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8571A - 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8571A
CN102598571A CN2010800506051A CN201080050605A CN102598571A CN 102598571 A CN102598571 A CN 102598571A CN 2010800506051 A CN2010800506051 A CN 2010800506051A CN 201080050605 A CN201080050605 A CN 201080050605A CN 102598571 A CN102598571 A CN 102598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channel
sector
feedback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t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06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约瑟夫·J·布兰茨
沙拉德·迪帕克·桑布瓦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383810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59857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riority to CN2017114035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686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8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8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系统及方法提供对UMTS电信系统的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从第一扇区提供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且从第二扇区提供第二下行链路信道,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大体上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中。在上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例如CQI及/或PCI等反馈信息,以促进所述相应下行链路信道的调适。此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可在与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的载波频率相同或不同的载波频率中。

Description

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案主张2009年11月9日申请的标题为“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Frequency Dual Cell High Speed DownlinkPacket Access)”的第61/259,510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权益,所述临时专利申请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面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且更特定言的,涉及DC-HSDPA UMTS系统。
背景技术
广泛地部署无线通信网路以提供各种通信服务,例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接发、广播,等等。通常为多址网络的此些网络通过共享可用网络资源而支持多个用户的通信。此网络的一个实例为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UTRAN为定义为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由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支持的第三代(3G)移动电话技术)的一部分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UMTS(其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技术的后继者)当前支持各种空中接口标准,例如,宽带码分多址(W-CDMA)、时分-码分多址(TD-CDMA)及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UMTS还支持增强型3G数据通信协议,例如,高速包接入(HSDPA),其向相关联UMTS网络提供较高数据传送速度及容量。
随着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继续增加,研究及开发继续推进UMTS技术,以不仅满足对移动宽带接入的增长的需求,而且推进及增强在移动通信方面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一种系统及方法提供对UMTS电信系统的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从第一扇区提供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且从第二扇区提供第二下行链路信道,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是大体上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中。在上行链路载波上提供例如CQI及/或PCI等反馈信息,以促进相应下行链路信道的调适。此处,上行链路载波可在与下行链路信道的载波频率相同或不同的载波频率中。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中通信的方法。此处,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来自第一扇区的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及在来自第二扇区的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大体上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及在所述第二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具有用于在来自第一扇区的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且在来自第二扇区的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的代码,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大体上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进一步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一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的代码,及用于在所述第二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的代码。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及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此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经配置以在来自第一扇区的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且在来自第二扇区的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大体上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经进一步配置以在所述第一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且在所述第二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在来自第一扇区的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且在来自第二扇区的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大体上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中。所述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的装置;及用于在所述第二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的装置。
在审阅以下具体描述内容后,随即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用于使用处理系统的设备的硬件实施方案的实例的图。
图2为概念性地说明电信系统的实例的框图。
图3为说明接入网络的实例的概念图。
图4为概念性地说明电信系统中与UE通信的节点B的实例的框图。
图5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方面的SFDC-HSDPA系统的概念图。
图6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方面的SFDC-HSDPA无线网络中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所陈述的详细描述内容意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且无意表示可供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为了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具体描述内容包括特定细节。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情况下,以框图形式展示众所周知的结构及组件,以便避免使此些概念模糊。
