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8014A -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8014A
CN102658014A CN201210109966XA CN201210109966A CN102658014A CN 102658014 A CN102658014 A CN 102658014A CN 201210109966X A CN201210109966X A CN 201210109966XA CN 201210109966 A CN201210109966 A CN 201210109966A CN 102658014 A CN102658014 A CN 102658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h magnesium
tower
solution
flue gas
sl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99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辉
刘建民
朱法华
薛建明
许月阳
管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d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od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d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od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099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80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8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8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CO2减排系统,该系统完整紧凑、操作简单,可对烟气CO2的非分离永久稳定封存,环境和经济效益优异。该系统包括富镁溶液制备、CO2吸收反应及辅助三个单元,主要装置包括富镁溶液制备塔1和CO2吸收反应塔2,可分为富镁溶液制备单元、CO2吸收与反应单元和辅助单元。本发明型直接对燃煤电厂烟气中的CO2进行矿物碳酸化封存,省去了CO2分离环节,大大简化了CO2捕集与封存过程,同时利用电厂余热对设备供热,减少了额外能量供应。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对燃煤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直接矿物碳酸化封存,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套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是我国最大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源,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特殊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主导地位,随着火电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煤电CO2排放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因此,电力行业尤其是煤电对我国CO2减排担负着主要任务,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电力行业CO2减排的主要措施有:(1)调整电源结构,提高低碳或无碳的清洁能源电力比例;(2)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煤炭的消耗量;(3)对燃煤电厂烟气中的CO2进行捕集与封存(CCS)。其中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实现CO2减排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主要研究和采用的CO2封存方案有地质封存、海洋封存、生态封存和矿化封存等。其中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受到明显的地域、地质条件限制,而且仍有CO2泄露重新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风险;一个500MW的燃煤电厂约需新增2000平方公里(300万亩)的森林来吸收其所排放的CO2,故此生态封存亦不可能作为主要封存方式;矿化封存避免了以上封存方式的问题,拥有原料易得、原理简单、产物稳定并可资源化等优点,综合环境效益最优。