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5874B - 水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5874B
CN102665874B CN201080053637.7A CN201080053637A CN102665874B CN 102665874 B CN102665874 B CN 102665874B CN 201080053637 A CN201080053637 A CN 201080053637A CN 102665874 B CN102665874 B CN 102665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element
valve
chamber
dis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36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5874A (zh
Inventor
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斯米尔诺夫
瓦迪姆·尼古拉耶维奇·克尼泽尔
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戈罗霍夫
约瑟夫·利沃维奇·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QUAPH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QUAPH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QUAPHOR CORP filed Critical AQUAPH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5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5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5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5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10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B23/02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having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6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liners o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20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18Specific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50Specific extra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50Specific extra tanks
    • B01D2313/501Permeate storage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1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5978With pu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净化水(主要用于饮用水)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可以用于家庭水净化系统。要求保护的用于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的过滤水储存单元包括外壳、设置在其中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以及用于加压未处理水的区域,该区域限定在腔室的壁与外壳的壁之间。弹性腔室由改性双向拉伸的热塑性弹性体制成且由包括形成为单一件的腔室本体和颈部组成,该颈部刚性地固定在外壳中。水净化系统包括反渗透薄膜、洁净水排放管、进入排出装置中的溢流孔、洁净水水龙头、以及包括过滤水储存单元和水力自动单元的储存装置。在具有储存装置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控制水的增压的阀的受控室的出口与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水加压区关联,并且用于控制排出装置的阀的控制室的输入与水龙头上游的洁净水排水管关联,其中用于控制水的增压的阀常开,并且用于控制排出装置的阀常闭。要求保护的水净化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并且提供高质量的净化水。

Description

水净化系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处理水(优选饮用水)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可以用于家庭水净化系统。
已知的是具有水储存装置的家庭反渗透系统,该储存装置设置在储存罐弹性壳体的外壳中将其腔室密封地隔离成两部分:内部部分以及外部部分,内部部分根据其中的净化水的量周期地改变其体积,外部部分设置在壳体与储存罐外壳之间,并且还包括用于将水泵入至外部腔室中的控制阀以及用于将水从腔体中排出至排出装置(drainage)的控制阀。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多个美国专利(专利号4,579,242、4,585,554、4,604,194、4,629,568、4,650,586、4,705,625、4,776,952、4,885,085、4,997,553、5,662793等),这些专利描述了具有用于包括空气腔体的水储存装置的水净化系统。
同时,在水净化系统中,使用的是机械阀(例如第4,997,553号美国专利)、活塞型阀(例如第3,887,463号美国专利)、薄膜(membrane,隔膜)式阀(例如第4,190,537号美国专利)。
但是,由于需要复杂、高度可靠的控制系统以用于水-至-水的储存装置,所以这些装置的实际实施都很困难。
已知使用用于积聚纯净过滤水装置的水净化系统,在2004年7月20日公开的第6,764,595号美国专利中描述该水净化系统,该水净化系统由Kinetico有限公司生产,其被选择作为用于该系统和储存装置的原型。
该系统包括反渗透薄膜、储存罐以及控制单元(图3中示出的方框图)。已知水净化器系统的储存罐装备有设置在罐的外部容器内的弹性壳体,该弹性壳体用于净化水(沥水或渗出液),并且还装备有泵送区,该泵送区形成在壳体与容器外壳之间的空间中。在水净化系统中,反渗透薄膜的输入用于供应加压自来水,并且反渗透薄膜的耦接至储存罐的壳体腔的输出通过输出管而与用于洁净水的水龙头连接。
反渗透薄膜的另一输出与排出装置连接,从排出装置处排出具有过滤杂质的水(浓缩物,浓缩水)。为控制将水泵入储存罐,并且将该浓缩物排放至排出装置中,该系统装备有一个接一个地串联连接的两个控制阀。也就是,该系统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水泵送的且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水压敏自动主控制阀(先导阀,Pilot Valve)、以及用于排出装置控制的且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随动阀(伺服阀)。先导阀的控制室通过出口管与洁净水的水龙头连接,并且受控室的输入与管线连接。在排出装置控制阀中,受控室的输入连接至储存罐中的水泵送区,并且受控室的输出连接至排出装置。
所述系统利用组合型阀,这些组合型阀通过容纳柔性薄膜的腔室由控制压力驱动,并且这些组合型阀的移动通过活塞阀芯进行。
由于存在用于控制单元的阀的大量输入-输出(即需要密封的大量位置),所以该系统中潜在泄露的高风险的迹象,这降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同时,系统中的大量连接以及连接布置(其中用于水泵送的控制阀与储存罐未直接耦接至储存罐,而是只通过排出装置控制阀耦接)使得可以得出水净化系统控制单元的复杂性的结论,这降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此外,储存装置具有滞止区,该滞止区会传递液压,但是该滞止区中的水不循环。在这些区域中,细菌和微生物繁殖,最终会渗透进洁净水的管线中,并且劣化洁净水的质量。
用于水处理系统的储存罐包括柔性薄膜(壳体、隔间),该柔性薄膜设计成将储存物分隔开并且累积中间物。
存在具有薄膜的罐结构组,其具有整体尺寸相对减小的连接部件(颈部)。这种薄膜结构极大地简化了至罐体外壳的连接以及流动再定向的安排,使得能够减小密封件尺寸并且因此减小密封件中的拉力。进一步,具有颈部的结构提供了从罐体外壳件的连接区域或者在所有区域中去除薄膜密封区的可能性,以使用一体式罐体外壳。
已知在水净化系统中使用具有柔性薄膜的储存罐结构,例如,从前述Kinetico公司的第6,764,595号美国专利中可知。
传统地,以不同的方法制造类似薄膜。一种方法是通过橡胶化合物直接或转移(流动)模制,并且随后通过狭窄的颈部从一穿孔去除硫化产品。一些类型的橡胶具有高相对伸长率特征,并且穿孔横截面的成型形状使得能够执行去除工艺而不损坏产品。这种方法的缺陷是能量强度以及产品硫化过程的持久性,并且去除操作很复杂。用于获得薄膜的另一种方法是压力模制热塑性弹性件,并且随后通过颈部从一穿孔去除冷却产品。但是,热塑性弹性件的橡胶相对伸长率相对较小,去除产品以及穿孔的结构极其复杂。此外,基本减少了循环时间的压力模制技术限制了铸件壁的厚度,这使得很难得到具有最低基线厚度的薄膜来执行其功能。
作为原型,所选择的是1991年3月5日第US 4,997,553号美国专利中描述的用于过滤水的储存单元,该储存单元包括外壳(罐体的外壳),该外壳具有内部做成恒温弹性件的弹性壳体,并且该弹性壳体通过颈部固定至外壳,该颈部将用于储存洁净水的内部腔体与位于外壳壁与壳体壁之间形成的用于排放处理水的容积密封地分隔开。
在运行期间,薄膜体周期性受压和伸展以改变分隔开的体积,同时颈部保持牢固地固定在罐体中以提供密封。这使得对于薄膜的不同部分的机械性能产生了不同的要求:薄膜体应更耐用、更有柔性并且更耐磨,同时颈部应该更坚硬。该原型未解决上述问题。
要求保护的一组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水净化系统、以及该系统中使用的装置和单元,该系统、装置和单元具有高可靠性并提供较好的水处理质量。
依靠用于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的过滤水储存单元可以实现该目的,该过滤水储存单元包括外壳并具有设置在外壳中的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以及由腔室壁与外壳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的泵送区,其中弹性腔室由热塑性弹性件制成并且包括刚性地固定在外壳和腔室本体中的整体式颈部,其中,根据本发明,所述储存单元包括由改性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腔室本体。
设置在用于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的过滤水储存单元中的弹性腔室(薄膜)将外壳腔体密封地分隔为两部分:用于过滤水的内部部分以及位于腔室壁与外壳壁之间的用于将未处理的水泵入至其中的空间。在运行中,腔室薄膜的弹性体周期性地受压和伸展以改变由其分隔开的体积,同时颈部保持牢固地固定在外壳中。腔室本体材料具有在制造过程中得到的双向拉伸的聚合物结构。通过二阶段吹制成形法制造弹性腔室。在吹制成形热塑性弹性件的第一阶段,得到较小尺寸的工件,其中已形成颈部以用于未来的腔室。在第二阶段中,固定加热工件的颈部,并且对该加热工件进行吹制,使其延伸至最终尺寸。因此,在第二阶段中,颈部材料不改变,并且本体材料已改性,其中从执行冷结晶取向的状态确定温度和应变率。以下来源中描述了上述过程:1.G.M.Bartenev,S.Y.Frenkel,"PolymerPhysics"、L.:Chemistry,1990;2.G.H.Briston,L.L.Katan,"Polymer Films"、M.:Chemistry,1993;3.V.E.Gul,V.N.Kuleznev,"Structure And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Polymers"、M.:Publishing House"Labyrinth",1994。
