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2664A - 偏振敏感型前投影屏幕 - Google Patents

偏振敏感型前投影屏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2664A
CN102612664A CN201080051948XA CN201080051948A CN102612664A CN 102612664 A CN102612664 A CN 102612664A CN 201080051948X A CN201080051948X A CN 201080051948XA CN 201080051948 A CN201080051948 A CN 201080051948A CN 102612664 A CN102612664 A CN 102612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ractive index
projector
polarization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19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迈克尔·F·韦伯
刘宇锋
蒂莫西·J·内维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2612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2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04Polarised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投影系统,其中屏幕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对环境光的排斥:对于平行于所述投影机偏振的偏振在低入射角下具有高反射率、对平行于所述投影机偏振的偏振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反射率并且对垂直于所述投影机偏振的偏振在低和高入射角下均为低反射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平行于所述投影机偏振的p偏振光,所述功率反射率在低入射角下为高值并且在高入射角下减至低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垂直于所述投影机偏振的p偏振光,所述功率反射率在低入射角下为低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垂直于所述投影机偏振的s偏振光,所述功率反射率在所有入射角下均保持为低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幕包括薄膜结构,其具有交替的各向同性材料和双折射材料的四分之一波长层,所述层对于垂直于所述投影机偏振的光是折射率匹配的,对于平行于所述投影机偏振的光在垂直入射角度下形成高反射器,并且对于平行于所述投影机偏振的p偏振光在高入射角下表现出布鲁斯特角效应。可通过使用增加所述有效入射折射率的光散射层来达到布鲁斯特角效应。

Description

偏振敏感型前投影屏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前投影系统的屏幕。
背景技术
自十九世纪以来,前投影系统遍布全球各地,其中将图像投射到屏幕上,并且观看者看到自屏幕反射的光。
典型的前投影机已从影院胶片投影机、家庭电影投影机、教育胶片投影机、幻灯片投影机和高射正片投影机演变为现在的基于LCD的投影机,在其演变道路上有多种变型。
伴随这些投影机的屏幕也随时间推移而演变。据推测,最初的投影机投影到墙壁上。自墙壁反射的光主要为镜面反射,镜面反射中包含太多的光而没有足够的光散射进其他反射角中。早期屏幕为一种优于仅投影至墙上的改进;因为专用屏幕可整合粗糙表面或某个其他合适的结构用于将反射光散射至某出射角范围中,顾及比较宽的视角范围。
即使屏幕已经历了多年的演变,许多屏幕仍会由于环境光而性能劣化。
例如,图1中示出了典型的前投影屏幕1。投影机3将光投射至屏幕1上并在屏幕1处形成图像。当观看者观看图像时,来自投影机3的光反射离开屏幕并进入观看者2的眼中;此光可称为“图像”光。
除离开投影机3并到达观看者2的“图像”光之外,还存在所谓的“非图像”光,其由投影机3之外的光源产生。例如,顶灯4会产生环境光,该环境光可自屏幕反射并到达观看者2。或,来自太阳5的光会透过窗户6进入,从屏幕反射并到达观看者2。此“非图像”光表现为跨越图像的全部或大部分的背景光量级,其可降低图像的对比度并使该图像看起来褪色。
图2的曲线中示出图1的典型屏幕1的性能,图2为屏幕的功率反射率随入射角而变化的曲线。通常,典型屏幕的反射率在大的入射角范围内相当高。来自投影机3的“图像”光以比较小的入射角照射在屏幕上,因为投影机通常取向成适于垂直入射或接近垂直入射。相比之下,来自室内顶灯4或窗户6的“非图像”以比较大的入射角照射在屏幕上。典型屏幕1使得“图像”和“非图像”这两者都较好地反射,因此,环境光与图像光混合并使图像的对比度降低。
因此,需要一种前投影屏幕,其可排斥非图像光的全部或一部分,以使图像的对比度保持在高量级,并使投影图像的品质对环境光的敏感度降低。
发明内容
一个实施例为一个前投影系统,包括:投影机,其用于将光投射至屏幕,该光具有第一偏振态;屏幕,其用于接收来自投影机的光并将光反射至观看者,该屏幕包括:吸收器;以及膜,其布置在吸收器和投影机之间并与吸收器相邻,该膜具有以下性质:对第一偏振态在低入射角下具有高功率反射率,对第一偏振态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功率反射率,对垂直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在低入射角下具有低功率反射率,并且对第二偏振态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功率反射率。
另外的实施例为屏幕,其具有用于接收来自投影机的具有投影偏振取向的线偏振投影光并将光反射至观看者的观看侧,包括:光散射层,其包括多个能透射的部分球体并产生升高的有效入射折射率,该升高的有效入射折射率至少取决于能透射的部分球体的深度和折射率;以及薄膜结构,其布置在观看侧的相反侧与光散射层相邻,并且包括多个交替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每个第一层均为双折射的并对沿着投影偏振取向偏振的光具有第一折射率,同时对垂直于该投影偏振取向偏振的光具有第二折射率。每个第二层均为各向同性的并具有各向同性折射率,其与第二折射率匹配并与第一折射率失配。在至少一个入射角下入射到屏幕的观看侧上的p偏振光由于在交替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布鲁斯特角效应而具有降低的反射率。
另一实施例为一种方法,包括:提供设置在基板上的部分球体阵列,该基板具有表面法线;以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的非零初始入射角将初始光线导向至部分球体阵列上;使初始光线在部分球体的表面处折射以形成球体内光线;使该球体内光线透射穿过部分球体;以及使该球体内光线透射至基板内以形成以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的基板折射角传播的基板内光线。该基板折射角大于该基板在空气中的临界角。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前投影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已知前投影系统的屏幕功率反射率的曲线。
图3为示例性前投影系统的屏幕功率反射率的曲线。
图4为图3屏幕的各种偏振取向以及入射角和传播取向的屏幕功率反射率的示意图。
图5为入射光线和来自图3屏幕的反射光线的取向的示意图。
图6为入射光线和来自图3屏幕的光散射层的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7为用于图6的光散射层的数学量的示意图。
图8为以统计(光线跟踪)方式计算并通过斯涅耳定律的修改版以及升高的有效入射折射率计算的图6的光散射层内部的透射角的曲线。
图9为示例性薄膜结构的侧视图。
图10为图9的示例性薄膜结构的另一个侧视图,其与图9的视图正交。
图11为图9和图10的薄膜结构的模拟功率反射率的曲线。
图12为第二示例性薄膜结构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2的示例性薄膜结构的另一个侧视图,其与图12的视图正交。
图14为图12和图13的薄膜结构的模拟功率反射率的曲线。
图15为第三示例性薄膜结构的侧视图。
图16为图15的示例性薄膜结构的另一个侧视图,其与图15的视图正交。
图17为图15和图16的薄膜结构的模拟功率反射率的曲线。
图18为图15和图16的薄膜结构在无光散射层情况下使用时的模拟功率反射率的曲线。
图19为光散射层的实施例。
图20为光散射层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21为光散射层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22为光散射层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对环境光的灵敏度降低的前投影屏幕。这种屏幕的一般化形式在图3-5中示出,然后在随后的附图和正文中更详细说明。