研究表明碳酸盐中的碳在各种形态碳中能态最低,富镁矿石、水镁石、硅灰石等富镁或富钙硅酸盐矿在自然条件下即可发生碳酸化反应,只是反应速度极为缓慢,但是通过探索和研究,已在加速富镁矿碳酸化反应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只要进一步要突破关键技术、设计和开发出合适的捕集封存系统及装置,CO2矿化封存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CO2减排技术大部分是采用先捕集,再封存的分步式工艺,如申请号为200810018343.5的中国专利文件提出的一种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方法和装置,在该方法中,烟气进入CO2吸收塔,采用吸收液捕集CO2,吸收了CO2的富液流入再生塔进行吸收液再生,释放出的CO2进入压缩机压缩至150bar运送至处理场所,再进行后续封存处理,其实质是仅解决了CO2的捕集问题。申请号为200910063076的中国专利文件提出了一种非分离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直接矿化隔离方法,将钙或镁硅酸盐矿物粉末置于填充有水的反应器中,向反应器内通入烟气,保持反应器中的压力为1.0~6.0MPa,温度为80℃~200℃,反应时间60min,烟气中的CO2与硅酸盐矿物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碳酸盐,该方法采用的钙或镁硅酸盐矿物粉末需要高温(300~650℃处理1~3小时)或酸液(2~10%酸溶液浸泡2~6小时)预处理,增加了工序,而且巨量的烟气在反应器中保持高温高压的条件极为苛刻,各个高温过程所消耗热量带来的CO2排放增加大大抵消了有效的CO2减排量,反应塔中的反应时间长达60min,对于烟气量巨大的燃煤电厂,即使为一台300MW规模的机组,仅积累的烟气体积就将达到150万~200万m3,反应器体积则需要高达到数万至十万m3,在将来总装机规模普遍都达数千MW的电厂基本上没有操作的可能性,其离工业化应用还十分遥远。如何在简化工艺、降低反应条件、提高原料循环利用率、降低能耗等基础上一步到位地将燃煤电厂烟气CO2永久稳定的封存起来,开发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及装置是目前实现CO2实质上的减排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矿化封存烟气二氧化碳技术在电厂可操作性不足的现状,提供一种在电厂或其他工业锅炉上切实可行的富镁矿直接矿化封存燃煤电厂及其他工业锅炉烟气CO2系统,该系统完整紧凑、操作简单,可对烟气CO2的非分离永久稳定封存,环境、经济效益优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CO2减排系统,包括富镁溶液制备、CO2吸收反应及辅助三个单元,主要装置包括富镁溶液制备塔和CO2吸收反应塔,其特征是:
湿式球磨机的出料口经磨机浆液循环箱及旋流器,再经浆液输送泵连接富镁溶液制备塔的进液口;富镁溶液制备塔的塔顶设有催化剂或添加剂加料口及氨气出气口;富镁溶液制备塔的底部出口经控制阀连接矿渣排浆旋流器,矿渣排浆旋流器的富镁溶液出液口经输送泵连接CO2吸收反应塔的进液口,矿渣排浆旋流器的矿渣出料口经脱水机连接富镁矿渣仓,脱水机排水进入回收水箱;
CO2吸收反应塔的顶部设有洁净烟气出气口和催化剂或添加剂加料口,CO2吸收反应塔还设有原烟气进口,该进口经导管连接至CO2吸收反应塔内下方,CO2吸收反应塔底部出口经控制阀连接菱镁矿排浆旋流器,旋流器的浆液出口连接介质溶液回收箱,矿渣出口经脱水机接至菱镁矿仓。
该发明的进一步设计在于,系统还设有矿石料仓、给料机和储液罐,矿石料仓的出料口经给料机连接所述湿式球磨机的进料口,储液罐的出口也连接湿式球磨机的进料口。
所述旋流器的浆液出口与浆液输送泵之间管路还设有富镁矿浆液箱。
所述回收水箱经泵连接CO2吸收反应塔塔顶喷淋层进液口。
所述浆液输送泵与富镁溶液制备塔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贫/富镁溶液换热装置,矿渣排浆旋流器的富镁溶液出口经该换热装置后再输送泵接至CO2吸收反应塔,同时利用制备好的富镁溶液的热量预热送入富镁溶液制备塔的富镁矿浆。
所述输送泵的进液口一侧的管路上还设有冷却装置,以进一步冷却富镁溶液。
所述脱水机采用真空皮带脱水机。
本发明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直接对燃煤电厂烟气中的CO2进行矿物碳酸化封存,省去了CO2分离环节,大大简化了CO2捕集与封存过程;利用电厂余热对设备供热,减少了额外能量供应。
