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3004B - 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43004B CN102643004B CN 201210131191 CN201210131191A CN102643004B CN 102643004 B CN102643004 B CN 102643004B CN 201210131191 CN201210131191 CN 201210131191 CN 201210131191 A CN201210131191 A CN 201210131191A CN 102643004 B CN102643004 B CN 1026430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or
- sludge
- concentration
- sludge concentration
- flat membr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471 micro-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108 ultra-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9285 membrane fou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33 PVDF bin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981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ammonia nh3 Chemical compound N.N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ZSJDYOACSA-N Heavy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2H]O[2H] XLYOFNOQVPJJNP-ZSJDYOAC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28 superna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01 coagu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87 diges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本发明浓缩方法采用多个反应器,照液位差推流运行方式设置,运用超滤(微滤)膜将大粒径污泥絮体截留在反应器内,而将干净水抽吸出反应器,达到污泥和水分离的目的,本发明工艺采用多段式反应器,在不同污泥浓度下,平板膜采用不同的运行通量,可防止膜污染过快发生;同时,采用曝气装置对平板膜表面进行冲刷,不仅控制膜污染,而且为反应器提供了溶解氧,促进了反应器内的硝化作用,并防止污泥的厌氧释磷,可提供较好的膜出水。本发明工艺与单段式平板膜污泥同步浓缩硝化工艺相比,膜的利用率更高,膜污染较轻,能耗更低,且出水水质更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浓缩的方法,涉及到污水处理中对污泥进行浓缩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和环境质量标准的日益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程度也日益得到提高和深化,污泥的产量也因而大大提高。然而,在我国,由于经费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污泥处理水平严重滞后于污水处理水平,即“重水轻泥”现象。国内常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为浓缩+脱水+最终处置或者浓缩+消化+脱水+最终处置,且最终处置出路尚待进一步研究与规划。污泥浓缩是污泥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污泥浓缩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减少污泥的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或处理单元的压力。因此,污泥浓缩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污泥处理的效果。
现有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浓缩主要采用重力浓缩方法。重力浓缩是在沉淀中通过形成高浓度污泥层达到浓缩污泥的目的。单独的重力浓缩是在独立的重力浓缩池中完成,工艺简单有效,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容易污泥上浮、上清液污染物较高需要再处理、厌氧释磷等。
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在处理污泥工艺的基础上,引入膜分离技术,并根据次临界通量运行方式控制膜污染。不仅成功解决了剩余污泥在常规重力浓缩下沉降性能差而导致污泥浓缩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占地面积更小,更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且根据次临界通量运行模式,在高的污泥浓度下,采用低的运行通量,而在低污泥浓度下,采用高运行通量,避免了污泥浓度上升带来的运行通量下降的问题;同时,由于采用的曝气在反应器内形成了微好氧环境,防止了磷的厌氧释放,维持了脱氮除磷工艺的稳定;出水水质较好,可以进行再生水回用,可以节省大量的自来水费,成功破解了污泥处理费用高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泥稳定、布置紧凑、维护方便,且膜污染速率上升较慢的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能够将污泥浓缩达到后续处理要求,并在污泥处理过程中能有分离出达到回用标准的出水,同时,膜在污泥浓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能稳定运行。
本发明提出的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系统进行处理,所述系统由多个反应器串联构成,多个反应器按照液位差推流运算方式设置,相邻的反应器之间存在液位差,污泥由上一个反应器浓缩后,跌入下一个反应器进行再次浓缩,每个反应器内均设有曝气装置、膜组件,底部设有放空管,曝气装置安装在膜组件的正下方,每个膜组件均连接膜出水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污泥进入第一反应器后,污泥中的水经过膜组件的分离,由膜出水系统抽离出第一反应器,进入第一反应器内的污泥则得到了浓缩,由于污泥浓度较低,膜出水系统采用较大的运行通量,曝气装置为膜组件提供曝气冲刷,控制膜污染的形成,同时为反应器内提供溶解氧,控制厌氧释磷;经过第一反应器浓缩后的污泥,由液位差溢流入第二反应器内,污泥经过与第一反应器相同的分离浓缩运行方式,此时,由于污泥浓度较第一反应器内高,膜出水系统采用较低的运行通量得到进一步的浓缩后,再进入第三反应器,以此类推,直到进入最后一个反应器,污泥经过最后一次浓缩后,此时污泥浓度达到最高,膜出水系统的运行通量选择最低,污泥经最后一个反应器浓缩后,通过管道溢流入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污泥后续处理;根据出泥浓度要求,可以灵活选择反应器的数量。
