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2499A - 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2499A
CN102622499A CN2011100295502A CN201110029550A CN102622499A CN 102622499 A CN102622499 A CN 102622499A CN 2011100295502 A CN2011100295502 A CN 2011100295502A CN 201110029550 A CN201110029550 A CN 201110029550A CN 102622499 A CN102622499 A CN 102622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information
doctor
diagnosis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95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2499B (zh
Inventor
孟庆刚
谢晴宇
王连心
宋琳莉
王乐
郭新宇
丁宝刚
李瑞祥
王雯
屈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1100295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249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11002955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6224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2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2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2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2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患者的就诊预约并采集患者的信息;将采集的患者的信息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中;根据该信息对患者进行门诊分类,根据患者的门诊分类为患者分配诊疗医生并将患者的信息发送至所分配的诊疗医生;采集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信息,并将评价信息存储在评价信息存储器中;根据患者的信息访问患者信息存储器,以判断患者本次是否就相同的病情预约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的医生;如果不同,则判断评价信息存储器中是否存储有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如果未存储,则请求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进行评价。本发明提高了中医信息评价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Description

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国民对自身健康情况越来越重视,对于医疗机构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虽然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医疗机构还是出现压力过大的局面,尤其对于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更为如此,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在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时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帮助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疾病信息的类型与医生的擅长知识领域进行有效地匹配,并将结果返回给患者帮助其选择医生,将会有效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
现有的常规诊疗手段,患者主要通过到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开设的门诊或住院两种方式就诊,这两种方式都限制了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的时间和空间。对于患者而言,经常需要在门诊旁边排队等候,且经常需要亲自去医院取检查结果或者复诊,占用了较多时间。
对于医生而言,医生在诊断前不能全方位了解患者的病情,仅仅在几分钟内做出诊断对医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不仅使医生承受巨大的压力,也增加了误诊几率,而且如果患者离开后医生不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无法为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医学帮助。患者诊疗后的康复情况由于缺乏相应的关注和干预措施,成为医患双方关注的空白区域。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无法动态地得知患者对于医生、机构的评价,无法掌握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机构自身的整体医疗水平,更无法及时更正存在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决策者对机构的管理以及做出的一些重大决策。
因此,传统的诊疗方法不仅不能为患者提供方便,而且诊疗效率低,也不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可提高诊疗的自动化水平,并且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包括:
存储医生信息的医生信息存储器;
存储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历史诊疗信息的患者信息存储器;
存储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信息的评价信息存储器;
预约/采集模块,从客户终端机接收患者的就诊预约并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
分配模块,根据所采集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门诊分类,根据患者的门诊分类为患者分配诊疗医生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发送至所分配的诊疗医生;
评价信息采集模块,从客户终端机接收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评价信息存储在评价信息存储器中;以及
判断模块,根据预约/采集模块所采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访问患者信息存储器,以判断患者本次是否就相同的病情预约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的医生;
如果患者就相同的病情本次预约的医生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则判断评价信息存储器中是否存储有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如果评价信息存储器中未存储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则向评价信息采集模块发送信号以使评价信息采集模块请求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进行评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方法,包括:
接收患者的就诊预约并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
将采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中;
根据所采集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门诊分类,根据患者的门诊分类为患者分配诊疗医生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发送至所分配的诊疗医生;
