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8999B -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8999B
CN102658999B CN201210148903.5A CN201210148903A CN102658999B CN 102658999 B CN102658999 B CN 102658999B CN 201210148903 A CN201210148903 A CN 201210148903A CN 102658999 B CN102658999 B CN 102658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e pulley
output shaft
input shaft
copper sheathing
shaft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89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8999A (zh
Inventor
王燕
蔡吉飞
陈朋飞
沈剑康
邹康乐
付昂
孙东红
刘牧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Priority to CN2012101489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8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8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8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8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89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其通过传动机构的特殊设计,实现了无级变速装置工作和停机两种状态中均能无级调节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无级变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变步距输纸机,通过将输纸机主体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结合无级变速装置,使得前后两个部分的传输速度可以相对调节,当前部传输速度加快或减缓时,后部传输速度则相应的减缓或加快,并且实现了输纸机的前后部的步距无级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背景技术
自动输纸装置是现代单张纸印刷机相对独立而又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其中输纸步距是自动输纸装置的一个重要参数。传统的印刷机都有其相对应的固定输纸步距,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实际步距与标准步距不一样,势必会造成输纸事故。而国际上著名的公司,如印刷机生产商德国高宝海德堡曼罗兰等,在变步距输纸方面至今还未有发展;国内某些公司曾研究出通过两个电机速差实现输纸步距的变化的装置虽然机械机构少,但其缺点是控制元件多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实现了输纸装置的输纸步距的无级变化。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包括输入轴及设置其上的输入轴锥轮,输出轴及设置其上的输出轴锥轮,以及连接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使得输入轴锥轮工作半径变小或变大时,输出轴锥轮工作半径相应地变大或变小。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均分为上下半轮,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的中心孔内表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均设置有键槽,所述输入轴键槽和输出轴键槽的键分别与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凹槽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凹槽卡合,而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下半轮和输出轴锥轮上半轮分别固定在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上;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通过所述传动机构相连。
较佳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Z”形杆,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通过该“Z”形杆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的“Z”形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杆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和底部,与支架底部连接的螺杆穿过该底部连接一把手。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长度一定的“V”形带。
较佳的,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还包括用于压紧所述“V”形带的压带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的外形呈伞状,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嵌套的输入轴第一铜套和输入轴第二铜套以及相互嵌套的输出轴第一铜套和输出轴第二铜套,所述输入轴第二铜套紧套在输入轴锥轮上半轮的“伞柄”部位,所述输出轴第二铜套紧套在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的“伞柄”部位,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和输出轴第一铜套通过所述“Z”形杆相连。
较佳的,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的下表面和所述输入轴锥轮上半轮相对的表面间设置有输入轴推力球轴承,所述的输出轴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的上表面和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相对的表面间设置有输出轴推力球轴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变步距输纸机,包括:
输纸机主体,包括输入辊和由输入辊带动的输入传送带,以及输出辊和由输出辊带动的输出传送带;
上述的无级变速装置,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入辊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辊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都分为上下半轮,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的中心孔内表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均设置有键槽,所述输入轴键槽和输出轴键槽的键分别与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凹槽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凹槽卡合,而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下半轮和输出轴锥轮上半轮分别固定在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上;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Z”形杆,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通过该“Z”形杆相连;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的“Z”形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杆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和底部,与支架底部连接的螺杆的穿过该底部连接一把手。