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5108B - 下部供气型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下部供气型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5108B
CN102645108B CN201210039267.2A CN201210039267A CN102645108B CN 102645108 B CN102645108 B CN 102645108B CN 201210039267 A CN201210039267 A CN 201210039267A CN 102645108 B CN102645108 B CN 102645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air feed
water
heat exchange
cooling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92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5108A (zh
Inventor
徐钟大
金成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e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KITECH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KI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KITECH filed Critical Kore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KITECH
Publication of CN102645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5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5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51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28C1/02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with counter-current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28C1/14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comprising also a non-direct contact heat exch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28C1/16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precipitation or mist formation, outside the coo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28F25/06Spray nozzles or spray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包括:形成供气区域、排气区域以及位于供气区域和排气区域之间的热交换区域的壳体;与排气区域相面对地形成在壳体的上部的开口;与供气区域相面对地形成在壳体的下侧的供气口;设置在热交换区域的热交换部;设置在热交换部上部以将冷却水洒向热交换部的洒水部;设置在开口且通过开口强制排出空气的风扇组件;以及设置在壳体的下部的集水槽。供气口形成在壳体的侧壁与集水槽的侧壁之间,还包括:供气引导部,设置在洒水部与供气口之间的壳体内部,并且向下倾斜的多个引导叶片的一部分被重叠设置,以将从洒水部掉落的水引导至集水槽。

Description

下部供气型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流型冷却塔,具体涉及下部供气型冷却塔(bottomair supply type counter flow Cooling towers)。
背景技术
通常,冷却塔被分为:空气垂直向上流动、冷却水垂直向下流动的对流型(counter flow type)冷却塔;以及空气水平流动、冷却水垂直向下流动的横流型(cross flow type)冷却塔。
另外,蒸发冷却的冷却塔的热交换部被分为:冷却水与空气在开放的热交换部流动并且通过互相接触来进行蒸发式热交换的开放型热交换部(open type heat exchanger);在流动有冷却流体(冷却水或者制冷剂)的密闭的导热管外表面上接触冷却水和空气以进行蒸发式热交换的密闭型热交换部(close type heat exchanger);以及兼备开放型热交换部和密闭型热交换部的混合式热交换部(hybrid type heatexchanger)。
并且,根据通风方式,冷却塔被分为:吸入通过热交换部时完成热交换的高温排气并且通过排出口将其排出的吸入通风型(Induceddraft type)冷却塔冷却塔;以及与冷却塔的供气口连通设置以将外部气体向热交换部压入通风,从而将完成热交换的高温排气向排出口排出的压入通风型(Forced draft type)冷却塔。
在壳体(casing)最上部设置有送风扇的吸入通风型冷却塔适用通过设置在壳体侧部的供气口和供气区域来供应气体的吸入供应方式;通过开口壳体的一个侧部或者集水槽的中心来构成送风扇的压入通风型冷却塔适用向供气区域压入供气的压入供应方式。