采集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信息,并将采集的评价信息存储在评价信息存储器中;以及
根据采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访问患者信息存储器,以判断患者本次是否就相同的病情预约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的医生;
如果患者就相同的病情本次预约的医生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则判断评价信息存储器中是否存储有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如果评价信息存储器中未存储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则请求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进行评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可使患者提前预约就诊,避免了排队的麻烦,同时也能对患者的基本病情信息进行分类,实现个性化地帮助患者选择诊疗医生的目的;并且医生可根据采集的患者信息提前分析患者的病情,可更全面、从容地对患者做出诊疗,避免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造成的误诊;可以提高中医信息评价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方便了患者就诊也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诊疗机构的发展。
前面所述的为本公开的概述,因此必然有简化、概括和细节省略的情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概述部分仅是对本公开的说明,而不应看作是对本公开的任何限定。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系统和/或方法和/或其它主题的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会由于本说明书的阐述而变得清晰。概述部分是用来以一种简化的方式导入多个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一步描述的概念。本概述部分既非用于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非用来作为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的信息处理手段。
附图说明
通过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并与附图结合,就会更加充分地清楚理解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是对本公开若干实施方式的描述,不应认为是对公开的范围的限定,通过附图,本公开的内容将会得到更加明确和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较佳实施方式的模块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其它实施方式的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方法较佳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方法其它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类似的标记通常表示相同/类似的部件,除非说明书中另有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用来举例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应认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定。在不偏离本公开表述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对本公开做出其它变化。应该很容易理解,可以对本说明书中一般性描述的、附图中图解说明的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进行各种不同构成的配置、替换、组合,设计,而所有这些改变都显然在预料之中,并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
请参考图1,本发明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计算机主机10以及多个与计算机主机10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的客户终端机30,客户终端机30可包括面向患者的客户终端机以及面向诊疗医生的客户终端机,客户终端机30可为设立于医院周边的网络终端机以及患者或医生的个人计算机,无线网络可为互联网,也可为无线局域网,例如一所医疗机构的内部局域网、设有医疗机构的学校、社区局域网或者多家医疗机构共享的局域网。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计算机主机10上设有预约/采集模块11、分配模块12、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判断模块14、医生信息存储器21、患者信息存储器22及评价信息存储器23;医生信息存储器21存储医生信息,也可存储医疗机构的信息;患者信息存储器22存储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历史诊疗信息;评价信息存储器23存储患者对诊疗医生所做的评价。预约/采集模块11连接至客户终端机30以远程接收患者的就诊预约并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分配模块12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对患者进行门诊分类,根据患者的门诊分类为患者分配诊疗医生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发送至所分配的诊疗医生,以建立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初步认识;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从客户终端机30接收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评价信息存储在评价信息存储器23中;判断模块14根据预约/采集模块11所采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访问患者信息存储器22,以判断患者本次是否就相同的病情预约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的医生,如果患者就相同病情预约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的医生,则判断评价信息存储器23中是否存储有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如果评价信息存储器23中未存储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则向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发送信号以使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请求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进行评价。
上述实施例中,医生信息存储器21存储的信息可包括医疗机构的名称、地点、诊疗医生的姓名、性别、专业、科室、工龄等,还可包括诊疗医生当前需要诊疗的患者的数量。
患者的基本信息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况、职业、发病节气、出生地、常住地址、单位、联系方式等,病情信息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部分是患者的主诉(患者此次就诊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和从发病到就诊前的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诊治经过;第二部分是患者的既往健康情况,患过哪些疾病,手术、外伤、中毒和输血史等;第三部分是患者的个人情况,包括出生地和经历地区,居住环境和条件,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程度,性格特点。过去及目前的职业及其工作情况等。就诊预约可包括患者预约的就诊时间、对医院或医生的选择意向以及预就诊的门诊类别等。