简略地评述典型的现代投影机的内部工作原理是有益的。对所述投影机的说明仅为示例性的,并且不应理解为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
在一种投影机中,由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聚光器集中后被导向到像素化面板上,如硅基液晶(LCOS)面板。光经过像素化面板反射之后由投影透镜在远处的屏幕上成像。在这类投影系统中,与屏幕上可见的图像相比,像素化面板通常很小,并且通常认为,理想情况下应使用数量最少的元件将光源、聚光器、像素化面板和中间光学元件(不包括投影透镜)位于尽可能最小的空间内。
通常,像素化面板依赖偏振效应来执行其逐像素衰减,并有效地位于两个偏振片之间(或,换句话讲,在邻近单个偏振片处以反射方式动作)。因此,来自这种投影机的输出通常为线偏振的。根据投影机设计,投影机输出光可具有水平、垂直或介于水平和垂直之间的任何特定取向的偏振取向。
由于投影机输出光可被偏振化,这对于所述屏幕对垂直于投影机输出光而偏振的光具有低反射率可能有益。所有此类光将由除投影机之外的光源产生,并可视为“非图像”光或环境光。
对于平行于投影机输出光而偏振的光,考虑两种方案可能是有益的。第一方案为光以低入射角照射在屏幕上,其将与来自投影机的光对应。可将此光视为“图像”光。第二方案为光以高入射角照射在屏幕上,其将由除投影机之外的光源产生,例如室内光或来自窗户的光。可将此光视为“非图像”光。
图3示出屏幕针对这些偏振取向和入射角情况的示例性的理想性能。来自投影机的光通过特定偏振取向以大体上低的入射角照射在屏幕上;可取的是屏幕对该投影机光具有高反射率,并对所有其他光具有低反射率。
理想的是,在一些应用中,“平行”曲线对于“低”入射角具有尽可能高的反射率,对于“高”入射角具有尽可能低的反射率,并且在“低”和“高”角度部分之间具有尽可能急剧的转变。“高”功率反射率理想地可达100%,“低”功率反射率理想地可达0%,并且“高”和“低”之间的区别可发生于特定入射角处,例如20度、25度、30度、35度、40度、45度或任何合适的值,具体取决于投影光学元件和屏幕几何形状。
“高”和“低”功率反射率的这些值是理想化的,并且实际上,真实屏幕可能具有小于100%并大于0%的功率反射率。实际上,对于“高”功率反射率,超出特定角度范围内的特定值可能就已足够,并且对于“低”功率折射率,小于特定角度范围内的特定值可能就已足够。例如,“高”功率反射率可大于70%、75%、80%、85%、90%、92%、95%、98%、99%、99.5%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值。相似地,“低”功率反射率可为30%、25%、20%、15%、10%、5%、2%、1%、0.5%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值。
值得注意的是,“高”功率和“低”功率角度范围无需严格相邻,而是可以隔开一个角度过渡,其中反射率从“高”转变至“低”。例如,“高”和“低”功率角度范围可隔开0度、0.5度、1度、2度、5度、10度、15度、20度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值。
对于屏幕10的一个应用而言,图3的功率反射率性能总结于图4的示意图中。
该投影机发出具有沿着方向49取向的偏振态的光。所谓的“图像光”,为具有平行于投影机偏振态的偏振态并以低入射角照射在屏幕10上的光。所有其他光可被称为“环境”或“非图像”光。可取的是屏幕10对“图像”光具有高反射率,并对“非图像”光具有低反射率,并且可将此视为设计目标。
图4相对于投影机偏振49和屏幕10示出“图像”和“非图像”光的几何形状。通常,照射在屏幕上的光可具有介于0和90度之间的任何入射角,并可具有任何偏振态。我们考虑图4的入射光的8种代表性情况,其中每种情况均具有低入射角和高入射角、p偏振态和s偏振态以及平行于投影机偏振49和垂直于投影机偏振49的入射平面的独特组合。通常,可将任意入射光束分解为这8种代表性光束的组合,以使得可以这8个光束充分地表示屏幕10的全部性能。
光束41、43、45和48具有比较小的入射角。光束42、44、46和47具有比较大的入射角。光束41、42、45和46为p偏振的。光束43、44、47和48为s偏振的。光束41、42、43和44具有平行于投影机偏振49的入射平面。光束45、46、47和48具有垂直于投影机偏振49的入射平面。
从投影机发出的光具有偏振取向49,并以比较小的入射角照射在屏幕10上。图4示出光束41和48可表示从投影机发出的该“图像”光。通常,可取的是屏幕10对“图像”光具有比较高的功率反射率(“R”),使得离开投影机的光以比较低的损耗到达观看者。
可将照射在屏幕上的包括光束42、43、44、45、46和47在内的所有其他光视为“非图像”光。这可包括来自其他光源(例如室内灯)的环境光,或来自窗户的外部光。通常,可取的是屏幕10对“非图像”光具有相对低的功率反射率,使得“非图像”光可被尽可能地排除在导向至观看者的光之外。
因此,对于屏幕10(投影机和观看者均对该屏幕取向为相当接近于垂直入射),可取的是对光束41和48具有高功率反射率(R)并对光束42-47具有低功率反射率。实际上,8个光束中的一些可能比其他光束更容易产生所需的R值;后文将对此深入探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投影机设计中,对于光谱中的所有颜色而言其偏振态可不被取向在相同方向上。例如,投影机可使用来自三个彩色光源的光,例如红色、绿色和蓝色,并可依赖偏振敏感型分光光学元件将来自这三个源的光组合在一起。因此,一种颜色的偏振态可垂直于其他两种颜色的偏振态。
对于此类一种颜色的偏振态不符的一种处理方法是,在投影机后面放置偏振旋转器,其在一种颜色的光谱区中起作用但对另外两种颜色的作用可忽略不计。此类偏振旋转器将使该特定颜色的偏振态重新取向约90度以与另外两种颜色的偏振态一致,使得离开旋转器的光的所有三个偏振态能够平行。已知有这种颜色敏感型偏振旋转器,由供应商(例如总部设于Boulder,Colorado的
Figure BDA00001648721400071
)出售。这种颜色敏感型偏振旋转器可通过将薄聚合物膜夹在涂有抗反射层的玻璃基板之间或通过任何其他合适的方法来制造。或者,也可以合适的角度使用半波片(或延迟片)以“翻转”一种特定颜色的线性偏振态。在一些应用中,这种延迟片在该特定颜色的波长范围内可为大致消色差的,并可在另外两种颜色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接近于0的延迟量。
图3和4示出示例性屏幕10的强度性能或功率反射率性能,其从实质上回答了针对特定光束取向和偏振态的“特定光束中有多大部分被反射?”的问题。图5示出反射光束的预期方向,并且从本质上回答了“反射光束具有什么方向?”的问题。
屏幕1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扩散片或光散射层,其可将入射光线散射到反射角范围内。扩散片或光散射层可具有小于入射光束的像素空间范围的特征,以使得尽管每一细微特征上的特定(x,y)位置可以某确定方式导向反射或折射光线,但所有这些(x,y)位置的总体效应为形成反射或折射光线的概率分布。
例如,图5示出屏幕10上的入射光线52。入射光线52相对于表面法线51形成入射角53。表面法线51与入射光线52形成入射平面,其为图5中纸面。光散射层的效应为产生出射或反射角的范围55。该范围可具有概率分布,例如具有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分布,其对应于反射光进入各种方向的分布。例如,反射光线54b可表示平均方向,而光线54a和54c可表示平均方向+/-标准偏差方向。物理上,这意味着比起沿着方向54a和54c,更多的光沿着方向54b行进。
在一些应用中,光线54b可表示来自屏幕10的镜面反射,其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并且镜面反射光线54b依然在入射平面内。
图5可用数值例有利地说明。屏幕10上的示例性光散射层的作用可以使得20度入射角的入射光可在具有20度+/-5度的反射角的分布中反射。其他分布宽度可包括(例如)+/-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值。分布中心值(在本例中为20度)可为分布的均值、分布的中值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值。其他分布中心值可包括(例如)5度、10度、15度、25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值。
该分布的边缘(在本例中为15度和25度)可为+/-1个标准偏差值或1个标准偏差值乘以数值常数(例如0.5、1、2、3等等)。或者,它们可为半峰全宽点、1Q和3Q分布点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宽度。通常,反射光分布的宽度部分地由光散射层的特征大小和形状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光散射层还可将光线导出入射平面之外或图5页面的平面之外。可以有与该面外取向相关的角分布,其可等于或不等于平面内的角分布。
在一些应用中,扩散片或光散射层可为比较适度的散射器,其可使反射光仅偏转数度。相比之下,比较强效的扩散片可使反射光偏转成整个2π球面度。这些强效扩散片可适用于例如光积分球之应用,但可能并不适用于屏幕10的一些应用。比较适度的散射器可足以模糊镜面反射,使得以镜面反射的严格取向观看屏幕的观看者可免于看到图像中的极高强度。
