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1088A - 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1088A
CN102611088A CN201210087154XA CN201210087154A CN102611088A CN 102611088 A CN102611088 A CN 102611088A CN 201210087154X A CN201210087154X A CN 201210087154XA CN 201210087154 A CN201210087154 A CN 201210087154A CN 102611088 A CN102611088 A CN 102611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urrent
links
power
pow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71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1088B (zh
Inventor
马红星
李华武
杨喜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NSHENG NEW ENERGY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871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11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11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1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1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10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其中:上电限流电路输入端分别与变压器原边一端、继电器输出端正极相连,变压器原边另外一端与继电器输出端负极相连,形成上电限流电路输出端,谐振电容与谐振电阻跨接于变压器副边,第一功率二极管反接于继电器输入端,继电器输入端正极和第一功率二极管阴极分别与控制电源相连,继电器输入端负极与第一功率二极管阳极相连,形成上电限流电路的控制端。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简便,可配合所有三相、单相二极管整流器以及三相、单相IGBT可控整流器等使用,可放置在交流侧或直流侧,广泛地应用在几乎所有的电力电子变换器中,上电电流可调,上电效果良好,电流位移因数始终为1,电解电容寿命长。

Description

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背景技术
单相交流电源供电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可以用于开关电源、大功率变频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PFC)等应用领域,其中,对于大功率的功率因数校正器(PFC),包括单相二极管不控整流桥和升压电路。对于大功率的应用场合,升压电路输出侧的储能电容容量较大,并且该储能电容的初始电压为零。在储能电容零电压时单相交流电源上电,会产生高幅值冲击电流,造成的不良结果是:引起空气开关动作,限制开关容量;网侧电流冲击过大,引起瞬时电压跌落,并造成谐波电流污染;储能电容空载电压过高对储能电容、功率器件或功率开关的耐压造成危害,为此必须采取上电限流措施。
目前,常用的上电限流措施多采用在启动阶段增加限流电阻、提高回路阻抗的方法。具体包括三种方式:(1)直流侧或交流火线上串联限流电阻,在上电时限流,但在上电结束后时利用继电器自动切除;(2)串联PTC热敏电阻,利用其正温度特性,在上电时限流,但在上电结束后利用继电器自动切除;(3)串联NTC热敏电阻,利用其负温度特性,在上电时限流,但在上电结束后保留。前两种方法的问题是:在电阻切除时带来了二次电流冲击问题。后一种方法的问题是:只适合负载功率小于200W的应用场合。为此,对于大功率应用场合,需要对现有的上电限流电路进行改进,彻底解决上电冲击电流问题。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张相军等,“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6月.总结了两种传统的软启动电路,包括上述前两种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启动冲击电流抑制电路”,即三级冲击电流抑制电路,该电路可有效抑制启动时的一次冲击电流和二次冲击电流,但是仍然存在冲击电流,对电网的谐波电流冲击比较严重,而且结构复杂,元器件数量多,控制不简便,上电过程不可控,上电过程中电流波形不对称,且无功功率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上电限流电路(CLC,CurrentLimiting Circuit)及其应用电路,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控制简便、上电电流可调、上电效果良好的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电限流电路,包括:变压器、谐振电容、谐振电阻、继电器、功率二极管,其中: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变压器原边的一端、继电器输出端正极相连,变压器原边的另外一端与继电器输出端负极相连,形成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出端,谐振电容与谐振电阻跨接于变压器的副边,功率二极管反接于继电器输入端,继电器输入端正极和功率二极管阴极分别与电源相连,继电器输入端负极与功率二极管阳极相连,形成上电限流电路的控制端。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该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的整流电路包括:输入滤波电容、上电限流电路和整流桥,其中: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升压电路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整流电路和升压电路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上电限流电路串联于整流电路的交流侧;输入滤波电容跨接于单相交流电源的两端,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相交流电源的L端相连,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出端和单相交流电源的N端相连,控制电路中电流型驱动器的输出端与上电限流电路的控制端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该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包括:输入