患者的历史诊疗信息可包括诊疗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信息和治疗信息,诊断信息可包括诊疗医生收集的“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和相应的疾病、证候诊断,治疗信息可包括诊疗医生对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和效果患者的历史诊疗信息可以病例的形式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
患者可主动通过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以留言或填表的方式对就诊的医疗机构或者诊疗自己的医生进行评价以及提出意见或建议,或者经邀请在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中填写评价信息。
分配模块12还可根据预约/采集模块11采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访问患者信息存储器22,以判断患者是否就相同的病情就诊过,如果患者就相同的病情就诊过,则访问医生信息存储器21,以判断上次对患者进行诊疗的医生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向患者推荐该医生,如果未就相同的病情就诊过,则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门诊分类。
患者还可通过预约/采集模块11上传图像,如拍摄的局部皮肤的照片、视频等,预约/采集模块11将采集的患者的信息传送至患者信息存储器22进行存储。评价信息存储器23也可存储患者对就诊的医疗机构做出的评价信息。
请继续参考图3,在其它实施例中,计算机主机10还可包括回应模块15、诊疗分析模块16、选择模块17、会诊请求模块18、参考知识存储器25以及自评量表存储器24。
参考知识存储器25是本领域医学知识、案例、及其相关知识(如网络技术、图像技术、营养学等)经记录、处理后构建的动态存储器。
自评量表存储器24包括多种针对不同疾病类型储存的权威评定量表,量表设置一些供选择或填写的参数,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患者而言,量表可以对其自身健康情况进行评价,如,对于便秘患者,自评量表可供患者填写在服药期间的排便次数、时间、便质等信息。对于医生而言,自评量表存储器24可收录常用疾病的权威医学量表,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6年针对中风病制定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等,供医生诊疗时参考或治疗后通过系统发给患者填写,进行疗效跟踪。
分配模块12也可直接根据患者预约时所选择的门诊类别或选择的医生为患者分配诊疗医生。分配模块12还包括排序模块121,可根据患者选择的就诊时间对各门诊类别中的患者进行排序。
回应模块15用于接收诊疗医生的反馈信息,如确定的诊疗时间、诊室等,回应模块15接收反馈信息,并将诊疗医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整后转达至患者,通知患者具体的就诊时间、地点等,反馈信息中还可包括医生对患者的留言,如注意事项等,回应模块15还将医生对患者的反馈信息发送至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进行存储,当患者治愈后,可通过回应模块15向患者发出邀请,提醒患者通过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4对诊疗医生或医疗机构进行评价。
如果诊疗医生发现对患者的疾病不属于自己所属的领域,可通过回应模块15请求分配模块12重新为患者分配医生,或者,如果发现患者在填写信息时出现了明显错误,可更正该明显错误后请求分配模块12重新进行分配。
如果医生认为患者无需专门去医院就诊,可通过回应模块15通知患者,在节省医疗资源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负担。
诊疗分析模块16将患者的诊断信息与参考知识存储器25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则相关联后得到本次诊断的辩证分析结果,诊疗医生可根据诊断的辩证分析结果确定治疗方案。该辩证分析结果和确定的治疗方案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
选择模块17用于供诊疗医生在自评量表存储器24中选择适用所诊疗的患者的自评量表传给预约/采集模块11,患者可通过预约/采集模块11填写对应的自评量表,自评的结果保存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预约/采集模块11接收到自评量表后,还可向回应模块15发送信号,使回应模块15及时通知患者进行自评。
诊疗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独立治疗或者请求会诊,会诊请求模块18用于接收诊疗医生发出的对患者的会诊请求并访问医生信息存储器21和患者信息存储器22,以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调出患者的历史诊疗信息发给参加会诊的人员参考。
请参考图4,本发明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方法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约/采集模块11从客户终端机30接收患者的就诊预约并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
步骤S2:将预约/采集模块11所采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
步骤S3:分配模块12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对患者进行门诊分类,根据患者的门诊分类为患者分配诊疗医生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发送至所分配的诊疗医生,以建立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初步认识。本步骤中,还可根据患者在预约时对医疗机构、医生的选择意向、患者的特殊要求为患者分配诊疗医生。
步骤S4: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采集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信息并将其存储在评价信息存储器23中。
步骤S5:判断模块14根据预约/采集模块11所采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访问患者信息存储器22,以判断患者本次是否就相同的病情预约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的医生,如果患者就相同病情预约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的医生,执行步骤S6。
步骤S6:判断模块14判断评价信息存储器23中是否存储有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如果评价信息存储器23中未存储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执行步骤S7。
步骤S7:判断模块14向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发送信号以使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请求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进行评价。本步骤中,可在患者登录系统时通过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向患者发出评价要求,也可通过回应模块13向患者发出邀请,提醒患者进行评价。
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3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分配模块12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访问患者信息存储器22,以判断患者是否就相同的病情就诊过,如果患者就相同的病情就诊过,则访问医生信息存储器21,以判断上次就相同病情对患者进行诊疗的医生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向患者推荐该医生,如果患者没有就相同的病情就诊过,则对患者进行门诊分类,根据患者的门诊分类为患者分配诊疗医生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发送至所分配的诊疗医生。