2、本发明的烟气CO2减排系统可利用天然富镁矿对CO2进行封存,原料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运输方便、成本低廉;该套烟气CO2减排系统采用介质溶液提取富镁矿中的有效镁元素,省去了原矿石的高温、酸浸等预处理过程,且介质溶液可循环利用,减少了能耗与物耗;富镁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镁元素,还含有氧化铝、氧化钙等成分以及铁、镍、铜、钴、铂等伴生金属元素,经过提取有效镁元素处理后,更易于矿渣中其他成分的综合利用,仍有较高利用价值,可一矿多用。
3、封存后的CO2以固体碳酸盐的形式永久稳定地封存在矿物中,产物菱镁矿可资源化利用,只要是用于540℃以下条件下,菱镁矿都不会分解再次释放CO2,安全可靠,具有最优的环境及经济效益和最低的环境风险。
4、本发明系统简单、操作容易,对燃煤电厂适应性强,并且同样适合于燃油、燃气电厂及其他工业锅炉,对新厂建设和老厂改造均适用,工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CO2减排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富镁溶液制备塔;2-CO2吸收反应塔;3-矿石料仓;4-给料机;5-储液罐;6-湿式球磨机;7-磨机浆液循环箱;8-旋流器;9-富镁矿浆液箱;10浆液输送泵;11-矿渣排浆旋流器;12-贫/富镁溶液换热装置;13-泵;14-输送泵;15-菱镁矿排浆旋流器;16-脱水机;17-介质溶液回收箱;18-介质固体添加斗;19-脱水机;20-回收水箱;21-输送机;22-富镁矿渣仓;23-输送机;24-菱镁矿仓;51-原烟气;52-洁净烟气;53-富镁矿;54-介质(铵盐等,NH4 +)溶液;55-介质(铵盐等,NH4 +);56-富镁矿浆液;57-富镁溶液;58-氨气;61-催化剂或添加剂;62、63-催化剂或添加剂;64-高温低压蒸汽;65-换热后蒸汽;66-江河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根据单元过程及主要设备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CO2减排系统包括富镁溶液制备、CO2吸收反应及辅助三个单元,主要装置包括富镁溶液制备塔和CO2吸收反应塔。本套系统各部分组成如下:
湿式球磨机6的出料口经磨机浆液循环箱7及旋流器8,再经浆液输送泵10连接富镁溶液制备塔1的进液口;旋流器8的浆液出口与浆液输送泵10之间管路还设有富镁矿浆液箱9。
富镁溶液制备塔1的塔顶设有催化剂或添加剂量61加料口及氨气58出气口;富镁溶液制备塔1的底部出口经控制阀连接矿渣排浆旋流器11,矿渣排浆旋流器11的富镁溶液出液口经输送泵14连接CO2吸收反应塔2的进液口,矿渣排浆旋流器11的矿渣出料口经脱水机19连接富镁矿渣仓22,脱水机19排水进入回收水箱20;
CO2吸收反应塔2的顶部设有洁净烟气52出气口和催化剂或添加剂62加料口,CO2吸收反应塔2还设有原烟气51进口,该进口经导管连接至CO2吸收反应塔2内下方,CO2吸收反应塔2底部出口经控制阀连接菱镁矿排浆旋流器15,旋流器的浆液出口连接介质溶液回收箱17,矿渣出口经脱水机16接至菱镁矿仓24。回收水箱20经泵连接CO2吸收反应塔2塔顶喷淋层的进液口。
该系统还设有矿石料仓3、给料机4和储液罐5,矿石料仓3的出料口经给料机4连接所述湿式球磨机6的进料口,储液罐5的出口也连接湿式球磨机6的进料口。
浆液输送泵10与富镁溶液制备塔1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贫/富镁溶液换热装置12,矿渣排浆旋流器11的富镁溶液出口经该换热装置,后再输送泵接至CO2吸收反应塔2,同时利用制备好的富镁溶液的热量预热送入富镁溶液制备塔1的富镁矿浆。
输送泵14的进液口一侧的管路上还设有冷却装置,以进一步冷却富镁溶液。脱水机(16、19)可采用真空皮带脱水机。
以下按富镁溶液制备单元、CO2吸收与反应单元和辅助单元,对本发明详细进行描述:
富镁溶液单元包括:
一个富镁矿石料仓3,存储富镁矿石,配备仓顶除尘器;
一个称重皮带给料机4,输送并控制进入湿式球磨机的富镁矿石量;
一个介质溶液储罐5(临时),用于首次加入介质溶液(铵盐等,NH4 +)与富镁矿石矿进入球磨机;
一个湿式球磨机6,将富镁矿石磨至设计粒径;
一个磨机浆液循环箱7及旋流器8,用于富镁矿原浆液循环,为富镁矿浆液箱提满足粒径要求的富镁矿浆液;
一个富镁矿浆液箱9,存储富镁矿浆液;
一个浆液输送泵10,为富镁溶液制备塔供应富镁矿浆液56;
一个富镁溶液制备塔1,富镁溶液制备的主反应设备;
一个富镁矿渣排浆旋流器11,分离富镁溶液(富含Mg2+)与矿渣。
富镁矿石料仓:采用外购粒径小于20mm的富镁矿石块或富镁矿石原矿经过初次筛选和粉碎至粒径小于20mm,由车辆运输至卸料斗,经振动给料机、斗式提升机等输送至富镁矿石料仓。
介质溶液制备罐、介质固体储罐(临时):采用外购工业级介质,以工业水溶解,在介质溶液制备罐中配制成设定质量浓度的介质溶液,用于首次与富镁矿石矿进入球磨机的需要。 
富镁矿石称重皮带给料机:采用变频式称重皮带输送机控制进入湿式球磨机的富镁矿石量。