这种对聚合物超分子结构(以下称为SMS)的改性会导致降低脆性(冲击强度增加),增加延展性,增加弯曲疲劳强度,因此,显著地增加运行期间腔室对周期载荷的抵抗力。聚合物定向结构的存在还增加了壁的屏障特性,并且因此,降低了化学制品穿过腔室壁扩散的可能性[1],[2],[3]。
在具体实施例中,用于过滤水的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壁比其颈部壁薄至少20%;所述壁的厚度优选在0.1至5mm之间,最优选为0.3至2mm。所有数字均由实验获得。本体腔室材料SMS改性使得与薄膜颈部相比具有较小的本体壁厚度。这使得本体腔室柔性更大,同时使颈部变厚确保了在外壳中的刚性固定和密封。颈部较大的刚性促使用于过滤水的储存单元内部的流动设置,不允许弹性腔室本体关闭输入和输出开口。减小腔室本体壁厚度还减轻了产品的重量。
在实施的具体情况中,用于过滤水的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壁被制成为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热塑性塑料,其优选选自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件或苯乙烯弹性体的组。实验上确定这种选择作为使用用于所述目的的材料的最佳选择。作为用于腔室的具体材料,可以使用热塑性弹性件,例如Dryflex 600601(由Nolato Elastotechnic生产)。
因此,上述结构的应用改进了在运行期间腔室对周期载荷的抵抗力,减轻了产品的重量,改进了腔室的屏障特性。这进而产生了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高质量的水净化。
通过以下事实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事实为,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水净化的系统的储存装置包括用于过滤水的储存单元和水力自动单元,其中用于过滤水的储存单元是盒体并具有设置在内部的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以及由腔室壁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形成的用于未处理(管线)的水的泵送区,并且水力自动单元具有控制用于过滤水的储存单元的本体中的泵送区中的水压的且装备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对水压敏感的自动控制阀、以及装备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用于控制排出装置的自动控制阀。
其中,用于水泵送的控制阀的控制室输入设计成连接至用于过滤水的管线,该阀的受控室输入设计成连接至水源,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入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的水泵送区,并且其输出设计成与排出装置连接,其中,根据本发明,水泵送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出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的水泵送区,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的控制室输入设计成连接至过滤水管线,并且其中水泵送控制阀常开,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常闭。
在原型(Kinetico公司的第US 6,764,595号美国专利)中描述的储存装置中,水力自动单元运行如下。当纯净水管线压力增加时(当洁净水水龙头关闭时),控制(主要)阀(先导阀)进入这样的状态中,在该状态中,随动阀(伺服阀)打开以用于连接至排出装置,所以水流动穿过所述阀从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泵送区流动至排出装置中,施加至储存单元的弹性腔室壁的未净化水压力减小,并且弹性腔室中充满纯净过滤水。如果洁净水水龙头打开,则纯净水管线中的压力降低,控制(主要)阀(先导阀)改变其状态,使得随动阀(伺服阀)关闭以用于连接至排出装置,并且打开以用于连接至水源管线,这使得管线中的水通过所述阀进入储存单元泵送区,形成施加至弹性腔室壁的压力,并且将过滤水由此压出并进入洁净水管线。
因此,在该原型中,水力自动单元的自动阀按序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即,当净化水管线压力改变时,首先控制(主要)阀(先导阀)改变其状态,接着,由于所述阀的受控室输出串联至随动阀(伺服阀)的控制室输入,所以连接至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水泵送区的所述第二阀的状态改变。
在所建议的储存装置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水力自动单元的运行如下。当洁净水水龙头关闭(纯净水管线中的压力升高)时,泵送控制阀关闭,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打开,这使得未处理的水通过所述阀从储存单元的泵送区流入排出装置,施加至储存单元中的弹性腔室壁的未处理水压降低,并且弹性腔室中充满纯净过滤水。如果纯净水水龙头打开,纯净水管线中的压力降低,泵送控制阀打开,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关闭,使得供给管线中的水流过所述阀、进入储存单元的泵送区、向弹性腔室壁施加压力、并且将过滤水由此推出进入洁净水管线中。
因此,在建议的储存装置中,两个自动阀(泵送控制阀和排出装置控制阀)的控制室输入均设计成连接至净化水管线,并且这些阀的受控室输出均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的水泵送区。因此,可以说自动泵送控制阀和自动排出装置控制阀平行地连接至用于过滤水的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水泵送区。
在水力自动单元的自动阀与原型的储存装置中的过滤水储存单元的串联连接处,会有滞水区,即,所谓的“死”区,该滞止区传递液压,但是却不能使水循环,也就是:
-净化水管线与控制(主要)阀(先导阀)(在所建议的方案中,水泵送和排出装置控制阀)的控制室输入的连接;
-控制(主要)阀(先导阀)(在所建议的方案中,水泵送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入从该连接的水龙头位置至随动阀(伺服阀)(在所建议的方案中,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入之一的连接;
-控制(主要)阀(先导阀)(在所建议的方案中,水泵送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出之一与随动阀(伺服阀)(在所建议的方案中,排出装置控制阀)的控制室输入的连接——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没有该连接;
-控制(主要)阀(先导阀)(在所建议的方案中,水泵送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出之一的连接——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没有该连接。
在这些区域中,会产生细菌和微生物,这些细菌和微生物会随时间而慢慢渗透至洁净水管线中并且恶化其质量。在根据第一实施例实现的要求保护的装置中,除了第一个区之外,其余所有指定区都不存在,这使得改进了过滤水的质量。
作为水力自动单元的自动阀,与原型中使用的阀相比,所建议的储存装置回路使得能够使用不同结构的阀。可以使用滑阀类型的阀,其中纯净过滤水(渗透物,渗透水)和未处理(供应)水只由薄膜分隔开,在违反该该结构的情况下,来自供应水的微生物会进入过滤水中。要求保护的装置采用具有弹性薄膜的自动阀,其中在洁净水和供应水之间有空气腔室(与大气连通),这可以在薄膜可能损坏的情况下防止微生物侵入过滤水中和洁净水水龙头中。
此外,为实现所建议的储存装置,作为水力自动单元的自动阀,使用具有受控室的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的阀,与原型中具有三个输入和三个输出的受控室阀相比,这会减少该发明装置中的部件数量,简化其结构并且提高装置可靠性。
也可通过以下实际情况实现上述目的,其中,在第二实施例中,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包括过滤水储存单元以及水力自动单元,其中过滤水储存单元是外壳和未处理(供应)水泵送区,其中外壳内部包括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并且未处理水泵送区由腔室壁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形成,并且水力自动单元具有用于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泵送区中的水泵送且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水压敏自动阀、以及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排出装置自动控制阀。
其中,根据本发明,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泵送区中的水泵送控制阀和排出装置控制阀结构性地组合一起并且具有单个控制室,其中控制室输入和输出设计成用于连接至纯净水管线,泵送控制阀和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平行地连接至控制室,
其中水泵送控制阀常开,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常闭,并且其中水泵送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入设计成连接至水源,并且输出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泵送区,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入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泵送区,并且其输出用于连接排出装置。
在原型(Kinetico公司的第6,764,595号美国专利)中描述的储存装置中,水力自动单元按以上所述运行(第一实施例)。
在要求保护的储存装置中,根据第二实施例,水力自动单元的运行如下。如果洁净水水龙头被关闭,洁净水管线中的压力增加,这会引起控制室的反应,该控制室对两个自动阀来说是公共的,其中输入和输出设计成连接至纯净水管线,其中将水泵送控制阀设置在关闭位置,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设置在打开位置,使得来自储存单元泵送区的未处理水被排放至排出装置,非纯净水施加至储存单元弹性腔室壁的压力降低,并且弹性腔室中充满洁净的过滤水。如果洁净水水龙头打开,洁净水管线中的洁净水压力降低,泵送控制阀打开,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关闭,使得供应水通过所述阀进入储存单元泵送区、向弹性腔室壁施加压力、并且将过滤水由此压出至洁净水管线中。
也就是,在根据第二实施例实现的要求保护的储存装置中,当对于两个自动阀(泵送控制阀和排出装置控制阀)是公共的控制室的输入和输出设计成用于连接至洁净水管线、并且两个所述阀的受控室输出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水泵送区时,那么自动水泵送控制阀和自动排出装置控制阀平行地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水泵送区。
