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6772A -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6772A
CN102646772A CN2012101454318A CN201210145431A CN102646772A CN 102646772 A CN102646772 A CN 102646772A CN 2012101454318 A CN2012101454318 A CN 2012101454318A CN 201210145431 A CN201210145431 A CN 201210145431A CN 102646772 A CN102646772 A CN 102646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itanium dioxide
light
led
emit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54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雄
陈洪钧
许洁
崔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454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67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6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67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包括p电极、n电极和具有非出光面与出光面的衬底,在衬底的出光面上顺序设有n型GaN层、量子阱、p型GaN层和铟锡氧化物层和钝化层,p电极位于铟锡氧化物层的上表面,n电极位于n型GaN层7的上表面,所述的衬底的非出光面上设置有布拉格反射层,该布拉格反射层由三氧化二铝层和二氧化钛层交替排列组成,且相邻的三氧化二铝层和二氧化钛层之间相互贴覆;三氧化二铝层的折射率小于二氧化钛层的折射率。该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可以提高LED的光提取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照明器件,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氮化镓(化学式为GaN)基LED(发光二极管,英文全称“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发展迅猛.以LED为核心的半导体照明光源,未来将取代白炽灯、荧光灯而成为新一代照明光源。氮化镓基LED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p电极、量子阱、钝化层、铟锡氧化物层、p型GaN层、n电极、n型GaN层和衬底。然而,LED目前仍存在发光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问题,并且商用白光LED的发光效率还较低,因此限制了它迈向照明以及其它应用领域的速度。
LED作为一种光源,衡量它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光电转换效率或发光效率。提高LED发光效率的两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提高其内量子效率和外量子效率。LED的外量子效率 ηexin·Cex,式中,ηin是内量子效率;Cex是光提取效率。由于GaN基LED的光提取效率非常低,而内量子效率已经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提高LED的光提取效率成为提高LED外量子效率亦即发光效率的关键。对于传统的蓝宝石衬底GaN基LED而言,造成光提取效率非常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晶格缺陷对光的吸收、衬底对光的吸收、内部(重复)吸收、电极的阻挡、特别是LED发射的光线在出射过程中,由于在芯片与封装用胶之间的全反射造成的光损失等原因,以致仅有4%的光线能从LED表面出射,而大部分的光则被限制在LED内部,最终变成热损耗,从而导致极低的光提取效率。因此,如何提高LED的光提取效率是半导体照明领域中最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提高LED的光提取效率。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包括p电极、n电极和具有非出光面与出光面的衬底,在衬底的出光面上顺序设有n型GaN层、量子阱、p型GaN层和铟锡氧化物层和钝化层,p电极位于铟锡氧化物层的上表面,n电极位于n型GaN层的上表面,所述的衬底的非出光面上设置有布拉格反射层,该布拉格反射层由三氧化二铝层和二氧化钛层交替排列组成,且相邻的三氧化二铝层和二氧化钛层之间相互贴覆;三氧化二铝层的折射率小于二氧化钛层的折射率。
    所述的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还包括金属反射层,该金属反射层位于布拉格反射层的外表面。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LED的光提取效率高。现有技术中,仅有4%的光线能从LED表面出射,而大部分的光则被限制在LED内部,最终变成热损耗。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发光二极管衬底的非出光面上设置有布拉格反射层,能够将射向芯片底部的光利用布拉格反射原理反射回上表面,布拉格反射层的反射率可达90%以上,从而提高LED外量子效率,进而提高LED的光提取效率高。
2.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有利于LED芯片的散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布拉格反射层的外表面可设置一金属反射层。金属反射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射率。另外,金属反射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有利于LED芯片的散热。尤其对于大功率LED而言,金属反射层对改善LED的散热性具有重要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蓝宝石衬底的氮化镓基LED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布拉格反射层的结构示意图,位于上方的两条箭头线表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图5为图3的布拉格反射层和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位于上方的两条箭头线表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图中有:p电极1、量子阱2、钝化层3、ITO4、p型GaN层5、n电极6、n型GaN层7、衬底8、布拉格反射层9、三氧化二铝层91、二氧化钛层92、金属反射层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包括p电极1、n电极6和具有非出光面与出光面的衬底8,在衬底8的出光面上顺序设有n型GaN层7、量子阱2、p型GaN层(GaN为氮化镓的化学式)5和铟锡氧化物层4和钝化层3,p电极1位于铟锡氧化物层4的上表面,n电极6位于n型GaN层7的上表面。衬底8的非出光面上设置有布拉格反射层9。衬底8采用蓝宝石、砷化镓、碳化硅或者硅材料制成。布拉格反射层9由三氧化二铝层91和二氧化钛层92交替排列组成,且相邻的三氧化二铝层91和二氧化钛层92之间相互贴覆。三氧化二铝层91的折射率小于二氧化钛层92的折射率。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第一个三氧化二铝层91贴覆于衬底8的非出光面,再将第一个二氧化钛层92贴覆于第一个三氧化二铝层91的外表面,接着将第二个三氧化二铝层91贴覆于第一个二氧化钛层92的外表面,然后将第二个二氧化钛层92贴覆于第二个三氧化二铝层91的外表面,……,以此循环。当然,也可以是先将第一个二氧化钛层92贴覆于衬底8的非出光面,再将第一个三氧化二铝层91贴覆于第一个二氧化钛层92的外表面,接着将第二个二氧化钛层92贴覆于第一个三氧化二铝层91的外表面,然后将第二个三氧化二铝层91贴覆于第二个二氧化钛层92外表面,……,以此循环。布拉格反射层9中的三氧化二铝层91和二氧化钛层92的层数相同,三氧化二铝层91和二氧化钛层92各为1层—20层。也就是说,三氧化二铝层91和二氧化钛层92交替排列1次—20次,例如可以是1次,5次、8次、10次、15次、18次或者20次。三氧化二铝层91的光学厚度和二氧化钛层92的光学厚度分别为反射光波长的1/4。也即,三氧化二铝层91的光学厚度是入射光波长的1/4除以三氧化二铝层91的折射率,二氧化钛层92的光学厚度是入射光波长的1/4除以二氧化钛层92的折射率。
