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8820A - 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08820A CN102608820A CN2011100214806A CN201110021480A CN102608820A CN 102608820 A CN102608820 A CN 102608820A CN 2011100214806 A CN2011100214806 A CN 2011100214806A CN 201110021480 A CN201110021480 A CN 201110021480A CN 102608820 A CN102608820 A CN 1026088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electrochromic device
- electrochromic
- base material
-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如电阻式或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若结合于电阻式触控面板时,本发明包含:一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具有一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该电致变色材料是为纯液态体并灌注设置于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内;该绝缘体,是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内部周缘;及该控制器,电性连接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供以由一外部触控讯号开启或关闭该电致变色材料的外加电源。由此,即可通过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直接驱动该电致变色材料着色、去色,达到节能窗或智慧型玻璃的具体实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电致变色应用领域相关,特别是关于一种结合触控面板供以通过触控方式使之驱动该电致变色材料着色及去色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材料的运用已极为广泛实施,常见者例如有智慧型窗户,此类通常多应用于建筑物的玻璃或汽车天窗方面,供以阻隔太阳能辐射或光线的进入;可改变反射率的镜子,此部分则多应用于汽车的后照镜;以及利用电致发光特性的自发光显示器等各类的特殊运用领域。
电致变色的特性是指材料经由通电后产生化学反应而导致该材料的颜色或穿透率变化。而在1961年此电致变色着色理论即被Platt所提出,其中表示电子在受激发的情况下,会显示新的光吸收带(呈现另一颜色),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子的转换迁移或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电子的获得与损失,进而达到着色或去色的表现。例如在实际材料使用上,氧化钨(WO3)即已被广泛研究与运用,且该氧化钨具有极佳的电致变色特性,其化学式如下表示:
其中M+代表离子H+、Li+、Na+或K+。在变色方面,当施加正电位时,逆反应产生而呈现去色状态;若施加负电位则使其着色,且即使电流中断后该颜色仍会维持一段时间始完全去色,具有记忆的特性。
现有有关上述节能窗、智慧型玻璃等相类领域的该等运用,其电致变色元件结构通常如图1或图2所示,主要是由二透明基材10间依序向内置有透明导电层12、电致变色层14(多为固态)及电解质层16(可为液态或固态);或由二透明基材10间依序向内置有透明导电层12、电致变色层14(多为固态)、离子储存层18(固态薄膜)、及电解质层16(可为液态或固态)所组成,如公开号TW200734782、TW200801759、TW200907523皆为其适例。另外,现有对于电致变色元件的电源控制则皆利用外接分离式电源开关操作。据此而论,本发明人鉴于现有结构与电源切换着/去色的操作感其未臻完善,故竭其心智苦心研究并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经验累积,进而研发出一种更为便利实施,且电致变色元件整体结构远较现有技术更为轻薄,而在透光性表现较佳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电致变色元件结构更为轻薄,光穿透性较佳,且利用结合触控面板的操作原理,使本发明的电源开/关驱动电致变色材料着/去色更为便利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进而有效应用于节能窗、智慧型玻璃等领域。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提出一种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包含:一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包含:一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一第二导电基材,是相对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相互平行设置,且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分别连接一第一电源的正负端;及多个间隔物,是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间进而避免其间相互电性接触;一电致变色材料,为纯液态体并灌注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间,同时该电致变色材料的其中相对二端面是分别电连接一第二电源的一正电极与一负电极;一绝缘体,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内部周缘,供以阻绝该第二电源的正电极与该负电极分别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电性连接,并完全封装该电致变色材料于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内;及一控制器,电性连接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供以处理一外部触控讯号进而驱动该第二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为表面涂布有导电材料的透明基材,例如具有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锌铝(Al-doped ZnO,AZO)、氧化锡锑(Antimony Tin Oxide,ATO)、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PEDOT)、聚苯胺(polyaniline)其中的一导电材料的玻璃、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与其混合物的塑胶聚合物其中之一,以符合透明可导电的特性。另外为达到智慧型窗户或节能窗的实施,其中该第二导电基材是为透明材质者;至于若为达反射镜的实施,其中该第二导电基材是为不透明反射式材质者。
