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7200A -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7200A
CN102657200A CN2012100801180A CN201210080118A CN102657200A CN 102657200 A CN102657200 A CN 102657200A CN 2012100801180 A CN2012100801180 A CN 2012100801180A CN 201210080118 A CN201210080118 A CN 201210080118A CN 102657200 A CN102657200 A CN 102657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yl ether
pleocidin
ether urea
ethyl pleocidin
d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01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柯程
曹明章
孔建
李广泽
王新军
杨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801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72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7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72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两种有效成分以及助剂、溶剂或载体组成,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在50∶1~1∶50之间,有效成分重量总含量为1%--80%。该组合物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扩大了防治谱,有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与环境的相容性更好。该组合物可高效防治稻、麦、棉、果树和蔬菜等上发生的鳞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害虫等,尤其可用于防治高抗性甜菜夜蛾、小菜蛾、蓟马、烟粉虱、豌豆潜叶蝇、稻纵卷叶螟及茶小绿叶蝉等,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单独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的复配杀虫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是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一种新颖的多杀菌素类杀虫剂,为多杀菌素的第二代产品,是由spinosyn A和spinosyn D两种多杀菌素类化合物在催化剂、反应物及溶剂存在下经过化学修饰后最终得到的新型杀虫剂。
多杀菌素自开发至今已有十余年,在开发时就对避免多杀菌素产生抗药性提出严格的要求。但事实证明,虽然多杀菌素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机制,长期的田间应用依然会造成其抗性的发生。据文献报道,美国温室观赏植物上三叶斑潜蝇3个种群中有2个种群对多杀菌素已经产生高抗,抗性倍数分别为188和1192倍;Osorio监测的墨西哥甜菜夜蛾5个种群中有4个种群对多杀菌素产生一定的抗性,抗性倍数在16-37倍;Bielza等于2007年报道了西班牙东南地区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产生了高抗,抗性倍数高达356-547倍。国内也有类似报道:针对浙江省不同地区小菜蛾的抗药性情况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已经产生了低抗到高抗水平,其中浙江三门地区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已达60倍。国内外有关多杀菌素抗性的报道表明有害生物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已不容忽视。
乙基多杀菌素是多杀菌素的升级产品,其杀虫活性是多杀菌素数倍,田间使用剂量相比减少数倍。当前,多杀菌素已经出现抗性的情况下,乙基多杀菌素也存在较高的抗性风险。另外,乙基多杀菌素单一使用成本高。
丁醚脲,是一种新型硫脲类高效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和熏蒸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杀卵效果。但丁醚脲单独使用作用速度较慢,对夜蛾类害虫、蓟马等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目前,关于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的复配及应用尚无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效果好、安全性高、防治谱广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复配农药组合物用于农作物害虫的防治。通过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之间的合理混配,可扩大杀虫谱,提高药效,降低用药量,有效解决害虫抗性问题,并且安全性更高,可用于高品质蔬菜、水果上害虫的防治药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为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在50∶1~1∶50之间。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加工成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制剂中有效成分重量总含量为1%--8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组合物中有效成分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重量比例较好的为5∶1~1∶5。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对几乎所有鳞翅目害虫都有效,能有效防治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及部分直翅目害虫,可高效防治抗性害虫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蓟马、潜叶蝇、豆荚螟、烟粉虱、茶小绿叶蝉等。。
本发明是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进行复配的混合制剂及其应用,其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减少各自的单剂用量,能有效防治对现有药剂已产生抗性的害虫。
2、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不仅对几乎所有的鳞翅目害虫有很好防效,对蓟马、粉虱、潜叶蝇、茶小绿叶蝉等难防治的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一次施药兼治多种害虫,从而降低用药成本,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作用机理不同,复配使用能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用以下生物试验例和制剂实施例进一步说明组合物的应用和积极效果,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以下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原药,81.2%乙基多杀菌素原药为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97%丁醚脲原药为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生产,90%多杀菌素原药为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制剂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复配制剂均采用上述原药按所列配方或常规方法配制,单剂均为市购产品。
生物试验例1: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及不同配比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采用浸叶法:将供试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以清水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待用,设清水为对照。取鲜嫩的甘蓝叶片剪成约50mm长的大小基本一致的叶片,将叶片在配制好的供试药液中浸渍10秒,取出让其自然晾干后,放入事先垫有滤纸的培养皿(φ120mm)中。然后在皿中接入甜菜夜蛾3龄幼虫,每皿20头,每浓度重复4次。处理完毕,盖上皿盖,置于光照培养箱内饲养(25℃,RH=60%,L∶D=16∶8),定期加水保湿,于72小时后调查试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并根据机率值分析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和致死中浓度(LC50)。
联合作用方式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数(CTC)法。共毒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ATI×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ATI/混剂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本生物试验例结果见表1。
表1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及不同配比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72h)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041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051
