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22563U -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3U
CN202322563U CN2011204571653U CN201120457165U CN202322563U CN 202322563 U CN202322563 U CN 202322563U CN 2011204571653 U CN2011204571653 U CN 2011204571653U CN 201120457165 U CN201120457165 U CN 201120457165U CN 202322563 U CN202322563 U CN 202322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bioreactor
membrane
district
constructed wetland
artificial sw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571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宏祥
何强
魏英华
魏志文
侯改娟
邓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204571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22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22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225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由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和一级人工湿地组成。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为核心处理部分,利用膜对混合液实现泥水分离。一方面,膜的截留作用可大幅增加活性污泥浓度,使生化反应进行得更迅速更彻底;另一方面,膜的高过滤精度可保证出水的高品质;膜生物反应器分为接触氧化区和活性污泥区,通过前置接触氧化区可减轻活性污泥区负荷,从而降低其污泥浓度,减轻膜污染。人工湿地进一步强化污染净化效果,保障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所述系统组合工艺可充分发挥膜生物反应器和人工湿地工艺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且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系统产泥量少,维护方便,是一项针对小区污水处理及回用的实用可行技术。

Description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生态”组合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供水量不足已成为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极大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在北方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尤为严重,水资源的再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将城市污水和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后重新回用,作为杂用水(如冲厕所、洗车、绿化等),可缓解水资源短缺所引起的矛盾,保护环境,取得良好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小区中水处理回用常用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混凝、澄清、过滤法;②直接过滤法;③微絮凝法;④接触氧化法;⑤生物快滤池法。这些技术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剩余污泥量多的缺点,通用性较差,限制了应用,另外有些工艺由于其去除效果的影响,导致其应用受限。
另外活性污泥法及其它的变形工艺,包括氧化沟、SBR、AB法、A/O法、A/A/O法等技术在小区污水处理中有过应用。然而活性污泥法工艺在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虽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工艺,但是在池形、运行方式、曝气方式、载体等方面已经很难有较大的发展,在节能减排降耗,占地面积大,管理复杂,污泥处理方面也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
可见,以上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不足,都不太适合针对小区污水的处理与回用。
发明内容
针对小区中水处理常用技术存在的缺点及不足,以及城市用水量剧增等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普遍应用于小区污水处理的生物+生态组合处理系统,将膜生物反应器(MBR)与人工湿地有机组合,以达到简化处理工艺,对小区污水进行有效稳定的处理,减少单独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费用,克服单独使用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的缺点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膜生物反应器(MBR)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所述系统由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一个人工湿地处理装置构成,是一个生物生态组合式的污水处理系统;经过前期处理后的小区污水首先进入膜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作为核心处理单元,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接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膜生物反应器(MBR)集膜的高效分离和生物降解于一体,是将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膜生物反应器为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由进水管,曝气系统,生物膜填料,平板膜组件和出水系统构成;膜生物反应器设计成前后两格,用隔板隔开,底部连通;前格接进水管,内部安装生物膜填料,为接触氧化区,后格接出水管.内部安装平板膜组件,为活性污泥区曝气系统设置在整个膜生物反应池底部;所述人工湿地采用侧向潜流湿地床,由多级梯度向下的侧向潜流湿地床和自然复氧区构成,侧向潜流湿地床和自然复氧区交替连接;每一级侧向潜流湿地床内设置有平行交错的隔墙,将床内空间分隔成S形的水流沟道,在水流沟道中装填碎石或陶粒填料,填料厚度0.45-0.65m,并栽种水生植物。
所述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装置是为模拟自然湿地系统而建设的人工强化了的自然净化系统。它利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经布水槽进入人工湿地,侧向潜流湿地床内设置有平行交错的隔墙,将湿地床内空间分隔成S形的水流廊道,尽量避免死水区,沿廊道水流方向底坡为1﹪。在人工湿地内分别装填不同粒径的填料,在每级之间设有自然复氧槽,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氧与复氧槽中的薄层水接触来提高廊道出水中溶解氧的溶度。使得湿地床体内部出现连续的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使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可以在湿地系统中同时进行。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Figure 344285DEST_PATH_IMAGE001