并且,洒向热交换部的上部表面的冷却水的一部分脱离热交换部的上部表面之后,顺着作为洒水区域边界点的壳体的内壁滑落、或者通过壳体和热交换部侧面之间的空间掉落。并且,与供气口和百叶窗(louver)接触的冷却水滴液顺着壳体的外壁滑落。为了防止这种迂回流动的冷却水向壳体外部流出,需要使集水槽上部的外廓尺寸大于壳体下端部的外廓尺寸。
另外,一方面冷却塔具有以最低的成本去除废热的优点、以及通过循环利用水来保护水资源的优点等等,但是另一方面还引发基于排出口的漂散物(drift)、烟羽(plume)、噪音以及震动等问题。
尤其,对于在壳体侧部形成供气口的对流型冷却塔,在热交换部底面和集水槽水面之间形成供气区域,并且与该供气区域相面对地形成供气口,此时从一侧的供气口流入的强风(风速相比送风扇的吸引力更大的风)通过供气区域和另一侧的供气口向外部吐出。通过搭乘这种强风,掉落的冷却水滴液漂散至外部,从而会导致水的损失。
另外,强风不仅会引起飘散损失,还会引起冷却塔零件(百叶窗和壳体等)的受损,并且冷却塔的设置点越高,该负面影响越严重。由于这种缺点,对于设置在高层建筑物的冷却塔,还会在冷却塔外廓设置防风壁(Windbreak wall),用于防止由强风引起的负面影响发生。
并且,就对流型冷却塔的结构特征而言,由于空气呈急转弯气流,即在冷却塔外部以下向曲线方式向供气口供应气体、经由供气口的、所供应的气体以上向曲线方式向热交换部流动,因此存在如供气的流动受阻和噪音增加、在热交换部的两个外侧区域中产生空气不流动的死角区域的缺点。
通过供气口暴露在阳光下的集水槽具有适合微生物栖息的冷却水温度。由于这种适合微生物栖息的冷却水温度、光合(Photosynthesis)作用以及从大气传来的污染物,促进了藻类(Algae)、原生动物(Protozoa)、真菌类(Fungi)以及细菌(Bacteria)的成长。由于这种微生物附着在冷却系统的表面以形成生物膜(BIO-films),并且促进粘液(Slime)的生成,因此导致冷却水的污染和冷却水系统的腐蚀以及热交换机效率的下降。
另外,由PVC材料制成的百叶窗(Louvers)被暴露在如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等阳光下,从而会发生脱盐酸、分子切割、交联化以及氧化分解等复合老化现象。
并且,从热交换部掉落的冷却水滴落至冷却水的水面,从而产生滴水音,其中该冷却水存储在将整个壳体下部囊括的集水槽中。
在设置于供气口的百叶窗(louver)堆积结冰,从而会产生供气量减少或者百叶窗破损的现象。并且,百叶窗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中,从而会发生由硬化引起的老化受损现象。
另外,供气区域内的环境(被掉落的水流、水垢等污染的集水槽和浮游物等)通过供气口向外部露出,从而导致厌恶感,并且影响冷却塔的美观性。
并且,设置在壳体侧部的供气口和百叶窗降低冷却塔的美观性,从而不仅导致与建筑的不协调性,而且无法满足越发刁钻的需求者的审美标准。并且,为了改善美观而额外地设置围绕冷却塔外廓的百叶窗壁(Louver wall)的情况下,会发生额外的建筑成本。
下面,参考附图,对现有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进行说明。
图10是显示现有的对流型冷却塔结构的简要侧截面图。下面称为“现有技术”。
如现有技术的附图所示,现有的对流型冷却塔包括:形成热交换区域、供气区域213以及排气区域214的壳体211;与所述供气区域213相面对地形成在所述壳体211的侧部的供气口212;设置在所述供气口212的百叶窗220;设置在上述热交换区域、并且由开放型热交换部、密闭型热交换部或者混合式热交换部中的某一个构成的热交换部215;设置在所述热交换部215上部的洒水部280;设置在所述洒水部280上部的排除器(eliminator)216;以及设置在所述排出口的风扇组件(fan assembly)240。
在壳体211上部的中心形成有开口218,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部215下部、并且具备冷却水流出口291的集水槽290;以及支撑所述集水槽290的冷却塔支撑台。
洒水部280由具备冷却水流入口281的洒水总管,洒水岔管以及洒水喷嘴(nozzle)形成。
风扇组件240包括:送风风扇部260;驱动送风风扇部260的驱动部270;向开口218上方突出地设置,并且在上端形成有安全罩安装部、在下端部形成有吸入口的风扇管体(Fan Cylinder)250;安装在所述安全罩安装部的安全罩;设置在所述排出口的、由扇叶(fanblade)、马达(motor)、驱动轮(driving pulley)、驱动带(belt)形成的驱动部270。
上述的现有对流型冷却塔中,产生通过供气口的飘散物和水损失现象。并且,由于急转弯的供气气流,增加了供气的流动阻力和噪音。另外,在热交换部的两个外侧区域产生空气不流动的死角区域,从而残留有通过供气口流入的大气浮游异物。并且,由于光合作用促进微生物的成长,从而导致冷却水系统受到污染,或者降低热交换部和制冷机等热交换机的效率。从热交换部掉落的冷却水与存储在集水槽的冷却水的水面摩擦,从而产生滴水音。设置在供气口的百叶窗,因结冰的积累而导致供气的减少或者使百叶窗破损;以及由于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中,因此会发生老化并受损。供气区域内的环境(被掉落的水流、水垢等受到污染的集水槽和浮游物等)通过供气口露出在外,从而导致厌恶感;并且因设置在壳体侧部的百叶窗而影响冷却塔的美观性;并且为了改善美观性而设置围绕冷却塔外廓的百叶窗壁的情况下,会发生额外的建筑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了下部供气型冷却塔,从而可防止通过供气口的飘散物、可防止结冰、降低冷却水污染源的流入、可提高供气效率、可简单地收集脱离热交换部的上端表面的迂回流动冷却水、可减小集水槽的设置面积和运行负荷、可减小运行噪音、可降低烟羽、可强化对冷却塔的支撑、可节约水、可改善冷却塔的美观。