滤波电容、上电限流电路和整流桥,其中: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升压电路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整流电路和升压电路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上电限流电路串联于整流电路的直流侧;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直接与单相交流电源的L端和N端相连,整流桥的输出端正极与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中的升压电感的一端相连,第二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与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出端和升压电感的公共端相连,第二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与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相连。
本发明通过变压器原副边阻抗变比的平方关系和继电器的切换功能实现上电电流限制。在(含有二极管)整流器的上电启动阶段,初始电压为零的输出端储能电容充电,会产生一定冲击电流。在该充电时间内,上电冲击电流较高的频率可以使变压器副边电容与漏感产生一定阻抗,此阻抗与副边电阻共同作用,通过变压器原、副边变比的平方关系,大幅提高变压器原边阻抗,限制启动阶段的冲击电流。当储能电容的电压上升至期望值时,电流趋于为零,此时继电器闭合,将变压器原边短路,切换过程平稳,电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所有控制过程均在控制电路的参与下完成。如果能够适当地控制上电电流的脉动频率,还可以使得上电启动阶段的电容电压按照上升,输入电流按照期望的曲线变化,冲击电流抑制效果更好,具有结构简单、附加成本低、实现容易等优点。
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控制简便,可配合所有三相、单相二极管整流器以及三相、单相IGBT可控整流器等使用,可放置在交流侧,也可放置在直流侧,广泛地应用在几乎所有的电力电子变换器中,上电电流可调,上电效果良好,电流位移因数始终为1,电解电容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实施例5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实施例6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实施例7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电限流电路,所述上电限流电路CLC1包括:变压器TR1、谐振电容C2、谐振电阻R1、继电器RY1、功率二极管D1和电源,其中: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输入端分别与变压器TR1原边的一端、继电器RY1输出端正极相连,变压器TR1原边的另外一端与继电器RY1输出端负极相连,形成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输出端,谐振电容C2与谐振电阻R1跨接于变压器TR1的副边,功率二极管D1反接于继电器RY1输入端,控制电源分别与继电器RY1输入端正极和功率二极管D1阴极相连,继电器RY1输入端负极与功率二极管D1阳极相连,形成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控制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CLC1中的变压器TR1为高频铁氧体平面变压器;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CLC1中的谐振电阻R1插件功率电阻,阻值在几十欧姆范围内可改,额定功率为68W,或根据具体电解电容取值和电网电压大小可改;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CLC1中的谐振电容C2为插件电容,容值可改,一般10μF以内;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CLC1中的继电器RY1为AIKS ARM2F-L(DC220V.AV380V);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CLC1中的功率二极管D1为HER607或普通二极管;所述的电流型隔离驱动器为NLN2003。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CLC1中的控制电源为+12V电源。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图1所示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包括:整流电路1、升压电路2和控制电路3,其中:整流电路1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2的输入端相连,升压电路2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3相连,整流电路1和升压电路2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相连,上电限流电路CLC1串联于整流电路1的交流侧。
所述的整流电路1包括:输入滤波电容C1、上电限流电路CLC1和整流桥BR1,其中:输入滤波电容C1跨接于单相交流电源的两端,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输入端LIN与单相交流电源的L端相连,整流桥BR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输出端LOUT和单相交流电源的N端相连,控制电路3中电流型驱动器DR1的输出端与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控制端LCON相连。
所述的输入滤波电容C1为交流电容,2.0μF/250V;所述的整流桥BR1采用D25XB80,额定电流及额定电压分别为25A/800V。
所述的升压电路2包括:升压电感L1、逆导开关S1、快速恢复二极管FRD1、储能电容E1、第一分压电阻VR1和第二分压电阻VR2,其中:整流电路1的输出正极与升压电感L1的一端相连,升压电感L1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快速恢复二极管FRD1的阳极、逆导开关S1的集电极相连,储能电容E1的一端分别与快速恢复二极管FRD1的阴极、第一分压电阻VR1的一端相连,形成升压电路2的输出正极端子,第一分压电阻VR1的另外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VR2的一端相连后与控制电路3中的模数转换器ADC1相连,储能电容E1的另外一端分别与第二分压电阻VR2的另外一端、逆导开关S1的发射极相连,形成升压电路2的输出负极端子,逆导开关S1的门极与控制电路3中电压型驱动器DR2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的升压电感L1为非晶体磁芯材料,采用平面结构,感值为500μH;所述的快速恢复二极管FRD1为SiC反向快速恢复型600V/20A/100℃;所述的逆导开关S1为IGTB RJH60F7ADPK:50A/100℃/600V,FRD采用SiC CSD20060D:20A/150℃/600V。额定电流及额定电压分别为32A/1200V;所述的储能电容E1为六只680μF/450V三并两串;所述的第一分压电阻VR1为插件电阻,390kΩ/2W;所述的第二分压电阻VR2为插件电阻,1kΩ;所述的电流型驱动器DR1为NIN2003或其它晶体管驱动器;所述的电压型驱动器DR2为常规IGBT器。
