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7424B - 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方法、其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方法、其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7424B
CN102667424B CN201080059406.7A CN201080059406A CN102667424B CN 102667424 B CN102667424 B CN 102667424B CN 201080059406 A CN201080059406 A CN 201080059406A CN 102667424 B CN102667424 B CN 102667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gravimetry
unit
average
w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94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7424A (zh
Inventor
仓田忠男
仓田澄子
仓田纪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7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7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44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pers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44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persons
    • G01G19/445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persons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7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44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persons
    • G01G19/5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persons having additional measuring devices, e.g. for he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3/00Auxiliary devices for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3/01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weigh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entistr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用于尽可能地正确测定·记录身体仰卧位等躯体部分的时刻重量变化·变动。该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自由通信地连接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所述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用于分别测定将涉及身体仰卧位的身体全体分割成多个形成的全部躯体部分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处理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接收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躯体各部位,其中,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具备:求出根据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接收到的身体全体的全部躯体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求出的平均全身体重、与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的重量差的部件;和当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使用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来决定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部件等。

Description

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方法、其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方法、其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所述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通过随着时间变化、从非常短的时间(例如秒单位或更短)起,必要时经过长时间(例如分、小时单位或更长),尽可能地精密测定·记录·解析人的任意体位(例如仰卧位等)下某个特定躯体部位(或多个躯体部位)或躯体部位部分(或多个躯体部位部分)、或多个任意躯体部分的重量变化(变动),可助于被测定者的生理·代谢·营养·健康状态的把握·维持·增进等。 
背景技术
在评价人的健康状态方面,体重测定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以下面的情况为前提,即人的体重在立位下使用体重测定器,测定全身的重量,若该数值除去通常成人因饮食等引起的变动,则在某个任意的规定时间(期间)内是不变的。即,所谓体重是指立位下的全身体重,其在规定时间内本质上是静态的,这是世界范围的常识。 
另一方面,从预防生活习惯病等的观点来看,预防所谓肥胖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体重,了解体内脂肪量、尤其是集中于体干部的内脏脂肪量等也是重要的。并且,从预防高龄者多发的骨质疏松症的观点来看,不仅是体干部,了解反映体肢部的骨密度或骨量的上·下肢部的重量也是重要的。这样,为了维持·增进人的健康,不仅是全身体重,把握人体的各躯体各部位的重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能实现上述把握的最新现有技术,有本申请人提出的专利“躯体各部位重量测定系统”(专利文献1)。根据该发明,在某个时刻下测定被测定者的头部、体干部、两臂部、两腿部等的重量时,能够以±50g左右的精度进行测定。 
但是,即便在该发明中,也以各躯体部位的重量终究是静态的、某个任意 的规定时间(期间)基本不变为前提,在该含义下,即便该最新的现有技术,即以躯体各部位重量测定为基础的体重测定技术,对人体或躯体部位的重量的基本想法也与现有常识相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907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以上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方法、其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通过利用现有的全身体重测定中使用的各种体重计测技术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等,并采用这些现有技术中均欠缺的新的观点·技术,即“体内的物质移动等带来的躯体部位等的重量变动虽然在立位下难以计测,但在横卧位等下可逻辑地计测”,及“通过由n个支点支撑人体,将全体重分为n个部分,可逻辑地测定这些部分重量变动”,尽可能地正确·详细地测定·记录·解析血流等引起的体内的动态所造成的仰卧位等状态下特定躯体部位·躯体部位部分或任意躯体部分等的实时重量变化·变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构成。 
涉及方式1的发明提供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其是自由通信地连接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所述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身体在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多个而形成的全部躯体部分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在控制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的同时,处理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具备: 
测定部件,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分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部件,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具备: 
接收部件,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 
存储部件,按躯体各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的部件; 
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的部件;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的部件;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部件;和 
从所述存储装置中抽取所述决定的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的部件。 
方式2涉及的发明提供方式1所述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分是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的任一躯体部位,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按照分别测定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形成的全部躯体部位的重量的方式构成。 
方式3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其是自由通信地连接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另一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所述多个躯体部 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身体在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而形成的全部躯体部位的重量,所述另一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将所述躯体部位分割成多个形成的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在控制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的同时,处理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具备: 
测定部件,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部件,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具备: 
接收部件,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 
存储部件,按躯体各部位,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位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的部件; 