又本发明灌注于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内的纯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其成分主要可由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与溶剂所组成,而该电致变色材料至少含有一种有机材料及至少一种无机材料外,亦可为多种有机、无机材料的混合溶液。其中该有机材料是选自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有机化合物;而其中该氧化还原指示剂是可选自亚甲蓝、二氯酚靛酚钠、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苯胺磺酸钠、N,N′-二苯基联苯胺或紫精;而该PH指示剂可为凡拉明蓝盐B;以及该有机化合物为二茂铁(Ferrocene,Fe(C5H5)2)、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7,7,8,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另外,其中该无机材料是可选自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或氢氧化物;而其中该过渡元素是可选自钪副族、钛副族、钒副族、铬副族、锰副族、铁系、铜副族、锌副族或铂副族。另外,其中该无机材料亦可选自卤族无机衍生物、氧族无机衍生物、氮族无机衍生物、碳族无机衍生物、硼族无机衍生物、碱土族无机衍生物或碱金族无机衍生物。或,其中该无机材料是可选自氯化亚铁(FeCl2)、三氯化铁(FeCl3)、三氯化钛(TiCl3)、四氯化钛(TiCl4)、氯化铋(BiCl3)、氯化铜(CuCl2)或溴化锂(LiBr)。至于其中该溶剂则是可选自二甲基亚砜[(CH3)2SO]、碳酸丙烯酯(C4H6O3)、水、γ-丁内酯、乙腈、丙腈、苯腈、戊二腈、甲基戊二腈、3,3’-氧二丙腈、羟基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或其混合物其中之一。
另外,为使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呈现凝胶态,减少液体流动因而产生漏液问题,并使其变色较为均匀,且光栅线条不易因外力而产生形变,因此于该电致变色材料中,进一步更具有电解质或高分子聚合物。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亦提出一种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包含:一电容式触控面板单元,包含:一第三透明导电基材;一第四基材,是相对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相互平行设置;及一电致变色材料,是为纯液态体并灌注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四基材间,同时该电致变色材料的其中相对二端面是分别电连接一第三电源的一正电极与一负电极;一绝缘体,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四基材内部周缘,供以阻绝该第三电源的正电极与该负电极分别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四基材电性连接,并完全封装该电致变色材料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单元内;及一控制器,电性连接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供以处理一外部触控讯号进而驱动该第二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为了加强耐刮及提升产品使用的寿命,更可包含一保护层,是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表面。而该保护层可使用玻璃、塑胶或二氧化硅为其材质。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利用既有的电阻式触控面板或电容式触控面板原理,将纯溶液型的电致变色材料灌注于内,而有别于过去现有多由电致变色层加上电解质层或更多加一层离子储存层的电致变色元件结构,使本发明得以呈现整体结构较薄,具有自洁功能、光穿透性较佳的表现。另方面,对于电源的开/关操控进而对于电致变色材料的着/去色,亦可通过触控面板直接于上操作,使其运用在智慧型窗户或玻璃时,得以更轻易为透光率的调控或反射状态的实施,进而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与简易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致变色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另一电致变色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作动流程图;
图5A及图5B为本发明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运用于穿透式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运用于反射式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结合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
10-透明基材;12-透明导电层;14-电致变色层;16-电解质层;18-离子储存层。
【本发明】
2-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20-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202-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4-第二导电基材;206-间隔物;22-第一电源;24-电致变色材料;26-第二电源;28-绝缘体;3-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30-电容式触控面板单元;302-第三透明导电基材;304-第四基材;306-保护层;36-第三电源;34-电致变色材料;38-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发明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结构示意图。由图观之,本发明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2是包含:一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20、一电致变色材料24、一绝缘体28及一控制器(图未显示)。而其中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20是可采用一般电阻式触控面板为其实施基础,因此本发明的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20至少包含有一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一第二导电基材204及多个间隔物206。