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包括:形成有供气区域、排气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供气区域和所述排气区域之间的热交换区域的壳体;与所述排气区域相面对地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开口;与所述供气区域相面对地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下侧的供气口;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域的热交换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部上部以将冷却水洒向所述热交换部的洒水部;设置在所述开口且通过开口强制排出空气的风扇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的集水槽;其中,所述供气口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集水槽的侧壁之间;并且还包括:供气引导部,设置在所述洒水部与所述供气口之间的所述壳体内部,并且设置有部分重叠的、向下倾斜的多个引导叶片以将从所述洒水部掉落的水引导至所述集水槽。
优选地,所述引导叶片包括:具有向下倾斜的引导面的引导板;以及形成在所述引导板的上侧端部的挡水板。
所述供气引导部还包括:与所述引导叶片的两侧端部结合,并且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叶片固定部件。
优选地,还包括:沿着所述壳体的下端部的外廓设置,以将从所述热交换部的上表面脱离而迂回流动的、被洒的冷却水收集并将其排出的外廓集水部。
所述外廓集水部以“”字形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下端部。
另外,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所述外廓集水部和集水槽的排出管。
优选地,所述洒水部包括:纵向设置在所述集水槽的内部,下端部被所述集水槽的底部支撑的冷却水流入柱管;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却水流入柱管,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的洒水总管;以及与所述冷却水流入柱管连接的冷却水流入口。
所述冷却水流入柱管包括:下端被所述集水槽的底部支撑,在另一端设置有法兰的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以及在下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连接的法兰,上端部与所述洒水总管结合的冷却水流入上部柱管。
优选地,还包括干式热交换部,所述干式热交换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上部或者下部,并且收容有多个导热销的导热管;与所述导热管的一侧端部结合并且形成有供高温冷却水流入的冷却水流入口的冷却水流入头部;以及与所述导热管的另一侧端部结合,并且设置有冷却水流出口的冷却水流出头部。
优选地,在所述导热管的下端部还包括:用于顺畅地吸入排气的吸入扩管部。
另外,所述风扇组件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开口下侧的所述壳体的内部。
根据如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望达到包括如下所述的多种效果。但是,本发明并不是在达到如下所述的所有效果时才成立的。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可防止通过供气口的飘散物、可防止结冰障碍、可减小冷却水污染源的流入、可提高供气效率。
另外,不仅可缩小集水槽的设置面积,而且可节约水,并且可改善冷却塔的美观性。
另外,可简单地收集脱离热交换部的上端表面的迂回流动冷却水,可减小集水槽的设置面积和运行负荷,并且可减小运行噪音。
另外,可降低烟羽,可强化对冷却塔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的简要侧截面图;
图2是图1的简要纵截面图;
图3是图1主要部分的简要平面图;
图4是显示图1主要部分(A-A)的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显示图1主要部分(B-B)的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的简要纵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的简要侧截面图;
图8是显示图7主要部分(C-C)的结合结构的侧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的简要侧截面图;
图10是显示现有的对流型冷却塔结构的简要侧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1d:下部供气型冷却塔;
11、211:壳体;
12、212:供气口; 13、213:供气区域;
14、214:排气区域; 15a、15b、215:热交换部;
16、216:排除器; 18:开口;
19a、19b:检测门; 20a、20b:供气引导部;
21:引导叶片; 22a、22b:叶片固定部件;
25:支撑部件; 30a、30b:外廓集水部;
31a、31b:外侧壁; 32:底板;
33:内侧壁; 34:排出口;
35:结合部; 36:排出管;
37:固定螺栓; 38:密封部件;
39:螺母; 40a、40b、240:风扇组件;