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的部件;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的部件;和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部件, 
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具备: 
测定部件,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部件, 
并且,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具备: 
接收部件,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 
存储部件,按躯体各部位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规定躯体部位全体的躯体部位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规定躯体部位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躯体部位重量的部件; 
求出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与相当于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的躯体部位的所述决定的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的重量差的部件;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的部件;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部件;和 
从所述存储装置中抽取所述决定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位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的部件。 
方式4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与包含各种医用或图像诊断系统的各种医疗关联诊断·治疗仪器组合、或组入检诊台、诊察台、手术台中,输出由该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决定的重量及重量变动数据作为有助于各种检诊、诊察、诊断、手术等的关联数据的一部分。 
方式5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其是自由通信地连接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躯体各部 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所述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身体在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多个形成的全部躯体部分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在控制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的同时,处理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分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执行如下步骤: 
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 
按躯体各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 
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和 
从所述存储装置中抽取所述决定的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 
方式6涉及的发明提供方式5所述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分是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 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的任一躯体部位,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分别测定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形成的全部躯体部位的重量。 
方式7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其是自由通信地连接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另一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所述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身体在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而形成的全部躯体部位的重量,所述另一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将所述躯体部位分割成多个形成的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在控制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的同时,处理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执行如下步骤: 
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 
按躯体各部位,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位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 
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和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 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还执行如下步骤: 
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 
按躯体各部位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规定躯体部位全体的躯体部位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规定躯体部位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躯体部位重量; 
求出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与相当于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的躯体部位的所述决定的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的重量差;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和 
从所述存储装置中抽取所述决定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位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 
方式8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与包含各种医用或图像诊断系统的各种医疗关联诊断·治疗仪器中使用的计测·解析方法组合、或在检诊台、诊察台、手术台中执行,输出由该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决定的重量及重量变动数据作为有助于各种检诊、诊察、诊断、手术等的关联数据的一部分。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方法、其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通过对以前完全不清楚的躯体部位等的实时重量变动精密且详细地进行测定·记录·解析,首次表明伴随以自己体内始终运营的、在维持生命等方面不可缺少的血流为主的各种物质移动等之重量变化·变动等,能取得有助于人们的健康评价·维持·增进等的信息,并且能极大有助于当前医疗仪器等的进步·发展或新医疗仪器·健康仪器的开发。 
例如,具体地说,在从外表上观察不到测定时的被测定者体内·体外间的物质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单独解析该测定结果,或者将该结果与基于其他多种·多样的多个医疗仪器等的计测结果相联系的条件下进行解析,可以得到有助于被测定者体内的生理·代谢·营养状态的把握或健康的维持·增进等的信息。 
另外,在从外表上能观察到测定时的被测定者体内·体外间的物质移动等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能够利用于该期望的物质移动过程等的最佳化,例如能进行人工透析等中血液中的移动·处理·操作过程等的最佳化,可以得到有助于被测定者的生理·代谢·营养状态的把握或健康的维持·增进等的信息。 
并且,通过将本系统的全体或其一部分组入手术台等中,能够利用于各种外科手术等中的各种过程控制等的最佳化,或者通过组入诊察台等中,能够取得在诊察方面有效的数据,能够得到有助于被测定者的生理·代谢·营养状态的把握或健康的维持·增进等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全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功能图。 
图4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处理流程图。 
图5是表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测定结果的表。 
图6是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确定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分重量的流程图。 
图7是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时对被测定者A的胸部表示重量变动的曲线。 
图8是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时对被测定者A的腹部表示重量变动的曲线。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功能图。 
图10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处理流程图。 
图11是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确定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分重量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功能图。 
图13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处理流程图。 
图14是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确定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分重量的流程图。 
图15是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时对被测定者B的胸部表示重量变动的曲线。 
图16是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时对被测定者B的腹部表示重量变动的曲线。 
图17是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时对被测定者A的全身重量表示重量变动的曲线。 
图18是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时对被测定者B的全身重量表示重量变动的曲线。 
图19是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中、被测定者B进行深呼吸时对左臂部表示重量变动的曲线。 