图1为说明用于使用处理系统114的设备100的硬件实施方案的实例的概念图。在此实例中,处理系统114可使用大体上由总线102表示的总线架构来实施。视处理系统114的特定应用及总设计约束而定,总线102可包括任何数目个互连总线及桥接器。总线102将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大体上通过处理器104表示)及计算机可读媒体(大体上通过计算机可读媒体106表示)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02还可链接各种其它电路,例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电压调节器及功率管理电路,其在此项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将不再加以描述。总线接口108提供在总线102与收发器110之间的接口。收发器110提供用于经由传输媒体与各种其它设备通信的装置。视设备的性质而定,还可提供用户接口112(例如,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
处理器104负责管理总线102及通用处理,包括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媒体106上的软件。软件在由处理器104执行时致使处理系统114实施下文针对任何特定设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媒体106还可用于存储由处理器104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
贯穿本发明所呈现的各种概念可横越多种电信系统、网络架构及通信标准加以实施。作为实例而非限制,参考使用W-CDMA空中接口的UMTS系统200来呈现图2所说明的本发明的方面。UMTS网络包括三个互动域:核心网络(CN)204、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202及用户设备(UE)210。在此实例中,UTRAN202提供各种无线服务,包括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接发、广播及/或其它服务。UTRAN202可包括多个无线电网络子系统(RNS)(例如,RNS207),每一RNS由相应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例如,RNC206)控制。此处,除了本文中所说明的RNC206及RNS207以外,UTRAN202还可包括任何数目个RNC206及RNS207。RNC206为尤其负责指派、重新配置及释放RNS207内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RNC206可使用任何合适输送网络经由各种类型的接口(例如,直接物理连接、虚拟网络等)而互连到UTRAN202中的其它RNC(未图示)。
在UE210与节点B208之间的通信可被认为包括物理(PHY)层及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另外,UE210与RNC206之间通过相应节点B208的通信可被认为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在本说明书中,PHY层可被认为层1;MAC层可被认为层2;且RRC层可被认为层3。在下文中的信息利用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的RRC协议说明书(3GPP TS 25.331 v9.1.0)中所引入的术语。
可将由SRNS207覆盖的地理区域划分成许多小区,其中一无线电收发器设备服务一个小区。无线电收发器设备在UMTS应用中通常被称为节点B,但还可被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称为基站(BS)、基站收发台(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器、收发器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接入点(AP)或某一其它合适术语。为了清楚起见,在每一SRNS207中展示三个节点B208;然而,SRNS207可包括任何数目个无线节点B。节点B208向任何数目个移动设备提供对核心网络(CN)204的无线接入点。移动设备的实例包括蜂窝式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上网本、智能本(smartbook)、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GPS)装置、多媒体装置、视频装置、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相机、游戏控制台或任何其它类似功能的装置。移动设备在UMTS应用中通常被称为UE,但还可被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称为移动台(MS)、订户台、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装置、无线装置、无线通信装置、远程装置、移动订户台、接入终端(AT)、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终端、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某一其它合适术语。在UMTS系统中,UE210可进一步包括通用订户身份模块(USIM)211,其含有用户向网络的订用信息。为了说明性目的,将一个UE210展示成与许多节点B208通信。下行链路(DL)(还被称为前向链路)指代从节点B208到UE210的通信链路,且上行链路(UL)(还被称为反向链路)指代从UE210到节点B208的通信链路。
核心网络204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网络(例如,UTRAN202)介接。如所展示,核心网络204为GSM核心网络。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贯穿本发明所呈现的各种概念可实施于RAN或其它合适接入网络中,以向UE提供对不同于GSM网络的类型的核心网络的接入。
核心网络204包括电路交换式(CS)域及包交换式(PS)域。一些电路交换式元件为移动服务交换中心(MSC)、访客位置寄存器(VLR)及网关MSC。包交换式元件包括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及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一些网络元件(比如,EIR、HLR、VLR及AuC)可由电路交换式域及包交换式域两者共享。在所说明的实例中,核心网络204使用MSC212及GMSC214来支持电路交换式服务。在一些应用中,GMSC214可被称为媒体网关(MGW)。一个或一个以上RNC(例如,RNC206)可连接到MSC212。MSC212为控制呼叫设置、呼叫路由及UE移动性功能的设备。MSC212还包括访客位置寄存器(VLR),其在UE处于MSC212的覆盖区域中的持续时间内含有订户相关信息。GMSC214经由MSC212提供网关以供UE接入电路交换式网络216。GMSC214包括本籍位置寄存器(HLR)215,其含有订户数据,例如,反映特定用户已订用的服务的细节的数据。HLR还与含有订户特定验证数据的验证中心(AuC)相关联。当接收到特定UE的呼叫时,GMSC214查询HLR215以确定UE的位置,且将所述呼叫转发到服务所述位置的特定MSC。
核心网络204还使用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218及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220来支持包数据服务。GPRS(其代表通用包无线电服务)经设计成以比可用于标准电路交换式数据服务的速度高的速度提供包数据服务。GGSN220为UTRAN202提供到基于包的网络222的连接。基于包的网络222可为因特网、私用数据网络或某一其它合适的基于包的网络。GGSN220的主要功能是向UE210提供基于包的网络连接性。可经由SGSN218在GGSN220与UE210之间传送数据包,SGSN218在基于包的域中主要执行与MSC212在电路交换式域中所执行的功能相同的功能。
UMTS空中接口为扩频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系统。扩频DS-CDMA经由乘以被称为码片的伪随机位的序列而扩展用户数据。用于UMTS的W-CDMA空中接口是基于此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且另外需要频分双工(FDD)。FDD将不同载波频率用于节点B208与UE210之间的上行链路(UL)及下行链路(DL)。利用DS-CDMA且使用时分双工的用于UMTS的另一空中接口为TD-SCDMA空中接口。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尽管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实例可指代WCDMA空中接口,但基本原理同样地适用于TD-SCDMA空中接口。
参看图3,说明UTRAN架构中的接入网络300。多址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蜂窝式区域(小区),包括小区302、304及306,其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扇区。多个扇区可由天线群组形成,其中每一天线负责与小区的一部分中的UE通信。举例来说,在小区302中,天线群组312、314及316可各自对应于不同扇区。在小区304中,天线群组318、320及322各自对应于不同扇区。在小区306中,天线群组324、326及328各自对应于不同扇区。小区302、304及306可包括若干无线通信装置,例如,用户设备或UE,其可与每一小区302、304或306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扇区通信。举例来说,UE330及332可与节点B342通信,UE334及336可与节点B344通信,且UE338及340可与节点B346通信。此处,每一节点B342、344、346经配置以向相应小区302、304及306中的所有UE330、332、334、336、338、340提供对核心网络204(见图2)的接入点。
随着UE334从小区304中所说明的位置移动到小区306中,可发生服务小区变化(SCC)或越区移交,其中与UE334的通信从小区304(其可被称为源小区)转变到小区306(其可被称为目标小区)。越区移交程序的管理可发生在UE334处、对应于相应小区的节点B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06(见图2)处或无线网络中的另一合适节点处。举例来说,在对于源小区304的呼叫期间,或在任何其它时间,UE334可监视源小区304的各种参数以及相邻小区(例如,小区306及302)的各种参数。另外,视这些参数的质量而定,UE334可维持与所述相邻小区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通信。在此时间期间,UE334可维持作用集(Active Set),即,UE334被同时连接到的小区列表(即,当前将下行链路专用物理信道DPCH或分数下行链路专用物理信道F-DPCH指派给UE334的UTRA小区可构成作用集)。