富镁矿石湿式球磨机及原浆液循环:根据进入磨机的富镁矿石量通过磨机进口补充水管道上的流量调节阀控制进入磨机的介质溶液量,首次加入时介质溶液由介质溶液储罐引入,正式投运后由介质溶液回收箱引入;球磨机出口浆液流至磨机浆液循环箱,磨机浆液循环箱内配置搅拌器,防止浆液在箱内形成沉淀;通过磨机浆液循环泵泵入富镁矿石原浆液旋流器,正常运行时,满足系统出力及细度要求的旋流器溢流进入富镁矿石浆液箱,底流返回磨机进料口,参与湿磨制浆再循环。
富镁矿石浆液箱:富镁矿石浆液箱作为介质-富镁矿石混合浆液进入富镁溶液制备塔前的储备箱。富镁矿石浆液箱中配置搅拌器,防止浆液在箱内形成沉淀,并初步采用矿物剥层技术利用磨制一定粒径的富镁矿石矿自身的相互摩擦剥离惰性二氧化硅(SiO2)层。
富镁矿石浆液输送泵:富镁矿石浆液(配制好的介质-富镁矿石混合浆液)通过富镁矿石浆液输送泵送入富镁溶液制备塔中,在管道上安装流量调节阀控制流量,调节进入富镁溶液制备塔中的介质-富镁矿石混合浆液量。
富镁溶液制备塔:富镁溶液制备塔是介质溶液提取富镁矿石中Mg2+的主要反应场所。介质溶液与富镁矿石在低压低温(1~数atm,80~200℃)条件下反应,所需热量由从汽轮机低压缸抽取做功后的高温低压蒸汽提供;富镁溶液制备塔配备快速搅拌器,采用矿物剥层原理利用富镁矿石矿自身的相互摩擦作用剥离惰性二氧化硅(SiO2)层,并保证浆液在浆液池内均匀分布,富镁矿石矿与介质溶液充分接触反应;由于加热氨气被释放出来,通过管道导入CO2吸收反应塔,通过热氨气的不断移除,富镁溶液制备塔内混合液呈弱酸性环境,使得含镁矿物与介质(NH4 +)的反应平衡向生成镁离子(Mg2+)的方向移动,加速镁离子从矿物晶格中释放出来,形成活性富镁溶液;预留添加催化剂或添加剂等加速镁元素提取的工艺改进措施的装置;富镁矿石浆液在进入富镁溶液制备塔前,由从塔底分流出来的富镁溶液进行预热,同时对富镁溶液去往CO2吸收反应塔前进行冷却。
富镁矿石矿渣排浆阀(管)与矿渣旋流器:富镁溶液制备塔底浆液由富镁矿石矿渣排浆阀(管)引入预设参数的矿渣旋流器,正常运行时,旋流器溢流清液为富镁溶液(富含Mg2+),通过富镁溶液泵送往CO2吸收反应塔;不参加反应的惰性矿渣从富镁矿石矿渣旋流器底部排至富镁矿石矿渣真空皮带脱水机。
2 吸收与反应单元包括:
一个增压风机13,将原烟气51引入CO2吸收反应塔2,克服系统阻力;
一个富镁溶液泵14,将来自矿渣排浆旋流器11的富镁溶液57输入CO2吸收反应塔2;
一个CO2吸收反应塔2,烟气CO2矿化封存的主反应设备,配备烟气喷淋层及除雾器;
一个菱镁矿排浆旋流器15,分离贫镁溶液(富含NH4 +)与菱镁矿。
增压风机:从脱硫塔出来的烟气经增压风机升压后进入CO2吸收反应塔。
CO2吸收反应塔:经增压风机升压后的烟气(工况温度,约50℃)通过烟气布流器进入CO2吸收反应塔,并均匀地与混合液充分接触,烟气中的CO2溶解,与Mg2+结合,生成沉淀(MgCO3·3H2O,菱镁矿),随贫镁溶液的导出而排出;预留有添加催化剂或添加剂等增大CO2溶解速度和溶解度、加速水合CO2与镁离子(Mg2+)的碳酸化反应速度的工艺改进措施的装置;脱除CO2的净烟气经过除雾器去除水雾后由塔顶排出,进入烟道最后经由烟囱排入大气;在除雾器下方布置一组喷嘴(喷淋层)捕集NH3由富镁溶液制备塔导入的NH3,防止由于净烟气上升气流的作用将其带出,造成逃逸损失和二次污染,保证其重新进入溶液循环系统;由富镁溶液制备塔输入的富镁溶液经过两级冷却由富镁溶液泵泵入塔内,通过烟气布流器与烟气充分接触、反应;经过充分反应后CO2吸收反应塔内溶液已为贫镁溶液(富含NH4 +),在反应塔底由菱镁矿排浆泵与反应生成的菱镁矿沉淀一起引入菱镁矿旋流器。
菱镁矿排浆阀(管)与菱镁矿旋流器:将CO2吸收反应塔中富镁溶液与烟气中CO2反应生成的菱镁矿随贫镁溶液一起通过菱镁矿排浆阀(管)按设定流量排出,进入菱镁矿旋流器,正常运行时,旋流器溢流清液为贫镁溶液(富含NH4 +),返回介质溶液回收箱,底流去往菱镁矿真空皮带脱水机。
辅助单元包括:
一个氨气(NH3)转移装置,将富镁溶液制备塔1中分解逸出的氨气58转移至CO2吸收反应塔2重新进入溶液循环;
一个蒸汽加热装置,抽取对汽轮机做功之后的高温低压蒸汽64对富镁溶液制备塔供热,供热后的蒸汽65返回蒸汽循环;
一个贫/富镁溶液换热装置12,进入富镁溶液制备塔1的富镁矿石浆液与由矿渣排浆旋流器11输往CO2吸收反应塔2的富镁溶液由换热器进行换热;
两个真空皮带脱水机19、16,用于富镁矿渣59和菱镁矿60的冲洗与脱水;
一个介质溶液回收箱17,用于回收来自菱镁矿排浆旋流器15和菱镁矿真空皮带脱水机16的贫镁溶液;
一个介质固体添加斗18,向介质溶液回收箱17补充损失的介质55;
一个回收水箱20,用于回收来自富镁矿渣真空皮带脱水机的含镁溶液;
一个工业水箱25,为真空皮带脱水机19、16提供冲洗水,同时补给溶液循环系统的水损失;
一个冷却水泵,抽取河(江、地下)水作为冷却水65对进入CO2吸收反应塔2的富镁溶液进行冷却;
两个皮带输送机21、23,将富镁矿渣、菱镁矿送至尾矿仓;
两个矿仓22、24,存储富镁矿渣、菱镁矿。
贫/富溶液换热器:富镁溶液为加热制备,CO2的吸收反应要求在设计工况温度(约50℃)条件下进行,进入富镁溶液制备塔的富镁矿石浆液与输往CO2吸收反应塔的富镁溶液由换热器进行换热,分别对其预热和冷却,减少对外部供热(冷)的消耗,降低能耗。
冷却水泵:抽取河(江、地下)水作为冷却水对进入CO2吸收反应塔的富镁溶液进行进一步冷却。