请继续参考图5,在其它实施例中,本发明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回应模块15接收诊疗医生对患者的反馈信息并转达至患者,诊疗医生对患者的反馈信息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本步骤中,回应模块15可将诊疗医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整后再进行转达,可通过网络或手机留言的方式转达,转达的内容可包括患者具体的就诊时间、地点、诊疗医生嘱咐患者的注意事项等。
步骤S9:诊疗分析模块16将诊疗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信息与参考知识存储器25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则相关联后得到本次诊断的辩证分析结果,作为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并将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信息、辩证分析结果和确定的治疗方案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本步骤中,患者的诊断信息、辩证分析结果和确定的治疗方案以病例的形式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
步骤S10:通过选择模块17在自评量表存储器24中选择适用所诊疗的患者的自评量表传给预约/采集模块11,供患者进行自评,并将患者的自评信息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供医生参考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步骤S11:会诊请求模块18接收诊疗医生发出的对患者的会诊请求并访问医生信息存储器21和患者信息存储器22,以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调出患者的历史诊疗信息发给参加会诊的人员参考,参加会诊的人员可由会诊请求模块18在医生信息存储器21中根据医生的资历、擅长领域等进行选择。
如果在步骤S5中判断患者未就相同的病情预约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的医生或者在步骤S6中判断评价信息存储器23存储有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则可执行步骤S8-S11中的任一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为患者提供了医院之外的交流空间,患者可通过预约/采集模块11预约就诊,分配模块12可根据患者填写的信息判断患者的病情及历史诊疗情况,以为患者分配合适的诊疗医生,既能够使资源利用更为平均,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患者还可通过评价信息采集模块13发表对于诊疗机构和诊疗医生的评价、建议和意见等,使医疗机构能够动态地获悉自身的医疗水平以及内部医生的诊疗水平;医生通过回应模块15对预约做出回应,避免了排队的麻烦,并且医生可根据采集的患者信息提前分析患者的病情,可更全面、从容地对患者做出诊疗,避免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造成的误诊;诊疗分析模块16可帮助医生做出科学的辩证分析结果,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医生的专业能力以及整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医生对患者的诊疗以及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自评参数均可以病例的形式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22中,避免了病历本的丢失、损坏以及更换医生造成的种种不便。因此,本发明方便了患者就诊,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诊疗机构的发展。
前述已通过框图、流程图和/或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阐明了本公开系统和/或方法的不同实施方式。当这些框图、流程图和/或实施例包含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操作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明白,这些框图、流程图和/或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和/或操作可以通过各种硬件、软件、固件或实质上它们的任意组合而单独地和/或共同地实施。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几个部分可通过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其它集成形式实现。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能够全部或部分地在集成电路中以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的形式(例如,以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的形式)、以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的形式(例如,以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的形式)、以固件的形式、或以实质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形式等效地实施,并且,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设计用于本公开的电路和/或写用于本公开的软件和/或固件的代码完全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之内。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无论用来实际进行分发的信号承载介质的类型是什么,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机制能够以各种形式作为程序产品分发,并且,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均适用。例如,信号承载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可记录型介质,如软盘、硬盘、致密盘(CD)、数字视频光盘数字多功能盘(DVD)、数字磁带、计算机存储器等;传输型介质,如数字和/或模拟通讯介质(例如光缆、波导、有线通讯链路、无线通讯链路等)。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包括:
存储医生信息的医生信息存储器;
存储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历史诊疗信息的患者信息存储器;
存储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信息的评价信息存储器;
预约/采集模块,从客户终端机接收患者的就诊预约并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
分配模块,根据所采集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门诊分类,根据患者的门诊分类为患者分配诊疗医生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发送至所分配的诊疗医生;
评价信息采集模块,从所述客户终端机接收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评价信息存储在评价信息存储器中;以及
判断模块,根据预约/采集模块所采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访问患者信息存储器,以判断患者本次是否就相同的病情预约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的医生;
如果患者就相同的病情本次预约的医生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则判断评价信息存储器中是否存储有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如果评价信息存储器中未存储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则向评价信息采集模块发送信号以使评价信息采集模块请求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进行评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自评量表存储器,存储有针对不同疾病类型制定的自评量表;以及
