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8612B - 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8612B
CN102638612B CN201210042410.3A CN201210042410A CN102638612B CN 102638612 B CN102638612 B CN 102638612B CN 201210042410 A CN201210042410 A CN 201210042410A CN 102638612 B CN102638612 B CN 1026386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value
threshold value
call
prese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24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8612A (zh
Inventor
张学南
孙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424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386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38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8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8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86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如果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N,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段A内,所述变化值持续超过第二门限值M,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段B内,所述差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三门限值V,结束通话。装置包括:接近距离感应器、重力感应传感器、CPU以及存储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移动终端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移动终端姿态的变化、以及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结束通话,判断准确度得到了有效保障。

Description

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话后,会因为误操作等原因而造成通话无法结束,进而导致通话所产生的费用增加,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针对上述这种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至少两种结束通话的方法。
其中一种是语音活动侦测(Voice Activity Detection,简称为:VAD)技术。这种VAD技术可以通过双方通话中非活动音框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一个预设时间来判断是否需要自动结束通话。其中的非活动音框具体指的是在通话时双方交谈中停顿或者背景杂讯的声音(Inactive Voice)。但是VAD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用,从而导致误判,结束本该持续的通话。例如,通话双方由于某些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不说话,又或者在十分吵杂的环境下通话等,都有可能造成VAD的误判。
另一种是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接近传感器判断用户脸部与手机之间的距离,如果超过一定的距离就会自动结束通话。但是这种结束通话的方式同样存在极大的误判可能性。例如用户使用耳机通话、用户在通话过程中检查终端信息等,都会造成误判而自动结束通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自动结束通话时的误判,从而更为准确地结束通话。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包括:
如果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
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变化值持续超过第二门限值,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三门限值,结束通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结束通话的装置,包括:
接近距离感应器,用于检测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重力感应传感器,用于测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初始姿态及当前姿态;
中央处理器CPU,用于如果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根据所述重力感应传感器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初始姿态及当前姿态,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
存储器,用于将所述CPU计算得到的姿态变化值进行存储;
所述CPU还用于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变化值持续超过第二门限值,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三门限值,结束通话。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检测移动终端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移动终端姿态的变化、以及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结束通话,准确度得到了有效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结束通话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结束通话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结束通话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如果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N,计算当前移动终端的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
其中,可以通过接近距离感应器来检测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位于手机正面的听筒附近。在本实施例中,遮挡物可以是任何接近移动终端接近距离感应器的物体。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预置在移动终端内部的接近距离感应器进行测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检测距离是一定的,这个检测距离根据接近距离感应器的性能、成本等方面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值。举例而言,一般情况下,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检测到距离自身1cm左右距离内是否有物体,如果有物体,可以将其作为遮挡物进行距离的检测。假设第一门限值N为0.5cm,则当有物体位于接近距离感应器1cm左右距离内,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感应到该物体,并将该物体作为遮挡物探测其与自身的实际距离,如果该距离大于第一门限值0.5cm,则开始计算姿态变化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作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物体,可以通过点、线、面这三种元素来构成。移动终端的姿态变化便可以通过同一个点、同一条线、甚至是同一个面的变化来体现。以手机这种最常见的移动终端为例,最常见的情况下,以手机屏幕这个平面作为姿态的参考面,手机在接打电话时该参考面一般是直立的,而当手机不使用时,该参考面一般是水平的。也就是说,手机是否在接打电话,其姿态很可能是发生变化的。这个姿态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一条甚至多条线的变化来体现,或者一个甚至多个平面的变化来体现,或者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的结合来体现。当然,还可以将移动终端作为一个实体存在,计算其与水平面的倾角来体现。那么,移动终端的姿态变化的计算可以通过上述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体现。