50a、50b、250:风扇管体; 51:排气口;
52a、52b、105a、105b:法兰; 53:安全罩安装部;
55、255:安全罩; 60:送风风扇部;
61:扇叶;v 62:旋转轴;
63:风扇皮带轮; 64:轴承座;
65a、65b、265:轴承座支撑部件;
70、270:驱动部;
71:马达; 72:驱动轮;
73:驱动带; 75a、75b、275:马达支撑部;
80a、80b、280:洒水部; 81、281:冷却水流入口;
82: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 83a:冷却水流入上部柱管;
83b:冷却水流入柱管; 83c:冷却水流入管;
84a、84b:冷却水流出头部; 85:洒水总管;
86:洒水岔管; 87:洒水喷嘴;
90a、90b:中心集水部; 91、291:冷却水流出口;
92、290:集水槽; 93:支撑法兰部;
94:清扫口; 95:固定支架;
100a、100b:干式热交换部; 101:高温冷却水流入头部;
102:导热管; 103:导热销;
104:壳(housing); 106:吸入扩管部;
107:冷却水流出头部; 110a、110b:冷却水供应管;
111、112:流入调整阀; 150:冷却塔支撑台;
200:对流型冷却塔; 220:百叶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有关会对本发明的宗旨加以混淆的现有技术的构成和作用,在此省略详细。
另外,在多个实施例中,对于具有相同构成的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仅在一实施例中进行了代表性的说明。然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仅对与一实施例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的简要侧截面图,图2是图1的简要纵截面图,图3是图1主要部分的简要平面图,图4是显示图1主要部分(A-A)的结合结构的截面图,图5是显示图1主要部分(B-B)的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1a包括:形成有供气区域13、排气区域14以及位于所述供气区域13和排气区域14之间的热交换区域的壳体11;与所述排气区域14相面对地形成在壳体11的上部中心的开口18;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域的热交换部15a;设置在所述热交换部15a上部并且将冷却水洒向所述热交换部的洒水部80a;设置在所述开口18并且通过开口18强制排出空气的风扇组件40a;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下部的中心集水部90a;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部的所述洒水部80a和所述供气口12之间,并且部分重叠地设置向下倾斜的多个引导叶片21以将从洒水部80a掉落的水引导至集水槽92的供气引导部20a;以及沿着所述壳体11下端部的外廓设置,以将脱离上述热交换部的上表面而迂回流动的、被洒出的冷却水收集并排出的外廓集水部30a。
外廓集水部30a沿着壳体11下端部的外廓设置,以将脱离热交换部15a的上表面而迂回流动的、被洒出的冷却水收集并排出;其由与壳体11的下端部对应的、形成为字形的外侧壁31、底板32、内侧壁33以及设置在所述内侧壁33的排出口34形成。排出口34还包括:连接外廓集水部和集水槽以排出收集在外廓集水部(外廓集水部30a、外廓集水部30b)的冷却水的排出管36。
洒水部80a包括:纵向设置在所述集水槽的内部、下端部被所述集水槽的底面支撑的冷却水流入柱管;一端与所述冷却水流入柱管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的洒水总管85;以及与所述冷却水流入柱管连接的冷却水流入口92。
冷却水流入柱管包括: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82和冷却水流入上部柱管83a。其中,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82设置在中心集水部90a,与冷却水流入口92结合,并且在其上部形成有法兰(flange);冷却水流入上部柱管83a包括:设置在下端部的、与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82连接的法兰(未标附图标记),以及设置在上端部的冷却水流出头部84a、冷却水流出头部84b。
另外,洒水部80a包括:与所述冷却水流出头部84a、冷却水流出头部84b连接的多个洒水总管85;与所述洒水总管85连接的多个洒水岔管86;以及与所述洒水岔管86结合的多个洒水喷嘴87。
风扇组件40a包括:设置在所述洒水部80a上部的排除器16;被设置成向开口18上方突出,并且由排气口51、形成在上端部的安全罩安装部53和形成在下端部吸入口(未标附图标记)的法兰52a构成的风扇管体50a;安装在所述安全罩安装部53的安全罩55;设置在排气口51,并且由扇叶61、一侧与设置在扇叶61的风扇毂(Fan Hub)(未标附图标记)结合并且另一侧与风扇皮带轮(fan pulley)63结合的旋转轴62、支撑旋转轴62的轴承座(bearing block)64形成的送风风扇部60;由马达71、驱动轮(pulley)72、驱动带73形成的驱动部70;用于固定轴承座64,并且与所述管体50a的内侧壁结合的轴承座支撑部件65a;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马达71,并且与所述管体50a的外侧壁结合的马达支撑部75a。
供气引导部20a包括:引导叶片21;支撑所述引导叶片21的下部的支撑部件25;以及与所述引导叶片21的两侧端部结合的叶片固定部件25。引导叶片21固定在壳体11两侧,并且从与壳体11相面对的所述热交换部15a的外侧下部到所述热交换区域的中心方向向下倾斜,并且由具有向下倾斜的引导面的引导板和在所述引导板的上侧端部形成的挡水板构成。
