DC38与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4构成的组集(Sd8),建立分组通信。据此,能够建立使用了多个分量载波的高速的分组通信。
此外,在如上所述系统对应于多个CA模式,切换CA模式时,可以用专用的控制信号通知模式编号来切换载波聚合进行通信。此外,在越区切换时进行CA模式的变更的情况下,可以在越区切换时的通知参数内包括本模式信息。当然,在由系统预先通过赋予编号而规定了模式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仅是模式编号。
而且,在与终端装置20b接收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对应而唯一地确定CA模式的情况下,若在越区切换时按照以往的方式仅通知越区切换目的地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则能够唯一地决定CA模式,所以不需要通知模式信息。
以上,当由系统规定了CA模式时,能够大幅减小通信所需的开销。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图19所示那样的CA模式。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10c具备终端装置20c和基站装置30c。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20c和基站装置30c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3的各部分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
终端装置20c具备:控制部21c;接收部22a、22b......;接收天线23a、23b......;发送部24a、24b......;发送天线25a、25b......。控制部21c具备CA模式取得部231、CA模式存储部232、CA设定部211c、CA存储部212、数据通信处理部213。基站装置30c具备:控制部31c;接收部32a、32b......;接收天线33a、33b......;发送部34a、34b......;发送天线35a、35b......。控制部31c具备CA模式通知部333、CA模式存储部334、CA决定部311c、CA存储部312、数据通信处理部313。另外,在图22中,仅示出了一个终端装置20c,但是基站装置30c能够同时与多个终端装置20c进行无线通信。
基站装置30c的CA模式通知部333使用各发送部34a、34b......将CA模式存储部334存储的CA模式的模式编号、和该模式编号的模式信息作为各分量载波的广播信息进行广播。而且,CA模式通知部333通过接收部32a、32b......的任一个从终端装置20c接收该终端装置20c能够使用的CA模式的模式编号,并且将接收结果存储到CA模式存储部334。
CA模式存储部334预先存储该基站装置30c能够使用的CA模式的模式编号、和该模式编号的模式信息。此外,CA模式存储部334将CA模式通知部333接收的终端装置20c能够利用的CA模式与终端装置20c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进行存储。CA决定部311c从CA模式存储部334存储的终端装置20c能够利用的CA模式中选择要使用的CA模式,并且将其模式编号作为载波聚合设定请求,通知给终端装置20c。此外,CA决定部311c将所选择的CA模式的模式信息存储到CA存储部312。
终端装置20c的CA模式取得部231通过接收部22a、22b......的任一个接收基站装置30c广播的模式编号、和该模式编号的模式信息,并且将接收结果存储到CA模式存储部232。CA模式取得部231将所接收到的模式信息中本装置能够利用的模式信息的模式编号发送给基站装置30c。在该发送中,既可以使用发送部24a、24b......中的预先决定的发送部,也可以使用在接收了模式编号和模式信息的接收部的频带中根据所接收到的模式信息而被分配了建立了对应的频带的发送部。此外,CA模式取得部231基于在该模式信息中本装置的接收部22a、22b......以及发送部24a、24b......是否仅使用了能够对应的频带,来判断所接收到的模式信息是否能够由本装置利用。
CA模式存储部232存储由CA模式取得部231接收到的CA模式的模式编号、和该模式编号的模式信息。
CA设定部211c通过接收部22a、22b......的任一个接收从基站装置30c接收到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并且从CA模式存储部232读出由该设定请求所指定的模式编号的模式信息,存储到CA存储部212。
图2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从小区搜索开始进行高速分组通信时的通信时序图。但是,在图23中仅记载了与通信相关的载波分量。首先,终端装置20c使用接收部22a进行小区搜索(Se1),接收最初取得了同步的频段f3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31。此时,终端装置20c通过该分量载波DC31接收系统公共的广播信息,CA模式取得部231通过该广播信息取得在系统中能够服务的CA模式的模式编号、和该模式编号的模式信息(Se2;模式信息)。这里,设移动通信系统10c对应于图19所示的3个模式。此外,作为终端装置20c使用接收部22a进行小区搜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接收部。或者,也可以根据进行小区搜索的频率来变更接收部。
接下来,终端装置20c的CA模式取得部231通过与分量载波DC31建立了对应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即频段f3的分量载波UC31,通过与该分量载波对应的发送部,从由广播信息取得的对应模式信息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能够由终端装置20c使用的模式,通知给基站装置30c。这里,终端装置20c对应于频段f3以及f4,选择仅在该2个频段能够对应的CA模式1以及2,将这些模式编号作为终端能够利用的CA模式通知,报告给基站装置30c(Se3;终端能够利用CA模式通知)。接收了该通知的基站装置30c的CA模式通知部333,将由该通知所指定的模式编号存储到CA模式存储部334。之后,终端装置20c进入待机状态(Se4)。其中,省略了小区搜索后的位置登记等与本发明无关的时序。
在终端装置20c中,在待机时发生了分组通信请求的情况下(Se5),终端装置20c的数据通信处理部213由频段f3的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31通过与该分量载波对应的发送部将分组连接请求信号发送给基站装置30c(Se6;分组连接请求)。基站装置30c的数据通信处理部313由频段f3的DC31发送分组连接响应信号(Se7;分组连接响应)。接下来,基站装置30c的CA决定部311c将由时序Se3通知的存储在CA模式存储部334中的终端装置20c能够利用的CA模式加入考虑,决定要使用的CA模式,将该CA模式的模式编号或者载波收发频率作为载波聚合设定请求进行通知(Se8;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终端装置20c的CA设定部211c根据个别通知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以及预先由广播信息通知的模式信息表示的对应关系进行载波聚合。由此,建立高速的分组通信(Se9、Se10)。
在时序Se8中,因为终端装置20c没有对应于CA模式3,所以CA决定部311c选择CA模式1或者2,将其模式编号作为载波聚合设定请求进行通知,或者将与所选择的CA模式相对应的载波收发频率作为载波聚合设定请求进行通知。此外,这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已经通过广播信息中包含的模式信息,预先通知给了终端装置20c,所以只要仅通知表示载波收发频率的信息,终端装置20c的CA设定部211c就能够确定CA模式。另外,载波收发频率是使用该CA模式时要设定给任一发送部、接收部的射频,既可以是构成该CA模式的相同频段的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也可以是任一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当然需要前面叙述的各分量载波的带宽的信息。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还预先决定了对应关系的情况,而在想要对终端装置20c个别地控制对应关系信息的情况下,即在移动通信系统10c对终端装置20c个别地变更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例如在想要利用一个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4个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等,在时序Se8,同时个别地通知对应关系信息。
以上,通过由时序Se3通知表示终端装置20c能够使用的CA模式的信息,能够进行与终端装置20c的收发部的构成相对应的通信。
另外,如第1~第3实施方式那样,在终端装置20c和基站装置30c之间,也可以不使用CA模式的模式编号,而使用组编号、载波频率或者对应关系编号来通知能够使用的对应关系、载波聚合设定请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组合第2实施方式所叙述的例子来使用。即,若在本系统使用的模式确定,则使用与该模式相应的分组,能使用第2实施方式所叙述的通知方法。
<第5实施方式>