由表1可知,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按50∶1、10∶1、5∶1、1∶1、1∶5、1∶10和1∶50的比例进行混配,其对甜菜夜蛾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27.20、162.36、237.86、212.90、217.94、186.40、144.13,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当丁醚脲与乙基多杀菌素按5∶1、1∶1、1∶5的比例进行混配时,对甜菜夜蛾表现为显著增效作用。
生物试验例2: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及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
试验方法同生物试验例1所示的浸叶法。
本生物试验例结果见表2。
表2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及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72h)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052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061
由表2可知,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按50∶1、10∶1、5∶1、1∶1、1∶5、1∶10和1∶50的比例进行混配,其对小菜蛾共毒系数分别为145.82、160.97、235.51、252.37、291.04、183.70、182.64,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当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按5∶1、1∶1、1∶5的比例进行混配时,对小菜蛾表现为显著的增效作用。
生物试验例3: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及不同配比对花蓟马的毒力测定
采用浸叶法:将供试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以清水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待用,设清水为对照。取鲜嫩的甘蓝叶片剪成约40×10mm大小基本一致的叶片,将叶片在配制好的供试药液中浸渍10秒,取出让其自然晾干后,放入青霉素瓶(φ20mm)中。然后在瓶中接入花蓟马2龄若虫,每瓶20头,每浓度重复4次。处理完毕,用保鲜膜封口,置于光照培养箱内饲养(25℃,RH=60%,L∶D=16∶8,),于48小时后调查试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并根据机率值分析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和致死中浓度(LC50)。
联合作用方式参考生物试验例1。
本生物试验例结果见表3:
表3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及不同配比对花蓟马的毒力测定(48h)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062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071
由表3可知,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按50∶1、10∶1、5∶1、1∶1、1∶5、1∶10和1∶50的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花蓟马共毒系数分别为123.82、138.91、208.19、262.87、237.90、147.25、143.68,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当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按5∶1、1∶1、1∶5的比例进行混配时,对花蓟马表现为显著增效作用。
制剂实施例:
以下制剂实施例中采用的制剂加工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有所变化。
制剂实施例1:18%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乳油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072
按重量比称取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等各种成分,将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大部分二甲苯投入调制釜,开动搅拌器进行混合,在搅拌下使原药溶解于溶剂中,为了加快原药的溶解速度可以适当地加热,但加热温度不应高于溶剂的沸点。待原药全部溶解后(如果温度较高时需要冷却),再加入农乳600#、农乳2201#和剩余的溶剂继续混合,混匀以后将釜内温度降至室温,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杀虫剂组合物乳油制剂。将有效成分多杀菌素替代乙基多杀菌素,其它组分及含量与制剂实施例1一样,并采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得对照药剂18%多杀菌素·丁醚脲乳油。
本实施例中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1∶10、1∶50)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含量仍为18%,形成新的制剂实施例。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甘蓝甜菜夜蛾。18%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乳油20克/亩兑水喷雾,施药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53%、93.79%、97.58%。25%丁醚脲乳油3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3.84%、80.36%、82.21%。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32%、82.44%、86.41%。18%多杀菌素·丁醚脲乳油2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05%、74.36%、80.35%。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后,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较单剂及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制剂有明显的提高,并且用药量减少,降低了用药成本。
制剂实施例2:20%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水乳剂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081
按配方要求,将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助溶剂、乳化剂、防冻剂等混合搅拌溶解制成油相,在60-90r/min搅拌和高剪切作用下,将去离子水直接加入油相中,搅拌约30min,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水乳剂产品。将有效成分多杀菌素替代乙基多杀菌素,其它组分及含量与制剂实施例2一样,并采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得对照药剂20%多杀菌素·丁醚脲水乳剂。
本制剂实施例中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1∶10、1∶50)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含量仍为20%,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甘蓝小菜蛾。20%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水乳剂10克/亩兑水喷雾,施药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6.23%、89.61%、93.54%。15%丁醚脲微乳剂5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86%、74.90%、79.21%。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6.45%、80.35%、85.76%。20%多杀菌素·丁醚脲水乳剂1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2.59%、78.32%、81.17%。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后,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较单剂及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制剂有明显的提高,并且用药量减少,降低了用药成本。
制剂实施例3:18%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微乳剂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091
按配方要求,将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助溶剂、乳化剂混合搅拌溶解制成油相,在60-90r/min搅拌作用下,将去离子水直接加入油相中,搅拌15-30min,得透明液体。经分析各指标合格后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微乳剂。将有效成分多杀菌素替代乙基多杀菌素,其它组分及含量与制剂实施例3一样,并采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得对照药剂18%多杀菌素·丁醚脲微乳剂。