视正部署的特定电信标准而定,接入网络300所使用的调制及多址方案可变化。举例来说,所述标准可包括演进数据最佳化(EV-DO)或超移动宽带(UMB)。EV-DO及UMB为由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公布为CDMA2000标准家族的部分的空中接口标准,且使用CDMA来提供对移动台的宽带因特网接入。或者,所述标准可为:使用宽带CDMA(W-CDMA)及CDMA的其它变体(例如,TD-SCDMA)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使用TDMA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及演进式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及使用OFDMA的快闪OFDM。来自3GPP组织的文件中描述UTRA、E-UTRA、UMTS、LTE、LTE高级及GSM。来自3GPP2组织的文件中描述CDMA2000及UMB。所使用的实际无线通信标准及多址技术将视特定应用及强加于系统上的总设计约束而定。
图4为与UE450通信的节点B410的框图,其中节点B410可为图2中的节点B208,且UE450可为图2中的UE210。在下行链路通信中,发射处理器420可从数据源412接收数据,且从控制器/处理器440接收控制信号。发射处理器420提供用于数据及控制信号以及参考信号(例如,导频信号)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举例来说,发射处理器420可提供用于错误检测、译码及交错的循环冗余检查(CRC)码以促进:前向错误校正(FEC);基于各种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调幅(M-QAM)等)而映射到信号群集;使用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进行扩频;及乘以扰码以产生一系列符号。控制器/处理器440可使用来自信道处理器444的信道估计来确定用于发射处理器420的译码、调制、扩频及/或扰频方案。可从UE450发射的参考信号得出这些信道估计,或可从来自UE450的反馈得出这些信道估计。将发射处理器420产生的符号提供给发射帧处理器430以创建帧结构。发射帧处理器430通过使所述符号与来自控制器/处理器440的信息多路复用而创建此帧结构,从而产生一系列帧。接着将所述帧提供给发射器432,发射器432提供各种信号调节功能,包括将所述帧放大、滤波及调制到载波上,以用于经由天线434而在无线媒体上进行下行链路发射。天线434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天线,例如,包括波束操控双向自适应天线阵列或其它类似波束技术。
在UE450处,接收器454经由天线452而接收下行链路发射,且处理所述发射以恢复经调制到所述载波上的信息。将由接收器454恢复的信息提供给接收帧处理器460,接收帧处理器460剖析每一帧,且将来自所述帧的信息提供给信道处理器494,且将数据、控制及参考信号提供给接收处理器470。接收处理器470接着执行通过节点B410中的发射处理器420执行的处理的逆处理。更具体地说,接收处理器470解扰频及解扩频所述符号,且接着基于调制方案而确定由节点B410发射的最可能的信号群集点。这些软决策可基于由信道处理器494计算的信道估计。接着解码及解交错软决策以恢复数据、控制及参考信号。接着检查CRC码以确定帧是否被成功地解码。由经成功解码帧运载的数据将接着被提供给数据汇472,数据汇472表示在UE450及/或各种用户接口(例如,显示器)中执行的应用程序。由经成功解码帧运载的控制信号将被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490。当帧未由接收器处理器470成功地解码时,控制器/处理器490还可使用应答(ACK)及/或否定应答(NACK)协议来支持针对所述帧的重新发射请求。
在上行链路中,将来自数据源478的数据及来自控制器/处理器490的控制信号提供给发射处理器480。数据源478可表示在UE 450及各种用户接口(例如,键盘)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类似于结合由节点B410进行的下行链路发射而描述的功能性,发射处理器480提供包括CRC码、译码及交错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以促进:FEC;映射到信号群集;使用OVSF进行扩频;及扰频以产生一系列符号。可使用信道估计(通过信道处理器494从由节点B410发射的参考信号得出,或从由节点B410提供的反馈得出)来选择适当译码、调制、扩频及/或扰频方案。由发射处理器480产生的符号将被提供给发射帧处理器482以创建帧结构。发射帧处理器482通过使所述符号与来自控制器/处理器490的信息多路复用来创建此帧结构,从而产生一系列帧。接着将所述帧提供给发射器456,发射器456提供各种信号调节功能,包括将所述帧放大、滤波及调制到载波上,以用于经由天线452在无线媒体上进行上行链路发射。
在节点B410处以类似于在UE450处结合接收器功能所描述的方式的方式处理上行链路发射。接收器435经由天线434接收上行链路发射,且处理所述发射以恢复被调制到所述载波上的信息。将由接收器435恢复的信息提供给接收帧处理器436,接收帧处理器436剖析每一帧,且将来自所述帧的信息提供给信道处理器444,并将数据、控制及参考信号提供给接收处理器438。接收处理器438执行由UE450中的发射处理器480执行的处理的逆处理。可接着将由经成功解码的帧运载的数据及控制信号分别提供给数据汇439及控制器/处理器。如果接收处理器未成功地解码一些帧,那么控制器/处理器440还可使用ACK及/或NACK协议来支持针对所述帧的重新发射请求。
可使用控制器/处理器440及490来分别指导节点B410及UE450处的操作。举例来说,控制器/处理器440及490可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功率管理及其它控制功能。存储器442及492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分别存储用于节点B410及UE450的数据及软件。可使用节点B410处的调度器/处理器446将资源分配给UE,且调度用于UE的下行链路及/或上行链路发射。
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HSDPA)为在3GPP标准家族中被定义为对UMTS下行链路的早期增强的3G通信协议。在HSDPA中,利用被称为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的输送信道。此处,将HS-DSCH映射到包括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及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PDSCH)的物理信道。虽然HS-PDSCH运载下行链路上的实际数据,但HS-SCCH为用以将关于对应HS-PDSCH上的信息的控制信息提供给UE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HS-DPCCH为将例如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译码控制指示符(PCI)及/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或否定确认(ACK/NACK)等反馈信息提供给节点B的上行链路信道。一般来说,反馈信息将对应于由节点B提供的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信息提供给节点B。以此方式,节点B可根据对应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来调适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
双小区或双信道HSDPA(DC-HSDPA)为利用下行链路上的载波汇总的对HSDPA的进一步增强。就是说,在DC-HSDPA中,节点B可将两个载波频率上的两个HS-DSCH信道提供给UE,以便基本上使下行链路通过量加倍。如所指定,DC-HSDPA将两个HS-DSCH信道提供给来自单个扇区的UE,使得将到所述UE的资源调度合并到所述单个扇区中。
当UE334(见图3)正在两个相邻扇区的边界处使用HSDPA服务时,此服务的通过量常常归因于扇区间干扰或来自服务扇区的低信号质量而受限。归因于来自相邻扇区的干扰及/或归因于来自服务扇区的弱信号,终端可能仅在极有限的数据速率下得到服务。因此,在DC-HSDPA系统中,当一个或两个HS-DSCH信道的质量降级时,所述扇区可简单地越区移交到另一扇区,其可接着将双小区提供给UE。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如图5所说明,可能有益的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扇区514及516之间具有地理重叠,使得UE510可至少在一特定时段内由多个扇区服务。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电信系统可在单个频道上提供来自多个扇区的HSDPA服务。举例来说,利用两个扇区的设置可被称为单频双小区HSDPA(SFDC-HSDPA)。然而,可自由地利用其它术语。以此方式,在扇区边界处的用户以及整个系统可受益于高通过量。此处,可通过同一节点B提供不同扇区,或可通过不同节点B提供不同扇区。
图5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方面的SFDC-HSDPA系统的概念图。在图5所说明的方案中,两个节点B502及504各自分别提供下行链路信道506及508,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道大体上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中。当然,如已经描述,在另一方面中,可从同一节点B的不同扇区提供下行链路载波506及508两者。此处,UE510接收下行链路信道且提供上行链路信道512,上行链路信道512由节点B502及504两者接收。来自UE510的上行链路信道512可提供(例如)对应于对应下行链路信道506及508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可通过UE510在单个上行链路信道512(例如,HS-DPCCH)上将例如CQI及PCI等的反馈信息(包括所述扇区中的每一者的信道状态信息)周期性地发射到每一节点B(例如,当一个节点B对应于所述扇区中的每一者时发射到所述节点B,或当不同相应节点B提供所述扇区时发射到多个节点B),以便允许一个或一个以上节点B调度器确定在相同载波频率上由两个不同扇区提供的下行链路信道506、508的信道状态。就是说,可通过两个扇区(例如,在节点B502及504处)以在一些方面类似于软越区移交的方式接收包括来自UE的反馈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512。此处,可将对应于不同下行链路信道的反馈信息进行时间多路复用或代码多路复用。举例来说,当将反馈信息进行代码多路复用时,可使用(例如)对应于相应扇区的UE特定信道化码来调制反馈信息。因此,可在节点B接收器处将所述扇区中的每一者接收到的在上行链路中(例如,在HS-DPCCH上)的反馈信号进行软组合,从而增加上行链路报告的可靠性。