当出泥浓度要求在40-50 g/L时,选择四段式平板膜浓缩工艺,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第三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30-4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7-10 L/(m2 h);第四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40-5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3-7 L/(m2 h)。
当出泥浓度要求在20-30 g/L时,选择二段式平板膜浓缩工艺,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
当出泥浓度要求为30-40 g/L时,选择三段式平板膜浓缩工艺,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第三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30-4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7-10 L/(m2 h)。
当出泥浓度为50-60 g/L时,选择五段式平板膜浓缩工艺,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第三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30-4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7-10 L/(m2 h);第四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40-5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3-7 L/(m2 h);第五反应器控制污泥浓度为50-60 g/L,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3 L/(m2 h)。
本发明中,所述曝气装置可为穿孔曝气(微孔曝气),所述膜组件为超滤平板膜组件或微滤平板膜组件。
本发明采用连续进泥方式,根据进泥浓度、出泥浓度和现场条件等,可灵活设计反应器数量。进泥由提升泵进入第一个反应器,通过膜的分离作用,将水分离出反应器,而将大颗粒的污泥截留在反应器内,从而达到污泥浓缩和中水回用,此时,根据物料守恒,第一个反应器的污泥浓度可控制在固定的范围,而根据次临界通量,平板膜选择一个合适的运行通量,可延缓膜污染的发生;经过第一个反应器浓缩的污泥,由液位差进入第二个反应器,具体运行情况同第一个反应器,此时,第二个反应器的污泥浓度在第一个污泥浓度上得到进一步浓缩,而运行通量则比第一个反应器的通量更低;以此类推,污泥在最后一个反应器浓缩后达到排放要求,由管道输送到脱水机房进行污泥脱水等后续处理。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适用于不同性质、不同浓度的污泥浓缩,包括污水处理厂初沉与剩余污泥的混合污泥,剩余活性污泥等,应用广泛且运行维护简便。
(2)本发明采用膜分离技术,污泥浓缩效果较重力浓缩更佳更稳定,而出水水质也远远好于重力浓缩上清液,可用于中水回用;同时,此工艺占地面积缩小,且出水可用作绿化浇洒用水、循环冷却水和混凝剂配药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本发明采用多级反应器串联运行的模式,较单级运行模式,具有更稳定的运行效果,且可有效控制膜污染的发生,避免了膜污染带来的平板膜频繁清洗等问题。
(4)本发明可根据进泥和出泥泥质的具体要求,合理的选择反应器的数量大小、各反应器的污泥浓度和运行通量,容易进行自动控制设计,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第一反应器,2为第二反应器,3为第三反应器,4为第四反应器,5为膜出水系统,6为膜组件,7为曝气装置,8为放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仅以四段串联为例,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本发明工艺由第一反应器1、第二反应器2、第三反应器 3、第四反应器 4按照液位差推流运行方式设置,在以上反应器内都设置膜出水系统5、平板膜组件6和曝气装置7,并在以反应器底部设置放空管8。
首先,污泥进入第一反应器1后,污泥中的水经过膜组件6的分离,由膜出水系统5抽离出反应器,污泥则得到了浓缩,此时,由于污泥浓度较低,膜出水系统5采用较大的运行通量,而曝气装置7设置在膜组件6的正下方,为膜组件提供曝气冲刷,控制膜污染的形成,同时为反应器内提供溶解氧,控制厌氧释磷;经过第一反应器1浓缩后的污泥,由液位差溢流入第二反应器内,污泥经过与第一反应器相同的分离浓缩运行方式,此时,由于污泥浓度较第一反应器1内高,膜出水系统5采用较低的运行通量得到进一步的浓缩后,再进入第三反应器3,以此类推,直到进入第四反应器4,污泥经过最后一次浓缩后,此时污泥浓度达到最高,膜出水系统5的运行通量选择最低,污泥经第四反应器4浓缩后,通过管道溢流入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污泥后续处理。
本发明工艺方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在5-8 h;四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的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第三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30-4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7-10 L/(m2 h);第四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40-50 g/L左右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3-7 L/(m2 h)。
实施例1:
平板膜组件采用PVDF,孔径为0.2 μm,处理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分三段,膜组件共6片,膜总面积为1.038 m2。每个反应器膜组件为2片,面积为0.346 m2。进泥总量为0.353 m3/d,水力停留时间为6 h,进泥污泥浓度约为3 g/L,第一反应器运行通量约为21 L/(m2 h),第二反应器通量为16 L/(m2 h),第三反应器通量为9 L/(m2 h),均采用抽10min停2min的运行方式。第一反应器污泥浓度维持在11 g/L,第二反应器污泥浓度在20 g/L左右,第三反应器污泥浓度为31 g/L左右。同时,第一反应器的曝气量为1.5 m3/h,第二反应器的曝气量为1.8 m3/h,第三反应器的曝气量为2.0 m3/h。稳定运行12 d,各反应器膜压力维持在12 kPa以下,膜出水加入量约为0.318 m3/d。最终溢流污泥浓度约为31 g/L。出水COD小于50mg/L,氨氮小于5 mg/L,BOD5小于20 mg/L,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