进一步,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的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还包括金属反射层10,该金属反射层10位于布拉格反射层9的外表面。在布拉格反射层9的外表面设置一金属反射层10。布拉格反射层9和金属反射层10都能提高反射率,而金属反射层10的导热性良好,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布拉格反射层9和金属反射层10的组合,对LED出射光的对应波段具有高反射率和良好的导热性,对改善大功率LED的散热特性具有重要价值。所述的金属反射层10的厚度在50 nm —300 nm之间。该金属反射层10由铝制成。当然,还可以选择其他金属材料,例如银。但是使用银材质时,则需在银上再镀一层金属镍防止银的硫化,或采取其它防硫化措施。  
本发明在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的衬底8的非出光面上增加设置布拉格反射层9,布拉格反射层9由三氧化二铝层91和二氧化钛层92两种材料交替组合而成。布拉格反射层9可将原本被芯片底部吸收的光重新反射回LED,从而可显著提高LED的出光效率。
LED的有源区发出的光是向上、下两个表面出射的,而封装好的LED是“单向”发光,因此有必要将射向芯片底部的光反射或直接出射。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中,当入射光射入后,布拉格反射层9能够将射向芯片底部的光利用布拉格反射原理反射回上表面,从而提高LED外量子效率。布拉格反射层9中的三氧化二铝层91的光学厚度和二氧化钛层92的光学厚度分别为反射光波长的1/4。布拉格反射层9是一种四分之一波长的多层结构,相当于简单的一维光子晶体。由于频率落在能隙范围内的电磁波无法穿透,布拉格反射镜的反射率可达90%以上。能隙位置可以通过改变三氧化二铝层91或者二氧化钛层92的折射率或厚度来调整。
以蓝宝石衬底的氮化镓基LED结构为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所具有的光提取效率高的优点。
如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包括p电极1、量子阱2、钝化层3、铟锡氧化物层4、p型GaN层5、n电极6、n型GaN层7、衬底8、布拉格反射层9和金属反射层10。衬底8的出光面上生长n型GaN层7,n型GaN层7的上表面生长量子阱2和n电极6,量子阱2的上表面生长p型GaN层5,p型GaN层5的上表面生长铟锡氧化物层4,铟锡氧化物层4的上表面生长p电极1和钝化层3。衬底8的非出光面上生长布拉格反射层9,布拉格反射层9的外表面生长金属反射层10。布拉格反射层9是由三氧化二铝层91和二氧化钛层92交替排列而成。
采用以峰值波长为450 nm的蓝光LED芯片,二氧化钛层92的光学厚度为44 nm,三氧化二铝层91的光学厚度为66 nm,二氧化钛层92和三氧化二铝层91分别设置6层。入射光垂直入射LED时,可获得95%以上的反射率。
如图3所示的LED,其结构与图2所示的LED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在布拉格反射层9外表面设置了一层金属反射层10。
采用以峰值波长为450 nm的蓝光LED芯片,二氧化钛层92的光学厚度为44 nm,三氧化二铝层91的光学厚度为66 nm,二氧化钛层92和三氧化二铝层91分别设置3层。金属反射层10采用铝材料制成,金属反射层10的厚度为100 nm。入射光垂直入射LED时,可获得98%以上的反射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应该强调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本发明的背镀结构所做的任何修改、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包括p电极(1)、n电极(6)和具有非出光面与出光面的衬底(8),在衬底(8)的出光面上顺序设有n型GaN层(7)、量子阱(2)、p型GaN层(5)和铟锡氧化物层(4)和钝化层(3),p电极(1)位于铟锡氧化物层(4)的上表面,n电极(6)位于n型GaN层(7)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8)的非出光面上设置有布拉格反射层(9),该布拉格反射层(9)由三氧化二铝层(91)和二氧化钛层(92)交替排列组成,且相邻的三氧化二铝(91)层和二氧化钛层(92)之间相互贴覆;三氧化二铝层(91)的折射率小于二氧化钛层(92)的折射率。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反射层(10),该金属反射层(10)位于布拉格反射层(9)的外表面。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反射层(10)的厚度在50 nm —300 nm之间。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反射层(10)由铝制成。
5. 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氧化二铝层(91)的光学厚度和二氧化钛层(92)的光学厚度分别为反射光波长的1/4。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拉格反射层(9)中的三氧化二铝层(91)和二氧化钛层(92)的层数相同,三氧化二铝层(91)和二氧化钛层(92)各为1层—20层。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8)采用蓝宝石、砷化镓、碳化硅或者硅材料制成。
CN2012101454318A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Pending CN1026467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54318A CN102646772A (zh)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54318A CN102646772A (zh)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6772A true CN102646772A (zh) 2012-08-22

Family

ID=46659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54318A Pending CN102646772A (zh)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6772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3203A (zh) * 2013-05-08 2014-03-12 南京邮电大学 悬空氮化物薄膜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9452A (zh) * 2014-01-21 2014-05-07 南京邮电大学 悬空氮化物薄膜led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3904174A (zh) * 2014-04-11 2014-07-02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作方法
CN104201190A (zh) * 2014-08-26 2014-12-1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1940A (zh) * 2014-07-24 2016-02-17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衬底上沉积金属膜的方法及led器件
CN106409992A (zh) * 2016-10-25 2017-02-15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CN106410008A (zh) * 2016-10-25 2017-02-15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5733A (zh) * 2017-05-05 2017-09-22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机械剥离的毫米级可转移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7455A1 (en) * 2005-12-24 2007-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nd pumping vertical extern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apparatus