中心集水部90a包括:设置在壳体11中心,并且在下端部设置有多个固定支架(bracket)95的集水槽92,其中固定支架固定在冷却塔地基上;支撑外廓集水部30a的底板32,并且设置在集水槽92的上端部两侧的支撑法兰部93;设置在集水槽92的一侧壁的冷却水流出口91;纵向设置在集水槽92的中心,在下端部结合有被所述集水槽的底面支撑的支撑板、在下部的一区域设置有清扫口94、在上端部设置有与冷却水流入上部柱管83a连接的法兰的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82;以及贯通集水槽92的另一侧壁以与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82连接的冷却水流入口81。
供气口12形成在所述内侧壁33和所述集水槽92的侧壁之间。
另外,还设置有支撑底板32的冷却塔支撑台150,底板32、支撑法兰部93和冷却塔支撑台150是通过固定螺栓(bolt)37、垫圈(washer)、密封部件38以及螺母(nut)39连为一体的。
另外,通过固定支架95,用地脚螺栓(Anchor bolts)将集水槽92固定在冷却塔地基上。
另外,优选地,在与供气区域13和排气区域14相面对的壳体11上进一步地设置有供作业人员出入或者提供检测通路的检测门19a、检测门19b。
接下来,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当冷却塔运行时,因送风扇的吸引力而从外部垂直向上流入的供气,沿着引导叶片21的引导面向热交换部15a向上流动,并且与从洒水部80a掉落的冷却水完成热交换之后;通过排出口向外排出。
另外,通过热交换部15a时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水沿着引导叶片21的引导面被收集在集水槽92;脱离热交换部15a的上部面的、迂回流动的冷却水向外廓集水部30a内流落;收集在外廓集水部30a内的冷却水通过排出管36收集在集水槽92。
收集在集水槽92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流出口91向冷却负荷装置(未图示)流动;从冷却负荷装置(未图示)吸收废热的高温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流入口81向洒水部80a作再次循环,在运行期间重复这种作用。
下面,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的详细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在内侧壁33和集水槽92的外壁之间形成的下部供气口12的特征,可以防止通过供气口的飘散物和水损失,因垂直向上的供气气流而减少了大气中的浮游物质的入侵,从而可以减少冷却水受到污染,在供气区域13内隔离阳光,从而可以防止由光合引起的冷却水受到污染的现象,并且不仅隐蔽供气区域13的内部环境,而且改善壳体11的外观,结果能够改善冷却塔的美观性。
另外,根据供气引导部20a的下述特征,即,从与下部供气口12和壳体11相面对的热交换部15a的外侧下部向热交换区域的中心方向向下倾斜地固定的特征,不仅是掉落的冷却水沿着引导叶片21的引导倾斜面立即向集水槽92流动,而且在引导叶片21上,冷却塔停止运行时也不存在冷却水,因此可以防止在引导叶片21上结冰的现象,并且供气不仅可以顺畅地流动,而且减少供气的流动阻碍和流动噪音,从而可以提高供气的效率,由于能够减少滴水的噪音,因此能够减少冷却塔的运行噪音。
另外,根据沿着壳体11下端部的外廓设置的“”字形外廓集水部30a的特征,能够简单地收集脱离热交换部上端面的迂回流动冷却水,并且不需要将集水槽的外廓形成为相比壳体端部的外廓更大的现有技术结构,因此缩短相当于一对供气口12的宽度的集水槽92宽度,从而能够减小集水槽92的设置面积和运行负荷,并且不仅能够强化对壳体11下端部的自身支撑,而且能够提供进一步加强的壳体11的下部支撑部。
另外,根据集水槽92的下述特征,即,设置在一对供气口12之间、且在下端部设置有固定在冷却塔地基的多个固定支架95、而在上端部两侧设置有支撑法兰部93的特征,集水槽92的两侧壁划分一对供气口12,从而不受强风障碍就能引导供气,并且能够在上述冷却塔的地基上坚固地固定集水槽92,由于支撑法兰部93支撑设置在壳体11下部的底板32,因此,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冷却塔的支撑,而且能够减少冷却塔的支撑部件。
另外,根据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82、冷却水流入上部柱管83a以及冷却水流入柱管83b的特征,不仅能够加强对洒水部80a和冷却塔的中心的支撑,而且能够减少冷却塔的支撑部件。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的简要纵截面图。如图所示,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1b在排气区域14内设置有干式热交换部100a,干式热交换部100a包括:收容多个导热销103的导热管102;收容导热管102且在上端部形成结合在与开口18相邻的壳体11底面的法兰105a、而在下端部形成吸入扩管部106的壳(housing)104;与导热管102的一侧端部结合且设置有供高温冷却水流入的冷却水流入口(未标记)的冷却水流入头部101;以及与导热管102的另一侧端部结合并设置有冷却水流出口(未标记)的冷却水流出头部107。