在以上所述的第1~第4实施方式中,都是进行载波聚合时的示例。例如在LTE系统中一对一地使用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这里,在这种系统的情况下,示出在通信中仅变更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或者仅变更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情况的例子。
图2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10d能够使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例子。各分量载波的带宽是20MHz。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41、UC42在频率方向上连续地配置。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41、DC42、DC43、DC44也在频率方向上连续地配置。分量载波UC41与DC42的中心频率间隔以及分量载波UC2与DC3的中心频率间隔是ΔfMHz。
移动通信系统10d具备终端装置20d和基站装置30d。图25是表示终端装置20d和基站装置30d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3的各部分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22a~25a、32a、32b......~35a、35b......),并省略说明。终端装置20d具备控制部21d、接收部22a、接收天线23a、发送部24a、发送天线25a。控制部21d具备CC(分量载波)设定部241、数据通信处理部213d。基站装置30d具备:控制部31d;接收部32a、32b......;接收天线33a、33b......;发送部34a、34b......;发送天线35a、35b......。控制部31d具备CC决定部341、CC存储部342、数据通信处理部313d。另外,在图25中,仅示出了一个终端装置20d,但是基站装置30d能够同时与多个终端装置20d进行无线通信。
CC决定部341按照各分量载波的传输路径质量、业务量,决定与终端装置20d的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变更,使用发送部34a、34b......中的与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相应的发送部,将用于识别变更后使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作为分量载波设定请求进行通知。而且,CC决定部341将识别所通知的分量载波的信息与识别终端装置20d的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于CC存储部342。CC存储部342将识别通信中使用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信息与识别终端装置20d的信息建立关联地存储。数据通信处理部313d读出CC存储部342存储的识别终端装置20d的信息、和识别分量载波的信息,并按照这些信息,进行与终端装置20d的数据通信。即,使用与识别该终端装置20d的信息相关联的分量载波,通过与该分量载波相应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进行通信。
CC设定部241通过接收部22a接收从基站装置30d发送的分量载波设定请求,与所接收的分量载波设定请求识别的分量载波相配合,变更接收部22a或者发送部24a的载波频率的设定。数据通信处理部213d通过接收部22a或者发送部24a与基站装置30d进行数据通信。
图26示出通信中仅变更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时的通信时序图。终端装置20d最初利用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UC41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42与基站装置30d进行通信(Sf1、Sf2)。如之前参照图24所说明的那样,此时的收发频率间隔是Δf MHz。之后,分量载波DC42的业务量变多、或者传输路径质量恶化(Sf3),基站装置30d为了从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42变更为DC41,即,利用与第1~第4实施方式所述的载波聚合设定请求的任一个为相同格式的分量载波设定请求,进行向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DC41的变更通知(Sf4;向DC41的变更通知、分量载波设定请求)。终端装置根据被通知的信息,进行向分量载波DC41的载波变更,而且将收发间隔变更为Δf-20MHz(Sf5)。
据此,建立分量载波DC41和分量载波UC41的通信(Sf6;通信建立(收发频率间隔Δf-20MHz)。通过这种方式,从分量载波DC42向DC41的变更成为可能。仅变更UC的情况也能够利用与仅变更DC的情况同样的方法进行变更。
如上,在上述那样的各使用一个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也可以利用与第1~第4实施方式所述的相同的格式的CA收发频率以及关联对应信息通知信号,在通信中仅变更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或者仅变更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
此外,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图3中的控制部21、控制部31、以及图11中的控制部21a、控制部31a、以及图20中的控制部21b、控制部31b、以及图22中的控制部21c、控制部31c、以及图25中的控制部21d、控制部31d的功能的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出并执行该记录介质中所存储的程序,由此进行各部的处理。另外,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外围设备等的硬件。
此外,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包括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的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而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包括通过因特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的期间动态的保持程序的介质、如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而也可以是通过与计算机系统中已经存储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前述的功能的程序。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构成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标号说明
10......移动通信系统20、20a、20b、20c、20d......终端装置21、21a、21b、21c、21d......控制部22a、22b......接收部23a、23b......接收天线24a、24b......发送部25a、25b......发送天线30、30a、30b、30c、30d......基站装置31、31a、31b、31c、31d......控制部32a、32b......接收部33a、33b......接收天线34a、34b......发送部35a、35b......发送天线211、211a、211b、211c......CA设定部212......CA存储部213、213d......数据通信处理部221......组取得部222......组存储部231......CA模式取得部232......CA模式存储部241......CC设定部310......对应候补存储部311、311a、311c......CA决定部312......CA存储部313、313d......数据通信处理部321......组通知部322......组存储部331、334......CA模式存储部332、333......CA模式通知部341......CC决定部342......CC存储部

Claims (5)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能使用从多个频带中选择的频带进行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在要进行所述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之际,所述基站装置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含:与基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相关的第1频率信息、与基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相关的第2频率信息、以及表示所述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与所述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取得所述控制信息,并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来使用所述频带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所述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