而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以及初始姿态都可以通过内置于移动终端内部的重力感应传感器进行测定。这里所说到的移动终端内部的重力感应传感器,可以理解为一种两轴加速度计,通过姿态矩阵,解算出水平面的位置(利用了重力加速度这个自然参考量)。因此通过它就能近似算出移动终端相对水平面的倾角等。初始姿态便可以但不限于理解为移动终端这个实体在初始情况下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这个初始情况一般可以理解为刚开始通话或开始通话后很短一段时间移动终端的情况。而当前姿态便可以但不限于理解为移动终端这个实体在当前情况下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提到的移动终端的姿态测定。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作为姿态参数进行说明。此处不做赘述。
第一门限值N可以是厂家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设置的,甚至可以是从云端获取服务器配置式,根据反馈数据不断调整的。
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CPU实现,CPU实现计算功能在移动终端内部是很常见的技术,此处不做赘述。CPU计算得到的姿态变化值可以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进行存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有多种,例如内存、外部存储器等等,此处不做限定。
步骤102、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段A内,姿态变化值持续超过第二门限值M,检测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
其中,第一预设时间段A可以理解为:从开始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时开始计时,持续A这么长的时间。在第一预设时间段A内,姿态变化值可能会被多次计算,每次计算出来的姿态变化值都是超过第二门限值M。第一预设时间段A还可以这样理解:从姿态变化值首次超过第二门限值M时开始计时,持续A这么长的时间。
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段A内,姿态变化值并未持续超过第二门限值M,如时而超过第二门限值,时而低于第二门限值,则默认为移动终端的用户正处于通话过程中,结束本方法本轮的执行,开始下一轮本方法的执行,或者等待一个预设的时间段或者随机时间段后,再次进行第一预设时间段A内变化值的检测,或者无需等待,直接再次进入第一预设时间段A内变化值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姿态变化值主要是考虑到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可能出现的姿态变化,如从站立到平躺,从左耳接听变换为右耳接听,从距离脸部1公分到距离脸部3公分等等。第二门限值M可以是厂家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设置的,甚至可以是从云端获取服务器配置式,根据反馈数据不断调整的。
输入音量可以理解为输入到移动终端的音量,可以是人的通话音和环境基值的混合。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主要可以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本机的输入音量,一个是对方输入本机的输入音量。两部分的输入音量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方式进行分别测量。以本机的输入音量的测定为例,本机的输入音量的测定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检测双麦克风降噪后的输入音量。其中,将两个麦克风按严格的声学原理装配在同一个助听器里,使不同角度到达的声音信号得到不同的放大,从而达到增强有用的信号,相对减弱背景噪音。例如,主麦克风位于机身底部,降噪麦克风位于顶部耳机插孔旁,配合主麦克风工作,保证通话或视频录制中抑制背景杂音,让通话更加清晰。而对方输入本机的输入音量可以通过对听筒附近的音量进行测量来获得。
环境基值的检测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方式:在本机开始响铃时就开始收集麦克风收到的音量,然后去掉本机响铃的铃声音量等内音的影响后,对持续收到的声音做量化平均,以此作为环境音量的基值(简称为环境基值)。其中,内音可以通过厂家实验室确定,相对而言是比较固定的。例如,响铃时本机测到20分贝的音量,而内音一般为10分贝,也就是说,在用户接起电话前,环境音量为10分贝。而接通电话后麦克风收到的音量是用户说话的音量与环境音量的累加,所以接通电话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平均音量通常是比这个环境基值大,否则就认为是环境噪音,没有人在说话。其中,接通电话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平均音量可以认为是在一定时间内对输入音量的平均。
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仍然可以由移动终端的CPU进行计算。
步骤103、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段B内,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三门限值V,结束通话。
其中,第二预设时间段B可以理解为:从步骤102开始计算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持续B这么长的时间。在第二预设时间段B内,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可能仅被计算一次,这时,则计算出来的差值如果低于第三门限值V,则结束通话。还有一种可能,在第二预设时间段B内,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可能会被多次计算,每次计算出来的差值进行取平均值等操作。
第三门限值V可以是厂家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设置的,甚至可以是从云端获取服务器配置式,根据反馈数据不断调整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步骤102之前,图2以步骤101之前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0、在第三预设时间段C内测定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根据所述双方的平均音量确定第三门限值V。
通话双方包括通话的本机和对方。相应的,可以将步骤100中测定的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包括本机的平均音量Y1和对方的平均音量Y2。需要说明的是,双方的平均音量用于对双方的通话音量进行测评,是不包括环境基值的,可以理想化地理解为仅包括通话双方人说话的声音。如果本机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低于Y1,并且,对方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低于Y2,则说明双方都没有说话,需要结束通话。根据双方的平均音量确定第三门限值V的方式可以理解为:将Y1或者Y2中较低的值作为第三门限值V。还有一种方式是以Y1或者Y2作为基础,向上或者向下浮动一个数值作为第三门限值。还有一种方法是不单独计算本机的平均音量Y1和对方的平均音量Y2,而是直接在第三预设时间段C内对通话双方的总音量进行一下平均,得到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Y,根据Y作为第三门限值V,或者以Y为基础,向上或者向下浮动一个数值等等。浮动的数值可以是厂家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设置的,甚至可以是从云端获取服务器配置式,根据反馈数据不断调整的。