所述的控制电路3包括:第一隔离驱动电路DR1、第二隔离驱动电路DR2和微控制电路DSP,其中:第一隔离驱动电路DR1为电流型驱动器,其输入信号来源于微控制电路DSP的第一脉冲输出端PWM1,第一脉冲输出端PWM1输出至整流电路1中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控制端LCON;第二隔离驱动电路DR2为电压型驱动器,其输入信号来源于微控制电路DSP的第二脉冲输出端PWM2,第二脉冲输出端PWM2输出至升压电路2中的逆导开关S1的门极;第一隔离驱动器DR1的输入端与微控制电路DSP的第一脉冲输出端PWM1连接,第一隔离驱动器DR1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1中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控制端LCON相连,第二隔离驱动器DR2的输入端与微控制电路DSP的第二脉冲输出端PWM2连接,第二隔离驱动器DR2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2中逆导开关S1的门极相连,微控制电路DSP的模数转换端子ADC1与升压电路2中的第一分压电阻VR1和第二分压电阻VR2的公共端相连。
所述的第一隔离驱动电路DR1通过HCPL314逻辑芯片实现;所述的第二隔离电路DR2为脉冲变压器;所述的微控制电路DSP通过TMS320F2407核心处理器实现。
本实施例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工作:
整流电路1中的单相交流电源施加在整流桥BR1的两个输入端,在输出端得到正弦半波直流电压。上电启动阶段,继电器RY1始终保持断开,而逆导开关S1进行高频动作。控制电路3根据采用的控制策略发出一个适当频率的脉冲串,通过电压型隔离驱动器DR2,驱动升压电路2中的逆导开关S1,产生高频脉动充电电流,变压器TR1副边电容C2与漏感在高频下产生一定阻抗,此阻抗与副边电阻R1共同作用,通过变压器TR1原副边电阻变比的平方关系,大幅提高变压器TR1原边阻抗,降低上电时的冲击电流,适当地控制频率变化还能够使上电电流按照期望的曲线上升。
储能电容E1的电压达到期望值时,控制电路DSP通过电流型隔离驱动器DR1闭合整流电路1中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继电器RY1,将上电限流用的变压器TR1短路。同时,控制电路DSP继续发出适当的脉冲,通过电压型隔离驱动器DR2驱动升压电路2中逆导开关S1,使电路进入Boost PFC工作状态。正常工作时,任何现有的PFC控制策略均适用于该升压电路2的控制。
本实施例单相交流电源为220V,空载输出直流电压400V,额定输出功率8kW,上电电流可调。整流桥BR1的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为25A/800V,输入滤波电容C1为交流电容2.0μF/250V,变压器TR1为高频平面变压器,谐振电容C2为2.2μF/250V,谐振电阻为20Ω/68W,继电器RY1为AIKS ARM2F-L(DC220V/AV380V),功率二极管D1为HER607,升压电感L1为非晶体材料,采用平面结构,感值为500μH,快速恢复二极管FRD1为SiC反向快速恢复型600V/20A/100℃,逆导开关S1为RJH60F7ADPK,额定电流及额定电压分别为50A/600V,储能电容E1为两只680μF/400V串联,分压电阻VR1为390kΩ/2W,分压电阻VR2为1kΩ/0.25W,隔离驱动器DR1为NLN2003,隔离驱动器DR2采用常规IGBT驱动器。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例涉及一种图1所示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与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的区别之处为:在升压电路中增加了一个功率二极管,称为第二功率二极管D2,原整流电路1中的功率二极管D1改称为第一功率二极管D1,第二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与整流桥BR1的输出端正极和升压电感L1的公共端相连,第二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与快速恢复二极管FRD1的阴极相连。
所述的第二功率二极管D2为HER607。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并且第二功率二极管D2可阻止上电阶段直流电压泵生,电路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相对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增加了一个功率二极管D2,虽然增加了一个元器件,但是器件成本低,电路设计简化,并且控制简单,实用性较强。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例涉及一种图1所示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与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的区别之处为:增加了一个逆导开关和一个功率电阻,分别称为第二逆导开关S2和功率电阻PR1,原升压电路2中的逆导开关S1改称为第一逆导开关S1。储能电容E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逆导开关S2的集电极、功率电阻PR1的一端相连,第二逆导开关S2的发射极和功率电阻PR1的另外一端相连后分别与第一逆导开关S1的发射极、第二分压电阻VR2的另外一端相连。
所述的逆导开关S2为RJH60F7ADPK,额定电流及额定电压分别为50A/600V,所述的功率电阻为35~70Ω/50W。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不同:
上电启动阶段,继电器RY1和第一逆导开关S1始终保持断开状态。单相交流电源施加在整流桥BR1的两个输入端,在输出端得到正弦半波直流电压。当第二逆导开关S2开通时,功率电阻PR1被短路,变压器TR1、第二功率二极管D2和储能电容E1构成充电回路;当第二逆导开关S2关断时,变压器TR1、第二功率二极管D2、储能电容E1和功率电阻PR1构成充电回路。功率电阻PR1的接入与切除能够改变上电电流的幅值与脉动频率。控制电路3发出一个适当频率的脉冲串,通过电压型隔离驱动器DR3,驱动升压电路2中的第二逆导开关S2,产生高频脉动充电电流,变压器TR1副边电容C2与漏感在高频下产生一定阻抗,此阻抗与副边电阻R1共同作用,通过变压器TR1原副边电阻变比的平方关系,大幅提高变压器TR1原边阻抗,降低上电时的冲击电流,适当地控制频率变化规律还能够使上电电流按照期望的曲线上升。
