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4816A - 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4816A
CN102654816A CN2011100505591A CN201110050559A CN102654816A CN 102654816 A CN102654816 A CN 102654816A CN 2011100505591 A CN2011100505591 A CN 2011100505591A CN 201110050559 A CN201110050559 A CN 201110050559A CN 102654816 A CN102654816 A CN 102654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display mode
axle
display screen
virtual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05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505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48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4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48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工操作将二维界面切换到三维界面的技术问题而发明。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不同,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检测参数;根据所述检测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产生一判断结果;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本发明可以用于一体机等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硬件的限制和传统操作方式的局限,电子设备的软件界面多以二维的平面形式表现。随着技术的发展,三维的显示界面以其全新的界面形式和丰富全面的信息呈现方式,在大尺寸电子设备上有着不俗的表现。
现有技术中,用户通过在平面界面中,点击应用程序从而开启程序并弹出新窗口的方式显示三维界面。且该三维界面内的对象单一,且不能与平面界面中的原始对象对应。
该方案的缺点是:用户需要手工操作将二维界面切换到三维界面,用户体验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能够自动切换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式,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检测参数;
根据所述检测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产生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
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
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绘制所述第一对象以得到第二对象;
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所述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绘制所述第一对象以得到第二对象的步骤包括:
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点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
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组成所述虚拟平面的多个Z轴中,确定与所述第一点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在所述二维坐标系的X轴坐标值对应的Z轴;
将所述第一点对应的第二点定位于确定的所述Z轴上的与所述第一点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在所述二维坐标系的Y轴坐标值一致的位置处;
根据所述第二点,生成所述第二对象。
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的第一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
在所述虚拟平面的第二位置处构建一三维模型;
通过所述三维模型绘制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二对象;
在所述第二位置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组成所述虚拟平面的多个Z轴中,确定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所述二维坐标系的X轴坐标值对应的Z轴;
在确定的所述Z轴上,确定所述第二对象的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所述Y轴坐标值对应的位置,作为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
所述三维模型的Z轴与所述虚拟平面上的所述第二位置处的Z轴平行。
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检测参数的步骤为:
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摄像头的采光量;或
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亮度传感器的采光量;或
获取设置在所述支持面上的角度传感器的当前角度。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不同,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检测参数;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产生一判断结果;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构建子单元,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获取子单元,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
绘制子单元,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绘制所述第一对象以得到第二对象;
显示子单元,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构建子单元,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获取子单元,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的第一位置;
位置确定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
第二构建子单元,在所述虚拟平面的第二位置处构建一三维模型;
绘制子单元,通过所述三维模型绘制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二对象;
显示子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所述获取单元为:
摄像头,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摄像头的采光量;或
亮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亮度传感器的采光量;或
角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支持面上的角度传感器的当前角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能够根据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面的倾斜角度值,自动切换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例如,在用户使用一体机等有显示屏的设备时,当用户将一体机放倒时,显示屏的显示模式自动切换为3D显示模式。在操作方式上,通过上下、左右拖动或者旋转等操作,可以查看显示屏上对象的不同角度的视图,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中步骤13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二维显示模式下第一对象的显示效果图;
图6为三维显示模式下第二对象的三维模型在显示屏的不同位置的显示效果图;
图7为三维显示模式下第二对象的三维模型的不同透视角度的显示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检测参数;该步骤具体为: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摄像头的采光量;或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亮度传感器的采光量;或获取设置在所述支持面上的角度传感器的当前角度。
步骤12,根据所述检测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产生一判断结果。
具体的,该步骤为:通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摄像头的采光量,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显示屏上设置有摄像头,预先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环境下设置采光量预定阈值。比较摄像头的采光量和采光量预定阈值,当所述采光量超过采光量预定阈值时,则判断结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
或者,该步骤为:通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亮度传感器的采光量,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显示屏上设置有亮度传感器,预先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环境下设置采光量预定阈值。比较亮度传感器的采光量和采光量预定阈值,当所述采光量超过预定阈值时,则判断结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
或者,该步骤为: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持面上的角度传感器的当前角度,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显示屏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预先设置角度预定阈值。比较角度传感器的角度测量值和预定阈值,当所述角度传感器的角度测量值超过角度预定阈值时,则判断结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
本发明可以通过外部信息采集单元(例如,摄像头、亮度传感器或角度传感器等)采集的数据进行判断是否进行显示模式的切换,不需要设备自身的检测。另外,将摄像头、亮度传感器或角度传感器等的最终状态作为检测参数,不需要通过比较参数前后状态的变化来进行判断。
步骤13,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
上述方案中,能够根据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面的倾斜角度值,自动切换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3包括:
步骤131a,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步骤132a,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
步骤133a,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绘制所述第一对象以得到第二对象;
步骤134a,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其中,步骤133a包括:
步骤1331a,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点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
步骤1332a,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组成所述虚拟平面的多个Z轴中,确定与所述第一点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在所述二维坐标系的X轴坐标值对应的Z轴;
步骤1333a,将所述第一点对应的第二点定位于确定的所述Z轴上的与所述第一点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在所述二维坐标系的Y轴坐标值一致的位置处;
步骤1334a,根据所述第二点,生成所述第二对象。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第一显示模式下设置一二维空间的坐标系,原点为显示屏的右下角,X轴与水平面平行,Y轴与水平面垂直。
如图6所示,在第二显示模式下设置一三维空间的坐标系,原点为显示屏的右下角,X轴与水平面平行,Y轴与水平面垂直。构建的三维空间内有多个具有相同灭点的Z轴,也就是说,多条Z轴从X轴上每一个点起始,向同一方向无线延伸汇聚到一个点。第二对象所在Z轴的起点在X轴的刻度值作为第二对象在所述三维空间的X轴坐标值。第二对象在Z轴位置处的刻度值作为第二对象在所述三维空间的Z轴坐标值。
在图6的三维空间中,示出了7条Z轴。为描述方便,从左到右分别命名为第1条Z轴直到第7条Z轴。可以看出,各个Z轴之间并不平行,假设第四条Z轴为显示屏的左右对称轴,第1条Z轴和第7条Z轴对称,对称轴为第四条4条Z轴。图7为三维显示模式下第二对象的三维模型的不同透视角度的显示效果图。
上述实施例中,构建的三维空间具有一由多条Z轴组成的虚拟平面,虚拟水平面满足透视角度。通过虚拟平面,用户看到第二对象的视觉效果为一个三维空间。如果透视角度为0,那么用户看到的是虚拟水平面的一条边;如果透视角度为+30度,那么用户可以看到虚拟水平面的上表面。透视角度越大,看到的虚拟水平面的上表面的面积就越多。透视角度是虚拟水平面相对于真实水平面的夹角。
按照第一对象在二维坐标系的位置,生成在三维坐标系的第二对象的过程如下:
首先,第一点在二维坐标系的X轴坐标值,为第二点在三维坐标系的X轴坐标值。
然后,确定第二点在三维坐标系的Y轴坐标值。假设第一对象的第一点A在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为(1,2),在三维空间的三维坐标系内,先以二维坐标系的X轴坐标值确定第一点A位于那一个Z轴上,将二维坐标线中的Y轴坐标值转换为三维空间的Z轴坐标值,即Z轴坐标值为2。类似的,第一点B在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为(1,4),在三维空间的Z轴坐标值为4。第一点C在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为(4,2),在三维空间的Z轴坐标值为2。