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为表面涂布有导电材料的透明基材,通常可使用例如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ITO塑胶薄膜为其实施,或为具有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锌铝(Al-doped ZnO,AZO)、氧化锡锑(Antimony Tin Oxide,ATO)、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聚苯胺(polyaniline)或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等导电材料的玻璃、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 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与其混合物的塑胶聚合物其中之一。该第二导电基材204则相对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相互平行设置,且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与该第二导电基材分别连接一第一电源22的正负端。一般而言,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与该第二导电基材204导电后通常多使用+5V的电压为其压差。而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与该第二导电基材204间则以该等间隔物206将之区隔分开,其目的在于避免无外界的触控时仍因不慎使该二导电基材彼此相互接触进而造成短路产生误动作。
又该电致变色材料24为纯液态体并灌注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与该第二导电基材204间。由于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20间的该第一电源22压差为+5V,且其触控功能所提供的电流范围,需以不驱动电致变色的范围为主,因此仍不致于驱动该电致变色材料24的着/去色而造成影响。故,该电致变色材料24其中的相对二端面是又分别电连接一第二电源26的一正电极与一负电极以给予足够的电压、电流量,由此供以驱动该电致变色材料24的着/去色。
又,由于该电致变色材料24为纯液态体,因此当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与该第二导电基材204间后,需再辅以该绝缘体28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与该第二导电基材204内部周缘,使之得以阻绝该第二电源26的正电极与该负电极分别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电性连接,同时亦可完全封装该电致变色材料24于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内。至于该电致变色材料24成分主要是可由至少一种有机材料、至少一种无机材料与溶剂所组成。其中该有机材料是选自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有机化合物。
而其中该氧化还原指示剂是可选自亚甲蓝(Methylene blue,C16H18ClN3S·3H2O)、二氯酚靛酚钠(Dichlorophenolindophenol sodium,C12H6Cl2NNaO2)、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C13H11NO2)、二苯胺磺酸钠(C12H10NNaO3S)、N,N′-二苯基联苯胺(N,N’-Diphenylbenzidine,C20H20N2)或紫精(Viologen);其中该紫精(Viologen),会因为R取代基的碳炼长度或者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其R取代基可为Methyl、Ethyl、Propyl、Butyl、Pentyl、Hexyl、Heptyl、Octyl、Iso-pentyl、或Benzyl其中之一,其实际实施例可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鎓盐二氯化物水合物(1,1′-Dimethyl-4,4′-bipyridiniumDichloride Hydrate,MV)、二溴化-1,1′-二庚基-4,4′-联吡啶鎓(1,1′-Diheptyl-4,4′-bipyridinium Dibromide,HV)、1,1′-二苄基-4,4′-二吡啶嗡二氯化物水合物(1,1′-Dibenzyl-4,4′-bipyridinium DichlorideHydrate,BV)、1,1′-双(2,4-二硝基苯基)-4,4′-二氯化联吡啶(1,1′-Bis(2,4-dinitrophenyl)-4,4′-bipyridinium Dichloride)、1,1′-二正辛基-4,4′-联吡啶嗡二溴化物(1,1′-Di-n-octyl-4,4′-bipyridiniumDibromide,Octyl)、1,1′-二苯基-4,4′-联吡啶鎓二氯化(1,1′-Diphenyl-4,4′-bipyridinium Dichloride)、4,4′-联吡啶(4,4′-Bipyridyl)等。
其中该PH指示剂可为凡拉明蓝盐B(Variamine Blue B Diazonium salt,C13H12ClN3O)。
以及该有机化合物为二茂铁(Ferrocene,Fe(C5H5)2)、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7,7,8,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
另外,其中该无机材料是可选自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或氢氧化物;而其中该过渡元素是可选自铜副族(IB)、锌副族(IIB)、钪副族(IIIB)、钛副族(IVB)、钒副族(VB)、铬副族(VIB)、锰副族(VIIB)、铁系(VIIIB)与铂系(第五、六周期VIIIB)。另外,其中的该无机材料亦可选自卤族(VIIA)无机衍生物、氧族(VIA)无机衍生物、氮族(VA)无机衍生物、碳族(VIA)无机衍生物、硼族(IIIA)无机衍生物、碱土族(IIA)无机衍生物或碱金族(IA)无机衍生物。或,其中该无机材料是可选自氯化亚铁(FeCl2)、三氯化铁(FeCl3)、三氯化钛(TiCl3)、四氯化钛(TiCl4)、氯化铋(BiCl3)、氯化铜(CuCl2)或溴化锂(LiBr)。至于其中该溶剂则可选自二甲基亚砜[(CH3)2SO]、碳酸丙烯酯(C4H6O3)、水、γ-丁内酯、乙腈、丙腈、苯腈、戊二腈、甲基戊二腈、3,3’-氧二丙腈、羟基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或其混合物其中之一。而上述的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与溶剂所举的各例示任择其一或多项混合,皆可符合本发明所欲达成目的的材料选择。
另外,该电致变色材料24进一步含有至少一种惰性导电盐,而该惰性导电盐可为锂、钠或四烷基胺盐其中之一。