因此,在根据第二实施例实现的储存装置中,自动阀的两个独立控制室由一个代替,这可以简化方案,减少水连接的数量,并且因此降低外部泄露的风险。同时,由于减少了需要密封的位置数量,所以制造该装置的成本降低。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在根据第二实施例实施的储存装置的情况中,控制室与受控部分通过与大气连通的空气腔体分隔开,这使得水流不可能从一个腔体流至另一个腔体,因此在薄膜损坏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未处理水(包含细菌和病毒)进入供使用者使用的净化水中。
此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实施的储存装置中,没有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储存装置的描述中列出的死区(其中水不流动的位置),这些死区包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装置中所保留的区域,也就是,纯净水管线与水力单元阀(在原型中为控制(主要)阀(先导阀))的连接点。也就是,在根据第二实施例实施的所建议的储存装置中没有“死”区,这会进一步改进过滤水的质量。
在用于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2实施的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过滤水储存单元腔室本体壁由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热塑性塑料制成。
如以上提及的,作为腔室本体材料,使用在制造过程中得到的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改性聚合物,这会降低脆性,增加延展性,提高弯曲疲劳强度,并且因此增加运行期间腔室对周期载荷的抵抗力。聚合物中的拉伸结构的存在还会增加壁的屏障特性,并且因此降低化学制品穿过腔室壁的扩散的风险。
在用于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2实施的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由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过滤水储存单元腔室本体壁优选选自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热塑性苯乙烯弹性体。如以上提及的,已通过实验确定了这种选择作为供这些目的使用的最佳选择。
在用于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2实施的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过滤水储存单元腔室本体壁比其颈部壁薄至少20%;该壁的厚度优选为0.1至5mm,最优选0.3至2mm。如以上提及的,通过实验获得所有数值,这些数值是用于此目的的最佳数值。
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2实施的储存装置与原型的对比分析显示出,所建议的技术方案不同于原型,并且实现了前述目的。
还可以依靠以下实现上述目的,即,根据第一实施例,水净化系统包括反渗透薄膜、洁净水出口管、用于具有杂质的水的排水管,洁净水水龙头以及储存装置,该储存装置包括用于储存过滤水的储存单元和水力自动单元;
其中过滤水储存单元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以及由腔室壁与所述外壳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的未处理(供应)水泵送区;并且水力自动单元包括:用于泵送区中的水泵送的控制的水压敏自动控制阀以及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排出装置自动控制阀,所述水压敏自动控制阀设置在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并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
其中反渗透薄膜输入连接至加压水源管线,反渗透薄膜的净化水(渗透物)输出通过出口管连接至洁净水水龙头和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腔体内部的弹性腔室,具有包含过滤杂质的水(浓缩物)的反渗透薄膜输出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排出装置,水泵送控制阀的控制室连接至用于处理水的出口管,所述阀的受控室输入连接至水源,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入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水泵送区,并且其输出连接至排出装置;
根据本发明,水泵送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出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水泵送区,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的控制室输入连接至水龙头上游的洁净水出口管,其中水泵送控制阀常开,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常闭。
还可以依靠以下实现上述目的,即,在第二实施例中,水净化系统包括反渗透薄膜、洁净水出口管、用于具有杂质的水的排出装置、洁净水水龙头以及储存装置,该储存装置包括过滤水储存单元和水力自动单元,
其中过滤水储存单元包括:外壳,其具有设置在内部的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以及由腔室壁与外壳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的未处理(供应)水泵送区;并且水力自动单元包括:用于泵送区中的水泵送的控制的水压敏自动控制阀、以及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排出装置自动控制阀,所述水压敏自动控制阀设置在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并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
其中反渗透薄膜输入连接至加压水源管线,反渗透薄膜的净化水(渗透物)输出通过出口管连接至洁净水水龙头和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腔体内部的弹性腔室,具有包含过滤杂质的水(浓缩物)的反渗透薄膜输出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排出装置。
根据本发明,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的泵送区中的水泵送控制阀与排出装置控制阀结构性地组合在一起并且具有单个公共的控制室,其中所述控制室输入和输出连接至纯净水水龙头上游的纯净水出口管的管线,水泵送控制阀和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平行地连接至控制室,
其中水泵送控制阀常开,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常闭,同时,水泵送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入连接至水源,并且受控室输出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泵送区,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输入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泵送区,并且其输出连接至排出装置。
因此,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的所建议的水净化系统是具有储存装置的反渗透系统,该储存装置包括洁净水储存单元和控制单元。同时,在根据第一实施例实施的水净化系统中,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实施的上述储存装置,并且在根据第二实施例实施的水净化系统中,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实施的上述储存装置。
在该连接中,与现有技术中描述的系统相比,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的所建议的水净化系统具有以上指明的所有益处和优点,这使得可以简化装置,增加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并且提高供消费者使用的过滤水的质量。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中,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预过滤器,该预过滤器设置在反渗透薄膜的上游。该预过滤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过滤器以用于预净化供应水并且从其中去除机械颗粒(例如沙石)和/或化学化合物(例如氯气),该机械颗粒和/或化学化合物会损坏薄膜。因此,预过滤器改进了水过滤质量并且增加了RO薄膜的工作寿命,即增加了作为整体的系统的寿命。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中,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截止式液动阀,截止式液动阀安装在反渗透薄膜的上游并且连接至纯净水出口管。
如果洁净水管线中没有排放水,并且储存装置的水储存单元弹性腔室完全充满水,所述阀就关闭流至反渗透薄膜的水,这是因为否则的话未处理水会穿过薄膜并且被排放至排出装置,即,截止式液动阀保护反渗透薄膜在所述情况下不被过度使用,增加其使用寿命,提高水过滤质量,延长水净化系统运行寿命并且节省水。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中,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单向阀,该单向阀安装在水力单元的上游的纯净水(渗透物)管线中。
在水处理系统中附加安装单向阀防止了在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填充腔室中的压力下降时误触发水力单元阀。这进而保护系统不会被排出装置中涌出的水过度使用,这会增加薄膜的使用寿命,改进水过滤质量并且延长整个系统寿命。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中,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水龙头的上游的纯净水管线(渗透物)中的后过滤器。
附加安装后过滤器使得能够最后准备供消费者使用的水(例如,去除异味、使某些矿物质水饱和),即,改进系统运行质量。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中,水净化系统中的过滤水储存单元腔室本体由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改性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具体地,该弹性体优选选自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热塑性苯乙烯弹性体的组。
在这种情况下,具体地,过滤水储存单元腔室本体壁比其颈部壁薄至少20%。
因此,具体地,过滤水储存单元腔室本体壁的厚度优选为0.1至5mm,最优选为0.3至2mm。
由于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的建议水净化系统包括具有洁净水储存装置和控制单元的反渗透系统,该洁净水储存装置包括水储存单元,在所述系统中,在其实施的所述具体情况下使用上述的过滤水储存单元,其在上述的具体不同情况下已经实施,过滤水储存单元的使用使得能够获得附加的益处,在一般和特别情况下描述过滤水储存单元时已经具体说明了这些益处。