当将对应于多个下行链路信道506、508的反馈信息进行代码多路复用时,可将不同信道化码用于对应于反馈信息所涉及的下行链路信道的反馈。因此,可在同一上行链路信道上为多个下行链路信道提供所述反馈。此处,在本发明的示范性方面中,可将用于反馈信息的信道化码进行符号对准,以便减少不同反馈符号之间的干扰。就是说,为了使在利用多码发射时反馈符号彼此实质上正交,可将信道化码进行符号对准。在其它方面中,扰码可能彼此不同步。就是说,在多个信道化码之间的同步或对准不是各种实施方案所必需的。然而,所述同步可减少干扰及用于接收反馈信息的处理资源。以此方式,可减少或避免上行链路中的ACK/NACK报告与下行链路中所发射的对应数据包的匹配方面的任何不明确性。并且,对于上行链路HS-DPCCH上的CQI报告,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利用子帧同步。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在利用码簿来选择编码所述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者的所要反馈的合适信道化码的情况下,可联合地编码在单个上行链路载波上对应于多个下行链路信道的反馈。就是说,可将选自码簿的单个反馈符号用作用于编码多个下行链路信道的HARQ ACK/NACK反馈的信道化码。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下行链路发射上的HS-PDSCH的子帧同步。尽管有益,但在子帧层次处HS-PDSCH信道的同步不是强制性的。就是说,存在替代方法以在不存在HS-PDSCH的子帧同步的情况下实施SFDC-HSDPA。然而,在不存在子帧同步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某些问题。举例来说,HS-DPCCH上的联合ACK/NACK报告与异步HS-PDSCH TTI之间的匹配可能需要额外处理。另外,归因于HS-PDSCH的发射与HS-DPCCH上的ACK/NACK反馈之间的较长延迟,可能需要更多HARQ例项。更进一步,HS-DPCCH上的CQI报告与两个扇区的相应HS-PDSCH TTI之间可发生不同偏移。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未必需要在单个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上提供反馈信息。就是说,尽管单个上行链路载波频率的利用可减少费用(因为其可仅需要单个发射器及天线),但一些实施方案可利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举例来说,再次参看图4,在一个实例中,UE450可包括一个以上发射器456、发射帧处理器482及/或发射处理器480,以及一个以上天线452。在一个实例中,接着,接收SFDC-HSDPA的UE可在两个不同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上提供对两个下行链路信道506及508的反馈。就是说,所述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中的一者可对应于所述扇区中提供下行链路发射的一者,而第二上行链路载波频率可对应于提供下行链路发射的第二扇区。此处,缺少将用于对应反馈符号的任何扰码进行符号对准的动机,因为所述符号已经由于其在不同载波频率上进行发射而正交。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此处仅作为一实例而给出此一一对应,且存在许多其它合适实施方案,例如,所述上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者在不同时间对应于所述下行链路发射两者,等等。
在用于SFDC-HSDPA系统的控制信道信令的一个方面中,从提供下行链路信道的每一扇区,UE可在每扇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HS-SCCH上接收调度信息(当UE得到调度时)。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可在被视为主扇区的扇区上利用一个或一个以上HS-SCCH,以提供对应于来自两个扇区的经调度数据的控制信息。
并且,相对于HS-PDSCH发射,可利用在扇区之间的帧的同步。以此方式,当同时在两个扇区上调度UE时,可应用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的HS-PDSCH间干扰消除(还被称为小区间干扰消除),从而进一步改进针对这些扇区边界用户的通过量及整个系统通过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熟悉HS-PDSCH间干扰消除的概念,HS-PDSCH间干扰消除可用以减少来自相邻扇区的干扰。就是说,因为来自不同扇区的发射(其通常利用不同扩频码)非正交,所以当收听来自另一扇区的信号时,来自一个扇区的信号可看起来类似于噪声。然而,所述信号事实上不仅仅是噪声,且例如UE等接收器可具有关于所述信号的信息,例如,正利用的扩频码,等等。因此,接收器可利用HS-PDSCH间干扰消除来减少来自另一扇区的干扰。另外,UE可在确定与信道状态相关的所得反馈(例如,CQI)时考虑来自扇区间干扰消除的改进。就是说,在提供于上行链路发射上的CQI中所反映的信道质量可视HS-PDSCH间干扰消除而定。
因此,可以动态方式定义主要扇区及次要扇区。就是说,在主要扇区的相应HS-DPCCH上的反馈信息可使得即使可能无干扰消除(例如,当仅在单个扇区上调度UE时),此反馈也是准确的。当然,对应于次要扇区的反馈信息可仅在实际上在两个扇区上调度UE时是准确的。此外,控制信道信令的进一步最佳化可使能够在不使常规线性接收器恶化的情况下高效地使用干扰消除技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SFDC-HSDPA的某些方面可类似于软越区移交。就是说,用户可实质上同时从双扇区接收下行链路信息,从而增加通过量及可靠性两者,同时将特定上行链路发射提供给所述双扇区中的每一者。因此,举例来说,当用户在两个扇区的边界处时,可减少或避免(例如)由扇区间干扰引起的预期的不良性能。就是说,如果用户由第一扇区服务,且如果第二扇区改进,那么可改变服务扇区,使得可通过较合适的扇区来服务用户。举例来说,在对应于两个扇区的区域彼此重叠或接触的特定地理位置处,可能难以确定哪一扇区优选,且另外,哪一扇区较佳的指定可在边界处随着时间而快速地改变。因此,可能有用的是同时传送来自两个扇区的数据。以此方式,可在边界区域处更好地服务用户。
图6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方面的利用SFDC-HSDPA的过程600的流程图。在示范性过程中,在框610中,在来自第一扇区的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且在框620中,在来自第二扇区的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此处,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第二下行链路信道可大体上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中。在一个实例中,如图4所说明,可通过相应节点B410提供每一下行链路信道,且在发射帧处理器430、发射处理器420及控制器/处理器440的影响下通过发射器432发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如上文所论述,可通过单个节点B410中的多个扇区或通过单独节点B提供相应的下行链路信道。
在框630中,在第一扇区处接收对应于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且在框640中,在第二扇区处接收对应于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在一个实例中,如图4所说明,可通过接收器435接收反馈信息,且将所述信息发送到接收帧处理器436、接收处理器438、信道处理器444及/或控制器/处理器440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且由其处理所述信息。在框650中,根据对应于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来调适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且在框660中,根据对应于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来调适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再次返回到图4,控制器/处理器440可根据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起作用,以结合发射处理器420、发射帧处理器430及/或发射器432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来调适发射。
已参考W-CDMA系统而呈现电信系统的若干方面。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易于了解,贯穿本发明所描述的各种方面可扩展到其它电信系统、网络架构及通信标准。
