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7782B - 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确定方法、时钟同步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确定方法、时钟同步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47782B CN102647782B CN201110042352.XA CN201110042352A CN102647782B CN 102647782 B CN102647782 B CN 102647782B CN 201110042352 A CN201110042352 A CN 201110042352A CN 102647782 B CN102647782 B CN 1026477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delay
- duplex mode
- time delay
- fu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8700009949 PTP protoco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61—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04J3/0667—Bidirectional timestamps, e.g. NTP or PTP for compensation of clock drift and for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确定方法、时钟同步方法及其设备,该物理线路时延的确定方法包括:测量半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第一线路的时延和所述第二设备到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线路的时延;根据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根据所述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在本发明中,提高了物理线路时延的测量精度,进而实现了物理线路不对称性的自动补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确定方法、时钟同步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IEEE1588协议定义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测量和控制系统中的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该协议适用于任何满足多点通信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对采用多播技术终端设备的时钟进行微秒级同步。一般的同步协议如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目前精度只能达到毫秒级,不适用于电信高精度时间同步领域。TD网络(如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网络)目前是由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完成同步,而GPS存在政治和安全风险。IEEE 1588精确时间协议的出现,为替代GPS提供了极大的可能。PTP能达到亚微秒级的同步精度,满足通信网的精度要求。
PTP通过主从设备间消息传递,计算时钟偏差来达到主从同步。PTP系统属于自组织式的管理方式。BMC算法(Best Master Clock Algorithm,最佳主时钟算法)根据各个PTP端口提供的质量信息,确定每个域内的主时钟。BMC算法利用状态决定算法确定每个端口的主从状态,称为建议状态。主时钟周期性地组播包含时间戳的消息,需要同步的从时钟向主时钟发送消息,从时钟根据收到的时间信息和自身发送消息的时间,计算出与主时钟的偏差和线路延迟。以上同步消息传递的机制为延时-请求响应机制,如图1所示。
参见图1,主时钟周期发送包含时钟信息的Sync(同步)消息,紧接着发送Follow_Up消息通告上个消息的实际发送时间t1(这里提到的时间都是指时钟的本地时间);从时钟记录Sync消息的到达时间t2,紧接着在t3时刻发送Delay_Req消息;主时钟记录消息到达时间t4,并发送消息Delay_Resp把t4告知从时钟。从时钟根据4个时间信息计算出两个时钟的偏差和传输延迟。
假设从时钟与主时钟的时钟偏差为Offset,主时钟到从时钟的线路时延为Delay_ms,从时钟到主时钟的线路时延为Delay_sm,则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t2-t1=Delay_ms+Offset..................[1]
t4-t3=Delay_sm-Offset..................[2]
PTP协议假设主从时钟之间的消息往返延迟是对称的(Delay_ms=Delay_sm=Delay),则有从时钟与主时钟的时钟偏差Offset为:
Offest=[(t2-t1)+(t3-t4)]/2.....................[3]
从时钟与主时钟之间的传输延迟Delay为:
Delay=[(t2-t1)+(t4-t3)]/2.....................[4]
从时钟根据计算出来的偏差修改本地时间,从而达到与主时钟同步。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PTP协议假设主从时钟之间的时延对称,从而通过一定机制实现主从的时间同步,但在实际网络中,主从时钟之间的物理线路(特别是光纤链路)存在不对称的情况,这将在计算主从时钟偏差Offset时引入误差:
Erro=|delay_ms-delay_sm|/2..................[5]
以TD-SCDMA的同步需求为例,要求传输过程中的同步精度为+/-1us。当使用光纤线路时,光纤传输时延通常为5us/1km,当经过长距离传输后,上下行的传输线路的存在100m的不对称长度时,将带来0.25us的误差,这一误差与同步精度要求相比较,显然是无法忽略的。通过在实际网络中进行测量,某些物理线路带来的不对称误差甚至会达到6us。而且,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对于线路的维修、跳接等维护操作都会使得两个方向的线路时延差距越来越大。而目前针对物理线路不对称的补偿主要是在建网时手工测量完成,这种方式工作量大,耗时长;而且在线路每次维修、调整后都需要重新测量补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确定方法、时钟同步方法及其设备,用以提高物理线路时延的测量精度,进而实现物理线路不对称性的自动补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半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第一线路的时延和所述第二设备到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线路的时延;
根据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
根据所述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半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到本设备的第一线路的时延,以及半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到对端设备的第二线路的时延;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模块测量的第一线路的时延和所述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包括:
根据上述方法确定出的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或/和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
根据所述时钟偏差进行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时钟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上述网络设备的测量模块、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和时钟同步模块;其中,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出的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或/和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和对端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