处理效能高,稳定性强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人工湿地对进水水质均具有较强适应性,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可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其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低。膜生物反应器(MBR)有利于硝化细菌的截留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高。由于膜生物反应器(MBR)泥龄可以非常长,从而大大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人工湿地均有稳定良好的出水水质。
Figure 243233DEST_PATH_IMAGE002
剩余污泥量少
膜生物反应器(MBR)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由于泥龄可无限长,理论上可实现零污泥排放。
Figure 972155DEST_PATH_IMAGE003
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因此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Figure 113286DEST_PATH_IMAGE004
组合工艺可以弥补两种工艺各自的不足
前置膜生物反应器(MBR)可以防止人工湿地堵塞,减少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冬季时两组膜生物反应器串联运行,提高人工湿地进水水质降低其处理负荷,可以弥补冬季人工湿地处理能力下降的缺点,保证出水水质;人工湿地可以弥补膜生物反应器对磷的去除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系统的膜生物反应器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系统的膜生物反应器的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 进水管                2 —— 曝气泵
3 ——曝气管                 4 —— 曝气头
5 ——生物膜填料             6 ——隔板
7—— 平板膜组件             8 —— 抽吸泵
9—— 出水管
图3是本系统的人工流湿地装置的平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系统的人工流湿地装置的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 侧向潜流湿地床                11—— 自然复氧区
12 —— 隔墙                        13 —— 水流沟道
14 —— 碎石或陶粒填料                15 —— 水生植物(芦苇)。
具体实施方式
本组合处理系统包括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和人工湿地处理装置两部分。
预处理后的小区污水由进水管进入膜生物反应器的接触氧化区,污水中污染物在接触氧化区,被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部分吸附降解后,进入活性污泥区,被进一步降解去除。通过前置接触氧化区可减轻活性污泥区负荷,从而降低其污泥浓度,减轻膜污染。污水在活性污泥区发生泥水分离,出水经出水管进入人工湿地。
膜生物反应器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由进水管1,曝气系统(含曝气泵2、曝气管3和曝气头4),生物膜填料5,平板膜组件7和出水系统(含抽吸泵8和出水管9)构成。膜生物反应器设计成前后两格,用隔板6隔开,底部连通;前格接进水管1,内部安装生物膜填料5,为接触氧化区,后格接出水管9.内部安装平板膜组件7,为活性污泥区曝气系统设置在整个膜生物反应池底部。
人工湿地处理装置的结构如图3和图4:由多级梯度向下的侧向潜流湿地床10和自然复氧区11组成;每一侧向潜流湿地床内设置有平行交错的隔墙12,将床内空间分隔成S形的水流沟道13,在沟道中装填碎石或陶粒填料14(填料厚度0.45-0.65m),并栽种水生植物15,这样可提以基本消除湿地中的死水区,高池容利用率;上一级湿地床与下一级湿地床之间由自然复氧区相连。自然复氧区为一水平的薄水层复氧沟,水流在沟中形成厚度为3~10mm的紊动薄水层,以加大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空气中氧向污水的传质作用,打破了传统潜流湿地系统氧传递能力的局限。自然复氧区沟长5~8m,可以将污水溶解氧浓度从0mg/L提高到3mg/L左右。在自然复氧区和水生植物供氧的作用下,整个湿地处于兼氧和好氧状态,可以有效提高填料表面和根区的微生物量,大大提高生物作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发挥膜生物反应器固液分离能力强,占地面积小,硝化效率高,对有机物降解能力好,剩余污泥量少的特点。并通过两个膜生物反应器串并联运行方式的转换提高污水处理系统对水质,水量,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
膜生物反应器主要设计参数
1)主要技术参数
设计进水BOD浓度:100-500
Figure 673581DEST_PATH_IMAGE005
COD容积负荷:0.4-0.9
Figure 445228DEST_PATH_IMAGE006
MLSS:2.0-8.0
生物好氧反应所需供气量:
Figure 895681DEST_PATH_IMAGE008
 (O为日平均需氧量,Q为设计处理水流量,
Figure 248165DEST_PATH_IMAGE009
为去除BOD浓度,a为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X为反应器内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浓度)
反应器剩余污泥量
Figure 253030DEST_PATH_IMAGE010
(Y为每千克BOD产生的污泥量,
Figure 753281DEST_PATH_IMAGE011
为污泥自身氧化速率)
2)主要规格参数
反应器规格(
Figure 173898DEST_PATH_IMAGE012
有效水深
反应器有效容积(接触氧化区与活性污泥区容积计算方法相同,Q为设计处理水流量,
Figure 311247DEST_PATH_IMAGE015
为有机物浓度,
Figure 597872DEST_PATH_IMAGE016
为COD容积负荷)
本设计膜组件采用PVDF平板膜,平均孔径为0. 1~0. 3μm,设计通量为15~20 L/(m2·h)。膜池设置放空管,用于调试及检修。
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
总水力停留时间HRT
设计水力负荷: 0.20m3/(m2·d)
总尺寸(L×B×H)。

Claims (1)

1.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人工湿地处理装置构成,是一个生物生态组合式的污水处理系统;经过前期处理后的小区污水首先进入膜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作为核心处理单元,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接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为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包括进水管(1),曝气系统,生物膜填料(5),平板膜组件(7)和出水管(9);膜生物反应器设计成前后两格,用隔板(6)隔开,底部连通;前格接进水管(1),内部安装生物膜填料(5),为接触氧化区,后格接出水管(9),内部安装平板膜组件(7),为活性污泥区,曝气系统设置在整个膜生物反应器的反应池的底部; 