第三预设时间段C的起始时间点优选发生在电话刚刚接通后的时间段内,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最为准确地收集到通话双方的音量。因为通常情况下,电话刚刚接通时,可以认为通话双方都是会发声说话的。上述这种确定第三门限值V的方法可以更加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通话双方是否在进行通话,效果更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步骤100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0a、判断移动终端是否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
如果未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则执行步骤100。
如果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则停止本发明实施例步骤100的执行,直到检测到移动终端不再使用耳机或免提功能为止。
判断过程可以由移动终端的CPU执行,不做赘述。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0a不仅可以应用在步骤100之前,还可以随时或者定时或者触发式地在整个方法过程中执行。例如,从使用耳机或免提功能到不使用耳机或免提功能,都会有一个触发信号,这个触发信号可以令移动终端获知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的一个变化,从而能够获知移动终端何时不再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这个触发信号可以为拔出耳机时的电流信号、退出免提功能时的按键信号等等。即便是不使用触发信号,也可以随时或者定时检测耳机插孔或者免提功能的置位等等来获知移动终端何时不再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
步骤100a可以避免在移动终端用户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时产生的误判,从而避免用户体验的下降。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步骤103的“结束通话”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3a、提示用户是否允许结束通话;
如果在第四预设时间段D内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结束指令,或者在第四预设时间D内未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任何指令,则执行步骤103中的结束通话;
如果在第四预设时间段D内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保持指令,则保持通话。
其中,提示用户是否允许结束通话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方式之一或任意组合:声音提示、振动提示以及文字提示等等。
该第四预设时间段D的起始点可以是提示发出的时间,具体的持续时间可以是厂家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设置的,甚至可以是从云端获取服务器配置式,根据反馈数据不断调整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防止误判,可以通过步骤103a来进一步保障本发明实施例结束通话的准确性。如果用户知道在通话,则会选择保持通话。然后再重新开始本发明提供方法。如果用户不知道在通话或者忘记挂断电话,就不容易发觉该提示,自然也就可以结束通话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通过检测移动终端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移动终端姿态的变化、以及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结束通话,准确度得到了有效保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结束通话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特定主体,该装置包括:接近距离感应器501、重力感应传感器502、CPU503以及存储器504。其中,接近距离感应器501用于检测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重力感应传感器502用于测定移动终端的初始姿态及当前姿态。CPU503用于如果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根据重力感应传感器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初始姿态及当前姿态,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存储器504用于将CPU503计算得到的姿态变化值进行存储;CPU503还用于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存储器中存储的变化值持续超过第二门限值,检测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三门限值,结束通话。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接近距离感应器501来检测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以及初始姿态都可以通过内置于移动终端内部的重力感应传感器502进行测定。测定完成后,可以由CPU503进行变化值的计算。
这里所说到的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位于手机正面的听筒附近。在本实施例中,遮挡物可以是任何接近移动终端接近距离感应器的物体。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预置在移动终端内部的接近距离感应器进行测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检测距离是一定的,这个检测距离根据接近距离感应器的性能、成本等方面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值。举例而言,一般情况下,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检测到距离自身1cm左右距离内是否有物体,如果有物体,可以将其作为遮挡物进行距离的检测。假设第一门限值N为0.5cm,则当有物体位于接近距离感应器1cm左右距离内,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感应到该物体,并将该物体作为遮挡物探测其与自身的实际距离,如果该距离大于第一门限值0.5cm,则开始计算姿态变化值。
这里所说到的移动终端内部的重力感应传感器,可以理解为一种两轴加速度计,通过姿态矩阵,解算出水平面的位置(利用了重力加速度这个自然参考量)。因此通过它就能近似算出移动终端相对水平面的倾角等。初始姿态便可以但不限于理解为移动终端这个实体在初始情况下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这个初始情况一般可以理解为刚开始通话或开始通话后很短一段时间移动终端的情况。而当前姿态便可以但不限于理解为移动终端这个实体在当前情况下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提到的移动终端的姿态测定。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作为姿态参数进行说明。此处不做赘述。
这里所说到的姿态变化值主要是考虑到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可能出现的姿态变化,如从站立到平躺,从左耳接听变换为右耳接听,从距离脸部1公分到距离脸部3公分等等。
输入音量可以理解为输入到移动终端的音量,可以是人的通话音和环境基值的混合。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主要可以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本机的输入音量,一个是对方输入本机的输入音量。两部分的输入音量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方式进行分别测量。以本机的输入音量的测定为例,本机的输入音量的测定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检测双麦克风降噪后的输入音量。其中,将两个麦克风按严格的声学原理装配在同一个助听器里,使不同角度到达的声音信号得到不同的放大,从而达到增强有用的信号,相对减弱背景噪音。例如,主麦克风位于机身底部,降噪麦克风位于顶部耳机插孔旁,配合主麦克风工作,保证通话或视频录制中抑制背景杂音,让通话更加清晰。而对方输入本机的输入音量可以通过对听筒附近的音量进行测量来获得。