时钟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钟偏差进行本设备和对端设备间的时钟同步。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半双工模式下分别测量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到第一设备的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保证了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时物理线路的对称性,提高了物理线路时延的测量精度,进而实现了物理线路不对称性的自动补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同步消息传递的机制为延时-请求响应机制;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线路时延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线路时延测试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钟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物理线路时延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持1588的设备的端口激活并完成物理层协商后,将接收和发送的线路分别设置为半双工模式,并分别利用1588延迟测量机制对接收和发送的物理线路测量时延,并根据得到的结果对接收线路和发送线路的不对称行进行补偿,实现了物理线路不对称性的自动补偿。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半双工模式下接收和发送经过的是同一路线,而且接收和发送的网络信道的随机干扰和突发干扰、网络抖动等因素是一致的,这样就保证了接收和发送时延的对称一致性,从而达到PTP计算时延所要达到的链路传输对称性要求。因此可以分别测量出接收线路和发送线路的较为精确的时延。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但适用于TD网络,还可以适用于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等网络。为简化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要以TD网络为例进行描述,WCDMA、CDMA网络中的实施过程可以采用类似方式实现,因此不再进行重复描述。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的确定方法流程进行描述。其中,以PTP主设备和PTP从设备(以下简称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进行时间同步时物理线路时延的确定为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描述,当主从设备端口激活并完成物理层协商后,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将主设备和从设备的端口(图3中示为Port)设置为半双工模式。
具体的,主设备将端口设置为半双工模式,并使用全双工模式下的TX线路作为收发线路;从设备将端口设置为半双工模式,并使用全双工模式下的RX线路作为收发线路。
步骤202,从设备测量半双工模式下主设备到从设备的物理线路(图3中示为line_ms)时延Delay_ms。
具体的,由于半双工模式下主设备发送消息给从设备,并接收从设备反馈的消息通过的是同一条线路(即均为全双工模式下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发送线路),故半双工模式下,主设备发送消息给从设备和接收从设备反馈的消息时线路的时延均为Delay_ms,即根据现有技术中的PTP偏差和延迟算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实现:
Δtms=Delay_ms+Offest..................[6]
Δtsm=Delay_ms-Offest..................[7]
其中,Δtms为半双工模式下主设备发送消息和从设备接收到该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sm为半双工模式下从设备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消息后向主设备发送反馈消息和主设备接收到该反馈消息的时间戳差值。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得出:
Delay_ms=(Δtms+Δtsm)/2.........[8]
步骤203,将主设备和从设备的端口(图3中示为Port)设置为半双工模式。
具体的,主设备将端口设置为半双工模式,并使用全双工模式下的RX线路作为收发线路;从设备将端口设置为半双工模式,并使用全双工模式下的TX线路作为收发线路。
步骤204,从设备测量半双工模式下从设备到主设备的物理线路(图3中示为line_sm)时延Delay_sm。
其中,Delay_sm具体的计算方法和Delay_ms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5,从设备确定半双工模式下主从设备之间的线路line_ms和线路line_sm的不对称性补偿值。
具体的,从设备根据测量到的线路line_ms的时延Delay_ms以及线路line_sm的时延Delay_sm即可以确定线路line_ms和线路line_sm的不对称性补偿值。其中,所述不对称性补偿值可以是Delay_ms和Delay_sm的比值,也可以是根据Delay_ms和Delay_sm利用其他算法得到的能达到收发线路不对称补偿效果的值,如Delay_ms和Delay_sm的差值的绝对值等。但由于环境(如温度)等外部因素对物理线路的影响,使用Delay_ms和Delay_sm的差值的绝对值作为收发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效果上相对Delay_ms和Delay_sm的比值较差,故实际应用中可使用Delay_ms和Delay_sm的比值作为接收和发送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
步骤206,从设备根据测量得到的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的主从设备之间的line_ms线路时延和line_sm线路时延。
由于半双工该模式下,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信息并接收从设备反馈的信息通过的是同一条物理线路;同理,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信息并接收主设备反馈的信息也是通过同一条物理路线,这就保证了来回线路时延的对称一致性。在半双工模式下,通过PTP分别测量主设备到从设备的物理线路Line_ms的时延Delay_ms和从设备到主设备的物理线路Line_sm的时延Delay_sm,这样就能得到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接收和发送线路(即线路Line_ms和第二线路Line_sm)比较精确的时延Delay_ms和Delay_sm。从设备可记录并保存Delay_ms和Delay_sm,并根据Delay_ms和Delay_sm确定接收和发送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并记录,以作为后续测量全双工模式下的线路时延的参考值。
在确定半双工模式下的发送和接收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后,可根据PTP协议(即参照公式1和公式2),利用该不对称性补偿值和全双工模式下的主设备发送消息和从设备接收到该消息的时间戳差值以及从设备发送消息和主设备接收到该消息的时间戳差值,确定出全双工模式下的发送和接收线路的时延。
具体的,在确定半双工模式下的发送和接收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后,可以将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端口恢复设置为全双工模式,并在该模式下进行物理线路时延的测量,具体过程可以如下:
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消息,该消息中可以携带该消息实际发送时间的时间戳t1,从设备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消息后,记录该消息实际到达的时间t2,并获取主设备实际发送该消息的时间t1,进而计算出主设备实际发送消息和该消息实际到达从设备的时间差Δt1=t2-t1。
同理,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消息,该消息中也可以携带该消息实际发送时间的时间戳t3,主设备接收到从设备发送的消息后,记录该消息实际到达的时间t4,并获取从设备实际发送该消息的时间t3,进而计算出从设备实际发送消息和该消息实际到达主设备的时间差Δt2=t4-t3。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从设备确定与主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并利用确定的时钟偏差进行时间补偿,实现主从设备的时间同步,故通常由从设备来计算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收发线路时延。这种情况下,主设备可以在计算出Δt2后,将Δt2通知给从设备,或者主设备可以在接收到从设备发送的消息后,将该消息实际到达主设备的时间通知给从设备,由从设备计算Δt2。