再者,因该电致变色材料24为液态而有漏液问题,且当其变色时所形成的光栅线条,易因稍微施加的一点外力而产生形变,因此于该电致变色材料24中,进一步具有电解质或高分子聚合物,由此,除可解决上述问题,其变色的均匀度也比纯溶液较佳,其中,该电解质可为过氯酸锂(LiClO4)、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或硅酸钠(Na2SiO3);而该高分子聚合物可为高氟化树脂、聚(2-丙烯酰氨基-2-甲基-1-丙烷磺酸)(Poly(2-acrylamido-2-methyl-1-propanesulfonic acid,PAMAS)、聚(乙烯基醇磷酸)(poly(vinylalcohol phosphoric acid,PAVA)、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四-正丁基氟硼酸铵(Tetrabut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AP(Phenyl Acid Phosphate)、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等其中之一项或多项的混合物。
请再一并参阅图4,为本发明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作动流程图。由于本发明是可直接对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20为其触控操作,进而达到该电致变色材料24的着/去色。因此在具体操作上,首先是由一使用者利用如手指或其他按压物直接触控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20进而产生一外部触控讯号。接着该外部触控讯号会经由与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20电性连接的控制器进行讯号处理,例如将模拟讯号转换成数字讯号。接续,处理后的该外部触控讯号将会进一步驱动该第二电源26的开启或关闭,而使该电致变色材料24为着色或去色的化学反应,此即完成一具体流程上的操作实施。
请再一并参阅图5A及图5B,为本发明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运用于穿透式元件结构示意图。由图观之,本实施例的运用是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与该第二导电基材204皆为透明材质,例如皆利用具有高光穿透性及高导电度的ITO玻璃。具体应用上则如智慧型窗户或滤光板等相类似产品为其实施。如图,当该电致变色材料24着色前,光线即如直接穿透一般透明材质一般,对于光线强度的衰减亦无具体影响;当该电致变色材料24着色后,光线通过该电致变色材料24其强度将明显衰减。至于该光线穿透量的多寡(衰减程度)可由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与该第二导电基材204上的电位差、溶液pH值、溶液浓度、溶剂极性两极间距与介电常数决定。
请再一并参阅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运用于反射式元件结构示意图。由图观之,本实施例的运用是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为透明材质,例如皆利用具有高光穿透性及高导电度的ITO玻璃;该第二导电基材204则为不透明反射式材质,例如白金或铑合金等相类反射层。具体应用上则如反强光的后视镜等相类产品为其实施。如图,当该电致变色材料24着色前,光线即直接反射,对于其强度的衰减并无具体影响;当该电致变色材料24着色后,光线通过该电致变色材料24其强度将明显衰减,因此强光经过反射后其强度将大幅衰减。至于有关该光线穿透量的多寡(衰减程度)是可由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202与该第二导电基材204上的电位差、溶液pH值、溶液浓度、溶剂极性两极间距与介电常数所决定。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结合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示意图。前述图3至6B主要是阐述电致变色材料结合于电阻式触控面板为其电致变色材料电源驱动的较佳实施例内容。而本实施例是将电致变色材料的电源驱动亦利用触控面板的方式为其实施,仅于触控面板类型的选择是采用电容式触控面板,有别于前述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说明。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种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3,包含:一电容式触控面板单元30、一电致变色材料34、一绝缘体38及一控制器(图未显示)。而该电容式触控面板单元30是包含:一第三透明导电基材302与一第四基材304,其中该第四基材304是相对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302而相互平行设置。又该电致变色材料34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为纯液态体而灌注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302与该第四基材304间,或如同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的实施例,为使其呈凝胶态而进一步于电致变色材料34中掺入电解质或高分子聚合物,其详细材料如同前述,在此不再加以赘述。同时该电致变色材料34的其中相对二端面是分别电连接一第三电源36的一正电极与一负电极。至于其他如该绝缘体38或该控制器结构与作动流程,则皆与前述电阻式触控面板实施例大致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例如该第四基材304是可不具导电功能而为透明式基板或反射式基板,使该电致变色材料34利用变色达到智慧型窗户或玻璃及反射镜的具体应用。至于为了加强耐刮及提升产品使用的寿命,更可包含一保护层306是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302表面,以防止在多次接触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302受到损坏。而该保护层可使用玻璃、塑胶或二氧化硅硬化为其材质的选择。
综上各实施例内容所述,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利用既有的电阻式触控面板或电容式触控面板原理,将纯溶液型的电致变色材料灌注于内,而有别于过去现有多由电致变色层加上电解质层或更多加一层离子储存层的电致变色元件结构,使本发明得以呈现整体结构较薄,光穿透性较佳的表现。另方面,对于电源的开/关操控进而对于电致变色材料的着/去色,亦可通过触控面板直接于上操作,使其运用在智慧型窗户或玻璃时,得以更轻易为透光率的调控或反射状态的实施,进而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与简易性。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此等熟习此技术所作出等效或轻易的变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包含:
一第一透明导电基材;
一第二导电基材,是相对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相互平行设置,且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分别连接一第一电源的正负端;及