图20是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中、被测定者B进行深呼吸时对头部表示重量变动的曲线。 
图21是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中、被测定者B暂时停止呼吸时对左臂部表示重量变动的曲线。 
图22是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中、被测定者B暂时停止呼吸时对头部表示重量变动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表示实施例的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另外,上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及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是具备CPU的计算机,上述各部件是通过CPU读入并执行所需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的部件,下面记载的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也一样。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整体构成一例的图。此时,示出如下实例:在仰卧位下通常将身体分为一般可分的6个躯体部位(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左腿部)形成的多个躯体部分,再将其中在健康评价方面最重要的体干部、即将一体化的躯干部分为二个躯体部位部分、即上部躯干部(胸部)与下部躯干部(腹部)这2个躯体部分。 
即,可以说将躯干部(躯体部位)的重量分割为作为其躯体部位部分的胸部重量与腹部重量。总而言之,在图1中,表示如下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其是将身体分为7个躯体部分(5个躯体部位与2个躯体部位部分),测定各自的重量变动的实例,由7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1是测定躯体部位的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是测定躯体部位部分或躯体部位以 外的躯体部分的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其中,1与1a是具有相同功能的重量测定单元。)与1个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测定控制·数据处理·解析用计算机)2构成。另外,在本发明中,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中身体最好是仰卧位,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其他体位下进行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 
这样,各个躯体部位在外表上成一体化,但各自根据需要通过使用形状适于构成各个躯体部位的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变动测定的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可以分成各躯体部位部分后进行重量变动测定。并且,不限于在外表上成一体化的各躯体部位,将身体分为任意多个躯体部分后单独大致同时测定各个躯体部分的重量变动在逻辑上或实际中均可行。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所谓躯体部位是将身体大致按不同功能分为通常一般可分的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左腿部,所谓躯体部位部分是将躯体部位进一步任意或按不同功能分的部分,所谓躯体部分与躯体部位、躯体部位部分无关,任意分身体,也包含分为躯体部位、躯体部位部分的情况。即,将躯体部位、躯体部位部分及“与躯体部位、躯体部位部分无关,任意分身体的部分”统称为躯体部分。或者,将躯体部位、躯体部位部分及躯体部分统称为躯体部位等。 
图2表示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的一例。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由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主体3与躯体部位等支持台4构成,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主体3适当设置有高度调整部5、水平位置调整部6,在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主体3内部配置重量测定部7及数据收发部8。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实施例1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各躯体各部分重量,决定各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与各躯体各部分重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是自由通信地连接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所述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用于分别测定身体在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多个而形成 的全部躯体部分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在控制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的同时,处理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接收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 
另外,如上所述,上述所谓“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多个形成的躯体部分”是指“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左腿部等躯体部位、或将躯体部位分割成多个躯体部位部分,或与躯体部位及躯体部位部分无关,将身体任意分割成多个”。 
如上所述,图1中,身体被分割成5个躯体部位(头部、右臂部、左臂部、右腿部、左腿部)与2个躯体部位部分(胸部、腹部)即7个躯体部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在适用于图1的情况下,测定5个躯体部位(头部、右臂部、左臂部、右腿部、左腿部),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测定2个躯体部位部分(胸部、腹部),此时,未使用图示的用于测定躯干部的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中,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也可以按照测定其他躯体部位、躯体部位部分或躯体部分的方式设置,而不限于所述2个躯体部位部分(胸部、腹部)。 
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具备:测定部件(相当于重量测定部7)11,分别通过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分的重量;和发送部件(相当于数据收发部8)12,将测定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 
另一方面,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具备:接收部件13,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接收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存储部件14,按躯体各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此时设置作为近似值的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接收到该数据的时刻作为测定时刻。设下面的测定时刻也一样。)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算出部件15,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的躯体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算出部件16,求出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判断该重量差是 否在规定值以下的判断部件17;存储部件18,当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将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和抽取·输出部件19,从存储装置中抽取所决定的躯体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 
下面,根据图4,对使用了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通过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控制,利用测定部件(相当于重量测定部7)11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分的重量(步骤S1),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步骤S2)。 
另一方面,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若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接收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步骤S3),则按躯体各部位,将接收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步骤S4),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步骤S5),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步骤S6),判断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步骤S7),当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将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步骤S8),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步骤S9)。 
之后,利用来自外部的要求,或自动地从存储装置中抽取所决定的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步骤S10)。 
<决定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分重量的步骤> 
以图5所示表的记载数据为例,参照图1及图6,对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中决定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的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分重量的步骤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关于图1所示的、将身体分成5个躯体部位(头部、右臂部、左臂部、右腿部、左腿部)与2个躯体部位部分(胸部、腹部)即7个躯体部分后测定各自重量变动(步骤S21)的实施例,将7个躯体部分各自的重量变动测定结果示于图5的表。作为该实施例中使用的7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的重量计用标准装备有RS232C输出的市售数字台秤[(株)A&D社制FG-30KBM],在将各自的最小显示(目测量)调整为2g之后,如图1那样配置使用。 