富镁矿石矿渣真空皮带脱水机:从富镁矿石矿渣旋流器来的富镁矿石矿渣在真空皮带机上用来自工业水箱的工业水进行冲洗,脱水后的菱镁矿送往菱镁矿皮带输送机,冲洗水与脱除的镁溶液进入回收水箱。
菱镁矿真空皮带脱水机:从菱镁矿旋流器底流来的菱镁矿在真空皮带机上用来自工业水箱的工业水进行冲洗,提高菱镁矿的纯度与品质,有利于外售和利用,脱水后的菱镁矿送往菱镁矿皮带输送机,冲洗水与脱除的贫镁溶液返回介质溶液回收箱。
回收水箱及回收水泵:富镁矿石矿渣真空皮带脱水机脱除的富镁溶液与清冲洗水全部收集到回收水箱,再通过回收水泵将回收水送往CO2吸收反应塔中喷淋层用于捕集吸收由富镁溶液制备塔中导入的NH3,防治逃逸并使其重新回到溶液循环中。
介质溶液回收箱及介质溶液泵:菱镁矿旋流器溢流的贫镁溶液、菱镁矿真空皮带脱水机脱除的贫镁溶液与冲洗水全部收集到介质溶液回收箱,再通过介质溶液泵将回收的介质溶液(贫镁溶液及冲洗水)送往湿式球磨机用于富镁矿石原浆液的制备;介质溶液回收箱设置采样口,监控混合溶液的pH值及酸根离子浓度,通过介质固体添加斗向介质溶液回收箱中添加介质固体,以保证介质-富镁矿石混合浆液配比。
介质固体添加斗:根据对介质溶液回收箱中pH及氯离子(Cl-)浓度的分析,通过介质固体添加斗向介质溶液回收箱补充损失的介质。
工业水箱及工业水泵:作为富镁矿石矿渣及菱镁矿冲洗水和系统补给水源,补充由富镁矿石矿渣及菱镁矿带出、碳酸化反应消耗、菱镁矿结晶水和其它途径损失的水分,补给水从富镁矿石矿渣及菱镁矿真空皮带脱水机的冲洗进入回收水箱和介质溶液回收箱引入系统。
富镁矿石矿渣皮带输送机及富镁矿石矿渣仓:从富镁矿石矿渣真空皮带脱水机脱水处理后的菱镁矿通过皮带输送机送往富镁矿石矿渣仓储存,矿渣外运深度利用。
菱镁矿皮带输送机及菱镁矿仓:从菱镁矿真空皮带脱水处理后的菱镁矿通过皮带输送机送往菱镁矿仓储存,菱镁矿可外运综合利用。

Claims (7)

1.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CO2减排系统,分为富镁溶液制备、CO2吸收与反应和辅助三个单元,它主要包括富镁溶液制备塔(1)和CO2吸收反应塔(2),其特征是:
湿式球磨机(6)的出料口经磨机浆液循环箱(7)及旋流器(8),再经浆液输送泵(10)连接富镁溶液制备塔(1)的进液口;富镁溶液制备塔(1)的塔顶设有催化剂或添加剂(61)加料口及氨气(58)出气口;富镁溶液制备塔(1)的底部出口经控制阀连接矿渣排浆旋流器(11),矿渣排浆旋流器(11)的富镁溶液出液口经输送泵(14)连接CO2吸收反应塔(2)的进液口,矿渣排浆旋流器(11)的矿渣出料口经脱水机(19)连接富镁矿渣仓(22),脱水机(19)排水进入回收水箱(20);
CO2吸收反应塔(2)的顶部设有洁净烟气(52)出气口和催化剂或添加剂(62)加料口,CO2吸收反应塔(2)还设有原烟气(51)进口,该进口经导管连接至CO2吸收反应塔(2)内下方,CO2吸收反应塔(2)底部出口经控制阀连接菱镁矿排浆旋流器(15),旋流器的浆液出口连接介质溶液回收箱(17),矿渣出口经脱水机(16)接至菱镁矿仓(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排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还设有矿石料仓(3)、给料机(4)和储液罐(5),矿石料仓(3)的出料口经给料机(4)连接所述湿式球磨机(6)的进料口,储液罐(5)的出口也连接湿式球磨机(6)的进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排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旋流器(8)的浆液出口与浆液输送泵(10)之间管路还设有富镁矿浆液箱(9)。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减排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回收水箱20经泵连接CO2吸收反应塔2塔顶喷淋层进液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排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浆液输送泵(10)与富镁溶液制备塔(1)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贫/富镁溶液换热装置(12),矿渣排浆旋流器(11)的富镁溶液出口经该换热装置后再输送泵接至CO2吸收反应塔(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排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输送泵(14)的进液口一侧的管路上还设有冷却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排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脱水机采用真空皮带脱水机。