然后,根据各个第二点在三维空间的X轴坐标值和Z轴坐标值,确定第二点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在二维坐标系下,第一点B处于第一点A的上方。在三维空间内,第一点B处于第一点A的后方。第一点B和第一点A处于三维空间的同一Z轴。在二维坐标系下,第一点C处于第一点A的右方,在三维空间内,第一点C处于第一点A的右方。
然后,第一对象的每个第一点对应的三维空间的第二点确定后,多个第二点构建成第二对象。通过上述方法构造的第二对象具有多个虚拟表面,且针对该第二对象至少显示两个虚拟表面,这样,用户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可以同时看到至少两个虚拟表面,从而用户看到的第二对象为3D立体的对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3包括:
步骤131b,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步骤132b,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的第一位置;
步骤133b,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该步骤包括: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组成所述虚拟平面的多个Z轴中,确定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所述二维坐标系的X轴坐标值对应的Z轴;在确定的所述Z轴上,确定所述第二对象的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所述Y轴坐标值对应的位置,作为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
步骤134b,在所述虚拟平面的第二位置处构建一三维模型;其中,所述三维模型的Z轴与所述虚拟平面上的所述第二位置处的Z轴平行。
步骤135b,通过所述三维模型绘制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二对象;在该实施例中,每个三维模型具有X值、Y值、Z值,也就是说,根据三维模型的X值、Y值、Z值确定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第二对象的大小、形态。三维模型的X值、Y值、Z值与第一对象在二维坐标系的位置有关,确定原则为近大远小原则。例如,第一对象在二维坐标系的Y轴的坐标值越大,则三维模型的X值、Y值、Z值越小。
步骤136b,在所述第二位置显示所述第二对象。通过上述方法构造的第二对象具有多个虚拟表面,且针对该第二对象至少显示两个虚拟表面,这样,用户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可以同时看到至少两个虚拟表面,从而用户看到的第二对象为3D立体的对象。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第一显示模式下设置一二维空间的坐标系,原点为显示屏的右下角,X轴与水平面平行,Y轴与水平面垂直。
如图6所示,在第二显示模式下设置一三维空间的坐标系,原点为显示屏的右下角,X轴与水平面平行,Y轴与水平面垂直。构建的三维空间内有多个具有相同灭点的Z轴,也就是说,多条Z轴从X轴上每一个点起始,向同一方向无线延伸汇聚到一个点。第二对象所在Z轴的起点在X轴的刻度值作为第二对象在所述三维空间的X轴坐标值。第二对象在Z轴位置处的刻度值作为第二对象在所述三维空间的Z轴坐标值。
在图6的三维空间中,示出了7条Z轴。为描述方便,从左到右分别命名为第1条Z轴直到第7条Z轴。可以看出,各个Z轴之间并不平行,假设第四条Z轴为显示屏的左右对称轴,第1条Z轴和第7条Z轴对称,对称轴为第四条4条Z轴。
每个第二对象的三维模型有自身的三维坐标轴,三维模型自身的三维坐标轴的Z轴方向与其在所述三维空间位置处的三维空间的Z轴的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对象的三维模型和其自身的三维坐标轴的相对位置固定,当旋转所述第二对象的三维坐标轴时,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在所述三维空间呈现不同的透视角度。当每个对象的三维模型被拖动到三维空间的不同位置(也就是处于不同Z轴时),则三维模型的透视角度不同。可以通过改变三维模型的三维坐标轴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改变三维模型的透视角度。例如,当对象的三维模型位于第四条Z轴的左边时,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显示为右视透视角度,当对象的三维模型位于第四条Z轴的右边时,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显示为左视透视角度。
上述实施例中,构建的三维空间具有一由多条Z轴组成的虚拟平面,虚拟水平面满足透视角度。通过虚拟平面,用户看到第二对象的视觉效果为一个三维空间。如果透视角度为0,那么用户看到的是虚拟水平面的一条边;如果透视角度为+30度,那么用户可以看到虚拟水平面的上表面。透视角度越大,看到的虚拟水平面的上表面的面积就越多。透视角度是虚拟水平面相对于真实水平面的夹角。
根据第一对象在二维坐标系的位置,构建第二对象的过程如下:
首先,将第一对象在二维坐标系的位置,转换为第二对象在三维坐标系的位置。假设对象A在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为(1,2),在三维空间的三维坐标系内,先以二维坐标系的X轴坐标值确定第一对象位于那一个Z轴上,将二维坐标线中的Y轴坐标值转换为三维空间的Z轴坐标值,即Z轴坐标值为2。类似的,对象B在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为(1,4),在三维空间的Z轴坐标值为4。对象C在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为(4,2),在三维空间的Z轴坐标值为2。
在二维坐标系下,对象B处于对象A的上方。在三维空间内,对象B处于对象A的后方。对象B和对象A处于三维空间的同一Z轴,因此透视角度相同。在二维坐标系下,对象C处于对象A的右方,在三维空间内,对象C处于对象A的右方。对象C和对象A处于三维空间的不同Z轴,因此透视角度不同。
然后,在三维空间的位置确定后,将对应的第二对象构建出来。每一第二对象都具有一个三维模型。该第二对象的三维模型值决定了第二对象的宽度、高度以及长度。每个第二对象至少由两个虚拟面构成。当第一对象在二维坐标系的Y轴比较小时,对应的第二对象的三维模型值比较大,第二对象的图像看起来比较大。当第一对象在二维坐标系的Y轴比较大时,对应的第二对象的三维模型值比较小,第二对象的图像看起来比较小。即:近大远小。
上述实施例中,二维显示模式中的第一对象在系统内均对应有三维显示模式的三维模型,当切换到三维显示模式后自动对应各自的三维模型。通过将不同第一对象的三维模型设置在Z轴的不同坐标上,达到三维界面的呈现效果。并且,用户在三维空间中,通过拖拽或操作时将三维模型移动到三维空间的不同位置时,三维模型具有不同的透视角度,与三维空间的透视角度实时保持一致。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显示模式为二维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为三维显示模式,可以通过不同第二对象在第二显示模式下的相同Z轴的不同坐标,表示不同第二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视觉效果比较近的第二对象,坐落在Z轴上比较近的位置,并且第二对象的图像比较大;视觉效果比较远的第二对象,坐落在Z轴上比较远的位置,并且第二对象的图像比较小。每个第二对象具有至少两个表面,以三维视图的形式呈现。因此,在第二显示模式下可以更加逼真地以三维方式显示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对象由多个点组成时,为了以使得根据第一对象生成的第二对象具有立体效果,还可以在生成自动设置第二对象的高度。其中,第二对象的高度与第一对象在二维坐标系的Y轴的坐标值有关。也就是说,第一对象在二维坐标系的Y轴的坐标值越大,则对应的第二对象的高度越小。当同一Z轴上有多个第二对象时,用户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看到的多个第二对象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从而更符合用户的视觉体验。例如,图6中,第一对象为矩形,第二对象有高度值时,对应的第二对象为立方体。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不同,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检测参数;