在图5的表中,被测定者A是立位全身体重47.28kg的女性(年龄34岁),测定时间约1分钟,1次的测定所需时间大致为0.1秒。即,测定时刻从午前12时12分55秒至12时13分52秒,测定时间为58秒,测定次数以约0.1秒刻度为580次,各躯体部分的部分重量测定值分别为580个数据,7个躯体部分全体的数据数为4060个,图5的表中仅示出其一部分,最初与最后2.5秒的数据。 
图5的表左端的测定序号表示测定次数的序号。测定序号1的时刻(相当于t1)表示测定开始时刻12时12分55.0秒(55秒0),最后测定序号580的测定时刻(相当于tr)表示测定终止时刻12时13分52.9秒(52秒9)。此时,将全身分为7个躯体部分(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胸部、腹部、右腿部、左腿部),测定各躯体部分的重量变动,在图5的表最上段的各躯体部分名之下,纵向一列记载测定时间内测定的重量变动数据。另外,横向排列记载在各测定时刻大致同时测定的各躯体部分重量,从右端起第2列表示相当于各测定时刻下全身重量的7个躯体部分重量的合计值(全身重量),右端表示该全身重量与立位全身体重之差。因此,测定时刻tk下各躯体部分重量(Partial Weight of body){PWi(tk)}的总和(Sk)由算式1表示。 
[式1] 
S k = &Sigma; i = 1 i = 7 PWi ( t k ) ( i = 1 ~ 7 )
求出该总和(Sk)(步骤S22),但该总和(Sk)可以说相当于各测定时刻下的全身体重。若设相当于每个测定时刻的全身重量的S1至S580的580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为Save(平均全身重量),则平均值Save由算式2表示。 
[式2] 
S ave = 1 580 &times; &Sigma; k = 1 k = 580 S k
求出该平均值Save(步骤S23)。如图5的表最下段的右端起第2列所示,显示出Save=47.285kg,与立位全身体重(Total Weight of body=TW、TW=47.28kg)之差[立位全身体重-平均全身重量](步骤S24)为-0.005kg,这也与位于图5的表右端所示的立位全身体重与各测定时刻下的全身体重之差的最下段的平均值一致,其绝对值非常小,为5g左右(立位全身体重的约0.01%)。 
因此,图5的表的结果在将δx设为允许范围的情况(步骤S25)下,相当于“TW-Save≤δx,δx足够小的情况”,因此,因为能够决定为Save=TW,且将从测定开始时刻t1至测定终止时刻tr之间测定的各躯体部分重量的时间变动VPWi决定为VPWi=PWi(tk)、(k=1~r),所以将图5的表最上段的各躯体部分名下所示的纵向一列记载的重量变动数据决定为该测定时间(58秒)中该躯体部分的重量变动(步骤S26)。另外,在δx不足够小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1,进行再测定。 
并且,该测定时间内的各躯体部分重量的测定值(580个)的平均值PWi由算式3表示。 
[式3] 
PWi = 1 580 &times; &Sigma; k = 1 k = 580 PWi ( t k )
因为将由算式3求出的平均值PWi分别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PWi(i=1~n)(步骤S27),所以将图5的表的最下段提示的各躯体部分的重量变动数据(580个)的平均值四舍五入,分别将各个躯体部分重量、即头部重量决定为约3.88kg,将右臂部决定为约1.40kg,将左臂部决定为约1.37kg,将胸部决定为约12.02kg,将腹部决定为约20.49kg,将右腿部决定为约4.08kg,将左腿部决定为约4.05kg。另外,这些躯体部分的合计被四舍五入的结果,变成47.29kg,与立位全身体重之差约为0.01kg(立位全身体重的约0.02%),可以认为足够小。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图5的表最上段的各躯体部分名下所示的纵向一列记载的重量变动数据决定为该测定时间下该躯体部分的重量变动,可对各躯体部分的重量变动加以各种解析。例如,若对胸部与腹部各自的躯体部分重量变动取测定时刻(时:分:秒)为横轴、取重量(kg)为纵轴,进行曲线显示,则为图7及图8。表明该周期的重量变动与呼吸联动,也明确与血流量有一些关联。 
实施例2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各躯体部位的重量,决定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位重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是自由通信地连接6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用于分别测定全部的在身体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左腿部等6个而形成的6个躯体部位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在控制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的同时,处理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接收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中,不使用图1所示的2个躯体部位部分(胸部、腹部)测定用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等6个躯体部位后进行测定,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按照分别测定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等6个躯体部位的全部躯体部位的重量的方式构成。 
因此,例如,以图1进行说明时,本发明实施例1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 动测定系统将躯干部分割成胸部与腹部后进行测定,而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躯干部来代替胸部与腹部,而不分割为胸部与腹部。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具备:测定部件(相当于重量测定部7)11,利用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的重量;和发送部件(相当于数据收发部8)12,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 
另一方面,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具备:接收部件13,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接收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存储部件21,按躯体各部位,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算出部件15,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的躯体部位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算出部件16,求出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判断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的判断部件17;存储部件22,当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将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和抽取·输出部件19,从存储装置中抽取所决定的躯体部位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位重量按躯体各部位、测定时刻顺序输出。 
其中,所述存储部件21、22分别具有与所述存储部件(图3中14、18)一样的功能,存储的数据不同。 
下面,根据图10,对涉及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通过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控制,利用测定部件(相当于重量测定部7)11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的重量(步骤S31),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 单元2(步骤S32)。 
另一方面,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若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接收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步骤S33),则按躯体各部位,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步骤S34),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位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步骤S35),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步骤S36),判断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步骤S37),当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将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该变动的(时间)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步骤S38),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步骤S39)。 
之后,利用来自外部的要求,或自动地从存储装置中抽取所决定的躯体部位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位重量按躯体各部位、测定时刻顺序输出(步骤S40)。 
<决定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位重量的步骤> 
参照图11,对在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中决定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位重量的步骤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首先,在开始测定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之前、或必要时在测定终止之后,在立位下测定立体全身体重,将任一者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测定时间内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 
即,立位全身体重TW为时间t的函数,TW=TW(t),但认为在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的测定所需的规定时间内基本恒定。因此,在测定开始之前的TW测定值与测定终止之后的TW测定值之间无显著的差异的情况下,将其中之一设为TW的值,在有差异的情况下,将两者的平均值设为TW的值。 
另一方面,在所述立位下的立位全身体重测定的同时,测定各躯体部位重量PWi(步骤S41)。 
当在某个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各测定时刻,基本上同时测定的各躯体各部位重量(构成全身的各躯体各部位重量)的总和(可以说相当于每个测定时刻的全身重量)在该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平均全身重量)与上述记载求出的所述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之差比预先设定的某个足够小的值还小的情况下,设该测定时间内的各测定时刻测定的躯体各部位重量的总和(可以说相当于每个测定时刻的全身重量)平均值与平均立位全身体重相等,且将该测定时间内测定的躯体各部位重量的时间变动分别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将测定到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分别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另外,将躯体各部位重量(测定值)的平均值分别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 