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其通过传动机构的特殊设计,实现了无级变速装置工作和停机两种状态中均能无级调节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无级变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变步距输纸机,通过将输纸机主体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结合无级变速装置,使得前后两个部分的传输速度可以相对调节,当前部传输速度加快或减缓时,后部传输速度则相应的减缓或加快,并且实现了输纸机的前后部的步距无级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级变速装置2的正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将图1所示的无级变速装置2倒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2所示的无级变速装置2上设置“V”形带4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级变速装置中去掉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参考图1)和第二铜套282(参考图1)以及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参考图1)和第二铜套292(参考图2)的正视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与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变步距输纸机1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公开的无级变速装置,包括输入轴及设置其上的输入轴锥轮,输出轴及设置其上的输出轴锥轮,以及连接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传动机构。
参考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级变速装置2的正视立体图。
其中,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2包括:输入轴21及设置其上的输入轴键槽27和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下半轮232以及将其固定在所述输入轴21上的第一固定件233,用于连接变步距输纸机的输纸机主体1(参考图6)的输入辊11(参考图6)的输入轴齿轮211,输出轴22及设置其上的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上半轮241以及将其固定在所述输出轴22上的第二固定件243,用于连接变步距输纸机的输纸机主体1(参考图6)的输出辊12(参考图6)的输出轴齿轮221,“Z”形杆26,将所述的“Z”形杆26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和底部的螺杆262,与支架底部连接的螺杆262穿过该底部连接的把手261,紧套在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的“伞柄”部位2311(参考图5)上的输入轴第二铜套282,嵌套在输入轴第二铜套282外部并与“Z”形杆26一端连接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与“Z”形杆26另一端连接的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压带装置25,设置在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第二铜套282的下表面和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相对的表面间的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
参考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将图1所示的无级变速装置2倒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其中,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2还包括未在图1中示出的部分:与支架顶部连接的螺杆262,输出轴第二铜套292,设置在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和第二铜套292的上表面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相对的表面间的输出轴推力球轴承32。
参考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2所示的无级变速装置2上设置“V”形带4后的立体图。
其中,示出了“V”形带4与所述的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相对位置。
参考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级变速装置中去掉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参考图1)和第二铜套282(参考图1)以及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参考图1)和第二铜套292(参考图2)的正视立体图。
从图4中可以看出,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外形呈伞状。
参考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与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中,所述伞状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包括:“伞柄”部位2311,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凹槽2313,输入轴推力球轴承凹槽2312。
结合图1至图5,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2主要包括:支架,输入轴21及设置其上的输入轴锥轮,输出轴22及设置其上的输出轴锥轮,连接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传动机构,以及压带装置25;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与所述输出轴锥轮的“Z”形杆26、螺杆262、把手261、“V”形带4、相互嵌套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输入轴第二铜套282,以及相互嵌套的输出轴第一铜,291和输出轴第二铜套292。
所述的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设置在支架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均分为上下半轮,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32的中心孔内表面均设置有凹槽2313,所述的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上均设置有键槽27,所述输入轴键槽和输出轴键槽的键分别与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凹槽2313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凹槽卡合,使得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只能分别沿所述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的轴向进行上下滑动而不能相对所述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转动,而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下半轮232和输出轴锥轮上半轮241分别通过第一固定件233和第二固定件243固定在所述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上。
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外形呈伞状(参考图4和图5),所述输入轴第二铜套282紧套在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的“伞柄”部位2311(参考图5),同理,所述输出轴第二铜套292紧套在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伞柄”部位,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输出轴第一铜套291通过所述“Z”形杆26相连;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输入轴第二铜套282则相互嵌套,同理的,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和输出轴第二铜套292也相互嵌套,使得,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通过所述“Z”形杆26相连;即:当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转动时,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既能分别在所述相互嵌套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输入轴第二铜套282以及相互嵌套的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和输出轴第二铜套292里面自由转动,又能沿各自的轴进行轴向自由上下滑动,同时实现了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在转动的同时又能通过“Z”型杆26对其进行上下调节。