所述人工湿地采用侧向潜流湿地床,由多级梯度向下的侧向潜流湿地床(10)和自然复氧区(11)构成,侧向潜流湿地床(10)和自然复氧区(11)交错连接;每一级侧向潜流湿地床内设置有平行交错的隔墙(12),将床内空间分隔成S形的水流沟道(13),在水流沟道中装填碎石或陶粒填料(14),填料厚度0.45-0.65m,并栽种水生植物。
CN2011204571653U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22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571653U CN202322563U (zh)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571653U CN202322563U (zh)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22563U true CN202322563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34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5716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22563U (zh)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2256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3044A (zh) * 2011-11-17 2012-06-20 重庆大学 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CN103043874A (zh) * 2013-01-29 2013-04-17 青岛力创星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浮动单元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10002684A (zh) * 2019-04-26 2019-07-12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0950428A (zh) * 2019-11-22 2020-04-03 重庆大学 一种具有同步硫自养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功能污泥的培养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3044A (zh) * 2011-11-17 2012-06-20 重庆大学 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CN102503044B (zh) * 2011-11-17 2013-01-09 重庆大学 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CN103043874A (zh) * 2013-01-29 2013-04-17 青岛力创星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浮动单元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10002684A (zh) * 2019-04-26 2019-07-12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0950428A (zh) * 2019-11-22 2020-04-03 重庆大学 一种具有同步硫自养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功能污泥的培养方法
CN110950428B (zh) * 2019-11-22 2022-03-29 重庆大学 一种具有同步硫自养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功能污泥的培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3044B (zh) 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CN101597131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2190400A (zh) 膜生化结合纳滤膜集成技术运用于高浓度渗滤液深度处理回用的方法
CN101973679B (zh)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再生工艺
CN102976548A (zh) 一种零排放的小区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CN102502954A (zh) 一种自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及采用该反应器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792871A (zh) 单级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
CN203159412U (zh) 一种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1973677A (zh) 一种序批式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
CN101759324A (zh) 生物滤池-陶瓷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及应用其净化水质方法
CN218910039U (zh) 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
CN101891340A (zh) 一种基于膜生物反应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12939381A (zh) 一种多效能组合生物滤池
CN202322563U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CN102285715B (zh) 用于榨菜废水处理的复合膜生物反应器
CN201598221U (zh) 生物滤池-陶瓷膜生物反应器装置
CN101746883A (zh) 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磁生物反应分离装置
CN111039521A (zh) 一种污水处理再生回用系统及用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02951731A (zh) 气升式氧化沟型膜生物反应器
CN103951143A (zh) 恒水位膜生物反应系统及利用其去除污水污染物的方法
CN108946939A (zh)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工艺
CN101391833A (zh) 滤池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06082433A (zh) 生物固载型膜生物单元反应器
CN215049509U (zh) 一种多效能组合生物滤池
CN103964573A (zh) 陶瓷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30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