对屏幕10的一般要求做如是汇总是有益的。在一些应用中,所述屏幕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的偏振(光束41和48)在低入射角下具有高反射率,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的偏振(光束42和47)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反射率,并且对于垂直于投影机偏振的偏振(光束43、44、45和46)在低入射角和高入射角下均为低反射率。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的入射平面而言,所述屏幕的一个应用对于p偏振光(光束41)在低入射角下具有高反射率,对于p偏振光(光束42)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反射率,并且对于s偏振光(光束43和44)具有低反射率。对于垂直于投影机偏振的入射平面而言,所述屏幕的一个应用对于s偏振光(光束48)在低入射角下具有高反射率,对于s偏振光(光束47)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反射率,并且对于p偏振光(光束45和46)具有低反射率。在一些应用中,屏幕10具有一个或多个光扩散层,其将反射光导向到反射角范围(入射平面内外均包括)中。在一些应用中,反射范围可包括镜面反射。图6-18涉及此类屏幕10的具体应用。
图6为屏幕10的一个应用的示意图。光散射层11面向投影机和观看者两者(图6中均未示出),并且附接在基板12上或与基板12做成一体,基板12包括薄膜结构13。吸收器或吸收层14也附接在基板12上或与基板12做成一体并且与光散射层11相对。在与吸收器14相对的侧面上可以有可选的支承基板68。
光透过光散射层11进入屏幕10并随后进入基板12。薄膜结构13对于某些偏振和某些传播方向产生高反射率,并且以此高反射率反射的光离开基板12,透射穿过光散射层11,然后在面向观看者的侧面离开屏幕10。对于不具有高薄膜反射率的偏振和传播方向,光透过薄膜结构13并且由吸收层14吸收。通常,薄膜结构本身可由透明、非吸收(介质)材料制成。
一般而言,薄膜结构13可针对类似布鲁斯特角条件的条件、针对具有特定传播和偏振取向的光线提供减小的反射率。对于薄膜结构13,如果其位于具有空气入射角的完全平坦介质结构内部,则这种传播取向可能难以实现,因为该薄膜结构内部的传播角可能超出临界角。换句话讲,如果薄膜结构13用于具有空气入射角的完全平坦介质结构内,则薄膜结构13内部的布鲁斯特角条件可能要求在物理上和数学上均不可能的大于90度的空气入射角。或者,在一些情况下,薄膜结构13中的布鲁斯特角可通过在空气中小于90度的入射角而实际得到。
因此,薄膜结构13可位于邻近光散射层11的位置,这可以增加对于特定入射角在薄膜结构13内的传播角。这可允许在空气中(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小于90度的入射角(其在物理和数学两者上均是可能的)在薄膜结构13内达到布鲁斯特角条件。
上述两个段落仅为光散射层11和薄膜结构13的功能的概述。这两种结构在下文有更为详尽的描述。
以下段落描述光散射层11的结构和功能。
通常,光散射层11具有接收入射光线和发出折射光线的作用。对于与沿着光散射层11的表面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对向的较大光束而言,入射角和出射角之间的关系变得具有概率性,而非确定的。例如,较大数量的光线可被导向至一个主角内,而较少数量的光线被导向至偏离该主角的角内。
在图6的示意图中,考虑入射到屏幕10上的光线66的集合。光线沿着代表性入射方向62在空气中行进,并且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61形成特定的入射角63。该入射角63并非某特定光线在光散射层11的表面上的物理入射角,但假设屏幕局部地平坦,入射角就会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入射光线66的集合无需平行。
因此,对于具有相关入射角63(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61形成)的特定入射光线取向62而言,折射光线可具有概率分布,该分布通过具有代表性折射角67的代表性方向64和折射角范围65进行描述。通常,对于射出光散射层11的光而言,较多的光沿着代表性方向64行进,并且较少的光沿着范围65边缘处的方向行进。该范围可以对称或可以不对称,并且其中心可以在或可以不在代表性方向64附近。
该概率关系的有益效果是双重的。首先,对于特定入射角63而言,代表性折射角67可大于假设以平坦结构替代光散射层11会实现的折射角。这样,光散射层可使在薄膜结构13内部的特定传播方向成为可能,该特定方向原本是通过完全平坦介质结构难以实现或不可能实现的。第二有益效果如下:由于特定入射角产生有限折射角范围65,其反射离开薄膜结构13并且第二次透射穿过光散射层11,因此光散射层可有助于将镜面反射从屏幕10散射开。
可通过斯涅耳定律的修改版来近似概算入射角63和代表性出射角67之间的关系,斯涅耳定律对于平坦界面规定:对于该界面中的每一层,折射率与传播角(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的正弦的乘积恒定。斯涅耳定律的该修改版将光散射层视为是平坦的,且对于可在1和光散射层材料的折射率之间变化的入射介质具有“有效”折射率,所述“有效”折射率取决于光散射层表面上的弯曲特征的几何形状。通常,弯曲特征越深(或换句话讲,弯曲特征越接近于半球体),“有效”入射折射率越高。同样,弯曲特征越浅(或换句话讲,弯曲特征越接近于平坦表面),“有效”入射折射率越低。值得注意的是,此近似概算针对代表性传播角67而非传播角范围65而言。
此类近似概算的一个有益效果为,一旦针对特定几何形状确定了有效入射折射率,则根据斯涅耳定律容易确定入射角63和传播角67(两者均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61)之间的关系,斯涅耳定律规定:在整个界面内折射率与传播角正弦之积恒定。举例而言,入射折射率为有效值,透射折射率为光散射层的折射率,并且入射传播角63和透射传播角67均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61,如图6所示。
有效折射率可为1.0、1.05、1.1、1.15、1.18、1.2、1.25、1.3、1.35、1.4、1.45、1.5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值。或者,有效折射率可在1-1.5、1.1-1.3或1.15-1.25的范围内。也可使用任何其他合适的范围。
“有效”折射率的近似概算的额外有益效果为可在薄膜结构13的设计期间将“有效”入射折射率用作变量。一旦设计选定了所需的“有效”入射折射率,就可调整弯曲特征的几何形状,直至实现“有效”入射折射率。
图7示出用于光散射层11的一些应用的数学量。光散射层11由具有以n表示的折射率的材料制成,n通常落在约1.4至约1.9的范围内。通常,折射率n为1.5。光散射层11包括部分球体的阵列,每一球体均具有半径R和深度ρR。无量纲量ρ可从0变化至1:为0时,球体特征本质上没有深度并且光散射层基本上平坦;为1时,球体特征基本上完全为半球。有效入射折射率neff可根据光线跟踪模拟来确定,并且取决于折射率n和深度无量纲量ρ。此关系式可写为:
neff=neff(n,ρ)
一旦确定了neff,就可使用斯涅耳定律针对具有入射角θin的任意入射光线62大致预测代表性光线64的出射角θout。值得注意的是,斯涅耳定律可被视为“被修改”的,因为入射角和出射角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61而非实际的、该处的表面法线获得,所述实际的、该处的表面法线取决于(x,y)位置并且在球形特征的整个表面内变化。该“被修改”的斯涅耳定律使入射角θin和出射角θout与光散射层的真实折射率n和有效入射折射率neff相关,此关系如下:
neff sin θin=n sin θout
在图8中针对折射率为1.5并且深度无量纲量为0.8的典型光散射层示出统计跟踪分析和对应被修改的斯涅耳定律预测之间的比较。针对0至80度的入射角范围给出透射角。图8中的曲线示出斯涅耳定律预测值(虚线)和使用光线跟踪以统计方式计算的代表性光线的值(实线)之间的极佳一致性。
统计数据点示出透射角范围,例如0度+/-12度。该范围与图6中示出的角度范围65一致,并且数据可解释如下。对于0度入射角而言,最“常见”的透射角为0度,表示大多数光学功率以0度角传播。与0度相比,较少光学功率以其他角在+/-12度范围内传播。值得注意的是,透射角的范围在高入射角下减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透射角的范围无需以代表性透射角值为中心,但可任选地关于该值不对称。
统计分析可通过任何合适的光线跟踪程序例如Zemax、Oslo、CodeV、ASAP等等执行。分析结果并不强烈依赖于球体部分在表面上的堆积布置方式。换句话讲,球体可以三角形、矩形、六边形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排列来堆积,而不显著影响计算的有效入射折射率。