环境基值的检测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方式:在本机开始响铃时就开始收集麦克风收到的音量,然后去掉本机响铃的铃声音量等内音的影响后,对持续收到的声音做量化平均,以此作为环境音量的基值(简称为环境基值)。其中,内音可以通过厂家实验室确定,相对而言是比较固定的。例如,响铃是本机测到20分贝的音量,而内音一般为10分贝,也就是说,在用户接起电话前,环境音量为10分贝。而接通电话后麦克风收到的音量是用户说话的音量与环境音量的累加,所以接通电话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平均音量通常是比这个环境基值大,否则就认为是环境噪音,没有人在说话。其中,接通电话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平均音量可以认为是在一定时间内对输入音量的平均。
其中,第一门限值N、第二门限值M以及第三门限值V,可以是厂家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设置的,甚至可以是从云端获取服务器配置式,根据反馈数据不断调整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CPU503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如下方式计算第一预设时间:从所述计算器开始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开始计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结束;或者,从所述姿态变化值首次超过第二门限值开始计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结束。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结束通话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装置还包括:麦克风500,用于在第三预设时间段C内测定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相应的,CPU503还用于根据麦克风500测定的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确定第三门限值V。
通话双方包括通话的本机和对方。相应的,可以将步骤100中测定的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包括本机的平均音量Y1和对方的平均音量Y2。需要说明的是,双方的平均音量用于对双方的通话音量进行测评,是不包括环境基值的,可以理想化地理解为仅包括通话双方人说话的声音。如果本机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低于Y1,并且,对方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低于Y2,则说明双方都没有说话,需要结束通话。根据双方的平均音量确定第三门限值V的方式可以理解为:将Y1或者Y2中较低的值作为第三门限值V。还有一种方式是以Y1或者Y2作为基础,向上或者向下浮动一个数值作为第三门限值。还有一种方法是不单独计算本机的平均音量Y1和对方的平均音量Y2,而是直接在第三预设时间段C内对通话双方的总音量进行一下平均,得到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Y,根据Y作为第三门限值V,或者以Y为基础,向上或者向下浮动一个数值等等。浮动的数值可以是厂家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设置的,甚至可以是从云端获取服务器配置式,根据反馈数据不断调整的。
第三预设时间段C的起始时间点优选发生在电话刚刚接通后的时间段内,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最为准确地收集到通话双方的音量。因为通常情况下,电话刚刚接通时,可以认为通话双方都是会发声说话的。通过CPU503确定第三门限值V可以更加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通话双方是否在进行通话,效果更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CPU503还可以用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如果未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则CPU503执行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的功能。
判断模块504可以随时或者定时或者触发式地执行其功能。例如,从使用耳机或免提功能到不使用耳机或免提功能,都会有一个触发信号,这个触发信号可以令移动终端获知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的一个变化,从而能够获知移动终端何时不再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这个触发信号可以为拔出耳机时的电流信号、退出免提功能时的按键信号等等。即便是不使用触发信号,也可以随时或者定时检测耳机插孔或者免提功能的置位等等来获知移动终端何时不再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
通过CPU503的上述功能,可以避免在移动终端用户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时产生的误判,从而避免用户体验的下降。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结束通话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装置还包括:
提示模块505,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允许结束通话;
相应的,CPU503还用于:如果在第四预设时间段D内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结束指令,或者在第四预设时间段D内未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任何指令,则执行结束通话;如果在第四预设时间段D内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保持指令,则保持通话。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提示模块505可以包括以下模块的任意组合:扩音器、震动器以及屏幕,提示模块505的提示方式包括以下方式的任意组合:声音提示、震动提示以及文字提示。
为了进一步防止误判,可以通过提示模块505来进一步保障本发明实施例结束通话的准确性。如果用户知道在通话,则会选择保持通话。然后再重新开始本发明提供方法。如果用户不知道在通话或者忘记挂断电话,就不容易发觉该提示,自然也就可以结束通话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束通话的装置,通过检测移动终端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移动终端姿态的变化、以及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结束通话,准确度得到了有效保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果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
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变化值持续超过第二门限值,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三门限值,结束通话;
所述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测定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根据所述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确定所述第三门限值;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确定所述第三门限值包括:
将本机的平均音量或者对方的平均音量中较低的值作为所述第三门限值;