因此,与现有技术中描述的系统相比,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的建议水净化系统具有以上指明的所有益处和优势,这会改进过滤水的质量,并且增加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通过以下附图示出了所建议的主题为“用于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的过滤水储存单元、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实施例),水净化系统(实施例)”的一组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水净化系统的功能示意图,其中该水净化系统使用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储存装置、以及过滤水储存单元:
a)在洁净水水龙头关闭时的状态;
b)在洁净水水龙头打开时的状态。
图2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水净化系统的功能示意图,其中该系统使用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储存装置、以及过滤水储存单元:
a)在洁净水水龙头关闭时的状态;
b)在洁净水水龙头打开时的状态。
图3示出了“Kinetico”公司的水净化系统的功能示意图(原型):
a)在洁净水水龙头关闭时的状态;
b)在洁净水水龙头打开时的状态。
图4示出了结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示例:
a)排出装置自动控制阀;以及
b)水泵送自动控制阀。
图5示出了用于水泵送和排出装置控制且具有公共控制室的自动控制阀的结构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示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实现的在一般实施情况下所建议的水净化系统使用了根据第一实施例实现的所建议的储存装置和所建议的用于过滤水的储存单元(图1),该水净化系统包括反渗透薄膜1、洁净水管线的出口管2、排出装置3、洁净水水龙头4以及储存装置5,所述储存装置包括过滤水储存单元6和水力自动(hydroautomatic)单元7,
其中过滤水储存单元6具有外壳8,该外壳在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9以及用于未处理的(供应的)水的泵送区10,该泵送区由腔室壁和外壳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并且水力自动单元7包括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且用于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外壳8中的水泵送控制的水压敏自动控制阀11、以及用于排出装置控制的且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自动控制阀12,
其中水泵送控制阀11常开,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12常闭,反渗透薄膜1的输入连接至加压水源,反渗透薄膜1的具有净化水(渗透物)的输出通过出口管2连接至洁净水水龙头4、并且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6外壳8中的弹性腔室9的内部腔体,并且反渗透薄膜1的具有包括过滤杂质的水(浓缩物)的输出连接至排出装置3。
同时,水泵送控制阀11的控制室连接至用于净化水的出口管2,所述阀11的受控室输入连接至水源,排出装置控制阀12的受控室输入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外壳8中的水泵送区10,并且其输出连接至排出装置3;水泵送控制阀11的受控室输出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外壳8中的水泵送区10,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12的控制室的输入连接至水龙头4上游的纯净水出口管2。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一般实施情况中所建议的水净化系统中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实现的所建议的储存装置、以及所建议的用于过滤水的储存单元(图2),该系统包括反渗透薄膜1、洁净水管线的出口管2、排出装置3、洁净水水龙头4以及储存装置5,该储存装置包括过滤水储存单元6和水力自动单元7,
其中过滤水储存单元6包括外壳8,该外壳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9以及用于未处理的(供应的)水的泵送区10,该泵送区由腔室壁与外壳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并且水力自动单元7包括用于过滤水储存单元6外壳8中的水泵送控制的且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水压敏自动控制阀11、以及用于排出装置控制的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自动控制阀12,
其中反渗透薄膜1的输入连接至加压水源,反渗透薄膜1的具有净化水(渗透物)的输出通过出口管2连接至洁净水水龙头4和过滤水储存单元6外壳8中的弹性腔室9的内部腔体,并且反渗透薄膜1的具有包括净化杂质的水(浓缩物)的输出连接至排出装置3。
同时,过滤水储存单元6外壳8中的泵送区10中的水泵送控制阀11与排出装置控制阀12结构性地组合在一起,并且具有单个公共控制室,该公共控制室通过其输入和输出连接至纯净水水龙头4上游的出口管2(渗透物),水泵送控制阀11和排出装置控制阀12的受控室平行地连接至该控制室,
其中水泵送控制阀11常开,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12常闭,并且其中水泵送控制阀11的受控室的输入连接至水源管线,并且水泵送控制阀11的受控室的输出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外壳8中的泵送区10,排出装置控制阀12的受控室的输入连接至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外壳8中的泵送区10,并且其输出连接至排出装置。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水净化系统的具体情况中,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安装在反渗透薄膜1上游的预过滤器。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水净化系统的具体情况中,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其设置在反渗透薄膜1的上游且连接至洁净水出口管2的截止液动阀14。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水净化系统的具体情况中,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水龙头4上游的纯净水(渗透物)管线中的后过滤器15。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水净化系统的具体情况中,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水力自动单元7上游的纯净水(渗透物)管线中的单向阀16。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水净化系统的具体情况中,其中该系统中使用了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的所建议的储存装置、以及所建议的过滤水储存单元(图1、2),当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弹性腔室9的本体由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改性热塑性弹性体制成时,该弹性体具体优选选自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热塑性苯乙烯弹性体的组,并且在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腔室9的本体的壁比其颈部的壁薄至少20%、或者具有优选为0.1至5mm、最优选为0.3至2mm的厚度的其他具体情况中,它们的单元和元件与其在一般实施情况中相同。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般实施情况中所建议的水净化系统使用了根据第一实施例实现施的所建议的储存装置、以及所建议的过滤水储存单元(图1),该系统的运行如下。
最初,该系统未连接至处于高压水源管线中的水源,即,入口阀(附图中未示出)关闭;储存装置5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弹性腔室9中没有水,排出装置自动控制阀12为“关闭”位置,水泵送控制阀11的位置无关紧要,纯净水水龙头4打开。
首先接通系统,即,在其连接至水源处,使入口阀(未示出)打开。由于纯净水水龙头4被打开,所以储存装置5中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弹性腔室9的腔体中的压力稍大于零(0巴)。并且由于穿过反渗透薄膜(ROM)的压降最接近零,ROM上游的压力由弹性腔室9的腔体中的压力确定,并且还稍微不同于零。由于在这种情况下ROM显现出显著的液压阻力,所以水不会穿过ROM,并且不会进入储存装置5中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弹性腔室9的腔体中,并且来自供应主管线的水进入水泵送控制阀11的受控室。
在自动阀11的受控室的腔体中,水向弹性薄膜施压,该弹性薄膜将其与连接至大气的腔体密封地间隔开;该薄膜进而向自动阀11的阀杆端部施压,并且由于此时在控制腔体中没有压力(洁净水水龙头4打开),所以压力不会从腔体的侧部施加至阀杆端部,这会使得阀杆移位,即,水泵送自动控制阀11打开并允许水流过该阀进入储存装置5的水储存单元6的水泵送区10。进入泵送区10中的供应水向易变形的弹性腔室9的壁施加压力,从而压迫该腔室并且排出技术空气,该空气通过打开的洁净水水龙头4进入大气中。
只要进入储存装置5的水储存单元6的泵送区10的水充满其在外壳8中的可用体积,该情况就会发生。
一旦该情况发生,泵送区10中的压力开始增加直至稍微低于主水源管线中的压力的值,在这之后,泵送区10中的水流终止。因而,ROM 1上游的位置处的压力增加直至几乎达到主水源中的压力,并且水流至ROM 1的输入。这些水经过ROM 1分为两道水流:第一道水流被过滤并且净化为软化水(渗透物),其经由出口管2从ROM的输出进入洁净水管线;以及第二道水流为含有过滤杂质(该过滤杂质包括盐)的水(浓缩物),其流至排出装置3。由于同时供应水继续向储存装置5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弹性腔室9的壁施加压力,所以净化水不会进入其腔体,并且相反的是,净化水进入打开的洁净水水龙头4并且可以从该水龙头自由获取。
此时,将洁净水水龙头4关闭,通过水龙头的洁净水(渗透物)的排放停止,使得该系统内洁净水管线中的压力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水泵送自动控制阀11的阀杆开始沿着受控腔体的方向移动,只要将阻止其中的供水即可,其结果是,从水主管道至储存装置5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泵送区10的水供给终止。同时,排出装置自动控制阀12的阀杆开始朝向受控腔体移动,直到其停止并且打开,结果是使得来自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水泵送区10的未处理水经由阀12进入排出装置,未处理水对储存单元6中的弹性腔室9的壁的压力减小,并且弹性腔室9中充满洁净水。
该过程继续,直到易变形的弹性腔室9占满储存装置5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外壳8中可用的整个容积。
在完成用水充满弹性腔室9之后,纯净水管线中的压力开始增加,对ROM的输入的水供应终止。ROM1上游位置处的压力增加至几乎达到水主管道中的压力,并且水流至ROM1的输入,即,该系统回到其初始位置。