产生图8的结果的光线跟踪计算,可在任何其他折射率和深度下重复。对于1.5的折射率而言,1、0.8和0.2的深度无量纲量ρ分别产生约1.30、1.30和1.18的有效入射折射率。还可以直接方式计算折射率和深度的其他组合。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或替代图6和7中所示部分球体,还可以使用其他形状和几何体。例如,图19示出包括非球形弯曲轮廓的光散射层190,所述轮廓可为圆锥形和/或非球面形、或者两者均不是。又如,图20示出包括歪斜轮廓的光散射层200。再如,图21示出包括歪斜轮廓的光散射层,该歪斜轮廓包括一个或多个直的部分。最后,图22示出包括锯齿状、非重复图案的光散射层220。该锯齿状轮廓包括大体上直的部分,但它可任选地仅包括弯曲部分,或可为直的部分和弯曲部分两者的混合。应当理解,可将许多其他合适的轮廓用于光散射层中,例如与不同重复特征交替的重复特征(即,每隔一个特征重复)、弯曲部分和直的部分的混合、随屏幕区域变化的特征(例如特征高度或特定曲率)、随屏幕区域变化的特征至特征间隔、火焰状特征(例如非对称锯齿)等等。一般说来,任何其他表面于是可产生较大的有效折射率。
归根到底,确定光散射层的有效入射折射率特性的是表面法线的概率分布。如果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个光散射层具有相同的表面法线分布,则当它们用于增大光学系统的有效入射折射率时可相似地进行。
概括地说,光散射层的功能可说明如下。首先,光散射层可对与光散射特征中的若干特征对向的相对较大反射或透射光束提供扩散效应,其在数学上表现为对于单一入射角非零的反射或透射角范围。第二,光散射层可以改变透射光的传播方向,以扩展而超出可从完全平坦的空气入射结构获得的传播方向。该扩展在数学上表现为大于1的“有效”入射折射率,其可用于使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的入射角和出射角相关的斯涅耳定律修改版中。有效入射折射率取决于光散射层的真实折射率和光散射特征的几何形状。对于具有1.5折射率的光散射层,具有在半球的20%至80%范围内的深度的部分球形特征产生在约1.18至约1.30范围内的有效入射折射率。
当与薄膜结构13联合使用时,光散射层11可允许光在膜结构13内以某传播角传播,该传播角高于通过完全平坦的空气入射结构会在物理上可能的传播角。就数值例子而言,薄膜结构13内部(n sin θ)的值可由于添加光散射层而在约18%至约30%范围内提升。
以下段落描述薄膜结构13的结构和功能。
屏幕10的设计目标为对于来自投影机的光具有高反射率,并且对于其他一切光具有低反射率。来自投影机的输出通常是线偏振的,并且来自投影机的光通常以低入射角照射在屏幕10上,因此,适当的目标是:对于平行于投影机输出而偏振的光在低入射角下具有高反射率,并且对于其他一切光具有低反射率。
在屏幕10的一些应用中,薄膜结构13由非吸收材料制成,以使得不从薄膜结构13反射的光透过薄膜结构13并由专用吸收器14吸收。在这些应用中,检查薄膜结构本身的反射特性就足以确定整个屏幕10的反射特性。
在一些应用中,薄膜结构13可装入保护外壳中,可层合至或生长于一个或多个保护层上,或可与一个或多个保护层做成一体。在这些应用中,保护外壳和薄膜结构一起构成基板12。通常,基板12中在薄膜结构13任一侧或两侧的保护层是光学厚层,意味着从每个保护层的两侧反射的光非相干地相加。换句话讲,源自基板外部面的反射本质上不产生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唯一相干干涉效应由薄膜结构12本身产生。通常,保护层与薄膜结构13中其各自的相邻层折射率匹配,以减少由保护层和薄膜结构13之间的界面产生的反射。值得注意的是,基板12可只是薄膜结构13本身,而没有任何额外的保护层。
图9和图10为典型薄膜结构93的示意图。图9和图10两者示出相同的薄膜结构93,但从两个相正交的方向观看。光(自图9和图10的顶部)进入面向观看者一侧上的屏幕,穿过光散射层11,进入基板92并进入薄膜结构93。透过薄膜结构93的光射出基板92并进入吸收器14,在该处被吸收。从薄膜结构93反射的光离开基板92,穿过光散射层11并在面向观看者的一侧射出屏幕10。薄膜结构93被绘制为具有五个层,但典型的薄膜结构可具有更多层,例如50、100、150、200、250、300、350、400、500、700、1000或任何合适的值。
薄膜结构93依赖于偏振和干涉效应对于投影机光实现相对高反射率(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态的偏振态在低入射角下的情况参见图9的顶部右侧和图10的顶部右侧),并且对于其他一切光实现相对低反射率(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态的偏振态在高入射角下的情况–参见图10的顶部左侧)。
薄膜结构93包括交替材料的叠堆,其中通常一种材料具有相对高折射率并表示为“高”或“H”,并且另一种材料具有相对低折射率并表示为“低”或“L”。叠堆中材料的任一者或两者可为双折射的,并且根据双折射材料光学轴的取向,特定材料对于一种偏振态可为“H”并且对于正交偏振态可为“L”。
对于图9和图10的应用,每一层对包括双折射层和非双折射层,所述双折射层对于一种偏振态具有约1.62(“H”)的折射率并且对于正交偏振态具有约1.51(“L”)的折射率,并且所述非双折射层具有约1.51(对于两种偏振态均为“L”)的折射率。
每一层的光学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高反射率通过由每一高低界面产生的反射的相长干涉而实现;每一反射功率可相对较小,例如0.1%,但由这些较小反射中的多个产生的相长干涉的组合效应可导致比较高的功率反射率,例如90%、95%、98%、99%、99.5%、100%或任何合适的值。
每一层的物理厚度取决于该层具有四分之一光学波长厚度所对应的波长和入射角。如果在特定波长下在垂直入射角度这些层将具有四分之一波长光学厚度,则通过(波长)/(4n)得出每一层的物理厚度,其中“n”为在该波长下特定层的折射率。可在可见光谱中使用介于400nm和700nm之间的任何合适波长,但光谱绿色区域中的波长,例如500nm或550nm,是最常用的。“H”层和“L”层可分别具有1.62和1.51的折射率,但可使用其他合适的值。
对于其中所有“H”层具有相同厚度并且所有“L”层具有相同厚度的一些薄膜结构而言,光谱反射率分布可能无法接受地窄。此类四分之一波长薄膜叠堆在一个特定设计波长下可良好地发挥作用,但在小的波长范围之外可能表现不佳。可通过改变“H”层和“L”层的厚度而增大工作波长范围,如下所述。
在一些应用中,各“H”层和“L”层可从薄膜结构的顶部至底部具有不同的厚度。例如,薄膜叠堆一侧附近的“H”层的厚度可不同于薄膜叠堆相对侧附近的“H”层的厚度。同样,薄膜叠堆一侧附近的“L”层的厚度可不同于薄膜叠堆相对侧附近的“L”层的厚度。更具体地讲,可将薄膜叠堆的一侧调成一个波长,例如400nm,此处“H”层和“L”层在400nm下均为四分之一波长厚度,同时可将薄膜叠堆的相对侧调成不同波长,例如700nm,此处“H”层和“L”层在700nm下均为四分之一波长厚度。“H”层和“L”层的光学厚度可贯穿薄膜结构的厚度离散地以阶梯方式变化,或者以连续方式变化。这种厚度的非离散变化可称为薄膜结构中层的“厚度连续梯度”,并且可有助于加宽薄膜结构性能的工作波长范围。应当理解,对于本文而言“四分之一波长”层可为某范围中特定波长下的四分之一波长,并且该特定波长可从薄膜结构的观看者侧至薄膜结构的吸收器侧离散地或连续地变化。为了简明起见,人们使用薄膜分析中常用的“H”和“L”符号,并记住厚度的这种变化。
对于平行于来自投影机的光而偏振的光,在低入射角下,薄膜叠堆表现为光散射层|LHLHLHL…LHL|吸收器,或光散射层|(LH)nL|吸收器,其中“n”为较大整数,例如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或任何合适的值。这种薄膜叠堆具有高反射率,这是所希望的。
对于垂直于来自投影机的光而偏振的光,在低入射角下,薄膜叠堆表现为光散射层|LLLL…LLL|吸收器,或光散射层|L2n+1|吸收器。该光散射层可具有与“L”材料折射率粗略匹配的折射率,例如1.51,以使得薄膜结构93可具有相对低反射率,这也是所希望的。
在比较高的入射角下,对于平行于偏振态的入射平面(参见图10的顶部左侧)而言,来自投影机的光以p偏振态进入屏幕。对于p偏振光存在一种状况,其中在称为“布鲁斯特角”的特定入射角下,可使来自界面的反射最小化或减小。对于以接近该布鲁斯特角条件的取向在薄膜结构93内传播的p偏振光,使来自每一界面的功率反射率减小或最小化,以使得在这些减小的表面反射之中的相长干涉也减小。对于在屏幕上具有高入射角、平行于该投影机光而偏振的光,完全满足或大致满足该布鲁斯特角条件。
可如下计算在薄膜结构93内部的实际布鲁斯特角。对于在“L”层内部行进的p偏振光,满足布鲁斯特角条件的传播角(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为sin-1(1.51/1.62)或约43度。对于在“H”层内部行进的p偏振光,满足布鲁斯特角条件的传播角为sin-1(1.62/1.51)或约47度。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两种层,折射率和传播角(其产生布鲁斯特角效应)的正弦的乘积n sin θ为约1.10。该值大于1,这表示如果薄膜结构93与完全平坦的膜/空气界面一起使用,即,将光散射层11明确地排除在外,则从空气中入射的光将无法在薄膜结构93内部实现布鲁斯特角条件,甚至在掠入射下亦如此。
通过在空气入射(观看者)和薄膜结构93之间放置光散射层,这有效地赋予空气入射高于1的有效折射率,例如1.18、1.30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值,人们可针对sin-1(1.10/1.18)=69度、sin-1(1.10/1.30)=58度或任何其他合适值的空气入射角在薄膜结构内部实现布鲁斯特角效应。
就数学而言,人们可针对某光线以分析方式计算(n sin θ)的值,该光线在折射率为nA和nB的各向同性材料之间的界面处满足布鲁斯特角条件,并且发现该值等于
1 1 n A 2 + 1 n B 2 .