多个间隔物,是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间进而避免其间相互电性接触;
一电致变色材料,为纯液态体并灌注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间,同时该电致变色材料的其中相对二端面是分别电连接一第二电源的一正电极与一负电极;
一绝缘体,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内部周缘,供以阻绝该第二电源的正电极与该负电极分别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二导电基材电性连接,并完全封装该电致变色材料于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内;及
一控制器,电性连接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供以处理一外部触控讯号进而驱动该第二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是具有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氧化锡锑、奈米碳管、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或聚苯胺其中之一导电材料的玻璃、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与其混合物的塑胶聚合物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基材为透明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基材为不透明反射式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是由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与溶剂所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有机材料是选自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有机化合物其中之一或多项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氧化还原指示剂是选自亚甲蓝、二氯酚靛酚钠、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苯胺磺酸钠、N,N′-二苯基联苯胺或紫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PH指示剂为凡拉明蓝盐B。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化合物为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二茂铁。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机材料是选自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或氢氧化物其中之一或多项混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项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过渡元素是选自钪副族、钛副族、钒副族、铬副族、锰副族、铁系、铜副族、锌副族或铂副族。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机材料是选自卤族无机衍生物、氧族无机衍生物、氮族无机衍生物、碳族无机衍生物、硼族无机衍生物、碱土族无机衍生物或碱金族无机衍生物其中之一或多项混合。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机材料是选自氯化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钛、四氯化钛、氯化铋、氯化铜或溴化锂。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溶剂是选自二甲基亚砜、碳酸丙烯酯、水γ-丁内酯、乙腈、丙腈、苯腈、戊二腈、甲基戊二腈、3,3’-氧二丙腈、羟基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或其混合物其中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进一步含有至少一种惰性导电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惰性导电盐为锂、钠或四烷基胺盐。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进一步含有电解质或高分子聚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解质为过氯酸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硅酸钠。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聚合物是选自高氟化树脂、聚(2-丙烯酰氨基-2-甲基-1-丙烷磺酸)、聚(乙烯基醇磷酸)、聚(氧化乙烯)、聚乙烯亚胺、四-正丁基氟硼酸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AP、聚乙烯吡咯烷酮其中之一项或多项的混合物。
20.一种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电容式触控面板单元,包含:
一第三透明导电基材;
一第四基材,是相对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相互平行设置;及
一电致变色材料,为纯液态体并灌注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四基材间,同时该电致变色材料的其中相对二端面是分别电连接一第三电源的一正电极与一负电极;
一绝缘体,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四基材内部周缘,供以阻绝该第三电源的正电极与该负电极分别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与该第四基材电性连接,并完全封装该电致变色材料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单元内;及
一控制器,电性连接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单元,供以处理一外部触控讯号进而驱动该第二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单元,更包含:一保护层,是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基材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为玻璃、塑胶或二氧化硅材质其中之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21480.6A CN102608820B (zh) | 2011-01-19 | 2011-01-19 | 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21480.6A CN102608820B (zh) | 2011-01-19 | 2011-01-19 | 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08820A true CN102608820A (zh) | 2012-07-25 |