当将洁净水水龙头4打开时,纯净水管线中的压力降低,排出装置自动控制阀12关闭,并且非纯净水从储存装置5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水泵送区10向排出装置的流动结束,并且水泵送自动控制阀11打开,其结果是,通过阀11的供应水开始流入储存装置5中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泵送区10,在此处产生施加至弹性腔室9的壁的压力,并且将净化水(渗透物)由此压出至纯净水管线中,这些水流至洁净水水龙头4的输入并且从其喷口流出。
在关闭洁净水水龙头4时,洁净水管线中的压力增加,迫使泵自动控制阀11关闭,使未处理水停止流入储存装置5中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泵送区10中,并且排出装置自动控制阀12打开,使得来自水储存单元的泵送区的未处理水通过阀12被排放至排出装置,施加至储存单元6中的弹性腔室9的壁的供应水压力减小,弹性腔室9中充满纯净过滤水。
因此,如果需要净化过滤水,那么使用者可以打开和关闭阀4,并且重复上述过程。
从根据第一实施例实施的所建议的水净化系统的说明(其中该系统使用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所建议的储存装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由于水泵送自动阀11和排出装置自动控制阀12与储存装置5中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外壳8中的水泵送区的平行连接,所以除了一个位置(新鲜水管线和自动控制阀11和12的控制室的输入的连接位置)之外,该系统与原型相比没有滞止区,其中在所述滞止区中水不流动,其中细菌和微生物繁殖并且慢慢渗入洁净水管线中,并且劣化水质。也就是说,使用具有适当储存装置的所建议的系统能够使过滤水的质量更好。
此外,为实施具有所建议的储存装置的建议水净化系统,如水力自动单元7的自动阀11和12一样,使用具有弹性薄膜的自动阀,在该自动阀中,在洁净水与供应水之间存在耦接至大气的空气腔体,该腔体防止在可能损坏薄膜的情况下,细菌侵入过滤水和洁净水中。同时,与原型阀中受控室的三个输入/输出相比,自动阀11和12的受控室每个都只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这减少了所建议的装置中的连接数量,并且提高了其运行的可靠性。
在一般实施情况下,根据第二实施例完成的建议水净化系统(其中该系统中使用了根据第二实施例完成的建议储存装置、以及建议过滤水储存单元(图2)),该系统在原理上如根据第一实施例一样地运行,同时考虑到以下区别。
水泵送控制阀11和排出装置控制阀12具有单个公共控制室,该腔室的入口和出口连接至纯净水管线。当洁净水水龙头4关闭时,洁净水管线中的压力增加,这会引起两个自动阀的单个公共控制室的反应,水泵送控制阀11被设定至关闭位置,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12被设定至打开位置,这会使得未处理的供应水从水储存单元6的水泵送区10流经所述阀12而被排放至排出装置中,非纯净水施加至储存单元6中的弹性腔室9的壁上的压力减小,弹性腔室9充满纯净过滤水。如果洁净水水龙头4打开,纯净水管线中的压力减小,水泵送控制阀11打开,并且排出装置控制阀12关闭,这会使得供应的主管道水通过阀11进入水储存单元6的泵送区10,向弹性腔室9的壁施加压力,并且将过滤水压入洁净水管线中。
诸如此类,根据对净化过滤水的需要,使用者打开和关闭阀4,并且重复以上说明过程。
从根据第二实施例所实施的建议水净化系统的描述(其中该系统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建议储存装置),可以得出结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将两个自动阀(水泵送控制阀11和排出装置控制阀12)的两个控制室结合为单个公共腔室简化了结构、减少了水连接,并且因此降低了外部泄露的风险。
同时,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如水力自动单元7的自动阀11和12一样,使用具有弹性薄膜的自动阀,其中每个受控室都只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与原型相比,这会减少发明的装置中的连接数量,并且增加其运行可靠性。仍是在这种情况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水力自动单元7的自动阀11和12的控制室通过耦接于大气的空气腔体而与受控部件分隔开,这使得水不可能从一个腔体流至另一腔体,因此在薄膜损坏的情况下,能够避免非纯净水(含有细菌和病毒)进入用于使用者的净化水中。
此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实施的系统中(其中该系统具有根据第二实施例实施的储存装置),该系统中完全没有滞止区,即水不流动的区域,与原型和第一实施例相比,其在运行中进一步改进净化水质量。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水净化系统的具体实施中,当该系统附加地包括安装在反渗透薄膜1上游的预过滤器13时,该系统像其在一般实施情况下一样以相同的方式运行,并且具有以下区别。
安装的预过滤器13(其包括用于清洁供应主管道水的一个或多个预过滤器)从水中清除会损坏反渗透薄膜的机械颗粒(例如沙石)和/或化学化合物(例如氯气),这能改进水过滤的质量,并且增加反渗透薄膜1的寿命,即增加作为整体的系统的寿命。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水净化系统的具体情况中,当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安装在反渗透薄膜1上游且连接至洁净水出口管2的液控截止阀14时,该系统与其在一般实施情况下一样运行,并且具有以下区别。
在如果不消耗洁净水的情况下,安装的截止液控阀14以及储存装置5的水储存单元6的弹性腔室9中完全充满水,从水主管道向反渗透薄膜1的水流动终止,这是因为否则未处理水会穿过薄膜1并且排出至排出装置,即保护反渗透薄膜在这些情况下不被过度使用,增加其使用寿命,改进水净化的质量,增加水净化系统的寿命,并且节省水。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水净化系统实施的具体情况中,当该系统包括安装在水龙头4上游的洁净水管线中的附加后过滤器15时,该系统像其在一般实施情况下一样运行,并且具有以下区别。
所安装的后过滤器15允许完全制备水以供使用者使用(例如,去除不相干的气味,使水中的某些矿物质饱和,等),即,改进水净化系统的运行质量。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水净化系统的具体情况中,当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水力自动单元7上游的洁净水管线中的单向阀16时,该系统像其一般实施情况中一样运行,并且具有以下区别。
在水净化系统中附加安装单向阀16能够在储存装置5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填充弹性腔室9中的压力下降时保护水力自动单元7的阀11和12不被误触发,这能够保护系统不被排放至排出装置中的水过度消耗,延长反渗透薄膜1的寿命,改进水过滤质量并且延长整个系统的寿命。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水净化系统的具体情况中(其中该系统中使用了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的建议储存装置、以及用于过滤水的建议储存单元(图1、2)),当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弹性腔室9的本体由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改性热塑性塑料形成时,具体地优选由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热塑性苯乙烯弹性体的组形成时,并且在其他具体情况中,当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弹性腔室9本体的壁比其颈部的壁薄至少20%、或者优选具有为0.1至5mm的厚度、最优选具有0.3至2mm的厚度时,该系统像其在一般实施情况下一样运行,并且具有一下区别。
像以上规定,使用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改性聚合物作为用于弹性腔室9的本体的材料,具体地,该改性聚合物优选选自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热塑性苯乙烯弹性体的组,在制造过程中得到,这能够降低脆性,增加延展性,提高弯曲疲劳强度,并且因此改进在运行期间储存装置5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弹性腔室9对周期载荷的稳定性,并且还会增加弹性腔室9的屏障特性,因此降低来自非纯净水的化学制品穿过该腔室扩散的风险。
使用储存装置5的过滤水储存单元6的弹性腔室9不会影响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储存装置和水净化系统的运行,其中该弹性腔室的本体的壁厚度具有规定数值,其是用于这些目的的最佳选择。
为在一般情况下和在具体实施例中实施所建议的发明组,即,过滤水储存单元、储存装置以及水净化系统,可以主要使用水净化材料、元件和单元的领域中已知的和可应用的。
例如,作为反渗透薄膜1,可以使用由“Vontron”生产的反渗透薄膜ULP1812-50。
用于洁净水管线和排出装置3的出口管2,例如可以由“John Guest”生产的聚乙烯管1/4"(6.35mm)做成。
作为洁净水水龙头4,可以使用例如“Dafeng”生产的水龙头F1207A。
在过滤水储存单元6中,外壳8可以由例如“Borealis”生产的聚乙烯BD310MO制成,并且弹性腔室9可以由“Nolato Elastotechnic”生产的热塑性塑料Dryflex 600601制成。
作为预过滤器13,可以使用例如“Aquaphor”生产的可更换过滤模块K1-02。
作为截止式液动阀14,可以使用例如“Applied membranes,Inc.”生产的截止阀H-V1050B-QC。
作为后过滤器15,可以使用例如“Aquaphor”生产的可更换过滤组件K1-07。
作为单向阀16,可以使用例如“John Guest”生产的单向阀3/8SCV。
图4示出了在水净化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其中该水净化系统具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储存装置)中使用的水力自动单元7的自动阀的结构实施示例:
a)排出装置自动控制阀12;
b)水泵送自动控制阀11。
这些阀由“Aquaphor”基于已知薄膜型阀(例如“Applied membranes,Inc.”生产的阀H-V1050B-QC)设计,有可能完成这些基本组成部件。
图4中的位置限定如下:
17-本体;
18-盖;
19-弹簧;
20-阀杆;
21–环;
22–环;
23–插入件;
24–衬套;
25–薄膜;
26–阀杆;
27–夹持件;
28–盖;
29–阀杆;
30–衬套。
图5示出了水净化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水净化系统具有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储存装置)中使用的水力自动单元7的自动阀的结构实施示例。本实施例中的这些阀(水泵送控制阀11和排出装置控制阀12)被结构性地组合在一起并且具有单个控制室,并且也是由“Aquaphor”基于已知薄膜型阀(例如“Applied membranes,Inc.”生产的阀H-V1050B-QC)开发出的,其具有相似的基本组成部件。
图5中的位置限定如下:
18-盖;
19-弹簧;
20-阀杆;
21-环;
22-环;
23-插入件;
24-衬套;
25-薄膜;
26-阀杆;
27-夹持件;
28-盖;
29-阀杆;
30-衬套;
31-外壳。
除了以下部件之外,图4和图5中示出的其它部件可以在热塑性注射模制机器中通过体积成形法由工程塑料制成:
弹簧(标号19)可以由抗腐蚀材料(例如,不锈钢)通过绕线做成;
环(标号21、22)以及薄膜(标号25)可以通过硅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件的体积成形法做成。