CN101197417A (zh) * 2008-01-07 2008-06-11 普光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07650A (zh) * 2010-03-19 2010-08-18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分布布拉格反射层的氮化镓基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工艺
US7863599B2 (en) * 2007-10-29 2011-01-04 Seoul Opto Device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2324450A (zh) * 2011-09-09 2012-01-18 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 GaN基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2564429U (zh) * 2012-05-11 2012-11-28 东南大学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7455A1 (en) * 2005-12-24 2007-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nd pumping vertical extern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apparatus
US7863599B2 (en) * 2007-10-29 2011-01-04 Seoul Opto Device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1197417A (zh) * 2008-01-07 2008-06-11 普光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07650A (zh) * 2010-03-19 2010-08-18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分布布拉格反射层的氮化镓基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工艺
CN102324450A (zh) * 2011-09-09 2012-01-18 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 GaN基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2564429U (zh) * 2012-05-11 2012-11-28 东南大学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3203A (zh) * 2013-05-08 2014-03-12 南京邮电大学 悬空氮化物薄膜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3203B (zh) * 2013-05-08 2016-12-28 南京邮电大学 悬空氮化物薄膜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9452A (zh) * 2014-01-21 2014-05-07 南京邮电大学 悬空氮化物薄膜led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3779452B (zh) * 2014-01-21 2016-10-05 南京邮电大学 悬空氮化物薄膜led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3904174A (zh) * 2014-04-11 2014-07-02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作方法
CN105331940A (zh) * 2014-07-24 2016-02-17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衬底上沉积金属膜的方法及led器件
CN105331940B (zh) * 2014-07-24 2018-08-24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用于在衬底上沉积金属膜的方法及led器件
CN104201190A (zh) * 2014-08-26 2014-12-1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09992A (zh) * 2016-10-25 2017-02-15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CN106410008A (zh) * 2016-10-25 2017-02-15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0008B (zh) * 2016-10-25 2019-05-14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5733A (zh) * 2017-05-05 2017-09-22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机械剥离的毫米级可转移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6772A (zh)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TWI261937B (en)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CN208127232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
JP5354622B2 (ja) 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
KR101047792B1 (ko) 발광 소자,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및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KR102508745B1 (ko) 발광소자 패키지
CN204088355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
CN209747554U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
TWI829671B (zh) 發光裝置
CN106848032B (zh) 一种晶圆级封装的led器件结构
CN202564429U (zh) 一种具有背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CN201532968U (zh) 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芯片
JP5351669B2 (ja) 波長変換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JP2010186873A (ja) 白色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299085B (zh) 一种偏振发光二极管芯片
US20220165923A1 (en) Cover structure arrangements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s
CN104868033B (zh) 提升发光二极管亮度的结构
CN102903820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3675314A (zh) 一种uvc-led器件
CN207705235U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
KR102511966B1 (ko) 발광소자 패키지
TWI393269B (zh) 發光元件
US20230080947A1 (en) Cover structure arrangements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s
KR101667817B1 (ko) 발광 소자,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및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CN218602469U (zh) 一种倒装发光二极管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