选择模块,在所述自评量表存储器中选择合适的自评量表传送至所述预约/采集模块供患者填写,并将患者填写的自评量表传送至所述患者信息存储器进行存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参考知识存储器,存储医学知识;以及
诊疗分析模块,接收诊疗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信息并将其与参考知识存储器中的知识相关联以得到诊断的辩证分析结果,作为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会诊请求模块,接收诊疗医生对患者的会诊请求,在医生信息存储器中选择参加会诊的医生,并在所述患者信息存储器中调出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信息发给参加会诊的医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应模块,接收诊疗医生对患者的反馈信息,对接收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整后传送至患者,并将接收的反馈信息发送至患者信息存储器进行存储。
6.一种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方法,包括:
接收患者的就诊预约并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
将采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存储在患者信息存储器中;
根据所采集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门诊分类,根据患者的门诊分类为患者分配诊疗医生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发送至所分配的诊疗医生;
采集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信息,并将采集的评价信息存储在评价信息存储器中;以及
根据采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访问患者信息存储器,以判断患者本次是否就相同的病情预约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的医生;
如果患者就相同的病情本次预约的医生与上次就诊的医生不同,则判断评价信息存储器中是否存储有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如果评价信息存储器中未存储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的评价信息,则请求患者对上次就诊的医生进行评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自评量表存储器中选择自评量表传送至预约/采集模块供患者填写;以及
将患者填写的自评量表传送至患者信息存储器进行存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诊疗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信息并将其与参考知识存储器中的知识相关联以得到诊断的辩证分析结果,作为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诊疗医生对患者的会诊请求并在患者信息存储器中调出患者的诊疗信息发给参加会诊的人员。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诊疗医生对患者的反馈信息,对接收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整后传送至患者;
将接收的反馈信息发送至患者信息存储器进行存储。
CN201110029550.2A 2011-01-27 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2622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9550.2A CN102622499B (zh) 2011-01-27 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9550.2A CN102622499B (zh) 2011-01-27 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2499A true CN102622499A (zh) 2012-08-01
CN102622499B CN102622499B (zh) 2016-12-14

Family

ID=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7324A (zh) * 2015-07-23 2015-10-28 武汉工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慧医疗系统及其服务方法
CN105205334A (zh) * 2015-10-11 2015-12-30 张姬娟 医患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05894418A (zh) * 2015-01-21 2016-08-24 刘玉香 一种医患沟通急诊护理平台
WO2016179880A1 (zh) * 2015-05-09 2016-11-17 深圳市共创百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络医院平台、专家平台及基于专家平台的紧急专家会诊请求方法
CN106339578A (zh) * 2016-08-17 2017-01-18 秦皇岛市第医院 一种多策略融合的医院患者挂号推荐方法
CN106339581A (zh) * 2016-08-22 2017-01-18 杨琪珺 一种医生病人双用就诊系统
CN106446487A (zh) * 2015-08-11 2017-02-22 天津平和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服务评价方法及系统及医疗服务评价装置
CN107153758A (zh) * 2017-04-27 2017-09-12 皮敏 一种基于中医标准化症状运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09411041A (zh) * 2018-02-24 2019-03-01 深圳市凯沃尔电子有限公司 心电信息处理方法和心电工作站系统
CN110021418A (zh) * 2017-10-26 2019-07-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远程诊疗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7580A1 (en) * 1999-12-01 2005-02-03 Richard Crici Internet-based appointment scheduling system
CN101515379A (zh) * 2009-02-20 2009-08-26 上海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双轨道挂号就诊服务系统
CN101567031A (zh) * 2009-05-22 2009-10-28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医疗信息系统
CN101620648A (zh) * 2009-08-13 2010-01-06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中医远程诊疗方法
CN10162571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中医远程诊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7580A1 (en) * 1999-12-01 2005-02-03 Richard Crici Internet-based appointment scheduling system
CN101515379A (zh) * 2009-02-20 2009-08-26 上海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双轨道挂号就诊服务系统
CN101567031A (zh) * 2009-05-22 2009-10-28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医疗信息系统
CN101620648A (zh) * 2009-08-13 2010-01-06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中医远程诊疗方法
CN10162571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中医远程诊疗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随瑜 等: "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vol. 25, no. 1, 20 January 2005 (2005-01-20), pages 72 - 75 *