Claims (31)

1.一种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包括过滤水储存单元和水力自动单元,
其中,用于水净化系统的所述储存装置的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以及用于未处理水的泵送区,所述泵送区由弹性腔室壁与外壳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其中所述弹性腔室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并且由形成为一体的腔室本体和颈部组成,所述颈部牢固地固定在所述外壳中,
并且所述水力自动单元包括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所述泵送区中的水泵送控制且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水泵送自动控制阀,并且所述水力自动单元包括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排出装置控制阀,
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所述腔室本体由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改性热塑性塑料制成,
并且其中,在所述水力自动单元中,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所述泵送区中的水泵送控制的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与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结构性地组合并且具有单个公共控制室,
其中所述控制室的输入和输出设计成连接至纯净水管线,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和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平行地连接至所述控制室,
其中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常开,并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常闭,同时,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入设计成连接至水源且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出连接至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所述泵送区,并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入连接至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所述泵送区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出设计成连接至排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腔室本体壁比颈部壁薄至少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本体壁的厚度优选为0.1至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本体壁的厚度为0.3至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所述热塑性塑料优选选自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热塑性苯乙烯弹性体的组。
6.一种水净化系统的储存装置,包括过滤水储存单元和水力自动单元,其中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包括外壳并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以及由腔室壁与外壳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的非纯净供应水泵送区,并且所述水力自动单元包括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中的所述泵送区中的水泵送控制的且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水泵送自动控制阀、以及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排出装置控制阀,
其中,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的控制室的输入设计成连接至净化水管线,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入设计成连接至水源主管道,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入连接至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的所述水泵送区,并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出设计成连接至所述水净化系统的排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出连接至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的所述水泵送区,并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控制室的输入设计成连接至所述净化水管线,
其中,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常开,并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常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由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改性热塑性弹性体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所述过滤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的改性热塑性弹性体优选选自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热塑性苯乙烯弹性体的组。
9.根据权利要求7、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腔室本体壁比其颈部壁薄至少20%。
10.根据权利要求7、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腔室本体壁的厚度优选为0.1至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腔室本体壁的厚度为0.3至2mm。
12.一种水净化系统,包括反渗透薄膜、洁净水出口管、用于具有杂质的水的排出装置、洁净水水龙头以及储存装置,所述储存装置包括过滤水储存单元和水力自动单元,
其中,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包括外壳并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以及由腔室壁与外壳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的非纯净供应水泵送区,并且所述水力自动单元包括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中的所述泵送区中的水泵送控制的且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水泵送自动控制阀、以及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排出装置控制阀,
其中,所述反渗透薄膜的输入连接至具有处于压力下的水的水源主管道,所述反渗透薄膜的具有净化水的输出通过所述出口管连接至所述洁净水水龙头并且连接至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的所述弹性腔室的内部腔体,所述反渗透薄膜的具有杂质的水的输出连接至排出装置,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的控制室连接至洁净水出口管,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入连接至所述水源主管道,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入连接至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的所述水泵送区,并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出连接至所述排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出连接至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的所述水泵送区,并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控制室的输入连接至所述水龙头的上游的纯净水出口管,
其中,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常开,并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常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反渗透薄膜的上游的预过滤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截止阀,所述截止阀安装在所述反渗透薄膜的上游并且连接至所述洁净水出口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水力自动单元的上游的所述洁净水管线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后过滤器,所述后过滤器安装在所述洁净水水龙头的上游的所述洁净水管线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由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改性热塑性塑料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的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所述热塑性塑料优选选自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热塑性苯乙烯弹性体的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壁比其颈部壁薄至少20%。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壁的厚度优选为0.1至5mm。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壁的厚度为0.3至2mm。
22.一种水净化系统,包括反渗透薄膜、洁净水出口管、用于具有杂质的水的排出装置、洁净水水龙头以及储存装置,所述储存装置包括过滤水储存单元和水力自动单元,
其中,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包括外壳并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用于过滤水的弹性腔室、以及由腔室壁与外壳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的非纯净供应水泵送区,并且所述水力自动单元包括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中的所述泵送区的水泵送的且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水泵送自动控制阀、以及具有控制室和受控室的排出装置控制阀,