举例来说,各种方面可扩展到其它UMTS系统,例如,TD-SCDMA、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HSUPA)、高速包接入加(HSPA+)及TD-CDMA。各种方面还可扩展到使用长期演进(LTE)(在FDD、TDD或所述两者模式中)、LET高级(LTE-A)(在FDD、TDD或所述两者模式中)、CDMA2000、演进数据最佳化(EV-DO)、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超宽带(UMB)、蓝牙的系统,及/或其它合适系统。所使用的实际电信标准、网络架构及/或通信标准将视特定应用及强加于系统上的总设计约束而定。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元件或元件的任何部分或元件的任何组合可使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的“处理系统”来实施。处理器的实例包括经配置以执行贯穿本发明而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的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状态机、门控逻辑、离散硬件电路,及其它合适硬件。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可执行软件。软件应被广泛地解释为表示指令、指令集、代码、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程序、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码、执行线程、程序、函数等等,无论是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它。软件可驻留于计算机可读媒体上。计算机可读媒体可为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媒体。举例来说,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磁性存储装置(例如,硬盘、软盘、磁条)、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智能卡、快闪存储器装置(例如,卡、棒、钥匙型驱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寄存器、可装卸盘,及用于存储可由计算机存取及读取的软件及/或指令的任何其它合适媒体。举例来说,计算机可读媒体还可包括载波、传输线,及用于传输可由计算机存取及读取的软件及/或指令的任何其它合适媒体。计算机可读媒体可驻留于处理系统中、在处理系统外部,或分布在包括处理系统的多个实体上。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于计算机程序产品中。举例来说,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在封装材料中的计算机可读媒体。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视特定应用及强加于整个系统的总设计约束而定来最佳地实施贯穿本发明所呈现的所描述的功能性。
将理解,所揭示的方法中的步骤的特定次序或层级为示范性过程的说明。基于设计偏好,应理解,可重新排列所述方法中的步骤的特定次序或层级。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样本次序来呈现各种步骤的要素,且无意限于所呈现的特定次序或层级,除非其中有具体陈述。
提供先前描述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适用于其它方面。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无意限于本文中所展示的方面,而是将被赋予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语言一致的整个范围,其中对呈单数形式的元件的参考无意表示“有且仅有一个”(除非具体地这样叙述),而是表示“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具体叙述,否则术语“一些”指代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代项目列表中的“至少一者”的短语指代所述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部件。作为实例,“a、b或c中的至少一个者”意在涵盖:a;b;c;a及b;a及c;b及c;以及a、b及c。一般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或以后将知晓的贯穿本发明所描述的各种方面的元件的所有结构及功能均等物是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且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涵盖。此外,本文中所揭示的任何内容皆无意献给公众,不管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是否明确地陈述此揭示内容。任何权利要求要素皆不应依据35U.S.C.§112第六段的条款加以解释,除非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来明确地陈述所述要素,或在方法权利要求的情况下,使用短语“用于…的步骤”来陈述所述要素。

Claims (40)

1.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中通信的方法,其包含:
在来自第一扇区的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且在来自第二扇区的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其中在第一载波频率上运载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每一者;
在所述第一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及
在所述第二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上提供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每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上在上行链路信道上联合编码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发射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反馈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反馈信息包含CQI或PCI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来调适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及
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来调适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中的每一者的上行链路上利用至少一个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且其中在所述相应扇区中的每一者中所述控制信道的子帧定时相对于彼此大体上异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在一个或一个以上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中的每一者的调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度信息的所述接收包含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扇区为主扇区,其为所述主扇区及至少一个其它扇区提供调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收听来自所述第二扇区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时,通过应用小区间干扰消除来减少来自所述第一扇区的干扰。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
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含:
用于在来自第一扇区的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且在来自第二扇区的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的代码,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是在第一载波频率上运载;
用于在所述第一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的代码;及
用于在所述第二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的代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各自是在第一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上提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是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上在上行链路信道上联合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反馈信息是在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发射。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反馈信息包含CQI或PCI中的至少一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来调适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的代码;及
用于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来调适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的代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中的每一者的上行链路上利用至少一个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且其中在所述相应扇区中的每一者中所述控制信道的子帧定时相对于彼此大体上异步。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进一步包含用于在一个或一个以上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中的每一者的调度信息的代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用于接收所述调度信息的代码包含用于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信息的代码,其中所述第一扇区为主扇区,其为所述主扇区及至少一个其它扇区提供调度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收听来自所述第二扇区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时,通过应用小区间干扰消除来减少来自所述第一扇区的干扰。
21.一种用于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设备,其包含:
至少一个处理器;及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经配置以:
在来自第一扇区的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且在来自第二扇区的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是在第一载波频率上运载;
在所述第一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及
在所述第二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各自是在第一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上提供。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是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上在上行链路信道上联合编码。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反馈信息是在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发射。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反馈信息包含CQI或PCI中的至少一者。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经进一步配置以:
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来调适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且
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来调适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在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中的每一者的上行链路上利用至少一个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且其中在所述相应扇区中的每一者中所述控制信道的子帧定时相对于彼此大体上异步。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经进一步配置以在一个或一个以上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中的每一者的调度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调度信息的所述接收包含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扇区为主扇区,其为所述主扇区及至少一个其它扇区提供调度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当收听来自所述第二扇区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时,通过应用小区间干扰消除来减少来自所述第一扇区的干扰。
31.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
用于在来自第一扇区的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且在来自第二扇区的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提供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是在第一载波频率上运载;
用于在所述第一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的装置;及
用于在所述第二扇区处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的装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各自是在第一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上提供。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是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上在上行链路信道上联合编码。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反馈信息是在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发射。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反馈信息包含CQI或PCI中的至少一者。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来调适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及
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所述反馈信息来调适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上的发射。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在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中的每一者的上行链路上利用至少一个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且其中在所述相应扇区中的每一者中所述控制信道的子帧定时相对于彼此大体上异步。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在一个或一个以上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中的每一者的调度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调度信息的所述接收包含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扇区为主扇区,其为所述主扇区及至少一个其它扇区提供调度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当收听来自所述第二扇区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道时,通过应用小区间干扰消除来减少来自所述第一扇区的干扰。
CN2010800506051A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 Pending CN1025985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3578.1A CN107968675A (zh)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5951009P 2009-11-09 2009-11-09
US61/259,510 2009-11-09
US12/941,781 2010-11-08
US12/941,781 US8867494B2 (en) 2009-11-09 2010-11-08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frequency dual cell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PCT/US2010/056080 WO2011057296A2 (en) 2009-11-09 2010-11-09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frequency dual cell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03578.1A Division CN107968675A (zh)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8571A true CN102598571A (zh) 2012-07-18

Family

ID=438381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06051A Pending CN102598571A (zh)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
CN201711403578.1A Pending CN107968675A (zh)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03578.1A Pending CN107968675A (zh) 2009-11-09 2010-11-09 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8867494B2 (zh)
EP (2) EP3447950B1 (zh)
JP (1) JP5629780B2 (zh)
KR (2) KR20140053411A (zh)
CN (2) CN102598571A (zh)
BR (1) BR112012010765B1 (zh)
CA (1) CA2778642C (zh)
HK (1) HK1247449A1 (zh)
MY (1) MY161477A (zh)
RU (1) RU2527209C2 (zh)
TW (1) TW201141170A (zh)
WO (1) WO201105729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36193A1 (en) 2012-06-19 2013-1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information for assisting user equipment
US9264097B2 (en) 2009-06-04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down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34780B1 (en) * 2010-02-12 2018-06-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ending feedback for multiple downlink carriers
US9191867B2 (en) * 2010-09-09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DC-HSDPA and SFDC-HSDPA