本实施例中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1∶10、1∶50)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含量仍为18%,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豌豆潜叶蝇。18%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微乳剂10克/亩兑水喷雾,施药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42%、93.74%、96.16%。15%丁醚脲微乳剂6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6.13%、71.36%、74.21%。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0.31%、82.72%、87.11%。18%多杀菌素·丁醚脲微乳剂1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56%、72.68%、79.27%。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后,对豌豆潜叶蝇的防治效果较单剂及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制剂有明显的提高,并且用药量减少,降低了用药成本。
制剂实施例4:30%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悬浮剂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101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111
按照配方,在备有高速搅拌器的分散罐中,将原药和木质素磺酸钙分散于水中,粗粉碎原药;把这种经粗粉碎的混合物用定量泵连续地送入磨碎机内,进行微细粉碎;与介质分离、排出的物料送入最后混合罐,把另外调制好的甲基纤维素溶液加入混合罐,与已粉碎的物料均匀地混合,得到最终的悬浮剂。将有效成分多杀菌素替代乙基多杀菌素,其它组分及含量与制剂实施例4一样,并采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得对照药剂30%多杀菌素·丁醚脲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1∶10、1∶50)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含量仍为30%,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黄瓜烟粉虱。30%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悬浮剂10克/亩兑水喷雾,施药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4.35%、89.23%、94.67%。50%丁醚脲悬浮剂3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4.55%、69.61%、73.29%。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2.56%、75.44%、78.95%。30%多杀菌素·丁醚脲悬浮剂1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6.58%、79.35%、82.46%。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后,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较单剂及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制剂有明显的提高,并且用药量减少,降低了用药成本。
制剂实施例5:40%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悬浮剂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112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121
按照配方,在备有高速搅拌器的分散罐中,将原药和木质素磺酸钙分散于水中,粗粉碎原药;把这种经粗粉碎的混合物用定量泵连续地送入磨碎机内,进行微细粉碎;与介质分离、排出的物料送入最后混合罐,把另外调制好的甲基纤维素溶液加入混合罐,与已粉碎的物料均匀地混合,得到最终的悬浮剂。将有效成分多杀菌素替代乙基多杀菌素,其它组分及含量与制剂实施例5一样,并采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得对照药剂40%多杀菌素·丁醚脲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1∶10、1∶50)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含量仍为40%,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豆角豆荚螟。40%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悬浮剂8克/亩兑水喷雾,施药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2.53%、95.23%、97.81%。50%丁醚脲悬浮剂5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5.32%、70.74%、73.41%。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2.44%、88.36%、90.41%。40%多杀菌素·丁醚脲悬浮剂8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8.62%、81.38%、85.77%。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后,对豆荚螟的防治效果较单剂及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制剂有明显的提高,并且用药量减少,降低了用药成本。
制剂实施例6:51%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可湿性粉剂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131
按重量比称取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等各种成分,经过填料的干燥、冷却;填料、原药、助剂的混配、磨细、混合等工序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杀虫剂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将有效成分多杀菌素替代乙基多杀菌素,其它组分及含量与制剂实施例6一样,并采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得对照药剂51%多杀菌素·丁醚脲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1∶10、1∶50)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含量仍为51%,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豆角蓟马。51%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可湿性粉剂20克/亩兑水喷雾,施药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6.34%、89.22%、93.68%。50%丁醚脲可湿性粉剂3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32%、79.64%、84.14%。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3.84%、75.36%、79.21%。51%多杀菌素·丁醚脲可湿性粉剂2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1.66%、84.52%、87.38%。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后,对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单剂及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制剂有明显的提高,并且用药量减少,降低了用药成本。
制剂实施例7:51%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水分散粒剂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141
按重量比称取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等各种成分,采用挤压造粒法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的杀虫剂组合物水分散粒剂。将有效成分多杀菌素替代乙基多杀菌素,其它组分及含量与制剂实施例7一样,并采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得对照药剂51%多杀菌素·丁醚脲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1∶10、1∶50)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含量仍为51%,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51%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水分散粒剂2克/亩兑水喷雾,施药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26%、88.11%、93.27%。50%丁醚脲可湿性粉剂5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1.41%、78.47%、84.31%。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41%、81.60%、83.05%。51%多杀菌素·丁醚脲水分散粒剂2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39%、80.13%、83.66%。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后,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单剂及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制剂有明显的提高,并且用药量减少,降低了用药成本。
制剂实施例8:63%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水分散粒剂
Figure BSA00000690074500151