实施例2:
平板膜组件采用PVDF和PAN,孔径均为0.2 μm,处理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分四段,第一反应器采用PAN平板膜组件,后三个反应器采用PVDF平板膜组件。平板膜组件58片,膜总面积为42.34 m2。第一反应器膜面积为11.68 m2,第二、三和四反应器的膜面积均为10.22 m2。进泥量为7.8 m3/d,水力停留时间为6.8 h,进泥污泥浓度约为3.4 g/L,第一反应器的运行通量为16 L/(m2 h),第二反应器的运行通量为9 L/(m2 h),第三反应器的运行通量为5 L/(m2 h),第四反应器的运行通量为2.5 L/(m2 h),均采用抽10min停2min的运行方式。第一反应器污泥浓度维持在10 g/L,第二反应器污泥浓度在19 g/L左右,第三反应器污泥浓度为31 g/L左右,第四反应器污泥浓度为40 g/L左右。同时,第一反应器的曝气量为2.5 m3/h,第二反应器的曝气量为2.5 m3/h,第三反应器的曝气量为3.0 m3/h,第四反应器为3.5 m3/h。稳定运行24 d,各反应器的膜压力维持在16 kPa以下,膜出水量约为7.11 m3/d。最终溢流污泥浓度约为40 mg/L。出水COD小于50mg/L,氨氮小于5 mg/L,BOD5小于20 mg/L,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
实施例3:
平板膜组件采用PVDF,孔径为0.2 μm,处理高浓度剩余活性污泥,分四段,平板膜组件总面积为700 m2。第一反应器1和第二反应器2膜面积均为218.8 m2,第三反应器3的膜面积为175 m2,第四反应器4膜面积为87.6 m2。进泥量为200 m3/d,水力停留时间为6.8 h,进泥污泥浓度约为10 g/L,第一反应器1的运行通量为18.3 L/(m2 h),第二反应器2的运行通量为10.5 L/(m2 h),第三反应器3的运行通量为8 L/(m2 h),第四反应器4的运行通量为4 L/(m2 h),均采用抽10min停2min的运行方式。第一反应器污泥浓度维持在18 g/L,第二反应器污泥浓度在29 g/L左右,第三反应器污泥浓度为40 g/L左右,第四反应器污泥浓度为50 g/L左右。同时,第一反应器的曝气量为2.5 m3/h,第二反应器的曝气量为2.5 m3/h,第三反应器的曝气量为3.0 m3/h,第四反应器为3.5 m3/h。稳定运行30 d,各反应器的膜压力维持在20 kPa以下,膜出水约为160 m3/d。最终溢流污泥浓度约为50 g/L。出水COD小于50mg/L,氨氮小于5 mg/L,BOD5小于20 mg/L,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
Claims (2)
1.一种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系统进行处理,所述系统由多个反应器串联构成,多个反应器按照液位差推流运算方式设置,相邻的反应器之间存在液位差,污泥由上一个反应器浓缩后,跌入下一个反应器进行再次浓缩,每个反应器内均设有曝气装置、膜组件,底部设有放空管,曝气装置安装在膜组件的正下方,每个膜组件均连接膜出水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污泥进入第一反应器后,污泥中的水经过膜组件的分离,由膜出水系统抽离出第一反应器,进入第一反应器内的污泥则得到了浓缩,由于污泥浓度较低,膜出水系统采用较大的运行通量,曝气装置为膜组件提供曝气冲刷,控制膜污染的形成,同时为反应器内提供溶解氧,控制厌氧释磷;经过第一反应器浓缩后的污泥,由液位差溢流入第二反应器内,污泥经过与第一反应器相同的分离浓缩运行方式,此时,由于污泥浓度较第一反应器内高,膜出水系统采用较低的运行通量得到进一步的浓缩后,再进入第三反应器,以此类推,直到进入最后一个反应器,污泥经过最后一次浓缩后,此时污泥浓度达到最高,膜出水系统的运行通量选择最低,污泥经最后一个反应器浓缩后,通过管道溢流入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污泥后续处理;根据出泥浓度要求,可以灵活选择反应器的数量;
当出泥浓度要求在40-50 g/L时,选择四段式平板膜浓缩工艺,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第三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30-4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7-10 L/(m2 h);第四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40-5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3-7 L/(m2 h);
当出泥浓度要求在20-30 g/L时,选择二段式平板膜浓缩工艺,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
当出泥浓度要求为30-40 g/L时,选择三段式平板膜浓缩工艺,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第三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30-4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7-10 L/(m2 h);
当出泥浓度为50-60 g/L时,选择五段式平板膜浓缩工艺,第一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10-2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6-27 L/(m2 h);第二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20-3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0-16 L/(m2 h);第三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30-4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7-10 L/(m2 h);第四反应器在污泥浓度为40-50 g/L时,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3-7 L/(m2 h);第五反应器控制污泥浓度为50-60 g/L,平板膜组件运行通量应在1-3 L/(m2 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为穿孔曝气或微孔曝气,所述膜组件为超滤平板膜组件或微滤平板膜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10131191 CN102643004B (zh) | 2012-05-02 | 2012-05-02 | 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10131191 CN102643004B (zh) | 2012-05-02 | 2012-05-02 | 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3004A CN102643004A (zh) | 2012-08-22 |