WO2013046410A1 (ja) * 2011-09-29 2013-04-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CN103036637B (zh) * 2011-09-30 2017-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激活多流传输的ue发送hs‑dpcch的方法及ue
IN2014KN00951A (zh) * 2011-10-04 2015-10-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S20130088978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Joint Encoding of Rank and CQI Feedback For Comp
US8953699B2 (en) 2011-11-07 2015-02-1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SI feedback for joint processing scheme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3391526A (zh) * 2012-05-10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边界确定方法、指示信息发送方法及其装置
US9882623B2 (en) * 2014-09-18 2018-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 thread feedback design for non-orthogonal channels
US10117120B2 (en) 2014-10-28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feedback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JP6380071B2 (ja) 2014-12-11 2018-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80359011A1 (en) * 2017-06-13 2018-12-13 Intel IP Corporation Collaborative beamforming and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471A (zh) * 1998-05-14 2001-06-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软越区切换
KR20050000202A (ko) * 2003-06-23 2005-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광대역코드분할다중접속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효과적인 소프트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60068791A1 (en) * 2004-09-27 2006-03-30 Bengt Lindoff Derivation of optimal antenna weights during soft handover
CN1969475A (zh) * 2005-03-25 2007-05-23 桥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蜂窝广播和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19456A (zh) * 2004-08-11 2007-08-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设备和控制装置
CN101159462A (zh) * 2007-11-01 2008-04-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多天线多小区系统中的有限反馈预编码干扰抑制方法
CN101163338A (zh) * 2006-10-10 2008-04-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和切换控制方法
CN101212722A (zh) * 2006-12-27 2008-07-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控制站、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优先小区选择方法
CN101505539A (zh) * 2002-12-04 2009-08-12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信道品质指示器的可靠性侦测及外回路功率控制的应用
WO2009120797A1 (en) * 2008-03-25 200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70103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cell wtrus configured to perform mobility procedures and methods
CN102144366A (zh) * 2008-09-04 2011-08-03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无线通信系统中小区边缘数据吞吐量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7240B (zh) * 2002-04-05 2011-01-26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促进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小区改变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US20040116122A1 (en) * 2002-09-20 2004-06-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nhancing reception using intercellula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7218948B2 (en) * 2003-02-24 2007-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ilot tones in a multi-sector cell, including null pilot tone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RU2262198C1 (ru) * 2004-05-18 2005-10-10 Гармо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US8331377B2 (en) 2004-05-05 2012-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forward link schedulers for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738423B2 (en) * 2004-07-09 2010-06-15 Alcatel-Lucent Usa Inc. Cell switching and packet combin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6034792A2 (en) 2004-09-27 2006-04-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rivation of optimal antenna weights during soft handover
US7751847B2 (en) * 2004-12-17 2010-07-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wer link margin for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WO2007004628A1 (ja) 2005-07-06 2007-01-11 Nec Corporation 携帯端末装置を使用す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と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US7715347B2 (en) 2005-09-21 2010-05-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enabling a combined data rate control lock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66225B1 (ko) * 2005-10-05 2008-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시스템을 위한 셀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11198A (zh) 2006-02-06 2012-10-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控制器、移动设备和转接控制方法
KR100765892B1 (ko) 2006-08-30 2007-10-10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셀간 간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US7986718B2 (en) * 2006-09-15 2011-07-26 Itron, Inc. Discovery phase in a frequency hopping network
KR100936696B1 (ko) 2007-11-16 2010-01-13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대역 분산적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043170A (ko) 2008-03-21 2014-04-08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피드백 시그널링의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471A (zh) * 1998-05-14 2001-06-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软越区切换