CN201210109966XA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系统 Pending CN1026580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9966XA CN102658014A (zh)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9966XA CN102658014A (zh)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8014A true CN102658014A (zh) 2012-09-12

Family

ID=46767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9966XA Pending CN102658014A (zh)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801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7461A (zh) * 2015-12-29 2016-04-06 原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并矿物化装置及方法
CN113750774A (zh) * 2021-09-16 2021-12-07 天津中材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利用水泥窑旁路放风收尘灰矿化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和系统
CN115006988A (zh) * 2022-07-06 2022-09-06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脱硫脱硝除尘装置
CN116196741A (zh) * 2023-04-27 2023-06-0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球磨法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的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80910A1 (en) * 2003-12-31 2005-08-18 Ah-Hyung Park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using alkaline earth metal-bearing minerals
CN102137706A (zh) * 2008-08-28 2011-07-27 奥瑞凯炸药技术有限公司 改进的集成化学方法
CN102247753A (zh) * 2011-07-19 2011-11-23 南京大学 一种利用水镁石封存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流程
CN202569936U (zh) * 2012-04-16 2012-12-05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80910A1 (en) * 2003-12-31 2005-08-18 Ah-Hyung Park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using alkaline earth metal-bearing minerals
CN102137706A (zh) * 2008-08-28 2011-07-27 奥瑞凯炸药技术有限公司 改进的集成化学方法
CN102247753A (zh) * 2011-07-19 2011-11-23 南京大学 一种利用水镁石封存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流程
CN202569936U (zh) * 2012-04-16 2012-12-05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红霞 等: "二氧化碳矿物封存的研究进展", 《中国陶瓷》, vol. 46, no. 7, 31 July 2010 (2010-07-31), pages 9 - 13 *
朱辰 等: "基于二氧化碳封存的水镁石反应动力学研究", 《第四纪研究》, vol. 31, no. 3, 31 May 2011 (2011-05-31), pages 439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7461A (zh) * 2015-12-29 2016-04-06 原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并矿物化装置及方法