所述的“Z”形杆26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杆262固定在无级变速装置支架的顶部和底部,与支架底部连接的螺杆262穿过该底部连接一把手261,使得旋转该把手261时,所述“Z”形杆26可相应的上下移动,并带动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能够分别沿所述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同时上下滑动。
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第二铜套282的下表面和所述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相对的表面间设置有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参考图5),所述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卡在所述输入轴推力球轴承凹槽2312内,其朝向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第二铜套282的一面与它们的下表面相接触;同理,所述的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和第二铜套292的上表面和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相对的表面间设置有输出轴推力球轴承32;所述的推动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和推动输出轴推力球轴承32的作用在于减小所述输入轴铜套下表面及输出轴铜套上表面和所述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及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相对表面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各接触部位的磨损。
所述“V”形带4为横截面呈“V”字形的长度一定的带,其卡接在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上下半轮之间,从而连接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使得,当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能够分别沿所述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同时上下滑动时,所述输出轴锥轮工作半径随输入轴锥轮工作半径变小而相应变大,或者随输入轴锥轮工作半径变大而相应地变小。
所述压带装置25通过弹簧固定在所述无级变速装置2支架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当“V”形带4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并松动后,用于将该“V”形带4压紧,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2的工作过程如下:
动力通过输入轴21输入,输入轴21开始转动,带动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和输入轴锥轮下半轮232转动,输出轴22通过“V”形带4与输入轴21相连,从而被输入轴21带动而转动,输出轴锥轮上半轮241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则随之转动。
逆时针转动把手261时,带动螺杆262向下运动,进而使“Z”型杆26向下移动,通过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第二铜套282,推动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并将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向下推移,此时,由于“V”形带4的长度是一定的,则其对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施加压力,将其向下推移,使得,输入轴锥轮的工作半径变大,同时输出轴锥轮的工作半径相应变小,即:当输入速度一定时,输出速度随即变大;反过来,顺时针转动把手261时,带动螺杆262向上运动,进而使“Z”型杆26向上移动,通过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和第二铜套292,推动输出轴推力球轴承32并将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向上推移,此时,由于“V”形带4的长度是一定的,则其对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施加压力,将其向上推移,使得,输入轴锥轮的工作半径变小,同时输出轴锥轮的工作半径相应变大,即:当输入速度一定时,输出速度随即变小。
这样,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工作半径就可以随着“Z”型杆26的上下移动而变化,在无级变速装置工作和停机两种状态中均能实现无级调节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的传动比。
在上述过程中,所述的输入轴第二铜套282以及输出轴第二铜套292的作用在于使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以及输出轴第一铜套291能够平缓的和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及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相接触,使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及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在转动时能减小与所述铜套间的相互摩擦,从而把动力能耗减少,同时使得各部件的动作更加平顺,并且各部件的磨损程度也会相应减小。
除此之外,通过弹簧固定在所述无级变速装置2支架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压带装置17,当带用一段时间后变松时,通过下压该压带装置17,即可增加“V”形带4的摩擦力,从而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级变速装置2,其通过传动机构的特殊设计,实现了无级变速装置工作和停机两种状态中均能无级调节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无级变速。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的输入轴第二铜套282,输出轴第二铜套292,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以及输出轴推力球轴承32的设计主要为了减小摩擦,降低损耗,因此并非本发明的必要设计,其他的类似的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联想到的减小摩擦的设计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Z”形杆26的设计并非唯一,该连接杆也可设计为其他形状,如“S”形杆等,只要是能实现连接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及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目的,即可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而“Z”形杆26的螺杆262与把手261配合使“Z”形杆26可上下调节的方式,也并非唯一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其他类似的实现方式,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采用通过输入轴第一铜套281以及输出轴第一铜套291连接的“Z”形杆26和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及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设计,也并非唯一的设计,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基于机械领域的基本知识,肯定还有其他类似的实施方式,也是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的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上的键槽27的设计,主要目的是用于使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及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不能与其对应的轴之间进行相对的转动,这里用于卡住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及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突起,也可以设计为突出在轴上的一根长条,同样可以卡合所述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及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中心孔内表面凹槽,使其不能与对应的轴之间进行相对的转动。