CN101505539A (zh) * 2002-12-04 2009-08-12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信道品质指示器的可靠性侦测及外回路功率控制的应用
KR20050000202A (ko) * 2003-06-23 2005-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광대역코드분할다중접속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효과적인 소프트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019456A (zh) * 2004-08-11 2007-08-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设备和控制装置
US20060068791A1 (en) * 2004-09-27 2006-03-30 Bengt Lindoff Derivation of optimal antenna weights during soft handover
CN1969475A (zh) * 2005-03-25 2007-05-23 桥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蜂窝广播和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63338A (zh) * 2006-10-10 2008-04-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和切换控制方法
CN101212722A (zh) * 2006-12-27 2008-07-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控制站、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优先小区选择方法
CN101159462A (zh) * 2007-11-01 2008-04-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多天线多小区系统中的有限反馈预编码干扰抑制方法
WO2009120797A1 (en) * 2008-03-25 200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70103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cell wtrus configured to perform mobility procedures and methods
CN102144366A (zh) * 2008-09-04 2011-08-03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无线通信系统中小区边缘数据吞吐量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DRAFT; DRAFT25214-900: "3GPP TS 25.214 V9.0.0,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DD)(Release 9)",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29 September 2009 (2009-09-29) *
ABBAS JAMALIPOUR: "A Tutorial on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ies for beyond 3G Mobile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 IEEE SERVICE CENTER,PISCATAWAY,US》, vol. 43, no. 2, 1 January 2005 (2005-01-01), pages 110 - 117 *
MARIO DA SILVA,YANN FARMINE: "W-CDMA Uplink Soft Handover Gain Measurements", 《2005 IEEE 61ST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RERENCE, VCT 2005-SPRING》, vol. 1, 30 May 2005 (2005-05-30), pages 416 - 418, XP010855426, DOI: doi:10.1109/VETECS.2005.15433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On deploying DC-HSDPA UEs in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1-BIS R1-104157》, 5 May 2010 (2010-05-05) *
R.M. JOYCE: "Soft Handover Gain Measurements and Optimization of a WCDMA network", 《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3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3G 2004) THE PREMIER TECHNICAL CONFERRENCE FOR 3G AND BEYOND》, vol. 2004, 1 January 2004 (2004-01-01), pages 659 - 663, XP055012705, DOI: doi:10.1049/cp:2004075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510520A (ja) 2013-03-21
RU2012124061A (ru) 2013-12-20
EP3447950B1 (en) 2020-04-15
WO2011057296A3 (en) 2011-06-30
KR20140053411A (ko) 2014-05-07
HK1247449A1 (zh) 2018-09-21
US8867494B2 (en) 2014-10-21
RU2527209C2 (ru) 2014-08-27
WO2011057296A2 (en) 2011-05-12
TW201141170A (en) 2011-11-16
CA2778642A1 (en) 2011-05-12
EP2499768A2 (en) 2012-09-19
EP2499768B1 (en) 2018-10-03
US20110110239A1 (en) 2011-05-12
KR20120091318A (ko) 2012-08-17
CN107968675A (zh) 2018-04-27
BR112012010765B1 (pt) 2021-02-17
BR112012010765A2 (pt) 2018-03-06
CA2778642C (en) 2016-06-07
KR101506974B1 (ko) 2015-03-31
EP3447950A1 (en) 2019-02-27
MY161477A (en) 2017-04-14
JP5629780B2 (ja)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8571A (zh) 用于单频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的系统与方法
CN102577513B (zh) 用于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负载均衡的装置和方法
CN102440027B (zh) 双usim移动终端的测量和切换
CN103125134B (zh) Dc-hsdpa与sfdc-hsdpa之间的动态切换
CN103069735B (zh) 多点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网络中的时序控制
CN102577210B (zh) 用于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harq反馈的装置和方法
CN102573042A (zh) Td-scdma和tdd-lte系统中的系统同步
CN102388662A (zh) 用于多模用户设备(ue)操作的非连续接收(drx)
CN102124804A (zh) 用于cdma 1xrtt和帧异步td-scdma网络中的空闲模式操作下的多模式终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98772A (zh) 用于在不同小区类型间移动时支持增强的服务小区改变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72734A (zh) 用于执行td-scdma测量的tdd-lte测量间隙
CN102282898A (zh) 改进多个usim配置中的空闲模式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47829A (zh) 在td-scdma系统中调度tdd-lte测量
CN103975632A (zh) 用于针对链路不平衡的功率调整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99242A (zh) 用于在接力切换期间保持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35077A (zh) 同时的tdd-lte和td-scdma移动通信中的分组交换切换
CN103460763A (zh) 同时的tdd-lte和td-scdma/gsm系统中的改进的测量
CN102007799A (zh) 用于无线多模式终端中的系统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30378A (zh)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过程的丢弃
CN102150382A (zh) 用于放宽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rf交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56661A (zh) 在td-scdma多载波系统中使用下行链路同步码进行信号测量
CN102037772A (zh) 在td-scdma上行链路同步中提高同步移位命令传输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04343A (zh) 使用td-scdma连续时间段来有助于td-scdma到gsm的无线切换
KR20170038805A (ko) 무선 통신들에서 송신 전력 할당을 최적화하기 위한 기술들
CN102334304B (zh) 多载波无线接入网中的高速控制信道监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11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