按重量比称取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等各种成分,采用挤压造粒法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的杀虫剂组合物水分散粒剂。将有效成分多杀菌素替代乙基多杀菌素,其它组分及含量与制剂实施例8一样,并采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得对照药剂63%多杀菌素·丁醚脲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可以在50∶1~1∶50(例50∶1、10∶1、1∶1、1∶10、1∶50)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含量仍为63%,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63%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水分散粒剂20克/亩兑水喷雾,施药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6.42%、89.34%、95.74%。50%丁醚脲可湿性粉剂3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38%、72.67%、80.27%。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49%、78.51%、84.82%。63%多杀菌素·丁醚脲水分散粒剂10克/亩兑水喷雾,1天、3天、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44%、77.83%、84.28%。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后,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较单剂及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制剂有明显的提高,并且用药量减少,降低了用药成本。

Claims (5)

1.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为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在50∶1-1∶5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例为5∶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组合物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组合物中有效成分重量总含量在1%-80%之间。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用于防治鳞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及双翅目害虫的用途。
CN2012100801180A 2012-03-20 2012-03-20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 Pending CN1026572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01180A CN102657200A (zh) 2012-03-20 2012-03-20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01180A CN102657200A (zh) 2012-03-20 2012-03-20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7200A true CN102657200A (zh) 2012-09-12

Family

ID=46766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01180A Pending CN102657200A (zh) 2012-03-20 2012-03-20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720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2362A (zh) * 2013-11-19 2015-05-27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丁醚脲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379747A (zh) * 2015-12-28 2016-03-0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用于防治害虫和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
CN115486456A (zh) * 2022-09-29 2022-12-20 毅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含4-苯氧基-2,6-二异丙基苯硫代异氰酸酯和乙基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70606A2 (en) * 2005-12-14 2007-06-2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soxazolines for controlling invertebrate pests
CN101248798A (zh) * 2007-12-18 2008-08-27 张少武 一种含有多杀霉素的复配杀虫剂
CN102487955A (zh) * 2011-11-28 2012-06-13 江西海科瑞特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70606A2 (en) * 2005-12-14 2007-06-2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soxazolines for controlling invertebrate pests
CN101248798A (zh) * 2007-12-18 2008-08-27 张少武 一种含有多杀霉素的复配杀虫剂
CN102487955A (zh) * 2011-11-28 2012-06-13 江西海科瑞特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2362A (zh) * 2013-11-19 2015-05-27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丁醚脲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379747A (zh) * 2015-12-28 2016-03-0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用于防治害虫和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
CN115486456A (zh) * 2022-09-29 2022-12-20 毅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含4-苯氧基-2,6-二异丙基苯硫代异氰酸酯和乙基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应用
CN115486456B (zh) * 2022-09-29 2024-04-16 毅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含4-苯氧基-2,6-二异丙基苯硫代异氰酸酯和乙基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6487A (zh) 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3385251A (zh)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CN101589720B (zh) 一种含有茚虫威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1406192A (zh) 一种复配杀螨剂及其应用
CN103430943A (zh) 一种含茶皂素的增效春雷霉素组合物
CN103238613A (zh) 一种含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37158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3004867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2657200A (zh)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2696655B (zh) 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1755816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1637165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5794827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71051A (zh) 唑虫酰胺和丁醚脲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3098816A (zh) 茚虫威和乙基多杀菌素杀虫组合物
CN105340927A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与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22998B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
CN101491246A (zh) 一种复配型农药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1363A (zh) 一种含螺甲螨酯与沙蚕毒素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3039474A (zh) 含有螺甲螨酯和丁醚脲的杀螨组合物
CN102599168A (zh) 一种含唑虫酰胺和螺螨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578120A (zh) 一种含唑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3518773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1874498A (zh) 一种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5010383A (zh) 一种含呋虫胺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