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件233和第二固定件243设计为圆环形,很明显的,这并非唯一的固定件设计,其他类似的设计,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变步距输纸机1的整体示意图。
其中,所述的变步距输纸机,包括:
输纸机主体1,包括输入辊11和由输入辊11带动的输入传送带,输出辊12和由输出辊12带动的输出传送带,以及与发动机连接动力齿轮14;
上述的无级变速装置2,所述输入轴21与所述输入辊11通过输入辊齿轮111和输入轴齿轮211以及辅助齿轮13连接,所述输出轴22与所述输出辊12通过输出辊齿轮121和输出轴齿轮221连接。
从图6中可以看出,所述的变步距输纸机包括了传输速度不同的两部分,前部的传输由输入辊11带动,后部的传输由输出辊12带动。
所述变步距输纸机工作时,发动机通过动力齿轮14将动力输入到输入辊11使其开始转动,输入辊齿轮111随即开始转动并通过辅助齿轮13和输入轴齿轮211带动输入轴21转动,输出轴22通过“V”形带4与输入轴21相连,从而被输入轴21带动而转动,输出轴22通过输出轴齿轮221和输出辊齿轮121带动所述输出辊12进行转动;通过调节所述“Z”形杆26,从而无级调节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的传动比,使得输入辊11和输出辊12的传动比随之进行无级调节。
当想加快输纸机的前部传输速度并减缓后部传输速度时,则相应的逆时针旋转把手261,使得输入轴锥轮的工作半径减小,输出轴锥轮的工作半径增大,则可相应减缓输纸机后部传输速度;反之,则可相应加快输纸机后部传输速度。
从上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变步距输纸机,通过将输纸机主体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结合无级变速装置,使得输纸机后部的传输速度可以相对调节,当前部传输速度加快或减缓时,后部传输速度则相应的减缓或加快,并且实现了输纸机的前后部的步距无级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的输纸机主体1和无级变速装置2之间通过齿轮连接的方式并不唯一,当然也可以直接将输入辊11和输入轴21的端部连接起来,同时将输出辊12和输出轴22的端部连接起来,也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另外,辅助齿轮13的设计也不唯一,其个数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自行增减,只要能实现传动目的,即视为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21)及设置其上的输入轴锥轮,输出轴(22)及设置其上的输出轴锥轮,以及连接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使得输入轴锥轮工作半径变小或变大时,输出轴锥轮工作半径相应地变大或变小;
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均分为上下半轮,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中心孔内表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的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上均设置有键槽(27),所述输入轴键槽和输出轴键槽的键分别与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凹槽(2313)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凹槽卡合,而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下半轮(232)和输出轴锥轮上半轮(241)分别固定在所述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上;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通过所述传动机构相连;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Z”形杆(26),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通过该“Z”形杆(26)相连;所述的“Z”形杆(26)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杆(262)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和底部,与支架底部连接的螺杆(262)穿过该底部连接一把手(261);所述的传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长度一定的“V”形带(4);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还包括用于压紧所述“V”形带(4)的压带装置(25);
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外形呈伞状,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嵌套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输入轴第二铜套(282)以及相互嵌套的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和输出轴第二铜套(292),所述输入轴第二铜套(282)紧套在输入轴锥轮上半轮的“伞柄”部位(2311),所述输出轴第二铜套(292)紧套在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的“伞柄”部位,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输出轴第一铜套(291)通过所述“Z”形杆(26)相连;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第二铜套(282)的下表面和所述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相对的表面间设置有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所述的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和第二铜套(292)的上表面和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相对的表面间设置有输出轴推力球轴承(32)。
2.一种变步距输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纸机主体,包括输入辊(11)和由输入辊带动的输入传送带,以及输出辊(12)和由输出辊带动的输出传送带;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所述输入轴(21)与所述输入辊(11)连接,所述输出轴(22)与所述输出辊(12)连接。
CN201210148903.5A 2012-05-14 2012-05-14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8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8903.5A CN102658999B (zh) 2012-05-14 2012-05-14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8903.5A CN102658999B (zh) 2012-05-14 2012-05-14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8999A CN102658999A (zh) 2012-09-12
CN102658999B true CN102658999B (zh) 2014-12-31