储能电容E1的电压达到期望值时,控制电路DSP通过电流型隔离驱动器DR1闭合整流电路1中的继电器RY1,将上电限流用的变压器TR1短路,并且通过电压型隔离驱动器DR3闭合升压电路2中的第二逆导开关S2。同时,控制电路DSP发出适当的脉冲,通过电压型隔离驱动器DR2驱动升压电路2中第一逆导开关S 1,使电路进入Boost PFC工作状态。正常工作时,任何现有的PFC控制策略均适用于该升压电路2的控制。
所述的隔离驱动器DR3为脉冲变压器。
相对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增加了一个逆导开关S2和一个功率电阻PR1,虽然增加了元器件数量,但是电路设计简单,控制简易,上电冲击电流抑制效果更好,实用性较强。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例涉及一种图1所示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与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的区别之处为:增加了一个功率二极管、一个逆导开关和一个功率电阻,分别称为第二功率二极管D2、第二逆导开关S2和功率电阻PR1,原整流电路1中的功率二极管D1改称为第一功率二极管D1,原升压电路2中的逆导开关S1改称为第一逆导开关S1。第二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与整流桥BR1的输出端正极和升压电感L1的公共端相连,第二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与快速恢复二极管FRD1的阴极相连,储能电容E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逆导开关S2的集电极、功率电阻PR1的一端相连,第二逆导开关S2的发射极和功率电阻PR1的另外一端相连后分别与第一逆导开关S1的发射极、第二分压电阻VR2的另外一端相连。
所述的第二功率二极管D2为HER607,所述的逆导开关S2为RJH60F7ADPK,额定电流及额定电压分别为50A/600V,所述的功率电阻为35~70Ω/50W,所述的隔离驱动器DR3为脉冲变压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3完全相同。
相对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增加了一个功率二极管D2、一个逆导开关S2和一个功率电阻PR1,虽然增加了元器件数量,但是电路设计简单,控制简易,有利于抑制反向冲击电流,上电冲击电流抑制效果更好,实用性较强。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实例涉及一种图1所示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与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的区别之处为:上电限流电路CLC1从交流侧移动到直流侧,并增加一个功率二极管,称为第二功率二极管D2,原整流电路1中的功率二极管D1改称为第一功率二极管D1。整流桥BR1的两个输入端直接与单相交流电源的L端和N端相连,整流桥BR1的输出端正极与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输入端相连,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2中的升压电感L1的一端相连,第二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与上电限流电路CLC1的输出端和升压电感L1的公共端相连,第二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与快速恢复二极管FRD1的阴极相连。
所述的第二功率二极管D2为HER607。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并且第二功率二极管D2可阻止反向冲击电流,电路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相对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增加了一个功率二极管D2,虽然增加了一个元器件,但是器件成本低,电路设计简化,并且控制简单,有利于抑制反向冲击电流,实用性较强。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例涉及一种图1所示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与实施例6的电路原理图的区别之处为:增加了一个逆导开关和一个功率电阻,分别称为第二逆导开关S2和功率电阻PR1,原升压电路2中的逆导开关S1改称为第一逆导开关S1。储能电容E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逆导开关S2的集电极、功率电阻PR1的一端相连,第二逆导开关S2的发射极和功率电阻PR1的另外一端相连后分别与第一逆导开关S1的发射极、第二分压电阻VR2的另外一端相连。
所述的逆导开关S2为RJH60F7ADPK,额定电流及额定电压分别为50A/600V,所述的功率电阻为35~70Ω/50W,所述的隔离驱动器DR3为脉冲变压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相对于实施例6,本实施例增加了一个功率二极管D2、一个逆导开关S2和一个功率电阻PR1,虽然增加了元器件数量,但是电路设计简单,控制简易,有利于抑制反向冲击电流,上电冲击电流抑制效果更好,实用性较强。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上电限流电路,包括:变压器、谐振电容、谐振电阻、继电器、第一功率二极管,其中: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变压器原边的一端、继电器输出端正极相连,变压器原边的另外一端与继电器输出端负极相连,形成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出端,谐振电容与谐振电阻跨接于变压器的副边,第一功率二极管反接于继电器输入端,继电器输入端正极和第一功率二极管阴极分别与控制电源相连,继电器输入端负极与第一功率二极管阳极相连,形成上电限流电路的控制端。