CN102608820B CN102608820B (zh) | 2014-06-04 |
Family
ID=46526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2148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08820B (zh) | 2011-01-19 | 2011-01-19 | 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08820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4688A (zh) * | 2012-09-03 | 2013-01-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93839A (zh) * | 2013-10-30 | 2015-05-06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供电致生色产品变色的装置 |
CN105204262A (zh) * | 2015-10-30 | 2015-12-30 | 揭阳市宏光镀膜玻璃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智能窗及其封装方法 |
CN106476723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法拉第未来公司 | 直观的车辆控制 |
CN106753321A (zh) * | 2016-12-29 | 2017-05-31 | 江苏飞拓车镜系统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材料以及电致变色装置 |
JP2017102394A (ja) * | 2015-12-04 | 2017-06-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
CN112162440A (zh) * | 2020-09-25 | 2021-01-01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2255854A (zh) * | 2020-11-06 | 2021-01-22 | 广西大学 | 一种锌离子驱动二氧化钛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359361A (zh) * | 2021-05-08 | 2021-09-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微腔注入型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4442392A (zh) * | 2022-02-21 | 2022-05-0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用于电致变色窗的电解液及制备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03256A1 (en) * | 1999-03-29 | 2003-06-05 | Horst Berneth | Electrochromic contrast plate |
CN101089716A (zh) * | 2006-06-16 | 2007-12-19 | 达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压感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KR20100061912A (ko) * | 2008-12-01 | 2010-06-10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터치 무기전계발광 장치, 터치 무기전계발광 시스템 및 터치 무기전계발광 방법 |
-
2011
- 2011-01-19 CN CN201110021480.6A patent/CN10260882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03256A1 (en) * | 1999-03-29 | 2003-06-05 | Horst Berneth | Electrochromic contrast plate |
CN101089716A (zh) * | 2006-06-16 | 2007-12-19 | 达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压感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KR20100061912A (ko) * | 2008-12-01 | 2010-06-10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터치 무기전계발광 장치, 터치 무기전계발광 시스템 및 터치 무기전계발광 방법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4688B (zh) * | 2012-09-03 | 2015-03-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854688A (zh) * | 2012-09-03 | 2013-01-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93839A (zh) * | 2013-10-30 | 2015-05-06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供电致生色产品变色的装置 |
CN104593839B (zh) * | 2013-10-30 | 2017-03-01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供电致生色产品变色的装置 |
CN106476723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法拉第未来公司 | 直观的车辆控制 |
CN105204262B (zh) * | 2015-10-30 | 2017-12-12 | 揭阳市宏光镀膜玻璃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智能窗及其封装方法 |
CN105204262A (zh) * | 2015-10-30 | 2015-12-30 | 揭阳市宏光镀膜玻璃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智能窗及其封装方法 |
JP2017102394A (ja) * | 2015-12-04 | 2017-06-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
CN106753321A (zh) * | 2016-12-29 | 2017-05-31 | 江苏飞拓车镜系统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材料以及电致变色装置 |