即,在构成全身的躯体部位数为i个(i=1~n)的情况下,某个特定(第i个)躯体部位重量(Partial Weight of body=PWi)是时间t的函数,为PWi=PWi(t)。 
若设该测定时间内的最初测定时刻(可以说相当于测定开始时刻)为t1,最后的测定时刻(可以说相当于测定终止时刻)为tr,该测定时间内的重量变动测定次数的总数为r次,则测定开始后第k个测定时间为tk(k=1~r)。测定时刻tk下某个特定(第i个)躯体部位重量为PWi=PWi(tk),测定时刻tk下各躯体部位重量的总和(Sk)由算式4表示。 
[式4] 
S k = &Sigma; i = 1 i = n PWi ( t k ) ( i = 1 ~ n )
求出该总和(Sk)(步骤S42),总和(Sk)可以说相当于测定时刻tk下的全身重量,若设相当于每个测定时刻的全身重量的S1至Sr的r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为Save(平均全身重量),则平均值Save由算式5表示。 
[式5] 
S ave = 1 r &times; &Sigma; k = 1 k = r Sk
求出该平均值Save(步骤S43)。求出平均值Save与所述立位全身体重(平均立位全身体重)TW的重量差(步骤S44),判断该重量差是否为规定值δx以下 (步骤S45),在该重量差比δx足够小的情况下,即在TW-Save≤δx且δx足够小的情况下,Save=TW,且将从测定开始时刻t1至测定终止时刻tr之间测定的躯体各部位重量的时间变动(Variation of PWi=VPWi、i=1~n)决定为VPWi=PWi(tk)、(k=1~r)(步骤S46)。另外,在δx不足够小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1,进行再测定。 
并且,该测定时间内的躯体各部位重量的测定值(r个)的平均值PWi由算式6表示。 
[式6] 
PWi = 1 r &times; &Sigma; k = 1 k = r PWi ( t k )
将该平均值PWi分别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PWi(i=1~n)(步骤S47)。 
实施例3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3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3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执行涉及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测定,在决定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及躯体各部位重量之后,测定将特定躯体部位分割为多个各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决定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 
例如,将身体分为6个躯体部位(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左腿部),再将所述1个躯体部位(躯干部)分为2躯体部位部分(胸部、腹部),测定各自的重量变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是自由通信地连接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用于分别测定身体在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多个形成的躯体部位的全部躯体部位的重量,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用于分别测定将所述躯体部位分割成多个形成的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在控制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的同时,处理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接收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及1a具备:测定部件11,分别通过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的重量;和发送部件12,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具备:接收部件13,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接收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存储部件21,按躯体各部位,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部件15,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位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部件16,求出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判断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的部件17;和部件22,当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将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具备:测定部件11,通过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和发送部件12,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 
并且,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具备:接收部件13,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接收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存储部件31,按躯体各部位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部件32,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规定躯体部位全体的躯体部位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规定躯体部位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躯体部位重量;部件33,求出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与相当于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的躯体部位的所述决定的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的重量差;判断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的部件34;部件35,当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所述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 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将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和部件36,从存储装置中抽取所决定的躯体各部位重量或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位重量按躯体各部位、测定时刻顺序输出,并将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位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 
下面,根据图13,对本发明实施例3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中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通过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控制,利用测定部件(相当于重量测定部7)11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的重量(步骤S51),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步骤S52)。 
另一方面,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若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接收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步骤S53),则按躯体各部位,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步骤S54),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的躯体部位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步骤S55),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步骤S56),判断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步骤S57),当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所述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将所述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步骤S58),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步骤S59)。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通过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的控制,利用测定部件(相当于重量测定部7)11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步骤S60),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步骤S61)。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若从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1a接收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步骤S62),则按躯体各部位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步骤S63),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躯体部位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躯体部位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躯体部位重量(步骤S64),求出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与相当于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的躯体部位的所述决定的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的重量差(步骤S65),判断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步骤S66),当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所述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将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步骤S67),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步骤S68)。 