CN102643004B true CN102643004B (zh) | 2013-10-16 |
Family
ID=46656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10131191 Active CN102643004B (zh) | 2012-05-02 | 2012-05-02 | 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430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92578A (zh) * | 2012-12-28 | 2013-03-27 | 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浓缩脱水系统 |
CN106365299A (zh) * | 2016-11-22 | 2017-02-01 | 上海子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高集成污水污泥一体化处理工艺及设备 |
CN108706686A (zh) * | 2018-05-29 | 2018-10-26 | 苏州膜海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 微污染水的序批式絮凝-超滤处理工艺 |
CN111392864A (zh) * | 2020-04-08 | 2020-07-10 | 同济大学 | 一种对污水中磷的去除和回收方法 |
CN118420099B (zh) * | 2024-07-03 | 2024-10-22 | 天津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a2o+mbr污水处理运行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4231A (zh) * | 2006-04-11 | 2007-10-17 | 同济大学 | 平板膜污泥同步浓缩消化处理工艺 |
CN102344231A (zh) * | 2011-09-29 | 2012-02-08 | 同济大学 | 一种污泥杂质的分离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77599A (ja) * | 1997-04-10 | 1998-10-20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汚泥濃縮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4493371B2 (ja) * | 2004-03-04 | 2010-06-30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汚泥の濃縮分離方法 |
-
2012
- 2012-05-02 CN CN 201210131191 patent/CN1026430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4231A (zh) * | 2006-04-11 | 2007-10-17 | 同济大学 | 平板膜污泥同步浓缩消化处理工艺 |
CN102344231A (zh) * | 2011-09-29 | 2012-02-08 | 同济大学 | 一种污泥杂质的分离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JP特开2005-246229A 2005.09.15 |
JP特开平10-277599A 1998.10.20 |
平板膜在污泥浓缩消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王新华等;《中国环境科学》;20110131;第31卷(第1期);第62-67页 * |
王新华等.平板膜在污泥浓缩消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11,第31卷(第1期),第62-6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3004A (zh) | 2012-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67479B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 |
CN103613252B (zh) | 一种处理光伏有机废水的装置和工艺 | |
CN103395950B (zh) | 大中型污水处理v型气提脱氮除磷工艺 | |
CN102643004B (zh) | 多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方法 | |
CN103332784A (zh) | 三级循环好氧反应器 | |
CN103232137B (zh) | 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 |
CN102020402A (zh) | 一种节能型mbr工艺处理污水的方法 | |
CN106430565A (zh) | 一种基于碳源直接转化、氮生物脱除的污水低耗处理与能源回收组合处理工艺 | |
CN110482780A (zh) | 一种基于微好氧的生活垃圾转运站渗沥液深度处理工艺 | |
WO2024244940A1 (zh) | 一种基于立式浅层气浮的含气油田采出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106673190A (zh) | 一种废水高效厌氧处理工艺及装置 | |
CN204079721U (zh) | 一种采用纯氧曝气和余氧回用的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3833097B (zh) | 一种适用于厌氧工艺中的污水脱氧方法及装置 | |
CN202610021U (zh) | 一种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 |
CN102887611A (zh) | 一种实现大型钢厂综合废水零排放或低排放的膜法集成工艺 | |
CN201056512Y (zh) | 膜组件一体化氧化沟 | |
CN209778569U (zh) | 一种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 | |
CN103979748A (zh) | 一种具有水质水量调节功能的无动力生化预处理装置 | |
CN106698848A (zh) | 一种小型化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6427011U (zh) | 一种超声波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 |
CN104211173A (zh) | 模块化智能厌氧反应系统 | |
CN103193314A (zh) | 一种适用于污水回用的污泥自循环分散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8585197B (zh) | 一种村联户级泥膜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
CN205367881U (zh) | 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8862941A (zh) | 一种农村污水高效沉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