赵慧 等: "基于JSP的医院门诊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no. 11, 15 November 2008 (2008-11-15), pages 55 - 56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4418A (zh) * 2015-01-21 2016-08-24 刘玉香 一种医患沟通急诊护理平台
WO2016179880A1 (zh) * 2015-05-09 2016-11-17 深圳市共创百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络医院平台、专家平台及基于专家平台的紧急专家会诊请求方法
CN105007324A (zh) * 2015-07-23 2015-10-28 武汉工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慧医疗系统及其服务方法
CN106446487A (zh) * 2015-08-11 2017-02-22 天津平和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服务评价方法及系统及医疗服务评价装置
CN105205334A (zh) * 2015-10-11 2015-12-30 张姬娟 医患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06339578A (zh) * 2016-08-17 2017-01-18 秦皇岛市第医院 一种多策略融合的医院患者挂号推荐方法
CN106339578B (zh) * 2016-08-17 2018-10-12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一种多策略融合的医院患者挂号推荐方法
CN106339581A (zh) * 2016-08-22 2017-01-18 杨琪珺 一种医生病人双用就诊系统
CN107153758A (zh) * 2017-04-27 2017-09-12 皮敏 一种基于中医标准化症状运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10021418A (zh) * 2017-10-26 2019-07-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远程诊疗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CN109411041A (zh) * 2018-02-24 2019-03-01 深圳市凯沃尔电子有限公司 心电信息处理方法和心电工作站系统
US11350868B2 (en) 2018-02-24 2022-06-07 Shanghai Lepu CloudMed Co., LTD Electrocardi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cardiogram workstation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2498A (zh) 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US2022021530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on-call data for health care locations and physicians
JP6759201B2 (ja) 慢性疾患の発見および管理システム
Walsh et al. What are the current barriers to effective cancer care coordination? A qualitative study
Chung et al. Predictors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an outpatient plastic surgery clinic
US2010000494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to a Population of Members
Muni Kumar et al. Role of Big data analytics in rural health care-A step towards svasth bharath
CN106407707A (zh) 一种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Glenn et al. Impact of a community‐based approach to patient engagement in rural, low‐income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Futeran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the needs of old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 in public mental health services
Granja et al. What keeps family physicians busy in Portugal? A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work other than direct patient contacts
Dickinson et al. SRTR program‐specific reports on outcomes: a guide for the new reader
Hendrikx et al. Expectations and attitudes in eHealth: A survey among patients of Dutch private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Hill et 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ccess, use, and preferences among primary care patients: from the Residency Research Network of Texas (RRNeT)
Okunseri et al. Nontraumatic dental condition-related visits to emergency departments on weekdays, weekends and night hours: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Hospital Ambulatory Medical Care survey
Chong et al. Assessing health conditions and medication use among the homeless community in Long Beach, California
Northridge et al. Third places for health promotion with older adults: using the consolidated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to enhance program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Hyppönen et al. Nordic eHealth benchmarking
Sommers et al. A descriptive study of managed-care hassles in 26 practices
Savelsbergh et al. Stratified patient appointment scheduling for mobile community-base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s
CN111312409B (zh) 一种医疗数据的共享系统及方法
Valent et al. Distance to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Nonurgent visits in Friuli Venezia Giulia, Italy
CN106446592A (zh) 一种医疗信息共享系统
CN102622499A (zh) 基于综合集成的中医信息评价系统及方法
Anderson et al. HIV testing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pregnant US women: Who is not getting test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