其中,所述反渗透薄膜的输入连接至具有处于压力下的水的水源主管道,所述反渗透薄膜的具有净化水的输出通过出口管连接至所述洁净水水龙头并连接至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所述弹性腔室的内部腔体,所述反渗透薄膜的具有杂质的水的输出连接至排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外壳中的所述泵送区中的水泵送控制的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与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结构性地组合并且具有单个公共控制室,
其中,所述控制室的入口和出口设计成连接至纯净水管线,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和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平行地连接至所述控制室,
其中,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常开,并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常闭,
同时,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入设计成连接至所述水源主管道,并且所述水泵送自动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出连接至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所述泵送区,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入连接至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外壳中的所述泵送区,并且所述排出装置控制阀的受控室的输出连接至所述排出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反渗透薄膜的上游的预过滤器。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截止阀,所述截止阀安装在所述反渗透薄膜的上游并且连接至所述洁净水出口管。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水力自动单元的上游的所述洁净水管线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后过滤器,所述后过滤器安装在所述洁净水水龙头的上游的所述洁净水管线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2-2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由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改性热塑性塑料制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所述腔室本体的具有双向拉伸结构的所述热塑性塑料优选选自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热塑性苯乙烯弹性体的组。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壁比其颈部壁薄至少20%。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壁的厚度优选为0.1至5mm。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储存单元的腔室本体壁的厚度为0.3至2mm。
CN201080053637.7A 2009-10-05 2010-09-08 水净化系统 Active CN102665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RU2009137417A RU2421270C1 (ru) 2009-10-05 2009-10-05 Узел хранения фильтрованной воды для накоп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системы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накоп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стемы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варианты),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варианты)
RU2009137417 2009-10-05
PCT/RU2010/000491 WO2011043692A1 (ru) 2009-10-05 2010-09-08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5874A CN102665874A (zh) 2012-09-12
CN102665874B true CN102665874B (zh) 2015-08-19

Family

ID=43856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3637.7A Active CN102665874B (zh) 2009-10-05 2010-09-08 水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550150B2 (zh)
EP (2) EP2486973A4 (zh)
CN (1) CN102665874B (zh)
BR (1) BR112012007795A2 (zh)
RU (1) RU2421270C1 (zh)
WO (1) WO20110436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6667B (zh) * 2012-08-28 2013-09-18 王曙光 应急式气能多功能净化水系统
US9950298B2 (en) 2013-09-26 2018-04-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verse osmosis water-on-water control valve
US9873087B2 (en) 2012-10-11 2018-01-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verse osmosis water-on-water control valve
CN103182207B (zh) * 2012-11-08 2014-10-08 清华大学 一种采用软质弹性外壁的可膨胀式滤池
RU2515317C1 (ru) * 2012-12-12 2014-05-1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За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Способ минерализации жидкости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EP2964368B1 (en) * 2013-03-07 2020-12-23 Pentair Residential Filtration, LLC Point of use filtration system with backwash
RU2538019C1 (ru) * 2013-05-23 2015-01-1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За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Накоп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стемы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RU2547482C2 (ru) * 2013-05-23 2015-04-1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За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с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м управлением
RU2606986C2 (ru) * 2014-10-27 2017-01-1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За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жидкости
CN104436829B (zh) * 2014-12-03 2016-05-18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配有水龙头分流器的净水机
RU2614287C2 (ru) 2015-09-02 2017-03-24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За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жидкости
RU2628389C2 (ru) 2015-09-02 2017-08-16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Зао "Аквафор Продакшн")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жидкости
KR101802600B1 (ko) * 2015-10-21 2017-11-28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정수처리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역세척 모듈 제어방법
EP3428126A4 (en) * 2016-03-11 2019-12-04 Wota Corp. WATER TREATMENT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DOMESTIC WATER TREATMENT DEVICE
CN205709995U (zh) * 2016-04-11 2016-11-23 3M创新有限公司 家用净水系统
WO2018161459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过滤水系统
WO2018161455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过滤水系统
CN107804922A (zh) * 2017-10-23 2018-03-16 江苏菲姆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纯水机
CN108191100A (zh) * 2018-02-26 2018-06-22 黎祜跃 一种箱形饮用水净水装置
DE102018107596A1 (de) * 2018-03-29 2019-10-02 Bwt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bereiten von Trinkwasser
ES2738549A1 (es) * 2018-04-09 2020-01-23 Wei Han Li Dispositivo de almacenamiento de agua
CN113666521A (zh) * 2021-08-26 2021-11-19 广东仙津保健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饮料车间水净化系统