如果上述计算值大于1,则从将空气作为其入射介质的完全平坦界面进入的任何光线均无法满足布鲁斯特角条件。换句话讲,如果从屏幕中移除光散射层11,则如果上述计算量大于1,则从空气进入薄膜结构93的光线中无一能满足薄膜结构93中的布鲁斯特角条件。
如果上述计算值小于由光散射层11提供的有效入射折射率,则会有满足薄膜结构93内部布鲁斯特条件的某些穿过光散射层11的从空气入射的光线存在。换句话讲,假若使用光散射层11并且其提供超出上述计算值的有效入射折射率,则薄膜结构93内部的布鲁斯特角条件可以由从空气入射达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针对(n sin θ)的表达式仅适用于各向同性介质,但也是针对双折射介质的约略估计。双折射介质可见在x折射率和y折射率之外还依赖于z折射率的布鲁斯特角效应,预测可发生这些效应的角度的表达式因此比以上给出的用于各向同性介质的对应表达式更复杂。
双折射介质中布鲁斯特角的计算见于标题为“Giant Birefringent Opticsin Multilayer Polymer Mirrors”(多层聚合物反射镜中的巨大双折射光学元件)的期刊论文,该论文由Michael F.Weber、Carl A.Stover、Larry R.Gilbert、Timothy J.Nevitt和Andrew J.Ouderkirk所写,刊载于日期标注为2000年3月31日的《科学》杂志的第287卷第5462期第2451-2456页中。该期刊论文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
通常,对设计人员而言,对p偏振和s偏振随入射角而变化的菲涅耳反射系数进行数值计算可能比直接计算布鲁斯特角更为有用。可如以下段落中所述计算这些振幅反射系数。
人们参照图4的几何结构(其中多层光学膜在屏幕10内),并且针对表示为“1”和“2”的材料之间的界面计算菲涅耳反射系数。材料“1”和“2”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可具有双折射性,并具有沿着x、y和/或z轴的光学轴。材料“1”对于沿x、y和z方向取向的电场矢量分别具有折射率n1x、n1y和n1z。同样地,材料“2”具有相应的折射率n2x、n2y和n2z。对于具有折射率n0(通常,空气入射为1.0)的各向同性入射介质,入射角为sin θ0并且在y-z平面中入射(参见图4中的光束41-44),p偏振光(参见光束41和42)的菲涅耳反射系数为
r p = ( n 2 z n 2 y n 1 z 2 - n 0 2 sin 2 θ 0
- n 1 z n 1 y n 2 z 2 - n 0 2 sin 2 θ 0 ) /
( n 2 z n 2 y n 1 z 2 - n 0 2 sin 2 θ 0
+ n 1 z n 1 y n 2 z 2 - n 0 2 sin 2 θ 0 )
并且s偏振光(参见光束43和44)的菲涅耳反射系数为
r s = ( n 1 x 2 - n 0 2 sin 2 θ 0
- n 2 x 2 - n 0 2 sin 2 θ 0 ) /
( n 1 x 2 - n 0 2 sin 2 θ 0
+ n 2 x 2 - n 0 2 sin 2 θ 0 )
对于在x-z平面中入射的光(参见光束45-48),在上述两式中互换nx和ny的值。可采用已知方式汇总特定界面的菲涅耳振幅反射率rp和rs的值以产生全薄膜振幅反射率,然后可将其乘以其复共轭以形成功率反射率。通常,当膜内部的布鲁斯特角可通过空气入射而得到时,则在至少一个入射角下入射到屏幕的观看侧上的p偏振光由于在交替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界面处的布鲁斯特角效应而具有降低的反射率。
针对700个层以及具有有效入射折射率1.2的光散射层11,在图11中示出图9和图10的薄膜结构93的建模性能。四条曲线为随空气中入射角(类似于图6中的角63)而变化的功率反射率的曲线。图例中从上至下的曲线对应于图4中的光束47/48、41/42、45/46和43/44;该对应适用于本文中的所有标绘结果。在低入射角下,最顶部的两条曲线针对平行于投影机偏振态的偏振态,并且预期约91%的高功率反射率。在低入射角下,较低的两条曲线针对垂直于投影机偏振态的偏振态,并且预测非常低的功率反射率,表示此光的大部分透过薄膜结构93而到达吸收器14。在较高入射角下,针对平行于投影机偏振态的偏振态的p偏振曲线降至布鲁斯特角区域周围的非常低的值。
值得注意的是,存在各自针对垂直于投影机偏振态和平行于投影机偏振态的偏振态的两条曲线,其中一条针对s偏振态,一条针对p偏振态。这四条曲线涵盖针对该系统的完全偏振态范围,并且涵盖图4中示出的所有示例性情况。在实施中,如果四分之一波长叠堆具有足够的层,则平行于投影机的两条曲线均在充分高水平处开始,其中s偏振(图4中的光束47/48)自始至终保持高,而p偏振(光束41/42)降至布鲁斯特角附近的低水平。对于垂直于投影机偏振态的偏振态,s偏振情况(光束43/44)对于所有入射角均保持为零或接近零。第四曲线即垂直于投影机的p偏振(图11中带圆圈的曲线;图4中的光束45/46)难以明确控制;对于许多应用而言,在小入射角下使该曲线保持低水平可实现由屏幕产生的充分性能。实际上,该第四曲线可引发关于如何使用屏幕的选择,例如在减少顶灯的效应或减少窗户或到屏幕侧的光的效应之间的选择。
以下为对于难以控制该第四曲线(针对垂直于投影机偏振而偏振的p偏振光,图4中的光束45/46)的物理解释。在低入射角下,电场矢量很大程度上在薄膜结构的平面内取向。光主要与面内折射率中的一者相互作用,而极少与面外折射率相互作用。利用图4中示出的几何结构,光束45以其沿着x取向的偏振态在x-z平面内入射。在薄膜结构的内部,光束主要表现出nx,且极少与nz相互作用并且与ny没有任何相互作用。然而,在高入射角(光束46)下,电场矢量除面内分量之外还有大量的面外分量。在薄膜结构内部,高入射角光束与nz以及nx发生大量的相互作用。由于薄膜结构的层可发生nx折射率匹配(图9中元件93中的最左列和图10中元件93中的最右列)、而不发生nz折射率匹配(图9和图10两者中的中间列),因此在层界面处可出现由相邻层的nz失配引起的相当大的菲涅耳反射。
注意,具有垂直于投影机偏振的偏振的p偏振光(图11中以圆圈表示,以及图4中的光束45/46)在高入射角下出现上升的反射率。具有平行于投影机偏振的偏振的p偏振光(图11中以方形表示,以及图4中的光束41/42)产生类似的效应,但在高入射角下反射率减小。这两种效应通过nz反射的物理现象捆绑在一起,其中一良好效应(光束42的R低于光束41的R)在相差不大的入射角下有类似的、不可避免的、不希望有的效应(光束46的R高于光束45的R)。
由于可能难以充分地减小其偏振垂直于投影机偏振的p偏振在高入射角下的反射率,因此移除此类光线的来源对于光学系统可能是有利的。例如,在通常的房间中,可能存在由室内顶灯和窗户导致的射入投影机侧的环境光。根据投影机偏振的取向,这些光线(参见光束46)的光源可能是室内顶灯或是窗户。如果这二种来源之一可受到控制,例如通过遮挡窗户或关闭室内灯具,则可对投影机的偏振作出选择来使环境光的另一来源可具有降低的屏幕反射率(光束42)。
在多种情况下,要控制这些nz反射的振幅是困难的,但可通过调整有效入射折射率来控制在其下发生这些反射的入射角。在随后的段落中对此进行了更全面的探究。
值得注意的是,假设光散射层(其在图11中使有效入射折射率从1升至1.2)被移除,曲线的x轴就会被调整而使得90度标记大致落在图11中的56度标记处。在没有光散射层的情况下,薄膜结构93将无法实现图11中最右侧边缘处(超出sin-1(1/1.2)或56度)的性能,因为没有空气入射光在物理上能够满足薄膜结构93内部的布鲁斯特角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讲,如果高折射率材料“H”具有负双折射,此时面外折射率nz大于面内折射率nx和ny,则可自空气获得“H”层和“L”层之间的布鲁斯特角,而不必使用提高入射折射率的结构。
图12和图13为另一种薄膜结构123和基板122的示意图。与图9和图10的薄膜结构93相比较,薄膜结构123在非双折射层的“低”折射率(1.49)和双折射层的非寻常折射率(1.51)之间失配。与图9和图10的薄膜结构93的700个层相比较,薄膜结构123也有500个层。薄膜结构93和123两者中的光散射层提供1.2的有效入射折射率。
图14中示出薄膜结构123的建模性能。对于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的偏振相对应的两条曲线,反射率与之前的薄膜结构93相当。对于与垂直于投影机偏振的偏振相对应的两条曲线,在垂直入射角度下s偏振和p偏振两者的反射率略微升高,上升为接近10%。s偏振在所有入射角下的反射率均较高,在掠入射下上升至接近40%。对于p偏振,与图9中的类似曲线相比较,在较高入射角下曲线上升至高反射率,这意味着薄膜结构123可提供对于其中的角度而言杂散p偏振光(垂直于投影机的偏振而偏振)会被去除的稍大入射角范围。
除上面提到的性能差异之外,薄膜结构123的制造成本可低于结构93,与结构93的700个层相比较,该薄膜结构123仅有500层。
假设光散射层从图12和图13的屏幕中明确省略,性能会与图14的性能相似,但曲线的x轴会被调整而使得90度标记大致落在图11中的56度标记处。对于一些应用而言,薄膜结构123和包括该薄膜结构123的屏幕可以在没有光散射层11的情况下起作用。
在图15和图16中示出薄膜结构153和基板152的第三实例。此处,与图9和图10的薄膜结构93中的仅具有单一光学轴的单轴双折射相比较,高折射率层具有双轴双折射。因此,与取向成x-y、y-z和z-x平面的偏振相对应的折射率各不相同,值1.52和1.62为面内折射率,1.71为面外折射率。
图17为具有700个层和使有效入射折射率从1增加至1.2的光散射层的薄膜结构153的性能的曲线。值得注意的是,布鲁斯特角效应在显著低于之前两个实例的入射角下发生。此处,与图11和图14中示出的之前两个实例的约66-67度相比较,在约55度的入射角处出现布鲁斯特角效应。
对于一些应用而言,图17中的布鲁斯特角效应可能实际上发生在过低的角度,因为与投影机平行的具有p偏振态的功率反射率(图17中以方形表示)在高入射角下回升至高量级。可通过移除使有效入射折射率从1升高至1.2的光散射层11来抵消此异常低的布鲁斯特角效应。光散射层11可由充分地扩散投影机的镜面反射但不显著地使有效入射折射率超过1的扩散片或另一种不同的合适光学元件替代。
或者,可通过在屏幕10中的光散射层11和薄膜结构13之间包括空气间隙来减小此异常低的布鲁斯特角效应。这种空气间隙可利用全内反射将(nsin θ)值大于1的任何光线反射掉。这会限制薄膜结构13内的光线数量,但不会改变穿过该空气间隙的那些光线在薄膜结构内部的传播角。
如果在没有光散射层11的情况下使用图15和图16的薄膜结构153,则布鲁斯特角效应被移位至接近掠入射。在图18中示出该预测功率反射率的曲线。值得注意的是,在低入射角下,针对平行于投影机的偏振的两条曲线在垂直入射角度下具有约91%的比较高的功率反射率,并且对于小于30度的入射角具有80%或更高的功率反射率。针对垂直于投影机的偏振的两条曲线在垂直入射角度下具有接近于0%的较低功率反射率,并且对于小于30度的入射角具有10%或更低的功率反射率。杂散光发生在高入射角下,此时曲线中的两条(方形、三角形)对于大于60度的入射角具有小于20%的功率反射率。另外两条曲线更难以控制并在高入射角下上升至比较高的反射率。
如上文所讨论的那样,由于面外折射率失配而产生的反射在高入射角(光束46)下可能是棘手的。上文讨论了通过关闭室内顶灯或在室内遮挡侧窗来克服该麻烦的一种方法。克服该麻烦的另一种方法为插入吸收沿z方向偏振的光的分量的光学元件。如果没有沿z方向偏振的电场分量,则nz的失配将具有减小的效应。在以下段落中讨论这样的光学元件。
所谓的“E偏振片”或“E模式偏振片”为本技术领域中较为近期的研发成果。与仅吸收横向偏振分量的通常的偏振层板不同,E模式偏振片吸收纵向偏振分量和横向偏振分量两者。换句话讲,对于沿着x-y平面取向并使入射光束的x分量通过的偏振片,通常的偏振层板吸收y分量,而E模式偏振片吸收y分量和z分量两者。放置在屏幕10中(例如在光散射层11和薄膜结构13之间)的E模式偏振片可吸收其偏振垂直于投影机偏振(图4中的“x”)的所有光,可吸收其偏振沿着“z”的所有光,并且可透射其偏振平行于投影机偏振(“y”)的所有光。这将大大减小其偏振垂直于投影机偏振的p偏振光(图4中的光束46)在高入射角下的反射率的上升。