另外设置有:向洒水部80b和干式热交换部100a引导高温冷却水,且上端部与冷却水流入头部101连接、而下端部与冷却水下部柱管82连接的冷却水流入柱管83b;从冷却水流入柱管83b分出来并向洒水总管85供应高温冷却水的冷却水供应管110a;与冷却水流出头部107连接以向洒水总管85供应冷却水的冷却水供应管110b;设置在冷却水流入柱管83b以开启和关闭高温冷却水向干式热交换部100a流入的流入调整阀111;以及设置在冷却水供应管110a以开启和关闭高温冷却水向洒水总管85流入的流入调整阀112。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作用和详细效果在于,根据干式热交换部100a的附加构成来降低烟羽作用(加热通过排气口51排出的饱和湿空气以及减小湿度的作用)和效果(减少烟羽)。
通过在排气区域14内设置干式热交换部100a,减小冷却塔的高度。
除此之外的其他作用和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同等,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的简要侧截面图,图8是显示图7主要部分(C-C)的结合结构的侧面图。如这些图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1c在热交换区域设置密闭型热交换部15b。
另外,设置有外廓集水部30b,其中,外廓集水部30b包括:与壳体11的下端部结合的结合部35、在结合部35的下部形成的字型外侧壁33、底板32和内侧壁33以及在内侧壁设置的排出口34。
另外,作为缩短冷却塔高度的结构,设置有风扇组件40b,其中,风扇组件40b包括:掩埋在开口18的下部,且由排气口51、在上端部形成的安全罩安装部53、被设置为与安全罩安装部53的上端部成为一体且结合在与开口18相邻的壳体11的上表面的法兰52b、在下端部形成的喇叭管形状的吸入口(未标记)形成的风扇管体50a;安装在安全罩安装部53b的安全罩55;设置在排气口51,并且由扇叶61、一侧与设置在扇叶61的风扇毂(未标记)结合而另一侧与风扇皮带轮63结合的旋转轴62以及支撑旋转轴62的轴承座64形成的送风风扇部60;由马达71、驱动轮72、驱动带73形成的驱动部70;固定轴承座64,并且在两侧端部设置有固定在壳体11内侧壁的结合部件(未标记)的轴承座支撑部件65b;支撑马达71,并且固定在壳体11的外侧壁和上壁的马达支撑部75b。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作用和详细效果在于,通过风扇组件40b具有在排出空间内14掩埋设置的结构,可缩短冷却塔的高度,并且通过外廓集水部30b具有与壳体11拆卸和组装的结构,便于制造壳体11和外廓集水部30b。
除此之外的其他作用和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同等,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的简要侧截面图。
如图所示,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1d设置有供气引导部20b,其中,供气引导部20b包括:多个引导叶片21,引导叶片21从与壳体11相面对的热交换部15a的外侧下部向热交换区域的中心方向向下倾斜地固定在壳体11的两侧,并且在上侧端部形成有挡水板,在挡水板的下部形成有具有向下倾斜的引导面的引导板;以及与多个引导叶片21的两侧端部结合的叶片固定部件22b。
另外,设置有中心集水部90a,中心集水部90a包括:由设置在壳体11中心且在下端部具有固定在冷却塔地基的多个固定支架95的集水槽92;支撑外廓集水部30a的底板32且设置在集水槽92的上端部两侧的支撑法兰部93;以及设置在集水槽92的一侧壁的冷却水流出口91。
另外,在开口18上部设置有干式热交换部100b,干式热交换部100b包括:收容多个导热销103的导热管102;收容导热管102且形成法兰105b的壳(housing)104,其中,法兰105b结合在与开口18相邻的壳体11上表面;与导热管102的一侧端部结合且设置有供高温冷却水流入的冷却水流入口(未标记)的冷却水流入头部101;结合在导热管102的另一侧端部且设置有冷却水流出口(未标记)的冷却水流出头部107。
设置有:向洒水部80b和干式热交换部100b引导高温冷却水,上端部与冷却水流入头部101连接、下端部则从形成冷却水流入口81的冷却水流入管83c中分出来并向洒水总管85供应高温冷却水的冷却水供应管110a;与冷却水流出头部107连接以向洒水总管85供应冷却水的冷却水供应管110b;设置在冷却水流入管83c以开启和关闭高温冷却水向干式热交换部100a流入的流入调整阀111;设置在冷却水供应管110a以开启和关闭高温冷却水向洒水总管85流入的流入调整阀112。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作用和详细效果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以上,示例性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并不是仅限于这种特定的实施例的,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内可以做适当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供气区域、排气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供气区域和所述排气区域之间的热交换区域;
开口,与所述排气区域相面对地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上部;
供气口,与所述供气区域相面对地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下侧;
热交换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域;
洒水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部上部以将冷却水洒向所述热交换部;