CN114392603B (zh) * 2021-12-06 2023-06-30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站主轴密封控制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7553A (en) * 1990-03-15 1991-03-05 Clack Corporation Storage and dispensing apparatus for reverse osmosis filtration purif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49017A (en) * 1961-05-24 1964-09-15 Grace W R & Co Polyethylene balloon
US3887463A (en) 1974-02-06 1975-06-03 Desalination Systems Reverse osmosis system with automatic valve for module operation control
US4190537A (en) 1977-12-21 1980-02-26 Desalination Systems, Inc. Water storage control for reverse osmosis system
US4585554A (en) * 1983-01-13 1986-04-29 Burrows Bruce D Combined purified water dispensing device and reject water control device
US4552656A (en) * 1983-09-23 1985-11-12 Wetco, Inc. Purified water storage system
US4650586A (en) * 1983-09-26 1987-03-17 Kinetico, Inc. Fluid treatment system
US4629568A (en) * 1983-09-26 1986-12-16 Kinetico, Inc. Fluid treatment system
US4776952A (en) * 1984-07-23 1988-10-11 Burrows Bruce D Regulated control valve assembly for a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US4604194A (en) * 1984-12-04 1986-08-05 Entingh Melvin E Water conditioner valve and system
US4579242A (en) * 1985-07-29 1986-04-01 Kinetico, Inc. Molded plastic pressure tank
US4705625A (en) * 1985-10-31 1987-11-10 Hart Jr John E Reverse osmosis water purifying system
US4909934A (en) * 1987-06-03 1990-03-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US4885085A (en) * 1988-08-12 1989-12-05 Beall Jr Richard W Direct acting reverse osmosis water purifier valves
JPH02184386A (ja) * 1989-01-10 1990-07-18 Hitachi Metals Ltd 給水用圧力容器
US5096577A (en) * 1989-03-17 1992-03-17 The Lemna Corporation Floating aquatic plan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US5096574A (en) * 1990-01-16 1992-03-17 Teledyne Industries, Inc. Reverse osmosis system
US5132017A (en) * 1990-01-16 1992-07-21 Teledyne Industries, Inc. Reverse osmosis system
US5006234A (en) * 1990-03-20 1991-04-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Reverse osmosis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s
US5122265A (en) * 1991-07-10 1992-06-16 Hoh Water Technology Corp. Compact reverse osmosis system with cold water flush
US5256279A (en) * 1992-07-02 1993-10-26 Carr-Griff, Inc. Liquid storage system with unpressurized reservoir engagable with level sensors
US5232591A (en) * 1992-12-30 1993-08-03 Solomon Donald F Storage tank and reverse osmosis system utilizing the same
US5358635A (en) * 1993-04-16 1994-10-25 Ecowater Systems, Inc. Integrated reverse osmosis water treatment and storage system
US5520816A (en) * 1994-08-18 1996-05-28 Kuepper; Theodore A. Zero waste effluent desalination system
US5662793A (en) * 1996-01-05 1997-09-02 Beall, Jr.; Richard W. Valve assembly of a reverse osmosis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US5911884A (en) * 1996-12-02 1999-06-15 Entre Pure Industries Contamination proof purified water dispens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6110360A (en) * 1998-09-04 2000-08-29 Hart, Jr.; John E. Low pressure reverse osmosis water purifying system
US6764595B1 (en) * 2000-03-15 2004-07-20 Kinetico Incorporated Fluid treatment system
CA2400949C (en) * 2000-03-15 2008-07-22 Kinetico Incorporated Fluid treatment system
US6436282B1 (en) * 2000-08-08 2002-08-20 Plymouth Products, Inc. Flow control module for RO water treatment system
US6423212B1 (en) * 2001-01-31 2002-07-23 Lancer Partnership Ltd. Microbial resistant water purification and collection system
US7316774B2 (en) * 2002-07-22 2008-01-08 Kinetico Incorporated Fluid treatment system
US7550084B2 (en) * 2006-05-02 2009-06-23 Watts Water Technologies, Inc. Reverse osmosis water filtering system
CN101896242B (zh) * 2007-12-13 2015-02-18 康乃特科公司 水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7553A (en) * 1990-03-15 1991-03-05 Clack Corporation Storage and dispensing apparatus for reverse osmosis filtration purif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34739A1 (en) 2012-09-20
EP2573050B1 (en) 2014-04-23
EP2486973A1 (en) 2012-08-15
US20170106339A1 (en) 2017-04-20
EP2573050A1 (en) 2013-03-27
RU2009137417A (ru) 2011-04-10
BR112012007795A2 (pt) 2016-08-30
CN102665874A (zh) 2012-09-12
RU2421270C1 (ru) 2011-06-20
WO2011043692A1 (ru) 2011-04-14
US9550150B2 (en) 2017-01-24
EP2486973A4 (en)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5874B (zh) 水净化系统
US10835871B2 (en) Water purifier and water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JP6102921B2 (ja) 分離膜ユニットを用いた造水方法
EP2010303A1 (en) Fine filtering apparatus using flexible fiber filter module
CN105026018A (zh) 带有浓缩液分级和浓缩液再循环、可转换的级或两者的膜过滤系统
CN105329973A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205170533U (zh) 复合滤芯及具有它的水处理系统
JP6918637B2 (ja)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水処理方法
CN110028133A (zh) 多水质微废水净水系统及其微废水净水方法
KR20050033547A (ko) 분리막 모듈 및 분리막 모듈의 운전 방법
NZ526010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salting water
CN104136102B (zh) 分离膜模块以及分离膜元件的更换方法
CN206512008U (zh) 一种ro膜净水器防背压结构
CN205313218U (zh) 自动进排水反渗透净水系统
CN107337290A (zh) 一种无泵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207091142U (zh) 一种压力桶内置式净水系统
CN205419952U (zh) 增压组合式反渗透净水系统
CN205650089U (zh) 具有水泵智能启停功能的反渗透纯水机
ITBS20070059A1 (it) Impianto e processo per il trattamento di acque reflue
CN108266539B (zh) 净水机用废水阀和净水机
CN205821019U (zh) 净水机
CN105523652B (zh) 净水设备
CN216918805U (zh) 一种处理水提纯回用装置
CN203866074U (zh) 一种二级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或超滤膜的净水机或净水设备
CN210340518U (zh) 过滤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la

Patentee after: OBSCHESTVO S OGRANYCHENNOY OTVETSTVENNOSTYY "AQUAPHOR" (OOO "AQUAPHOR")

Address before: New York, United States

Patentee before: OBSCHESTVO S OGRANYCHENNOY OTVETSTVENNOSTYY "AQUAPHOR" (OOO "AQUAPHO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