之后,利用来自外部的要求,或自动地从存储装置中抽取所决定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位重量按躯体各部位、测定时刻顺序输出,或抽取所决定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位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步骤S69)。 
<决定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的步骤> 
参照图14,对在本发明实施例3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中决定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与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的步骤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如图14所示,先决定躯体各部位重量(步骤S77),之后决定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步骤S84)。 
决定躯体各部位重量的步骤S71-S77与上图11所示的在本发明实施例2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中决定各躯体部位重量变动与各躯体部位重量的步骤中的步骤S41-S47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步骤S77之后,测定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PPWi(步骤S78)。 
当在某个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各测定时刻,基本上同时测定的、某个特定躯体部位(或多个躯体部位)的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的总和(可以说相当于每个测 定时刻的该躯体各部位重量)在该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与上图11所示的流程中步骤S47决定的该躯体各部位重量差比预先设定的、某个足够小的值还小的情况下,设该测定时间内的各测定时刻测定的该躯体部位的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的总和(可以说相当于每个测定时刻的该躯体各部位重量)平均值与该躯体各部位重量相等,且将该测定时间内测定的该躯体部位的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的时间变动分别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将该躯体部位的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分别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另外,将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的平均值分别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 
即,在构成特定(第i个)躯体部位的躯体部位部分数为j个(j=1~m)的情况下,某个特定(第i个)躯体部位的特定(第j个)部分重量(Portions of Partial Weight of body=PPWij)是时间t的函数,为PPWij=PPWij(t)。若设该测定时间内的最初测定时刻(可以说相当于测定开始时刻)为t1,最后的测定时刻(可以说相当于测定终止时刻)为tr,该测定时间内的重量变动测定次数的总数为r次,则测定开始后第k个测定时间为tk(k=1~r)。测定时刻tk下某个特定(第i个)躯体部位的特定(第j个)部分重量为PPWij=PPWij(tk),测定时刻tk下某个特定(第i个)躯体部位的各部分重量的总和(SSk)由算式7表示, 
[式7] 
SS k = &Sigma; j = 1 j = m PPWij ( t k ) , ( j = 1 ~ m )
求出该总和(SSk)(步骤S79),总和(SSk)可以说相当于测定时刻tk下的某个特定(第i个)躯体部位重量,若设相当于每个测定时刻的躯体部位重量的SS1至SSr的r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为SSave,则平均值SSave由算式8表示。 
[式8] 
SS ave = 1 r &times; &Sigma; k = 1 k = r SS k
求出该平均值SSave(步骤S80)。在平均值SSave与步骤S77(相当于图11中步骤S47)求出的所述躯体各部位重量PWi(i=1~n)之差非常小的情况下,即PWi-、SSave≤δx,δx足够小的情况,SSave=PWi,且将从测定开始时刻t1至 测定终止时刻tr之间测定的该(第i个)躯体部位的部分重量的时间变动(Variation of PPWij=VPPWij、j=1~m)决定为VPPWij=PPWij(tk)、(k=1~r)(步骤S83)。另外,在δx不足够小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78,进行再测定。 
另外,该测定时间内的该(第i个)躯体部位的不同部分重量的测定值(r个)的平均值PPWij由算式9表示。 
[式9] 
PPWij = 1 r &times; &Sigma; k = 1 k = r PPWij ( t k )
将求出的平均值PPWij分别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PPWij(j=1~m)(步骤S84)。 
另外,在某个规定测定时间内,在某个特定的躯体部位重量视为基本恒定值的情况下,与步骤S71~S77的流程无关,使用该恒定值作为该躯体部位重量PWi,与上述一样,决定该躯体部位的各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变动及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 
谨供参考,图15及图16中示出其他被测定者B[立位全身体重51.82kg的男性(年龄73岁)]的胸部及腹部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测定数据的一部分,可知此时也观察到与被测定者A的情况一样的周期性重量变动。另外,其他躯体部分也基本上发现大致同样的周期性变动,但认为头部等受到来自颈部等的微妙影响,有时示出复杂的变动倾向。另外,将被测定者A在该测定时间内的全身重量示于图17,当然未发现图7及图8中发现的显著的周期性变动。另外,也有可能在该全身重量测定时间后半期稍稍发现的变动反映伴随呼吸的身体摇动,但细节不清楚。 
图18中示出被测定者B的全身重量变动,但与被测定者A的情况一样,没有发现如图15及图16中识别的那样的显著的周期性变动。 
并且,关于被测定者B的情况[立位全身体重53.26kg(饭后2小时)],将进行了深呼吸时的左臂部和头部的重量变动数据示于图19及图20。从图19及图20可知,即便左臂部和头部在深呼吸以前的通常呼吸状态下也规则地识别与图15及图16一样的周期性变动,但可知,通过深呼吸(在约22时46分55秒~47分24秒实施大致4次深呼吸),每次各个躯体部分重量大致变动4 次,之后,若恢复通常呼吸,则各个躯体部分重量变动立即自然恢复到以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动。 
并且,如图21及图22所示,可知,若在约22时48分58秒~49分07秒约10秒暂时停止被测定者B的呼吸,则在停止呼吸期间,周期性变动休止,伴随重新开始通常呼吸,周期性变动自然恢复。由此强烈暗示各躯体部分的重量变动、尤其是周期性重量变动与呼吸的关系。 
这样,利用本发明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能够进行任意多个躯体部分的重量变动测定,期待利用于个人等级下的健康管理等。 
另外,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可用作单独的系统,但也可将本发明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全部或部分组入手术台,有助于手术。此时,通过在非麻醉下或麻醉下的术前·中·后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精密测定·解析,能用于各种外科做手术(包含手术)等开始前、开始时至终止时、终止后的全身·各躯体部位等等级下血液循环状况的把握、麻醉状态的控制、失血或体组织去除·脏器摘除·胎儿分娩等引起的该躯体部位等的重量变动、术后的体内遗留物品的有无检查等。同样,也可将本发明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全部或部分组入诊察台,用于诊察。 
<在特定躯体部位等中重量变动测定的利用> 
本发明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及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在外表上未观察到测定所需的规定时间内被测定者的体内·体外间物质移动的情况下,对利用前图6、图11及图14的流程测定、决定的特定躯体部位等中重量变动测定结果,单独地进行解析,或在与呼吸数、心跳数、血压等、以及源自有助于取得人体的体内环境信息的各种图像解析技术(MRI、CT、PET等)的测定·计测结果、或必要时与各种生化检查结果等相联系的条件下,综合地、且详细地进行解析,通过能把握被测定者的(1)特定躯体部位等中规定时间内的重量变动(包含增加·减少速度)或每单位时间的血液等的流入·保持·流出量,或(2)能把握特定躯体部位等中存在的特定组织·脏器等在规定时间内的重量变动(包含增加·减少速度)或每单位时间的血液等的流入·保持·流出量,或(3)能取得涉及血液以外的体液(例如淋巴液等)、原尿、尿或消化管内容物等体内代谢产物·排泄物等的生成·蓄积·移动量等的实时重量变动信息,可有助 于被测定者的生理·代谢·营养状态的把握或健康的维持·增进等。 
<利用于体内·体外间的意图物质移动过程等的最佳化> 
本发明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及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在被测定者的(1)从体外向体内的物质移动(基于点滴等)、或(2)从体内向体外、进而从体外向体内的血液等的移动处理·操作等{例如人工透析(包含血液透析、血液过滤)、如人工心肺等那样在规定的(从短时间到长时间)时间内将血液等的部分或其大部分移动到体外,在体外执行规定处理后再回流·流入体内的情况等}中,利用涉及被测定者的该躯体部位等的重量变化·变动的测定数据的详细解析,能取得有助于该物质(包含血液等)的移动·处理·操作等处理过程等的控制、评价等的信息,由此能够有助于被测定者的生理·代谢·营养状态的把握或健康的维持·增进等。 
<利用于外科手术等的术前·中·后的各种过程控制> 
本发明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及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通过将该系统的全体或其一部分组入手术台等中,如上所述,通过在非麻醉下或麻醉下的术前·中·后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精密测定·解析,能用于各种外科做手术(包含手术)等开始前、开始时至终止时、终止后的全身·各躯体部位等等级下血液循环状况的把握、麻醉状态的控制、失血或体组织去除·脏器摘除·胎儿分娩等引起的该躯体部位等的重量变动、术后的体内遗留物品的有无检查等,从而可用于被测定者的生理·代谢·营养状态的把握或健康的维持·增进等。 
符号说明 
1  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 
2  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 
11  测定部件 
13  接收部件 
14、21、22、31、35  存储部件 

Claims (7)

1.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其是自由通信地连接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所述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身体在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多个而形成的全部躯体部分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在控制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的同时,处理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具备:
测定部件,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分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部件,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具备:
接收部件,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
存储部件,按躯体各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的部件;
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的部件;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的部件;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部件;和
从所述存储装置中抽取所述决定的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的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分是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的任一躯体部位,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按照分别测定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形成的全部躯体部位的重量的方式构成。
3.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其是自由通信地连接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另一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所述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身体在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而形成的全部躯体部位的重量,所述另一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将所述躯体部位分割成多个形成的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在控制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的同时,处理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具备:
测定部件,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部件,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具备:
接收部件,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
存储部件,按躯体各部位,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位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的部件;
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的部件;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的部件;和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部件,
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具备:
测定部件,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部件,
并且,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具备:
接收部件,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
存储部件,按躯体各部位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规定躯体部位全体的躯体部位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规定躯体部位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躯体部位重量的部件;
求出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与相当于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的躯体部位的所述决定的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的重量差的部件;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的部件;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部件;和
从所述存储装置中抽取所述决定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位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的部件。
4.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的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与包含各种医用系统的各种医疗关联诊断治疗仪器组合、或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组入检诊台、诊察台、手术台中,输出由该重量变动测定系统决定的重量及重量变动数据作为有助于各种检诊、诊察、诊断、手术的关联数据的一部分。
5.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其是自由通信地连接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所述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身体在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多个而形成的全部躯体部分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在控制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的同时,处理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分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执行如下步骤:
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
按躯体各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
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和
从所述存储装置中抽取所述决定的躯体各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分是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的任一躯体部位,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分别测定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而形成的全部躯体部位的重量。
7.一种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其是自由通信地连接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另一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方法,所述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身体在仰卧位或其他规定体位下将身体全体分割成头部、右臂部、左臂部、躯干部、右腿部及左腿部6个躯体部位而形成的全部躯体部位的重量,所述另一多个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用于分别测定将所述躯体部位分割成多个形成的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在控制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的同时,处理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执行如下步骤:
从所述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
按躯体各部位,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身体全体全部的躯体部位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身体的全身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全身重量;
求出所述规定测定时间前后测定的立位下身体的立位全身体重、或计算其平均值求出的平均立位全身体重、与所述平均全身重量的重量差;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和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位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以规定时间间隔连续地测定躯体部位部分的重量;和
将测定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发送到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测定控制数据处理单元还执行如下步骤,即从所述另一躯体部位等重量测定单元接收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
按躯体各部位部分,将接收到的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与测定时刻关联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使用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规定躯体部位全体的躯体部位部分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全部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算出规定躯体部位重量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求出平均躯体部位重量;
求出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与相当于所述平均躯体部位重量的躯体部位的所述决定的平均躯体各部位重量的重量差;
判断所述重量差是否在规定值以下;
当所述重量差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规定测定时间内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变动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变动,将所述躯体部位部分重量测定数据所示的重量决定为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该变动在规定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决定为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决定后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及平均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和
从所述存储装置中抽取所述决定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并将抽取到的躯体各部位部分重量按躯体各部位部分、测定时刻顺序输出。
CN201080059406.7A 2009-12-28 2010-12-16 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方法、其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Active CN1026674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6615 2009-12-28