半双工模式下的收发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通常保存在从设备中,从设备参照PTP协议中的线路时延计算方法(参见公式1和公式2),根据该不对称性补偿值、Δt1以及Δt2计算出正常工作状态下(即全双工模式下)的收发线路时延。
其中,从设备计算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收发线路时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实现:
Delay_ms/Delay_sm=m.....................[9]
Δt1=Delay_ms+Offset.....................[10]
Δt2=Delay_sm-Offset.....................[11]
其中,Offset为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时钟偏差。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得出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时钟偏差:
Offset=(Δt1-mΔt2)/(m+1)...............[12]
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接收和发送线路的延迟:
Delay_ms=(mΔt1+mΔt2)/(m+1).........[13]
Delay_sm=(Δt1+Δt2)/(m+1).........[14]
其中,计算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收发线路时延具体实现中公式[5]也可以用|Delay_ms-Delay_sm|=n等其他算法得到的收发线路不对称性补偿值代替,当收发线路不对称性补偿值为|Delay_ms-Delay_sm|=n时,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接收和发送线路的延迟:
Delay_ms=(Δt1+Δt2+n)/2............[15]
Delay_sm=(Δt1+Δt2-n)/2............[16]
或者,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接收和发送线路的延迟:
Delay_ms=(Δt1+Δt2-n)/2............[17]
Delay_sm=(Δt1+Δt2+n)/2............[1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程中以从设备计算全双工模式下的主从设备之间的收发线路时延为例描述的,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主设备计算主从设备之间的收发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和时延,此种情况下,需要从设备将其测量得到的线路line_ms的时延Delay_ms和线路line_sm的时延Delay_sm发送给主设备,或由主设备在半双工模式下直接测量时延,作为其计算收发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和时延的依据。
应该认识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线路时延的确定方法并不仅仅适用于PTP主从设备的时间同步,TD网络或其他网络中具有类似关系的设备之间的物理线路时延均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通过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端口设置为半双工模式,并在该模式下分别测量主时钟设备到从时钟设备以及从时钟设备到主时钟设备的线路时延,以得到收发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并将该不对称性补偿值用于计算全双工模式时的收发线路时延的补偿,从而提高了计算全双工模式下的收发线路时延的精确性,即提高了正常工作模式下物理线路时延的测量精度。
基于上述物理线路时延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钟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从时钟设备获取全双工模式下主时钟设备到从时钟设备的线路line_ms的时延或/和从时钟设备到主时钟设备的线路line_sm的时延,并根据获取到的线路时延确定全双工模式下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
具体的,确定全双工模式下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时钟之间的时钟偏差可以具体通过以下公式实现:
Offset=(Δt1-mΔt2)/(m+1)............[19]
或,
Offset=(Δt1-Δt2+n)/2.....................[20]
或,
Offset=(Δt1-Δt2-n)/2.....................[21]
或,
Offset=Δt1-Delay_ms........................[22]
或,
Offset=Delay_sm-Δt2........................[23]
上述公式中的参数定义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应参数定义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2,从时钟设备根据确定的时钟偏差调整本设备的时钟,使其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从时钟设备需要与主时钟设备进行同步,因此以上流程以从时钟设备计算时钟偏差并进行同步为例进行描述的。当然也可由主时钟设备计算时钟偏差并发送给从时钟设备,由从时钟设备根据该时钟偏差进行时钟同步。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通过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端口设置为半双工模式,并在该模式下分别测量主时钟设备到从时钟设备以及从时钟设备到主时钟设备的线路时延,并根据该收发线路的时延进行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时钟同步,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因假设收发线路时延相同而引入的同步误差,提高了时钟同步精度。
基于上述物理线路时延测试的确定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
测量模块51,用于测量半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到本设备的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ms,以及半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到对端设备的第二线路时延Delay_sm;
具体的,由于半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发送消息给本设备,并接收本设备反馈的消息通过的是同一条线路,故半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发送消息给本设备和接收本设备反馈的消息时线路的时延均为Delay_ms,即根据现有技术中的PTP偏差和延迟算法即可较为精确地得到对端设备到本设备的第一线路时延Delay_ms;本设备到对端设备的第二线路时延Delay_sm同理可得。
第一确定模块52,用于根据测量模块51测量的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ms和第二线路的时延Delay_sm,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
第二确定模块53,用于根据第一确定模块52确定的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ms和第二线路的时延Delay_sm。
其中,第一确定模块52可以具体用于确定Delay_ms与Delay_sm的比值;
第二确定模块53可以具体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全双工模式下Delay_ms和Delay_sm:
Delay_ms=(mΔt1+mΔt2)/(m+1)............[24]
Delay_sm=(Δt1+Δt2)/(m+1).....................[25]
其中,Δt1为全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发送消息和本设备接收到该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2为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发送消息和对端设备接收到该消息的时间戳差值,m为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比值。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确定模块52还可以具体用于确定Delay_ms和Delay_sm的差值的绝对值等其他Delay_ms和Delay_sm的关系值;