此类E模式偏振片的物理机制如下。制备具有很大程度上为圆柱形的结构的材料,该结构与扑克筹码的叠堆类似。然后安装该材料,使得光可从此类扑克筹码叠堆的侧面进入。电子在该叠堆中的每一个“筹码”内自由振动,从而导致平行于该“筹码”的两个偏振分量的光吸收。然而,电子不能自“筹码”至“筹码”自由振动,并且沿着该“筹码”至“筹码”方向的光偏振被偏振片透射。使用x、y、z符号,如果将“扑克筹码”搁在位于x-z平面中的台面上并且沿y方向向上堆叠,则沿着x行进的光的x和z偏振分量将被吸收、而其y偏振分量将被透射。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上述情况下,膜对于平行于(例如)投影机光的s偏振光,对基本所有可见波长在基本所有入射角下均具有高反射率。例如,使用来自图9和图10的参数,反射器的长波长谱带边缘对于在基本所有入射角下的基本所有可见光在垂直入射角度下为约900nm。在一些情况下,膜的反射带宽使得膜的平均反射率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从而使得膜的反射在较高入射角下较少并且在较低入射角下较多。在此类情况下,可吸收以较高入射角透射的光,从而产生较高的屏幕对比度和分辨率。通常会被膜以高角反射的p偏振光也将由该膜透射并被光吸收层吸收。例如,当膜的长波长谱带边缘设定为在垂直入射角度下为约750nm时,膜透射在空气中的入射角大于70度的红色入射光的大部分。在此类情况下,将膜浸入有效折射率为1.2的介质中时,以70度入射的绿色和红色入射光的大部分被透射。可使用其他垂直入射谱带边缘,例如约650nm、700nm、800nm或850nm,以便随入射角的变化来调整投影屏幕的反射率。
将至此说明的内容加以汇总是有益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投影系统,其中屏幕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对环境光的排斥: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的偏振在低入射角下具有高反射率、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的偏振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反射率,并且对于垂直于投影机偏振的偏振在低入射角和高入射角下均为低反射率。在一些应用中,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的p偏振光,功率反射率在低入射角下为高的并且在高入射角下减小至低值。在一些应用中,对于垂直于投影机偏振的p偏振光,功率反射率在低入射角下为低的。在一些应用中,对于垂直于投影机偏振的s偏振光,功率反射率在所有入射角下均保持为低的。在一些应用中,屏幕包括薄膜结构,所述结构具有交替的各向同性材料和双折射材料的四分之一波长层,所述层对于垂直于投影机偏振的光是折射率匹配的,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的光在垂直入射角度下形成高反射器,并且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的p偏振光在高入射角下表现出布鲁斯特角效应。可通过使用可增大有效入射折射率的光散射层来达到布鲁斯特角效应。
汇总图4中示出的8个光束连同其性能也是有益的。光束41和48表示来自投影机的光,并且由于薄膜结构中相邻层之间有意的(横向)折射率失配而具有高功率反射率R。所有其他光束表示环境光,并且优选的是使它们的反射率值尽可能低;这是设计目标,并且可能无法针对所有6个环境光束来实现。光束42被设计成具有低的R,并且可依赖薄膜叠堆内的布鲁斯特角效应来减小R。光束43和45由于相邻层之间有意的(横向)折射率匹配而具有低的R。光束44,由于该光束的s偏振以及该光束在任何入射角下均不产生任何面外折射率的实际情况,保持与光束43同样的低R或接近于同样的低R。光束46可由于相邻层之间的纵向折射率失配在高入射角下变得不确定而(不可取地)上升至高R。最终,光束47可由于s偏振不存在任何布鲁斯特角效应而具有(不可取的)高R。
讨论可用于制备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上文中讨论的薄膜结构的多种材料中的一些是有益的。
双折射材料的一种合适候选材料为间规立构聚苯乙烯(sPS),其根据加工方式可表现出其光学轴在层平面内的负单轴双折射。值得注意的是,也可使用具有正双折射的合适单轴双折射材料。接下来为对sPS的典型制备方法的简要讨论。
通过以下步骤研究sPS膜的双折射特性:使用试验装置挤出机将sPS粒料挤出为浇铸料片。随后针对多种尺寸、温度和拉伸率,使用若干拉伸机中的一种对膜进行拉伸。一旦膜被拉伸,随后就可使用市售的棱镜耦合器(例如由Metricon制造的一种)对面内及垂直方向的折射率进行测量。在拉伸之后,典型的测量双折射值在-0.01至-0.11的范围内。一些膜还经受了一分钟的230℃热定型,其作用是使某些双折射率较小的膜的双折射率增加至约-0.11。实测的折射率值与上文所用的近似值1.51和1.62相当一致。
非双折射材料的合适候选材料为折射率在约1.48至约1.52范围内的各向同性聚合物。用于与sPS共挤出的一些示例性聚合物为:PMMA和聚丙烯(两者均通常可得到);可从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Kingsport,Tennessee)商购获得的共聚酯Neostar Elastomer FN007;可得自KratonPolymers LLC (Houston Texas)的Kraton G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1657和1730以及Kraton 1901;得自ExxonMobil (Houston Texas)的聚烯烃例如Exact5181和8201;以及得自Dow Chemical (Midland Michigan)的Engage 8200。在将除sPS之外的双折射材料用于高折射率材料层的情况下,可选择除此处列出材料之外的材料用于低折射率层。
值得注意的是,光散射层11可任选地具有与双折射层的寻常(垂直于光学轴)或非寻常(平行于光学轴)折射率、非双折射层的折射率匹配的折射率。或者,光散射层11的折射率可落在寻常和非寻常折射率之间。作为另一种替代形式,光散射层11的折射率可能与屏幕中的任何其他折射率均不匹配。
也可使用其他合适的双折射和非双折射材料。本文所提供的实例仅为举例,并且不应理解为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
对于本文所述的屏幕10存在多种应用。例如,可将该屏幕作为永久性视听装置的一部分安装在办公会议室中。或者,可将该屏幕安装于室外,用于显示室外广告。或者,该屏幕可应用于汽车,例如用于仪表盘等。虽然以上列举的应用基本上为永久性的,以使得屏幕可为不可挠曲的或不可移动地安装,但是有许多应用其中屏幕可为柔性的、适形的、可重新定位的和/或可移除的。
术语“柔性的”、“适形的”、“可移除的”和“可重新定位的”在2005年3月22日发布的、授予Thomas R.Gehring等人的标题为“Screens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用于显示信息的屏幕和方法)的美国专利No.6,870,670中作了定义,该专利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在一些应用中,屏幕可为大致矩形的,如图1所示。在其他应用中,屏幕可根据需要确定形状,并且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占有面积。屏幕可以制造成特定的所需形状,或可首先制造屏幕,然后切成所需的形状。
在一些应用中,屏幕可安装在窗户或其他表面上,和/或可被粘附于转移表面。
在一些应用中,可针对与从投影机射出的特定光谱分量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特定波长或波长谱带调整薄膜结构。例如,薄膜结构可具有与投影机中的红色、绿色和/或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谱分量相对应的针对红色、绿色和/或蓝色谱带的高反射率,并且具有针对投影光谱之外的波长的低反射率。
在一些应用中,投影机可发出两种颜色(例如红色和绿色、红色和蓝色,或绿色和蓝色)的沿着一个方向偏振的以及第三颜色(例如分别为蓝色、绿色或红色)的沿着垂直方向偏振的光。在这些情况下,薄膜结构可通过以下方式适当地适应各种偏振:在低入射角下,对于投影机偏振(对于两种颜色为一个方向,并且对于第三颜色为垂直方向)具有高反射率并且对于与投影机正交的偏振具有低反射率,另外对于平行于投影机偏振而偏振的光在高入射角下具有减小的p偏振反射率。
项1为一种前投影系统,包括:
投影机,其用于将光投射至屏幕,该光具有第一偏振态;
屏幕,其用于接收来自投影机的光并且将光反射至观看者,该屏幕包括:
吸收器;以及
膜,其布置在吸收器和投影机之间并与吸收器相邻,该膜具有以下性质:
对于第一偏振态在低入射角下具有高功率反射率,
对于p偏振光的第一偏振态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功率反射率,
对于垂直于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在低入射角下具有低功率反射率,并且
对于s偏振光的第二偏振态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功率反射率。
项2为项1的前投影系统,其中低入射角小于约30度,并且高入射角大于约65度。
项3为项1的前投影系统,其中低功率反射率小于约20%,并且高功率反射率大于约80%。
项4为项1的前投影系统,所述屏幕还包括布置在膜和投影机之间与膜相邻的光散射层,其用于将光导向至出射的反射角范围中,该范围包括镜面反射。
项5为项4的前投影系统,其中光散射层包括多个部分球体。
项6为项1的前投影系统,其中膜包括多个交替的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所述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中的至少一者为双折射的。
项7为项6的前投影系统,其中每个双折射层具有在该双折射层的平面内取向并且平行于第二偏振态的光学轴;其中高折射率层为双折射的,并且具有寻常折射率和非寻常折射率;其中寻常折射率大于非寻常折射率,其中非寻常折射率和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小于寻常折射率和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
项8为项1的前投影系统,其中投影光包含红色、绿色和蓝色光谱贡献;并且其中膜对于红色、绿色和蓝色光谱贡献的第一偏振态在低入射角下具有高功率反射率,对于红色、绿色和蓝色光谱贡献之外的波长的第一偏振态在低入射角下具有低功率反射率。
项9为项1的前投影系统,其中第一偏振态包括:在第一波长下的第一线性偏振态;以及在第二波长下的垂直于第一线性偏振态的第二线性偏振态,其中第一和第二波长介于400nm和700nm之间并且彼此不同。
项10为屏幕,其具有用于接收来自投影机的具有投影偏振取向的线偏振投影光并且将光反射至观看者的观看侧,该屏幕包括:
光散射层,其具有多个透射的部分球体并且产生升高的有效入射折射率,该升高的有效入射折射率至少取决于透射的部分球体的深度和折射率;以及
薄膜结构,其布置在观看侧的相反侧与光散射层相邻,并且包括多个交替的第一层和第二层;
其中每个第一层均为双折射的并对沿着投影偏振取向偏振的光具有第一折射率,同时对垂直于投影偏振取向偏振的光具有第二折射率;并且
其中每个第二层均为各向同性的并具有各向同性折射率,其与第二折射率匹配并与第一折射率失配;
以使得在至少一个入射角下入射到屏幕的观看侧上的p偏振光由于在交替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布鲁斯特角效应而具有降低的反射率。
项11为项10的屏幕,还包括布置在观看侧的相反侧与薄膜结构相邻的吸收器。
项12为项10的屏幕,其中各向同性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相差小于0.03;并且其中各向同性折射率和第一折射率相差大于0.09。