判断单元22,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产生一判断结果;
控制单元23,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
上述方案中,能够根据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面的倾斜角度值,自动切换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提高了用户体验。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21为:
摄像头,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摄像头的采光量;或
亮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亮度传感器的采光量;或
角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支持面上的角度传感器的当前角度。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23包括:
构建子单元231,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获取子单元232,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
绘制子单元233,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绘制所述第一对象以得到第二对象;
显示子单元234,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构建子单元,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获取子单元,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的第一位置;
位置确定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
第二构建子单元,在所述虚拟平面的第二位置处构建一三维模型;
绘制子单元,通过所述三维模型绘制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二对象;
显示子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本发明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台式一体机、台式电脑、笔记本、智能移动终端等,能够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面的倾斜角度值,在二维的显示界面和三维显示界面之间进行自动转换,提高了用户的体验。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应用场景。当一体机屏幕按照正常方式摆放在桌面上时,其中的软件界面以二维平面方式展现,可以满足用户通过传统的鼠标或触控方式获取信息、编辑信息等。当用户将一体机放倒,屏幕朝上与桌面平行时,之前的屏幕中的二维平面界面背景面板向后倾倒,倒下的二维界面与屏幕本身的平面形成向屏幕画面内的透视,完成二维界面和三维界面的自然切换,以此营造出三维的界面空间环境,供用户查看、获取和管理信息。本发明中,台式一体机硬件不同的使用方式会发生的视角变化(正常摆放或放平成surface方式操作),二维界面和三维界面间的切换与这一机械结构变化带来的视角变化过程自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带给用户全新的二维界面和三维界面的切换感受,使二维平面界面和三维界面符合用户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的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可以通过改变硬件的机械结构,如支架的旋转轴转动,当转到一定角度传感器发出信号,使界面在一维平面界面和三维界面间转换。也可以通过重力感应传感器,当一体机屏幕放倒到一定程度时进行转换。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如: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在本发明各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各步骤的序号并不能用于限定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各步骤的先后变化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检测参数;
根据所述检测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产生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
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绘制所述第一对象以得到第二对象;
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绘制所述第一对象以得到第二对象的步骤包括:
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点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
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组成所述虚拟平面的多个Z轴中,确定与所述第一点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在所述二维坐标系的X轴坐标值对应的Z轴;
将所述第一点对应的第二点定位于确定的所述Z轴上的与所述第一点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在所述二维坐标系的Y轴坐标值一致的位置处;
根据所述第二点,生成所述第二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的第一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
在所述虚拟平面的第二位置处构建一三维模型;
通过所述三维模型绘制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二对象;
在所述第二位置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组成所述虚拟平面的多个Z轴中,确定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所述二维坐标系的X轴坐标值对应的Z轴;
在确定的所述Z轴上,确定所述第二对象的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所述Y轴坐标值对应的位置,作为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模型的Z轴与所述虚拟平面上的所述第二位置处的Z轴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检测参数的步骤为:
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摄像头的采光量;或
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亮度传感器的采光量;或
获取设置在所述支持面上的角度传感器的当前角度。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不同,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检测参数;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产生一判断结果;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构建子单元,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获取子单元,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
绘制子单元,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绘制所述第一对象以得到第二对象;
显示子单元,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构建子单元,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持面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时,构建一三维空间,所述三维空间包括一虚拟平面,所述虚拟平面设置有一X轴和多个Z轴,所述多个Z轴分别以X轴上的不同点为起点并延伸汇聚于一点;
获取子单元,获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显示的第一对象的第一位置;
位置确定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在所述虚拟平面上的第二位置;
第二构建子单元,在所述虚拟平面的第二位置处构建一三维模型;
绘制子单元,通过所述三维模型绘制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二对象;
显示子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显示所述第二对象。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为:
摄像头,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摄像头的采光量;或
亮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亮度传感器的采光量;或
角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支持面上的角度传感器的当前角度。
CN2011100505591A 2011-03-02 2011-03-02 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26548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05591A CN102654816A (zh) 2011-03-02 2011-03-02 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05591A CN102654816A (zh) 2011-03-02 2011-03-02 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4816A true CN102654816A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30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05591A Pending CN102654816A (zh) 2011-03-02 2011-03-02 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481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48326A1 (zh) * 2012-09-26 2014-04-03 北京联想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869953A (zh) * 2012-12-17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927171A (zh) * 2014-04-14 2014-07-16 广州市久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桌面多屏预览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3926763A (zh) * 2013-03-07 2014-07-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05183288A (zh) * 2015-08-31 2015-12-2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单窗口多任务显示方法及其智能移动终端
CN105808186A (zh) * 2016-03-04 2016-07-27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视图同步显示系统和方法
CN106060520A (zh) * 2016-04-15 2016-10-26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式切换方法及其装置、智能终端
CN110688183A (zh) * 2019-09-24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切换方法、界面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显示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0582A1 (en) * 2002-10-11 2004-04-15 Matthew Warren Smith To Sonocine, Inc. 3D modeling system
CN101122464A (zh) * 2007-09-24 2008-02-13 凯立德欣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gps导航系统中道路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1196795A (zh) * 2006-08-02 2008-06-1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调整设备上的文本、图像和运动图像的呈现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93027A (zh) * 2008-11-18 2009-03-25 苏州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式星空显示设备及星空显示方法
CN101527762A (zh) * 2008-03-04 2009-09-09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码相框及立体图像显示方法
CN101788850A (zh) * 2009-01-09 2010-07-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可折叠显示器的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1964838A (zh) * 2009-07-23 2011-02-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使用模式自动转换功能的通讯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0582A1 (en) * 2002-10-11 2004-04-15 Matthew Warren Smith To Sonocine, Inc. 3D modeling system