当第一确定模块52确定的Delay_ms和Delay_sm的关系值为Delay_ms和Delay_sm的差值的绝对值时,
第二确定模块53可以具体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全双工模式下Delay_ms和Delay_sm:
Delay_ms=(Δt1+Δt2+n)/2.....................[26]
Delay_sm=(Δt1+Δt2-n)/2.....................[27]
或者,第二确定模块54可以具体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全双工模式下Delay_ms和Delay_sm:
Delay_ms=(Δt1+Δt2-n)/2.....................[28]
Delay_sm=(Δt1+Δt2+n)/2.....................[29]
其中,Δt1为全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发送消息和本设备接收到该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2为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发送消息和对端设备接收到该消息的时间戳差值,n为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差值的绝对值。
基于上述时钟同步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除了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测量模块51、第一确定模块52和第二确定模块53以外,还可以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54,用于根据第二确定模块53确定出的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和对端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
时钟同步模块55,用于根据第三确定模块54确定的时钟偏差进行本设备和对端设备间的时钟同步。
其中,第三确定模块54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本设备和对端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
Offset=(Δt1-mΔt2)/(m+1)............[30]
或,
Offset=(Δt1-Δt2+n)/2.....................[31]
或,
Offset=(Δt1-Δt2-n)/2.....................[32]
或,
Offset=Δt1-Delay_ms........................[33]
或,
Offset=Delay_sm-Δt2........................[34]
上述公式中的参数定义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应参数定义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通过将对端设备和本设备端口设置为半双工模式,并在该模式下分别测量对端设备到本设备以及本设备到对端设备的线路时延,并根据该收发线路的时延进行对端设备和本设备之间的时钟同步,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因假设收发线路时延相同而引入的同步误差,提高了时钟同步精度。
应该认识到,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半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第一线路的时延和所述第二设备到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线路的时延;
根据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
根据所述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对称性补偿值为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比值;
所述根据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具体为:
Delay_ms=(mΔt1+mΔt2)/(m+1);
Delay_sm=(Δt1+Δt2)/(m+1);
其中,Delay_ms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sm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线路的时延,Δt1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发送消息和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2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设备发送消息和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m为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比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对称性补偿值为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差值的绝对值;
所述根据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具体为:
Delay_ms=(Δt1+Δt2+n)/2;
Delay_sm=(Δt1+Δt2-n)/2;
或者,所述根据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具体为:
Delay_ms=(Δt1+Δt2-n)/2;
Delay_sm=(Δt1+Δt2+n)/2;
其中,Delay_ms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sm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线路的时延,Δt1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发送消息和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2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设备发送消息和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n为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差值的绝对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分别为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半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第一线路的时延和所述第二设备到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线路的时延,包括:
从时钟设备测量所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时延;
所述根据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以及,根据所述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具体为:
从时钟设备根据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以及,根据所述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
6.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半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到本设备的第一线路的时延,以及半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到对端设备的第二线路的时延;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模块测量的第一线路的时延和所述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不对称性补偿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不对称性补偿值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比值;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