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并且通过开口强制排出空气;以及
集水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以及
外廓集水部,沿着所述壳体的下端部的外廓设置,以将从所述热交换部的上表面脱离而迂回流动的、被洒的冷却水收集并予以排出,
其中,所述供气口形成在所述外廓集水部的内侧壁和所述集水槽的侧壁之间;
并且还包括:供气引导部,设置在所述洒水部和所述供气口之间的所述壳体内部,并且设置有部分重叠的、向下倾斜的多个引导叶片以将从所述洒水部掉落的水引导至所述集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叶片包括:
具有向下倾斜的引导面的引导板和形成在所述引导板的上侧端部的挡水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引导部还包括:
叶片固定部件,与所述引导叶片的两侧端部结合,并且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廓集水部以“”字形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下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出管,连接所述外廓集水部和所述集水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部包括:
冷却水流入柱管,纵向设置在所述集水槽的内部,下端部被所述集水槽的底部支撑;
洒水总管,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却水流入柱管,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以及
冷却水流入口,连接在所述冷却水流入柱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流入柱管包括:
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下端被所述集水槽的底部支撑,在另一端设置有法兰;以及
冷却水流入上部柱管,在下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水流入下部柱管连接的法兰,上端部与所述洒水总管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式热交换部,
所述干式热交换部具有:
导热管,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上部或者下部,并且收容有多个导热销;
冷却水流入头部,与所述导热管的一侧端部结合,并且形成有供高温冷却水流入的冷却水流入口;以及
冷却水流出头部,与所述导热管的另一侧端部结合,并且设置有冷却水流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导热管被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下部时,在所述导热管的下端部还包括:吸入扩管部,用于顺畅地吸入排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下部供气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下侧的所述壳体的内部。
CN201210039267.2A 2011-02-18 2012-02-20 下部供气型冷却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5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14462 2011-02-18
KR1020110014462A KR101082791B1 (ko) 2011-02-18 2011-02-18 하부급기형 냉각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5108A CN102645108A (zh) 2012-08-22
CN102645108B true CN102645108B (zh) 2014-08-06

Family

ID=45397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92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5108B (zh) 2011-02-18 2012-02-20 下部供气型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082791B1 (zh)
CN (1) CN1026451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38641B1 (ko) 2012-02-21 2013-12-06 서호성 직교류형 냉각탑
KR101338650B1 (ko) 2012-02-21 2013-12-09 서호성 직교류형 냉각탑
KR101296573B1 (ko) * 2012-02-21 2013-08-14 서호성 냉각기용 송풍팬 조립체
KR101338648B1 (ko) 2012-03-18 2013-12-06 서종대 대향류형 냉각탑
CN102620597B (zh) * 2012-04-20 2013-06-05 北京朗博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