2.一种基站装置,其能使用从多个频带中选择的频带与终端装置进行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具有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在要进行所述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之际,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含:与基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相关的第1频率信息、与基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相关的第2频率信息、以及表示所述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与所述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3.一种基站装置中的处理方法,所述基站装置能使用从多个频带中选择的频带与终端装置进行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所述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要进行所述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之际,所述基站装置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含:与基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相关的第1频率信息、与基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相关的第2频率信息、以及表示所述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与所述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4.一种终端装置,其能使用从多个频带中选择的频带与基站装置进行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所述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具有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在要进行所述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之际,从所述基站装置取得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含:与基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相关的第1频率信息、与基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相关的第2频率信息、以及表示所述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与所述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5.一种终端装置中的处理方法,所述终端装置能使用从多个频带中选择的频带与基站装置进行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所述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要进行所述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之际,从所述基站装置取得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含:与基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相关的第1频率信息、与基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相关的第2频率信息、以及表示所述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与所述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CN201080052785.7A 2009-11-25 2010-11-25 无线通信系统 Active CN1026686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7517 2009-11-25
JP2009-267517 2009-11-25
PCT/JP2010/070994 WO2011065407A1 (ja) 2009-11-25 2010-11-25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670A CN102668670A (zh) 2012-09-12
CN102668670B true CN102668670B (zh) 2015-04-29

Family

ID=44066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2785.7A Active CN102668670B (zh) 2009-11-25 2010-11-25 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40869B2 (zh)
JP (3) JP5263909B2 (zh)
CN (1) CN102668670B (zh)
BR (1) BR112012012266B1 (zh)
WO (1) WO20110654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7512B (zh) 2011-09-30 2016-06-0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式的消息传输的方法
JP5846962B2 (ja) * 2012-02-27 2016-01-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GB2500392B (en) * 2012-03-19 2014-05-14 Broadcom Corp Filtering
CN102740376B (zh) 2012-06-18 2015-01-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提升数据传输性能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471997B (zh) * 2013-06-27 2019-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切换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411838B2 (en) 2014-01-23 2019-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verage enhancement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JP6199779B2 (ja) * 2014-03-19 2017-09-20 Kddi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197223A4 (en) * 2014-07-28 2018-01-10 Nec Corporatio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87336B2 (en) * 2014-11-05 2020-03-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device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70650B1 (en) 2015-03-11 2021-11-10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frequency band control method