Delay_ms=(mΔt1+mΔt2)/(m+1);
Delay_sm=(Δt1+Δt2)/(m+1);
其中,Delay_ms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sm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线路的时延,Δt1为全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发送消息和本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2为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发送消息和对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m为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比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差值的绝对值;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
Delay_ms=(Δt1+Δt2+n)/2;
Delay_sm=(Δt1+Δt2-n)/2;
或者,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和第二线路的时延:
Delay_ms=(Δt1+Δt2-n)/2;
Delay_sm=(Δt1+Δt2+n)/2;
其中,Delay_ms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sm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线路的时延,Δt1为全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发送消息和本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2为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发送消息和对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n为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差值的绝对值。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主时钟设备或从时钟设备。
10.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确定出的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或/和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
根据所述时钟偏差进行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时钟同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具体为:
Offset=(Δt1-mΔt2)/(m+1);或,
Offset=Δt1-Delay_ms;或,
Offset=Delay_sm-Δt2;
其中,Offset为全双工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钟偏差,Delay_ms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sm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线路的时延,Δt1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发送消息和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2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设备发送消息和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m为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比值。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全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具体为:
Offset=(Δt1-Δt2+n)/2;或,
Offset=(Δt1-Δt2-n)/2;或,
Offset=Δt1-Delay_ms;或,
Offset=Delay_sm-Δt2;
其中,Offset为全双工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钟偏差,Delay_ms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sm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线路的时延,Δt1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设备发送消息和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2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设备发送消息和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n为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差值的绝对值。
1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测量模块、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和时钟同步模块;其中,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出的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或/和第二线路的时延,确定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和对端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
时钟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钟偏差进行本设备和对端设备间的时钟同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时钟偏差:
Offset=(Δt1-mΔt2)/(m+1);或,
Offset=Δt1-Delay_ms;或,
Offset=Delay_sm-Δt2;
其中,Offset为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和对端设备的时钟偏差,Delay_ms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sm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线路的时延,Δt1为全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发送消息和本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2为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发送消息和对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m为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比值。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时钟偏差:
Offset=(Δt1-Δt2+n)/2;或,
Offset=(Δt1-Δt2-n)/2;或,
Offset=Δt1-Delay_ms;或,
Offset=Delay_sm-Δt2;
其中,Offset为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和对端设备的时钟偏差,Delay_ms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Delay_sm为全双工模式下第二线路的时延,Δt1为全双工模式下对端设备发送消息和本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Δt2为全双工模式下本设备发送消息和对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时间戳差值,n为半双工模式下第一线路的时延与第二线路的时延的差值的绝对值。