或者,以本机的平均音量或者对方的平均音量作为基础,向上或者向下浮动一个数值作为所述第三门限值;
或者,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内对通话双方的总音量进行平均,根据平均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三门限值,或者以平均的结果为基础,向上或者向下浮动一个数值作为所述第三门限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从开始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时开始计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段结束;或者,
从所述变化值首次超过第二门限值时开始计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段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
如果未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则执行所述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束通话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示用户是否允许结束通话;
如果在第四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结束指令,或者在第四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任何指令,则执行所述结束通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用户是否允许结束通话包括以下方式之一或任意组合:声音提示、震动提示以及文字提示。
6.一种结束通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近距离感应器,用于检测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重力感应传感器,用于测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初始姿态及当前姿态;
中央处理器CPU,用于如果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根据所述重力感应传感器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初始姿态及当前姿态,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
存储器,用于将所述CPU计算得到的姿态变化值进行存储;
所述CPU还用于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变化值持续超过第二门限值,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三门限值,结束通话;
所述装置还包括:
麦克风,用于测定通话双方的音量;
所述CPU还用于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根据所述麦克风测定的通话双方的平均音量确定所述第三门限值;
其中,所述CPU具体用于将本机的平均音量或者对方的平均音量中较低的值作为所述第三门限值;或者,以本机的平均音量或者对方的平均音量作为基础,向上或者向下浮动一个数值作为所述第三门限值;或者,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内对通话双方的总音量进行平均,根据平均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三门限值,或者以平均的结果为基础,向上或者向下浮动一个数值作为所述第三门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通过如下方式计算第一预设时间段:从所述CPU开始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时开始计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段结束;或者,从所述变化值首次超过第二门限值时开始计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段结束。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还用于: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如果未使用耳机或者免提功能,则所述CPU执行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示模块,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允许结束通话;
相应的,所述CPU还用于:如果在第四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结束指令,或者在第四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任何指令,则执行所述结束通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模块包括以下模块的任意组合:扩音器、震动器以及屏幕。
CN201210042410.3A 2012-02-23 2012-02-23 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6386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2410.3A CN102638612B (zh) 2012-02-23 2012-02-23 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2410.3A CN102638612B (zh) 2012-02-23 2012-02-23 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8612A CN102638612A (zh) 2012-08-15
CN102638612B true CN102638612B (zh) 2014-07-30

Family

ID=46622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2410.3A Active CN102638612B (zh) 2012-02-23 2012-02-23 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86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9500B (zh) * 2012-09-27 2016-02-1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应用程序的关闭处理方法
CN102984365A (zh) * 2012-11-14 2013-03-20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终端通话状态的判断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3853323B (zh) * 2012-12-04 2017-06-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580668A (zh) * 2013-10-21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797777B (zh) 2013-11-07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以及语音业务控制方法
US9179491B2 (en) * 2013-11-26 2015-11-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acilitating mobile phone conversations
CN104717346B (zh) * 2013-12-13 2018-01-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通话挂断方法和设备