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该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包括:输入滤波电容、上电限流电路和整流桥,其中: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升压电路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整流电路和升压电路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上电限流电路串联于整流电路的交流侧;输入滤波电容跨接于单相交流电源的两端,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相交流电源的L端相连,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出端和单相交流电源的N端相连,控制电路中第一电流型驱动器的输出端与上电限流电路的控制端相连,升压电路中逆导开关的门极与控制电路中第二电压型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压电路包括:升压电感、逆导开关、快速恢复二极管、储能电容、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其中: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与升压电感的一端相连,升压电感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阳极、逆导开关的集电极相连,储能电容的一端分别与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形成升压电路的输出正极端子,第一分压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后与控制电路中的模数转换器相连,储能电容的另外一端分别与第二分压电阻的另外一端、逆导开关的发射极相连,形成升压电路的输出负极端子,逆导开关的门极与控制电路中第二电压型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功率二极管,第二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与整流桥的输出端正极和升压电感的公共端相连,第二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与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逆导开关和一个功率电阻,该增加的逆导开关称为第二逆导开关,储能电容的负极分别与第二逆导开关的集电极、功率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二逆导开关的发射极和功率电阻的另外一端相连后分别与第一逆导开关的发射极、第二分压电阻的另外一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功率二极管、一个逆导开关和一个功率电阻,分别称为第二功率二极管、第二逆导开关和功率电阻,第二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与整流桥的输出端正极和升压电感的公共端相连,第二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与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储能电容的负极分别与第二逆导开关的集电极、功率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二逆导开关的发射极和功率电阻的另外一端相连后分别与第一逆导开关的发射极、第二分压电阻的另外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两个隔离驱动器和微控制电路,其中: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与微控制电路连接,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相连,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与微控制电路连接,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相连,微控制电路与升压电路相连。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该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包括:输入滤波电容、上电限流电路和整流桥,其中: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升压电路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整流电路和升压电路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上电限流电路串联于整流电路的直流侧;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直接与单相交流电源的L端和N端相连,整流桥的输出端正极与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中的升压电感的一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压电路包括:升压电感、逆导开关、快速恢复二极管、储能电容、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其中: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与升压电感的一端相连,升压电感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阳极、逆导开关的集电极相连,储能电容的一端分别与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形成升压电路的输出正极端子,第一分压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后与控制电路中的模数转换器相连,储能电容的另外一端分别与第二分压电阻的另外一端、逆导开关的发射极相连,形成升压电路的输出负极端子,逆导开关的门极与控制电路中第二电压型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功率二极管,第二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与上电限流电路的输出端和升压电感的公共端相连,第二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与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电限流电路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逆导开关和一个功率电阻,该逆导开关称为第二逆导开关,储能电容的负极分别与第二逆导开关的集电极、功率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二逆导开关的发射极和功率电阻的另外一端相连后分别与第一逆导开关的发射极、第二分压电阻的另外一端相连。
CN201210087154.XA 2012-03-29 2012-03-29 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1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7154.XA CN102611088B (zh) 2012-03-29 2012-03-29 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7154.XA CN102611088B (zh) 2012-03-29 2012-03-29 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1088A true CN102611088A (zh) 2012-07-25
CN102611088B CN102611088B (zh) 2014-07-02