Family

ID=46768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890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8999B (zh) 2012-05-14 2012-05-14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899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91477A (fr) * 1958-02-13 1959-10-20 Dispositif de liaison à changement des sens de rotation et des vitesses entre un arbre moteur et un arbre mené
GB1239137A (zh) * 1968-06-18 1971-07-14
US4735598A (en) * 1985-07-10 1988-04-05 Aisin-Warner Kabushiki Kaisha Continuously variable V-belt transmission
EP0281338A1 (en) * 1987-02-28 1988-09-07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imited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speed-shifting device
CN201317603Y (zh) * 2008-11-21 2009-09-30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印刷机的输纸机构
CN202643011U (zh) * 2012-05-14 2013-01-02 北京印刷学院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CN103216592A (zh) * 2012-01-18 2013-07-24 陈雪妍 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91477A (fr) * 1958-02-13 1959-10-20 Dispositif de liaison à changement des sens de rotation et des vitesses entre un arbre moteur et un arbre mené
GB1239137A (zh) * 1968-06-18 1971-07-14
US4735598A (en) * 1985-07-10 1988-04-05 Aisin-Warner Kabushiki Kaisha Continuously variable V-belt transmission
EP0281338A1 (en) * 1987-02-28 1988-09-07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imited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speed-shifting device
CN201317603Y (zh) * 2008-11-21 2009-09-30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印刷机的输纸机构
CN103216592A (zh) * 2012-01-18 2013-07-24 陈雪妍 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
CN202643011U (zh) * 2012-05-14 2013-01-02 北京印刷学院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8999A (zh) 2012-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76029U (zh) 一种砻谷机的胶辊外径指示装置
CN202643011U (zh)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CN102658999B (zh)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EP1964998A3 (en) A retractable awning
CN108298347A (zh) 一种覆膜机的纸张搭口机构及搭扣方法
CN206193760U (zh) 弹簧式自动售货机兼容互换型皮带输送装置
CN201287174Y (zh) 具有同步带传动机构的钢筋自动弯箍机
CN201382141Y (zh) 手式传动分离式电机双用轮
CN207973268U (zh) 一种覆膜机的纸张搭口机构
CN210456896U (zh) 一种台布生产线上的台布折叠堆放装置
CN202555650U (zh) 型材压弯装置
CN201473701U (zh) 一体化高位皮罗拉
CN103040204B (zh) 戒指整形设备
CN106858634B (zh) 一种坚果破壳机
CN201507635U (zh) 双螺旋齿自动离合皮带轮
CN201209172Y (zh) 一种皮辊轧花机的自动喂花装置
CN202264140U (zh) 镜面研磨机的滑板滑移机构
CN217911237U (zh) 一种家具板材加工用涂胶机
CN201006932Y (zh) 电动拆片机
CN204448933U (zh) 一种手摇式多功能压弯机
CN206017613U (zh) 袜子整形定型设备传动杆装置
CN105288944B (zh) 一种改进型健身用跑步器械
CN203560378U (zh) 一种鞭炮编织设备用的无级变速装置
CN104624746B (zh) 一种手摇式多功能压弯机
CN208815288U (zh) 一种能够快速制动的起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Yan

Inventor after: Cai Jifei

Inventor after: Chen Pengfei

Inventor after: Shen Jiankang

Inventor after: Zou Kangle

Inventor after: Fu Ang

Inventor after: Sun Donghong

Inventor after: Liu Muzhou

Inventor before: Cai Jifei

Inventor before: Chen Pengfei

Inventor before: Shen Jiankang

Inventor before: Zou Kangle

Inventor before: Fu Ang

Inventor before: Sun Donghong

Inventor before: Liu Muzho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AI JIFEI CHEN PENGFEI SHEN JIANKANG ZOU KANGLE FU ANG SUN DONGHONG LIU MUZHOU TO: WANG YAN CAI JIFEI CHEN PENGFEI SHEN JIANKANG ZOU KANGLE FU ANG SUN DONGHONG LIU MUZHOU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