项13为项10的屏幕,其中升高的有效入射折射率介于约1.1和约1.3之间。
项14为项10的屏幕,其中第一和第二层对于在400nm和700nm之间的波长在垂直入射角度下具有四分之一波长的光学厚度。
项15为项10的屏幕,其中第一折射率为双折射层的寻常折射率;并且其中第二折射率为双折射层的非寻常折射率。
项16为一种方法,包括:
提供设置在基板上的部分球体的阵列,该基板具有表面法线;
以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的非零初始入射角将初始光线导向至该部分球体的阵列上;
使初始光线在部分球体的表面处折射以形成球体内光线;
使球体内光线透射穿过部分球体;以及
使球体内光线透射到基板内以形成以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的基板折射角传播的基板内光线;
其中基板折射角大于基板在空气中的临界角。
项17为项16的方法,还包括使球体内光线在部分球体和基板之间的界面处折射。
项18为项17的方法,其中部分球体和基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项19为项17的方法,其中部分球体和基板具有相等的折射率。
项20为项16的方法,还包括:
以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的入射角将多条入射光线导向至部分球体的阵列上,该多条入射光线与多个部分球体对向;
使多条入射光线在部分球体的表面处折射以形成多条球体内折射光线;
使多条球体内折射光线透射穿过部分球体;以及
使多条球体内折射光线透射至基板内以形成多条基板内折射光线,该多条基板内折射光线以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的传播角分布来传播;
从传播角的分布中选择代表性的传播角;以及
通过将基板折射率乘以入射角的正弦再除以代表性传播角的正弦而得到有效入射介质折射率。
项21为项20的方法,还包括:
预测部分球体的阵列上的任意入射光线在基板内部的任意传播角;
其中任意入射光线具有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的任意入射角;
其中该任意传播角相对于基板表面法线形成;并且
其中通过有效入射介质折射率乘以任意入射角的正弦再除以基板折射率而得到任意传播角的正弦。
本文所提出的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应用是示例性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可能存在变体及修改形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研究本专利文档后可以理解实施例中多种元件的实际替代物和等同物。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应用这些以及其他的变型和修改形式。

Claims (10)

1.一种前投影系统,包括:
投影机,其用于将光投影至屏幕,所述光具有第一偏振态;
屏幕,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投影机的光并且将光反射至观看者,所述屏幕包括:
吸收器;以及
膜,其布置在所述吸收器和所述投影机之间并与所述吸收器相邻,所述膜:
对于所述第一偏振态在低入射角下具有高功率反射率,
对于p偏振光的所述第一偏振态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功率反射率,
对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在低入射角下具有低功率反射率,并且
对于s偏振光的第二偏振态在高入射角下具有低功率反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投影系统,其中所述低入射角小于30度,并且所述高入射角大于6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投影系统,其中所述低功率反射率小于20%,并且所述高功率反射率大于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投影系统,所述屏幕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膜和所述投影机之间与所述膜相邻的光散射层,其用于将光导向至出射的反射角范围中,所述范围包括镜面反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投影系统,其中所述膜包括多个交替的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所述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中的至少一者为双折射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投影系统,
其中每一双折射层均具有取向在所述双折射层的平面内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偏振态的光学轴;
其中所述高折射率层为双折射的,并且具有寻常折射率和非寻常折射率;
其中所述寻常折射率大于所述非寻常折射率,
其中所述非寻常折射率和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寻常折射率和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投影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偏振态包括:
在第一波长下的第一线性偏振态;以及
在第二波长下的垂直于所述第一线性偏振态的第二线性偏振态,其中所述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介于400nm和700nm之间并且彼此不同。
8.一种屏幕,其具有用于接收来自投影机的具有投影偏振取向的线偏振投影光并且将光反射至观看者的观看侧,所述屏幕包括:
光散射层,其具有多个透射的部分球体并且产生升高的有效入射折射率,所述升高的有效入射折射率至少取决于所述透射的部分球体的深度和折射率;以及
薄膜结构,其布置在所述观看侧的相反侧与所述光散射层相邻,并且包括多个交替的第一层和第二层;
其中每个第一层为双折射的并且对于沿着所述投影偏振取向偏振的光具有第一折射率,并且对垂直于所述投影偏振取向偏振的光具有第二折射率;并且
其中每个第二层为各向同性的,并具有与所述第二折射率匹配并且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失配的各向同性折射率;
以使得在至少一个入射角下入射在所述屏幕的所述观看侧上的p偏振光由于在所述交替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界面处的布鲁斯特角效应而具有降低的反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观看侧的相反侧与所述薄膜结构相邻的吸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
其中所述各向同性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折射率相差小于0.03;并且
其中所述各向同性折射率和所述第一折射率相差大于0.09。
CN201080051948XA 2009-11-17 2010-11-10 偏振敏感型前投影屏幕 Pending CN1026126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6188809P 2009-11-17 2009-11-17
US61/261,888 2009-11-17
PCT/US2010/056175 WO2011062822A1 (en) 2009-11-17 2010-11-10 Polarization sensitive front projection scre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2664A true CN102612664A (zh) 2012-07-25

Family

ID=43533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1948XA Pending CN102612664A (zh) 2009-11-17 2010-11-10 偏振敏感型前投影屏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12812A1 (zh)
CN (1) CN102612664A (zh)
TW (1) TW201142476A (zh)
WO (1) WO201106282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1181A (zh) * 2014-10-27 2017-08-29 巴科公司 应用具有微透镜或微镜的阵列的屏幕的显示系统和方法
CN107272250A (zh) * 2017-07-07 2017-10-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85702A (zh) * 2017-04-13 2020-02-11 美乐维公司 配置为使用成形的光分布来显示图像的回射显示系统
CN111356949A (zh) * 2018-10-24 2020-06-30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用于车辆的投影装置,包含侧玻璃
CN112334830A (zh) * 2018-07-05 2021-02-05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17448B2 (en) 2008-11-19 2014-12-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film combinations with output confinement in both polar and azimuthal directions and related constructions
KR101703363B1 (ko) 2008-11-19 2017-02-06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조명 기구 및 다른 조명 시스템에서의 광 관리를 위한 브루스터 각 필름
CN102265195B (zh) 2008-11-19 2014-05-28 3M创新有限公司 在极角和方位角方向均具有输出限制的多层光学膜及相关构造
WO2014051417A1 (en) * 2012-09-27 2014-04-03 Telekom Malaysia Berhad High user accessibility traffic light system using optical manipulation and vlc technology
US8861079B1 (en) * 2013-05-29 2014-10-14 Commissariat à l'énergie atomique et aux énergies alternatives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screen and device
KR20160067139A (ko) * 2013-10-04 2016-06-13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장식 미소구체 물품
EP3172620A4 (en) 2014-07-22 2018-03-28 Barco Inc. Display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time mutiplexing of projection screens and projectors