CN104836885A (zh) * 2014-02-11 2015-08-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通话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TWI590640B (zh) * 2014-04-25 2017-07-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話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JP6372154B2 (ja) * 2014-05-12 2018-08-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その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CN105208579B (zh) * 2014-06-27 2020-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202469B (zh) * 2014-08-21 2017-05-31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管理通话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4580714A (zh) * 2014-12-29 2015-04-2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4754711A (zh) * 2015-03-04 2015-07-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及终端
CN105100484B (zh) * 2015-07-31 2018-03-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结束语音通话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407574B1 (en) * 2016-01-20 2020-07-29 NTT DoCoMo, Inc.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program
CN107786723A (zh) * 2016-08-30 2018-03-09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结束通话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N106791102A (zh) * 2016-12-22 2017-05-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及时提醒移动终端通话结束的方法及系统
CN107506167B (zh) * 2017-08-18 2020-06-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音量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9757Y (zh) * 2008-11-26 2009-12-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音量自动调节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1854430A (zh) * 2010-04-19 2010-10-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来电处理方法
CN102075635A (zh) * 2011-02-23 2011-05-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根据角速度感应器挂断电话的方法及手机
CN102104699A (zh) * 2009-12-17 2011-06-2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自动挂断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85954A (zh) * 2011-04-29 2011-09-14 信源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中音频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9757Y (zh) * 2008-11-26 2009-12-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音量自动调节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104699A (zh) * 2009-12-17 2011-06-2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自动挂断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54430A (zh) * 2010-04-19 2010-10-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来电处理方法
CN102075635A (zh) * 2011-02-23 2011-05-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根据角速度感应器挂断电话的方法及手机
CN102185954A (zh) * 2011-04-29 2011-09-14 信源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中音频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8612A (zh)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8612B (zh) 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16048B1 (ko) 음성 명령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US9832582B2 (en) Sound effec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824897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abnormal call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739867B (zh) 一种双mic降噪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657125B (zh) 一种用于调节通话音量的方法与设备
EP2682848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 input to a terminal
CN107734523A (zh) 一种信号强度提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3778927B (zh) 一种播放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770214A (zh) 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05100484B (zh) 一种结束语音通话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008458A1 (en) Method for voice recognition via earphone and earphone
CN106293601A (zh) 一种音频播放方法和装置
CN103997561B (zh) 通讯装置及其语音处理方法
KR20140036584A (ko) 음성 신호의 음량을 조절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405288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068694A1 (zh) 电子设备及其唤醒方法
US9503556B2 (en) Handling voice calls
CN107343095B (zh) 通话音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3489452B (zh) 一种通话噪声消除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JP2014003456A (ja) 携帯通信装置および携帯通信装置の動作制御方法
JP6544439B2 (ja) 困惑状態判定装置、困惑状態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239965A (ja) 端末装置、音出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416909A (zh) 音量自适应调节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4754120B (zh) 一种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6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