JP2009296615A JP5400603B2 (ja) 2009-12-28 2009-12-28 体部位等別重量変動測定システム、測定方法、その利用システム及び利用方法
PCT/JP2010/072677 WO2011081030A1 (ja) 2009-12-28 2010-12-16 体部位等別重量変動測定システム、測定方法、その利用システム及び利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7424A CN102667424A (zh) 2012-09-12
CN102667424B true CN102667424B (zh) 2014-04-23

Family

ID=44226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9406.7A Active CN102667424B (zh) 2009-12-28 2010-12-16 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方法、其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127978B2 (zh)
EP (1) EP2520912B1 (zh)
JP (1) JP5400603B2 (zh)
KR (1) KR101829474B1 (zh)
CN (1) CN102667424B (zh)
BR (1) BR112012015913A2 (zh)
HK (1) HK1170301A1 (zh)
RU (1) RU2546848C2 (zh)
WO (1) WO20110810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0704B2 (ja) * 2006-02-13 2009-07-08 忠男 倉田 体部位別重量測定システム
US10292605B2 (en) * 2012-11-15 2019-05-21 Hill-Rom Services, Inc. Bed load cell based physiological sen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983334B (zh) * 2014-05-20 2017-01-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258773B (zh) * 2015-10-12 2018-03-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重量变化提示的方法和装置
KR102207984B1 (ko) * 2019-12-11 2021-01-26 한국로봇융합연구원 욕창방지 매트리스 성능 평가장치
US20240032860A1 (en) * 2022-07-26 2024-02-01 Sleep Number Corporation Bed system with features to track changes in body weight within a sleep sess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9268A1 (en) * 2001-03-05 2002-09-11 Tamtron OY Internet based weighing system
CN1875249A (zh) * 2003-10-03 2006-12-06 佩尔斯塔有限公司 测量装置,例如秤或医学秤
CN101371111A (zh) * 2006-02-13 2009-02-18 仓田忠男 躯体各部位重量测定系统和方法
CN201361035Y (zh) * 2009-03-17 2009-12-16 武汉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婴幼儿智能体检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9495A (en) * 1981-04-27 1983-04-12 Hobart Corporation Weighing scale with low susceptibility to vibration
FR2727517A1 (fr) * 1994-11-29 1996-05-31 Univ Franche Comte Table de pesee segmentee d'un objet et procede de mesure des variations ponderales de segments corporels
US7945451B2 (en) * 1999-04-16 2011-05-17 Cardiocom, Llc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ambulatory patients
JP3815663B2 (ja) * 2000-11-14 2006-08-30 株式会社タニタ 脈に関する情報を検出可能な測定装置
JP4883380B2 (ja) * 2001-06-25 2012-02-22 アドバンスド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生体生理検出装置
JP2007040908A (ja) * 2005-08-05 2007-02-15 Yoshio Ueshima 測定装置、測定方法
JP2008057988A (ja) * 2006-08-29 2008-03-13 Tanita Corp デジタル重量計
TW200940030A (en) * 2008-03-17 2009-10-01 Univ Shu Te Electronic weight sca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9268A1 (en) * 2001-03-05 2002-09-11 Tamtron OY Internet based weighing system
CN1875249A (zh) * 2003-10-03 2006-12-06 佩尔斯塔有限公司 测量装置,例如秤或医学秤
CN101371111A (zh) * 2006-02-13 2009-02-18 仓田忠男 躯体各部位重量测定系统和方法
CN201361035Y (zh) * 2009-03-17 2009-12-16 武汉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婴幼儿智能体检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81030A1 (ja) 2011-07-07
KR101829474B1 (ko) 2018-02-19
CN102667424A (zh) 2012-09-12
US20120330610A1 (en) 2012-12-27
EP2520912A4 (en) 2014-05-14
EP2520912A1 (en) 2012-11-07
EP2520912B1 (en) 2020-03-18
JP2011135965A (ja) 2011-07-14
HK1170301A1 (zh) 2013-02-22
JP5400603B2 (ja) 2014-01-29
BR112012015913A2 (pt) 2016-06-21
KR20120124400A (ko) 2012-11-13
RU2012132467A (ru) 2014-02-10
US9127978B2 (en) 2015-09-08
RU2546848C2 (ru) 2015-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7424B (zh) 躯体各部位等重量变动测定系统、测定方法、其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CN103906467B (zh) 睡眠评价装置及睡眠评价方法
JP4104979B2 (ja) 歩数測定機能付き内臓脂肪計
CN103415250B (zh) 活动量计
Tanner 1 Normal growth and techniques of growth assessment
US7134602B2 (en) Health care apparatus
Seisler et al. Normative three-dimensional patellofemoral and tibiofemoral kinematics: a dynamic, in vivo study
US20100292598A1 (en) Device for Monitoring Physical Fitness
CN102018511A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方法
Harkey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abitual walking speed and medial femoral cartilage deformation following 30 minutes of walking
KR20180059911A (ko) 심장탄도의 기준점 사이에서 계측된 시간 간격으로부터 대동맥 맥파 전달 시간을 추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기구
US5584297A (en) Process and equipment for diagnosing circulation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
CN102428468B (zh) 自动产生用于不连续的血糖测量的用户专属测量记录例程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装置和血糖测量装置
Deter et a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growth standards for estimated fetal weight: II. Weight prediction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 and at birth
CN101147674B (zh) 睡眠时消耗卡路里测量装置
Zulj et al. Supporting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s
Gu et al. A study of maternal hemodynamic change during healthy pregnancy and women with gestation hypertension
Battezzati et al. 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an indispensable tool for disease management
Gudjonsson The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1992 adult standardisation sample
Banister 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time derivatives of the brachial pulse wave in the assessment of physical condition and the efficacy of training programs
Etemadi et al. Implantable ultralow pulmonary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for fetal surgery
Royce Use of body components as reference standards for basal metabolic rate
Ucar et al. Check for updat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Estimation of Individuals' Daily Energy Requirements with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WO2023204784A1 (en) A new method for rapid estim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pressure during lumbar puncture
van Beek et al. G213 (P) What doctors do: an evaluation of the workfor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03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03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