CN107295542B (zh) * 2016-03-31 2023-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8086067A1 (zh) 2016-11-11 2018-05-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JP7354979B2 (ja) * 2020-09-29 2023-10-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管理装置、通信管理方法、および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058A (zh) * 2007-09-25 2008-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业务上下行传输信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404539A (zh) * 2008-11-18 2009-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时分双工大带宽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CN101505538A (zh) * 2009-03-13 2009-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9112B2 (en) * 2001-12-07 2008-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obile terminal for optimal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US20030109284A1 (en) 2001-12-07 2003-06-12 Dag Akerberg Flexible carrier utilization
KR20050029112A (ko) * 2003-09-20 2005-03-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품질별 업링크대역폭 요청 및 할당 방법
US7092353B2 (en) 2003-10-17 2006-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search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7941173B2 (en) 2003-10-17 2011-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con signals facilitating signal detection and timing synchronization
CA2583721C (en) 2004-10-14 2010-03-30 Qualcomm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Improved beacon signals facilitating signal detection and timing synchronization
CN101444058B (zh) 2006-05-11 2013-07-1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US8917673B2 (en) 2006-07-14 2014-12-23 Qualcomm In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s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of data by switching duplex nominal frequency spacing according to conditions
WO2008085009A1 (en) 2007-01-13 2008-07-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usi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E0701937L (sv) * 2007-08-24 2008-12-02 Teliasonera Ab Kommunikationssystem och förfarande för hantering av resurser i ett trådlöst kommunikationssystem
WO2010126418A1 (en) * 2009-04-27 2010-11-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carrier-aggregation
US20100329200A1 (en) * 2009-06-24 2010-12-30 Industrial Te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058A (zh) * 2007-09-25 2008-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业务上下行传输信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404539A (zh) * 2008-11-18 2009-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时分双工大带宽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CN101505538A (zh) * 2009-03-13 2009-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2012266A2 (pt) 2016-04-26
US20120263130A1 (en) 2012-10-18
JP5669331B2 (ja) 2015-02-12
CN102668670A (zh) 2012-09-12
JP5263909B2 (ja) 2013-08-14
WO2011065407A1 (ja) 2011-06-03
JP2013229943A (ja) 2013-11-07
BR112012012266B1 (pt) 2021-07-06
JPWO2011065407A1 (ja) 2013-04-18
US9240869B2 (en) 2016-01-19
JP5424516B2 (ja) 2014-02-26
JP2013165513A (ja) 201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670B (zh) 无线通信系统
US11664953B2 (en) Bandwidth signalling
CN104704898B (zh) 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596062B2 (en)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RU2595269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й
EP2213124B1 (en) Preamble design for a wireless signal
CN104919880B (zh) 用于基于信道条件的测量为机器类型通信选择虚拟载波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方法
RU2688273C1 (ru)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JPWO2006088082A1 (ja) マルチバンド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US20170208543A1 (en) Method Of, And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Distribut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4871581A (zh) 蜂窝无线通信中的灵活频谱支持
CN101218770A (zh)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通信装置
CN101489285B (zh) 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2026392B (zh) 一种在tdd小区上工作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598838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载波聚集时提供适当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8116756B2 (en)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sectors,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N110140392A (zh) 同步信号块检测方法、同步信号块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43499A (zh) 子帧配置信息通知和子帧配置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KR20140062156A (ko) 무선 광역 네트워크에서 피어 발견 간섭 관리를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CN101932108B (zh) 一种增加系统srs带宽的方法、装置
CN103491042A (zh)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设备
CN101420268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发送方法
CN115065987B (zh) 空闲信道侦听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708208B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