CN101196795A (zh) * 2006-08-02 2008-06-1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调整设备上的文本、图像和运动图像的呈现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22464A (zh) * 2007-09-24 2008-02-13 凯立德欣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gps导航系统中道路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1527762A (zh) * 2008-03-04 2009-09-09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码相框及立体图像显示方法
CN101393027A (zh) * 2008-11-18 2009-03-25 苏州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式星空显示设备及星空显示方法
CN101788850A (zh) * 2009-01-09 2010-07-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可折叠显示器的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1964838A (zh) * 2009-07-23 2011-02-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使用模式自动转换功能的通讯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13397B2 (en) 2012-09-26 2017-04-04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4048326A1 (zh) * 2012-09-26 2014-04-03 北京联想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869953A (zh) * 2012-12-17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869953B (zh) * 2012-12-17 2017-12-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926763A (zh) * 2013-03-07 2014-07-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03927171B (zh) * 2014-04-14 2017-02-15 广州市久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桌面多屏预览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3927171A (zh) * 2014-04-14 2014-07-16 广州市久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桌面多屏预览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5183288A (zh) * 2015-08-31 2015-12-2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单窗口多任务显示方法及其智能移动终端
CN105808186A (zh) * 2016-03-04 2016-07-27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视图同步显示系统和方法
CN105808186B (zh) * 2016-03-04 2019-02-01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视图同步显示系统和方法
CN106060520A (zh) * 2016-04-15 2016-10-26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式切换方法及其装置、智能终端
CN110688183A (zh) * 2019-09-24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切换方法、界面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显示设备
CN110688183B (zh) * 2019-09-24 2023-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切换方法、界面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4816A (zh) 显示方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325835B (zh) 应用于触摸终端的3d应用图标交互方法及触摸终端
CN103309605B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1833392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EP261222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JP4319156B2 (ja)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03124951B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01692196B (zh) 一种窗口排列方法及系统
CN106502667B (zh) 一种渲染方法及装置
CN103019519A (zh) 一种触控终端应用图标的显示控制方法及其触控终端
CN1885233A (zh) 三维桌面系统的显示与操作方法
JP2014503927A (ja) 複数のレイヤを含む3d映像をディスプレイするモバイル機器及びそのディスプレイ方法
KR102131645B1 (ko) 휴대장치 및 그 컨텐츠 공유 방법
CN101887344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US11392224B2 (en) Digital pen to adjust a 3D object
CN109697002A (zh) 一种在虚拟现实中对象编辑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6325652B (zh) 图形用户界面交互方法及触摸终端
CN106527887A (zh) 虚拟物体选取方法、装置及vr系统
CN103885685A (zh) 页面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306020A (zh) 虚拟建模物联云方法与系统
JP2018084858A (ja) コンテンツ制御装置、コンテンツ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テンツ制御方法
CN103729109A (zh)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和终端
CN103760983B (zh) 虚拟手势输入方法和手势采集装置
CN105549830A (zh) 智能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25654B (zh) 应用于触摸终端的3d界面切屏方法及触摸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