CN103697718B (zh) * 2013-10-12 2015-09-30 西安工程大学 电厂空冷用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喷雾降温系统
CN104724410B (zh) * 2013-12-24 2017-05-17 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
CN108468613B (zh) * 2018-05-20 2024-03-19 广州百兆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轮机、水轮机离合传动装置以及冷却塔水冷方法
CN109945675A (zh) * 2019-03-18 2019-06-2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导流装置及冷却塔
CN111735322B (zh) * 2020-07-03 2021-10-08 深圳市旷世伟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冷却塔降噪结构及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2519B2 (ja) * 1996-10-23 2001-09-25 神鋼パンテツク株式会社 冷却塔およびその温水分配管
JP3268234B2 (ja) * 1997-06-13 2002-03-25 日本スピンドル製造株式会社 クーリングタワー
CN101592445A (zh) * 2009-04-22 2009-12-02 林义雄 冷却器
CN101865614A (zh) * 2010-06-19 2010-10-20 上虞市联冷玻璃钢有限公司 梯级进风喷雾高效冷却塔
CN101975517A (zh) * 2010-11-26 2011-02-16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循环水冷却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3769A (ja) 1997-12-16 1999-07-02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向流型冷却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2519B2 (ja) * 1996-10-23 2001-09-25 神鋼パンテツク株式会社 冷却塔およびその温水分配管
JP3268234B2 (ja) * 1997-06-13 2002-03-25 日本スピンドル製造株式会社 クーリングタワー
CN101592445A (zh) * 2009-04-22 2009-12-02 林义雄 冷却器
CN101865614A (zh) * 2010-06-19 2010-10-20 上虞市联冷玻璃钢有限公司 梯级进风喷雾高效冷却塔
CN101975517A (zh) * 2010-11-26 2011-02-16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循环水冷却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82791B1 (ko) 2011-11-11
CN102645108A (zh)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5108B (zh) 下部供气型冷却塔
KR100931272B1 (ko) 모듈형 냉각탑
US9644904B2 (en) Direct forced draft fluid cooler/cooling tower and liquid collector therefor
CN1248774C (zh) 蒸发式冷却器
EP3676556B1 (en) Water collection arrangement
US201401519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mineral buildup on drift eliminators of a cooling tower
KR101338650B1 (ko) 직교류형 냉각탑
KR20060083497A (ko) 공기유동 통제부재를 갖는 직교류 냉각탑
CN103335539A (zh) 无风机无动力能耗安全环保型冷却塔
CN101614488A (zh) 节水型闭式冷却塔
KR100645228B1 (ko) 돌출형 살수챔버를 갖는 직교류냉각탑
CN1014272B (zh) 逆流式冷却塔的空气导入方法及其装置
CN115790202A (zh) 一种可用于节水改造的复合流闭式冷却塔
CN203100472U (zh) 一种融霜闭式集热与冷却两用塔
CN110398161A (zh) 一种发电厂用的水塔引流导向装置
US20090188650A1 (en) Liquid distribution in an evaporative heat rejection system
CN106017129A (zh) 适用于地下单向气流空间内的冷却塔
RU2335722C2 (ru) Градирня
RU2355966C2 (ru) Вентиляторная градирня
KR100479838B1 (ko) 실내용 냉각탑
KR200169542Y1 (ko) 대향류형과 직교류형의 조합유동형 냉각탑
CN214792631U (zh) 一种二次喷雾式冷却塔
CN212758917U (zh) 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立式砂磨机
EP0616551B1 (en) Modular cooling tower
CN213335654U (zh) 一种空气预冷空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