16.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从时钟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42352.XA CN102647782B (zh) | 2011-02-22 | 2011-02-22 | 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确定方法、时钟同步方法及其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42352.XA CN102647782B (zh) | 2011-02-22 | 2011-02-22 | 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确定方法、时钟同步方法及其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7782A CN102647782A (zh) | 2012-08-22 |
CN102647782B true CN102647782B (zh) | 2015-07-29 |
Family
ID=46660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42352.XA Active CN102647782B (zh) | 2011-02-22 | 2011-02-22 | 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确定方法、时钟同步方法及其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477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8499B (zh) * | 2013-03-20 | 2016-0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设备的时间补偿装置及方法、从设备的时间补偿装置及方法以及时间补偿系统 |
CN105510853B (zh) * | 2015-11-24 | 2018-12-11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磁性传感器的时延测量方法及系统 |
CN105656588A (zh) * | 2015-12-25 | 2016-06-08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高精度定时信号和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7169876A1 (ja) * | 2016-03-28 | 2017-10-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管理装置、特定方法とその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録媒体 |
CN112436914B (zh) * | 2019-08-26 | 2022-08-3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5g超高精度时钟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7656A (zh) * | 2006-12-07 | 2008-06-11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以太网时分化的时钟同步传递方法和装置及保护方法 |
CN101854240A (zh) * | 2010-05-11 | 2010-10-06 | 上海奇微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无线授时精度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77320A1 (fr) * | 2006-12-26 | 2008-07-03 |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mmutation ethernet |
CN101072073A (zh) * | 2007-07-17 | 2007-11-14 |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新型自定义以太网光电接口性能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EP2091274B1 (en) * | 2008-02-15 | 2010-12-22 |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etermining if a handover has to be excuted for a terminal |
CN101729123A (zh) * | 2008-10-23 | 2010-06-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双频带无线数字中继器及无线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
-
2011
- 2011-02-22 CN CN201110042352.XA patent/CN1026477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7656A (zh) * | 2006-12-07 | 2008-06-11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以太网时分化的时钟同步传递方法和装置及保护方法 |
CN101854240A (zh) * | 2010-05-11 | 2010-10-06 | 上海奇微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无线授时精度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7782A (zh) | 2012-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60004B2 (en) | Network distributed packet-based synchronization | |
CN101834712B (zh) | 利用ieee1588协议实现精确时间同步的方法 | |
CN101425865B (zh) | 传输网中的时钟同步方法、系统和从时钟侧实体 | |
US8446896B2 (en) | Time synchronization using packet-layer and physical-layer protocols | |
EP3371902B1 (en) | Technique to align a radio interface frame timing reference in a pool of radio equipment controllers | |
EP2528254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 |
CN102098155B (zh) | 基于ptp协议实现亚微秒级同步精度的方法 | |
WO2018006686A1 (zh) | 一种通信网络设备间时间同步的优化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4836630B (zh) | Ieee1588时钟同步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2195735B (zh) | 多子系统设备的时间同步方法及子系统 | |
CN106357362B (zh) |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及ptp系统 | |
CN102082653B (zh) | 一种时钟同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2244603B (zh) | 传输承载时间的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2983927B (zh) | 一种基于ieee 1588协议的主从时钟对时的时间补偿方法 | |
CN102647782B (zh) | 一种物理线路时延确定方法、时钟同步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3166792B (zh) | 线路非对称性补偿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2932083B (zh) | 一种微波同步对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378993A (zh) | 基于ptp的从时钟监测方法 | |
CN110784783B (zh) | 基于光纤网络的时钟同步方法及装置 | |
JP6227888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同期システム、通信方法 | |
CN107786293A (zh) | 时间同步方法、主时钟设备、从时钟设备及时间同步系统 | |
WO2012095043A2 (zh) | 时间路径补偿方法和装置 | |
WO2021004005A1 (zh) | 时间戳抖动补偿方法及系统 | |
Ronen et al. | Enhanced synchronization accuracy in IEEE1588 | |
CN102394741A (zh) | 基于ieee1588实现精确时间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