WO2016014506A2 (en) 2014-07-22 2016-01-28 Barco, Inc. Display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of colors
KR20170089832A (ko) 2014-07-22 2017-08-04 바르코 인코포레이티드 편광 반사 스크린을 사용하는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444284B1 (ko) * 2015-11-17 2022-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라만 신호 측정 방법, 장치 및 라만 신호 측정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생체 정보 분석 장치
WO2017147514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Filter array reconstructive spectrometry
JP6658351B2 (ja) * 2016-06-29 2020-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DE102017108120A1 (de) * 2017-04-13 2018-10-18 Laser-Laboratorium Göttingen e.V. Analysevorrichtung
JPWO2019202988A1 (ja) * 2018-04-16 2021-05-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部屋
US20200033265A1 (en) * 2018-07-30 2020-01-30 Diversey, Inc. Digital fingerprinting
WO2020097485A2 (en) * 2018-11-08 2020-05-14 Seti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larimetry using static geometric polarization manipulation
US11022488B1 (en) * 2019-06-19 2021-06-01 Malvern Panalytical Inc. Spectrometer for VNIR spectrometry
US10845239B1 (en) * 2019-09-05 2020-11-24 Schenck Process Llc Laser-induced spectroscopy system and proces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82A (zh) * 1994-12-20 1998-01-14 美国3M公司 多层光学薄膜
US20010008464A1 (en) * 1995-03-10 2001-07-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ransflective displays with reflective polarizing trasflector
US6273567B1 (en) * 1998-09-14 2001-08-14 Arlie R. Conner Compact multi-path LCD projector
CN1350648A (zh) * 1999-03-19 2002-05-22 3M创新有限公司 反射型投影屏和投影系统
CN101300517A (zh) * 2005-10-31 2008-11-05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高对比度应用的光学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66076A (en) * 1942-06-03 1944-12-12 Kodak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optical projection screens
US3610729A (en) * 1969-06-18 1971-10-05 Polaroid Corp Multilayered light polarizer
JP3168770B2 (ja) * 1993-06-03 2001-05-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偏光装置および該偏光装置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WO1997001781A2 (en) * 1995-06-26 1997-01-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iffusely reflecting multilayer polarizers and mirrors
US6080467A (en) * 1995-06-26 2000-06-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 efficiency optical devices
US6870670B2 (en) 2001-04-06 2005-03-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creen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US7123409B2 (en) * 2003-08-04 2006-10-1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US7161737B2 (en) * 2003-09-08 2007-01-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82A (zh) * 1994-12-20 1998-01-14 美国3M公司 多层光学薄膜
US20010008464A1 (en) * 1995-03-10 2001-07-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ransflective displays with reflective polarizing trasflector
US6273567B1 (en) * 1998-09-14 2001-08-14 Arlie R. Conner Compact multi-path LCD projector
CN1350648A (zh) * 1999-03-19 2002-05-22 3M创新有限公司 反射型投影屏和投影系统
CN101300517A (zh) * 2005-10-31 2008-11-05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高对比度应用的光学元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1181A (zh) * 2014-10-27 2017-08-29 巴科公司 应用具有微透镜或微镜的阵列的屏幕的显示系统和方法
CN110785702A (zh) * 2017-04-13 2020-02-11 美乐维公司 配置为使用成形的光分布来显示图像的回射显示系统
CN107272250A (zh) * 2017-07-07 2017-10-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34830A (zh) * 2018-07-05 2021-02-05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设备
US11287665B2 (en) 2018-07-05 2022-03-29 Sony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11356949A (zh) * 2018-10-24 2020-06-30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用于车辆的投影装置,包含侧玻璃
CN111356949B (zh) * 2018-10-24 2023-10-31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用于车辆的投影装置,包含侧玻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62822A1 (en) 2011-05-26
TW201142476A (en) 2011-12-01
US20120212812A1 (en) 201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2664A (zh) 偏振敏感型前投影屏幕
CN101162361B (zh) 屏幕和投影系统
KR100983484B1 (ko) 고효율 뷰잉 스크린
US11630250B2 (en) System for use in imaging in air
AU2001255617B2 (en) Hollow cavity light guide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llimated light to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408809B2 (ja) 両面映像フィルムスクリーン
CN100524012C (zh) 背投屏幕和使用该屏幕的背投系统
CN1742228B (zh) 背投显示器
US7667893B2 (en) Microlens front projection screen
US9000661B2 (en) Energy efficient light source compris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and a selective mirror
US20090010023A1 (en) Light source having transparent layers
CN101815965B (zh) 光扩散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78437A (zh) 光管理膜、背光单元以及相关结构
KR101205130B1 (ko) 멀티 입사각도를 갖는 반사스크린
KR20110112406A (ko) 고콘트라스트를 갖는 전방 프로젝션 스크린
US11294233B2 (en) Directional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privacy display
JP6613967B2 (ja) 投射装置用スクリーンおよび投射装置用スクリーンシステム
WO2015028992A1 (en) Optical device for light transmission and emission
CN101000408A (zh) 全内反射棱镜
JP2007256479A (ja) 光学素子、光学素子を用いた投影スクリーンおよび光学素子を用いた投影システム
Cheng et al. Analysis and reduction of dark zone in ultra‐thin wedge‐plate displays
JP2005331631A (ja) リア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用スクリーン
US20110026250A1 (en) Collimated system with multi-backlight source
CN116149078A (zh) 用于悬浮图像的拼接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多层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