CN112162440A (zh) * | 2020-09-25 | 2021-01-01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2162440B (zh) * | 2020-09-25 | 2021-11-2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2255854A (zh) * | 2020-11-06 | 2021-01-22 | 广西大学 | 一种锌离子驱动二氧化钛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255854B (zh) * | 2020-11-06 | 2022-12-23 | 广西大学 | 一种锌离子驱动二氧化钛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359361A (zh) * | 2021-05-08 | 2021-09-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微腔注入型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4442392A (zh) * | 2022-02-21 | 2022-05-0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用于电致变色窗的电解液及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08820B (zh) | 2014-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08820B (zh) | 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 | |
US8284471B2 (en) | Touch control electrochromic device | |
Pan et al. | Single-layer electrochromic device based on hydroxyalkyl viologens with large contrast and high coloration efficiency | |
Oh et al. | Voltage-tunable multicolor, sub-1.5 V, flexible electrochromic devices based on ion gels | |
US10429715B2 (en) |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electro-optic displays | |
Ma et al. | Flexible electrochromic device based on poly (3, 4-(2, 2-dimethylpropylenedioxy) thiophene) | |
Kao et al. | Thermally cured dual functional viologen-based all-in-one electrochromic devices with panchromatic modulation | |
Lampert | Smart switchable glazing for solar energy and daylight control | |
Heuer et al. | Electrochromic window based on conducting poly (3, 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 (styrene sulfonate) | |
Zheng et al. | Toward easy-to-assemble, large-area smart windows: all-in-one cross-linked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and device | |
Oh et al. | User-customized, multicolor, transparent electrochemical displays based on oxidatively tuned electrochromic ion gels | |
CN100460974C (zh) | 压感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Ghosh et al. | Multiwavelength Color Switching from Polyaniline‐Viologen Bilayer: Inching toward Versatile All‐Organic Flexible Electrochromic Device | |
EP3047332A1 (en) | Chromatic systems | |
JPH03505928A (ja)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導電性ポリマーを用いた色調調整可能な窓 | |
CN103135306A (zh) | 具有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致变色组件 | |
Hong et al. | A red-to-gray poly (3-methylthiophene) electrochromic device using a zinc hexacyanoferrate/PEDOT: PSS composite counter electrode | |
CN111077714A (zh) | 变色装饰膜及其形成方法 | |
CN105372896A (zh) | 基于导电聚合物的固体电解质电致变色柔性器件的制备 | |
Hu et al. | High contrast all-solid-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with 2, 2, 6, 6-tetramethyl-1-piperidinyloxy (TEMPO), heptyl viologen, and succinonitrile | |
Puguan et al. | Engineered ionene/pnipam hybrid dual-response material generating tunable and unique optical modes for adaptive solar transmittance modulation | |
Chen et al. | A salt-free poly (acrylic acid) hydrogel electrolyte with self-released ions for quasi-solid-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s | |
US9715155B1 (en) |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electro-optic displays | |
KR20120057487A (ko) | 터치식 전기변색 장치 | |
Kim et al. | Optimized ion diffusion depth for maximizing optical contrast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EDOT: PSS electrochromic de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