Family

ID=46528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715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1088B (zh) 2012-03-29 2012-03-29 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1108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1847A (zh) * 2012-09-29 2013-02-13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反激式电源
CN105515412A (zh) * 2015-12-22 2016-04-20 上海交通大学 自动软上电整流电路
CN105591534A (zh) * 2015-12-22 2016-05-18 上海交通大学 单相整流宽范围电源上电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4365A (en) * 1999-10-20 2000-07-25 Chiao; Po-Lun Power supply device of switching mode with leakage 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CN2896642Y (zh) * 2003-06-30 2007-05-02 戴维·A·斯特泽 电力线滤波器
CN102130447A (zh) * 2011-03-25 2011-07-20 山东大学 一种晶闸管控制的短路电流限制器
CN102185376A (zh) * 2011-04-22 2011-09-14 聊城市天宇网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无线遥控电源开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4365A (en) * 1999-10-20 2000-07-25 Chiao; Po-Lun Power supply device of switching mode with leakage 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CN2896642Y (zh) * 2003-06-30 2007-05-02 戴维·A·斯特泽 电力线滤波器
CN102130447A (zh) * 2011-03-25 2011-07-20 山东大学 一种晶闸管控制的短路电流限制器
CN102185376A (zh) * 2011-04-22 2011-09-14 聊城市天宇网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无线遥控电源开关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1847A (zh) * 2012-09-29 2013-02-13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反激式电源
CN102931847B (zh) * 2012-09-29 2015-07-22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反激式电源
CN105515412A (zh) * 2015-12-22 2016-04-20 上海交通大学 自动软上电整流电路
CN105591534A (zh) * 2015-12-22 2016-05-18 上海交通大学 单相整流宽范围电源上电电路
CN105591534B (zh) * 2015-12-22 2018-04-06 上海交通大学 单相整流宽范围电源上电电路
CN105515412B (zh) * 2015-12-22 2018-05-29 上海交通大学 自动软上电整流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1088B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50979U (zh) 一种准谐振有源箝位反激式变换器
CN102624210A (zh) 软启动电路
CN103001477B (zh) 将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用于缓冲电路的方法和缓冲电路
CN107492943B (zh) 电池充电机
CN101854122B (zh) 高压逆变低压斩波式焊接电源
CN102611088B (zh) 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CN113602115B (zh) 一种计及二次功率纹波抑制的电动汽车集成充电系统
CN112152489B (zh) 一种高低压直流双输出集成型三相pwm整流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1656482B (zh) 三相整流上电装置
CN102437743B (zh) 升压变换电路与太阳能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05035B (zh) 一种能量双向流动的超低纹波电动汽车充电电源
CN203261305U (zh) 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
CN103248349B (zh) 电子式交流接触器
CN204928612U (zh) 一种带有辅助谐振电路的光伏发电装置
CN105634321B (zh) 高可靠性的单相双向dc‑a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652055U (zh) 电解电容充电电路
CN205430087U (zh) 高可靠性的单相双向dc-ac变换器
CN107707010A (zh) 一种光伏充电电路系统
CN102761305B (zh) 一种新型开关电路控制增流型整流器的稳压装置
CN104734531B (zh) 变频器
CN106253458A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202872719U (zh) 一种新型开关电路控制增流型整流器的稳压装置
CN105743370B (zh) 一种超导储能变流器及其调制方式
CN204669215U (zh) 一种变频器上电缓冲及母线放电电路
CN220087158U (zh) 一种四象限变频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2

Address after: 201109,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Hongmei Road South Lane 4999, No. 3, south side of building 2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NSHENG NEW ENERGY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40 Dongchuan Road, Shanghai, No. 800, No.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