CN105457461B (zh) * 2015-12-29 2018-04-10 原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并矿物化装置及方法
US10343113B2 (en) 2015-12-29 2019-07-09 Yuanch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bsorbing and mineralizing carbon dioxide
CN113750774A (zh) * 2021-09-16 2021-12-07 天津中材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利用水泥窑旁路放风收尘灰矿化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和系统
CN115006988A (zh) * 2022-07-06 2022-09-06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脱硫脱硝除尘装置
CN116196741A (zh) * 2023-04-27 2023-06-0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球磨法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的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33062B1 (en)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system
CA2678800C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CN101514027B (zh) 一种利用电石渣制备氧化钙的生产工艺
Xie et al. Simultaneous mineralization of CO 2 and recovery of soluble potassium using earth-abundant potassium feldspar
CN102773006A (zh) 一种以CaO 为载体循环捕集二氧化碳的设备及工艺
CN102395417A (zh) 用于封存二氧化碳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4817102B (zh) 一种液相间接捕集矿化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系统装置及工艺
CN102410552A (zh) 一种大型煤粉集中制备系统和配送方法
CN102658014A (zh)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系统
CN105080323A (zh) 一种基于水合物法的二氧化碳捕集方法与装置
CN103147434A (zh) 一种利用工业废气热加固软土地基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2328314U (zh) 一种大型煤粉集中制备系统
EA016836B1 (ru) Способ доставки угля на тепловую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ю для сжигания
CN103055682B (zh) 固体燃料发电站废弃物综合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CN109795984B (zh) 可循环式综合利用电能电解铝的铝水制氢系统及方法
CN202569936U (zh) 一种采用湿法矿化封存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装置
CN202803106U (zh) 一种以CaO为载体循环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CN101641145B (zh) 用于二氧化碳隔离的体系、装置和方法
CN201864709U (zh) 利用饱和蒸汽进行褐煤提质的设备系统
CN102179153B (zh) 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尾气旋转流净化方法与装置
CN105797541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驱动的水合物法碳捕集系统
CN103673534A (zh) 利用电厂余热干燥褐煤提水回收系统
CN203002205U (zh) 固体燃料发电站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
CN203687545U (zh) 利用电厂余热干燥褐煤提水回收系统
CN203613162U (zh) 一种高钠煤脱钠提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